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注塑件不良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解析
2024年8月9日发(作者:祝光霁)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1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产品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
2.产品在使用治具加工时被夹伤等
原因导致不良产生
J09
裂痕/破裂
【产品高/薄的骨位/胶位容易产生
或后加工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部分
容易产生】
1.模具型腔面表面伤,一般如果是
模伤的话,都会出现在产品面部
的同一个位置.
2.产品成型压力过大或模具分型面
型腔面不光滑容易导致拖花产生
【拖花一般出现在产品分型面的
边缘】
1.主要是塑材的硬度不够,耐摩擦
能力弱.
2.产品后加工或包装保护不好等原
因
造成
【光面的产品容易被碰伤或划伤,
一般产品的边角部位或突出来的
1.模温低
2.材料内含有水分
3.射胶速度过慢
4.产品浇口过小
5.材料流动性差
等原因易造成.
【产品几股胶流的结合处容易出现】
J10
模伤
拖伤
碰伤
划伤
J21
J11
夹水线
J12
发白
顶白
顶高
1.顶针太长
2.保压时间短,冷却时间不足
3.顶针压力过大
等原因易造成.
【顶白不良通常出现在有顶针的
背部位置】
1.产品各CAV#模温不均;
2.注塑压力过大或过小;
3.产品冷却时间短;
等情况下容易造成产品变形.
【产品胶厚不均,或产品胶位太薄,
加强筋不对称时出现】
1.模具设计存在缺陷易导致
【一般两个产品组装检查时容易
出现段差】
J05
变形
J20
段差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2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炮筒温度过高;(料温过高)
2.材料中所配用的色粉不稳定
3.水口料配用的比率或回用的次数
过多
4.材料具备被氧化,吸水性强.
等情况时易产生.
【用PA6或PA66材料成型的产品
容易出现此不良】
1.成型压力不足,时间短
2.产品进胶口小,胶流量不足
3.成型机台吨位不够.
等易造成缺胶
【产品骨位或者是离进胶口较远的
位置易产生】
J13
变色
色差
J07
缺胶
充不满
J04
气纹
入水纹
1.模具排气不良;
2.射出速度过快.
3.模温过低
4.进胶口过小
5.水口波子位太小
等原因易造成.
【通常出现在水口周围】
1.模具丝铜针断;
【一般比较深的孔位易出现此不良】
J20
堵孔
J14
水口高
1.加工不彻底造成.
2.如果是用治具加工的产品,治具
的刀口卷口或磨损,也会导致水
口
高.
J02
批锋
1.锁模力不够;
2.注塑压力过大;
3.模具P/L面磨损;
4.材料流动性较强;
等原因易造成批锋产生.
【批锋一般出现在P/L位】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3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产品面部清洁保护不好
2.模具漏油,后加工不彻底
等条件易产生此不良.
J06
脏污
污渍
【产品的顶针位,SLIDA位易出
现,
易带静电的产品也容易出现】
1.模具排气不良
2.成型料温过高,射出速度过快
等原因易造成此不良.
J08
烧焦
【该缺陷易出现于模具镶件及较深
的骨位处】
1.产品成型中出现粘模.
2.生产中员工操作不当
3.包装方法不妥当,产品遭碰撞或
挤压等原因易造成此不良
J20
断柱
【一般较细小或较长的柱位容易断】
1.成型压力不足,冷却时间短.
2.产品胶厚不均
等条件下产品易出现缩水.
J03
缩水
【缩水一般出现在产品厚薄胶位的
分界处】
1.原材料不够干燥
2.模具排气系统不顺
等条件下易出现此不良
J10
料花
【胶花一般出现在进胶口周围,呈
伞状分布】
J15
污渍
油渍
模渍
1.生产现场环境不洁净,模具开合
模
时带入杂质附于型腔造成模脏.
2.模具油污渗出附于型腔.
3.工作台面不洁净,作业员加工产
品
中粘到污渍.
等原因造成.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4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成型时背压不够,射胶速度不当
2.原料不够干燥
3.模具排气不良,型腔内气体未能
及
时排出.
等原因易造成.
【透明件容易出现此不良】
1.原材料不良
2.烘料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
3.料温过高
4.模温过低.
等原因易造成.
【透明的产品,如:PC料,PMMA
料之成型品易出现此不良现象】
J16
气泡
J17
透明度不
清晰
1.原材料混有杂质或色粉扩散不均
2.料斗,炮筒未清洗干净
等原因易造成
J18
混色
J04
1.成型过程射胶速度过慢
2.模具排气不良
3.料温或模温度过低 .
等原因易造成.
皱纹
【此缺陷多出现于进胶口附近】
J19
发亮
反光
1.模具纹面受损
2.模具型腔有水或油渍
3.模具温度过低
4.成型时射胶速度过慢或过快;压
力
过小
等原因易造成.
【带酸性的材料(POM/玻纤料)
生产的产品易出现此不良】
2024年8月9日发(作者:祝光霁)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1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产品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
2.产品在使用治具加工时被夹伤等
原因导致不良产生
J09
裂痕/破裂
【产品高/薄的骨位/胶位容易产生
或后加工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部分
容易产生】
1.模具型腔面表面伤,一般如果是
模伤的话,都会出现在产品面部
的同一个位置.
2.产品成型压力过大或模具分型面
型腔面不光滑容易导致拖花产生
【拖花一般出现在产品分型面的
边缘】
1.主要是塑材的硬度不够,耐摩擦
能力弱.
2.产品后加工或包装保护不好等原
因
造成
【光面的产品容易被碰伤或划伤,
一般产品的边角部位或突出来的
1.模温低
2.材料内含有水分
3.射胶速度过慢
4.产品浇口过小
5.材料流动性差
等原因易造成.
【产品几股胶流的结合处容易出现】
J10
模伤
拖伤
碰伤
划伤
J21
J11
夹水线
J12
发白
顶白
顶高
1.顶针太长
2.保压时间短,冷却时间不足
3.顶针压力过大
等原因易造成.
【顶白不良通常出现在有顶针的
背部位置】
1.产品各CAV#模温不均;
2.注塑压力过大或过小;
3.产品冷却时间短;
等情况下容易造成产品变形.
【产品胶厚不均,或产品胶位太薄,
加强筋不对称时出现】
1.模具设计存在缺陷易导致
【一般两个产品组装检查时容易
出现段差】
J05
变形
J20
段差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2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炮筒温度过高;(料温过高)
2.材料中所配用的色粉不稳定
3.水口料配用的比率或回用的次数
过多
4.材料具备被氧化,吸水性强.
等情况时易产生.
【用PA6或PA66材料成型的产品
容易出现此不良】
1.成型压力不足,时间短
2.产品进胶口小,胶流量不足
3.成型机台吨位不够.
等易造成缺胶
【产品骨位或者是离进胶口较远的
位置易产生】
J13
变色
色差
J07
缺胶
充不满
J04
气纹
入水纹
1.模具排气不良;
2.射出速度过快.
3.模温过低
4.进胶口过小
5.水口波子位太小
等原因易造成.
【通常出现在水口周围】
1.模具丝铜针断;
【一般比较深的孔位易出现此不良】
J20
堵孔
J14
水口高
1.加工不彻底造成.
2.如果是用治具加工的产品,治具
的刀口卷口或磨损,也会导致水
口
高.
J02
批锋
1.锁模力不够;
2.注塑压力过大;
3.模具P/L面磨损;
4.材料流动性较强;
等原因易造成批锋产生.
【批锋一般出现在P/L位】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3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产品面部清洁保护不好
2.模具漏油,后加工不彻底
等条件易产生此不良.
J06
脏污
污渍
【产品的顶针位,SLIDA位易出
现,
易带静电的产品也容易出现】
1.模具排气不良
2.成型料温过高,射出速度过快
等原因易造成此不良.
J08
烧焦
【该缺陷易出现于模具镶件及较深
的骨位处】
1.产品成型中出现粘模.
2.生产中员工操作不当
3.包装方法不妥当,产品遭碰撞或
挤压等原因易造成此不良
J20
断柱
【一般较细小或较长的柱位容易断】
1.成型压力不足,冷却时间短.
2.产品胶厚不均
等条件下产品易出现缩水.
J03
缩水
【缩水一般出现在产品厚薄胶位的
分界处】
1.原材料不够干燥
2.模具排气系统不顺
等条件下易出现此不良
J10
料花
【胶花一般出现在进胶口周围,呈
伞状分布】
J15
污渍
油渍
模渍
1.生产现场环境不洁净,模具开合
模
时带入杂质附于型腔造成模脏.
2.模具油污渗出附于型腔.
3.工作台面不洁净,作业员加工产
品
中粘到污渍.
等原因造成.
注塑件不良产生原因及识别要领
序号不良描述
图片说明
第4页共4页
产生基本原因及易发位置
1.成型时背压不够,射胶速度不当
2.原料不够干燥
3.模具排气不良,型腔内气体未能
及
时排出.
等原因易造成.
【透明件容易出现此不良】
1.原材料不良
2.烘料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
3.料温过高
4.模温过低.
等原因易造成.
【透明的产品,如:PC料,PMMA
料之成型品易出现此不良现象】
J16
气泡
J17
透明度不
清晰
1.原材料混有杂质或色粉扩散不均
2.料斗,炮筒未清洗干净
等原因易造成
J18
混色
J04
1.成型过程射胶速度过慢
2.模具排气不良
3.料温或模温度过低 .
等原因易造成.
皱纹
【此缺陷多出现于进胶口附近】
J19
发亮
反光
1.模具纹面受损
2.模具型腔有水或油渍
3.模具温度过低
4.成型时射胶速度过慢或过快;压
力
过小
等原因易造成.
【带酸性的材料(POM/玻纤料)
生产的产品易出现此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