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充凡白)
第24卷第4期
2011年l2月
文章编号:1009—4318(2011)04一OO26—0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V01.24 No.4
Dec.20ll
从动物熟语看日汉熟语中的词语错位现象
傅秀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日汉熟语中与动物有
关的词语错位现象,总结出词语选用上存在词语缺失、词语增补和词语偏离,并阐述了词语使用出现错位现象,与各民族的地理
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习汉熟语;动物熟语;词语错位
中图分类号:H363.3 、 文献标识码:A
词语缺失指的是汉日语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
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短语和
句子,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 思时,日语熟语中原本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译成汉
殊的语言。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从
语时没有出现,而汉语熟语中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
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
译成日语时也存在缺失的现象。
形象生动。熟语的概念比较宽泛,它包括成语、谚语、
(1)鲍 只 片思 、
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虽日语和汉语之间有着很
单相思
大的差别,但这两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大量而丰富的
与动物有关的熟语。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主体的一部分,不
同语言中的熟语有各自的语言文化特征。以日语和
汉语为例,r腐 宅)纲j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表
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可表现的形式却并不相同,换句
话说,不同语言中的熟语在词语选用上存在一定的错
位或偏差,这种词语选用的错位现象存在于语言的多
(2)徽鲸 待食0、
(3)猫e耋虎or)心老知岛
不劳而获
小人难度君子腹
(4)角老孀扫】> 牛老毅守
(5)露马脚
矫枉过正
i 老出为
(6)呆若木鸡 南-gl ̄lz 岛扎 、否
(7)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日坊主
(8)骑虎难下 秉9加加一)允船
(二)词语增补
词语增补指的是汉日语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
但在译
个方面。为方便论说,本文仅讨论中日两国有关动物
思时,日语熟语中原本没有包含动物的词语,
会增加一些动物的名称,同样,汉语熟语中
的熟语词语错位现象,并对其错位原因做进一步地探
成汉语时,
讨。
一
、
日汉熟语中与动物有关的
原本没有动物的词语,在译成日语时,也会添加一些
动物的名称。 。
(9)朝寝坊 宵,)c I)
(1o)石l:谜加c于为
(11)鬼 空念仫
夜猫子
对牛弹琴
猫哭耗子假慈悲
词语错位现象
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时,日语和汉语的熟语
在词语选用上存在着大量的错位现象,尤其是与动物
(12)内弁鏖 外地
与否
在家是老虎,在外是狗熊
有关的词语。笔者经仔细研究,归纳为以下三种情
况。
(一)词语缺失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河 f留 猿屯 岛落
(14)有头无尾 。 奄顼蛇尾
收稿日期:2Oll一09—30
基金项目:0120年度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Y】<J2o1021)。
第24卷第4期 傅秀娟:从动物熟语看日汉熟语中的词语错位现象
牛f土牛 扎、焉;土属 扎
蛇 生觳【.,
.27.
(15)物以类聚
(16)半死不活
(三)词语偏离
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的“骆驼”和“马”。
日语中有很多与鱼有关的熟语,不仅鱼的种类繁
多,而且鲜明的个性也跃然纸上,但属于大陆文化的
,
词语偏离指的是日汉语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
中国,与鱼接触较少,缺乏对鱼的形状和习性的细腻
思时,日语熟语中有些原本包含此类动物名称的词语
观察,自然汉语中完全找不到对应的熟语。如r鲷宅)
在译成汉语时转换成包含彼类动物名称的词语,反之
人c 旨加岛 J(一人吃饭不香),r鳎 顽屯信心加
亦然。也就是说,同一意义的熟语在汉语和日语中所
岛j(心诚则灵),r鲭老兢 J(打马虎眼),r解 齿轧
包含的动物名称并不相同,而是有所偏离。
I)j(虚张声势),r鳗 ( I)j(直线上升)。同样在汉
一
(17)猫}:小判 对牛弹琴
(18)腐,) 宅)鲷
(19)樨 毛)尾颈一)墨
(2o)柳 下 泥鳝
(21)鸡眼
(22)落汤鸡
(23)狗急跳墙
(24)龙生龙,凤生凤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守株待兔
角 目
濡札鼠
窘鼠猫老加打
蛙 子c土蛙
语语境中,有大量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熟语,日语中
也没有相对应的熟语,如“三羊开泰”、“老黄牛”、“牛
衣岁月”等。
(二)社会习俗的差异 。
社会习俗是社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
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在语言交际
中,人们习惯上通常会把某些动物与某些特征联系起
来,这种联系能够刺激人们的某种反应或情绪。由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历史与文化等的不
日汉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
同,在汉日互译时,熟语中有关动物名称的词语存在
同,产生的联想自然不同。如“牛”在中日两国人民的
着或缺失、或增补、或偏离的现象。
心目中的形象就很不相同。在中国漫长的农耕历史
二、词语错位现象存在的原因
中,牛拉犁、驾车,与人相依为命,一起辛勤劳作,它的
朴素、任劳任怨的品质博得了人们对它的厚爱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主体的一部分,一
勤恳、
“俯首甘为儒子牛”,“如牛负重”,“老黄牛”等
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
和赞扬,
海洋业发达的
民族心理会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熟
熟语都体现了对牛的赞美。与此相对,
对“牛”的恩泽与好处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切身体
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事物逐步认识
日本,
当然得不到赞美,“牛”成了愚蠢、缓慢的象征。因
的结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悠久的历史长河
会,
与牛有关的熟语大都含有贬义。如r牛 步 j
中,人类与动物相依相存,关系密切,日语和汉语中的
此,
r牛 角突叁合l, j(勾心斗角),r牛 角
那些包含动物形象的熟语使用频率极高,这也从侧面
(行动缓慢),
J(麻木不仁)等。
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审美需求。因此,日汉熟语中那些
老蜂 墨亨.
与牛弓l起不同审美情趣类似,r犬j(狗)在目汉民
狗被当作一
民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诸
族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在中国,
种下贱、低等的动物来对待,大多数与狗的熟语都含
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有贬义,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底”,“狗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狗因为通人性、忠诚,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产品及其丰富,这
拿耗子多管闲事”等。在日本,
包含动物名称的熟语在互译时出现的错位现象与各
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发达的海洋渔业,也对
而且还能为人做许多有益的事,如看家、带路、破案
这不仅表现在熟语
熟语的词语构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中国位于亚洲大
等,因而日本人对狗明显有好感,
如r犬宅)步c于扎c 棒}: 否j(人生在世,福祸无
陆,幅员广大、地域辽阔,西北的畜牧业和南方的农耕
中,
r吠之为犬c土齿 加如J(好狗不空吠),r犬
业融合成一体,适合大陆环境的马、牛等动物与人们
常),
土柬j(理所当然)等,而且在日本的姓氏
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在语言中也得到体现。
西向善 尾c
如13本人情有独钟的r鲷j这种鱼,因外形美观、内在 里也得到体现、如r犬养J、r犬琢J。
(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营养价值高,被视为象征吉祥之物并被尊为鱼中上
品。r腐 屯鲷j正是体现了r鲷j的百鱼之王的地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承载着
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虽然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有
但中日两国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
而是译成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采用了与畜牧文化
很深的影响,
位。在翻译成汉语时,没有译为“臭了也是加级鱼”,
・
2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只怕有心人),r後 雁
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龙”,在中国,虽然是
顽屯信心力、岛J(世上无难事,
先6= 为j(后来居上),r角电孀 牛老觳亨j(矫
传说的神话故事中的动物,但它却是华夏文明的化
r鳗 l I)j(直线上升)等。
身,代表着吉祥、尊贵。尤其是封建年代,“龙”被当成
枉过正),
帝王的化身,有“真龙天子”一说,更有大量的熟语表
一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主体的
部分。熟语是经过高度浓缩而成的言简意赅的词
达了人们对龙的喜爱,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意义又反映着
“龙飞凤舞”,“鲤鱼跳龙门”。由此可见,中国人对龙
语,
的感情是多么悠久深厚。而在日本,他们对龙的认识
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日语和汉语熟语中存在大量的
产生这一形象的原因,与居住的地理
很模糊,尽管龙在日本也受尊重,但没有象汉民族一
词语错位现象,
样将龙作为自己的民族象征。在熟语中也很少有用
环境、社会习俗等的差异,及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
“龙”的地方。尽管也有象r奄殒蛇尾j(有头无尾)、 式的差异分不开。分析El语和汉语熟语中存在的词
『画奄点睛j(画龙点睛)等说法,但都是来源于中国的
语错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两国
而且能提高语言水平,保证交际渠道的
“龙”。汉语成语“龙生龙、凤生凤”,日语中用r蛙 子
的文化内涵,
c土蛙J表示,“鱼龙混杂”则说成『雅焦 丧匕I)J。
畅通。
又如,日本有“河童”这一传说中的动物,特点是
擅长游泳,El语中有一些与“河童”有关的熟语,如r河
参考文献:
荣桂艳.中日文化的特质之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
童e)Jil流札.J、r河童 屁J、r河童l:水泳爱教之为j
[1]
报,2oo8(1):28—29.
等,但对中国人来讲,“河童”为何物,绝大多数都不了
从谚语比较看中日文化的异同[J].浙江理工大学
解。因此在翻译时,不能直接采用“河童”形象,而是
[2]任萍.
分另Ⅱ译成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易如反掌”,“班
[3]陈百海.日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EJ].日语学习与研
门弄斧”。
究,1998(2):38—41.
学报,20Q5(1):102—104.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
[4]万红梅.日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伴随意义[J].齐齐
海洋文化特征的日本人,有即物的倾向,重视事
哈尔大学学报,2oo3(3):129—131.
实、现象、经验和实证,经常使用具体的、形象的语言
[5]孙满绪.日语与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7.
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大陆文化特征的中国人,
则更加重视辩解、抽象的能力,喜欢用综合的、抽象的
语言来表达思想。因此,在日语熟语中采用的栩栩如
连云港职业技术
生的描写性的语言,被翻译成汉语时,则非常的抽象
作者简介:傅秀娟(1974一)。女,江苏盐城人,
化、概念化,给人一种非常严肃的感觉。这也是日汉
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研究。
熟语中存在词语错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r鳎
Analysis of Word Dislocation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Idioms
Fu Xiujuan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Abstract:Idicam are fLXed phrases or sentences that people have used in the long term and contain rich cultural connota—
tions。 ̄ough word dislocation in Japanese nd Chianese idioms related wiht animals,the paper summarized lack of words
on the choice of words,supplement of words and deviation of words.Furthermore the phenomenorl wss elaboratd oweing to
he tnational geography,customs,cultures,ways of thinking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Japanese nd Chianese idioms;animals iiomds;word dislocation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充凡白)
第24卷第4期
2011年l2月
文章编号:1009—4318(2011)04一OO26—03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V01.24 No.4
Dec.20ll
从动物熟语看日汉熟语中的词语错位现象
傅秀娟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使用中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日汉熟语中与动物有
关的词语错位现象,总结出词语选用上存在词语缺失、词语增补和词语偏离,并阐述了词语使用出现错位现象,与各民族的地理
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习汉熟语;动物熟语;词语错位
中图分类号:H363.3 、 文献标识码:A
词语缺失指的是汉日语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
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短语和
句子,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 思时,日语熟语中原本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译成汉
殊的语言。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从
语时没有出现,而汉语熟语中含有动物名称的词语在
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
译成日语时也存在缺失的现象。
形象生动。熟语的概念比较宽泛,它包括成语、谚语、
(1)鲍 只 片思 、
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虽日语和汉语之间有着很
单相思
大的差别,但这两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大量而丰富的
与动物有关的熟语。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主体的一部分,不
同语言中的熟语有各自的语言文化特征。以日语和
汉语为例,r腐 宅)纲j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表
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可表现的形式却并不相同,换句
话说,不同语言中的熟语在词语选用上存在一定的错
位或偏差,这种词语选用的错位现象存在于语言的多
(2)徽鲸 待食0、
(3)猫e耋虎or)心老知岛
不劳而获
小人难度君子腹
(4)角老孀扫】> 牛老毅守
(5)露马脚
矫枉过正
i 老出为
(6)呆若木鸡 南-gl ̄lz 岛扎 、否
(7)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日坊主
(8)骑虎难下 秉9加加一)允船
(二)词语增补
词语增补指的是汉日语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
但在译
个方面。为方便论说,本文仅讨论中日两国有关动物
思时,日语熟语中原本没有包含动物的词语,
会增加一些动物的名称,同样,汉语熟语中
的熟语词语错位现象,并对其错位原因做进一步地探
成汉语时,
讨。
一
、
日汉熟语中与动物有关的
原本没有动物的词语,在译成日语时,也会添加一些
动物的名称。 。
(9)朝寝坊 宵,)c I)
(1o)石l:谜加c于为
(11)鬼 空念仫
夜猫子
对牛弹琴
猫哭耗子假慈悲
词语错位现象
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时,日语和汉语的熟语
在词语选用上存在着大量的错位现象,尤其是与动物
(12)内弁鏖 外地
与否
在家是老虎,在外是狗熊
有关的词语。笔者经仔细研究,归纳为以下三种情
况。
(一)词语缺失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河 f留 猿屯 岛落
(14)有头无尾 。 奄顼蛇尾
收稿日期:2Oll一09—30
基金项目:0120年度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Y】<J2o1021)。
第24卷第4期 傅秀娟:从动物熟语看日汉熟语中的词语错位现象
牛f土牛 扎、焉;土属 扎
蛇 生觳【.,
.27.
(15)物以类聚
(16)半死不活
(三)词语偏离
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的“骆驼”和“马”。
日语中有很多与鱼有关的熟语,不仅鱼的种类繁
多,而且鲜明的个性也跃然纸上,但属于大陆文化的
,
词语偏离指的是日汉语在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
中国,与鱼接触较少,缺乏对鱼的形状和习性的细腻
思时,日语熟语中有些原本包含此类动物名称的词语
观察,自然汉语中完全找不到对应的熟语。如r鲷宅)
在译成汉语时转换成包含彼类动物名称的词语,反之
人c 旨加岛 J(一人吃饭不香),r鳎 顽屯信心加
亦然。也就是说,同一意义的熟语在汉语和日语中所
岛j(心诚则灵),r鲭老兢 J(打马虎眼),r解 齿轧
包含的动物名称并不相同,而是有所偏离。
I)j(虚张声势),r鳗 ( I)j(直线上升)。同样在汉
一
(17)猫}:小判 对牛弹琴
(18)腐,) 宅)鲷
(19)樨 毛)尾颈一)墨
(2o)柳 下 泥鳝
(21)鸡眼
(22)落汤鸡
(23)狗急跳墙
(24)龙生龙,凤生凤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守株待兔
角 目
濡札鼠
窘鼠猫老加打
蛙 子c土蛙
语语境中,有大量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熟语,日语中
也没有相对应的熟语,如“三羊开泰”、“老黄牛”、“牛
衣岁月”等。
(二)社会习俗的差异 。
社会习俗是社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
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在语言交际
中,人们习惯上通常会把某些动物与某些特征联系起
来,这种联系能够刺激人们的某种反应或情绪。由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历史与文化等的不
日汉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不
同,在汉日互译时,熟语中有关动物名称的词语存在
同,产生的联想自然不同。如“牛”在中日两国人民的
着或缺失、或增补、或偏离的现象。
心目中的形象就很不相同。在中国漫长的农耕历史
二、词语错位现象存在的原因
中,牛拉犁、驾车,与人相依为命,一起辛勤劳作,它的
朴素、任劳任怨的品质博得了人们对它的厚爱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主体的一部分,一
勤恳、
“俯首甘为儒子牛”,“如牛负重”,“老黄牛”等
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
和赞扬,
海洋业发达的
民族心理会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熟
熟语都体现了对牛的赞美。与此相对,
对“牛”的恩泽与好处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切身体
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事物逐步认识
日本,
当然得不到赞美,“牛”成了愚蠢、缓慢的象征。因
的结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悠久的历史长河
会,
与牛有关的熟语大都含有贬义。如r牛 步 j
中,人类与动物相依相存,关系密切,日语和汉语中的
此,
r牛 角突叁合l, j(勾心斗角),r牛 角
那些包含动物形象的熟语使用频率极高,这也从侧面
(行动缓慢),
J(麻木不仁)等。
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审美需求。因此,日汉熟语中那些
老蜂 墨亨.
与牛弓l起不同审美情趣类似,r犬j(狗)在目汉民
狗被当作一
民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诸
族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在中国,
种下贱、低等的动物来对待,大多数与狗的熟语都含
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有贬义,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底”,“狗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狗因为通人性、忠诚,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海产品及其丰富,这
拿耗子多管闲事”等。在日本,
包含动物名称的熟语在互译时出现的错位现象与各
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发达的海洋渔业,也对
而且还能为人做许多有益的事,如看家、带路、破案
这不仅表现在熟语
熟语的词语构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中国位于亚洲大
等,因而日本人对狗明显有好感,
如r犬宅)步c于扎c 棒}: 否j(人生在世,福祸无
陆,幅员广大、地域辽阔,西北的畜牧业和南方的农耕
中,
r吠之为犬c土齿 加如J(好狗不空吠),r犬
业融合成一体,适合大陆环境的马、牛等动物与人们
常),
土柬j(理所当然)等,而且在日本的姓氏
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自然在语言中也得到体现。
西向善 尾c
如13本人情有独钟的r鲷j这种鱼,因外形美观、内在 里也得到体现、如r犬养J、r犬琢J。
(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
营养价值高,被视为象征吉祥之物并被尊为鱼中上
品。r腐 屯鲷j正是体现了r鲷j的百鱼之王的地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承载着
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虽然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有
但中日两国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形成
而是译成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采用了与畜牧文化
很深的影响,
位。在翻译成汉语时,没有译为“臭了也是加级鱼”,
・
28・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只怕有心人),r後 雁
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例如“龙”,在中国,虽然是
顽屯信心力、岛J(世上无难事,
先6= 为j(后来居上),r角电孀 牛老觳亨j(矫
传说的神话故事中的动物,但它却是华夏文明的化
r鳗 l I)j(直线上升)等。
身,代表着吉祥、尊贵。尤其是封建年代,“龙”被当成
枉过正),
帝王的化身,有“真龙天子”一说,更有大量的熟语表
一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主体的
部分。熟语是经过高度浓缩而成的言简意赅的词
达了人们对龙的喜爱,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意义又反映着
“龙飞凤舞”,“鲤鱼跳龙门”。由此可见,中国人对龙
语,
的感情是多么悠久深厚。而在日本,他们对龙的认识
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日语和汉语熟语中存在大量的
产生这一形象的原因,与居住的地理
很模糊,尽管龙在日本也受尊重,但没有象汉民族一
词语错位现象,
样将龙作为自己的民族象征。在熟语中也很少有用
环境、社会习俗等的差异,及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
“龙”的地方。尽管也有象r奄殒蛇尾j(有头无尾)、 式的差异分不开。分析El语和汉语熟语中存在的词
『画奄点睛j(画龙点睛)等说法,但都是来源于中国的
语错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两国
而且能提高语言水平,保证交际渠道的
“龙”。汉语成语“龙生龙、凤生凤”,日语中用r蛙 子
的文化内涵,
c土蛙J表示,“鱼龙混杂”则说成『雅焦 丧匕I)J。
畅通。
又如,日本有“河童”这一传说中的动物,特点是
擅长游泳,El语中有一些与“河童”有关的熟语,如r河
参考文献:
荣桂艳.中日文化的特质之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
童e)Jil流札.J、r河童 屁J、r河童l:水泳爱教之为j
[1]
报,2oo8(1):28—29.
等,但对中国人来讲,“河童”为何物,绝大多数都不了
从谚语比较看中日文化的异同[J].浙江理工大学
解。因此在翻译时,不能直接采用“河童”形象,而是
[2]任萍.
分另Ⅱ译成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易如反掌”,“班
[3]陈百海.日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比较EJ].日语学习与研
门弄斧”。
究,1998(2):38—41.
学报,20Q5(1):102—104.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
[4]万红梅.日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伴随意义[J].齐齐
海洋文化特征的日本人,有即物的倾向,重视事
哈尔大学学报,2oo3(3):129—131.
实、现象、经验和实证,经常使用具体的、形象的语言
[5]孙满绪.日语与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7.
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大陆文化特征的中国人,
则更加重视辩解、抽象的能力,喜欢用综合的、抽象的
语言来表达思想。因此,在日语熟语中采用的栩栩如
连云港职业技术
生的描写性的语言,被翻译成汉语时,则非常的抽象
作者简介:傅秀娟(1974一)。女,江苏盐城人,
化、概念化,给人一种非常严肃的感觉。这也是日汉
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研究。
熟语中存在词语错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r鳎
Analysis of Word Dislocation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Idioms
Fu Xiujuan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Abstract:Idicam are fLXed phrases or sentences that people have used in the long term and contain rich cultural connota—
tions。 ̄ough word dislocation in Japanese nd Chianese idioms related wiht animals,the paper summarized lack of words
on the choice of words,supplement of words and deviation of words.Furthermore the phenomenorl wss elaboratd oweing to
he tnational geography,customs,cultures,ways of thinking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Japanese nd Chianese idioms;animals iiomds;word dis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