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日发(作者:大令羽)
维普资讯
谈谈 尼康和佳能
数码单反
相机的聚焦系统
这几年,数码单反相机飞速发
展,尤其是影像传感器的像素,从
2ooo ̄-尼康D1数码相机的274万像
素,到目前佳能1Ds MarkⅡ的1600
万像素。成像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使
数码相机拍出来的图片质量有了质
的飞跃。几款1 000万像素以上的数
码相机拍摄照片素质,已经超过了
135胶卷拍摄的照片,让许多胶片相
机迷也开始转向数码相机。但在此
同时,数码相机的聚焦系统,却没有
得到同步发展。虽然小打小闹有所
改进,但没有质的飞越,与画质的提
高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人们
在数码相机的画质得到基本满足的
时候,开始关注与画质同样重要的
自动聚焦系统。因为,数码相机即使
有极高的成像质量,却因为自动聚
焦的问题,使一个精彩的瞬间跑掉
了:或者,拍下精彩的瞬间后,发现
焦点跑了,画面是模糊的,那遗憾是
无法言说的。当然,这种问题对于拍
摄风光的人来说是很少存在的,因
为,目前的聚焦系统对他们来说已
经是非常不错了。但是,对于搞体育
摄影或者从事抓拍的人来说,即使
是目前被人们认为最好两个品牌的
数码相机,它们的聚焦系统仍然存
在很多不足,需要科研人员继续努
力去开拓。
红色姒蠛用于F2 8时谭熊
图1佳能十字聚焦点排列
/吴国方/
首先,从聚焦系统的发展步伐来
说,佳能1Ds MarkⅡ相机的聚焦系
统,是沿用上个世纪末的EoS 1V胶
片相机的45点聚焦系统,至今几-T-
没有改进。尼康的D2×虽然从原来
F5的5点聚焦系统改进到了目前的
1 1点聚焦,但也是从2003年推出的
D2H的聚焦系统延续下来的,其聚
焦点的排列不合理,虽然在新推出
的D200相机上做了改进,但聚焦速
度与精度却不是很理想,与人们的
期望值有不少的差距。
就佳能1 Ds MarkⅡ相机来说,
它的45点聚焦系统,听起来不错,有
如此多的聚焦点,一切运动物体肯
定会被一网打尽。其实,它仍有许多
弱点,对聚焦的速度,聚焦的性能产
生制约。首先,它的45个聚焦点中,
只有中间竖着排列的7点是灵敏度
较高的十字聚焦点(图1),其余都是
单线聚焦点。而且,这7个十字聚焦
点,只有在使用了F2.8以上的大光
圈镜头时才能启动,在小于F2.8光
圈的镜头下它就无法启动。它的AF
自动聚焦系统的工作范围在ISo1 OO
时,是EVO~18,比尼康单反数码相
机的EV1~19的工作范围要小。所
以,光线一差,自动聚焦系统就很难
找到焦点。还有,它的45个聚焦不
能进行组群选择,在近距离优先的
第一组聚
焦点排列
图2佳能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情况下,主体会在哪一个组群上聚
焦是飘忽不定、无法控制的。你要控
制,就只能用单点。但它的单点操作
是由拨盘控制的,看似非常方便,其
实它要通过两道手续才能控制,不
如尼康的“方向盘”来得快捷。所以,
要先用单点锁定焦点,然后移动取
景框进行构图,这mJ-于从事风光或
人像摄影的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
于抓取瞬间来说却很容易错过机会。
而且,它的45个聚焦点也过于集中,
覆盖的范围偏小。
就尼康D2X来说,虽然它的聚
焦点偏少,只有11个聚焦点,但其
中有9个十字聚焦点,还有两组设计
较为新颖、实用的组群聚焦系统可
供选择,AF的工作范围在lSo1 0O
时,可以达到EV一1~19,操作起来
也比佳能方便,所以还能与佳能的
45点聚焦系统进行抗衡。当时,我
们单位有~台佳能1 Ds MarkⅡ相机
没有人用,我很想拿它来替换我的
尼康D2×,但是我经过一个多月的
综合比较,虽然有连拍速度1曼等其
他因素的影响,但最后让我下决心
的却是因为它的聚焦系统没有组群
可选择。这样,我放弃了十分吸引我
1 600万像素,让这台相机至今还躺
在那里。因为,对于兼顾新闻摄影的
人来说,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是一
圃圆圆
图3佳能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维普资讯
第一组聚焦点捧列
[厂”
回 :
}
。
.
第蔓组聚焦点排列
l” 【II
I, 【 ‘1, I
lfl
‘
, , 、
, _ ,
厂1 ’: t’. l厂::
..
”}ll_ I }
:
:: ’
-,
} ’ : ,:¨ . ’:
lc [厂”
ln
: l;l
: !! ! 。 ! ’!! 。 !! :: 。
i .
塑 丽j 丽
} :‘: t :: t 。 :. l^
垂 i
图7尼康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4尼康15个聚焦点分布图 图5尼康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图6尼康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
参考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能够在
}间拍到想拍的东西。但是,尼康
二
2X相机的焦点过少,:t-:II ̄列过散造
:盲点过多也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
!。尤其是它的均衡:t-:II ̄列,只考虑到
E- ̄'I生,没有考虑到实用 l生。因此,
:画面三分之一的黄金分割点上竟
是个盲区。还有,左右两边两个点
[在快速裁割框的外面,一般摄影
i是不会把主体放在这么边上的,
且这两个单线聚焦点,聚焦速度
!,而且它的工作范围在ISo1 00
『,是EVO~18,拖了其他点的后腿,
:实际使用中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它
】慢,不如没有这两个聚焦点,它的
l体聚焦速度还会快一点。虽然它
】:t-:II ̄列在尼康D200相机上进行了
进,把1 1个聚焦点改为菱形:t-:II ̄列,
!聚焦点紧凑起来。从这点来说,它
】盲点比尼康D2×要小,主体不太
漏掉。但是,尼康D200的1 1个
!焦点中只有中间一个点是十字聚
;点,聚焦模块也不是D 2×的
luIti—CAM 2000,而是MuIti—
AM 1000 AF自动对焦传感器模
。
因此,它的聚焦速度和聚焦精度
5不如D2X。好几个网站测试后,都
它的聚焦精度不及佳能5D,原因
:在这里,这也是尼康D200的败
;,虽然它可能节省了不少成本,但
!相机逊色不少。
因此,我觉得这两家高端数码
I机的聚焦系统还有很大的改动余
。
先从佳能的45点聚焦系统来
,
可以; ̄-45个点分成左上、右上,
:下、右下和中间5个组群,用拨盘
E行循环操控(图2)。这样,摄影
者徐了原先的聚焦系统可以操作外,
还可根据自己的构图需要与习惯选
择一个组群,让这个组群中的几个
聚焦点自己去寻找最近距离那个点
进行快速拍摄。因此,只要把握主
体在那个区域后,就可放心地高度
集中地去把握拍摄对象的最佳瞬间。
还有一个好处,即在7-9个聚焦点
的组群里,既可避免局部地方的低
反差景物影响聚焦,又可避免趣味
点外近距离物体闯入聚焦区域。另
外,还可以把组群划成如图3的模
式,即上部左中右,中部左右,下
部左中右8个区域的循环选择。这
种对焦区域,面积相对较小,有利
于集中主体聚焦,防止主体前的杂
物闯入,提高聚焦精度,又可解决
单点聚焦不便的问题。其次,把十
字聚焦点增加到1 5个左右,并安组
群分割排列,即每一个组群里至少
有3个十字聚焦点,这样可以提高
聚焦速度与聚焦精度。其三,聚焦
点的切换操作按钮,应该换个地方。
因为大拇指同时要控制拨盘和切换
按钮很不方便,上移时还会碰到脸。
所以,把它改在上面或右前方,用
食指辅助控制,可能会好一点。其
四,45个聚焦点排列太密集,在每
个组群之间可以留一点空隙,增加
聚焦点的覆盖范围。其五,AF自动
聚焦系统的工作范围也要与尼康一
样大,在ISo100时,也应该达到
EV一1~19,提高光线较差时的聚焦
能力。
而对尼康D2系列相机的聚焦
系统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改进。第一,增加聚焦点以减少
盲区,这是可以与佳能叫板的首要
条件。可以将现在的1 1个聚焦点增
加到1 5个聚焦点(如图4),不要再
用单线聚焦点,使每个点都有非常
快的聚焦速度,不会因为某一个单
线聚焦点的反映迟钝而影响其他点。
第二,改变聚焦点的排列,不要等
分排列,也不要菱形排列,可以按
图3的结构排歹U,在构图的重要区
域减少盲区,这样用组群切换时,不
会漏掉重要主体,使拍摄者把精力
都集中到抓取瞬间上去。其次,优
化目前的组群,让组群的排列更加
科学实用,如图5,在原来D2系列
数码相机上的第一组组群的基础上
进行改进的排列,以增加聚焦范围,
减少组群的盲区。再如图6,扩展原
来第二组组群排列,让3点的切换
更加灵活。最好,再增加一组组群,
让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如图7用
旁边4点,中间6点的排列,使聚焦
点更为集中,既可解决单点聚焦不
便的问题,又可快速得到单点聚焦
的精度,对拍摄动态人物的活动很
有好处。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思
考,仅供有关设计人员和摄影爱
好者参考。我只是希望,新的、聚
焦速度更快、更灵活的聚焦系统
能在新一代的数码单反相机上出
现,给摄影者带来更大的方便,同
时,也增加数码相机竞争的筹码。
我深信,今后数码相机的聚焦精
度、聚焦速度、组群设计的便捷性
会成为购买者的一个重要技术指
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供参考)
2024年9月2日发(作者:大令羽)
维普资讯
谈谈 尼康和佳能
数码单反
相机的聚焦系统
这几年,数码单反相机飞速发
展,尤其是影像传感器的像素,从
2ooo ̄-尼康D1数码相机的274万像
素,到目前佳能1Ds MarkⅡ的1600
万像素。成像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使
数码相机拍出来的图片质量有了质
的飞跃。几款1 000万像素以上的数
码相机拍摄照片素质,已经超过了
135胶卷拍摄的照片,让许多胶片相
机迷也开始转向数码相机。但在此
同时,数码相机的聚焦系统,却没有
得到同步发展。虽然小打小闹有所
改进,但没有质的飞越,与画质的提
高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人们
在数码相机的画质得到基本满足的
时候,开始关注与画质同样重要的
自动聚焦系统。因为,数码相机即使
有极高的成像质量,却因为自动聚
焦的问题,使一个精彩的瞬间跑掉
了:或者,拍下精彩的瞬间后,发现
焦点跑了,画面是模糊的,那遗憾是
无法言说的。当然,这种问题对于拍
摄风光的人来说是很少存在的,因
为,目前的聚焦系统对他们来说已
经是非常不错了。但是,对于搞体育
摄影或者从事抓拍的人来说,即使
是目前被人们认为最好两个品牌的
数码相机,它们的聚焦系统仍然存
在很多不足,需要科研人员继续努
力去开拓。
红色姒蠛用于F2 8时谭熊
图1佳能十字聚焦点排列
/吴国方/
首先,从聚焦系统的发展步伐来
说,佳能1Ds MarkⅡ相机的聚焦系
统,是沿用上个世纪末的EoS 1V胶
片相机的45点聚焦系统,至今几-T-
没有改进。尼康的D2×虽然从原来
F5的5点聚焦系统改进到了目前的
1 1点聚焦,但也是从2003年推出的
D2H的聚焦系统延续下来的,其聚
焦点的排列不合理,虽然在新推出
的D200相机上做了改进,但聚焦速
度与精度却不是很理想,与人们的
期望值有不少的差距。
就佳能1 Ds MarkⅡ相机来说,
它的45点聚焦系统,听起来不错,有
如此多的聚焦点,一切运动物体肯
定会被一网打尽。其实,它仍有许多
弱点,对聚焦的速度,聚焦的性能产
生制约。首先,它的45个聚焦点中,
只有中间竖着排列的7点是灵敏度
较高的十字聚焦点(图1),其余都是
单线聚焦点。而且,这7个十字聚焦
点,只有在使用了F2.8以上的大光
圈镜头时才能启动,在小于F2.8光
圈的镜头下它就无法启动。它的AF
自动聚焦系统的工作范围在ISo1 OO
时,是EVO~18,比尼康单反数码相
机的EV1~19的工作范围要小。所
以,光线一差,自动聚焦系统就很难
找到焦点。还有,它的45个聚焦不
能进行组群选择,在近距离优先的
第一组聚
焦点排列
图2佳能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情况下,主体会在哪一个组群上聚
焦是飘忽不定、无法控制的。你要控
制,就只能用单点。但它的单点操作
是由拨盘控制的,看似非常方便,其
实它要通过两道手续才能控制,不
如尼康的“方向盘”来得快捷。所以,
要先用单点锁定焦点,然后移动取
景框进行构图,这mJ-于从事风光或
人像摄影的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对
于抓取瞬间来说却很容易错过机会。
而且,它的45个聚焦点也过于集中,
覆盖的范围偏小。
就尼康D2X来说,虽然它的聚
焦点偏少,只有11个聚焦点,但其
中有9个十字聚焦点,还有两组设计
较为新颖、实用的组群聚焦系统可
供选择,AF的工作范围在lSo1 0O
时,可以达到EV一1~19,操作起来
也比佳能方便,所以还能与佳能的
45点聚焦系统进行抗衡。当时,我
们单位有~台佳能1 Ds MarkⅡ相机
没有人用,我很想拿它来替换我的
尼康D2×,但是我经过一个多月的
综合比较,虽然有连拍速度1曼等其
他因素的影响,但最后让我下决心
的却是因为它的聚焦系统没有组群
可选择。这样,我放弃了十分吸引我
1 600万像素,让这台相机至今还躺
在那里。因为,对于兼顾新闻摄影的
人来说,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是一
圃圆圆
图3佳能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维普资讯
第一组聚焦点捧列
[厂”
回 :
}
。
.
第蔓组聚焦点排列
l” 【II
I, 【 ‘1, I
lfl
‘
, , 、
, _ ,
厂1 ’: t’. l厂::
..
”}ll_ I }
:
:: ’
-,
} ’ : ,:¨ . ’:
lc [厂”
ln
: l;l
: !! ! 。 ! ’!! 。 !! :: 。
i .
塑 丽j 丽
} :‘: t :: t 。 :. l^
垂 i
图7尼康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4尼康15个聚焦点分布图 图5尼康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图6尼康组群聚焦点分布图
’
参考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能够在
}间拍到想拍的东西。但是,尼康
二
2X相机的焦点过少,:t-:II ̄列过散造
:盲点过多也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
!。尤其是它的均衡:t-:II ̄列,只考虑到
E- ̄'I生,没有考虑到实用 l生。因此,
:画面三分之一的黄金分割点上竟
是个盲区。还有,左右两边两个点
[在快速裁割框的外面,一般摄影
i是不会把主体放在这么边上的,
且这两个单线聚焦点,聚焦速度
!,而且它的工作范围在ISo1 00
『,是EVO~18,拖了其他点的后腿,
:实际使用中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它
】慢,不如没有这两个聚焦点,它的
l体聚焦速度还会快一点。虽然它
】:t-:II ̄列在尼康D200相机上进行了
进,把1 1个聚焦点改为菱形:t-:II ̄列,
!聚焦点紧凑起来。从这点来说,它
】盲点比尼康D2×要小,主体不太
漏掉。但是,尼康D200的1 1个
!焦点中只有中间一个点是十字聚
;点,聚焦模块也不是D 2×的
luIti—CAM 2000,而是MuIti—
AM 1000 AF自动对焦传感器模
。
因此,它的聚焦速度和聚焦精度
5不如D2X。好几个网站测试后,都
它的聚焦精度不及佳能5D,原因
:在这里,这也是尼康D200的败
;,虽然它可能节省了不少成本,但
!相机逊色不少。
因此,我觉得这两家高端数码
I机的聚焦系统还有很大的改动余
。
先从佳能的45点聚焦系统来
,
可以; ̄-45个点分成左上、右上,
:下、右下和中间5个组群,用拨盘
E行循环操控(图2)。这样,摄影
者徐了原先的聚焦系统可以操作外,
还可根据自己的构图需要与习惯选
择一个组群,让这个组群中的几个
聚焦点自己去寻找最近距离那个点
进行快速拍摄。因此,只要把握主
体在那个区域后,就可放心地高度
集中地去把握拍摄对象的最佳瞬间。
还有一个好处,即在7-9个聚焦点
的组群里,既可避免局部地方的低
反差景物影响聚焦,又可避免趣味
点外近距离物体闯入聚焦区域。另
外,还可以把组群划成如图3的模
式,即上部左中右,中部左右,下
部左中右8个区域的循环选择。这
种对焦区域,面积相对较小,有利
于集中主体聚焦,防止主体前的杂
物闯入,提高聚焦精度,又可解决
单点聚焦不便的问题。其次,把十
字聚焦点增加到1 5个左右,并安组
群分割排列,即每一个组群里至少
有3个十字聚焦点,这样可以提高
聚焦速度与聚焦精度。其三,聚焦
点的切换操作按钮,应该换个地方。
因为大拇指同时要控制拨盘和切换
按钮很不方便,上移时还会碰到脸。
所以,把它改在上面或右前方,用
食指辅助控制,可能会好一点。其
四,45个聚焦点排列太密集,在每
个组群之间可以留一点空隙,增加
聚焦点的覆盖范围。其五,AF自动
聚焦系统的工作范围也要与尼康一
样大,在ISo100时,也应该达到
EV一1~19,提高光线较差时的聚焦
能力。
而对尼康D2系列相机的聚焦
系统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改进。第一,增加聚焦点以减少
盲区,这是可以与佳能叫板的首要
条件。可以将现在的1 1个聚焦点增
加到1 5个聚焦点(如图4),不要再
用单线聚焦点,使每个点都有非常
快的聚焦速度,不会因为某一个单
线聚焦点的反映迟钝而影响其他点。
第二,改变聚焦点的排列,不要等
分排列,也不要菱形排列,可以按
图3的结构排歹U,在构图的重要区
域减少盲区,这样用组群切换时,不
会漏掉重要主体,使拍摄者把精力
都集中到抓取瞬间上去。其次,优
化目前的组群,让组群的排列更加
科学实用,如图5,在原来D2系列
数码相机上的第一组组群的基础上
进行改进的排列,以增加聚焦范围,
减少组群的盲区。再如图6,扩展原
来第二组组群排列,让3点的切换
更加灵活。最好,再增加一组组群,
让使用者有更多的选择,如图7用
旁边4点,中间6点的排列,使聚焦
点更为集中,既可解决单点聚焦不
便的问题,又可快速得到单点聚焦
的精度,对拍摄动态人物的活动很
有好处。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思
考,仅供有关设计人员和摄影爱
好者参考。我只是希望,新的、聚
焦速度更快、更灵活的聚焦系统
能在新一代的数码单反相机上出
现,给摄影者带来更大的方便,同
时,也增加数码相机竞争的筹码。
我深信,今后数码相机的聚焦精
度、聚焦速度、组群设计的便捷性
会成为购买者的一个重要技术指
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