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伊璎)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技术特点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技术特点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共轨管、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
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分开的一种技术,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共轨管,通过
对共轨管内的油压进行闭环控制,喷压独立可调。
这种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可靠性:对轻型车来说系统零部件成熟且有长期使用考核验证、中型比较成熟;但是对
重型柴油机使用寿命未经验证(单体泵供应商声称100万公里,而共轨供应商尚无一敢承
诺30万公里);
继承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灵活性:共轨油压独立于发动机转速控制、整车控制功能强,适应轻型车特别是乘用车
的要求;
优化噪声:预喷技术可以降低怠速噪声;
喷油规律:共轨系统的初始喷射率太高,不符合柴油机燃烧所需要的先缓后急的规律,
不利于排放控制;
喷油压力:一代共轨喷油压力1350~1450bar,二代做到1600bar,总体来说比单体泵和
泵喷嘴要低,所以在油耗上有3%左右的劣势;将来做到1800bar 以上但是需要采用增压
共轨技术,还没有成熟,成本增加较大。
多次喷射:可以实现多次喷射,目前最好的共轨系统可以进行6 次喷射;共轨系统的灵
活性好,但是势必带来匹配工作的难度。时间和技术人员的水平,决定了一定阶段在中国使
用太灵活的系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升级潜力:多次喷射特别是后喷能力使得共轨系统特别方便地和后处理系统配合,具有
实现欧Ⅳ、欧Ⅴ排放法规的潜力;
适应能力:燃油(水、灰份杂质)适应能力差,对用户使用条件要求高
复杂性:系统特别是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复杂对整车厂、用户、售后维修均带来挑战;
零部件更换成本高,特别是电控喷油器和电控喷油泵;
相对于电控单体泵系统,高压共轨更轻巧、更适用于中轻型发动机。图7为高压共轨系统
示意图。
图7 高压共轨系统示意图
目前,广泛应用于市场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国外生产商主要有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
电装和德国西门子VDO。其中,BOSCH用于中型柴油机的CRSN2共轨系统支持1400ba
r的喷油压力;DELPHI用于轻型柴油机的DCR共轨系统支持1600bar的喷油压力;日本
电装公司的共轨系统支持1800bar的喷油压力。可对喷油规律进行柔性控制。,图8、9分
别为基于BOSCH系统、DELPHI系统的发动机示例。
2、 电控欧III柴油机的技术路线和应用情况
2.1 单体泵和高压共轨技术的比较
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的电喷技术。二者均可实现高压喷射
和灵活的分缸独力控制,大大改善了柴油机的排放控制。同时两者又因各自的结构特点而各
具优缺点。表2.1列举了高压共轨系统和电控单体泵系统的主要特征。
表2.1 高压共轨与电控单体泵的特征对比
高压共轨 电控单体泵
喷射压力 + +++
喷油规律 + ++
多次喷射 +++ +
全转速内高压喷射 ++ +
喷油压力柔性控制 ++ +
噪声 ++ +
应用车辆 中、轻型卡车,轿车 中、重型卡车
排放潜力 +++ +++
系统复杂导致用户适应性 + ++
燃油品质适应性 + +++
匹配周期 + +++
可靠性 ++ +++
维修成本 + ++
对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 ++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伊璎)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技术特点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技术特点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共轨管、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
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分开的一种技术,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共轨管,通过
对共轨管内的油压进行闭环控制,喷压独立可调。
这种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可靠性:对轻型车来说系统零部件成熟且有长期使用考核验证、中型比较成熟;但是对
重型柴油机使用寿命未经验证(单体泵供应商声称100万公里,而共轨供应商尚无一敢承
诺30万公里);
继承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灵活性:共轨油压独立于发动机转速控制、整车控制功能强,适应轻型车特别是乘用车
的要求;
优化噪声:预喷技术可以降低怠速噪声;
喷油规律:共轨系统的初始喷射率太高,不符合柴油机燃烧所需要的先缓后急的规律,
不利于排放控制;
喷油压力:一代共轨喷油压力1350~1450bar,二代做到1600bar,总体来说比单体泵和
泵喷嘴要低,所以在油耗上有3%左右的劣势;将来做到1800bar 以上但是需要采用增压
共轨技术,还没有成熟,成本增加较大。
多次喷射:可以实现多次喷射,目前最好的共轨系统可以进行6 次喷射;共轨系统的灵
活性好,但是势必带来匹配工作的难度。时间和技术人员的水平,决定了一定阶段在中国使
用太灵活的系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升级潜力:多次喷射特别是后喷能力使得共轨系统特别方便地和后处理系统配合,具有
实现欧Ⅳ、欧Ⅴ排放法规的潜力;
适应能力:燃油(水、灰份杂质)适应能力差,对用户使用条件要求高
复杂性:系统特别是控制系统和控制策略复杂对整车厂、用户、售后维修均带来挑战;
零部件更换成本高,特别是电控喷油器和电控喷油泵;
相对于电控单体泵系统,高压共轨更轻巧、更适用于中轻型发动机。图7为高压共轨系统
示意图。
图7 高压共轨系统示意图
目前,广泛应用于市场的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国外生产商主要有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
电装和德国西门子VDO。其中,BOSCH用于中型柴油机的CRSN2共轨系统支持1400ba
r的喷油压力;DELPHI用于轻型柴油机的DCR共轨系统支持1600bar的喷油压力;日本
电装公司的共轨系统支持1800bar的喷油压力。可对喷油规律进行柔性控制。,图8、9分
别为基于BOSCH系统、DELPHI系统的发动机示例。
2、 电控欧III柴油机的技术路线和应用情况
2.1 单体泵和高压共轨技术的比较
电控单体泵和高压共轨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的电喷技术。二者均可实现高压喷射
和灵活的分缸独力控制,大大改善了柴油机的排放控制。同时两者又因各自的结构特点而各
具优缺点。表2.1列举了高压共轨系统和电控单体泵系统的主要特征。
表2.1 高压共轨与电控单体泵的特征对比
高压共轨 电控单体泵
喷射压力 + +++
喷油规律 + ++
多次喷射 +++ +
全转速内高压喷射 ++ +
喷油压力柔性控制 ++ +
噪声 ++ +
应用车辆 中、轻型卡车,轿车 中、重型卡车
排放潜力 +++ +++
系统复杂导致用户适应性 + ++
燃油品质适应性 + +++
匹配周期 + +++
可靠性 ++ +++
维修成本 + ++
对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