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IT圈 admin 66浏览 0评论

2024年7月11日发(作者:刁慨)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 【公布日期】2023.06.05

• 【字 号】陕教高办〔2023〕20号

• 【施行日期】2023.06.05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和体育

局,各高等学校,有关军队院校,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直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

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以创造之

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要求,定于2023年6月至8月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

创业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

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

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

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

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

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

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

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

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

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

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

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

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

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

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

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

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

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详见附件1—5)。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详见附件6)。

(三)同期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先锋进校园报告会、大学生“数字电商助力

乡村振兴”活动、秦创原专题路演等系列活动。

五、组织机构

省级复赛由省教育厅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由

榆林学院承办。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支持单

位。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工作,省教育厅主要

领导担任主任,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西北工业大学、榆林学院有关领导担任副主任。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

大赛日常工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行业企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公

益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

新创业。

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省教指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任主

任,相关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对组织评审工作、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违

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

六、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

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

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

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

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

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

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

切法律责任。

(二)报名要求。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

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

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

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三)人员要求。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

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四)审查要求。各有关学校要严格开展本校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

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

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复审市属中职学

校、萌芽赛道项目参赛项目资格,省教育厅复审各高等学校、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

参赛项目资格。若发现因审核不严导致申报出现问题的,大赛组委会将予以严处。

七、比赛赛制

(一)三级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市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

制(不含国际参赛项目)。校级(市级)初赛由各院校、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省教育厅组织,全国总决赛由教育部等中央12个部门和天

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津大学承办。全国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

市)报名团队数(含邀请国际参赛项目数)、参赛院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

等因素分配全国总决赛名额。

(二)决赛项目数量。全国共产生41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港澳台地区参赛

名额单列),其中高教主赛道2300个(国内项目1800个、国际项目500个)、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600个、职教赛道600个、产业命题赛道400个、萌芽

赛道200个。

(三)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数量限制。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总决赛项目总

数不超过5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项目各不

超过3个,产业命题赛道每道命题每所院校入选项目不超过3个,萌芽赛道每所学

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2个。

(四)复赛组织。省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校级(市级)初赛报名团队数、参

赛学生数、项目质量、初赛组织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等因素分配各院校省

级复赛名额。省级复赛采取网上初评、会评、路演等方式进行。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3年6月)。各院校校级(市级)初赛团队必须通过登

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进行报名,在“资料下

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

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赛事咨询。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3年5月29日,截止时间由各校及市(区)教育主管

部门根据校级(市级)初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6月30日(产业命题赛道

项目推荐不得晚于7月30日)。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

会官网进行报名(网址:),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各类学校参赛项目数量要求如下:

1. 本科高校:高教主赛道要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本专科生、研究

生)18‰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18个参赛项目);“青

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不低于2‰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1000名学生应

至少有2个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2. 高职院校(含职教本科试点高校):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18‰的

比例组织学生(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18个参赛项目)参加职教赛道或高教主

赛道;不低于2‰的比例组织学生(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2个参赛项目)参

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参赛项目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3. 中职学校:职教赛道要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1%的比例组织学生参

赛(即每100名学生应至少有1个参赛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般要

求不低于1‰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1个参赛项目)。

4. 普通高级中学:省级示范化高中每校推荐萌芽赛道项目一般不少于1项,

鼓励其他高中积极参加萌芽赛道赛事。

省教育厅将通报各院校参赛项目报名情况和初赛组织实施情况。

(二)校级(市级)初赛(2023年6月)。各学校、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登录/gl/login进行本校(地区)学生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

(沿用原有账号,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西北工业大学大赛联系人)。高教、红

旅、职教和产业命题赛道校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校自行决定。萌芽

赛道市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自行决定,各

校、市(区)在6月30日之前完成初赛。

(三)省级复赛(2023年7—8月)。省级复赛候选项目由各院校按照省大赛

组委会确定的分配名额从校赛项目中择优推荐。萌芽赛道省级复赛候选项目由各市

(区)教育主管部门从市级初赛项目中择优推荐。省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全国组委会

分配的名额,择优推荐项目参加10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大赛组委会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人才招聘、资源

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登录上述网站查看相关信息,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网站

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陕

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为参赛团队提供多种资源支持。

九、评审规则

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

十、大赛奖励

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各类单项奖;另设集体奖、优秀组织奖(详见附

件),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限前五位)。

十一、有关要求

(一)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各院校要成立由主管校领导任主任,教务部门牵

头,学生、团委、科技、研究生、就业、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校级初赛组织委

员会;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萌芽赛道市级初赛工作小组,做好大赛的统

筹协调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各院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

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三)扩大共享。各地各校要结合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依托国家智慧教

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和落地转

化。

(四)以大赛为抓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院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

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五)制订和报送校赛实施方案。各院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

校级(市级)初赛实施方案(含组织机构、赛事安排、宣传动员、激励政策、经费

和制度保障等),并于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前将实施方案以公文电子版形

式(单位盖章)发送至邮箱*************.cn。

(六)报送联系人信息。各高校、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省属中职学校、厅

属有关单位要及时确定3名联系人,认真填写《院校/市(区)联系人信息表》

(详见附件7),并于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前以公文电子版形式(单位盖

章)发送至邮箱*************.cn。各市属中职学校、高级中学联系人及联系方

式报送至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十二、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一)省赛工作群。QQ群:876669406,请各高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指

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QQ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

(二)省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西北工业大学 贺华 冯慧英

电话:************

邮箱:*************.cn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

邮编:710129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杨国清 刘天宇

电话:************

邮箱:****************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唐婷

电话:************

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赵家悦

电话:************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 何方

电话:************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邮编:710061

附件: 1. 高教主赛道方案

2.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方案

3. 职教赛道方案

4. 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5. 萌芽赛道方案

6.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7. 院校/市(区)联系人信息表

2023年6月5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7月11日发(作者:刁慨)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 【公布日期】2023.06.05

• 【字 号】陕教高办〔2023〕20号

• 【施行日期】2023.06.05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韩城市教育局,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和体育

局,各高等学校,有关军队院校,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直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

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以创造之

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要求,定于2023年6月至8月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

创业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

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

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

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

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

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

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

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

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

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

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

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

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

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

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

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

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

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

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详见附件1—5)。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详见附件6)。

(三)同期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先锋进校园报告会、大学生“数字电商助力

乡村振兴”活动、秦创原专题路演等系列活动。

五、组织机构

省级复赛由省教育厅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由

榆林学院承办。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支持单

位。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工作,省教育厅主要

领导担任主任,省教育厅、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西北工业大学、榆林学院有关领导担任副主任。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

大赛日常工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行业企业、投资机构、创业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公

益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

新创业。

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省教指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任主

任,相关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对组织评审工作、协办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违

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

六、参赛要求

(一)内容要求。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

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

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

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

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

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

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

切法律责任。

(二)报名要求。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

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

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

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三)人员要求。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

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四)审查要求。各有关学校要严格开展本校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

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

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复审市属中职学

校、萌芽赛道项目参赛项目资格,省教育厅复审各高等学校、省属各中等职业学校

参赛项目资格。若发现因审核不严导致申报出现问题的,大赛组委会将予以严处。

七、比赛赛制

(一)三级赛制。大赛采用校级(市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

制(不含国际参赛项目)。校级(市级)初赛由各院校、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省教育厅组织,全国总决赛由教育部等中央12个部门和天

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津大学承办。全国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

市)报名团队数(含邀请国际参赛项目数)、参赛院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

等因素分配全国总决赛名额。

(二)决赛项目数量。全国共产生41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港澳台地区参赛

名额单列),其中高教主赛道2300个(国内项目1800个、国际项目500个)、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600个、职教赛道600个、产业命题赛道400个、萌芽

赛道200个。

(三)入选全国总决赛项目数量限制。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总决赛项目总

数不超过5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项目各不

超过3个,产业命题赛道每道命题每所院校入选项目不超过3个,萌芽赛道每所学

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2个。

(四)复赛组织。省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校级(市级)初赛报名团队数、参

赛学生数、项目质量、初赛组织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等因素分配各院校省

级复赛名额。省级复赛采取网上初评、会评、路演等方式进行。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3年6月)。各院校校级(市级)初赛团队必须通过登

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进行报名,在“资料下

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

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赛事咨询。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3年5月29日,截止时间由各校及市(区)教育主管

部门根据校级(市级)初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6月30日(产业命题赛道

项目推荐不得晚于7月30日)。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

会官网进行报名(网址:),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各类学校参赛项目数量要求如下:

1. 本科高校:高教主赛道要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本专科生、研究

生)18‰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18个参赛项目);“青

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不低于2‰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1000名学生应

至少有2个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2. 高职院校(含职教本科试点高校):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18‰的

比例组织学生(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18个参赛项目)参加职教赛道或高教主

赛道;不低于2‰的比例组织学生(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2个参赛项目)参

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国际参赛项目具体情况另行通知。

3. 中职学校:职教赛道要按照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1%的比例组织学生参

赛(即每100名学生应至少有1个参赛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一般要

求不低于1‰的比例组织学生参赛(即每1000名学生应至少有1个参赛项目)。

4. 普通高级中学:省级示范化高中每校推荐萌芽赛道项目一般不少于1项,

鼓励其他高中积极参加萌芽赛道赛事。

省教育厅将通报各院校参赛项目报名情况和初赛组织实施情况。

(二)校级(市级)初赛(2023年6月)。各学校、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登录/gl/login进行本校(地区)学生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

(沿用原有账号,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西北工业大学大赛联系人)。高教、红

旅、职教和产业命题赛道校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校自行决定。萌芽

赛道市级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自行决定,各

校、市(区)在6月30日之前完成初赛。

(三)省级复赛(2023年7—8月)。省级复赛候选项目由各院校按照省大赛

组委会确定的分配名额从校赛项目中择优推荐。萌芽赛道省级复赛候选项目由各市

(区)教育主管部门从市级初赛项目中择优推荐。省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全国组委会

分配的名额,择优推荐项目参加10月举行的全国总决赛。

大赛组委会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人才招聘、资源

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登录上述网站查看相关信息,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网站

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陕

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为参赛团队提供多种资源支持。

九、评审规则

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

十、大赛奖励

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和各类单项奖;另设集体奖、优秀组织奖(详见附

件),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授予“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限前五位)。

十一、有关要求

(一)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各院校要成立由主管校领导任主任,教务部门牵

头,学生、团委、科技、研究生、就业、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校级初赛组织委

员会;各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萌芽赛道市级初赛工作小组,做好大赛的统

筹协调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各院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

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三)扩大共享。各地各校要结合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依托国家智慧教

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和落地转

化。

(四)以大赛为抓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院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

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五)制订和报送校赛实施方案。各院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

校级(市级)初赛实施方案(含组织机构、赛事安排、宣传动员、激励政策、经费

和制度保障等),并于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前将实施方案以公文电子版形

式(单位盖章)发送至邮箱*************.cn。

(六)报送联系人信息。各高校、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省属中职学校、厅

属有关单位要及时确定3名联系人,认真填写《院校/市(区)联系人信息表》

(详见附件7),并于2023年6月16日(星期五)前以公文电子版形式(单位盖

章)发送至邮箱*************.cn。各市属中职学校、高级中学联系人及联系方

式报送至市(区)教育主管部门。

十二、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一)省赛工作群。QQ群:876669406,请各高校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指

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QQ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

(二)省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西北工业大学 贺华 冯慧英

电话:************

邮箱:*************.cn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东祥路1号

邮编:710129

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杨国清 刘天宇

电话:************

邮箱:****************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唐婷

电话:************

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 赵家悦

电话:************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 何方

电话:************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邮编:710061

附件: 1. 高教主赛道方案

2.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方案

3. 职教赛道方案

4. 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5. 萌芽赛道方案

6.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7. 院校/市(区)联系人信息表

2023年6月5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