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
2024年8月23日发(作者:求夏雪)
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
展.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
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
展的目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销量增长迅速,据国际机器
人联盟(IFR)统计,我国2017年机器人密度仅为68台/万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74台/万人,仅为韩国的11%,新加坡的14%,德国的22%,仍有很大空间有
待弥补.智能机器人产业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消费需求
日益增加,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课题对智能机器人国内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以
安徽省蚌埠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消费意愿、
需求类型、影响因素、注重功能、选择原因以及担心隐患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者
对家用智能机器人的选择偏好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为研发部门机器人研发提供
启发.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蚌埠市区(不包括三县)四个区12个乡、镇、街道市民.受
访对象中,女性占比57%,男性占比43%.按照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分工,女性通
常在家居配置方面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侧重于考虑女性的意
见.主要的年龄群体为21~30岁,占比达65%,在近期和不久的将来,该年龄
段的群体将是家用智能机器人消费的主力军.婚姻情况中,大部分为已婚或已有
伴侣,通常此类人群的家庭构成较为庞大,对家居性服务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调查对象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最高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占比21%,本科或大专占
比58%.目前和未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占据样本的79%,独
居人士仅占13%,与配偶居住群体占12%,其余75%属于长期大家庭生活.样
本概况见表1.
问卷调查,取样采用区域分层取样与三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有效问卷回收率90%.实地访谈,按各区域样本量的分配,在公共场所随机拦截
自愿者访谈.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填补缺失值,利用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检测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克朗巴哈系数为0.920,KMO值为0.716,
Bartlett检验的
P
值为0.000<0.05,说明此次调查的问卷信度较好,具有结构
效度.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
2 结果分析
2.1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为:年龄31~40岁、城镇户口、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000
元以上月工资、已婚且与家人同住的男性群体有比较大的购买意愿.31~40岁的
群体购买意愿率最高,男性购买意愿率高于女性,城镇户口群体购买意愿率高于
农村户口群体,学历越高购买意愿率越高,工资月收入越高购买意愿率越高,已
婚且与家人同住的群体购买意愿率较高.
2.2 购买者需求类型
家用智能机器人需求类型多样,主要为以下五种类型:
表2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 %
(1)70.09%的受访对象表明需要家政服务型智能机器人,主要原因是由于白
天工作忙碌、身心疲惫,没有时间也没精力做家务,受访对象希望自己和家人能
轻松一些,不被家务活所累.
(2)42.06%的受访对象会选择住宅安全与监视型,说明现代人对安全格外关
注.
(3)40.19%和31.31%的受访对象分别选择了教学辅助型和儿童智能陪伴型,
说明人们十分注重教育.成年人由于工作忙碌抽不开身或者自己能力不够,觉得
无法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需要智能机器人来分担部分工作.
(4)29.44%的受访群体选择老人陪伴与看护型.
(5)7.94%的受访对象选择残助型机器人,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该类看护
照顾型智能机器人可能将更加普及.
2.3 购买者的消费意愿
购买者的购买意愿随着最高学历的上升而上升.以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了
解情况三个大类9项细化指标作为自变量,对消费意愿(即想买或者不想买)进行
logistic回归.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简化模型,回归诊断调整模型,采用ROC
检验来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见图1.在假阳性率0~0.2中,曲线向上的坡度极
大,达到一定敏感度后坡度变得很缓和,说明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可以.ROC曲
线以下面积(AUC)越接近于1,诊断效果越好.图1中AUC=0.628,表明模型有
一定的准确性.最终确定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
其中,sex表示性别,edu表
示学历,occ表示职业.
图1 意愿ROC曲线图
对购买意愿最有影响的因素是学历因素,对购买者的学历因素进行分析.购
买意愿率随着最高学历的上升而上升:初中或初中以下的群体,有13.33%的调
查对象是愿意购买的;高中/中专有23.33%愿意购买;本科/大专有29.60%愿
意购买;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群体有31.28%的比例愿意购买.原因可能是学历越
高,收入水平相对会高,更愿意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学历越高,对新兴事物的
接受能力也更强,对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更持有积极的态度.
2.4 购买者关注的主要因素
购买者关注的主要因素是性能和实用.将蚌埠市民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所关
注的因素排序打分进行因子分析.当选择提取三个因子时,累计贡献率已达
63.00%,可对7个原始变量进行明确的因子归纳,整理结果见表3.(括号内表示
平均打分)
表3 关注因素
从表3中看出,因子1和因子2赋分的平均值比较高,说明受访对象在对
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时会将这些因素重点考虑.因子3的三个因素则赋分均比较
低,即这些因素很少被考虑.因子1由操作简单、质量好、使用安全构成,即为
主因子——性能;因子2由价格合理和售后服务两个因素构成,即为主因子—
—实用;因子3由外观与界面、知名品牌、口碑与评价三个因素构成,其评分很
低,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并不在意这些因素,即为次因子.
2.5 购买者所需功能
购买者更关注专项功能,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并不在意.从表4中可以看
出,受访对象对专项功能评分均比较高,而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评分偏低,表
明消费者更注重与类型相关的专项功能,而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并不在意.(1)
儿童陪伴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唱歌与讲故事、聊天对话、启蒙教育、趣味益智游
戏等专项功能,不关注激光导航与远程遥控等附加功能.(2)教学辅导型机器人最
关注的是课程同步辅导、双语互动交流、百科随问随答等专项功能,不关注的奥
赛辅导、语音控制等高级功能.(3)残助或老人陪伴与看护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陪
伴聊天、打扫卫生、健康管理等日常照顾专项功能,其次是家庭安保、远程遥控
等高级功能,最后是录制视频和激光导航等附加功能.(3)住宅安全与监视型机器
人最关注的是远程遥控、实时定位、视频音频监控等专项功能,不关注红外热像
仪、温度监控和抛投装置等高级功能.(4)家政服务型机器人关注的是打扫卫生、
搬运物品、手洗衣物等基础专项功能,不关注语音控制、远程遥控等附加功能.
表4 机器人功能
2.6 购买者选择原因和担心的隐患
以儿童陪伴型(实际购买最多)和家政服务型选择原因和担心隐患为例进行
因子分析.儿童陪伴型智能机器人的选择原因主要为:父母工作繁忙和老人能力
有限,对孩子成长有帮助.担心隐患主要是三方面:孩子心理有依赖、孩子健康有
影响和机器人质量差、寿命短等.家政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选择原因主要为:个人主
观上不想做家务、工作劳累和部分家务活有难度,仅凭一人难以完成.担心隐患
为:担心不能真正完成清洁工作,机器人在工作时带来噪音等副作用.
3 建议
笔者以安徽省蚌埠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家用智能
机器人的消费意愿、需求类型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政策的合理
制定与落实、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前沿技术的突破、应用的创新与推广等.人们观
念上对于现有家用智能机器人质量持怀疑态度,存在机器人类型相关的专项功能
未达到预期、人机交互体验不够好等问题,导致市场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基
于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资源
配置不协调,生态系统构成复杂,各参与方发展良莠不齐.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智能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安全保
障,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完善与新兴企业间的沟通机制,打造开
放高效的协同体系.
(2)目前智能机器人市场总体需求巨大,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于现有产品智
能化程度不够,功能类型单调,人机交互体验效果不佳,急需突破技术瓶颈.因此,
企业研发部门可以针对这些技术瓶颈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进一步利用图像识别、
情感交互、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具有高智能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充分运用产业链协同研发创新功能类型,加强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关键技术研发来强化人机交互体验与人机协作效能.
(3)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有效刚需尚待形成,用户的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创
新化、多样化和快速化的特点.企业销售部门应当加强对智能机器人行业的知识
学习,加大市场调研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产品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深刻把握市
场动向,推陈出新.
2024年8月23日发(作者:求夏雪)
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
展.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
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
展的目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销量增长迅速,据国际机器
人联盟(IFR)统计,我国2017年机器人密度仅为68台/万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74台/万人,仅为韩国的11%,新加坡的14%,德国的22%,仍有很大空间有
待弥补.智能机器人产业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消费需求
日益增加,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课题对智能机器人国内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以
安徽省蚌埠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消费意愿、
需求类型、影响因素、注重功能、选择原因以及担心隐患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者
对家用智能机器人的选择偏好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为研发部门机器人研发提供
启发.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蚌埠市区(不包括三县)四个区12个乡、镇、街道市民.受
访对象中,女性占比57%,男性占比43%.按照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分工,女性通
常在家居配置方面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侧重于考虑女性的意
见.主要的年龄群体为21~30岁,占比达65%,在近期和不久的将来,该年龄
段的群体将是家用智能机器人消费的主力军.婚姻情况中,大部分为已婚或已有
伴侣,通常此类人群的家庭构成较为庞大,对家居性服务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调查对象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最高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占比21%,本科或大专占
比58%.目前和未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占据样本的79%,独
居人士仅占13%,与配偶居住群体占12%,其余75%属于长期大家庭生活.样
本概况见表1.
问卷调查,取样采用区域分层取样与三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
有效问卷回收率90%.实地访谈,按各区域样本量的分配,在公共场所随机拦截
自愿者访谈.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填补缺失值,利用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检测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克朗巴哈系数为0.920,KMO值为0.716,
Bartlett检验的
P
值为0.000<0.05,说明此次调查的问卷信度较好,具有结构
效度.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
2 结果分析
2.1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为:年龄31~40岁、城镇户口、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000
元以上月工资、已婚且与家人同住的男性群体有比较大的购买意愿.31~40岁的
群体购买意愿率最高,男性购买意愿率高于女性,城镇户口群体购买意愿率高于
农村户口群体,学历越高购买意愿率越高,工资月收入越高购买意愿率越高,已
婚且与家人同住的群体购买意愿率较高.
2.2 购买者需求类型
家用智能机器人需求类型多样,主要为以下五种类型:
表2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 %
(1)70.09%的受访对象表明需要家政服务型智能机器人,主要原因是由于白
天工作忙碌、身心疲惫,没有时间也没精力做家务,受访对象希望自己和家人能
轻松一些,不被家务活所累.
(2)42.06%的受访对象会选择住宅安全与监视型,说明现代人对安全格外关
注.
(3)40.19%和31.31%的受访对象分别选择了教学辅助型和儿童智能陪伴型,
说明人们十分注重教育.成年人由于工作忙碌抽不开身或者自己能力不够,觉得
无法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需要智能机器人来分担部分工作.
(4)29.44%的受访群体选择老人陪伴与看护型.
(5)7.94%的受访对象选择残助型机器人,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该类看护
照顾型智能机器人可能将更加普及.
2.3 购买者的消费意愿
购买者的购买意愿随着最高学历的上升而上升.以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了
解情况三个大类9项细化指标作为自变量,对消费意愿(即想买或者不想买)进行
logistic回归.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简化模型,回归诊断调整模型,采用ROC
检验来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见图1.在假阳性率0~0.2中,曲线向上的坡度极
大,达到一定敏感度后坡度变得很缓和,说明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可以.ROC曲
线以下面积(AUC)越接近于1,诊断效果越好.图1中AUC=0.628,表明模型有
一定的准确性.最终确定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
其中,sex表示性别,edu表
示学历,occ表示职业.
图1 意愿ROC曲线图
对购买意愿最有影响的因素是学历因素,对购买者的学历因素进行分析.购
买意愿率随着最高学历的上升而上升:初中或初中以下的群体,有13.33%的调
查对象是愿意购买的;高中/中专有23.33%愿意购买;本科/大专有29.60%愿
意购买;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群体有31.28%的比例愿意购买.原因可能是学历越
高,收入水平相对会高,更愿意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学历越高,对新兴事物的
接受能力也更强,对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更持有积极的态度.
2.4 购买者关注的主要因素
购买者关注的主要因素是性能和实用.将蚌埠市民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所关
注的因素排序打分进行因子分析.当选择提取三个因子时,累计贡献率已达
63.00%,可对7个原始变量进行明确的因子归纳,整理结果见表3.(括号内表示
平均打分)
表3 关注因素
从表3中看出,因子1和因子2赋分的平均值比较高,说明受访对象在对
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时会将这些因素重点考虑.因子3的三个因素则赋分均比较
低,即这些因素很少被考虑.因子1由操作简单、质量好、使用安全构成,即为
主因子——性能;因子2由价格合理和售后服务两个因素构成,即为主因子—
—实用;因子3由外观与界面、知名品牌、口碑与评价三个因素构成,其评分很
低,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并不在意这些因素,即为次因子.
2.5 购买者所需功能
购买者更关注专项功能,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并不在意.从表4中可以看
出,受访对象对专项功能评分均比较高,而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评分偏低,表
明消费者更注重与类型相关的专项功能,而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并不在意.(1)
儿童陪伴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唱歌与讲故事、聊天对话、启蒙教育、趣味益智游
戏等专项功能,不关注激光导航与远程遥控等附加功能.(2)教学辅导型机器人最
关注的是课程同步辅导、双语互动交流、百科随问随答等专项功能,不关注的奥
赛辅导、语音控制等高级功能.(3)残助或老人陪伴与看护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陪
伴聊天、打扫卫生、健康管理等日常照顾专项功能,其次是家庭安保、远程遥控
等高级功能,最后是录制视频和激光导航等附加功能.(3)住宅安全与监视型机器
人最关注的是远程遥控、实时定位、视频音频监控等专项功能,不关注红外热像
仪、温度监控和抛投装置等高级功能.(4)家政服务型机器人关注的是打扫卫生、
搬运物品、手洗衣物等基础专项功能,不关注语音控制、远程遥控等附加功能.
表4 机器人功能
2.6 购买者选择原因和担心的隐患
以儿童陪伴型(实际购买最多)和家政服务型选择原因和担心隐患为例进行
因子分析.儿童陪伴型智能机器人的选择原因主要为:父母工作繁忙和老人能力
有限,对孩子成长有帮助.担心隐患主要是三方面:孩子心理有依赖、孩子健康有
影响和机器人质量差、寿命短等.家政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选择原因主要为:个人主
观上不想做家务、工作劳累和部分家务活有难度,仅凭一人难以完成.担心隐患
为:担心不能真正完成清洁工作,机器人在工作时带来噪音等副作用.
3 建议
笔者以安徽省蚌埠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家用智能
机器人的消费意愿、需求类型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政策的合理
制定与落实、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前沿技术的突破、应用的创新与推广等.人们观
念上对于现有家用智能机器人质量持怀疑态度,存在机器人类型相关的专项功能
未达到预期、人机交互体验不够好等问题,导致市场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基
于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资源
配置不协调,生态系统构成复杂,各参与方发展良莠不齐.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智能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安全保
障,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完善与新兴企业间的沟通机制,打造开
放高效的协同体系.
(2)目前智能机器人市场总体需求巨大,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于现有产品智
能化程度不够,功能类型单调,人机交互体验效果不佳,急需突破技术瓶颈.因此,
企业研发部门可以针对这些技术瓶颈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进一步利用图像识别、
情感交互、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具有高智能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充分运用产业链协同研发创新功能类型,加强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大
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关键技术研发来强化人机交互体验与人机协作效能.
(3)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有效刚需尚待形成,用户的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创
新化、多样化和快速化的特点.企业销售部门应当加强对智能机器人行业的知识
学习,加大市场调研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产品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深刻把握市
场动向,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