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发(作者:轩辕明知)
陈天桥
1973生5月生。现任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
学专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上海陆家嘴集团和金信证券。据其大学同学介
绍,陈天桥曾是一个乖小子,似乎与游戏没有太多牵连:全系成绩榜首、上海市优秀学生干
部标兵、提前修完学分提前1年毕 业,毕业后进入了门当户对的金融业——陆家嘴集团,
第二年便当上副总经理,其后又去了证券公司,甚至曾有通向仕途的途径。然而听说,这都
不是他的理想。
1999年,陈天桥和弟弟陈大年在上海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里创办了盛大网络。几个
月后,中华网出资300万美元,成为盛大网络的投资。如同网易向游戏转型是受困于资本市
场的股价一泻千里,并也因此再度风光,盛大网络的未来也与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0年,陈天桥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业务方向从此前的社区游戏转向角色扮演,并在
次年,以30万美元价格买下《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然而中华网却不能接受这一决
定,选择撤资。而这也让陈天桥不得不选择背水一战,全心投入《传奇》的运营。
陈天桥后来曾对媒体说,脱离了中华网的盛大一直在等待死神,“2001年之前盛大几
乎每天都有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有可能死去,进入到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
有可能死去。”
然而凭借着《传奇》,盛大网络度过了生死玄关,并在2004年获得软银4000万美元融
资,这已是当时互联网领域单笔最大的投资。 2004年,被刺破泡沫的经济开始回暖,中国
互联网开启上市窗口期,凭着《传奇》,曾几近死亡的盛大网络于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虽
然其上市的时期刚好赶上 中概股遭遇寒流,但靠着陈天桥和背后软银的资本操作,不久其
股价大幅上涨。在盛大网络上市8个月后,软银亚洲成功退出,退出金额高达5.6亿美元。
而两年 前还在等待企业死亡的陈天桥也在2005年被新财富评为中国首富,身价达150亿元,
当时他也才仅仅31岁。
然而陈天桥却颇有些不屑于游戏这一业务,他的志向在于娱乐帝国,在历尽盛大盒子折
损1亿美元失败后紧急刹车公司回暖之后,他再度开 始在娱乐领域下手。收购原创文学网
站起点中文网、成立盛大文学公司、战略投资红袖添香网,收购晋江原创文学网,亿元以上
美金收购酷6视频,那些年,陈天桥 一块一块地搜索他的娱乐拼图。
然而几年前,画大饼带来的业务繁杂,主体业务衰退的景象再度重演,如今很难想象卖
了文学、卖了游戏的盛大曾是仅次于BAT的公司。 不过,相比于运营业务的没落,陈天桥
的投资版图已然被拼接完整,2011年,盛大资本从盛大集团的投资部门独立出来,从事投
资业务。2015年胡润发布的 点金圣手富豪榜排中,陈天桥紧跟郭广昌,以170亿名列第二,
超过张磊、沈南鹏、梁信军、吴尚志、阎焱等众所周知的投资大佬。
盛大或者陈天桥或许是这样的存在:他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快上一步,他造出了中国第一
个网游,第一个说想打造娱乐帝国,甚至造出了这几年才大火的IP等概念,而在几年前又
变卖资产转做投资。只是可惜,有的快适逢其时,有的快却超越了时代,无疾而终。
陈天桥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网游与他成为社会主流人物的初衷相背。陈天桥有家国天
下的情怀,网游承载不了他的梦想,他想转型,想要社会承认他的价值。
转型战略上,陈天桥不屑于复制他人模式,他给盛大描绘了一条宏伟的新路:
游戏不是“正道”,但娱乐是正道,盛大要变成集大型游戏、休闲游戏、电影、音乐以
及其他互动内容的综合供应商。
电脑用户少,电视用户多,盛大的服务入口要从电脑转移到电视,将客厅变成全家人的
娱乐中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盛大要从软件、运营商转变成为软件+硬件供应商,以硬件为入口,
靠内容来盈利。
陈天桥的战略,本质是内容整合+智能硬件,也就是乐视、小米现在干的事情。陈天桥
2003年开始思考全局,2004年正式实施,比其他人早了十几年。
但那个年代,没几个人看得懂他的宏图,外界只看到手握巨资的陈天桥在资本市场上挥
金如土。
2004年上市后,手握大把美金的陈天桥一口气买了很多企业,包括浩方(游戏平台)、
边 锋(页游)、Actoz Soft(游戏内容)、起点中文网(小说)等。有一段时间,他还在纠结是
买新浪好,还是买腾讯?最终,他斥资近20亿买下新浪19.5%的股份,成为其最 大股东。
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一个帝国时代,舆论为之哗然。陈天桥成了第一代“人民币玩家”:
别人辛辛苦苦练级打装备,他看中之后,掏钱就拿走了。
借着突袭新浪的舆论势头,陈天桥一改前态,积极抛头露面。他向媒体强调,过去2
年内所有努力和投资,都是为了一个首创的理念:打造“网络迪斯尼”,以盛大盒子为核心,
包揽PC、电视、手机、电影、音乐、游戏、广告、预付费和电子商务等九大业务。
其中,入股新浪,只是为了给盛大盒子提供资讯支撑而已。
盛大盒子是“软硬结合”中的硬件,也是这一战略的核心。通过盒子,用户可以在电视
上玩游戏,看新闻、股票、电影,听音乐。按陈天桥设想,盒子实质是一个三网(电信网、
电视网、互联网)融合的产品,其功能比如今流行的各种盒子还要强大。
陈天桥在资本市场上花了几十亿,都是在给这个盒子买内容。
他的理念被媒体广泛传播,却没有收获什么叫好声,因为大部分人压根听不懂陈天桥在
说什么!实际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媒体对“三网融合”、“硬件入口+服务收费”的模式懵
懵懂懂,可想而知,当年的陈天桥面临怎样的舆论基础。
天才抵不过天时
外界不懂陈天桥,盛大内部支持他的人也不多,因为盛大没有任何做硬件的经验,胞弟
陈大年、总裁唐骏都是反对派。
但陈天桥铁了心,他对外说:“我卖光盛大的股票也要搞IPTV。”内部会议上,他怒
拍桌子:“这个事情不是做不做的问题,是谁不做,谁走人的问题。”
此后,盛大盒子成了陈天桥唯一关心的事情,他像当年豪赌《传奇》一样all in,不
停地从游戏业务上抽血来供应这个项目。他一口气招了近1100名工程师,以两倍工资的方
式,从华为、微软等企业进行野蛮式得挖角。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陈天桥从未在其他项目上投入如此多的心血,在其强大的金钱供
给下,盒子计划虽然磕磕绊绊,但盛大终究在2005年拿出了这款超越时代的产品。创造了
网游时代的陈天桥,似乎看到并掌控了下一个大娱乐时代。
然而,他虽然看到了这个时代,却未能触碰到。提前降世的盒子,从未绽放。
华商名人堂曾就“创新”问题请教台积电董事长、台湾信息产业奠基人张忠谋,他回答
说:“企业必须创新,但又不能太创新。看得太远往往徒劳无功,白费金钱与精力。所谓创
新,台积电一般能做到领先3年,最多5年。”
陈天桥领先了多少年?各种盒子近两年才开始兴起,三网融合至今仍未实现。
在创新经验中,有一条著名的“半步理论”:创新不等于创造商业价值,太多先进的科
技创新在商业上输得一塌糊涂。考虑一个产品的先进性,一定要结合市场的兼容性,最好领
先其他人半步。
市场方面,陈天桥的计划是将盛大的目标客户从1亿电脑用户扩大至4亿电视用户。这
个判断本末倒置,因为盛大盒子需要网络才能使用。2005年,全国接入宽带用户总数2833
万户,这个数字才是盛大盒子用户数的上限。
技术方面,现在的各种盒子都基于安卓系统,成本低廉。而在当年,陈天桥只能选择英
特尔芯片、微软系统,这导致初期的盒子和PC一样大,价格超过6000,对于大部分消费者
而言,这个价格缺乏诚意。
盛大销售团队的反馈数据显示,盒子的第一批买家,大部分是《传奇》和陈天桥的“粉
丝级”土豪,而非普通群众。
陈天桥也高估了市场对于新兴产品的接受度。他曾在朋友圈里搞调查,结论是大家都对
盒子非常感兴趣且乐于尝试,陈天桥因此信心十足。但他似乎忘了,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贵,
这些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市场。
实际上,2005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大家关心的还是哪款MP3质量好,什么牌子
的电脑比较耐用。对于盛大盒子这种“黑科技”,绝大部分人持怀疑、观望的态度。
那些勇于尝试的人,也没有得到好的体验。因为盒子只是一个载体,里面的内容才是消
费体验的重点。
内容的核心是电影、电视等视频资源,在当年,这些资源很匮乏。优酷创立于2006年
6 月,土豆成立于2005年4月,爱奇艺是2010年的产物。盛大盒子的年代,视频资源把控
在传统电视台手上,当时广电和电信仍在“内部协商”IPTV的归 属,又怎肯将这些资源转
给盛大?
除此之外,2005年宽带用户中,80%的使用者下载速度低于100 kb/s,可想而知,即使
游戏和视频资源不成问题,如此网络条件也难以支撑上佳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盛大盒子出师不利,营收寥寥无几。天才陈天桥的出关之战,没
能胜过天时。
10亿美金的教训
在全球企业界,“死”于太创新而没有同期商用价值的例子如恒河沙数,即使缩小到互
联网范畴,案例亦是不胜枚举。
美国施乐(Xerox)曾如穿越般连续拿出了鼠标、图形处理系统等“当时没人知道有什么
用、现在没了它活不下去”的创新,最后,这些发明成就了乔布斯和盖茨,施乐惨遭富士兼
并。同理还有SUN研发的java语言,SUN没能用好java,java则成就了安卓。
强大如乔布斯,也得克制自己的先知欲望。他很早就预见Ipad和智能手机的前景,但
直到触屏和无线网络技术成熟并投入大规模商用后,才真正实施。
作为中国互联网霸主,陈天桥一定对这些案例数如家珍。他的前辈、中国互联网的开创
者,也给他了警示。
1996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在中关村竖起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
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个广告牌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商业事件之一,但这家公
司,却在新世纪初便宣告倒闭。
“先跑未必赢”,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人杰陈天桥,又为何一意孤行、执意将盒子
战略进行到底?
对此,华商名人堂的理解是:陈天桥前瞻了“硬件入口+内容收费”的广阔前景,希望
以“早产”的方式,抢占先机。
因此,虽然盒子出师不利,但陈天桥依旧加大投入。他先后同48家企业、单位达成合
作,为盒子扩充内容。
同时,盛大也针对盒子本身不断改进。2005年12月,盛大推出了简略版的盒子——盛
大易宝(EZ Pod)。这个月,陈天桥出现在北京,他对台下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微软
另一创始人)都想做这个东西,都失败了。今天,一个中国人做出来了。
EZ Pod只有巴掌大,458元一套,它包含一个遥控器、一个掌机和一套软件。因为价格
便宜,第一个月,EZ Pod便卖出了100万套。
受前文所提到的网络、技术和资源的制约,EZ Pod依旧算不上一件好的产品,当时的
舆论都在争论这个新鲜事物的性价比和弊端。
但陈天桥很兴奋,因为他的宏图终于有了曙光。此后几个月,EZ Pod的销量始终徘徊
于几十万,没有实现突破,但这个新鲜事物,终究被部分市场所接纳。
然而,有了市场的盒子,却触碰到了生死线。有市场意味着侵占了传统利益,EZ Pod
是IPTV的产物,是广电和电信角逐的战场。
这是陈天桥的宏伟蓝图中最致命的部分——他轰轰烈烈一统战国的大计,从未得到政策
的允许。于是,盒子计划轰轰烈烈得倒下了。
2006年,广电一纸文书叫停了所有IPTV项目,盛大盒子戛然而止。这之后,陈天桥再
也没有谈过这个项目。
华商名人堂统计,陈天桥投入了近10亿美金于该项目,仅购买内容就花费了4.5亿美
金。这些巨额投入,变成了一个大写的教训。
教训的本质,是陈天桥超越现实的雄心。他的战略超脱了当下需求,又在时机不成熟之
际与强敌广电争夺市场。对于企业家而言,雄心必须有,但克制雄心,才是真正的学问。
BAT的“导师”
盒子没了,盛大还在。虽然盒子结局异常惨烈,但并未伤及盛大的根基,陈天桥“网络
迪斯尼”的梦想犹在。结合此前收购的资源,他给盛大提出了“视频门户+文学创作+影视
IP改编+游戏改编+bambook阅读器”的规划。
很多人并不清楚,除了盛大盒子,陈天桥的“网络迪斯尼”计划还实现了一系列超越:
2003年,他就开始搞电子支付,并在2007年将其平台化。
2004年,他就看到IP的价值,整合以“起点中文网”为核心的盛大文学。
2004年,他先于唱吧、YY直播,制作了在线K歌的游戏《巨星》。
2005年,他创全球先河,宣布旗下所有游戏免费,这种“免费玩、买道具”的模式,
在当时被业界所抵制,现在却成了几乎所有网游的“致富之道”。
他还投资了中国第一款语音IM软件TalkBox,后来的米聊、微信都是“参照”其发展
起来的。
桥哥的耐心
如果说盒子战略是天时人和之患,那接连失败只能归结于必然。盛大全线失利,和陈天
桥有着直接关联。
从结果上看,陈天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投资人,但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卓越的经营者。
他有无与伦比的逻辑整合能力,但往往疏于执行。简而言之,他只负责定项目、要结果,中
间环节不怎么过问。
以Talkbox为例。陈天桥是第一个找上门的投资商,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Talkbox创始人郭秉鑫拒绝了腾讯。但是投了钱之后,盛大并没有将Talkbox作为核心业务,
Talkbox只能眼睁睁看着后来者抄走语音聊天功能,在市场上越做越大。
和Talkbox类似,大部分产业,盛大只投钱,不精耕细作。西装革履的陈天桥,希望靠
支票来对抗冒出来的对手、那些夹缝中挣扎过来的“创业狗”,这一策略最终被证明是失败
的。
陈天桥虽然也是白手起家,但是他不具备“同类”的心态。他创业路上没有大风浪,其
日入百万之时,马化腾们还在为服务器的那点钱寝食难安。对于陈天桥而言,投资项目失败,
换一个再投即可。而对于竞争者而言,不成功就是死,两者之间的战斗欲望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投资心态也注定了陈天桥缺乏“工匠”的耐心,这一点直接左右了盛大创新院的走
向。
创新往往非常耗时,涉及基础研究时尤甚,而且不保证出商业成果。盛大创新院3年“烧”
掉了数亿资金,立项50多个项目,成果却只有一个bambook。陈天桥开始不耐,慢慢调整
创新院的方向。
从自由立项到承担业务研发,再到“一台服务器都必须层层审批”,工程师的自由度越
来越小。一位前创新院工程师对华商名人堂说:“2年换了3个队伍,桥哥不坚持,产品半
年没起色直接撤掉,团队上下心灰意冷。”
陈天桥的不耐,逐渐从对内转移到对外:他收购酷6,但是视频网站更“烧钱”,酷6
营收长期不见起色,盛大开始调整方针,减少投入,酷6因此很快掉落第一梯队,直至今天
彻底失去竞争力。
在诸如此类的“无谓消耗”间,盛大的优势不断被磨灭,逐步衍生了侵蚀“驱动核心”、
导致帝国陷落的裂变。
帝国失“心”
宏观上看,多条战线失利对于盛大而言并不致命。陈天桥没能将先知能力扩大为辉煌战
果,只能算是巨头的小“败局”。
实际上,每个巨头都有败局。Google巨资做眼镜、腾讯在微博和电商“烧”了几年的
钱、百度也曾试图搅局电商、阿里至今仍在社交挣扎„„
这些失败,并不能动摇其江湖地位。BAT之所以是BAT,是因为其核心产业。百度有搜
索、腾讯有社交、阿里有电商。这些根基,是其开疆拓土的动力之源。
盛大帝国的核心是游戏,游戏利润是盛大横冲直撞多年的资本。但是,BAT的“核”还
在,盛大的“心”却丢了。
如前文所述,陈天桥对游戏没什么感情,他一直抽游戏的血来补充其他产业。巨人、网
易、腾讯等后来者挖空心思挖老大墙角的时候,陈天桥一边“藐视”着这些小弟,一边集中
精力实现充满正能量的抱负(网络迪斯尼),直至失去老大的位置。
盛大游戏的衰败有着清晰的路径。陈天桥之于游戏的态度,决定了盛大的态度。多年间,
盛大从未建立起一支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传奇世界》之后,其自主研发的游戏无一生还。
研发不力的同时,因为疏忽和傲慢,盛大代理也持续走下坡路。
在国内,游戏代理是快速崛起的最佳方案。盛大靠《传奇》一步登天,九城曾代理《魔
兽世界》,腾讯则崛起于《地下城与勇士》(DNF)。
盛大是国内网游界多年的老大,最初和国外公司谈代理都是“躺着谈”。魔兽、DNF来
中国时直奔盛大,但是盛大不愿意支付太多钱,于是便宜了九城和腾讯。
盛大轻视游戏,对手们则如狼似虎。腾讯长年将游戏作为企业的战略重心,在拿下DNF
后,他们又相继获得《穿越火线》(CF)和《英雄联盟》(LOL)的代理权。
此消彼长之间,盛大丢失了权杖。2009年,腾讯超越盛大成为国内游戏业霸主。很快,
腾讯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挣钱的游戏公司。2015年的财报显示,游戏为整个腾讯贡献
了接近60%的营收。
失去霸主地位后,盛大游戏并没有吹响反攻的号角。经历分拆上市、私有化退市,再到
借壳回归A股传闻的盛大游戏,其相关新闻,从游戏变成了资本游戏。
盛大游戏雄风不再、负面缠身,陈天桥决定“丢弃”这个发家致富的老本行。2016年1
月,盛大的一份声明证实了外界的传言:2014年起,盛大集团已经不再持有盛大游戏的任
何股份。
陈天桥的心情想必很复杂,“电子鸦片制造者”的标签一度令他困扰不已,如今,他可
以卸掉这个包袱了。
他缔造了中国的网游产业,又在其最鼎盛时期黯然离开。如今,不仅游戏产业接连创下
利润新高,其上下游、外设产业,乃至延伸出的电竞产业都成了金矿,但新一轮的风云际会
中,已经没有了陈天桥巍峨的身影。
拆卖最后的版图
剥离游戏业务后,盛大曾经的版图迅速解体。陈天桥开始更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待
这些曾经带给他无限荣光的产业:一旦某个板块的估值从高点下滑,便会被他待价而沽。
陈天桥出手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其“网络迪斯尼”计划中最为成功的盛大文学。
盛大文学旗下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
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另外,它还拥有三家图书策
划出版公司。其行业统治力甚至超越巅峰期的盛大游戏。
盛大文学曾是陈天桥的骄傲。他在2013年分享了一组数据:200万名作家、700万部原
创小说、1.5亿个用户、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每天新产生1亿字的作品,按照传统小说哪
怕50万字一本来衡量,每天相当于新创作200部传统小说。
过去数年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大部分出自盛大文学,就连陈天桥70多岁、从未接
触过互联网的父母,都是盛大文学的狂热读者。《鬼吹灯》、《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红极
一时的电视剧、电影,都是由其改编而成。盛大还为游戏产业提供了大量网游、页游的题材。
陈天桥对于IP资产的布局与整合,不仅遥遥领先于国内,就连国际巨头都深感艳羡与
钦佩。默多克称盛大文学就像“milk”(挤奶),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文化产业贡献力量。
但是,不断拆卖盛大业务的陈天桥,不想再养“奶牛”了。2015年3月,盛大宣布,
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联合成立新公司,由腾讯文学CEO吴文辉担任CEO。这个消息变相坐实
了此前闹得沸沸扬扬、“腾讯将以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的传闻。
在华商名人堂总结看来,陈天桥放弃盛大文学有几方面的原因:过去的几年间,盛大文
学4度赴美上市,都未成功;热门小说“变现”时间过长,《鬼吹灯》这样的作品,拖了8
年才搬上银幕;盛大剥离游戏产业,文学IP对于集团的价值进一步降低。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陈天桥决定离开互联网。他在一次采访中说:2012年起,盛大开
始向投资转型。
出售文学产业后,盛大曾经的版图正式瓦解。其官网介绍也变成了“向着成为一家国际
级的投资控股集团而不懈努力”。
随着官网介绍悄然变更,一代互联网霸主、靠游戏和小说为无数少年创造梦想世界的陈
天桥,就此告别。
2024年8月22日发(作者:轩辕明知)
陈天桥
1973生5月生。现任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199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
学专业。并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先后就职于上海陆家嘴集团和金信证券。据其大学同学介
绍,陈天桥曾是一个乖小子,似乎与游戏没有太多牵连:全系成绩榜首、上海市优秀学生干
部标兵、提前修完学分提前1年毕 业,毕业后进入了门当户对的金融业——陆家嘴集团,
第二年便当上副总经理,其后又去了证券公司,甚至曾有通向仕途的途径。然而听说,这都
不是他的理想。
1999年,陈天桥和弟弟陈大年在上海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里创办了盛大网络。几个
月后,中华网出资300万美元,成为盛大网络的投资。如同网易向游戏转型是受困于资本市
场的股价一泻千里,并也因此再度风光,盛大网络的未来也与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0年,陈天桥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业务方向从此前的社区游戏转向角色扮演,并在
次年,以30万美元价格买下《传奇》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然而中华网却不能接受这一决
定,选择撤资。而这也让陈天桥不得不选择背水一战,全心投入《传奇》的运营。
陈天桥后来曾对媒体说,脱离了中华网的盛大一直在等待死神,“2001年之前盛大几
乎每天都有可能死去,在2002年盛大每个月都有可能死去,进入到2003年盛大每个季度都
有可能死去。”
然而凭借着《传奇》,盛大网络度过了生死玄关,并在2004年获得软银4000万美元融
资,这已是当时互联网领域单笔最大的投资。 2004年,被刺破泡沫的经济开始回暖,中国
互联网开启上市窗口期,凭着《传奇》,曾几近死亡的盛大网络于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虽
然其上市的时期刚好赶上 中概股遭遇寒流,但靠着陈天桥和背后软银的资本操作,不久其
股价大幅上涨。在盛大网络上市8个月后,软银亚洲成功退出,退出金额高达5.6亿美元。
而两年 前还在等待企业死亡的陈天桥也在2005年被新财富评为中国首富,身价达150亿元,
当时他也才仅仅31岁。
然而陈天桥却颇有些不屑于游戏这一业务,他的志向在于娱乐帝国,在历尽盛大盒子折
损1亿美元失败后紧急刹车公司回暖之后,他再度开 始在娱乐领域下手。收购原创文学网
站起点中文网、成立盛大文学公司、战略投资红袖添香网,收购晋江原创文学网,亿元以上
美金收购酷6视频,那些年,陈天桥 一块一块地搜索他的娱乐拼图。
然而几年前,画大饼带来的业务繁杂,主体业务衰退的景象再度重演,如今很难想象卖
了文学、卖了游戏的盛大曾是仅次于BAT的公司。 不过,相比于运营业务的没落,陈天桥
的投资版图已然被拼接完整,2011年,盛大资本从盛大集团的投资部门独立出来,从事投
资业务。2015年胡润发布的 点金圣手富豪榜排中,陈天桥紧跟郭广昌,以170亿名列第二,
超过张磊、沈南鹏、梁信军、吴尚志、阎焱等众所周知的投资大佬。
盛大或者陈天桥或许是这样的存在:他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快上一步,他造出了中国第一
个网游,第一个说想打造娱乐帝国,甚至造出了这几年才大火的IP等概念,而在几年前又
变卖资产转做投资。只是可惜,有的快适逢其时,有的快却超越了时代,无疾而终。
陈天桥曾不止一次对朋友说:网游与他成为社会主流人物的初衷相背。陈天桥有家国天
下的情怀,网游承载不了他的梦想,他想转型,想要社会承认他的价值。
转型战略上,陈天桥不屑于复制他人模式,他给盛大描绘了一条宏伟的新路:
游戏不是“正道”,但娱乐是正道,盛大要变成集大型游戏、休闲游戏、电影、音乐以
及其他互动内容的综合供应商。
电脑用户少,电视用户多,盛大的服务入口要从电脑转移到电视,将客厅变成全家人的
娱乐中心。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盛大要从软件、运营商转变成为软件+硬件供应商,以硬件为入口,
靠内容来盈利。
陈天桥的战略,本质是内容整合+智能硬件,也就是乐视、小米现在干的事情。陈天桥
2003年开始思考全局,2004年正式实施,比其他人早了十几年。
但那个年代,没几个人看得懂他的宏图,外界只看到手握巨资的陈天桥在资本市场上挥
金如土。
2004年上市后,手握大把美金的陈天桥一口气买了很多企业,包括浩方(游戏平台)、
边 锋(页游)、Actoz Soft(游戏内容)、起点中文网(小说)等。有一段时间,他还在纠结是
买新浪好,还是买腾讯?最终,他斥资近20亿买下新浪19.5%的股份,成为其最 大股东。
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一个帝国时代,舆论为之哗然。陈天桥成了第一代“人民币玩家”:
别人辛辛苦苦练级打装备,他看中之后,掏钱就拿走了。
借着突袭新浪的舆论势头,陈天桥一改前态,积极抛头露面。他向媒体强调,过去2
年内所有努力和投资,都是为了一个首创的理念:打造“网络迪斯尼”,以盛大盒子为核心,
包揽PC、电视、手机、电影、音乐、游戏、广告、预付费和电子商务等九大业务。
其中,入股新浪,只是为了给盛大盒子提供资讯支撑而已。
盛大盒子是“软硬结合”中的硬件,也是这一战略的核心。通过盒子,用户可以在电视
上玩游戏,看新闻、股票、电影,听音乐。按陈天桥设想,盒子实质是一个三网(电信网、
电视网、互联网)融合的产品,其功能比如今流行的各种盒子还要强大。
陈天桥在资本市场上花了几十亿,都是在给这个盒子买内容。
他的理念被媒体广泛传播,却没有收获什么叫好声,因为大部分人压根听不懂陈天桥在
说什么!实际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媒体对“三网融合”、“硬件入口+服务收费”的模式懵
懵懂懂,可想而知,当年的陈天桥面临怎样的舆论基础。
天才抵不过天时
外界不懂陈天桥,盛大内部支持他的人也不多,因为盛大没有任何做硬件的经验,胞弟
陈大年、总裁唐骏都是反对派。
但陈天桥铁了心,他对外说:“我卖光盛大的股票也要搞IPTV。”内部会议上,他怒
拍桌子:“这个事情不是做不做的问题,是谁不做,谁走人的问题。”
此后,盛大盒子成了陈天桥唯一关心的事情,他像当年豪赌《传奇》一样all in,不
停地从游戏业务上抽血来供应这个项目。他一口气招了近1100名工程师,以两倍工资的方
式,从华为、微软等企业进行野蛮式得挖角。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陈天桥从未在其他项目上投入如此多的心血,在其强大的金钱供
给下,盒子计划虽然磕磕绊绊,但盛大终究在2005年拿出了这款超越时代的产品。创造了
网游时代的陈天桥,似乎看到并掌控了下一个大娱乐时代。
然而,他虽然看到了这个时代,却未能触碰到。提前降世的盒子,从未绽放。
华商名人堂曾就“创新”问题请教台积电董事长、台湾信息产业奠基人张忠谋,他回答
说:“企业必须创新,但又不能太创新。看得太远往往徒劳无功,白费金钱与精力。所谓创
新,台积电一般能做到领先3年,最多5年。”
陈天桥领先了多少年?各种盒子近两年才开始兴起,三网融合至今仍未实现。
在创新经验中,有一条著名的“半步理论”:创新不等于创造商业价值,太多先进的科
技创新在商业上输得一塌糊涂。考虑一个产品的先进性,一定要结合市场的兼容性,最好领
先其他人半步。
市场方面,陈天桥的计划是将盛大的目标客户从1亿电脑用户扩大至4亿电视用户。这
个判断本末倒置,因为盛大盒子需要网络才能使用。2005年,全国接入宽带用户总数2833
万户,这个数字才是盛大盒子用户数的上限。
技术方面,现在的各种盒子都基于安卓系统,成本低廉。而在当年,陈天桥只能选择英
特尔芯片、微软系统,这导致初期的盒子和PC一样大,价格超过6000,对于大部分消费者
而言,这个价格缺乏诚意。
盛大销售团队的反馈数据显示,盒子的第一批买家,大部分是《传奇》和陈天桥的“粉
丝级”土豪,而非普通群众。
陈天桥也高估了市场对于新兴产品的接受度。他曾在朋友圈里搞调查,结论是大家都对
盒子非常感兴趣且乐于尝试,陈天桥因此信心十足。但他似乎忘了,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贵,
这些人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市场。
实际上,2005年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大家关心的还是哪款MP3质量好,什么牌子
的电脑比较耐用。对于盛大盒子这种“黑科技”,绝大部分人持怀疑、观望的态度。
那些勇于尝试的人,也没有得到好的体验。因为盒子只是一个载体,里面的内容才是消
费体验的重点。
内容的核心是电影、电视等视频资源,在当年,这些资源很匮乏。优酷创立于2006年
6 月,土豆成立于2005年4月,爱奇艺是2010年的产物。盛大盒子的年代,视频资源把控
在传统电视台手上,当时广电和电信仍在“内部协商”IPTV的归 属,又怎肯将这些资源转
给盛大?
除此之外,2005年宽带用户中,80%的使用者下载速度低于100 kb/s,可想而知,即使
游戏和视频资源不成问题,如此网络条件也难以支撑上佳的用户体验。
在上述因素的制约下,盛大盒子出师不利,营收寥寥无几。天才陈天桥的出关之战,没
能胜过天时。
10亿美金的教训
在全球企业界,“死”于太创新而没有同期商用价值的例子如恒河沙数,即使缩小到互
联网范畴,案例亦是不胜枚举。
美国施乐(Xerox)曾如穿越般连续拿出了鼠标、图形处理系统等“当时没人知道有什么
用、现在没了它活不下去”的创新,最后,这些发明成就了乔布斯和盖茨,施乐惨遭富士兼
并。同理还有SUN研发的java语言,SUN没能用好java,java则成就了安卓。
强大如乔布斯,也得克制自己的先知欲望。他很早就预见Ipad和智能手机的前景,但
直到触屏和无线网络技术成熟并投入大规模商用后,才真正实施。
作为中国互联网霸主,陈天桥一定对这些案例数如家珍。他的前辈、中国互联网的开创
者,也给他了警示。
1996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在中关村竖起硕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
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个广告牌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商业事件之一,但这家公
司,却在新世纪初便宣告倒闭。
“先跑未必赢”,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人杰陈天桥,又为何一意孤行、执意将盒子
战略进行到底?
对此,华商名人堂的理解是:陈天桥前瞻了“硬件入口+内容收费”的广阔前景,希望
以“早产”的方式,抢占先机。
因此,虽然盒子出师不利,但陈天桥依旧加大投入。他先后同48家企业、单位达成合
作,为盒子扩充内容。
同时,盛大也针对盒子本身不断改进。2005年12月,盛大推出了简略版的盒子——盛
大易宝(EZ Pod)。这个月,陈天桥出现在北京,他对台下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微软
另一创始人)都想做这个东西,都失败了。今天,一个中国人做出来了。
EZ Pod只有巴掌大,458元一套,它包含一个遥控器、一个掌机和一套软件。因为价格
便宜,第一个月,EZ Pod便卖出了100万套。
受前文所提到的网络、技术和资源的制约,EZ Pod依旧算不上一件好的产品,当时的
舆论都在争论这个新鲜事物的性价比和弊端。
但陈天桥很兴奋,因为他的宏图终于有了曙光。此后几个月,EZ Pod的销量始终徘徊
于几十万,没有实现突破,但这个新鲜事物,终究被部分市场所接纳。
然而,有了市场的盒子,却触碰到了生死线。有市场意味着侵占了传统利益,EZ Pod
是IPTV的产物,是广电和电信角逐的战场。
这是陈天桥的宏伟蓝图中最致命的部分——他轰轰烈烈一统战国的大计,从未得到政策
的允许。于是,盒子计划轰轰烈烈得倒下了。
2006年,广电一纸文书叫停了所有IPTV项目,盛大盒子戛然而止。这之后,陈天桥再
也没有谈过这个项目。
华商名人堂统计,陈天桥投入了近10亿美金于该项目,仅购买内容就花费了4.5亿美
金。这些巨额投入,变成了一个大写的教训。
教训的本质,是陈天桥超越现实的雄心。他的战略超脱了当下需求,又在时机不成熟之
际与强敌广电争夺市场。对于企业家而言,雄心必须有,但克制雄心,才是真正的学问。
BAT的“导师”
盒子没了,盛大还在。虽然盒子结局异常惨烈,但并未伤及盛大的根基,陈天桥“网络
迪斯尼”的梦想犹在。结合此前收购的资源,他给盛大提出了“视频门户+文学创作+影视
IP改编+游戏改编+bambook阅读器”的规划。
很多人并不清楚,除了盛大盒子,陈天桥的“网络迪斯尼”计划还实现了一系列超越:
2003年,他就开始搞电子支付,并在2007年将其平台化。
2004年,他就看到IP的价值,整合以“起点中文网”为核心的盛大文学。
2004年,他先于唱吧、YY直播,制作了在线K歌的游戏《巨星》。
2005年,他创全球先河,宣布旗下所有游戏免费,这种“免费玩、买道具”的模式,
在当时被业界所抵制,现在却成了几乎所有网游的“致富之道”。
他还投资了中国第一款语音IM软件TalkBox,后来的米聊、微信都是“参照”其发展
起来的。
桥哥的耐心
如果说盒子战略是天时人和之患,那接连失败只能归结于必然。盛大全线失利,和陈天
桥有着直接关联。
从结果上看,陈天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投资人,但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卓越的经营者。
他有无与伦比的逻辑整合能力,但往往疏于执行。简而言之,他只负责定项目、要结果,中
间环节不怎么过问。
以Talkbox为例。陈天桥是第一个找上门的投资商,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Talkbox创始人郭秉鑫拒绝了腾讯。但是投了钱之后,盛大并没有将Talkbox作为核心业务,
Talkbox只能眼睁睁看着后来者抄走语音聊天功能,在市场上越做越大。
和Talkbox类似,大部分产业,盛大只投钱,不精耕细作。西装革履的陈天桥,希望靠
支票来对抗冒出来的对手、那些夹缝中挣扎过来的“创业狗”,这一策略最终被证明是失败
的。
陈天桥虽然也是白手起家,但是他不具备“同类”的心态。他创业路上没有大风浪,其
日入百万之时,马化腾们还在为服务器的那点钱寝食难安。对于陈天桥而言,投资项目失败,
换一个再投即可。而对于竞争者而言,不成功就是死,两者之间的战斗欲望有着天壤之别。
这种投资心态也注定了陈天桥缺乏“工匠”的耐心,这一点直接左右了盛大创新院的走
向。
创新往往非常耗时,涉及基础研究时尤甚,而且不保证出商业成果。盛大创新院3年“烧”
掉了数亿资金,立项50多个项目,成果却只有一个bambook。陈天桥开始不耐,慢慢调整
创新院的方向。
从自由立项到承担业务研发,再到“一台服务器都必须层层审批”,工程师的自由度越
来越小。一位前创新院工程师对华商名人堂说:“2年换了3个队伍,桥哥不坚持,产品半
年没起色直接撤掉,团队上下心灰意冷。”
陈天桥的不耐,逐渐从对内转移到对外:他收购酷6,但是视频网站更“烧钱”,酷6
营收长期不见起色,盛大开始调整方针,减少投入,酷6因此很快掉落第一梯队,直至今天
彻底失去竞争力。
在诸如此类的“无谓消耗”间,盛大的优势不断被磨灭,逐步衍生了侵蚀“驱动核心”、
导致帝国陷落的裂变。
帝国失“心”
宏观上看,多条战线失利对于盛大而言并不致命。陈天桥没能将先知能力扩大为辉煌战
果,只能算是巨头的小“败局”。
实际上,每个巨头都有败局。Google巨资做眼镜、腾讯在微博和电商“烧”了几年的
钱、百度也曾试图搅局电商、阿里至今仍在社交挣扎„„
这些失败,并不能动摇其江湖地位。BAT之所以是BAT,是因为其核心产业。百度有搜
索、腾讯有社交、阿里有电商。这些根基,是其开疆拓土的动力之源。
盛大帝国的核心是游戏,游戏利润是盛大横冲直撞多年的资本。但是,BAT的“核”还
在,盛大的“心”却丢了。
如前文所述,陈天桥对游戏没什么感情,他一直抽游戏的血来补充其他产业。巨人、网
易、腾讯等后来者挖空心思挖老大墙角的时候,陈天桥一边“藐视”着这些小弟,一边集中
精力实现充满正能量的抱负(网络迪斯尼),直至失去老大的位置。
盛大游戏的衰败有着清晰的路径。陈天桥之于游戏的态度,决定了盛大的态度。多年间,
盛大从未建立起一支行业顶尖的研发团队,《传奇世界》之后,其自主研发的游戏无一生还。
研发不力的同时,因为疏忽和傲慢,盛大代理也持续走下坡路。
在国内,游戏代理是快速崛起的最佳方案。盛大靠《传奇》一步登天,九城曾代理《魔
兽世界》,腾讯则崛起于《地下城与勇士》(DNF)。
盛大是国内网游界多年的老大,最初和国外公司谈代理都是“躺着谈”。魔兽、DNF来
中国时直奔盛大,但是盛大不愿意支付太多钱,于是便宜了九城和腾讯。
盛大轻视游戏,对手们则如狼似虎。腾讯长年将游戏作为企业的战略重心,在拿下DNF
后,他们又相继获得《穿越火线》(CF)和《英雄联盟》(LOL)的代理权。
此消彼长之间,盛大丢失了权杖。2009年,腾讯超越盛大成为国内游戏业霸主。很快,
腾讯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挣钱的游戏公司。2015年的财报显示,游戏为整个腾讯贡献
了接近60%的营收。
失去霸主地位后,盛大游戏并没有吹响反攻的号角。经历分拆上市、私有化退市,再到
借壳回归A股传闻的盛大游戏,其相关新闻,从游戏变成了资本游戏。
盛大游戏雄风不再、负面缠身,陈天桥决定“丢弃”这个发家致富的老本行。2016年1
月,盛大的一份声明证实了外界的传言:2014年起,盛大集团已经不再持有盛大游戏的任
何股份。
陈天桥的心情想必很复杂,“电子鸦片制造者”的标签一度令他困扰不已,如今,他可
以卸掉这个包袱了。
他缔造了中国的网游产业,又在其最鼎盛时期黯然离开。如今,不仅游戏产业接连创下
利润新高,其上下游、外设产业,乃至延伸出的电竞产业都成了金矿,但新一轮的风云际会
中,已经没有了陈天桥巍峨的身影。
拆卖最后的版图
剥离游戏业务后,盛大曾经的版图迅速解体。陈天桥开始更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待
这些曾经带给他无限荣光的产业:一旦某个板块的估值从高点下滑,便会被他待价而沽。
陈天桥出手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其“网络迪斯尼”计划中最为成功的盛大文学。
盛大文学旗下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晋江文学城、榕树下、小说
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另外,它还拥有三家图书策
划出版公司。其行业统治力甚至超越巅峰期的盛大游戏。
盛大文学曾是陈天桥的骄傲。他在2013年分享了一组数据:200万名作家、700万部原
创小说、1.5亿个用户、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每天新产生1亿字的作品,按照传统小说哪
怕50万字一本来衡量,每天相当于新创作200部传统小说。
过去数年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大部分出自盛大文学,就连陈天桥70多岁、从未接
触过互联网的父母,都是盛大文学的狂热读者。《鬼吹灯》、《甄嬛传》、《步步惊心》等红极
一时的电视剧、电影,都是由其改编而成。盛大还为游戏产业提供了大量网游、页游的题材。
陈天桥对于IP资产的布局与整合,不仅遥遥领先于国内,就连国际巨头都深感艳羡与
钦佩。默多克称盛大文学就像“milk”(挤奶),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文化产业贡献力量。
但是,不断拆卖盛大业务的陈天桥,不想再养“奶牛”了。2015年3月,盛大宣布,
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联合成立新公司,由腾讯文学CEO吴文辉担任CEO。这个消息变相坐实
了此前闹得沸沸扬扬、“腾讯将以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的传闻。
在华商名人堂总结看来,陈天桥放弃盛大文学有几方面的原因:过去的几年间,盛大文
学4度赴美上市,都未成功;热门小说“变现”时间过长,《鬼吹灯》这样的作品,拖了8
年才搬上银幕;盛大剥离游戏产业,文学IP对于集团的价值进一步降低。
最重要的原因则是,陈天桥决定离开互联网。他在一次采访中说:2012年起,盛大开
始向投资转型。
出售文学产业后,盛大曾经的版图正式瓦解。其官网介绍也变成了“向着成为一家国际
级的投资控股集团而不懈努力”。
随着官网介绍悄然变更,一代互联网霸主、靠游戏和小说为无数少年创造梦想世界的陈
天桥,就此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