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基于USB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IT圈 admin 23浏览 0评论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哀念巧)

2010年第01期,第43卷 通 信 技 术 Vol.43,No.01,2010

总第217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17,Totally

基于USB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董 玮, 周鲁宁

(①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摘 要】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普遍用于数据传输的技术。为了提高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用性,介绍了基于USB2.0的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中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实现了USB2.0与串行接口的通信,数据经无线传输后控制

手持式便携设备。该系统已经在实际教学仿真器中进行了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上位机图形界面与下位机运行的一致,有较

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USB2.0;无线数据传输;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TN9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0)01-0004-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USB

DONG Wei, ZHOU Lu-ning

(①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

②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45, China)

【Abstract】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a popularly-used technology for data transmiss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USB2.0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system, with SCM for control, implement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B2.0 and serial interface,

and the after-transmission data is to control PDA. The system is simulated in reality and excellent application

result is achieved.

【Key words】USB2.0;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CM

0 引言

距离产生了通信的需求,距离的增加对通信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和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技术由于其更为方便实

用而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应用,实现无线传输的方案也是多种

多样

[1-2]

口、并行接口等接口实现通信。本文中通过USB2.0接口实

现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系统的连接如图1所示。

。本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无线传输技术的单片

机系统,该系统中使用USB2.0接口与上位机相连,将数据

传输到下位机,数据经无线传输后控制手持式便携设备。应

用该系统的教学仿真器已经在实际中进行了应用,且得到了

很好的效果。

图1 无线传输系统连接

由图1中可以看出,上位机接收用户操作,通过USB2.0

接口发出,传输到下位机,数据经下位机处理后经无线发送

设备发出。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到发射出的信号后,将相应的

信息显示在手持设备上,从而实现了上位机与手持设备之间

的无线通信。这里,在手持设备上使用LED显示上位机同步

信息,因此,设计出无线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如下页图2

所示。

1 系统的设计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某些系统的控制,常常使用单片机

对下位机进行控制,而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可以通过串行接

收稿日期:2009-01-16。

作者简介:董 玮(1975-),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

开发的研究工作;周鲁宁(1978-),男,助教,主要从事自

动化控制的研究工作。

4

(1)数据发送平台的实现

数据发送平台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是将PC机产生的

动作数据通过USB接口芯片接收到接收处理器内,然后由接

收处理器进行地址和数据的混编处理后,再送入无线数据发

送处理器,最后把数据和地址一同通过处理器的串行通信口

送入无线发送模块将混合数据发送出去。

图2 无线传输系统结构

2 系统的具体实现

2.1 USB2.0接口转串行接口的功能实现

由于下位机与上位机的连接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

USB2.0接口,以便于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下位机所使用的

51单片机不支持USB接口,只支持标准的双工串行接口,因

此需要在USB接口与串行接口之间进行数据转换。这里采用

[3]

FT232BM芯片

完成此项功能。

图3 数据发送平台电路

(2)数据接收平台的实现

数据接收平台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是将发送平台的数

据正确的接收到平台上,当整套硬件平台通电后接收平台会

不断接收到由发送平台发送过来的连接码,这个连接码在整

个无线接收区域所有无线接收平台都会接收到此连接码,当

发送平台得到要发送的数据后,就会进入数据传送协议,接

收平台也会按照自编的接收协议来接收数据,当数据由无线

接收模块接收后通过接收处理器的串口传入接收处理器,再

由接收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混合数据进行地址和数据分离后

传给接收平台显示处理器驱动相应的LED发光二极管。

FT232BM的主要功能是进行USB和串口之间的协议转

换。芯片一方面可从主机接收USB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串口

的数据流格式发送给外设,另一方面外设可通过串口将数据

转换为USB的数据格式传回主机。中间的转换工作全部由芯

片自动完成,开发者无须考虑固件的设计。FT232BM内部主

要由USB收发器、串行接口引擎USB协议引擎和先进先出

(FIFO)控制器等构成。USB收发器提供USB1.1/2.0的全速

物理接口到USB总线,支持UHCI/OHCI主控制器;串行接口

引擎主要用于完成USB数据的串/并双向转换,并按照USB1.1

规范来完成USB数据流的位填充/位反填充,以及循环冗余

校验码(CRC5/CRC16)的产生和检错,USB协议引擎管理来

自USB设备控制端口的数据流;FIFO控制器处理外部接口和

收发缓冲区间的数据转换。FIFO控制器实现与单片机(如

AT89C51等)的接口,主要通过2根数据线P30和P31及读

写控制线来完成和单片机的数据交互。FT232BM内含两个

FIFO数据缓冲区,一个是128字节的接收缓冲区,另一个是

384字节的发送缓冲区。

2.2 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根据系统的设计,无线数据传输部分由无线发射模块

和无线接收模块两部分组成,无线发射模块选用GDTX6,它

具有功率大发射频率稳定不受周边温度变化而改变等特点;

无线接收模块选用GD-R5B,它是VHF/UHF超高频无线数据传

送高品质超外差接收模块,采用超高频,低噪声大规模集成

电路,是具有极高性价比,有完善的抗静电保护,可靠性高

及远距离传输的接收模块。

图4 数据接收平台电路

(3)数据传输协议的实现

由于数据发送平台与数据接收平台之间的通讯是无线

数据连接,因此也需要一定的协议。这个协议的实现是当发

送平台通电后会一直向整个无线有效范围内发送连接码,连

接码的发送频率是稳定的,接收平台通电后会一直接收到来

5

自发送平台的连接码,但接收到连接码后会放弃并不保存。

当上位机向下发送数据时,发送平台开始进入发送协议状

态,首先发同步码,然后是地址码,地址发送后发送数据,

最后发送结束码,图5为发送程序流程图。接收平台当接收

到同步码后,进入数据协议接收状态,首先接收地址码,接

收后会在内部快速验证是否和本地址一致,如果不一致将退

出协议,如果一致则开始接收数据,最后接收结束码并进行

校验,如果数据正确则把接收的数据传送显示,否则丢弃数

据,图6为接收程序流程图。

3 系统的实际应用

该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已经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开

发者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制作了“计算机硬件开发平台”以及

“基本逻辑门演示系统”两个教学仿真器。

“计算机硬件开发平台”作为一个基础的硬件开发平

台,整体电路简单明了、与上位机接口方便且功能齐全,使

开发者在平台上作二次开发容易,初学者也非常容易上手,

方便计算机硬件爱好者的学习。

“基本逻辑门演示系统”使用VB开发了上位机的演示

界面,可以演示常用的逻辑门功能,系统调用Windows的API

函数来对PC机的COM1口进行数据发送,通过无线数据传输,

在手持便携设备上由LED显示与上位机同样的操作结果,从

而实现了无线控制。

4 结语

使用USB2.0接口以及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设计实现的系

统,不仅设计合理,而且使用方便,在实际中已经进行了应

图5 发送程序流程

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今后,系统将采用蓝牙通信进行优

参考文献

[1] 阎红艳. 一种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设计方案[J]. 通信技术,2009,

42(06):24-26.

[2] 刘小冲,陈常英,赵俊,等. 一种甚高速运动体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

系统[J]. 通信技术,2008,41(04):16-18.

[3] 夏建锋,肖华军,包丽惠. 基于FT8U232BM的USB-HART通信接口的

开发[J]. 自动化仪表,2006,27(05):73-79.

[4] 彭述清,施心陵,苗爱敏,等. 嵌入式蓝牙协议的数据传输实现[J].

通信技术,2009,42(09):32-34.

[5] 戴小梅,庄亦琪. 微微网同频干扰对蓝牙数据传输的影响[J]. 通信

[4-5]

,进一步提高通信性能。

图6 接收程序流程

(上接第3页)

约束程度的差异为依据,用判决反馈方式实现SNR的精估

计。仿真表明,该算法能以较小的计算复杂度,在低SNR

下实现LDPC编码的BPSK系统较高精度的SNR估计。而

且,因该算法采用的参数都是通用的译码软信息及采用EM

算法容易计算的参数,它还可扩展到采用其他调制方式的

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 MacKay D J. Good Error-Correcting Codes Based on Very Sparse

Matrices[J]. 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99,

45(02):399-431.

[2] Summers T A, Wilson S G. SNR Mismatch and Online Estimation

in Turbo Decoding [J]. IR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 1998,

46(04): 421-423.

技术,2007,40(11):60-62.

[3] Pauluzzi D R, Beaulieu N C. A Comparison of SNR Estim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AWGN Channel[J]. 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 2000, 48(10):1681-1691.

[4] 李妍,赵艳杰,李怀金.一种SSB信号频域信噪比估计算法[J]. 通

信技术, 2009, 42(03): 19-21.

[5] 刘晨,王大鸣.ISI信道下的突发通信信噪比估计[J].通信技术,

2008, 41(09): 17-22.

[6] Wu N, Wang H, Kuang J M. Code-aided SNR Estimation Based on

Expectation Maximisation Algorithm[J]. Electronics Letters,

2008, 44(15):123-124.

[7] Lee D U, Valles E L, Villasenor J D, et al. Joint LDPC Decoding

and Timing Recovery Using Code Constraint Feedback[J].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2006, 10 (03):189-191.

[8] IEEE P802.11n. Draft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Metropolitan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Annex P: LDPC Matrix

Definitions[S]. New York: IEEE 802.11n, 2006.

6

2024年6月13日发(作者:哀念巧)

2010年第01期,第43卷 通 信 技 术 Vol.43,No.01,2010

总第217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17,Totally

基于USB的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董 玮, 周鲁宁

(①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

【摘 要】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普遍用于数据传输的技术。为了提高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用性,介绍了基于USB2.0的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中使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实现了USB2.0与串行接口的通信,数据经无线传输后控制

手持式便携设备。该系统已经在实际教学仿真器中进行了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上位机图形界面与下位机运行的一致,有较

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USB2.0;无线数据传输;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TN9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0)01-0004-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USB

DONG Wei, ZHOU Lu-ning

(①Neusoft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

②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45, China)

【Abstract】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a popularly-used technology for data transmission.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USB2.0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system, with SCM for control, implement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B2.0 and serial interface,

and the after-transmission data is to control PDA. The system is simulated in reality and excellent application

result is achieved.

【Key words】USB2.0;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CM

0 引言

距离产生了通信的需求,距离的增加对通信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和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技术由于其更为方便实

用而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应用,实现无线传输的方案也是多种

多样

[1-2]

口、并行接口等接口实现通信。本文中通过USB2.0接口实

现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系统的连接如图1所示。

。本文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无线传输技术的单片

机系统,该系统中使用USB2.0接口与上位机相连,将数据

传输到下位机,数据经无线传输后控制手持式便携设备。应

用该系统的教学仿真器已经在实际中进行了应用,且得到了

很好的效果。

图1 无线传输系统连接

由图1中可以看出,上位机接收用户操作,通过USB2.0

接口发出,传输到下位机,数据经下位机处理后经无线发送

设备发出。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到发射出的信号后,将相应的

信息显示在手持设备上,从而实现了上位机与手持设备之间

的无线通信。这里,在手持设备上使用LED显示上位机同步

信息,因此,设计出无线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如下页图2

所示。

1 系统的设计

为了实现计算机对某些系统的控制,常常使用单片机

对下位机进行控制,而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可以通过串行接

收稿日期:2009-01-16。

作者简介:董 玮(1975-),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

开发的研究工作;周鲁宁(1978-),男,助教,主要从事自

动化控制的研究工作。

4

(1)数据发送平台的实现

数据发送平台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是将PC机产生的

动作数据通过USB接口芯片接收到接收处理器内,然后由接

收处理器进行地址和数据的混编处理后,再送入无线数据发

送处理器,最后把数据和地址一同通过处理器的串行通信口

送入无线发送模块将混合数据发送出去。

图2 无线传输系统结构

2 系统的具体实现

2.1 USB2.0接口转串行接口的功能实现

由于下位机与上位机的连接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

USB2.0接口,以便于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下位机所使用的

51单片机不支持USB接口,只支持标准的双工串行接口,因

此需要在USB接口与串行接口之间进行数据转换。这里采用

[3]

FT232BM芯片

完成此项功能。

图3 数据发送平台电路

(2)数据接收平台的实现

数据接收平台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是将发送平台的数

据正确的接收到平台上,当整套硬件平台通电后接收平台会

不断接收到由发送平台发送过来的连接码,这个连接码在整

个无线接收区域所有无线接收平台都会接收到此连接码,当

发送平台得到要发送的数据后,就会进入数据传送协议,接

收平台也会按照自编的接收协议来接收数据,当数据由无线

接收模块接收后通过接收处理器的串口传入接收处理器,再

由接收处理器对接收到的混合数据进行地址和数据分离后

传给接收平台显示处理器驱动相应的LED发光二极管。

FT232BM的主要功能是进行USB和串口之间的协议转

换。芯片一方面可从主机接收USB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串口

的数据流格式发送给外设,另一方面外设可通过串口将数据

转换为USB的数据格式传回主机。中间的转换工作全部由芯

片自动完成,开发者无须考虑固件的设计。FT232BM内部主

要由USB收发器、串行接口引擎USB协议引擎和先进先出

(FIFO)控制器等构成。USB收发器提供USB1.1/2.0的全速

物理接口到USB总线,支持UHCI/OHCI主控制器;串行接口

引擎主要用于完成USB数据的串/并双向转换,并按照USB1.1

规范来完成USB数据流的位填充/位反填充,以及循环冗余

校验码(CRC5/CRC16)的产生和检错,USB协议引擎管理来

自USB设备控制端口的数据流;FIFO控制器处理外部接口和

收发缓冲区间的数据转换。FIFO控制器实现与单片机(如

AT89C51等)的接口,主要通过2根数据线P30和P31及读

写控制线来完成和单片机的数据交互。FT232BM内含两个

FIFO数据缓冲区,一个是128字节的接收缓冲区,另一个是

384字节的发送缓冲区。

2.2 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根据系统的设计,无线数据传输部分由无线发射模块

和无线接收模块两部分组成,无线发射模块选用GDTX6,它

具有功率大发射频率稳定不受周边温度变化而改变等特点;

无线接收模块选用GD-R5B,它是VHF/UHF超高频无线数据传

送高品质超外差接收模块,采用超高频,低噪声大规模集成

电路,是具有极高性价比,有完善的抗静电保护,可靠性高

及远距离传输的接收模块。

图4 数据接收平台电路

(3)数据传输协议的实现

由于数据发送平台与数据接收平台之间的通讯是无线

数据连接,因此也需要一定的协议。这个协议的实现是当发

送平台通电后会一直向整个无线有效范围内发送连接码,连

接码的发送频率是稳定的,接收平台通电后会一直接收到来

5

自发送平台的连接码,但接收到连接码后会放弃并不保存。

当上位机向下发送数据时,发送平台开始进入发送协议状

态,首先发同步码,然后是地址码,地址发送后发送数据,

最后发送结束码,图5为发送程序流程图。接收平台当接收

到同步码后,进入数据协议接收状态,首先接收地址码,接

收后会在内部快速验证是否和本地址一致,如果不一致将退

出协议,如果一致则开始接收数据,最后接收结束码并进行

校验,如果数据正确则把接收的数据传送显示,否则丢弃数

据,图6为接收程序流程图。

3 系统的实际应用

该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已经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开

发者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制作了“计算机硬件开发平台”以及

“基本逻辑门演示系统”两个教学仿真器。

“计算机硬件开发平台”作为一个基础的硬件开发平

台,整体电路简单明了、与上位机接口方便且功能齐全,使

开发者在平台上作二次开发容易,初学者也非常容易上手,

方便计算机硬件爱好者的学习。

“基本逻辑门演示系统”使用VB开发了上位机的演示

界面,可以演示常用的逻辑门功能,系统调用Windows的API

函数来对PC机的COM1口进行数据发送,通过无线数据传输,

在手持便携设备上由LED显示与上位机同样的操作结果,从

而实现了无线控制。

4 结语

使用USB2.0接口以及无线数据传输模块设计实现的系

统,不仅设计合理,而且使用方便,在实际中已经进行了应

图5 发送程序流程

用,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今后,系统将采用蓝牙通信进行优

参考文献

[1] 阎红艳. 一种实现无线数据传输的设计方案[J]. 通信技术,2009,

42(06):24-26.

[2] 刘小冲,陈常英,赵俊,等. 一种甚高速运动体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

系统[J]. 通信技术,2008,41(04):16-18.

[3] 夏建锋,肖华军,包丽惠. 基于FT8U232BM的USB-HART通信接口的

开发[J]. 自动化仪表,2006,27(05):73-79.

[4] 彭述清,施心陵,苗爱敏,等. 嵌入式蓝牙协议的数据传输实现[J].

通信技术,2009,42(09):32-34.

[5] 戴小梅,庄亦琪. 微微网同频干扰对蓝牙数据传输的影响[J]. 通信

[4-5]

,进一步提高通信性能。

图6 接收程序流程

(上接第3页)

约束程度的差异为依据,用判决反馈方式实现SNR的精估

计。仿真表明,该算法能以较小的计算复杂度,在低SNR

下实现LDPC编码的BPSK系统较高精度的SNR估计。而

且,因该算法采用的参数都是通用的译码软信息及采用EM

算法容易计算的参数,它还可扩展到采用其他调制方式的

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 MacKay D J. Good Error-Correcting Codes Based on Very Sparse

Matrices[J]. 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 1999,

45(02):399-431.

[2] Summers T A, Wilson S G. SNR Mismatch and Online Estimation

in Turbo Decoding [J]. IR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 1998,

46(04): 421-423.

技术,2007,40(11):60-62.

[3] Pauluzzi D R, Beaulieu N C. A Comparison of SNR Estim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AWGN Channel[J]. 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 2000, 48(10):1681-1691.

[4] 李妍,赵艳杰,李怀金.一种SSB信号频域信噪比估计算法[J]. 通

信技术, 2009, 42(03): 19-21.

[5] 刘晨,王大鸣.ISI信道下的突发通信信噪比估计[J].通信技术,

2008, 41(09): 17-22.

[6] Wu N, Wang H, Kuang J M. Code-aided SNR Estimation Based on

Expectation Maximisation Algorithm[J]. Electronics Letters,

2008, 44(15):123-124.

[7] Lee D U, Valles E L, Villasenor J D, et al. Joint LDPC Decoding

and Timing Recovery Using Code Constraint Feedback[J].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2006, 10 (03):189-191.

[8] IEEE P802.11n. Draft IEEE Standard for Local Metropolitan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 Annex P: LDPC Matrix

Definitions[S]. New York: IEEE 802.11n, 2006.

6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