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6日发(作者:腾歆美)
耐磨弯头技术标准技术要求怎么写
一、耐磨弯头技术标准
设备产品设计、制造遵照的规范和标准(当应用的规范及标准有新版本实施时应采用最新版
本,不限于此)
(1)GB223-84~96,《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2)GB228-87,《金属拉力试验方法》
(3)GB229-94,《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方法》
(4)GB230-9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5)GB241-90,《金属管道液压试验方法》
(6)GB912-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板及钢带》
(7)GB3092-8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8)GB5030-85,《金属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9)GB8162-87,《结构用无缝钢管》
(10)GB8163-85,《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11)GB/T8263-1998,《抗磨白口铸铁件》
(12)GB/T13298-91,《金属显微组织试验法》
(13)YB/T5200-93,《致密耐火浇注料气孔率和体积密度试验》
(14)DL/T680-2015,《耐磨管道技术条件》
(15)GB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16) GB 228 金属拉力试验方法
(17)GB 229 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方法
(18)GB/T 230.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19)GB/T 23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
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
(20) GB/T 230.3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
K,N,T标尺)的标定
(21) GB 309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二、耐磨弯头技术要求
1、耐磨弯头及直管制造要求:
1.1必须使用碳化硅复合材质:外钢体采取碳钢管,材质为Q235-A,壁厚不小于10mm;
弯头的连接方式:焊接(对接)。
1.2碳化硅定义:以碳化硅为主要原料,采用常压、高温的烧结方法烧制而成碳化硅耐磨产
品,使之达到较高的密度,碳化硅的含量达到85%以上。使用耐高温特种粘合剂将碳化硅陶
瓷与金属基体牢固结合,达到提高设备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1.3碳化硅耐磨陶瓷件主要成分:
成分(%) 碳化硅陶瓷
SiC ≥85
Al2O3 ≤3.0
SiO2 ≤4.0
Fe2O3 ≤0.3
1.4碳化硅耐磨陶瓷件性能指标:
体积密度:2.65~3.2g/cm3;
显气孔率:≤10%;
常温抗折强度:≥50MPa;
热震稳定性(1100℃):>25次(5~35℃流动水作为冷却介质);
耐火度:>1650℃;
吸水率:≤0.1%;
热膨涨系数:在0°C~300°C温度下应不低于4.5×10-6/°C;
导热系数:~150W.m-1 K-1;
莫氏硬度:≥9;
耐磨性能:<6cc;
耐腐蚀性:耐高温酸腐蚀,耐中低温碱腐蚀;
瓷件尺寸按图纸要求,超差在0.5mm范围内;
瓷件表面应平整,无肉眼可见的明显凹凸坑、缩孔,不得有裂纹、油污等缺陷。
弯头外护管壁厚(mm)≥10;
弯头外弧耐磨层厚度(mm)≥30;
承受温度≥350℃;
冷压强度≥85MPa;
抗弯强度≥29MPa;
注:1、上述两表中性能要求不能低于DL/T680-1999《耐磨管道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值。
1.5碳化硅陶瓷要求1500℃以上高温烧结制成,弯头外弧耐磨层最小厚度不小于30mm,
铁外壳厚度不小于10mm。
1.6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应采用“虾米腰”式弯头。保证弯头的同心度和整体质
量。弯头内径不圆度不大于5%;弯头钢管层选用符合GB3087-2008标准的焊接弯头。
1.7耐磨陶瓷弯管采用在普通碳钢管内衬碳化硅陶瓷,形成碳化硅/钢复合管。内衬碳
化硅采用不等厚偏心圆结构型式,即弯管外侧、直管下半部稍厚,以使管道各部位耐磨寿命
相同,减少浪费。
1)碳化硅外侧采用玻璃钢或耐温胶泥包裹,以提高整体强度及抗冲击水平。
2)尺寸偏差要符合如GB3092、GB8162、GB8163等的相关规定。
耐磨弯管钢管必须保证弯管内径的同心度和整体质量。
1.8耐磨弯头及直管内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毛边、多肉或缺肉,无裂纹、疏松、
气孔或气泡;涂漆应均匀一致,在出厂前必须明显标出介质流向。
1.9每个耐磨弯头及直管必须按本技术协议提供的角度、弯曲半径、壁厚或图号所对应
的图纸上的尺寸进行制造。尺寸偏差应符合GB3092、GB8162、GB8163的规定,并应符合产
品图纸和订货协议的要求。
1.10耐磨弯头进出口各带一定长度的焊接过渡直段,与送粉管道焊接。产品现场焊接
应无特殊要求,以保证产品在现场常温焊接时焊接性能良好。
陶
瓷耐磨弯头现场制作图片
2024年9月26日发(作者:腾歆美)
耐磨弯头技术标准技术要求怎么写
一、耐磨弯头技术标准
设备产品设计、制造遵照的规范和标准(当应用的规范及标准有新版本实施时应采用最新版
本,不限于此)
(1)GB223-84~96,《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2)GB228-87,《金属拉力试验方法》
(3)GB229-94,《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方法》
(4)GB230-9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5)GB241-90,《金属管道液压试验方法》
(6)GB912-8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板及钢带》
(7)GB3092-8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8)GB5030-85,《金属小负荷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9)GB8162-87,《结构用无缝钢管》
(10)GB8163-85,《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11)GB/T8263-1998,《抗磨白口铸铁件》
(12)GB/T13298-91,《金属显微组织试验法》
(13)YB/T5200-93,《致密耐火浇注料气孔率和体积密度试验》
(14)DL/T680-2015,《耐磨管道技术条件》
(15)GB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16) GB 228 金属拉力试验方法
(17)GB 229 金属夏比冲击试验方法
(18)GB/T 230.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
N,T标尺)
(19)GB/T 230.2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
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
(20) GB/T 230.3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
K,N,T标尺)的标定
(21) GB 309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二、耐磨弯头技术要求
1、耐磨弯头及直管制造要求:
1.1必须使用碳化硅复合材质:外钢体采取碳钢管,材质为Q235-A,壁厚不小于10mm;
弯头的连接方式:焊接(对接)。
1.2碳化硅定义:以碳化硅为主要原料,采用常压、高温的烧结方法烧制而成碳化硅耐磨产
品,使之达到较高的密度,碳化硅的含量达到85%以上。使用耐高温特种粘合剂将碳化硅陶
瓷与金属基体牢固结合,达到提高设备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1.3碳化硅耐磨陶瓷件主要成分:
成分(%) 碳化硅陶瓷
SiC ≥85
Al2O3 ≤3.0
SiO2 ≤4.0
Fe2O3 ≤0.3
1.4碳化硅耐磨陶瓷件性能指标:
体积密度:2.65~3.2g/cm3;
显气孔率:≤10%;
常温抗折强度:≥50MPa;
热震稳定性(1100℃):>25次(5~35℃流动水作为冷却介质);
耐火度:>1650℃;
吸水率:≤0.1%;
热膨涨系数:在0°C~300°C温度下应不低于4.5×10-6/°C;
导热系数:~150W.m-1 K-1;
莫氏硬度:≥9;
耐磨性能:<6cc;
耐腐蚀性:耐高温酸腐蚀,耐中低温碱腐蚀;
瓷件尺寸按图纸要求,超差在0.5mm范围内;
瓷件表面应平整,无肉眼可见的明显凹凸坑、缩孔,不得有裂纹、油污等缺陷。
弯头外护管壁厚(mm)≥10;
弯头外弧耐磨层厚度(mm)≥30;
承受温度≥350℃;
冷压强度≥85MPa;
抗弯强度≥29MPa;
注:1、上述两表中性能要求不能低于DL/T680-1999《耐磨管道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值。
1.5碳化硅陶瓷要求1500℃以上高温烧结制成,弯头外弧耐磨层最小厚度不小于30mm,
铁外壳厚度不小于10mm。
1.6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应采用“虾米腰”式弯头。保证弯头的同心度和整体质
量。弯头内径不圆度不大于5%;弯头钢管层选用符合GB3087-2008标准的焊接弯头。
1.7耐磨陶瓷弯管采用在普通碳钢管内衬碳化硅陶瓷,形成碳化硅/钢复合管。内衬碳
化硅采用不等厚偏心圆结构型式,即弯管外侧、直管下半部稍厚,以使管道各部位耐磨寿命
相同,减少浪费。
1)碳化硅外侧采用玻璃钢或耐温胶泥包裹,以提高整体强度及抗冲击水平。
2)尺寸偏差要符合如GB3092、GB8162、GB8163等的相关规定。
耐磨弯管钢管必须保证弯管内径的同心度和整体质量。
1.8耐磨弯头及直管内外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毛刺、毛边、多肉或缺肉,无裂纹、疏松、
气孔或气泡;涂漆应均匀一致,在出厂前必须明显标出介质流向。
1.9每个耐磨弯头及直管必须按本技术协议提供的角度、弯曲半径、壁厚或图号所对应
的图纸上的尺寸进行制造。尺寸偏差应符合GB3092、GB8162、GB8163的规定,并应符合产
品图纸和订货协议的要求。
1.10耐磨弯头进出口各带一定长度的焊接过渡直段,与送粉管道焊接。产品现场焊接
应无特殊要求,以保证产品在现场常温焊接时焊接性能良好。
陶
瓷耐磨弯头现场制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