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发(作者:靳琭)
龙源期刊网
让NG网络畅通无限
作者:苏 创
来源:《华人时刊》2010年第07期
黄学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博士,苏州恩巨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公司致力于让2G、
3G乃至NG网络运行畅通无限。迄今为止,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获奖论文两篇、国际
会议特邀论文两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出版学术专著章节两次。获得一项欧洲专利,申请一项美
国专利和两项中国技术发明专利。已完成各类研究课题七项、产业化项目九项,包括一项欧盟
第七框架项目和一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7年入选首届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计划,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青年科技创业明星和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临川古都,抚河两岸,名儒居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宋之王安石、曾巩、晏殊父子,明之汤
显祖等都出自临川。自古以来,临川才子多为世人瞩目。
黄学民,江西抚州临川人士,见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临川才子给我们的印象是:儒雅、睿智。
老师一席话改变一生
1971年出生在江西抚州一户普通人家的黄学民,是家中老大。少年时期的黄学民贪玩、调
皮捣蛋,学习成绩一直不怎样。直到初二那年的一次家长会,黄学民无意间听到语文老师和妈妈
的一席谈话。老师跟妈妈说:其实黄学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就是贪玩,没有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如
果他能静下心来努力学习,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的这番话激励了他,彻底改变了黄学民
的人生轨迹,从此以后他认真学习,刻苦努力,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列。1988
年黄学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著名的国防科技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技术。
投身军校大熔炉
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计算机专业首屈一指。第一台“银河”亿次超级计算机
就诞生在这里。聪颖好学的黄学民在这里孜孜不倦,求学四年,为他后来在计算机领域的突出成
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源期刊网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军队院校,军事化教育是一大特点。黄学民在这里,每天早上6点钟必须
起床,整理床铺、出操,他自己还坚持长跑锻炼,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四年的大学军事化训练,练就
了他强健的体魄。后来,黄学民经常说,幸亏当年在大学里面把身体练得好,现在才有老本够吃。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调团队协作”更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个优良传统,银河亿次计算机
就是团队协作的结晶。四年的大学军校生活,培养了黄学民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
莱茵河畔留学深造
黄学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他认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他要像引导他
走上学习之路的那个语文老师一样,做好学生的指路明灯。大学毕业后,他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的
研究生,继续计算机专业学习。1995年他硕士毕业如愿以偿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老师,他非
常喜欢这个职业。
黄学民在上海交大任教期间,经常参与学校的一些对外交流项目。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他
发现国内科研力量与国外的差距真的非常大,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如果自己都不懂怎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1997年10月,黄学民获得了留学德国攻读博士学
位的机会,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微波技术与电子学研究所从事无线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
卡尔斯鲁厄大学是德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在德国享有盛誉,曾出过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
早发现电磁波的赫兹和发明汽车的奔驰都是卡尔斯鲁厄的骄傲。在德国,黄学民碰到的第一个
难题是交流障碍。虽然在工作中很多时候可以用英语,但生活中却不得不依赖德语。而且很多
德国人能听懂英语,却讲不好英语。对从小没接触过德语的黄学民来说,此时此刻却需要从零开
始学起。
黄学民回忆说,他刚到德国时学习德语比较困难,一是学费太贵,二是时间非常紧张。因此,他
只参加了两个月的语言学习班,更多时候只能靠听广播、看电视、跟德国人交流来提高听说能
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黄学民终于攻克语言关,迈出了他留学德国的第一
步。
感受德国人的严谨、务实
问及黄学民对德国的印象,黄学民回答了两句话:第一是严谨,第二是务实。
龙源期刊网
提到德国人的严谨,黄学民感触极深。读博士时黄学民具体的研究方向是无线通信网络规
划和优化、天线与电波传播、信道模型、优化算法等。2001年他携无线网络的自动优化方
法、多标准融合的网络规划方法参加IEEE国际宽带通讯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让他切切实实
地感受到了德国人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
为了这次会议,他精心准备了幻灯材料。因为会议上演讲时间有限制,会前他做了多次试讲,
在试讲的时候,同教研室的德国同事把他在每张PPT讲演上所用的时间都仔细地记录下来,并且
精确到秒,然后根据大会规定的时间帮助他调整演讲稿,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里正好可以完成演
讲。最终在那次学术会议上,黄学民出色地完成了演讲并获奖。这次获奖经历也让他深刻地体
会到,只要认真付出就会有回报。
除了严谨,德国人也很务实。读博期间,黄学民参与了学校很多专题项目。德国科学研究非
常注重联系生产实践,因此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中,尤
其是欧盟和国家资助的大项目,企业往往占主导地位,他们是项目的协调者,中坚力量,他们推动项
目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又加速了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在众多项目的参与过程中,黄学民深深体会到了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
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为他后来自己创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留德十年眼界大开
2001年博士毕业后,黄学民留在了德国。他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LS通信股份公司,黄学民
在公司里面主要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LS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网络规划和频谱管理系统供
应商,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组建了3G移动通信软件开发部,并负责公司在无线网络规划和频
谱管理方面的研发和技术咨询工作。
2004年LS公司中国区的销售经理一职空缺,公司总部在对黄学民进行全面考察后任命他为
中国区销售经理,充分挖掘了他在销售领域的才能。从技术负责人到销售负责人的转变,开阔了
他的视野,也促成了黄学民从专业技术人员向复合型管理人员的嬗变。
2006年,在西门子网络工程部Diet-rich博士的盛情邀请下,黄学民加入到西门子公司,在西门
子通信集团任项目主管,主持新产品的研发,在这里黄学民申请了自己的专利。2007年4月诺基
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组建完成后,他担任网络工程部技术主管,负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包括3G、
WiMAX、HSPA和LTE)方面的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在西门子工作时,黄学民真正意识到在国际化大公司中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西门子全球工作
人员有40多万,机构、部门设置多,地区分布广,他们之间的沟通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
龙源期刊网
就是整个企业的神经中枢。此外在国际化大公司中人才管理也非常重要,国际化实际上就是本
土化,必须要有本土化的团队,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才能实现企业海外拓展步伐的
稳定。西门子的工作经历使黄学民学习到了国际化大公司的运作规律和管理方法,开拓了他的
视野。
回国创立恩巨网络
按照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一个社会人,最终是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可
的。黄学民在德国的十年里,与诸多企业深入接触,使他逐渐意识到,通过创业做一名企业家,是一
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更好途径。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则彻底点燃了黄学民的创业激情。
2007年的一天,在中国驻德国领事馆工作的朋友向黄学民提起苏州高新区的创新创业领军
人才计划。国内蓬勃发展的经济,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巨大诱惑,成为黄学民回
国创业的巨大动力,他再也无法安心在德国工作下去了。
那以后不久,黄学民回国考察,先后多次考察了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最终选定进入
苏州创业园,踏上用科技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漫漫征途。随后2007年12月,黄学民成功入选苏
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2008年7月,苏州恩巨网络有限公司在苏州创业园诞生;2009
年7月,德国LS通信股份公司正式入股苏州恩巨网络。
NG网络畅通无限
黄学民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有限的频率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2G、3G和以
后还将不断涌现的NG网络运行畅通无限。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经被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无线电管理部门使用,目前国内的用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无线电
管理局、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浙江省信息产业厅、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等。
2008年11月,黄学民曾经的老板德国LS通信股份公司董事及创办人Georg Schoene博士专
程来到苏州恩巨网络访问,商讨合作事宜。Schoene博士充分肯定了恩巨网络在市场开拓和产品
研发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充满期待。在经过3次谈判和2次实地考察
后,2009年7月德国LS通信股份公司正式入股苏州恩巨网络。
龙源期刊网
和老东家的合作是恩巨网络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公司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了
基础。黄学民给公司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2012年实现销售额1000万人民币,2015实现销售额
5000万人民币。通过艰苦努力,创新进取,为苏州恩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脚踏实地把苏州恩巨
办成一家像西门子一样的“百年老店”。
2024年9月19日发(作者:靳琭)
龙源期刊网
让NG网络畅通无限
作者:苏 创
来源:《华人时刊》2010年第07期
黄学民,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博士,苏州恩巨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其公司致力于让2G、
3G乃至NG网络运行畅通无限。迄今为止,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获奖论文两篇、国际
会议特邀论文两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出版学术专著章节两次。获得一项欧洲专利,申请一项美
国专利和两项中国技术发明专利。已完成各类研究课题七项、产业化项目九项,包括一项欧盟
第七框架项目和一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7年入选首届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计划,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青年科技创业明星和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临川古都,抚河两岸,名儒居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宋之王安石、曾巩、晏殊父子,明之汤
显祖等都出自临川。自古以来,临川才子多为世人瞩目。
黄学民,江西抚州临川人士,见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临川才子给我们的印象是:儒雅、睿智。
老师一席话改变一生
1971年出生在江西抚州一户普通人家的黄学民,是家中老大。少年时期的黄学民贪玩、调
皮捣蛋,学习成绩一直不怎样。直到初二那年的一次家长会,黄学民无意间听到语文老师和妈妈
的一席谈话。老师跟妈妈说:其实黄学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就是贪玩,没有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如
果他能静下心来努力学习,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的这番话激励了他,彻底改变了黄学民
的人生轨迹,从此以后他认真学习,刻苦努力,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成绩始终排在班级前列。1988
年黄学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著名的国防科技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技术。
投身军校大熔炉
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计算机专业首屈一指。第一台“银河”亿次超级计算机
就诞生在这里。聪颖好学的黄学民在这里孜孜不倦,求学四年,为他后来在计算机领域的突出成
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源期刊网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军队院校,军事化教育是一大特点。黄学民在这里,每天早上6点钟必须
起床,整理床铺、出操,他自己还坚持长跑锻炼,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四年的大学军事化训练,练就
了他强健的体魄。后来,黄学民经常说,幸亏当年在大学里面把身体练得好,现在才有老本够吃。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调团队协作”更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个优良传统,银河亿次计算机
就是团队协作的结晶。四年的大学军校生活,培养了黄学民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
莱茵河畔留学深造
黄学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他认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他要像引导他
走上学习之路的那个语文老师一样,做好学生的指路明灯。大学毕业后,他考上华东师范大学的
研究生,继续计算机专业学习。1995年他硕士毕业如愿以偿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老师,他非
常喜欢这个职业。
黄学民在上海交大任教期间,经常参与学校的一些对外交流项目。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他
发现国内科研力量与国外的差距真的非常大,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如果自己都不懂怎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1997年10月,黄学民获得了留学德国攻读博士学
位的机会,在卡尔斯鲁厄大学微波技术与电子学研究所从事无线通信方面的研究工作。
卡尔斯鲁厄大学是德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在德国享有盛誉,曾出过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
早发现电磁波的赫兹和发明汽车的奔驰都是卡尔斯鲁厄的骄傲。在德国,黄学民碰到的第一个
难题是交流障碍。虽然在工作中很多时候可以用英语,但生活中却不得不依赖德语。而且很多
德国人能听懂英语,却讲不好英语。对从小没接触过德语的黄学民来说,此时此刻却需要从零开
始学起。
黄学民回忆说,他刚到德国时学习德语比较困难,一是学费太贵,二是时间非常紧张。因此,他
只参加了两个月的语言学习班,更多时候只能靠听广播、看电视、跟德国人交流来提高听说能
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黄学民终于攻克语言关,迈出了他留学德国的第一
步。
感受德国人的严谨、务实
问及黄学民对德国的印象,黄学民回答了两句话:第一是严谨,第二是务实。
龙源期刊网
提到德国人的严谨,黄学民感触极深。读博士时黄学民具体的研究方向是无线通信网络规
划和优化、天线与电波传播、信道模型、优化算法等。2001年他携无线网络的自动优化方
法、多标准融合的网络规划方法参加IEEE国际宽带通讯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让他切切实实
地感受到了德国人严谨而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
为了这次会议,他精心准备了幻灯材料。因为会议上演讲时间有限制,会前他做了多次试讲,
在试讲的时候,同教研室的德国同事把他在每张PPT讲演上所用的时间都仔细地记录下来,并且
精确到秒,然后根据大会规定的时间帮助他调整演讲稿,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里正好可以完成演
讲。最终在那次学术会议上,黄学民出色地完成了演讲并获奖。这次获奖经历也让他深刻地体
会到,只要认真付出就会有回报。
除了严谨,德国人也很务实。读博期间,黄学民参与了学校很多专题项目。德国科学研究非
常注重联系生产实践,因此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中,尤
其是欧盟和国家资助的大项目,企业往往占主导地位,他们是项目的协调者,中坚力量,他们推动项
目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又加速了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在众多项目的参与过程中,黄学民深深体会到了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
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为他后来自己创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留德十年眼界大开
2001年博士毕业后,黄学民留在了德国。他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LS通信股份公司,黄学民
在公司里面主要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LS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网络规划和频谱管理系统供
应商,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组建了3G移动通信软件开发部,并负责公司在无线网络规划和频
谱管理方面的研发和技术咨询工作。
2004年LS公司中国区的销售经理一职空缺,公司总部在对黄学民进行全面考察后任命他为
中国区销售经理,充分挖掘了他在销售领域的才能。从技术负责人到销售负责人的转变,开阔了
他的视野,也促成了黄学民从专业技术人员向复合型管理人员的嬗变。
2006年,在西门子网络工程部Diet-rich博士的盛情邀请下,黄学民加入到西门子公司,在西门
子通信集团任项目主管,主持新产品的研发,在这里黄学民申请了自己的专利。2007年4月诺基
亚西门子通信公司组建完成后,他担任网络工程部技术主管,负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包括3G、
WiMAX、HSPA和LTE)方面的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在西门子工作时,黄学民真正意识到在国际化大公司中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西门子全球工作
人员有40多万,机构、部门设置多,地区分布广,他们之间的沟通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
龙源期刊网
就是整个企业的神经中枢。此外在国际化大公司中人才管理也非常重要,国际化实际上就是本
土化,必须要有本土化的团队,为全球各地的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才能实现企业海外拓展步伐的
稳定。西门子的工作经历使黄学民学习到了国际化大公司的运作规律和管理方法,开拓了他的
视野。
回国创立恩巨网络
按照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作为一个社会人,最终是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可
的。黄学民在德国的十年里,与诸多企业深入接触,使他逐渐意识到,通过创业做一名企业家,是一
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更好途径。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则彻底点燃了黄学民的创业激情。
2007年的一天,在中国驻德国领事馆工作的朋友向黄学民提起苏州高新区的创新创业领军
人才计划。国内蓬勃发展的经济,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巨大诱惑,成为黄学民回
国创业的巨大动力,他再也无法安心在德国工作下去了。
那以后不久,黄学民回国考察,先后多次考察了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最终选定进入
苏州创业园,踏上用科技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漫漫征途。随后2007年12月,黄学民成功入选苏
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2008年7月,苏州恩巨网络有限公司在苏州创业园诞生;2009
年7月,德国LS通信股份公司正式入股苏州恩巨网络。
NG网络畅通无限
黄学民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有限的频率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2G、3G和以
后还将不断涌现的NG网络运行畅通无限。经过两年的发展,公司产品已经被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无线电管理部门使用,目前国内的用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无线电
管理局、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浙江省信息产业厅、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等。
2008年11月,黄学民曾经的老板德国LS通信股份公司董事及创办人Georg Schoene博士专
程来到苏州恩巨网络访问,商讨合作事宜。Schoene博士充分肯定了恩巨网络在市场开拓和产品
研发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充满期待。在经过3次谈判和2次实地考察
后,2009年7月德国LS通信股份公司正式入股苏州恩巨网络。
龙源期刊网
和老东家的合作是恩巨网络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公司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了
基础。黄学民给公司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2012年实现销售额1000万人民币,2015实现销售额
5000万人民币。通过艰苦努力,创新进取,为苏州恩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脚踏实地把苏州恩巨
办成一家像西门子一样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