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镜头遮光罩以及成像设备

IT圈 admin 76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释芳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4

(22)申请日 2004.06.23

(71)申请人 索尼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大森则克 村上昭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德强

(51)

G03B11/04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10)申请公布号 CN 15734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05.02.02

(54)发明名称

镜头遮光罩以及成像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镜头盖的镜

头遮光罩,所述镜头盖无需被固附到镜头

单元上和从其上拆卸下来,并且可以被轻

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这种镜头遮光

罩包括:一个固附在镜头(3a)前方的遮光罩

主体(51),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

头上;一对安装在遮光罩主体(51)内部的

镜头盖(52,53),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

于镜头(3a)的光轴的轴线在闭合位置与打开

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

镜头盖(52,53)将覆盖住镜头(3a),而在所

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3a)的视野

之外;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56),其结合

一个操作器(55)的滑动进行工作,操作器

(55)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51)上,

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成对地枢转镜头盖

(52,53),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

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52,53)。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镜头遮光罩,包括:

一个遮光罩主体,其固附在镜头前方,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一对镜头盖,其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

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

而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

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的操作器的滑动进行

操作,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枢转所述成对镜头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

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其特征在于:通过环绕镜头的光轴滑动所

述操作器,所述盖操作机构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其特征在于:通过沿着镜头的光轴方向滑

动所述操作器,所述盖操作机构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还包括一个肘节机构,其结合所述操作器

的滑动进行操作,来在两个方向之间转换一个施力装置对所述那对镜头盖施加的力

的方向,并且在所述两个方向中的一个上,所述那对镜头盖中的每一个均朝向闭合

位置发生枢转,而在另外一个方向上,所述那对镜头盖中的每一个均朝向打开位置

发生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那对镜头盖被制成在闭

合位置它们的自由端部的一个搭接在另一个上,来覆盖住镜头。

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设备主体;

一个镜头单元,其设置在设备主体前方用于使得物镜面朝前方;以及

一个固附在镜头单元前方的镜头遮光罩,

该镜头遮光罩包括:

一个固附在镜头前方的遮光罩主体,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一对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镜头盖,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在

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而

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

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的操作器的滑动进行

操作,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

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主体具有:

一个固定在该设备主体的一个横向侧面上的把手,并且使用者通过抓持住该把手来

固定住所述成像设备;和

分别设置在该设备主体后方和/或与该设备主体的所述一个横向侧面相对的侧面上

的取景器和/或显示单元,并且在其中和/或其上显示出通过镜头捕获的图像;并且

所述盖操作机构中的操作器被设置在遮光罩主体上与设备主体的所述一个横向侧面

相对的侧面处。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遮光罩能被可去除地

固附在镜头单元上。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附在镜头前方的镜头遮光罩,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和一种带有所述镜头遮光罩的成像设备。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3年6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80022的优先

权,在此通过引用将其中的内容结合入本发明。

背景技术

通常,必须将一个镜头遮光罩固附在成像设备中的镜头前方,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

在拍摄过程中入射到镜头上(参见日本已公开的未审查专利申请No.2000-180918),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比如是静物摄影机(照相机)、摄像机或者类似设备。还有,在一

系列预期拍摄结束之后,将一个镜头盖固附在照像设备上,来对镜头加以防护,从

而使得镜头将不会受损,或者将不会有灰尘或者类似物质粘附到镜头表面上(参见

日本已公开的未审查专利申请No.1992-94271)。

例如,图1示出了一个普通的摄像机/影像录取机(在下文中将被称作“摄像机”)。这

种摄像机总体上利用附图标记200加以标识。如图所示,摄像机200包括:一个主

体单元201;一个设置在主体单元201前方的镜头单元202,并且在该镜头单元

202中包括一个面朝前方的物镜;以及一个设置在主体单元201后侧顶部处的取景

器203,面朝后方(与镜头单元202中的物镜处于相反方向)。在抓持住设置在主体

单元201的一个横向侧面处的把手204的同时,拍摄人员(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使用

者”)窥视取景器203,来寻找该摄像机即将捕获的视野。一个镜头遮光罩205被固

附在镜头单元202的前方,并且还有一个镜头盖206被可取下地固附在镜头遮光罩

205上。

在利用前述摄像机进行拍摄之前和之后将镜头盖固附在镜头遮光罩上和从其上拆卸

下来非常繁琐。尤其是,对于摄像机200来说,在通过抓持固定住主体单元201上

的把手204的同时,使用者难以在眼睛关注于取景器203的条件下将镜头盖206从

镜头遮光罩205的前方拆卸下来。因此,为了对镜头盖206进行固附和拆卸,一旦

使用者将镜头遮光罩205朝向他(她)自己,则必须再次固定住摄像机200。还有,

确认镜头盖206是否被固附到位以及再次抓持住摄像机200也非常繁琐。

还有,如图1中所示,对于摄像机200来说,镜头盖206利用一根绳索207被连接

在主体单元201上,以防止拆卸下来的镜头盖206丢失。但是,为了进行拍摄而拆

卸下来的镜头盖206将会从主体单元201上悬垂下来,这将妨碍并且烦扰使用者。

另一方面,某些利用小型镜头的小型照像设备包括一个其镜头盖可以自动地滑动至

镜头外侧的照像机,和一个其镜头盖可以被打开至外侧的照像机。但是,在其镜头

单元明显向外突伸的那种普通照像机中,类似于摄像机200中的镜头单元202,以

及在其镜头遮光罩将被固附在照像机前方的那种普通照像机中,类似于摄像机200

中的遮光罩205,均没有设置任何用于操作(打开和闭合)镜头盖(类似于镜头盖206)

的机构,因为这种机构将导致照像机的前部更为庞大。大多数这种类型的普通照像

设备均具有一个镜头盖(类似于镜头盖206),其将在每次拍摄时被固附和拆卸下来,

非常不方便。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镜头遮光罩来克服相关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

点,这种镜头遮光罩具有可以轻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的镜头盖,并且在每次拍

摄时无需进行固附和拆卸。

还有,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根据本发明,这种成像设备

带有前述具有镜头盖的镜头遮光罩,来确保该成像设备具有改进的操作性能。

前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这样一种镜头遮光罩来实现,根据本发明,这种镜头遮光罩

包括一个固附在镜头前方的遮光罩主体,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一对

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镜头盖,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在闭合

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而在所

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操

作器(operator)的滑动进行工作,所述操作器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来分

别沿着相反方向成对地枢转所述镜头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

那对镜头盖。

在根据本发明的前述镜头遮光罩中,通过滑动设置于遮光罩主体上的盖操作机构中

的控制器,设置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那对镜头盖可以被轻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

通过将所述那对镜头盖置于所述打开位置,遮光罩主体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

到镜头上。被设置在所述闭合位置的这对镜头盖将通过覆盖住镜头而对镜头加以保

护。

还有,前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而实现,根据本发明,该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设备主体;一个设置在设备主体前方的镜头单元,用于使得物镜面朝前方;以

及一个固附在镜头单元前方的镜头遮光罩,该镜头遮光罩包括一个固附在镜头前方

的遮光罩主体,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一对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

镜头盖,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而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

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操作器的滑动进行工作,所述

操作器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成对地枢转所述镜头

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在前述成像设备中,镜头遮光罩被固附在所述镜头单元的前方,其中所述镜头单元

被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前方,并且通过滑动设置于遮光罩主体上的盖操作机构中的操

作器,设置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那对镜头盖可以被轻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因

此,可以节省在利用这种成像设备进行拍摄之前和之后用于固附和拆卸所述镜头盖

的劳动和时间。在拍摄过程中,遮光罩主体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并且在拍摄之后,所述那对镜头盖通过覆盖住镜头而对镜头加以保护。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阅读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

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简述

图1是一个普通摄像设备的透视图,该照像设备具有一个镜头遮光罩和一个固附在

镜头遮光罩上的镜头盖;

图2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前向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摄像设备的后向透视图;

图4是所述摄像设备的透视图,示出了该设备中的液晶显示屏(LCD)处于一个打开

位置;

图5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外观;

图6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平面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中的那对镜头盖处于

一个闭合位置;

图8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内部结构,同时镜

头盖被相互闭合;

图9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平面图,示出了所述那对镜头盖处于打开位置;

图10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内部结构,同时

镜头盖被相互分开;

图11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用于解释如何利用所述镜头

遮光罩中的盖打开结构将镜头盖相互分开;

图12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用于解释如何利用所述盖打

开机构将镜头盖相互闭合;

图13是所述镜头遮管罩中的肘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所示摄像设备的透视性侧向正视图,示出了固附在该摄像设备上的

镜头遮光罩中的那对镜头盖,它们处于闭合位置;

图15也是图2中所示摄像设备的透视性侧向正视图,示出了固附在该摄像设备上

的镜头遮光罩中的那对镜头盖,它们处于打开位置;

图16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变型实施例的透视图;而

图17也是图16中所示镜头遮光罩变型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内

部结构。

优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针对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和成像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将对用于安装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的成像设备进行描述。

例如,下面参照图2和3,在此以透视图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作为本发明一实

施例的摄像机(camera)/影像记录机(video recorder)(下文中将被称作“摄像机”)。如图

所示,摄像机1包括一个摄像机主体2,该摄像机主体2被制成总体上呈矩形-平行

六面体形。摄像机主体2在其中设置有一个用于获得物体图像的成像单元,一个用

于显示所捕获图像的显示单元,一个用于记录声音的声音记录单元,一个用于分别

从成像单元和声音记录单元记录和再现视频和声频信号的记录/回放单元,用于控

制摄像机1的各种操作的控制按钮以及开关。

一个具有面朝前方向场镜头的镜头单元3被固定在摄像机主体2的前方,并且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50(将在后面予以详细描述)被可去除地固附在镜头单元3

的前方。在摄像机主体2的后部上,固定有一个取景器4,在该取景器4中拍摄人

员(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使用者”)通过物镜进行窥视来寻找一个景物视野。还有,在

摄像机主体2的一个横向侧面上,固定有一个把手(holder)6,当固定摄像机1时,

使用者将握持住该把手6。把手6具有一根设置于其上的握持条带5。在摄像机主

体2上与固定有把手6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固定有一个显示单元7,如图3和4

中所示,该显示单元7可以被打开和闭合。当如图3中所示处于闭合位置时,显示

装置7被容置在一个显示屏容置凹槽8中,该凹槽8形成于摄像机主体2的横向侧

面上。当如图4中所示处于打开位置时,显示单元7中的液晶显示屏(LCD)9将显

示出一个通过所述向场镜头(物镜)捕获的图像,其中液晶显示屏9被设置在显示单

元7上与所述显示屏容置凹槽8相对的主侧面上。当然,该图像也可以通过取景器

4观看到。

由此,在利用一只手握持住把手6并且利用他(她)的一只眼睛在摄像机主体2后方

窥视取景器4的同时,或者在观看显示单元7中的LCD屏9的同时,使用者可以

进行拍摄,其中把手6被设置在摄像机主体2的一个横向侧面上,而LCD屏9在

摄像机主体2的另一横向侧面上被打开。

接下来,将对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50进行图解和描述。

如图5和6中所示,镜头遮光罩50包括:一个遮光罩主体51,其被可去除地安装

在镜头单元3的前方;一对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它们被安装在遮光罩

主体51的内部,以便可以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56,其通过

滑动一个操作突起55来将所述那对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相互分开和相

互闭合,所述操作突起55从形成在遮光罩主体51中的滑动孔54突伸出来。

遮光罩主体51被置于镜头单元3中的物镜前方,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倾斜地入射

到物镜上。它是一个由前侧遮光构件57和后侧盖件58组成的装置。

前侧遮光构件57被加工成从其基部开始具有逐渐变大的直径,在其中的圆形开口

57a内,镜头单元3中的物镜面对着该前侧遮光构件的自由端部。在前侧遮光构件

57上,固定有一个蔽光板59,在其中形成有一个长方形开口59a,并且防止不必

要的光线从前侧入射到物镜上。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后方成形有一个总体呈圆形

的平整内壁57b,限定出一个开口57a,在内壁57b的外侧成形有一个总体上呈长

方形的平整外壁57c,限定出遮光罩主体51的横向侧面。内壁57b和外壁57c均向

前突伸。还有,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后方并且在内壁57b与外壁57c之间三个拐

角处中的任一个处,均形成有一个突起的定位销60。在定位销60的中部形成有一

个螺纹孔60a。

后侧盖件58被制成总体上呈长方形盒子状,并且在其底部中心处附近成形有一个

圆形开口58a,对应于前侧遮光构件57中的开口57a。在后侧盖件58的底部上形

成有一个总体呈圆形的平整内壁58b,形成一个开口58a,并且在内壁58b的外侧

形成有一个总体上呈长方形的平整外壁58c,形成遮光罩主体51的横向侧面。内

壁58b和外壁58c均向前突伸。还有,对应于前侧遮光构件57上的定位销60,在

后侧盖件58的底部处并且在内壁58b与外壁58c之间三个拐角中的任一个处,成

形有一个突伸出来的定位帽(未示出)。在所述定位帽的底部成形有一个通孔61,一

个螺钉62穿过其中。还有,在后侧盖件58的外壁58c中成形有一个切槽,限定出

滑动孔54。

前述的前侧遮光构件57和后侧盖件58通过将定位销60装配入所述定位帽内而被

相互一体式结合起来,同时内壁57b和58b被制成相互贴靠,而外壁57c和58c也

被制成相互贴靠,并且通过所述定位帽中的通孔61驱动螺钉62进入定位销60中

的螺纹孔60a内。由此,遮光罩主体51被制成在内壁57b和58b与外壁57c和58c

之间限定出一个空间,将在后面予以详细描述的盖操作机构56被容置于其中。

一个紧固螺钉63被可旋转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51的底部处,如图3和4中所示。

通过驱动紧固螺钉63进入形成在镜头单元3底部的螺纹孔(未示出)内,镜头遮光

罩50可以被固附在镜头单元3的前方。

如图6至10中所示,上侧镜头盖52被制成总体上呈半圆形,来覆盖住物镜的上半

部分,其中所述物镜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开口57a和58a面朝前方,在该上侧

镜头盖52的基部处一体式成形有一根旋转轴64。另一方面,前侧遮光构件57在

其中成形有一对轴槽65,旋转轴64的两端被枢接在这对轴槽65中,并且在其上

成形有一对定位销66,用于限制旋转轴64在轴向上发生移动。通过将旋转轴64

配合在所述那对轴槽65中,上侧镜头盖52被沿着一个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可旋转地

支撑起来。还有,上侧镜头盖52在其自由端部处形成有一个台阶状搭接部分67,

其搭接在下侧镜头盖53的自由端部上。此外,旋转轴64在其一个端部处设置有一

个沿着垂直于旋转轴64的方向延伸的支臂部分68,并且在支臂部分68的自由端

部处成形有一个向外突伸的凸块69。

下侧镜头盖53被制成总体上呈半圆形,来覆盖住物镜的下半部分,其中所述物镜

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开口57a和58a面朝前方,在该下侧镜头盖53的基部处一

体式成形有一根旋转轴70。另一方面,前侧遮光构件57在其中成形有一对轴槽71,

旋转轴70的两端被枢接在这对轴槽71中,并且在其上成形有一对定位销72,用

于限制旋转轴70在轴向上发生移动。通过将旋转轴70配合在所述那对轴槽71中,

下侧镜头盖53被沿着一个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可旋转地支撑起来。还有,旋转轴70

在其一个端部处设置有一个沿着垂直于旋转轴70的方向延伸的支臂部分73,并且

在支臂部分73的自由端部处成形有一个向外突伸的凸块74。

还有,当前侧遮光构件57和后侧盖件58被相互一体式结合起来,上侧镜头盖52

上的旋转轴64和下侧镜头盖53上的旋转轴70将在其后侧处被支撑在后侧盖件58

的内壁58b上。由此,上侧镜头盖52上的旋转轴64和下侧镜头盖53上的旋转轴

70肯定可以发生枢转,来提供一个可以承受从前方施加的冲击的结构。

如图6、8和10中所示,在遮光罩主体51的内部,盖操作机构56包括:一个圆环

状构件75,其装配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内壁57b上;一对联接构件76,来在圆环

状构件75与上侧镜头盖52上的支臂部分68和下侧镜头盖53上的支臂部分73之

间形成联接;以及一对螺旋伸展弹簧77,来分别沿着它们的枢转方向向上侧镜头

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施加力的作用。

圆环状构件75被安装成可以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内壁57b上滑动的同时环绕所述

光轴进行枢转。还有,在圆环状构件75的外表面上,成形有一对分别从相对位置

向外突伸的凸块78。还有,在圆环状构件75的外表面上,一体式成形有一个操作

突起55,该操作突起55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前述滑动孔54面朝外侧。

联接构件76在其中分别成形有凸块孔79a和79b,在它们中分别装配着凸块69和

74,其中凸块69形成在上侧镜头盖52上的支臂部分68上而凸块74形成在下侧镜

头盖53上的支臂部分73上,以及凸块孔80a和80b,在它们中分别装配着圆环状

构件75上的凸块78。

螺旋伸展弹簧77在它们的一个端部分别被钩挂在凸块69和74上,其中凸块69形

成于上侧镜头盖52上的支臂部分68上而凸块74形成于下侧镜头盖53上的支臂部

分73上,并且在它们的另外一个端部被钩挂在销81上,销81分别被设置在前侧

遮光构件57的各个后侧拐角处,相互对置。

在盖操作机构56中,如图7至10中所示,由于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滑动孔54

面朝外侧的操作突起55环绕所述光轴进行滑动,所以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

53将分别沿着相反方向环绕旋转轴64和70进行枢转。

由于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以同样的方式在盖操作机构56的作用下发生

枢转,只是它们分别沿着相反方向发生枢转,所以作为示例下面将仅对用于枢转下

侧镜头盖53的盖操作机构56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当操作突起55从下侧镜头盖53被如图11中所示那样闭合起来开始向上滑

动时,圆环状构件75将在图11中逆时针枢转,导致在圆环状构件75上的凸块

78a配合在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b内,这种配合将导致联接构件76向上枢转。

接着,支臂部分73上的凸块74将配合入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79b内,从而使

得支臂部分73将抵抗螺旋伸展弹簧77的力被向上拉动。由此,旋转轴70将沿着

一个将下侧镜头盖53打开的方向发生枢转。

另一方面,当操作突起55从下侧镜头盖53被如图12中所示那样打开开始向下滑

动时,圆环状构件75将在图12中顺时针枢转,导致在圆环状构件75上的凸块

78a在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b内配合,这种配合将导致联接构件76向下枢转。

接着,支臂部分73上的凸块74将配合入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79b内,从而支

臂部分73将抵抗螺旋伸展弹簧77的力被向下推动。由此,旋转轴70将沿着一个

将下侧镜头盖53闭合的方向发生枢转。

如图13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螺旋伸展弹簧77形成了一个肘节机构

(toggle mechanism)。更具体地说,根据支臂部分73上的凸块74被定位在直线S的

哪一侧,施加在支臂部分73自由端部上的力的方向将在两个方向之间转换,即所

述镜头盖被朝向闭合位置进行枢转的方向与镜头盖被朝向打开位置进行枢转的方向,

其中直线S将钩挂销81与下侧镜头盖53上的旋转轴70的旋转中心连接起来,在

钩挂销81上钩挂着螺旋伸展弹簧(spiral extension spring)77的一个端部,而在凸块

74上钩挂着螺旋伸展弹簧77的另外一个端部。

接着,在盖操作机构56中,各个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可以枢转的角度

范围均被设定为100度,并且旋转轴64和70上的支臂部分68和73的延伸方向被

设定为使得前述直线S平行于所述光轴。

还有,在盖操作机构56中,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a和80b分别是长度不同的

细长构件。更具体地说,联接在上侧镜头盖52上的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a被

加工成大约比联接在下侧镜头盖53上的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b长1.5毫米。

因此,圆环状构件75上的凸块78将首先与联接在下侧镜头盖53上的联接构件76

中的凸块孔80b发生接触。

因此,当将镜头盖52和53闭合时,下侧镜头盖53将在盖操作机构56的作用下比

上侧镜头盖52更早地发生闭合,从而使得上侧镜头盖52上的台阶状搭接部分67

肯定可以搭接在下侧镜头盖53的自由端部上。必须指出的是,上侧镜头盖52和下

侧镜头盖53将在盖操作机构56的作用下被同时打开。

在带有前述镜头遮光罩50的摄像机1中,通过滑动设置在遮光罩主体51上的盖操

作机构56中的操作突起55,容置于遮光罩主体51内部的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

头盖53可以被轻易地打开和闭合。

通过如图7和14中所示那样将镜头盖52和53闭合,它们肯定可以防止镜头单元

3中的物镜3a遭受任何对物镜3a的损伤,并且通过覆盖住镜头单元3中的物镜3a

而防止灰尘粘附到物镜3a上。

另一方面,当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如图9和15中所示那样被相互分开

时,遮光罩主体51将被移动至物镜3a的视野之外,并且由此可以合适地防止不必

要的光线入射到物镜3a上。

正如已经在前面描述过的那样,在带有前述镜头遮光罩50的摄像机1中,将无需

在每次使用摄像机1之前或者之后对镜头盖52和53进行固附和拆卸,镜头盖52

和53将不会妨碍摄像机1为了拍摄而进行的准备操作,并且镜头盖52和53可以

被轻易地打开和闭合,这些将进一步确保摄像机1具有改进的操作性能。

尤其是,在摄像机1带有镜头遮光罩50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通过滑动位于镜头

遮光罩50的另一横向侧面处的操作突起55而轻易地将镜头盖52、53打开和闭合,

即使在抓持住设备主体2上的把手6并且窥视取景器4的同时也是如此,还可以轻

易地检查镜头盖52和53是否被打开或者闭合。因此,使用者在无需重新固定住摄

像机1的条件下快速地利用摄像机1来进行预期拍摄。

还有,由于镜头遮光罩50中的镜头盖52和53可以在遮光罩主体51内部被打开和

闭合,所以将不会损害其美学效果,并且可以被设计成小巧和轻质。

还有,在镜头遮光罩50中,由于镜头盖52和53在肘节机构的作用下受迫沿着一

个方向被相互分开,其中所述肘节机构由螺旋伸展弹簧77形成,并且沿着所述方

向它们被朝向打开位置发生枢转,同时镜头盖52和53在所述肘节机构的作用下受

迫沿着一个方向被闭合,其中沿着所述方向它们被朝向闭合位置发生枢转,所以能

够防止镜头盖52和53在拍摄过程中或者在摄像机1被运送的同时被偶然打开或者

闭合。

还有,镜头遮光罩50可以被轻易地固附到摄像机1上和从其上拆卸下来。例如,

安装在镜头单元3上的变换镜头(conversion lens)或者类似器件可以与镜头盖52和

53一同被从镜头单元3上拆卸下来。还有,在镜头遮光罩50保持安装在摄像机1

上的条件下,一个滤光器或者类似器件可以被安装在镜头单元3上。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带有盖操作机构56的镜头遮光罩50,其中

盖操作机构56随着使用者环绕物镜3a的光轴(或者沿着一个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

向)滑动操作突起55,会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前述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

头盖53。

例如,镜头遮光罩50可以被修改为在图16中示出的镜头遮光罩。镜头遮光罩100

包括其中形成有一个滑动孔101的遮光罩主体51,和一个盖操作机构103,该盖操

作机构103适合于通过滑动一个操作突起102而在所述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前

述的下侧镜头盖52和上侧镜头盖53,其中操作突起102在盖操作机构103中被设

置成沿着物镜3a的光轴方向穿过滑动孔101面朝外侧。

更具体地说,盖操作机构103包括一个其上设置有操作突起102的滑动构件104,

和一对联接构件105,来在滑动构件104与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之间形

成联接,如图17中所示。

滑动构件104具有一对联接构件106,它们被设置在滑动构件104的一个滑动方向

侧,并且相互平行地突伸出来。各个联接构件106均在其自由端部处成形有一个向

外突伸的凸块107。

所述那对联接构件105中的每一个均在其中形成有一个联接孔109,联接销108从

各个上侧镜头盖52或者下侧镜头盖53的一个横向侧面向外突伸入该联接孔109中,

和一个凸块孔110,形成在滑动构件104上的凸块107中的相应凸块配合在该凸块

孔110中。

因此,在如前所述构造而成的盖操作机构103中,随着操作突起102在光轴方向上

的滑动,成对的联接构件105分别环绕凸块107沿着相反方向发生枢转,前述上侧

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将可以合适地分别沿着相反方向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

发生枢转。

还有,尽管如同前面已经提及的那样处于闭合位置的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

53被向外打开,但是也可以将镜头遮光罩设计成使得处于闭合位置的镜头盖52和

53被向内打开。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对镜头遮光罩进行改造,从而使得容置于遮光罩

主体中的单个圆形镜头可以在盖操作机构的作用下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发生

枢转,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处,其将覆盖住镜头,而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其将位于

镜头的视野之外。

还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摄像机1,而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可以在其

上固附一个镜头遮光罩的成像设备,比如静物照相机(still camera)。

在前述内容中,已经参照附图针对作为示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

细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那些熟练技术人员必须明白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

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叙述和限定的范围和实质

的条件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以各种其它形式进行替代性构造或者实施。

2024年6月12日发(作者:释芳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21)申请号 CN2.4

(22)申请日 2004.06.23

(71)申请人 索尼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大森则克 村上昭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德强

(51)

G03B11/04

权利要求说明书 说明书 幅图

(10)申请公布号 CN 15734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05.02.02

(54)发明名称

镜头遮光罩以及成像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镜头盖的镜

头遮光罩,所述镜头盖无需被固附到镜头

单元上和从其上拆卸下来,并且可以被轻

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这种镜头遮光

罩包括:一个固附在镜头(3a)前方的遮光罩

主体(51),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

头上;一对安装在遮光罩主体(51)内部的

镜头盖(52,53),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

于镜头(3a)的光轴的轴线在闭合位置与打开

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

镜头盖(52,53)将覆盖住镜头(3a),而在所

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3a)的视野

之外;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56),其结合

一个操作器(55)的滑动进行工作,操作器

(55)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51)上,

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成对地枢转镜头盖

(52,53),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

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52,53)。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权 利 要 求 说 明 书

1.一种镜头遮光罩,包括:

一个遮光罩主体,其固附在镜头前方,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一对镜头盖,其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

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

而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

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的操作器的滑动进行

操作,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枢转所述成对镜头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

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其特征在于:通过环绕镜头的光轴滑动所

述操作器,所述盖操作机构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其特征在于:通过沿着镜头的光轴方向滑

动所述操作器,所述盖操作机构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还包括一个肘节机构,其结合所述操作器

的滑动进行操作,来在两个方向之间转换一个施力装置对所述那对镜头盖施加的力

的方向,并且在所述两个方向中的一个上,所述那对镜头盖中的每一个均朝向闭合

位置发生枢转,而在另外一个方向上,所述那对镜头盖中的每一个均朝向打开位置

发生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镜头遮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那对镜头盖被制成在闭

合位置它们的自由端部的一个搭接在另一个上,来覆盖住镜头。

6.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设备主体;

一个镜头单元,其设置在设备主体前方用于使得物镜面朝前方;以及

一个固附在镜头单元前方的镜头遮光罩,

该镜头遮光罩包括:

一个固附在镜头前方的遮光罩主体,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一对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镜头盖,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在

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而

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

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的操作器的滑动进行

操作,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

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主体具有:

一个固定在该设备主体的一个横向侧面上的把手,并且使用者通过抓持住该把手来

固定住所述成像设备;和

分别设置在该设备主体后方和/或与该设备主体的所述一个横向侧面相对的侧面上

的取景器和/或显示单元,并且在其中和/或其上显示出通过镜头捕获的图像;并且

所述盖操作机构中的操作器被设置在遮光罩主体上与设备主体的所述一个横向侧面

相对的侧面处。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遮光罩能被可去除地

固附在镜头单元上。

说 明 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附在镜头前方的镜头遮光罩,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和一种带有所述镜头遮光罩的成像设备。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3年6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80022的优先

权,在此通过引用将其中的内容结合入本发明。

背景技术

通常,必须将一个镜头遮光罩固附在成像设备中的镜头前方,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

在拍摄过程中入射到镜头上(参见日本已公开的未审查专利申请No.2000-180918),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比如是静物摄影机(照相机)、摄像机或者类似设备。还有,在一

系列预期拍摄结束之后,将一个镜头盖固附在照像设备上,来对镜头加以防护,从

而使得镜头将不会受损,或者将不会有灰尘或者类似物质粘附到镜头表面上(参见

日本已公开的未审查专利申请No.1992-94271)。

例如,图1示出了一个普通的摄像机/影像录取机(在下文中将被称作“摄像机”)。这

种摄像机总体上利用附图标记200加以标识。如图所示,摄像机200包括:一个主

体单元201;一个设置在主体单元201前方的镜头单元202,并且在该镜头单元

202中包括一个面朝前方的物镜;以及一个设置在主体单元201后侧顶部处的取景

器203,面朝后方(与镜头单元202中的物镜处于相反方向)。在抓持住设置在主体

单元201的一个横向侧面处的把手204的同时,拍摄人员(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使用

者”)窥视取景器203,来寻找该摄像机即将捕获的视野。一个镜头遮光罩205被固

附在镜头单元202的前方,并且还有一个镜头盖206被可取下地固附在镜头遮光罩

205上。

在利用前述摄像机进行拍摄之前和之后将镜头盖固附在镜头遮光罩上和从其上拆卸

下来非常繁琐。尤其是,对于摄像机200来说,在通过抓持固定住主体单元201上

的把手204的同时,使用者难以在眼睛关注于取景器203的条件下将镜头盖206从

镜头遮光罩205的前方拆卸下来。因此,为了对镜头盖206进行固附和拆卸,一旦

使用者将镜头遮光罩205朝向他(她)自己,则必须再次固定住摄像机200。还有,

确认镜头盖206是否被固附到位以及再次抓持住摄像机200也非常繁琐。

还有,如图1中所示,对于摄像机200来说,镜头盖206利用一根绳索207被连接

在主体单元201上,以防止拆卸下来的镜头盖206丢失。但是,为了进行拍摄而拆

卸下来的镜头盖206将会从主体单元201上悬垂下来,这将妨碍并且烦扰使用者。

另一方面,某些利用小型镜头的小型照像设备包括一个其镜头盖可以自动地滑动至

镜头外侧的照像机,和一个其镜头盖可以被打开至外侧的照像机。但是,在其镜头

单元明显向外突伸的那种普通照像机中,类似于摄像机200中的镜头单元202,以

及在其镜头遮光罩将被固附在照像机前方的那种普通照像机中,类似于摄像机200

中的遮光罩205,均没有设置任何用于操作(打开和闭合)镜头盖(类似于镜头盖206)

的机构,因为这种机构将导致照像机的前部更为庞大。大多数这种类型的普通照像

设备均具有一个镜头盖(类似于镜头盖206),其将在每次拍摄时被固附和拆卸下来,

非常不方便。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镜头遮光罩来克服相关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

点,这种镜头遮光罩具有可以轻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的镜头盖,并且在每次拍

摄时无需进行固附和拆卸。

还有,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根据本发明,这种成像设备

带有前述具有镜头盖的镜头遮光罩,来确保该成像设备具有改进的操作性能。

前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这样一种镜头遮光罩来实现,根据本发明,这种镜头遮光罩

包括一个固附在镜头前方的遮光罩主体,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一对

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镜头盖,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在闭合

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而在所

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操

作器(operator)的滑动进行工作,所述操作器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来分

别沿着相反方向成对地枢转所述镜头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

那对镜头盖。

在根据本发明的前述镜头遮光罩中,通过滑动设置于遮光罩主体上的盖操作机构中

的控制器,设置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那对镜头盖可以被轻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

通过将所述那对镜头盖置于所述打开位置,遮光罩主体能够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

到镜头上。被设置在所述闭合位置的这对镜头盖将通过覆盖住镜头而对镜头加以保

护。

还有,前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而实现,根据本发明,该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设备主体;一个设置在设备主体前方的镜头单元,用于使得物镜面朝前方;以

及一个固附在镜头单元前方的镜头遮光罩,该镜头遮光罩包括一个固附在镜头前方

的遮光罩主体,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一对安装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

镜头盖,以便能够环绕一根垂直于镜头光轴的轴线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这对镜头盖将覆盖住镜头,而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它们将位于

镜头的视野之外;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其结合一个操作器的滑动进行工作,所述

操作器被可滑动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上,来分别沿着相反方向成对地枢转所述镜头

盖,以便在所述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所述那对镜头盖。

在前述成像设备中,镜头遮光罩被固附在所述镜头单元的前方,其中所述镜头单元

被设置在设备主体的前方,并且通过滑动设置于遮光罩主体上的盖操作机构中的操

作器,设置在遮光罩主体内部的那对镜头盖可以被轻易地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因

此,可以节省在利用这种成像设备进行拍摄之前和之后用于固附和拆卸所述镜头盖

的劳动和时间。在拍摄过程中,遮光罩主体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入射到镜头上,

并且在拍摄之后,所述那对镜头盖通过覆盖住镜头而对镜头加以保护。

当结合附图时,通过阅读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

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简述

图1是一个普通摄像设备的透视图,该照像设备具有一个镜头遮光罩和一个固附在

镜头遮光罩上的镜头盖;

图2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前向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摄像设备的后向透视图;

图4是所述摄像设备的透视图,示出了该设备中的液晶显示屏(LCD)处于一个打开

位置;

图5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外观;

图6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平面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中的那对镜头盖处于

一个闭合位置;

图8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内部结构,同时镜

头盖被相互闭合;

图9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平面图,示出了所述那对镜头盖处于打开位置;

图10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内部结构,同时

镜头盖被相互分开;

图11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用于解释如何利用所述镜头

遮光罩中的盖打开结构将镜头盖相互分开;

图12是图5中所示镜头遮光罩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用于解释如何利用所述盖打

开机构将镜头盖相互闭合;

图13是所述镜头遮管罩中的肘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所示摄像设备的透视性侧向正视图,示出了固附在该摄像设备上的

镜头遮光罩中的那对镜头盖,它们处于闭合位置;

图15也是图2中所示摄像设备的透视性侧向正视图,示出了固附在该摄像设备上

的镜头遮光罩中的那对镜头盖,它们处于打开位置;

图16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变型实施例的透视图;而

图17也是图16中所示镜头遮光罩变型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该镜头遮光罩的内

部结构。

优选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针对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和成像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将对用于安装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的成像设备进行描述。

例如,下面参照图2和3,在此以透视图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作为本发明一实

施例的摄像机(camera)/影像记录机(video recorder)(下文中将被称作“摄像机”)。如图

所示,摄像机1包括一个摄像机主体2,该摄像机主体2被制成总体上呈矩形-平行

六面体形。摄像机主体2在其中设置有一个用于获得物体图像的成像单元,一个用

于显示所捕获图像的显示单元,一个用于记录声音的声音记录单元,一个用于分别

从成像单元和声音记录单元记录和再现视频和声频信号的记录/回放单元,用于控

制摄像机1的各种操作的控制按钮以及开关。

一个具有面朝前方向场镜头的镜头单元3被固定在摄像机主体2的前方,并且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50(将在后面予以详细描述)被可去除地固附在镜头单元3

的前方。在摄像机主体2的后部上,固定有一个取景器4,在该取景器4中拍摄人

员(在下文中将被称作“使用者”)通过物镜进行窥视来寻找一个景物视野。还有,在

摄像机主体2的一个横向侧面上,固定有一个把手(holder)6,当固定摄像机1时,

使用者将握持住该把手6。把手6具有一根设置于其上的握持条带5。在摄像机主

体2上与固定有把手6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固定有一个显示单元7,如图3和4

中所示,该显示单元7可以被打开和闭合。当如图3中所示处于闭合位置时,显示

装置7被容置在一个显示屏容置凹槽8中,该凹槽8形成于摄像机主体2的横向侧

面上。当如图4中所示处于打开位置时,显示单元7中的液晶显示屏(LCD)9将显

示出一个通过所述向场镜头(物镜)捕获的图像,其中液晶显示屏9被设置在显示单

元7上与所述显示屏容置凹槽8相对的主侧面上。当然,该图像也可以通过取景器

4观看到。

由此,在利用一只手握持住把手6并且利用他(她)的一只眼睛在摄像机主体2后方

窥视取景器4的同时,或者在观看显示单元7中的LCD屏9的同时,使用者可以

进行拍摄,其中把手6被设置在摄像机主体2的一个横向侧面上,而LCD屏9在

摄像机主体2的另一横向侧面上被打开。

接下来,将对根据本发明的镜头遮光罩50进行图解和描述。

如图5和6中所示,镜头遮光罩50包括:一个遮光罩主体51,其被可去除地安装

在镜头单元3的前方;一对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它们被安装在遮光罩

主体51的内部,以便可以相互分开和相互闭合;以及一个盖操作机构56,其通过

滑动一个操作突起55来将所述那对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相互分开和相

互闭合,所述操作突起55从形成在遮光罩主体51中的滑动孔54突伸出来。

遮光罩主体51被置于镜头单元3中的物镜前方,来防止不必要的光线倾斜地入射

到物镜上。它是一个由前侧遮光构件57和后侧盖件58组成的装置。

前侧遮光构件57被加工成从其基部开始具有逐渐变大的直径,在其中的圆形开口

57a内,镜头单元3中的物镜面对着该前侧遮光构件的自由端部。在前侧遮光构件

57上,固定有一个蔽光板59,在其中形成有一个长方形开口59a,并且防止不必

要的光线从前侧入射到物镜上。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后方成形有一个总体呈圆形

的平整内壁57b,限定出一个开口57a,在内壁57b的外侧成形有一个总体上呈长

方形的平整外壁57c,限定出遮光罩主体51的横向侧面。内壁57b和外壁57c均向

前突伸。还有,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后方并且在内壁57b与外壁57c之间三个拐

角处中的任一个处,均形成有一个突起的定位销60。在定位销60的中部形成有一

个螺纹孔60a。

后侧盖件58被制成总体上呈长方形盒子状,并且在其底部中心处附近成形有一个

圆形开口58a,对应于前侧遮光构件57中的开口57a。在后侧盖件58的底部上形

成有一个总体呈圆形的平整内壁58b,形成一个开口58a,并且在内壁58b的外侧

形成有一个总体上呈长方形的平整外壁58c,形成遮光罩主体51的横向侧面。内

壁58b和外壁58c均向前突伸。还有,对应于前侧遮光构件57上的定位销60,在

后侧盖件58的底部处并且在内壁58b与外壁58c之间三个拐角中的任一个处,成

形有一个突伸出来的定位帽(未示出)。在所述定位帽的底部成形有一个通孔61,一

个螺钉62穿过其中。还有,在后侧盖件58的外壁58c中成形有一个切槽,限定出

滑动孔54。

前述的前侧遮光构件57和后侧盖件58通过将定位销60装配入所述定位帽内而被

相互一体式结合起来,同时内壁57b和58b被制成相互贴靠,而外壁57c和58c也

被制成相互贴靠,并且通过所述定位帽中的通孔61驱动螺钉62进入定位销60中

的螺纹孔60a内。由此,遮光罩主体51被制成在内壁57b和58b与外壁57c和58c

之间限定出一个空间,将在后面予以详细描述的盖操作机构56被容置于其中。

一个紧固螺钉63被可旋转地安装在遮光罩主体51的底部处,如图3和4中所示。

通过驱动紧固螺钉63进入形成在镜头单元3底部的螺纹孔(未示出)内,镜头遮光

罩50可以被固附在镜头单元3的前方。

如图6至10中所示,上侧镜头盖52被制成总体上呈半圆形,来覆盖住物镜的上半

部分,其中所述物镜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开口57a和58a面朝前方,在该上侧

镜头盖52的基部处一体式成形有一根旋转轴64。另一方面,前侧遮光构件57在

其中成形有一对轴槽65,旋转轴64的两端被枢接在这对轴槽65中,并且在其上

成形有一对定位销66,用于限制旋转轴64在轴向上发生移动。通过将旋转轴64

配合在所述那对轴槽65中,上侧镜头盖52被沿着一个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可旋转地

支撑起来。还有,上侧镜头盖52在其自由端部处形成有一个台阶状搭接部分67,

其搭接在下侧镜头盖53的自由端部上。此外,旋转轴64在其一个端部处设置有一

个沿着垂直于旋转轴64的方向延伸的支臂部分68,并且在支臂部分68的自由端

部处成形有一个向外突伸的凸块69。

下侧镜头盖53被制成总体上呈半圆形,来覆盖住物镜的下半部分,其中所述物镜

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开口57a和58a面朝前方,在该下侧镜头盖53的基部处一

体式成形有一根旋转轴70。另一方面,前侧遮光构件57在其中成形有一对轴槽71,

旋转轴70的两端被枢接在这对轴槽71中,并且在其上成形有一对定位销72,用

于限制旋转轴70在轴向上发生移动。通过将旋转轴70配合在所述那对轴槽71中,

下侧镜头盖53被沿着一个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可旋转地支撑起来。还有,旋转轴70

在其一个端部处设置有一个沿着垂直于旋转轴70的方向延伸的支臂部分73,并且

在支臂部分73的自由端部处成形有一个向外突伸的凸块74。

还有,当前侧遮光构件57和后侧盖件58被相互一体式结合起来,上侧镜头盖52

上的旋转轴64和下侧镜头盖53上的旋转轴70将在其后侧处被支撑在后侧盖件58

的内壁58b上。由此,上侧镜头盖52上的旋转轴64和下侧镜头盖53上的旋转轴

70肯定可以发生枢转,来提供一个可以承受从前方施加的冲击的结构。

如图6、8和10中所示,在遮光罩主体51的内部,盖操作机构56包括:一个圆环

状构件75,其装配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内壁57b上;一对联接构件76,来在圆环

状构件75与上侧镜头盖52上的支臂部分68和下侧镜头盖53上的支臂部分73之

间形成联接;以及一对螺旋伸展弹簧77,来分别沿着它们的枢转方向向上侧镜头

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施加力的作用。

圆环状构件75被安装成可以在前侧遮光构件57的内壁57b上滑动的同时环绕所述

光轴进行枢转。还有,在圆环状构件75的外表面上,成形有一对分别从相对位置

向外突伸的凸块78。还有,在圆环状构件75的外表面上,一体式成形有一个操作

突起55,该操作突起55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前述滑动孔54面朝外侧。

联接构件76在其中分别成形有凸块孔79a和79b,在它们中分别装配着凸块69和

74,其中凸块69形成在上侧镜头盖52上的支臂部分68上而凸块74形成在下侧镜

头盖53上的支臂部分73上,以及凸块孔80a和80b,在它们中分别装配着圆环状

构件75上的凸块78。

螺旋伸展弹簧77在它们的一个端部分别被钩挂在凸块69和74上,其中凸块69形

成于上侧镜头盖52上的支臂部分68上而凸块74形成于下侧镜头盖53上的支臂部

分73上,并且在它们的另外一个端部被钩挂在销81上,销81分别被设置在前侧

遮光构件57的各个后侧拐角处,相互对置。

在盖操作机构56中,如图7至10中所示,由于通过遮光罩主体51中的滑动孔54

面朝外侧的操作突起55环绕所述光轴进行滑动,所以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

53将分别沿着相反方向环绕旋转轴64和70进行枢转。

由于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以同样的方式在盖操作机构56的作用下发生

枢转,只是它们分别沿着相反方向发生枢转,所以作为示例下面将仅对用于枢转下

侧镜头盖53的盖操作机构56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当操作突起55从下侧镜头盖53被如图11中所示那样闭合起来开始向上滑

动时,圆环状构件75将在图11中逆时针枢转,导致在圆环状构件75上的凸块

78a配合在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b内,这种配合将导致联接构件76向上枢转。

接着,支臂部分73上的凸块74将配合入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79b内,从而使

得支臂部分73将抵抗螺旋伸展弹簧77的力被向上拉动。由此,旋转轴70将沿着

一个将下侧镜头盖53打开的方向发生枢转。

另一方面,当操作突起55从下侧镜头盖53被如图12中所示那样打开开始向下滑

动时,圆环状构件75将在图12中顺时针枢转,导致在圆环状构件75上的凸块

78a在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b内配合,这种配合将导致联接构件76向下枢转。

接着,支臂部分73上的凸块74将配合入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79b内,从而支

臂部分73将抵抗螺旋伸展弹簧77的力被向下推动。由此,旋转轴70将沿着一个

将下侧镜头盖53闭合的方向发生枢转。

如图13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螺旋伸展弹簧77形成了一个肘节机构

(toggle mechanism)。更具体地说,根据支臂部分73上的凸块74被定位在直线S的

哪一侧,施加在支臂部分73自由端部上的力的方向将在两个方向之间转换,即所

述镜头盖被朝向闭合位置进行枢转的方向与镜头盖被朝向打开位置进行枢转的方向,

其中直线S将钩挂销81与下侧镜头盖53上的旋转轴70的旋转中心连接起来,在

钩挂销81上钩挂着螺旋伸展弹簧(spiral extension spring)77的一个端部,而在凸块

74上钩挂着螺旋伸展弹簧77的另外一个端部。

接着,在盖操作机构56中,各个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可以枢转的角度

范围均被设定为100度,并且旋转轴64和70上的支臂部分68和73的延伸方向被

设定为使得前述直线S平行于所述光轴。

还有,在盖操作机构56中,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a和80b分别是长度不同的

细长构件。更具体地说,联接在上侧镜头盖52上的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a被

加工成大约比联接在下侧镜头盖53上的联接构件76中的凸块孔80b长1.5毫米。

因此,圆环状构件75上的凸块78将首先与联接在下侧镜头盖53上的联接构件76

中的凸块孔80b发生接触。

因此,当将镜头盖52和53闭合时,下侧镜头盖53将在盖操作机构56的作用下比

上侧镜头盖52更早地发生闭合,从而使得上侧镜头盖52上的台阶状搭接部分67

肯定可以搭接在下侧镜头盖53的自由端部上。必须指出的是,上侧镜头盖52和下

侧镜头盖53将在盖操作机构56的作用下被同时打开。

在带有前述镜头遮光罩50的摄像机1中,通过滑动设置在遮光罩主体51上的盖操

作机构56中的操作突起55,容置于遮光罩主体51内部的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

头盖53可以被轻易地打开和闭合。

通过如图7和14中所示那样将镜头盖52和53闭合,它们肯定可以防止镜头单元

3中的物镜3a遭受任何对物镜3a的损伤,并且通过覆盖住镜头单元3中的物镜3a

而防止灰尘粘附到物镜3a上。

另一方面,当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如图9和15中所示那样被相互分开

时,遮光罩主体51将被移动至物镜3a的视野之外,并且由此可以合适地防止不必

要的光线入射到物镜3a上。

正如已经在前面描述过的那样,在带有前述镜头遮光罩50的摄像机1中,将无需

在每次使用摄像机1之前或者之后对镜头盖52和53进行固附和拆卸,镜头盖52

和53将不会妨碍摄像机1为了拍摄而进行的准备操作,并且镜头盖52和53可以

被轻易地打开和闭合,这些将进一步确保摄像机1具有改进的操作性能。

尤其是,在摄像机1带有镜头遮光罩50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通过滑动位于镜头

遮光罩50的另一横向侧面处的操作突起55而轻易地将镜头盖52、53打开和闭合,

即使在抓持住设备主体2上的把手6并且窥视取景器4的同时也是如此,还可以轻

易地检查镜头盖52和53是否被打开或者闭合。因此,使用者在无需重新固定住摄

像机1的条件下快速地利用摄像机1来进行预期拍摄。

还有,由于镜头遮光罩50中的镜头盖52和53可以在遮光罩主体51内部被打开和

闭合,所以将不会损害其美学效果,并且可以被设计成小巧和轻质。

还有,在镜头遮光罩50中,由于镜头盖52和53在肘节机构的作用下受迫沿着一

个方向被相互分开,其中所述肘节机构由螺旋伸展弹簧77形成,并且沿着所述方

向它们被朝向打开位置发生枢转,同时镜头盖52和53在所述肘节机构的作用下受

迫沿着一个方向被闭合,其中沿着所述方向它们被朝向闭合位置发生枢转,所以能

够防止镜头盖52和53在拍摄过程中或者在摄像机1被运送的同时被偶然打开或者

闭合。

还有,镜头遮光罩50可以被轻易地固附到摄像机1上和从其上拆卸下来。例如,

安装在镜头单元3上的变换镜头(conversion lens)或者类似器件可以与镜头盖52和

53一同被从镜头单元3上拆卸下来。还有,在镜头遮光罩50保持安装在摄像机1

上的条件下,一个滤光器或者类似器件可以被安装在镜头单元3上。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带有盖操作机构56的镜头遮光罩50,其中

盖操作机构56随着使用者环绕物镜3a的光轴(或者沿着一个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

向)滑动操作突起55,会在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前述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

头盖53。

例如,镜头遮光罩50可以被修改为在图16中示出的镜头遮光罩。镜头遮光罩100

包括其中形成有一个滑动孔101的遮光罩主体51,和一个盖操作机构103,该盖操

作机构103适合于通过滑动一个操作突起102而在所述打开与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前

述的下侧镜头盖52和上侧镜头盖53,其中操作突起102在盖操作机构103中被设

置成沿着物镜3a的光轴方向穿过滑动孔101面朝外侧。

更具体地说,盖操作机构103包括一个其上设置有操作突起102的滑动构件104,

和一对联接构件105,来在滑动构件104与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之间形

成联接,如图17中所示。

滑动构件104具有一对联接构件106,它们被设置在滑动构件104的一个滑动方向

侧,并且相互平行地突伸出来。各个联接构件106均在其自由端部处成形有一个向

外突伸的凸块107。

所述那对联接构件105中的每一个均在其中形成有一个联接孔109,联接销108从

各个上侧镜头盖52或者下侧镜头盖53的一个横向侧面向外突伸入该联接孔109中,

和一个凸块孔110,形成在滑动构件104上的凸块107中的相应凸块配合在该凸块

孔110中。

因此,在如前所述构造而成的盖操作机构103中,随着操作突起102在光轴方向上

的滑动,成对的联接构件105分别环绕凸块107沿着相反方向发生枢转,前述上侧

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53将可以合适地分别沿着相反方向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

发生枢转。

还有,尽管如同前面已经提及的那样处于闭合位置的上侧镜头盖52和下侧镜头盖

53被向外打开,但是也可以将镜头遮光罩设计成使得处于闭合位置的镜头盖52和

53被向内打开。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对镜头遮光罩进行改造,从而使得容置于遮光罩

主体中的单个圆形镜头可以在盖操作机构的作用下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发生

枢转,其中在所述闭合位置处,其将覆盖住镜头,而在所述打开位置处,其将位于

镜头的视野之外。

还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摄像机1,而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可以在其

上固附一个镜头遮光罩的成像设备,比如静物照相机(still camera)。

在前述内容中,已经参照附图针对作为示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

细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那些熟练技术人员必须明白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

这些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叙述和限定的范围和实质

的条件下,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以各种其它形式进行替代性构造或者实施。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