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热处理对磁控溅射法制备p-ITO(40 nm)薄膜特性的影响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7月24日发(作者:司寇惠君)

热处理对磁控溅射法制备p-ITO(40 nm)薄膜特性的影响

王效坤;朴祥秀;孟雷;房伟华;刘飞

【摘 要】为改善在实际生产中,p-ITO在膜厚较薄时所表现出的多种不良,如退火后

膜质存在花斑不良 、膜层易被刻蚀液腐蚀等,进行退火对p-ITO薄膜特性影响的研

究.本实验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出40 nm厚度的p-ITO膜,并在氮气

环境中对膜层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处理.分别采用XRD、AFM和SEM对p-

ITO的结晶度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四探针(4-point probe,4P)和自动光学测

试设备分别测试其方块电阻和光透射率.测试结果表明:p-ITO结晶温度相对于 α-

ITO存在严重滞后性;α-ITO(40 nm)230℃ 已结晶充分,而p-ITO在230℃ 才开始

结晶;p-ITO在230~250℃ 时结晶程度及均一性较差,导致多种特性的不稳定,比如

膜质花斑状颜色差异(花斑不良),方块电阻 、膜层厚度均一性差,膜层易受腐蚀等;退

火温度提高到260~270℃ 时结晶基本完全,对薄膜的各种特性改善效果显著,如方

块电阻降低 、光透射率增加 、花斑和腐蚀改善等.测试数据还反映出玻璃中部位置

相对于边缘位置结晶程度差,可能原因为退火设备实际生产时玻璃中间位置热风阻

力较边缘位置大,受热不充分导致.适当提高退火温度和时间,对p-ITO实际生产中遇

到的多种不良有显著改善效果.

【期刊名称】《液晶与显示》

【年(卷),期】2019(034)004

【总页数】9页(P386-394)

【关键词】花斑不良;磁控溅射;方块电阻;透过率;薄膜晶体管

【作 者】王效坤;朴祥秀;孟雷;房伟华;刘飞

【作者单位】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

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

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B31;TB34;TB43

1 引 言

氧化铟锡(ITO,重掺杂Sn的In2O3)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陶瓷薄膜,以其高的可

见光透射率、高的电导率,坚固、耐碱、耐高温及好的酸刻、光刻性能等优良特性

[1-3],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屏蔽防护、光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器件及太阳电

池等行业[4-5]。在液晶显示领域,随着显示器件的超清、超薄、窄边框和低能耗

等高性能需求的发展,在高透光率、低电阻率和大面积均匀性等光电性能上对ITO

薄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尤其对ITO成膜过程中的particle(pt)要求越来越苛刻。

p-ITO材料因其在成膜过程中产生较少的pt,设备维护周期长,较好的刻蚀性(刻

蚀后ITO 残留少)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p-

ITO膜层较薄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劣势。比如,退火后的方块电阻(Square

resistance,Rs)较α-ITO高,膜质易出现花斑状不良,光透射率低等;在对应

ADS产品的1st ITO(多为40 nm)生产时,相对于α-ITO,p-ITO薄膜中In更易

被后续工艺中还原性气体还原导致In析出;以及1st ITO层在退火后更易受到腐

蚀等。针对这些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p-ITO的“p”是晶相(Phase)的意思。ITO 中Sn有2种晶相,α-

ITO的第2种晶相的面积占比较小,第2种晶相的电阻比第一种晶相的电阻率要

高很多;而p-ITO在靶材制作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手法,控制让第2种晶相分布较

多,面积较大,即所谓的富Sn相(Sn-rich phase)。p-ITO的第2种晶相的电阻和

第一种晶相的电阻率相差并不大,平均电阻也变得相对较低。

本实验中,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法在玻璃基板表面沉积p-ITO 40 nm的薄膜,在N2

环境下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阵列宏微观缺陷检查机(Macro/Micro,MM)设

备分析薄膜微观形貌,使用AFM和SEM设备分析膜面的表面形貌特征,利用

XRD设备研究其结晶情况,并采用四探针设备(4-point probe,4P)测试其方块电

阻Rs,K-MAC(Korea Materials & Analysis Corp.)的光学测试设备测试其膜厚

(THK)和光透射率,分析探讨p-ITO薄膜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并进一步探究

了p-ITO在TFT元器件工业化生产方面遇到问题的改善方向。本文涉及的p-ITO

和α-ITO数据无特别说明外,均指厚度为40 nm p-ITO和α-ITO的数据。

2 实 验

本文采用ULVAC的SMD-1800V型立式磁控溅射镀膜机在玻璃基板表面沉积p-

ITO膜,p-ITO靶材购买自Samsung。本底真空度小于5.0×10-4Pa,氩气纯度

为99.9999%,购买自Air Liquid。玻璃基板购买自彩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尺寸为1 850 mm×1 500 mm,厚度为0.5 mm。成膜工艺如表1所示。

表1 p-ITO样品制备条件Tab.1 Deposition process parameters for p-ITO

samples温度/℃ 功率/kW Ar流量/(mL·min-1)压力/Pa 时间/s H2O流量

/(mL·min-1)O2流量/(mL·min-1)256.5/5.512000.422300

采用KOYO CCBS-2-1480型退火设备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各样品退火条件如

表2所示。

表2 不同退火工艺条件Tab.2 List of anneal process parameters 工艺参数样

品序号 温度/℃ 气氛时间/min

S1180N232S2200N232S3220N232S4230N232S5230N260S6230N2120S725

0N232S8250N260S9250N290S10260N232S11270N232S12280N232

本文所采用的阵列宏微观缺陷检查机(MM)是DE &T的MM1850A型;场发射扫

描电镜(FE-SEM)为Hitachi的S-480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为South Korea

XE-150型;使用的四探针测试仪是NAPSON的RS-1300型;光学测试设备为

K-MAC ST8000型。X射线衍射仪(XRD)为D/MAX-2500V型,2θ扫描范围

20°~80°。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MM微观检测结果分析

图1 膜质花斑状颜色异常图(a)和正常膜质图(b)Fig.1 Spots defect picture(a)

compared with normal picture(b)

在不同退火工艺参数条件下的p-ITO膜层,采用MM设备进行膜层光学检测,测

试结果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p-ITO膜质开始出现花斑状颜色异常;花斑状

颜色异常不良对比如图1所示。

随着退火温度和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花斑状颜色异常不良逐渐改善并消失。花斑不

良出现/消失的退火温度和时间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 花斑状不良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发生区域图Fig.2 Diagram of spots

defect formation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图3 花斑状不良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发生图Fig.3 Trend diagram of spots defect

formation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从测试结果看,退火温度对花斑不良的影响效果大于退火时间,温度和时间对花斑

不良的出现和消失均有影响。

对比图3中间和边缘位置的测试结果,可见样品中间位置相对于边缘位置,花斑

状不良的出现和消失温度均有滞后性。推测原因为样品进行退火时,玻璃逐层放置

在烘箱内,玻璃层与层间距较小,中间位置热风流动阻力大于边缘位置,和热风接

触不充分,导致玻璃中间和边缘位置产生差异性。设备实际生产时,要全面消除

p-ITO花斑状不良,可以以中间位置测试结果为标准,优先选择适量提高退火温

度,其次考虑增加退火时间。

图4 不同退火条件的p-ITO SEM图(J:角部位置,Z:中间位置)Fig.4 SEM

images of p-ITO thin film under vario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J:

corner position;Z:center position)

3.2 SEM表面形貌和XRD图谱分析

在不同退火工艺参数条件下的p-ITO薄膜,所制样品采用SEM进行表面形貌表征,

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J”表示样品的角部(边缘)位置,“Z”代表样品的中间位

置。从J0~J5及Z0~Z5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温度较低时,未见晶粒结构;随

着温度的升高,p-ITO由非晶逐渐向多晶转变;温度达到230 ℃时开始出现晶粒

结构,260~270 ℃时晶粒结构趋于稳定。

对比J2和Z2,可见J2晶粒结构明显多于Z2;分别对比其它测试条件结果,也均

为边缘位置结晶程度优于中间位置。说明边缘位置的实际受热程度优于中间位置,

和图3 MM测试花斑不良的发生情况一致。

图5 不同退火条件的p-ITO XRD图谱。(a)中间位置;(b) 角部位置。Fig.5 XRD

spectra of p-ITO thin film under vario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a)Center position;(b) Corner position.

图5为不同退火条件的测试样品的XRD图谱。从中可以看出,230 ℃以下退火温

度制备的样品,和未退火的样品一样,均为平滑的曲线,为典型的非晶结构[7]。

这是由于退火温度较低,溅射到基片表面的粒子没有足够的能量进行迁移,导致薄

膜的结晶性较差[8]。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达到230 ℃以上时,开始出现多个尖

锐明显的特征峰,说明样品已转变为以(222)为主要晶向的多晶结构[9]。综合对比

XRD测试图谱,p-ITO 230 ℃开始出现结晶现象;当温度达到260~270 ℃时,

结晶基本完全。通过对比相同退火温度条件下中间位置和角部位置测试样品的衍射

峰的强度可知,中间位置的结晶性较边缘位置差。比较显著的是,230 ℃样品边

缘(角部)位置可见明显特征衍射峰,而中间位置未见明显特征衍射峰。再次印证了

因热对流型退火设备局限性原因,边缘位置较中间位置加热更充分,这也和图4

的SEM测试数据及图3的MM检测的花斑不良数据结论一致。

3.3 Rs、THK和TR测试结果分析

图6 Rs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6 Trend diagram of square

resis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a:250℃,32 min; b:250℃,90 min; c:260℃,32 min; d:260℃,60 min; e:270℃,32

min; f:270℃,45 min图7 Rs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变化趋势图Fig.7 Trend diagram

ofsquare resis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图6是Rs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Rs值随退火温度增加逐渐

降低,当温度达到260 ℃时趋于稳定。随着退火温度增高,ITO 薄膜的结晶性增

强,晶界对载流子的散射降低,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率;且高温退火使残留在薄膜

中的氧原子、表面吸附的氧原子和其他杂质粒子释放到退火环境中,提高载流子浓

度[8]。当温度升高到230~250 ℃时,Rs均匀性值增高,并在250 ℃时达到最高,

后随温度升高均匀性再次降低。因为230~250 ℃为膜层结晶初始阶段,结晶均

匀性差,晶体结构和晶界散射差异性大等导致Rs均匀性差。当温度高于250 ℃时,

结晶程度及差别得到优化。图7是Rs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温度高于250 ℃,退火时间增加使Rs均匀性均有降低,增加退火时间可

以进一步优化晶粒。当温度高于260 ℃时,Rs均匀性值降低并不明显,结晶整体

已趋于稳定。图8是α-ITO随退火温度趋势图,从图可知,α-ITO在 230 ℃时

Rs已稳定,趋于结晶完全。对比图6~8可知,p-ITO相对于α-ITO的结晶温度

要高,结晶温度存在严重滞后性。

图8 α-ITORs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8 Trend diagram of α-ITO

square resis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图9 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9 Trend diagram ofthickness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图9是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低于230 ℃时,膜厚随温

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此温度下膜层为非晶状态,随着温度增加,原子获得能量进行

迁移,微观结构优化排列所致。当温度高于230 ℃时,随温度增加膜厚有增加趋

势,当温度达到260 ℃时基本趋于稳定;此时膜层开始结晶, 膜厚略微增加应和

晶像生长相关。均匀性同样在温度为250 ℃时达到最大值,和此温度下结晶不充

分,结晶差别较大相关。图10 是膜厚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在250 ℃时,膜厚随时间增加仍有轻微增加;当温度达到260 ℃及以上

时,膜厚无明显变化趋于稳定。增加退火时间,均匀性均有轻微降低,说明晶向在

进一步优化,膜层厚度趋向均匀。图11是α-ITO 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由

图可知,α-ITO 在230 ℃时膜厚已趋于稳定。膜厚随退火变化规律的分析原因和

Rs随退火变化规律的分析原因是一致的。

a:250 ℃,32 min; b:250 ℃,90 min; c:260 ℃,32 min; d:260 ℃,60 min;

e:270 ℃,32 min; f:270 ℃,45 min图10 膜厚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变化趋势图

Fig.10 Trend diagram ofthickness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图11 α-ITO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11 Trend diagram of α-

ITO thickness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图12 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550 nm)Fig.12 Trend diagram of light

transmit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550 nm)

图12是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数据为ITO膜连同玻璃基板的光透射率

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增加而增加,并在260 ℃左右趋于

稳定。图13 是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

度达到260 ℃及以上时,增加退火时间,光透射率已趋于稳定。肖和平等人的研

究认为,ITO退火后薄膜层结构更加密实、均匀,更利于光的透过[10]。图14是

α-ITO薄膜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从图可知,α-ITO 在230 ℃时光透

射率已稳定。由图12和图14对比可知,p-ITO相对于α-ITO,最优光透射率的

退火温度有滞后性。

a:250 ℃,32 min; b:250 ℃,90 min; c:260 ℃,32 min; d:260 ℃,60 min;

e:270 ℃,32 min; f:270 ℃,45 min; g:280 ℃,32 min图13 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

和时间变化趋势图(550 nm)Fig.13 Trend diagram oflight transmit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550 nm)

图14 α-ITO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550 nm)Fig.14 Trend

diagram of α-ITO light transmit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550 nm)

3.4 AFM测试结果分析

图15为不同退火温度条件制备的p-ITO薄膜样品测试的AFM图。从测试结果看,

未退火时,薄膜表面结构微粒细小但较酥松。对比A0~A3可知,随着退火温度

的增加,薄膜表面粗糙程度逐渐增大但致密性增加。对比A4~A5,当温度达到

250 ℃及以上时,表面结构又逐渐细化。未退火时,薄膜主要为沉积时的原子结

构,表面精细但结构酥松;退火温度增加时,原子获得能量在热效应下迁移运动排

列生长,原子聚集导致微粒增大但致密性增强;当退火温度高于230 ℃时开始结

晶,表现出晶粒状态;温度进一步增高,薄膜沿晶向优化生长,晶粒又逐渐细化,

薄膜表面又表现出细微但稍显致密的结构。

图15 p-ITO不同退火温度条件AFM图Fig.15 AFM images of p-ITO thin film

at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

3.5 腐蚀验证

表3为不同退火温度条件及退火次数对p-ITO膜层在SD层的decap腐蚀实验。

实验结果可知,正常生产条件下(250 ℃, 32 min)发生腐蚀。第二次追加退火(增加

退火次数,增加退火时间,提高退火温度)对p-ITO膜层的腐蚀有改善效果。图

16为腐蚀测试的图片和发生位置。从腐蚀发生位置看,腐蚀多发生于玻璃中间位

置,为结晶较差区域,和SEM和XRD等的测试结论一致。从腐蚀图片看,腐蚀

原因为p-ITO膜层结晶不充分,推测为晶粒间缝隙大,刻蚀液进入导致腐蚀。

表3 不同退火条件下的p-ITO腐蚀测试Tab.3 p-ITO corrosion tests in

different annealing conditions实验编号1st Anneal2nd Anneal腐蚀结果

F1250 ℃ 32 min不进行腐蚀F2250 ℃ 32 min250 ℃ 32 min无F3250 ℃ 32

min250 ℃ 60 min无F4250 ℃ 32 min280℃ 32 min无

图16 腐蚀测试图。(a) 腐蚀位置,(b) 正常图片; (c) 腐蚀图片。Fig.16

Corrosiontest image.(a) Corrosion map; (b) Normal image; (c) Corrosion

image.

4 结 论

本实验通过增加退火温度和时间,分析了退火工艺对p-ITO形貌结构和光电性能

的影响,并探讨比较了p-ITO和α-ITO的差异性。相对于α-ITO,p-ITO的结晶

温度存在滞后性。对于p-ITO,保持实际量产时的退火时间32 min不变,230 ℃

开始结晶,260~270 ℃左右基本结晶完全。在230~250 ℃时结晶不完全,差异

性较大,对多种特性均有影响,比如膜质出现花斑状不良,Rs、膜厚等均匀性较

差,膜层易受刻蚀液腐蚀等。

实际生产中,不改变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退火时间32 min不变),对于p-ITO适当

提高退火温度至270 ℃左右,对于方块电阻、光透射率、膜质颜色异常和膜层腐

蚀等,均有明显改善效果。这对p-ITO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各种不良的解决,有

着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可以指导生产,减少工艺事故发生,提升良率,降低损失等。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献】

[1]仲飞,刘彭义,段光凤.退火处理对ITO表面特性及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

2005,20(6):498-502.

ZHONG F, LIU P Y, DUAN G F.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reatment on ITO surface and OLED

performances [J].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s, 2005, 20(6): 498-502. (in

Chinese)

[2]江锡顺,万东升,宋学萍,等.退火温度对ITO薄膜微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

报,2011,40(6):1536-1540,1556.

JIANG X S, WAN D S, SONG X P,et al.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oto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TO films [J].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2011, 40(6): 1536-1540, 1556. (in Chinese)

[3]曹国华,蔡红新,张宝庆,等.氧气气氛下退火处理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5):671-674.

CAO G H, CAI H X, ZHANG B Q,et al.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reatment in O2atmosphere

on properties of ITO thin film [J].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4, 33(5): 671-674. (in Chinese)

[4]黄步雨,史月艳.退火对溅射沉积ITO膜电学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4,14(5):

379-382.

HUANG B Y, SHI Y Y. Annealing effect on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ITO film [J].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 14(5): 379-382. (in Chinese)

[5]黄士勇,王德苗,任高潮,等.真空和大气退火对ITO膜特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1997,31(4):533-538.

HUANG S Y, WANG D M, REN G C,et al. The effect of air or vacuum annealing on ITO film

characteristics [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1997, 31(4): 533-538. (in

Chinese)

[6]赵杨,吴东起,高雪松.P-ITO膜成膜过程中O2分压对ITO膜质的影响[J].现代显示,2012,

23(4):42-44.

ZHAO Y, WU D Q, GAO X S. The impact of partial O2pressure in ITO deposition process

[J].Advanced Display, 2012, 23(4): 42-44. (in Chinese)

[7]许旻,邱家稳,贺德衍.退火对反应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性能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

2003,23(3):161-164.

XU M, QIU J W, HE D Y. Study of annealed indium tin oxide films prepared by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J].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23(3): 161-164. (in

Chinese)

[8]彭寿,蒋继文,李刚,等.直流磁控溅射工艺对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

2016,44(7):987-994.

PENG S, JIANG J W, LI G,et al. Effect of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process on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TO thin films [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16,

44(7): 987-994. (in Chinese)

[9]郭守月,曹春斌,孙兆奇.掺银ITO薄膜退火前后的性能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48(2):291-294

GUO S Y, CAO C B, SUN Z Q. Properties contrast of ITO films by Ag doping and annealing

[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 2010, 48(2): 291-294. (in Chinese)

[10]肖和平,郭冠军,马祥柱,等.热退火处理对氧化铟锡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J].激光与光电子

学进展,2017,54(1):013102.

XIAO H P, GUO G J, MA X Z,et al. Influence of thermal annealing on photo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ndium-tin oxide thin films [J].Laser&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2017, 54(1):

013102. (in Chinese)

2024年7月24日发(作者:司寇惠君)

热处理对磁控溅射法制备p-ITO(40 nm)薄膜特性的影响

王效坤;朴祥秀;孟雷;房伟华;刘飞

【摘 要】为改善在实际生产中,p-ITO在膜厚较薄时所表现出的多种不良,如退火后

膜质存在花斑不良 、膜层易被刻蚀液腐蚀等,进行退火对p-ITO薄膜特性影响的研

究.本实验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出40 nm厚度的p-ITO膜,并在氮气

环境中对膜层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处理.分别采用XRD、AFM和SEM对p-

ITO的结晶度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四探针(4-point probe,4P)和自动光学测

试设备分别测试其方块电阻和光透射率.测试结果表明:p-ITO结晶温度相对于 α-

ITO存在严重滞后性;α-ITO(40 nm)230℃ 已结晶充分,而p-ITO在230℃ 才开始

结晶;p-ITO在230~250℃ 时结晶程度及均一性较差,导致多种特性的不稳定,比如

膜质花斑状颜色差异(花斑不良),方块电阻 、膜层厚度均一性差,膜层易受腐蚀等;退

火温度提高到260~270℃ 时结晶基本完全,对薄膜的各种特性改善效果显著,如方

块电阻降低 、光透射率增加 、花斑和腐蚀改善等.测试数据还反映出玻璃中部位置

相对于边缘位置结晶程度差,可能原因为退火设备实际生产时玻璃中间位置热风阻

力较边缘位置大,受热不充分导致.适当提高退火温度和时间,对p-ITO实际生产中遇

到的多种不良有显著改善效果.

【期刊名称】《液晶与显示》

【年(卷),期】2019(034)004

【总页数】9页(P386-394)

【关键词】花斑不良;磁控溅射;方块电阻;透过率;薄膜晶体管

【作 者】王效坤;朴祥秀;孟雷;房伟华;刘飞

【作者单位】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

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

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2;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B31;TB34;TB43

1 引 言

氧化铟锡(ITO,重掺杂Sn的In2O3)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陶瓷薄膜,以其高的可

见光透射率、高的电导率,坚固、耐碱、耐高温及好的酸刻、光刻性能等优良特性

[1-3],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屏蔽防护、光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器件及太阳电

池等行业[4-5]。在液晶显示领域,随着显示器件的超清、超薄、窄边框和低能耗

等高性能需求的发展,在高透光率、低电阻率和大面积均匀性等光电性能上对ITO

薄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尤其对ITO成膜过程中的particle(pt)要求越来越苛刻。

p-ITO材料因其在成膜过程中产生较少的pt,设备维护周期长,较好的刻蚀性(刻

蚀后ITO 残留少)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p-

ITO膜层较薄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劣势。比如,退火后的方块电阻(Square

resistance,Rs)较α-ITO高,膜质易出现花斑状不良,光透射率低等;在对应

ADS产品的1st ITO(多为40 nm)生产时,相对于α-ITO,p-ITO薄膜中In更易

被后续工艺中还原性气体还原导致In析出;以及1st ITO层在退火后更易受到腐

蚀等。针对这些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改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p-ITO的“p”是晶相(Phase)的意思。ITO 中Sn有2种晶相,α-

ITO的第2种晶相的面积占比较小,第2种晶相的电阻比第一种晶相的电阻率要

高很多;而p-ITO在靶材制作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手法,控制让第2种晶相分布较

多,面积较大,即所谓的富Sn相(Sn-rich phase)。p-ITO的第2种晶相的电阻和

第一种晶相的电阻率相差并不大,平均电阻也变得相对较低。

本实验中,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法在玻璃基板表面沉积p-ITO 40 nm的薄膜,在N2

环境下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阵列宏微观缺陷检查机(Macro/Micro,MM)设

备分析薄膜微观形貌,使用AFM和SEM设备分析膜面的表面形貌特征,利用

XRD设备研究其结晶情况,并采用四探针设备(4-point probe,4P)测试其方块电

阻Rs,K-MAC(Korea Materials & Analysis Corp.)的光学测试设备测试其膜厚

(THK)和光透射率,分析探讨p-ITO薄膜在退火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并进一步探究

了p-ITO在TFT元器件工业化生产方面遇到问题的改善方向。本文涉及的p-ITO

和α-ITO数据无特别说明外,均指厚度为40 nm p-ITO和α-ITO的数据。

2 实 验

本文采用ULVAC的SMD-1800V型立式磁控溅射镀膜机在玻璃基板表面沉积p-

ITO膜,p-ITO靶材购买自Samsung。本底真空度小于5.0×10-4Pa,氩气纯度

为99.9999%,购买自Air Liquid。玻璃基板购买自彩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尺寸为1 850 mm×1 500 mm,厚度为0.5 mm。成膜工艺如表1所示。

表1 p-ITO样品制备条件Tab.1 Deposition process parameters for p-ITO

samples温度/℃ 功率/kW Ar流量/(mL·min-1)压力/Pa 时间/s H2O流量

/(mL·min-1)O2流量/(mL·min-1)256.5/5.512000.422300

采用KOYO CCBS-2-1480型退火设备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各样品退火条件如

表2所示。

表2 不同退火工艺条件Tab.2 List of anneal process parameters 工艺参数样

品序号 温度/℃ 气氛时间/min

S1180N232S2200N232S3220N232S4230N232S5230N260S6230N2120S725

0N232S8250N260S9250N290S10260N232S11270N232S12280N232

本文所采用的阵列宏微观缺陷检查机(MM)是DE &T的MM1850A型;场发射扫

描电镜(FE-SEM)为Hitachi的S-480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为South Korea

XE-150型;使用的四探针测试仪是NAPSON的RS-1300型;光学测试设备为

K-MAC ST8000型。X射线衍射仪(XRD)为D/MAX-2500V型,2θ扫描范围

20°~80°。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MM微观检测结果分析

图1 膜质花斑状颜色异常图(a)和正常膜质图(b)Fig.1 Spots defect picture(a)

compared with normal picture(b)

在不同退火工艺参数条件下的p-ITO膜层,采用MM设备进行膜层光学检测,测

试结果显示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p-ITO膜质开始出现花斑状颜色异常;花斑状

颜色异常不良对比如图1所示。

随着退火温度和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花斑状颜色异常不良逐渐改善并消失。花斑不

良出现/消失的退火温度和时间结果如图2、图3所示。

图2 花斑状不良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发生区域图Fig.2 Diagram of spots

defect formation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图3 花斑状不良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发生图Fig.3 Trend diagram of spots defect

formation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从测试结果看,退火温度对花斑不良的影响效果大于退火时间,温度和时间对花斑

不良的出现和消失均有影响。

对比图3中间和边缘位置的测试结果,可见样品中间位置相对于边缘位置,花斑

状不良的出现和消失温度均有滞后性。推测原因为样品进行退火时,玻璃逐层放置

在烘箱内,玻璃层与层间距较小,中间位置热风流动阻力大于边缘位置,和热风接

触不充分,导致玻璃中间和边缘位置产生差异性。设备实际生产时,要全面消除

p-ITO花斑状不良,可以以中间位置测试结果为标准,优先选择适量提高退火温

度,其次考虑增加退火时间。

图4 不同退火条件的p-ITO SEM图(J:角部位置,Z:中间位置)Fig.4 SEM

images of p-ITO thin film under vario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J:

corner position;Z:center position)

3.2 SEM表面形貌和XRD图谱分析

在不同退火工艺参数条件下的p-ITO薄膜,所制样品采用SEM进行表面形貌表征,

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J”表示样品的角部(边缘)位置,“Z”代表样品的中间位

置。从J0~J5及Z0~Z5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当温度较低时,未见晶粒结构;随

着温度的升高,p-ITO由非晶逐渐向多晶转变;温度达到230 ℃时开始出现晶粒

结构,260~270 ℃时晶粒结构趋于稳定。

对比J2和Z2,可见J2晶粒结构明显多于Z2;分别对比其它测试条件结果,也均

为边缘位置结晶程度优于中间位置。说明边缘位置的实际受热程度优于中间位置,

和图3 MM测试花斑不良的发生情况一致。

图5 不同退火条件的p-ITO XRD图谱。(a)中间位置;(b) 角部位置。Fig.5 XRD

spectra of p-ITO thin film under vario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a)Center position;(b) Corner position.

图5为不同退火条件的测试样品的XRD图谱。从中可以看出,230 ℃以下退火温

度制备的样品,和未退火的样品一样,均为平滑的曲线,为典型的非晶结构[7]。

这是由于退火温度较低,溅射到基片表面的粒子没有足够的能量进行迁移,导致薄

膜的结晶性较差[8]。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达到230 ℃以上时,开始出现多个尖

锐明显的特征峰,说明样品已转变为以(222)为主要晶向的多晶结构[9]。综合对比

XRD测试图谱,p-ITO 230 ℃开始出现结晶现象;当温度达到260~270 ℃时,

结晶基本完全。通过对比相同退火温度条件下中间位置和角部位置测试样品的衍射

峰的强度可知,中间位置的结晶性较边缘位置差。比较显著的是,230 ℃样品边

缘(角部)位置可见明显特征衍射峰,而中间位置未见明显特征衍射峰。再次印证了

因热对流型退火设备局限性原因,边缘位置较中间位置加热更充分,这也和图4

的SEM测试数据及图3的MM检测的花斑不良数据结论一致。

3.3 Rs、THK和TR测试结果分析

图6 Rs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6 Trend diagram of square

resis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a:250℃,32 min; b:250℃,90 min; c:260℃,32 min; d:260℃,60 min; e:270℃,32

min; f:270℃,45 min图7 Rs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变化趋势图Fig.7 Trend diagram

ofsquare resis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图6是Rs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Rs值随退火温度增加逐渐

降低,当温度达到260 ℃时趋于稳定。随着退火温度增高,ITO 薄膜的结晶性增

强,晶界对载流子的散射降低,提高了载流子的迁移率;且高温退火使残留在薄膜

中的氧原子、表面吸附的氧原子和其他杂质粒子释放到退火环境中,提高载流子浓

度[8]。当温度升高到230~250 ℃时,Rs均匀性值增高,并在250 ℃时达到最高,

后随温度升高均匀性再次降低。因为230~250 ℃为膜层结晶初始阶段,结晶均

匀性差,晶体结构和晶界散射差异性大等导致Rs均匀性差。当温度高于250 ℃时,

结晶程度及差别得到优化。图7是Rs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温度高于250 ℃,退火时间增加使Rs均匀性均有降低,增加退火时间可

以进一步优化晶粒。当温度高于260 ℃时,Rs均匀性值降低并不明显,结晶整体

已趋于稳定。图8是α-ITO随退火温度趋势图,从图可知,α-ITO在 230 ℃时

Rs已稳定,趋于结晶完全。对比图6~8可知,p-ITO相对于α-ITO的结晶温度

要高,结晶温度存在严重滞后性。

图8 α-ITORs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8 Trend diagram of α-ITO

square resis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图9 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9 Trend diagram ofthickness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图9是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低于230 ℃时,膜厚随温

度增加有降低趋势;此温度下膜层为非晶状态,随着温度增加,原子获得能量进行

迁移,微观结构优化排列所致。当温度高于230 ℃时,随温度增加膜厚有增加趋

势,当温度达到260 ℃时基本趋于稳定;此时膜层开始结晶, 膜厚略微增加应和

晶像生长相关。均匀性同样在温度为250 ℃时达到最大值,和此温度下结晶不充

分,结晶差别较大相关。图10 是膜厚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

以看出,在250 ℃时,膜厚随时间增加仍有轻微增加;当温度达到260 ℃及以上

时,膜厚无明显变化趋于稳定。增加退火时间,均匀性均有轻微降低,说明晶向在

进一步优化,膜层厚度趋向均匀。图11是α-ITO 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由

图可知,α-ITO 在230 ℃时膜厚已趋于稳定。膜厚随退火变化规律的分析原因和

Rs随退火变化规律的分析原因是一致的。

a:250 ℃,32 min; b:250 ℃,90 min; c:260 ℃,32 min; d:260 ℃,60 min;

e:270 ℃,32 min; f:270 ℃,45 min图10 膜厚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变化趋势图

Fig.10 Trend diagram ofthickness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图11 α-ITO膜厚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Fig.11 Trend diagram of α-

ITO thickness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

图12 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550 nm)Fig.12 Trend diagram of light

transmit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550 nm)

图12是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数据为ITO膜连同玻璃基板的光透射率

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增加而增加,并在260 ℃左右趋于

稳定。图13 是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

度达到260 ℃及以上时,增加退火时间,光透射率已趋于稳定。肖和平等人的研

究认为,ITO退火后薄膜层结构更加密实、均匀,更利于光的透过[10]。图14是

α-ITO薄膜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从图可知,α-ITO 在230 ℃时光透

射率已稳定。由图12和图14对比可知,p-ITO相对于α-ITO,最优光透射率的

退火温度有滞后性。

a:250 ℃,32 min; b:250 ℃,90 min; c:260 ℃,32 min; d:260 ℃,60 min;

e:270 ℃,32 min; f:270 ℃,45 min; g:280 ℃,32 min图13 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

和时间变化趋势图(550 nm)Fig.13 Trend diagram oflight transmit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550 nm)

图14 α-ITO光透射率随退火温度变化趋势图(32 min,550 nm)Fig.14 Trend

diagram of α-ITO light transmittance versus annealing temperature(32

min,550 nm)

3.4 AFM测试结果分析

图15为不同退火温度条件制备的p-ITO薄膜样品测试的AFM图。从测试结果看,

未退火时,薄膜表面结构微粒细小但较酥松。对比A0~A3可知,随着退火温度

的增加,薄膜表面粗糙程度逐渐增大但致密性增加。对比A4~A5,当温度达到

250 ℃及以上时,表面结构又逐渐细化。未退火时,薄膜主要为沉积时的原子结

构,表面精细但结构酥松;退火温度增加时,原子获得能量在热效应下迁移运动排

列生长,原子聚集导致微粒增大但致密性增强;当退火温度高于230 ℃时开始结

晶,表现出晶粒状态;温度进一步增高,薄膜沿晶向优化生长,晶粒又逐渐细化,

薄膜表面又表现出细微但稍显致密的结构。

图15 p-ITO不同退火温度条件AFM图Fig.15 AFM images of p-ITO thin film

at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

3.5 腐蚀验证

表3为不同退火温度条件及退火次数对p-ITO膜层在SD层的decap腐蚀实验。

实验结果可知,正常生产条件下(250 ℃, 32 min)发生腐蚀。第二次追加退火(增加

退火次数,增加退火时间,提高退火温度)对p-ITO膜层的腐蚀有改善效果。图

16为腐蚀测试的图片和发生位置。从腐蚀发生位置看,腐蚀多发生于玻璃中间位

置,为结晶较差区域,和SEM和XRD等的测试结论一致。从腐蚀图片看,腐蚀

原因为p-ITO膜层结晶不充分,推测为晶粒间缝隙大,刻蚀液进入导致腐蚀。

表3 不同退火条件下的p-ITO腐蚀测试Tab.3 p-ITO corrosion tests in

different annealing conditions实验编号1st Anneal2nd Anneal腐蚀结果

F1250 ℃ 32 min不进行腐蚀F2250 ℃ 32 min250 ℃ 32 min无F3250 ℃ 32

min250 ℃ 60 min无F4250 ℃ 32 min280℃ 32 min无

图16 腐蚀测试图。(a) 腐蚀位置,(b) 正常图片; (c) 腐蚀图片。Fig.16

Corrosiontest image.(a) Corrosion map; (b) Normal image; (c) Corrosion

image.

4 结 论

本实验通过增加退火温度和时间,分析了退火工艺对p-ITO形貌结构和光电性能

的影响,并探讨比较了p-ITO和α-ITO的差异性。相对于α-ITO,p-ITO的结晶

温度存在滞后性。对于p-ITO,保持实际量产时的退火时间32 min不变,230 ℃

开始结晶,260~270 ℃左右基本结晶完全。在230~250 ℃时结晶不完全,差异

性较大,对多种特性均有影响,比如膜质出现花斑状不良,Rs、膜厚等均匀性较

差,膜层易受刻蚀液腐蚀等。

实际生产中,不改变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退火时间32 min不变),对于p-ITO适当

提高退火温度至270 ℃左右,对于方块电阻、光透射率、膜质颜色异常和膜层腐

蚀等,均有明显改善效果。这对p-ITO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各种不良的解决,有

着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可以指导生产,减少工艺事故发生,提升良率,降低损失等。

参 考 文 献:

【相关文献】

[1]仲飞,刘彭义,段光凤.退火处理对ITO表面特性及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

2005,20(6):498-502.

ZHONG F, LIU P Y, DUAN G F.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reatment on ITO surface and OLED

performances [J].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s, 2005, 20(6): 498-502. (in

Chinese)

[2]江锡顺,万东升,宋学萍,等.退火温度对ITO薄膜微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

报,2011,40(6):1536-1540,1556.

JIANG X S, WAN D S, SONG X P,et al.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oto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TO films [J].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2011, 40(6): 1536-1540, 1556. (in Chinese)

[3]曹国华,蔡红新,张宝庆,等.氧气气氛下退火处理对ITO薄膜性能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3(5):671-674.

CAO G H, CAI H X, ZHANG B Q,et al.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reatment in O2atmosphere

on properties of ITO thin film [J].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4, 33(5): 671-674. (in Chinese)

[4]黄步雨,史月艳.退火对溅射沉积ITO膜电学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1994,14(5):

379-382.

HUANG B Y, SHI Y Y. Annealing effect on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ITO film [J].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 14(5): 379-382. (in Chinese)

[5]黄士勇,王德苗,任高潮,等.真空和大气退火对ITO膜特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1997,31(4):533-538.

HUANG S Y, WANG D M, REN G C,et al. The effect of air or vacuum annealing on ITO film

characteristics [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1997, 31(4): 533-538. (in

Chinese)

[6]赵杨,吴东起,高雪松.P-ITO膜成膜过程中O2分压对ITO膜质的影响[J].现代显示,2012,

23(4):42-44.

ZHAO Y, WU D Q, GAO X S. The impact of partial O2pressure in ITO deposition process

[J].Advanced Display, 2012, 23(4): 42-44. (in Chinese)

[7]许旻,邱家稳,贺德衍.退火对反应磁控溅射制备ITO薄膜性能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

2003,23(3):161-164.

XU M, QIU J W, HE D Y. Study of annealed indium tin oxide films prepared by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J].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23(3): 161-164. (in

Chinese)

[8]彭寿,蒋继文,李刚,等.直流磁控溅射工艺对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

2016,44(7):987-994.

PENG S, JIANG J W, LI G,et al. Effect of DC magnetron sputtering process on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TO thin films [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16,

44(7): 987-994. (in Chinese)

[9]郭守月,曹春斌,孙兆奇.掺银ITO薄膜退火前后的性能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48(2):291-294

GUO S Y, CAO C B, SUN Z Q. Properties contrast of ITO films by Ag doping and annealing

[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 2010, 48(2): 291-294. (in Chinese)

[10]肖和平,郭冠军,马祥柱,等.热退火处理对氧化铟锡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J].激光与光电子

学进展,2017,54(1):013102.

XIAO H P, GUO G J, MA X Z,et al. Influence of thermal annealing on photo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ndium-tin oxide thin films [J].Laser&Optoelectronics Progress, 2017, 54(1):

013102. (in Chinese)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