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市场营销案例:苹果

IT圈 admin 80浏览 0评论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马星爵)

“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一、 背景资料

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苹果的Apple II于1970

年代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 Macintosh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其“i系列”产品

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iPod 掀起了音乐播放器革命,iPhone 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概

念;iPad 则让平板电脑成为一种潮流。过去十年,“苹果”的每个产品都是革命性的,在

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

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成

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苹果的崛起,让每个经营者都想复制其成功模式,同时也想

成为各自行业中的“苹果”,但是苹果却从未披露过成功的秘诀,那么,“苹果”到底为什

么这样红?

二、苹果公司的营销创新

1. 观念创新。注重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乔布斯认为,当今世界“情感经济”将

取代“理性经济”,技术运算制胜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应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和“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提供新的客户价值,让客户感到方便、实用。物有所值,不

仅要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正由于苹果公司把注重消费者体验放在首位,才使

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2. 战略创新。与富士康联合,优势互补。理由是:苹果公司有最先进的技术;美国劳

动力成本昂贵;避免在设立工厂、购置设备上花费大量资金;避免在现金支付、股权购置

上投入过多资金。在苹果公司的全球产业链中,它牢牢控制着上游的研发环节和下游的销

售环节,而将价值最低的制造环节交给了富士康公司。

另外,苹果公司还与附件生产商和内容提供商合作。目前iPhone加iPod在全球售出

近6亿台,以及App Store上超过14万可下载的应用程序,这个生态圈的领先程度暂时

未有竞争者能与其匹敌;附件产品及内容提供商也分享了苹果的客户群盈利。

3. 产品创新。注重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不断开发新产品,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

的动力,注重用户体验来为产品保驾护航,这也是苹果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所在。

具体表现为:

一是不断推出新产品。1998年,推出iMac,令人赏心悦目;1999年推出第二代iMac,

有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上市就受到热捧;2001年,推出了

后来创造了奇迹的iPod,进入音乐播放器市场。2003年推出了iTunes,这是苹果历史上

最具革命性创新的产品,也推动了“苹果”市值的快速飙升。没有iTunes的出现,就没有

iPhone 和iPad这样革命性的产品出现。2007年,“苹果”推出了“重磅炸弹”—— iPhone,

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2008年,又推出了App Store,并和iTunes无缝对接,和iPod

颠覆了音乐产业一样,iPhone也成功颠覆了手机产业。2010年初,iPad横空出世,被公

认为会颠覆未来的出版行业。

二是产品外观差异化。以多点触摸屏取代传统手机键盘,在外观差异化同时,便利软

件开发者自由设定最符合软件需要的触摸按键位置。

三是性能差异化。Iphone的配置远远高于竞争对手。

四是UI(操作系统)差异化。与Palm OS、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和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相比,iPhone OS系统最稳定,但由于苹果产品的奢侈性,其市场

份额并不是很高。

五是渠道差异化。在硬件销售方面,苹果不仅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还建立了众多体验

直营店。另外,苹果还创新建立了在线软件销售渠道

六是服务差异化。IOS系统对MICROSOFT EXCHANGE功能的支持,使其成为功能

最强大的商务机;Iphone娱乐功能的升级,颠覆了手机游戏功能的概念;APP Store的建

立,使Iphone成为无所不能的信息终端。

4. 注重用户体验。截止2009年,苹果在全球打造的285家Apple Store都是以“方

案解决区域”为中心设计,创造可以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以方便顾客。

一是确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数码生活(中枢)”战略。数码生活的核心是使个人能通

过一个终端设备,便利地获取和管理被联网的、个性化的资源。

二是iTunes平台的搭建成就了硬件加软件服务方式的优越用户体验;

三是App Store平台的搭建引爆了移动终端应用的大发展;App Store平台开放,没

有资质限制,任何软件开发商或个人都可以在App Store上销售软件;苹果公司拥有审查

和批准在App Store发售的软件质量的唯一裁定权。

5. 营销创新。好产品也要重营销。苹果公司的营销手段不断创新。

一是饥饿营销。是指每次iPhone新一代机型发布前夕,都会有各种猜测和小道消息

在互联网上流传,让“苹果粉丝们”迫不及待,急切想了解新产品的一切:新一代的iPhone

外观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iPhone到底有什么新功能?iPhone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充

满神秘感的苹果诱惑无限,使无数消费者希望先用为快。在吊足人们胃口的同时也悄悄拓

展着iPhone的影响力。当苹果的新产品正式推出,苹果专卖店门外就会聚集大量粉丝通

宵排队,只为能够率先买到他们心仪已久的商品。

二是病毒营销。病毒营销是指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

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的﹑数以万计的受众。 苹果很好地利用了其忠实“粉丝”

对其新产品资料的强烈需求作为新产品营销活动的带动者。iMac和iPod已经为苹果攒了

足够的“粉丝”基础,从而带动潜在消费者的关注热情。为iPhone和iPad的推出打下了

足够的基础。具有如此高的品牌忠诚度,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三是拉式营销。“拉式营销”是企业针对最终消费者展开广告攻势,把产品信息介绍给

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使人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形成急切的市场需求,然后“拉引”中间

商纷纷要求经销这种产品。例如 iTunes和iPod的无缝连接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iTunes音乐商店的成功运行,以合法下载各种音乐,以及其尖端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特性,

结果致使iPod的销量直线上升。

四是推式营销。“推式营销”是利用推销人员与中间商促销,建立同目标顾客的沟通渠

道,向其直接传达相关信息,用来促进销售的策略。例如,苹果公司喜欢零售商把他们的

产品作为独特的种类来销售,而不是把他们的产品肩并肩地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放在一起,

无论在商店货架还是在线商店都是如此。而且商家也非常愿意这样做。

讨论题:

1. 苹果公司奉行什么样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什么?

2. 苹果公司采取了怎样的企业增长战略?这种战略的优势是什么?

3. 苹果公司的目标市场是谁?他们有何特点?

4. 苹果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竞争战略?体现在哪些方面?

5. 苹果公司的产品策略与其他企业相比,其独特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6. 苹果公司的促销有何特点?采用这些促销措施的心理依据是什么?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马星爵)

“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一、 背景资料

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苹果的Apple II于1970

年代引发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 Macintosh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其“i系列”产品

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iPod 掀起了音乐播放器革命,iPhone 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概

念;iPad 则让平板电脑成为一种潮流。过去十年,“苹果”的每个产品都是革命性的,在

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

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成

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苹果的崛起,让每个经营者都想复制其成功模式,同时也想

成为各自行业中的“苹果”,但是苹果却从未披露过成功的秘诀,那么,“苹果”到底为什

么这样红?

二、苹果公司的营销创新

1. 观念创新。注重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乔布斯认为,当今世界“情感经济”将

取代“理性经济”,技术运算制胜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应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

和“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提供新的客户价值,让客户感到方便、实用。物有所值,不

仅要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正由于苹果公司把注重消费者体验放在首位,才使

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2. 战略创新。与富士康联合,优势互补。理由是:苹果公司有最先进的技术;美国劳

动力成本昂贵;避免在设立工厂、购置设备上花费大量资金;避免在现金支付、股权购置

上投入过多资金。在苹果公司的全球产业链中,它牢牢控制着上游的研发环节和下游的销

售环节,而将价值最低的制造环节交给了富士康公司。

另外,苹果公司还与附件生产商和内容提供商合作。目前iPhone加iPod在全球售出

近6亿台,以及App Store上超过14万可下载的应用程序,这个生态圈的领先程度暂时

未有竞争者能与其匹敌;附件产品及内容提供商也分享了苹果的客户群盈利。

3. 产品创新。注重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不断开发新产品,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

的动力,注重用户体验来为产品保驾护航,这也是苹果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所在。

具体表现为:

一是不断推出新产品。1998年,推出iMac,令人赏心悦目;1999年推出第二代iMac,

有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上市就受到热捧;2001年,推出了

后来创造了奇迹的iPod,进入音乐播放器市场。2003年推出了iTunes,这是苹果历史上

最具革命性创新的产品,也推动了“苹果”市值的快速飙升。没有iTunes的出现,就没有

iPhone 和iPad这样革命性的产品出现。2007年,“苹果”推出了“重磅炸弹”—— iPhone,

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2008年,又推出了App Store,并和iTunes无缝对接,和iPod

颠覆了音乐产业一样,iPhone也成功颠覆了手机产业。2010年初,iPad横空出世,被公

认为会颠覆未来的出版行业。

二是产品外观差异化。以多点触摸屏取代传统手机键盘,在外观差异化同时,便利软

件开发者自由设定最符合软件需要的触摸按键位置。

三是性能差异化。Iphone的配置远远高于竞争对手。

四是UI(操作系统)差异化。与Palm OS、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和

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相比,iPhone OS系统最稳定,但由于苹果产品的奢侈性,其市场

份额并不是很高。

五是渠道差异化。在硬件销售方面,苹果不仅通过传统渠道销售,还建立了众多体验

直营店。另外,苹果还创新建立了在线软件销售渠道

六是服务差异化。IOS系统对MICROSOFT EXCHANGE功能的支持,使其成为功能

最强大的商务机;Iphone娱乐功能的升级,颠覆了手机游戏功能的概念;APP Store的建

立,使Iphone成为无所不能的信息终端。

4. 注重用户体验。截止2009年,苹果在全球打造的285家Apple Store都是以“方

案解决区域”为中心设计,创造可以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以方便顾客。

一是确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数码生活(中枢)”战略。数码生活的核心是使个人能通

过一个终端设备,便利地获取和管理被联网的、个性化的资源。

二是iTunes平台的搭建成就了硬件加软件服务方式的优越用户体验;

三是App Store平台的搭建引爆了移动终端应用的大发展;App Store平台开放,没

有资质限制,任何软件开发商或个人都可以在App Store上销售软件;苹果公司拥有审查

和批准在App Store发售的软件质量的唯一裁定权。

5. 营销创新。好产品也要重营销。苹果公司的营销手段不断创新。

一是饥饿营销。是指每次iPhone新一代机型发布前夕,都会有各种猜测和小道消息

在互联网上流传,让“苹果粉丝们”迫不及待,急切想了解新产品的一切:新一代的iPhone

外观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iPhone到底有什么新功能?iPhone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让充

满神秘感的苹果诱惑无限,使无数消费者希望先用为快。在吊足人们胃口的同时也悄悄拓

展着iPhone的影响力。当苹果的新产品正式推出,苹果专卖店门外就会聚集大量粉丝通

宵排队,只为能够率先买到他们心仪已久的商品。

二是病毒营销。病毒营销是指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

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的﹑数以万计的受众。 苹果很好地利用了其忠实“粉丝”

对其新产品资料的强烈需求作为新产品营销活动的带动者。iMac和iPod已经为苹果攒了

足够的“粉丝”基础,从而带动潜在消费者的关注热情。为iPhone和iPad的推出打下了

足够的基础。具有如此高的品牌忠诚度,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三是拉式营销。“拉式营销”是企业针对最终消费者展开广告攻势,把产品信息介绍给

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使人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形成急切的市场需求,然后“拉引”中间

商纷纷要求经销这种产品。例如 iTunes和iPod的无缝连接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iTunes音乐商店的成功运行,以合法下载各种音乐,以及其尖端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特性,

结果致使iPod的销量直线上升。

四是推式营销。“推式营销”是利用推销人员与中间商促销,建立同目标顾客的沟通渠

道,向其直接传达相关信息,用来促进销售的策略。例如,苹果公司喜欢零售商把他们的

产品作为独特的种类来销售,而不是把他们的产品肩并肩地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放在一起,

无论在商店货架还是在线商店都是如此。而且商家也非常愿意这样做。

讨论题:

1. 苹果公司奉行什么样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的特点是什么?

2. 苹果公司采取了怎样的企业增长战略?这种战略的优势是什么?

3. 苹果公司的目标市场是谁?他们有何特点?

4. 苹果公司采用了什么样的竞争战略?体现在哪些方面?

5. 苹果公司的产品策略与其他企业相比,其独特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6. 苹果公司的促销有何特点?采用这些促销措施的心理依据是什么?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