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真实

IT圈 admin 58浏览 0评论

2024年9月24日发(作者:竹茗雪)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真实

每个人的梦想都是那么美好远大,但是,锲而不舍地去实现梦想

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带着自己七彩的梦想,平平庸庸碌

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殊不知,要实现梦想就要付诸行动,实现梦想

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果断地付诸行动。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名

人成功梦想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篇1: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 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 发现了一叠练

习册, 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 题目叫: 未来

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 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 没想到

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 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 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 说, 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国为有一次他

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

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

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

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

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能进入内阁.

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有当驯狗师的;

有当领航员的; 有做王妃的,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

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这一想法, 为他发了一则启示, 没几天书信向布

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 学者及政府官员, 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

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 布罗迪

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 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

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 他收到内阁教

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是我, 感谢你还为我

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 因为从那时起我

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 我没有一天放弃过, 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

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三十位同学:

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 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

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

愿望保持五十年, 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篇2: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

一套像样的西装。但是,他仍心无旁骛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

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菜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

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排列好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

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

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

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

自我推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淡忘了他。在第二轮的拜

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的相同。这位年轻人,有了1500

次全部遭到拒绝的教训,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重新撰写了剧本,然

后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

“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不一样,我带来了一个新剧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还

给了他。还有人不仅不看还连人带本,都给轰出去。

到1600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了。这时,他身

上只剩40美元现金了,非常需要钱。可当听到电影公司不同意他做主

演时,他勇敢地拒绝了对方。

直到1886次的时候,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留下了剧本。几天后,

年轻人获得通知,被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

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已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现

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动作

片巨星都榜上有名。

你有勇气迎接1885次拒绝吗?你经历过1885次拒绝吗?如果没有,

就不要说好运为何不在自己身上降临?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你的梦

想才可能是金子。不然,便永远是空中楼阁。

现实远不如想象的那么好,生活真的很残酷。在遭到命运之神多

次拒绝后,只有不断地跑下去,疯狂地跑下去,上帝才会亲吻你勤勉

的心。拿破仑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财富和荣誉来到时,他们

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让人不禁怀疑:过去那些年来,他们都躲

到哪里去了呢?”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篇3:雷军

雷军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他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

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克不及推

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

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

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

“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

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

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11年7月回归金山软件(),出任董事长。但

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

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

一役”的一次全新测验考试。

“前面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

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任何时候

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

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势比人强,即即是雷军这样的强

人”。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

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 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

结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

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

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

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

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 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

台386电脑。

大学结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

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

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

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离开。这

段时光,也是雷军“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

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

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

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

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

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

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

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加入工作,马云筹

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

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

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

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

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

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

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

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

敷好,还是技术不可,还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利剑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

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

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快乐喜爱,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

“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

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

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

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

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

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

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

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

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

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

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

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

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

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

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成预估的。雷军自己

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此外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

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

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

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

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

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

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

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

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

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

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

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

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辅佐

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

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

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

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

决定前需要有人PK。”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

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 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功成名就

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雷军回答,“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

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

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第二个问

题是,“你们怎么看待创业?”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

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

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

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资人总结小米模式曾说,小米在思路上领先两年,产品上

领先一年,传统的手机厂商很难追上。手机行业对小米的态度也经历

了从“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见”的几度演进。小米起势之后,

几乎一骑绝尘。

很多人都曾问过雷军一个问题,市场和大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为什么他人学不会小米模式?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

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胜利。具体展开,又

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

外界对小米的误读,会让雷军非常在意。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

奖典礼上,马云说小米的核心是营销,下来之后,雷军特意找马云解

释,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雷军对外界贴在小米身上的“期货”“饥

饿营销”等标签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发文辩解,小米每个月的产能

达到200万台,已经跨越很多传统厂商。为此,雷军还在今年年初承

诺,2014年的供应量至少会达到4000万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雷军看来,最终还是落在产品自己。雷军

也对财新记者说,当营销和产品并举的时候,就说明产品不敷极致了,

“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一谈到小米的产品,他不由自主地就会音量上升,身体前倾。每

逢有采访或其他公司前来交流参观,雷军总会拿出小米手机、盒子、

路由器等产品进行展示。 他会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划开塑封,

逐层逐件地讲解,对每一处细节了如指掌。好比,小米盒子塑封侧面

的中线没有恰好对准中间,他也会找到王川(小米盒 子负责人)埋怨一

番。甚至,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图片都是雷军亲自定的。

雷军的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

的“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个习惯也 被连结到了小

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到雷

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分歧的是,雷军在金山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上,

而在小米, 时间更多花在了产品上。在金山,他会要求员工穿正装上

班,连结工位的整洁;在小米,他会用十多人的团队花一个月的时间修

改发布会的演讲PPT,最多修改 100多遍。

雷军将“让用户尖叫”作为衡量产品的第一准则——如果配置不

克不及让你尖叫,那么价格就一定要让你尖叫。去年7月发布的红米,

配置参数被提前曝光,市场预期价格是999元,最终发布的价格为

799元,结果是红米手机持久处于供不该求。

所有行为都围绕产品之后,雷军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

小米公司员工不打卡,不进行KPI考核。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公司合

伙人一层,团队带头人一层,工程师一层,会议也很少。雷军说,互

联网时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选择去管理层、去

KPI,目的是提高效率,专注于产品创新。

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对此感触颇深:“之前在金山,老大

(雷军)会直接挑战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现在,他还是

很难被说服,但给了我们一个权限,这件事情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

就可以去做。”

2024年9月24日发(作者:竹茗雪)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真实

每个人的梦想都是那么美好远大,但是,锲而不舍地去实现梦想

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带着自己七彩的梦想,平平庸庸碌

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殊不知,要实现梦想就要付诸行动,实现梦想

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果断地付诸行动。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名

人成功梦想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篇1: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 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 发现了一叠练

习册, 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 题目叫: 未来

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 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 没想到

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 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 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 说, 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国为有一次他

在海中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

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

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

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

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能进入内阁.

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有当驯狗师的;

有当领航员的; 有做王妃的,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

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这一想法, 为他发了一则启示, 没几天书信向布

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 学者及政府官员, 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

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 布罗迪

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 身边仅剩下一个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叫戴维的人也许

死了,毕竟五十年了.五十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 他收到内阁教

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是我, 感谢你还为我

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经不需要那个本子了, 因为从那时起我

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 我没有一天放弃过, 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

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三十位同学:

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 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

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 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

愿望保持五十年, 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篇2: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

一套像样的西装。但是,他仍心无旁骛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

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菜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

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排列好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

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

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

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

自我推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淡忘了他。在第二轮的拜

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的相同。这位年轻人,有了1500

次全部遭到拒绝的教训,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重新撰写了剧本,然

后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

“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不一样,我带来了一个新剧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还

给了他。还有人不仅不看还连人带本,都给轰出去。

到1600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了。这时,他身

上只剩40美元现金了,非常需要钱。可当听到电影公司不同意他做主

演时,他勇敢地拒绝了对方。

直到1886次的时候,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留下了剧本。几天后,

年轻人获得通知,被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

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已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现

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动作

片巨星都榜上有名。

你有勇气迎接1885次拒绝吗?你经历过1885次拒绝吗?如果没有,

就不要说好运为何不在自己身上降临?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你的梦

想才可能是金子。不然,便永远是空中楼阁。

现实远不如想象的那么好,生活真的很残酷。在遭到命运之神多

次拒绝后,只有不断地跑下去,疯狂地跑下去,上帝才会亲吻你勤勉

的心。拿破仑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财富和荣誉来到时,他们

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让人不禁怀疑:过去那些年来,他们都躲

到哪里去了呢?”

名人成功梦想的故事篇3:雷军

雷军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他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

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克不及推

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

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

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

“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

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

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11年7月回归金山软件(),出任董事长。但

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

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

一役”的一次全新测验考试。

“前面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

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任何时候

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

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势比人强,即即是雷军这样的强

人”。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

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 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

结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

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

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

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

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 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

台386电脑。

大学结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

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

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

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离开。这

段时光,也是雷军“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

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

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

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

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

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

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结业

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加入工作,马云筹

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

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

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

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幻化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

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

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

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

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

敷好,还是技术不可,还是自己不敷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利剑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敷的,

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

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快乐喜爱,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

“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

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

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

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

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

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

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

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

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

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

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跨越40

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

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

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

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成预估的。雷军自己

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此外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

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

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

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

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

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

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

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

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

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

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

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

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辅佐

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

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

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

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

决定前需要有人PK。”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

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 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功成名就

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雷军回答,“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

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

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第二个问

题是,“你们怎么看待创业?”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

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

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

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资人总结小米模式曾说,小米在思路上领先两年,产品上

领先一年,传统的手机厂商很难追上。手机行业对小米的态度也经历

了从“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见”的几度演进。小米起势之后,

几乎一骑绝尘。

很多人都曾问过雷军一个问题,市场和大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为什么他人学不会小米模式?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

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胜利。具体展开,又

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

外界对小米的误读,会让雷军非常在意。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

奖典礼上,马云说小米的核心是营销,下来之后,雷军特意找马云解

释,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雷军对外界贴在小米身上的“期货”“饥

饿营销”等标签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发文辩解,小米每个月的产能

达到200万台,已经跨越很多传统厂商。为此,雷军还在今年年初承

诺,2014年的供应量至少会达到4000万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雷军看来,最终还是落在产品自己。雷军

也对财新记者说,当营销和产品并举的时候,就说明产品不敷极致了,

“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一谈到小米的产品,他不由自主地就会音量上升,身体前倾。每

逢有采访或其他公司前来交流参观,雷军总会拿出小米手机、盒子、

路由器等产品进行展示。 他会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划开塑封,

逐层逐件地讲解,对每一处细节了如指掌。好比,小米盒子塑封侧面

的中线没有恰好对准中间,他也会找到王川(小米盒 子负责人)埋怨一

番。甚至,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图片都是雷军亲自定的。

雷军的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

的“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个习惯也 被连结到了小

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到雷

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分歧的是,雷军在金山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上,

而在小米, 时间更多花在了产品上。在金山,他会要求员工穿正装上

班,连结工位的整洁;在小米,他会用十多人的团队花一个月的时间修

改发布会的演讲PPT,最多修改 100多遍。

雷军将“让用户尖叫”作为衡量产品的第一准则——如果配置不

克不及让你尖叫,那么价格就一定要让你尖叫。去年7月发布的红米,

配置参数被提前曝光,市场预期价格是999元,最终发布的价格为

799元,结果是红米手机持久处于供不该求。

所有行为都围绕产品之后,雷军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

小米公司员工不打卡,不进行KPI考核。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公司合

伙人一层,团队带头人一层,工程师一层,会议也很少。雷军说,互

联网时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选择去管理层、去

KPI,目的是提高效率,专注于产品创新。

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对此感触颇深:“之前在金山,老大

(雷军)会直接挑战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现在,他还是

很难被说服,但给了我们一个权限,这件事情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

就可以去做。”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