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第一代 iPhone背后的故事

IT圈 admin 53浏览 0评论

2024年8月5日发(作者:似城)

第一代 iPhone背后的故事

感谢苹果与三星的专利“核战”,苹果才稍微肯让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开发产品的——如果你以为在苹

果内部,产品的开发就好像外界传言般浪漫,这绝对是误解。在法庭上,苹果泄露出来 iPhone 原

型机的设计就多于 40 款,还有大量 CAD 图纸,而这些都不过是冰山一角。

现在,连线的记者 Fred Vogelstein 对苹果的前员工进行采访,挖掘更多更深的内幕。

已经创业的 Andy Grignon,曾经参与第一代 iPhone 的开发,负责无线电部分,这是多么重要的一

部分,就不必向大家解释了。而回忆起 2007 年 1 月 8 日,也就是乔布斯发布 iPhone 的那一天,他

没有感到兴奋,而是觉得“害怕”。

苹果粉丝满心期待 iPod + Phone 变为现实,乔布斯打算在今年(2007 年)满足他们的愿望。在这

样的情况下,发布会出任何一点差错,都会是一场灾难。但糟糕的是,乔布斯提前为发布会排练的

五天里,iPhone 仍偶尔漏接电话,网络也时不时会断掉,严重的时候甚至突然关机,这样的情况即

使在发布会前一天仍有发生。

被逼到绝境的乔布斯大声对 Andy Grignon 怒吼:“如果我们失败,都是因为你。”但在场的人都知道

,如果发布会上出现这些小差错,乔布斯不会责怪谁,只是他太紧张了。Grignon 回忆当时的

情况,“就好像即便把流程过一百次,每一次都仍会有一些小问题。这感觉可不好。”而当时乔布斯也

很罕见地被人看到完全崩溃的一面。

iPhone 发布会被视为最高机密。发布会场地 Moscone 被结结实实地围了起来。在后台,苹果建了

一个电子实验室,用来测试手机;此外还为乔布斯搭建了一间绿色房子,里面放着沙发,以便他随

时得到休息。门外,保镖 24 小时不间断地巡视着。每个人如果要进入房间,必须用自己的 ID 卡

打卡,还有跟一份乔布斯亲自通过的主管名单进行核对后,才可放行。

第一代 iPhone 可谓一场豪赌。乔布斯要做的,不仅是引进一个新的产品种类,而且还要发布一个

尚未完善的产品原型,而这款产品要六个月以后才能与公众见面,但产品线尚未搭建完成。当时全

世界只有 100 部可用的 iPhone,但问题依然很多,如有的塑料机身外壳和屏幕之间有明显的缝隙

,软件部分也有许多 bug 还没修复。

用于发布会上展示的原型机,它能够播放视频和歌曲,不过在一首歌播放完毕之前,就一定会当掉

。当你发送邮件,然后再浏览网络的时候,它的表现尚算不错;但反过来,先浏览网络,再发邮件

就会出现问题。

原型机有如此之多的问题,人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令它看上去可以正常使用。

但问题是,直到最后一分钟,谁也不知道这些 iPhone 是否达到了可用的状态——到发布会当天,

手机的无线电部分,仍然有不少问题。而且乔布斯所提出繁复的演示要求,没人知道会不会最终令

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乔布斯希望其身后有一块大屏幕,能够实时展示他的操作,甚至能够展示出手指所点击的位置。之

前有许多公司展示产品的方法是,用摄像头拍摄,然后视频传输到大屏幕上,然而完美主义的乔布

斯却无法接受。为了达到理想中的演示效果,乔布斯让工程师们花几个星期的时间,改造舞台的视

频网络,还有 iPhone 的机身后盖。

由于原型机的 Wi-Fi 性能并不稳定,为此 Grignon 和他的团队必须保证当天的无线信号有足够强度

,而且还必须防止发布会上观众会使用到这条 Wi-Fi 信道——如果因此出现一丁点差错就不好了。

但 Grignon 意识到,到场的有“5000 个 Nerd”,如此一来即使隐藏了会场的无线网络 ID 也不凑效。

为此,他修改了 AirPort 的软件,让它看上去像运行着日本制式的 Wi-Fi 频道。当时日本的的 Wi-Fi

禁止在美国使用。

当时发布会场所拥有来自 AT&T 的便携式无线基站,因此 Grignon 知道现场的无线信号是强劲的

。然后,经由乔布斯的允许,团队稍微改变 iPhone 的软件设置,让手机信号永远呈现满格状态:

由于发布会要持续 90 分钟,在这么长时间里,这部 iPhone 的收讯极易出现问题,为了不让现场的

观众看出来,工程师必须要这么做。

不过,这些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第一代 iPhone 内存只有 128 MB ,由于软件部分尚未成熟,因

此系统时不时出现可用内存过低,甚至是内存溢出的状况,导致手机死机或是直接重启。而乔布斯

在发布会上却要演示那么多东西,包括了打电话、找联系人、上网、收发邮件等等——如何保证

iPhone 原型机在演示那么多软件的情况下不出问题?Grignon 承认,当时他和伙伴们“为此感到

紧张。”

虽然乔布斯通常能够让人发挥潜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但其实,他常常有所准备,比如 Plan

B 什么的,这样即便再也没有时间,他也能继续下去。但在 iPhone 这件事上,他与全苹果公司上下

一样,都没有任何的后路。iPhone 是一样彻头彻尾全新的事物。

时间回到过去,2001 年苹果发布 iPod 的时候,消费者不得不背上 2、3 部设备,有的用作收发

邮件、有的用于打电话,还有的用于听音乐。而那个时候,乔布斯已经在他的小圈子里讨论开发一

部手机的想法。但每次乔布斯与公司高管在电子邮件仔细检查这个想法的时候,总发现它和自杀

无异。那时候,要完成像 PC 那样浏览网络、下载音乐、视频,手机芯片和网络速度都十分缓慢;

另外,当时的手机已经能够胜任收发电子邮件的任务,但在这方面 RIM 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市场。

除此之外,乔布斯还不乐意与任何一家网络运营商合作。他无法忍受运营商取得控制地位,即使当

时所有的手机制造商都要听命于他们。2003 年,苹果曾经考虑收购摩托罗拉,但高管很快发现这笔

收购对当时的苹果而言太大了。

苹果曾一度有机会成为“虚拟运营商”。2003 年秋季,Sprint 开始将其一部分带宽打包出售,如果苹

果购买了,那么它就有机会成为自己的网络运营商,而不必看其它人的脸色了。当时,迪士尼已经

开始与 Sprint 商谈。而最终,苹果却与 Cingular 经过一年的磋商,签订了合约(后来该公司被

AT&T 收购)。

2005 年到 2006 年间,苹果一共有 3 部不同的 iPhone 原型。而当时为这个项目工作的人认为,最

终苹果将制造出 6 款原型,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硬件、软件以及设计取向。设计 iPhone 是一个极其

磨人的过程,以至于第一代 iPhone 发售后,很多筋疲力尽的员工都离职了。

关于 iPhone 的软件部分,乔布斯要求它运行经过修改的 OS X——而这是一大挑战,没有人知道

OS X 在手机芯片上运行的情况如何。成千上万行代码被移除或是改写。因为实际的硬件还不存在

,直到 2006 年之前,工程师不得不通过模拟来验证处理器的速度以及手机的电力情况。

iPhone 是首款实际运用“多点触摸”技术的消费级电子产品。关于多点触摸,该技术在 80 年代中期

的时候已经开始研发。而苹果在 2003 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要利用这项技术——根据最早参与

第一代 iPhone 开发的工程师 Joshua Strickon 回忆,“故事是这样的,乔布斯希望制造一款设备,

能够让他即使如厕时也能方便阅读电子邮件的设备——这是对这款产品的进一步要求。然而,当时

工程师认为这样的硬件并不能保证电池续航,而且当时图形芯片的性能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讨论应该怎么去做。”

在 2003 年加入苹果之前,Strickon 曾经在 MIT 里制造出利用“多点触摸”的设备。但因为公司内部

缺乏利用多点触摸技术的一致看法,他认为苹果不会在这项技术上继续下去,于是,2004 年他离

开了苹果。Tim Bucher,当时的苹果高管称,在利用多点触摸技术的时候,公司所遭遇最大的难题

在于软件部分。OS X 最初的设计是为鼠标服务的,而非手指。

直到 2005 年,乔布斯才真正开始推动 iPhone 这个想法。Tony Fadell 回忆道,“他说,‘Tony,

过来。我们正在做这些东西。你觉得怎样?你觉得我们能够从这些东西里搞出一部手机么?’”乔布斯

正在演示着什么,“天花板上吊着投影仪,将 Mac 的屏幕投射到 3、4 英尺大小的平面上。然后,你

可以通过触摸,移动上面的东西,还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Fadell 意识到,这就是多点触摸的原型

,但细节仍有待考究。然后,乔布斯与他坐下来,一起认真的讨论,到底这项技术能做些什么。

Fadell 当时对远未成熟的多点触摸技术进行商用抱有怀疑,但他知道最好不要对乔布斯说“不”。“我

知道该技术能做到什么。但要将这个装满一间房、不易量产的设备变为手机大小,而且数量是上百

万台,还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可靠性。”这下子有得忙了!“你得跑到 LCD 的供应商那里,了解如何

将该技术嵌入到他们的屏幕中去;你得花时间在他们的生产线上;而你还必须校准颜色,保证每一

块屏幕的表现。”“整个计划就是制造一部触摸屏设备。我们尝试了 2、3 种实际制造的方法,直到我

们找到一种可提供足够数量产品的方法。”

虽然公司决定进行手机制造领域,但一开始苹果对手机所知甚少。之所以对 LCD 领域了解比较深

,那是因为当时苹果的产品,不论 Mac 还是 iPod 都需要装备 LCD 屏幕。不管怎样,苹果搭建了

测试中心,里面配备了人手模型,以及装满液体的人脑模型,用于测试手机的辐射。一位高管相信

,第一代 iPhone 的研发一共花了 1.5 亿美元。

即便是乔布斯,2005 年的时候也不知道最终研发需要多长的时间。他找人制作了第一款 iPhone

原型,这部原型的外形和 iPod 一样,Click Wheel 被用作手机拨盘,里面则多了手机无线发射装置

。尽管这样做能够让产品尽快面市,但这样并不够酷。

2006 年初,第二款原型终于比较接近乔布斯最终发布的版本。整部机子由铝镁合金包裹着,有一

块触摸屏,运行着 OS X。尽管乔布斯和 Jonathan Ive 都为此骄傲,但因为缺乏对无线电的了解,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制作了一块美丽的砖头。2008 年离开苹果的 Phil Kearney 说,“我和 Ruben

Caballero 不得不在会议上,向乔布斯和 Ive 解释无线电波无法穿透金属的事实。而这并不容易。大

多数设计师也是艺术家,然而他们在苹果有着相当大的权力。他们还会问,‘为何不能搞亦如此细小

的缝隙,好让无线电波传出去?’而你得跟他们解释,为什么这是行不通的。”

Jon Rubinstein 说,那时候,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讨论到底手机尺寸得多大的问题上。“实际上,

我被推着做两种尺寸的 iPhone,一款是正常的 iPhone,而另一款是 iPhone mini,就好像我们在

iPod 系列一样。我认为,其中一款可以是智能手机,而另一款则是傻瓜电话。但我们从未推动过小

一号版本发展,因为我们必须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块。”

那时候,许多在苹果内的一流技术人员,都被要求减少其它方面的工作,将时间精力投入到

iPhone 项目。如果 iPhone 不成功,那么苹果就要面临相当长时间内没有重大产品发布的风险。而

糟糕的是,因为公司当时万事以 iPhone 项目优先,不少不堪打击的一流人才开始萌生去意。

在乔布斯的保密主义的要求下,即便上百名工程师、设计师每周工作 80 个小时,也没办法向别人透

露半个字。如果苹果知道了某人跟别人提及了该项目,那么炒鱿鱼就是唯一的下场。而在经理要求

一个人加入该项目之前,必须在他的办公室上签署“保密协议”,然后经理才会透露到底要你去干

什么,但说完之后,你还必须再签署一份 NDA 协议,保证不会告诉别人。

Scott Forstall 回忆道,“我们在紫色的宿舍面前树了一个标志‘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因为俱乐

部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不要谈论俱乐部本身。”“乔布斯不打算雇佣苹果以外的人来设计人机交互界面

,不过他告诉我,我可以调动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于是我把他们带到我的办公室,让他们坐下然

后告诉他们,‘在你的工作角色上,你表现得十分出色。我有一个项目,你得考虑一下。我们不能告

诉你是什么内容。我只能说,你未来不得不牺牲夜晚以及周末的时光,你会比之前最忙的时候都还

要忙碌。’ ”

即便是供应商也蒙在鼓里。Marvell 提供了 iPhone 的 Wi-Fi 无线电芯片,而 CSR 则提供蓝牙无线

芯片,他们都还以为自己在为新一代的 iPod 供货呢。实际上,苹果的确采用了而用来伪装的工业

设计。而对待无线运营商 Cingular,苹果更加重视保密的情况。

不过,如此严格的保密,让苹果公司内部的气氛变得紧张。当时乔布斯在公司总部锁定了一块

区域,Grignon 说,“他喜欢设置区隔。但对于那些没能参与(iPhone 项目)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个

大大的‘去你妈的’。每个人都知道公司里的明星人物是谁,而当你看到他们不断地被拽出来,放进一

个被玻璃隔起来、自己无法进去的大房子里时,这个感觉可不好受。”

而即便是参与了该项目的人,也不能自由的交流。硬件工程师不允许查看软件的情况,当他们需要

用软件进行测试的时候,他们会获得一串 Proxy Code,而不是实物。反过来软件工程师也一样,

他们用模拟器来测试硬件性能。至于 Ive 所在的实验室,更是神秘。它的位置就在大堂的旁边,每

个人经过都会看得到,每次大门开启人们都想伸进脑袋往里面瞧一瞧,但没人真的打算这么做。

Forstall 证明,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得必须经过四道关卡。

最终,iPhone 即将发布。Grignon 和伙伴们在大厅里紧张地坐着,乔布斯用 iPhone 播放了音乐、

为了展示手机的屏幕他点来点去,为了让大家看到重新设计过的电话本他打了通电话,还语音留言

。他发了一条短信、一封邮件,向大家展示在虚拟键盘上打字有多么方便,然后浏览了好几幅图片

,并用双指放大和缩小。他打开了纽约时报和亚马逊的网站,让大家看到 iPhone 的浏览器有多棒

。他还在 Google Maps 上找到了星巴克,并当众拨打了咖啡馆的电话。

发布会结束后,Grignon 已经喝醉——为了平复自己紧张的情绪,他带了一大瓶威士忌。在发布

会上,每一个功能展示都顺利通过的时候,为展示功能所负责的工程师、经理就会喝上一杯威士忌

,而直到最后一个功能也完毕,那瓶威士忌已经被喝干了。Grignon 回忆,“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好

的产品展示。”

文章来源:极客公园

原文链接:/356422?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2024年8月5日发(作者:似城)

第一代 iPhone背后的故事

感谢苹果与三星的专利“核战”,苹果才稍微肯让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开发产品的——如果你以为在苹

果内部,产品的开发就好像外界传言般浪漫,这绝对是误解。在法庭上,苹果泄露出来 iPhone 原

型机的设计就多于 40 款,还有大量 CAD 图纸,而这些都不过是冰山一角。

现在,连线的记者 Fred Vogelstein 对苹果的前员工进行采访,挖掘更多更深的内幕。

已经创业的 Andy Grignon,曾经参与第一代 iPhone 的开发,负责无线电部分,这是多么重要的一

部分,就不必向大家解释了。而回忆起 2007 年 1 月 8 日,也就是乔布斯发布 iPhone 的那一天,他

没有感到兴奋,而是觉得“害怕”。

苹果粉丝满心期待 iPod + Phone 变为现实,乔布斯打算在今年(2007 年)满足他们的愿望。在这

样的情况下,发布会出任何一点差错,都会是一场灾难。但糟糕的是,乔布斯提前为发布会排练的

五天里,iPhone 仍偶尔漏接电话,网络也时不时会断掉,严重的时候甚至突然关机,这样的情况即

使在发布会前一天仍有发生。

被逼到绝境的乔布斯大声对 Andy Grignon 怒吼:“如果我们失败,都是因为你。”但在场的人都知道

,如果发布会上出现这些小差错,乔布斯不会责怪谁,只是他太紧张了。Grignon 回忆当时的

情况,“就好像即便把流程过一百次,每一次都仍会有一些小问题。这感觉可不好。”而当时乔布斯也

很罕见地被人看到完全崩溃的一面。

iPhone 发布会被视为最高机密。发布会场地 Moscone 被结结实实地围了起来。在后台,苹果建了

一个电子实验室,用来测试手机;此外还为乔布斯搭建了一间绿色房子,里面放着沙发,以便他随

时得到休息。门外,保镖 24 小时不间断地巡视着。每个人如果要进入房间,必须用自己的 ID 卡

打卡,还有跟一份乔布斯亲自通过的主管名单进行核对后,才可放行。

第一代 iPhone 可谓一场豪赌。乔布斯要做的,不仅是引进一个新的产品种类,而且还要发布一个

尚未完善的产品原型,而这款产品要六个月以后才能与公众见面,但产品线尚未搭建完成。当时全

世界只有 100 部可用的 iPhone,但问题依然很多,如有的塑料机身外壳和屏幕之间有明显的缝隙

,软件部分也有许多 bug 还没修复。

用于发布会上展示的原型机,它能够播放视频和歌曲,不过在一首歌播放完毕之前,就一定会当掉

。当你发送邮件,然后再浏览网络的时候,它的表现尚算不错;但反过来,先浏览网络,再发邮件

就会出现问题。

原型机有如此之多的问题,人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令它看上去可以正常使用。

但问题是,直到最后一分钟,谁也不知道这些 iPhone 是否达到了可用的状态——到发布会当天,

手机的无线电部分,仍然有不少问题。而且乔布斯所提出繁复的演示要求,没人知道会不会最终令

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乔布斯希望其身后有一块大屏幕,能够实时展示他的操作,甚至能够展示出手指所点击的位置。之

前有许多公司展示产品的方法是,用摄像头拍摄,然后视频传输到大屏幕上,然而完美主义的乔布

斯却无法接受。为了达到理想中的演示效果,乔布斯让工程师们花几个星期的时间,改造舞台的视

频网络,还有 iPhone 的机身后盖。

由于原型机的 Wi-Fi 性能并不稳定,为此 Grignon 和他的团队必须保证当天的无线信号有足够强度

,而且还必须防止发布会上观众会使用到这条 Wi-Fi 信道——如果因此出现一丁点差错就不好了。

但 Grignon 意识到,到场的有“5000 个 Nerd”,如此一来即使隐藏了会场的无线网络 ID 也不凑效。

为此,他修改了 AirPort 的软件,让它看上去像运行着日本制式的 Wi-Fi 频道。当时日本的的 Wi-Fi

禁止在美国使用。

当时发布会场所拥有来自 AT&T 的便携式无线基站,因此 Grignon 知道现场的无线信号是强劲的

。然后,经由乔布斯的允许,团队稍微改变 iPhone 的软件设置,让手机信号永远呈现满格状态:

由于发布会要持续 90 分钟,在这么长时间里,这部 iPhone 的收讯极易出现问题,为了不让现场的

观众看出来,工程师必须要这么做。

不过,这些问题还不是最严重的,第一代 iPhone 内存只有 128 MB ,由于软件部分尚未成熟,因

此系统时不时出现可用内存过低,甚至是内存溢出的状况,导致手机死机或是直接重启。而乔布斯

在发布会上却要演示那么多东西,包括了打电话、找联系人、上网、收发邮件等等——如何保证

iPhone 原型机在演示那么多软件的情况下不出问题?Grignon 承认,当时他和伙伴们“为此感到

紧张。”

虽然乔布斯通常能够让人发挥潜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但其实,他常常有所准备,比如 Plan

B 什么的,这样即便再也没有时间,他也能继续下去。但在 iPhone 这件事上,他与全苹果公司上下

一样,都没有任何的后路。iPhone 是一样彻头彻尾全新的事物。

时间回到过去,2001 年苹果发布 iPod 的时候,消费者不得不背上 2、3 部设备,有的用作收发

邮件、有的用于打电话,还有的用于听音乐。而那个时候,乔布斯已经在他的小圈子里讨论开发一

部手机的想法。但每次乔布斯与公司高管在电子邮件仔细检查这个想法的时候,总发现它和自杀

无异。那时候,要完成像 PC 那样浏览网络、下载音乐、视频,手机芯片和网络速度都十分缓慢;

另外,当时的手机已经能够胜任收发电子邮件的任务,但在这方面 RIM 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市场。

除此之外,乔布斯还不乐意与任何一家网络运营商合作。他无法忍受运营商取得控制地位,即使当

时所有的手机制造商都要听命于他们。2003 年,苹果曾经考虑收购摩托罗拉,但高管很快发现这笔

收购对当时的苹果而言太大了。

苹果曾一度有机会成为“虚拟运营商”。2003 年秋季,Sprint 开始将其一部分带宽打包出售,如果苹

果购买了,那么它就有机会成为自己的网络运营商,而不必看其它人的脸色了。当时,迪士尼已经

开始与 Sprint 商谈。而最终,苹果却与 Cingular 经过一年的磋商,签订了合约(后来该公司被

AT&T 收购)。

2005 年到 2006 年间,苹果一共有 3 部不同的 iPhone 原型。而当时为这个项目工作的人认为,最

终苹果将制造出 6 款原型,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硬件、软件以及设计取向。设计 iPhone 是一个极其

磨人的过程,以至于第一代 iPhone 发售后,很多筋疲力尽的员工都离职了。

关于 iPhone 的软件部分,乔布斯要求它运行经过修改的 OS X——而这是一大挑战,没有人知道

OS X 在手机芯片上运行的情况如何。成千上万行代码被移除或是改写。因为实际的硬件还不存在

,直到 2006 年之前,工程师不得不通过模拟来验证处理器的速度以及手机的电力情况。

iPhone 是首款实际运用“多点触摸”技术的消费级电子产品。关于多点触摸,该技术在 80 年代中期

的时候已经开始研发。而苹果在 2003 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要利用这项技术——根据最早参与

第一代 iPhone 开发的工程师 Joshua Strickon 回忆,“故事是这样的,乔布斯希望制造一款设备,

能够让他即使如厕时也能方便阅读电子邮件的设备——这是对这款产品的进一步要求。然而,当时

工程师认为这样的硬件并不能保证电池续航,而且当时图形芯片的性能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讨论应该怎么去做。”

在 2003 年加入苹果之前,Strickon 曾经在 MIT 里制造出利用“多点触摸”的设备。但因为公司内部

缺乏利用多点触摸技术的一致看法,他认为苹果不会在这项技术上继续下去,于是,2004 年他离

开了苹果。Tim Bucher,当时的苹果高管称,在利用多点触摸技术的时候,公司所遭遇最大的难题

在于软件部分。OS X 最初的设计是为鼠标服务的,而非手指。

直到 2005 年,乔布斯才真正开始推动 iPhone 这个想法。Tony Fadell 回忆道,“他说,‘Tony,

过来。我们正在做这些东西。你觉得怎样?你觉得我们能够从这些东西里搞出一部手机么?’”乔布斯

正在演示着什么,“天花板上吊着投影仪,将 Mac 的屏幕投射到 3、4 英尺大小的平面上。然后,你

可以通过触摸,移动上面的东西,还可以在上面写写画画。”Fadell 意识到,这就是多点触摸的原型

,但细节仍有待考究。然后,乔布斯与他坐下来,一起认真的讨论,到底这项技术能做些什么。

Fadell 当时对远未成熟的多点触摸技术进行商用抱有怀疑,但他知道最好不要对乔布斯说“不”。“我

知道该技术能做到什么。但要将这个装满一间房、不易量产的设备变为手机大小,而且数量是上百

万台,还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可靠性。”这下子有得忙了!“你得跑到 LCD 的供应商那里,了解如何

将该技术嵌入到他们的屏幕中去;你得花时间在他们的生产线上;而你还必须校准颜色,保证每一

块屏幕的表现。”“整个计划就是制造一部触摸屏设备。我们尝试了 2、3 种实际制造的方法,直到我

们找到一种可提供足够数量产品的方法。”

虽然公司决定进行手机制造领域,但一开始苹果对手机所知甚少。之所以对 LCD 领域了解比较深

,那是因为当时苹果的产品,不论 Mac 还是 iPod 都需要装备 LCD 屏幕。不管怎样,苹果搭建了

测试中心,里面配备了人手模型,以及装满液体的人脑模型,用于测试手机的辐射。一位高管相信

,第一代 iPhone 的研发一共花了 1.5 亿美元。

即便是乔布斯,2005 年的时候也不知道最终研发需要多长的时间。他找人制作了第一款 iPhone

原型,这部原型的外形和 iPod 一样,Click Wheel 被用作手机拨盘,里面则多了手机无线发射装置

。尽管这样做能够让产品尽快面市,但这样并不够酷。

2006 年初,第二款原型终于比较接近乔布斯最终发布的版本。整部机子由铝镁合金包裹着,有一

块触摸屏,运行着 OS X。尽管乔布斯和 Jonathan Ive 都为此骄傲,但因为缺乏对无线电的了解,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制作了一块美丽的砖头。2008 年离开苹果的 Phil Kearney 说,“我和 Ruben

Caballero 不得不在会议上,向乔布斯和 Ive 解释无线电波无法穿透金属的事实。而这并不容易。大

多数设计师也是艺术家,然而他们在苹果有着相当大的权力。他们还会问,‘为何不能搞亦如此细小

的缝隙,好让无线电波传出去?’而你得跟他们解释,为什么这是行不通的。”

Jon Rubinstein 说,那时候,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在讨论到底手机尺寸得多大的问题上。“实际上,

我被推着做两种尺寸的 iPhone,一款是正常的 iPhone,而另一款是 iPhone mini,就好像我们在

iPod 系列一样。我认为,其中一款可以是智能手机,而另一款则是傻瓜电话。但我们从未推动过小

一号版本发展,因为我们必须把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块。”

那时候,许多在苹果内的一流技术人员,都被要求减少其它方面的工作,将时间精力投入到

iPhone 项目。如果 iPhone 不成功,那么苹果就要面临相当长时间内没有重大产品发布的风险。而

糟糕的是,因为公司当时万事以 iPhone 项目优先,不少不堪打击的一流人才开始萌生去意。

在乔布斯的保密主义的要求下,即便上百名工程师、设计师每周工作 80 个小时,也没办法向别人透

露半个字。如果苹果知道了某人跟别人提及了该项目,那么炒鱿鱼就是唯一的下场。而在经理要求

一个人加入该项目之前,必须在他的办公室上签署“保密协议”,然后经理才会透露到底要你去干

什么,但说完之后,你还必须再签署一份 NDA 协议,保证不会告诉别人。

Scott Forstall 回忆道,“我们在紫色的宿舍面前树了一个标志‘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因为俱乐

部的第一条规则就是不要谈论俱乐部本身。”“乔布斯不打算雇佣苹果以外的人来设计人机交互界面

,不过他告诉我,我可以调动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于是我把他们带到我的办公室,让他们坐下然

后告诉他们,‘在你的工作角色上,你表现得十分出色。我有一个项目,你得考虑一下。我们不能告

诉你是什么内容。我只能说,你未来不得不牺牲夜晚以及周末的时光,你会比之前最忙的时候都还

要忙碌。’ ”

即便是供应商也蒙在鼓里。Marvell 提供了 iPhone 的 Wi-Fi 无线电芯片,而 CSR 则提供蓝牙无线

芯片,他们都还以为自己在为新一代的 iPod 供货呢。实际上,苹果的确采用了而用来伪装的工业

设计。而对待无线运营商 Cingular,苹果更加重视保密的情况。

不过,如此严格的保密,让苹果公司内部的气氛变得紧张。当时乔布斯在公司总部锁定了一块

区域,Grignon 说,“他喜欢设置区隔。但对于那些没能参与(iPhone 项目)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个

大大的‘去你妈的’。每个人都知道公司里的明星人物是谁,而当你看到他们不断地被拽出来,放进一

个被玻璃隔起来、自己无法进去的大房子里时,这个感觉可不好受。”

而即便是参与了该项目的人,也不能自由的交流。硬件工程师不允许查看软件的情况,当他们需要

用软件进行测试的时候,他们会获得一串 Proxy Code,而不是实物。反过来软件工程师也一样,

他们用模拟器来测试硬件性能。至于 Ive 所在的实验室,更是神秘。它的位置就在大堂的旁边,每

个人经过都会看得到,每次大门开启人们都想伸进脑袋往里面瞧一瞧,但没人真的打算这么做。

Forstall 证明,在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得必须经过四道关卡。

最终,iPhone 即将发布。Grignon 和伙伴们在大厅里紧张地坐着,乔布斯用 iPhone 播放了音乐、

为了展示手机的屏幕他点来点去,为了让大家看到重新设计过的电话本他打了通电话,还语音留言

。他发了一条短信、一封邮件,向大家展示在虚拟键盘上打字有多么方便,然后浏览了好几幅图片

,并用双指放大和缩小。他打开了纽约时报和亚马逊的网站,让大家看到 iPhone 的浏览器有多棒

。他还在 Google Maps 上找到了星巴克,并当众拨打了咖啡馆的电话。

发布会结束后,Grignon 已经喝醉——为了平复自己紧张的情绪,他带了一大瓶威士忌。在发布

会上,每一个功能展示都顺利通过的时候,为展示功能所负责的工程师、经理就会喝上一杯威士忌

,而直到最后一个功能也完毕,那瓶威士忌已经被喝干了。Grignon 回忆,“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好

的产品展示。”

文章来源:极客公园

原文链接:/356422?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