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发(作者:长孙英秀)
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
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有哪些呢?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
相关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翻开人类建筑史,可以发现,智能建筑这一诞生不到20年的新
生事物,以其高效、安全、舒适和便利等优点,势不可挡地进入现代
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在世界上被誉为世纪性建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表现,智能建筑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发
展的主流。
本文所称智能建筑的主流技术,就是既指是先进技术又是流行技
术,即工程中通常应采用的技术。考虑的基点是:工程不是科研,工
程不宜采用最先进的科研新技术,而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这些主流技术包括智能建筑从BAS、CNS及OAS(简称3S)向上
层发展而成为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ion简称SI),向下延伸为
3S各自包括的各个子系统(大约十余个子系统)。涉及领域之广泛,
内容之深入均超出了前人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近几年,我国智能建
筑总量已达上千幢,其发展速度已名列世界前茅。特别在运用世界智
能建筑主流技术方面,或者说引导世界智能建筑主流技术方面,我国
也不会太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国外有关专家发出感叹,当今世
界智能建筑技术推动的源头在中国。有这样的评论,作为一名中国智
能建筑专家很引为自豪。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 1 页
共 10 页
有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需要的推动,再加上我国广大专家的努力分不
开。
限于篇幅,本文不在每个子系统主流技术的具体方面展开,这也
非几千字的文章所能说清楚,只是从宏观上提出论点。并结合江苏省
近百幢智能建筑营造过程中考虑谈谈主流技术运用。旨在介绍主流技
术及其应用中考虑的出发点,以使我省智能建筑既先进又不浪费,为
提高新建的建筑质量而抛砖引玉。
一、当前世界智能建筑主流技术的探讨
1、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CableSystem简称SCS)
首先说明该小标题中没有“综合”二字,是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
从诞生到今,还未见到能把新有弱电系统信号线统统包括在内的综合
布线系统实际工程。这是因为传送监控图象信号要加适配器,造价高;
传送BAS控制信号又嫌SCS路径长,不合算,所以目前SCS主要传送
语言及数据信号,给人们造成了综合布线不综合的印象。故我认为,
为避免误导,现阶段不宜提综合布线系统,而是提结构化布线系统为
宜。
SCS的主流技术要求是:
(1)信息点:除语言点,数据点采用5类或超5类UTP或STP
以外,应预留或设光纤到桌面(FibertoDesk)点,占15%左右。暂
时不用的话可采用吹光纤技术,预埋光纤管。
(2)垂直干线:采用多膜光纤传送数据信号,大对数3类线传
送语言信号,并建议预留一部分大对数5类线作传送数据信号的备
第 2 页
共 10 页
份。
(3)配线架:语言采用背架式,数据采用Patchpanel。MDF和
IDF均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
(4)为便于物业管理及减少跳线,建议推广应用SCS计算机管
理系统。几年前IBDN等公司也曾开发过,但至今未见实用。以色列
RIT公司新推出的Patchview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条件工程应
考率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减少跳线,加强物管大为有益。外国有
些公司提出的千兆比布线,有点超前,在主干网上可以考虑,但水平
线缆用5类或光纤传输,速率足够可用。采用UTP还是STP应视大楼
功能而定。一般的工程采用UTP即可满足要求,不要盲目追求高性能。
抗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医院、金融大厦应采用STP,其中,瑞士
Datwyler产品性能较好。
2、楼宇自控系统(BAS)
世界上高层建筑BAS产品从五十年代就开始采用模拟式自控,
六、七十年代改进为数字式自控,八十年代采用专用微型计算机进行
管理、监控与显示,技术趋于成熟,取名为集散式(即集中管理、分
散控制)自控系统。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了DDC
(DirectDigitalControl)技术,它是8位或16位微处理机。由运
算、存储模块及输入/输出模块构成控制单元,也是目前社会上广泛
应用的BAS产品,其代表产品有Hongyell公司EXCEL5000系列、
Johnson公司METASYS系统、Landis&staefa公司S600、Andover公
司Contium(TM)系统、SingaporeE&E公司ST8200系统和Siebe公
第 3 页
共 10 页
司NETWORK8000系统等。
九十年代中期,BAS系统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开始考虑上层控
制总线与其它子系统(消防FA、闭路电视监控CCTV、出入口管理系
统等)连网。由于BAS的信号传输和数据通信的通信网有了统一的通
信协议,对多个供应商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可采用BACnet
(BuildingAntomationControlNerwork)互联标准(NASISPC135)。
该标准由美国暖通空调学会(ASHRAE)制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公
司承认并参加,已于1996年正式批准成为美国标准,1997年成为欧
洲标准。
美国Echelon公司于1992年提出了LONWORKS技术,它标志着控
制系统网络的新纪元。当今,LONWORKS技术已从工业自控发展至智
能建筑BAS自控系统,它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可靠性,无中心控制
等突出优点已被世人所公认。目前世界上各大BAS公司纷纷推出这类
新产品,如Siebe公司1/A(INTELLIGENT/Automation)系统,
HoneywellEXCEL5000OPEN型,西门子楼宇科技下属竺吉尔.马四法公
司S600APOGUE等。此外,美国VACOM公司与我国合资成立的佛山康
联自动化工程公司,产品有BAS-K3000,1997年在三水市恒益国际
酒店等三个工程使用。此外,德国ISC公司开发的''傻瓜型''BAS系
统(SeaChange),也引人注目。
Lonworks虽是先进技术,但至今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不配套,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接口协议还未解决,在BAS各种传感器中还未普
遍采用Echelon芯片,目前的lonworks系统产品多数还处于过渡阶
第 4 页
共 10 页
段。因此从事Lonworks技术开发的公司必须加快进度,推出全套完
整成熟产品,否则工程会处于半拉子,造成严重后果。业主必须保持
清醒的头脑。我认为现阶段不宜将Lonworks抄得过热,工程中仍可
广泛采用比较成熟的BAS集散式控制系统,因为它既满足舒适性,又
可节能30%,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3、系统集成(SI)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IT)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搞系统集成,智
能建筑更是与SI紧密相关。
什么是智能建筑SI?
关于系统集成的定义,国际上至今还不明确。由江苏省建委和技
术监督局98年3月发布的"智能建筑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中,提出
SI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子系统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将它们
在物理上和逻辑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综合信息,资源和整体任务的共
享。最终目的是使用户得到满足其要求的最佳方案。
目前,系统集成技术尚不成熟,但一些系统集成商炒得火热,从
IBMS乃至I2BMS及I3BMS,即IBMS为
为
为
Integrated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I2BMS
IntegratedIntelligen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I3BMS
IntegratedIntelligentInterne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这种
划分不能说没道理,但这三者是同出一辙,只是集成程度上的差异。
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是按三级划分,即一级为一
体化系统集成(IBMS);二级为准系统集成(BMS);三级为可系统
第 5 页
共 10 页
集成。现阶段可以达到的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准系统集成(BMS),即
实现建筑内机电设备的集中监视和管理功能,具体地说是在BAS平台
实现FA、CCTV及CPS等系统的集成。
4、其他主流技术概要
(1)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对智能大楼而言,不能采用传
统型消防系统,宜采用智能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即具有智能探测和
智能监测兼有的系统。目前,国外最新提出的是采用模糊人工神经网
络分布智能火灾报警系统以及多元复合高性能探测器,可满足现代智
能建筑防火的需要。
(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目前惯用的监控系统,最大优点是采用长延时录像机,它的录象
图象质量差又不便于保留和损耗大的缺陷,无法与先进的数字压缩式
监控系统相抗衡。后者的优点是光盘录像,清晰度高,但价格昂贵。
目前主流技术是采用数字压缩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方案,比较适合我
国国情。
(3)三网合一
此前,语言、数据和电视图像是三个系统分开传送,缺点是既不
经济又施工复杂。目前世界主流技术是三网合一,即利用电缆双向传
输方式,能同时传送三种不同信号。这是发展趋势,但具体实施还有
不少困难。目前出现的有纯双绞线铜缆网,混合光纤/铜缆网、无线
接入网和纯光纤网等。
目前以混合光纤/双绞线网为主流技术,世界各国较为普通的作
第 6 页
共 10 页
法是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远端节点(FTTR),光纤到大楼(FTTB)
等与铜缆混合,是铜缆网向钝光纤网过渡的理想方案。
其他子系统的主流技术因限于篇幅,将另文发表。
二、智能建筑主流在江苏的应用
迄今为止,江苏省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建筑总量在100幢以上,其
中,省会南京约占一半,苏州、无锡、常州约占30幢,现以南京市
为例:
其中金融有:中国银行(20F,2.5万平方米)、工行大厦(27F,5.4
万平方米)、中信银行(28F,4.2万平方米)、农行金穗大厦(28F,5.4
万平方米)、证券大厦(32F,5.8万平方米)。
税务有:市国税大厦(30F,4万平方米)、省国税大厦(21F,2.6
万平方米)、市地税大厦(22F,2万平方米)、省地税大厦(24F,2
万平方米)。
保险公司有:人保大厦(28F,3万平方米)、华盈大厦(14F,1.6
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有:金鹰大厦(58F,14.7万平方米)、金丝利大厦
(52F,10万平方米)。
新闻、出版局有:云湖大厦(30F,3万平方米)、新华大厦(52F,8.5
万平方米)。
邮电有:鼓楼大街大厦(28F,3万平方米)、通信指挥调度楼
(26F,2.2万平方米)、金山大厦(32F,3万平方米)。
医院有: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15F,3.4万平方米)、江
第 7 页
共 10 页
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大楼(16F,2万平方米)。
商业贸易有:南京国际贸易中心(28F,6万平方米)、金外滩大
厦(28F,3万平方米)、江苏国贸大厦(28F,3万平方米)、SUMEC
大厦(22F,2.6万平方米)、汇鸿大厦(28F,5万平方米)、状元楼
大厦(13F,21万平方米)。
其他还有禄口国际机场新大楼、省公安厅指挥大楼(19F,2万平
方米)、南京铁路客运服务楼(28F,4.8万平方米)、南京博物院新
展厅等。
99年上半年招标的大楼有:南京广播电视大厦(26F,3.5万平方
米)、南京国投大厦(25F,4万平方米)、江苏省政协大楼(8F,1.6
万平方米)、下半年还有南京图书馆新大楼、招商局国际金融中心
(52F,18万平方米)、江苏省电视台新彩电中心(45F,8.5万平方米)
等。
江苏省其他经济发达城市也兴建了不少智能大厦,其中比较有影
响的是泰州春兰集团科技大厦(28F,3万平方米)、苏州国际商城
(18F,21万平方米)、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18F,5.6万平方米)、
常州中国银行大厦(26F,3.3万平方米)等。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建设部和江苏省建委的正确导向对
江苏省智能建筑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继北京、上海成立智能建筑学会之后,1996年5月30日,江苏
省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依托在省土建学会及自动化学会,
这是全国第三个成立的智能建筑学会,二年来共发展智能建筑工程技
第 8 页
共 10 页
术人员二百多人。学会奉行技术开放和市场开放原则,欢迎国内外有
实力的公司到江苏进行竞争。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平均每月
举办一场技术交流报告会,学术气氛的浓厚,促进了业主及建筑设计
研究院的交流,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得到了广泛重视与应用,反映在江
苏省99年上半年几个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招标书中。如:江苏省政
协大厦,在招标书中明确提出如本文所述的SCS、BAS、SI等主流技
术,引起了国内外工程公司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外有实力的大公司
也为之震动,促进了他们技术开发。
要不要搞SI?这是建筑业主最头疼的问题,江苏省政协大楼的
招标书中明确要求搞SI,七家投标商报价从5万元到120万元,令
人啼笑皆非。投标的这些单位无论是方案以及随后的实地调查均不能
令人满意,这是系统集成商的一个悲剧,也令人失望。我个人认为,
系统集成属于1+1>2的高科技新课题,国内外有很多高质量文章涉
及此领域。理论上肯定是能成立的,但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目前,江苏采用BMS系统集成的大楼有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工商
银行南京分行及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等,估计占大楼总量的1/4。
这个统计数字虽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是现实。据了解,国内几家有实
力的公司已经开发了系统集成系统,其中有北京华埠特克(Wave-Tek)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IBCIS智能建筑设备中央集成系统、北京德达数
据公司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集成系统IBIS-2000等;国外公司如新
加坡宇博系统工程公司的智能建筑物管理集成系统EagleyePSCADA
等,广东省邮电科技大楼就采用了该公司产品。作者衷心希望智能建
第 9 页
共 10 页
筑主流技术能广泛应用于我国智能建筑,让千百幢智能建筑屹立在中
华大地上,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第 10 页
共 10 页
2024年10月4日发(作者:长孙英秀)
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
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有哪些呢?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
相关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翻开人类建筑史,可以发现,智能建筑这一诞生不到20年的新
生事物,以其高效、安全、舒适和便利等优点,势不可挡地进入现代
高层建筑。智能建筑在世界上被誉为世纪性建筑,是一个国家综合国
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表现,智能建筑也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发
展的主流。
本文所称智能建筑的主流技术,就是既指是先进技术又是流行技
术,即工程中通常应采用的技术。考虑的基点是:工程不是科研,工
程不宜采用最先进的科研新技术,而应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
这些主流技术包括智能建筑从BAS、CNS及OAS(简称3S)向上
层发展而成为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ion简称SI),向下延伸为
3S各自包括的各个子系统(大约十余个子系统)。涉及领域之广泛,
内容之深入均超出了前人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近几年,我国智能建
筑总量已达上千幢,其发展速度已名列世界前茅。特别在运用世界智
能建筑主流技术方面,或者说引导世界智能建筑主流技术方面,我国
也不会太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国外有关专家发出感叹,当今世
界智能建筑技术推动的源头在中国。有这样的评论,作为一名中国智
能建筑专家很引为自豪。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 1 页
共 10 页
有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需要的推动,再加上我国广大专家的努力分不
开。
限于篇幅,本文不在每个子系统主流技术的具体方面展开,这也
非几千字的文章所能说清楚,只是从宏观上提出论点。并结合江苏省
近百幢智能建筑营造过程中考虑谈谈主流技术运用。旨在介绍主流技
术及其应用中考虑的出发点,以使我省智能建筑既先进又不浪费,为
提高新建的建筑质量而抛砖引玉。
一、当前世界智能建筑主流技术的探讨
1、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CableSystem简称SCS)
首先说明该小标题中没有“综合”二字,是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
从诞生到今,还未见到能把新有弱电系统信号线统统包括在内的综合
布线系统实际工程。这是因为传送监控图象信号要加适配器,造价高;
传送BAS控制信号又嫌SCS路径长,不合算,所以目前SCS主要传送
语言及数据信号,给人们造成了综合布线不综合的印象。故我认为,
为避免误导,现阶段不宜提综合布线系统,而是提结构化布线系统为
宜。
SCS的主流技术要求是:
(1)信息点:除语言点,数据点采用5类或超5类UTP或STP
以外,应预留或设光纤到桌面(FibertoDesk)点,占15%左右。暂
时不用的话可采用吹光纤技术,预埋光纤管。
(2)垂直干线:采用多膜光纤传送数据信号,大对数3类线传
送语言信号,并建议预留一部分大对数5类线作传送数据信号的备
第 2 页
共 10 页
份。
(3)配线架:语言采用背架式,数据采用Patchpanel。MDF和
IDF均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
(4)为便于物业管理及减少跳线,建议推广应用SCS计算机管
理系统。几年前IBDN等公司也曾开发过,但至今未见实用。以色列
RIT公司新推出的Patchview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条件工程应
考率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减少跳线,加强物管大为有益。外国有
些公司提出的千兆比布线,有点超前,在主干网上可以考虑,但水平
线缆用5类或光纤传输,速率足够可用。采用UTP还是STP应视大楼
功能而定。一般的工程采用UTP即可满足要求,不要盲目追求高性能。
抗电磁干扰要求较高的医院、金融大厦应采用STP,其中,瑞士
Datwyler产品性能较好。
2、楼宇自控系统(BAS)
世界上高层建筑BAS产品从五十年代就开始采用模拟式自控,
六、七十年代改进为数字式自控,八十年代采用专用微型计算机进行
管理、监控与显示,技术趋于成熟,取名为集散式(即集中管理、分
散控制)自控系统。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了DDC
(DirectDigitalControl)技术,它是8位或16位微处理机。由运
算、存储模块及输入/输出模块构成控制单元,也是目前社会上广泛
应用的BAS产品,其代表产品有Hongyell公司EXCEL5000系列、
Johnson公司METASYS系统、Landis&staefa公司S600、Andover公
司Contium(TM)系统、SingaporeE&E公司ST8200系统和Siebe公
第 3 页
共 10 页
司NETWORK8000系统等。
九十年代中期,BAS系统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开始考虑上层控
制总线与其它子系统(消防FA、闭路电视监控CCTV、出入口管理系
统等)连网。由于BAS的信号传输和数据通信的通信网有了统一的通
信协议,对多个供应商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可采用BACnet
(BuildingAntomationControlNerwork)互联标准(NASISPC135)。
该标准由美国暖通空调学会(ASHRAE)制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公
司承认并参加,已于1996年正式批准成为美国标准,1997年成为欧
洲标准。
美国Echelon公司于1992年提出了LONWORKS技术,它标志着控
制系统网络的新纪元。当今,LONWORKS技术已从工业自控发展至智
能建筑BAS自控系统,它的开放性,互操作性,可靠性,无中心控制
等突出优点已被世人所公认。目前世界上各大BAS公司纷纷推出这类
新产品,如Siebe公司1/A(INTELLIGENT/Automation)系统,
HoneywellEXCEL5000OPEN型,西门子楼宇科技下属竺吉尔.马四法公
司S600APOGUE等。此外,美国VACOM公司与我国合资成立的佛山康
联自动化工程公司,产品有BAS-K3000,1997年在三水市恒益国际
酒店等三个工程使用。此外,德国ISC公司开发的''傻瓜型''BAS系
统(SeaChange),也引人注目。
Lonworks虽是先进技术,但至今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不配套,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接口协议还未解决,在BAS各种传感器中还未普
遍采用Echelon芯片,目前的lonworks系统产品多数还处于过渡阶
第 4 页
共 10 页
段。因此从事Lonworks技术开发的公司必须加快进度,推出全套完
整成熟产品,否则工程会处于半拉子,造成严重后果。业主必须保持
清醒的头脑。我认为现阶段不宜将Lonworks抄得过热,工程中仍可
广泛采用比较成熟的BAS集散式控制系统,因为它既满足舒适性,又
可节能30%,已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3、系统集成(SI)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IT)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搞系统集成,智
能建筑更是与SI紧密相关。
什么是智能建筑SI?
关于系统集成的定义,国际上至今还不明确。由江苏省建委和技
术监督局98年3月发布的"智能建筑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中,提出
SI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子系统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将它们
在物理上和逻辑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综合信息,资源和整体任务的共
享。最终目的是使用户得到满足其要求的最佳方案。
目前,系统集成技术尚不成熟,但一些系统集成商炒得火热,从
IBMS乃至I2BMS及I3BMS,即IBMS为
为
为
Integrated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I2BMS
IntegratedIntelligen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I3BMS
IntegratedIntelligentInterne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s;这种
划分不能说没道理,但这三者是同出一辙,只是集成程度上的差异。
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是按三级划分,即一级为一
体化系统集成(IBMS);二级为准系统集成(BMS);三级为可系统
第 5 页
共 10 页
集成。现阶段可以达到的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准系统集成(BMS),即
实现建筑内机电设备的集中监视和管理功能,具体地说是在BAS平台
实现FA、CCTV及CPS等系统的集成。
4、其他主流技术概要
(1)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对智能大楼而言,不能采用传
统型消防系统,宜采用智能型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即具有智能探测和
智能监测兼有的系统。目前,国外最新提出的是采用模糊人工神经网
络分布智能火灾报警系统以及多元复合高性能探测器,可满足现代智
能建筑防火的需要。
(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目前惯用的监控系统,最大优点是采用长延时录像机,它的录象
图象质量差又不便于保留和损耗大的缺陷,无法与先进的数字压缩式
监控系统相抗衡。后者的优点是光盘录像,清晰度高,但价格昂贵。
目前主流技术是采用数字压缩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方案,比较适合我
国国情。
(3)三网合一
此前,语言、数据和电视图像是三个系统分开传送,缺点是既不
经济又施工复杂。目前世界主流技术是三网合一,即利用电缆双向传
输方式,能同时传送三种不同信号。这是发展趋势,但具体实施还有
不少困难。目前出现的有纯双绞线铜缆网,混合光纤/铜缆网、无线
接入网和纯光纤网等。
目前以混合光纤/双绞线网为主流技术,世界各国较为普通的作
第 6 页
共 10 页
法是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远端节点(FTTR),光纤到大楼(FTTB)
等与铜缆混合,是铜缆网向钝光纤网过渡的理想方案。
其他子系统的主流技术因限于篇幅,将另文发表。
二、智能建筑主流在江苏的应用
迄今为止,江苏省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建筑总量在100幢以上,其
中,省会南京约占一半,苏州、无锡、常州约占30幢,现以南京市
为例:
其中金融有:中国银行(20F,2.5万平方米)、工行大厦(27F,5.4
万平方米)、中信银行(28F,4.2万平方米)、农行金穗大厦(28F,5.4
万平方米)、证券大厦(32F,5.8万平方米)。
税务有:市国税大厦(30F,4万平方米)、省国税大厦(21F,2.6
万平方米)、市地税大厦(22F,2万平方米)、省地税大厦(24F,2
万平方米)。
保险公司有:人保大厦(28F,3万平方米)、华盈大厦(14F,1.6
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有:金鹰大厦(58F,14.7万平方米)、金丝利大厦
(52F,10万平方米)。
新闻、出版局有:云湖大厦(30F,3万平方米)、新华大厦(52F,8.5
万平方米)。
邮电有:鼓楼大街大厦(28F,3万平方米)、通信指挥调度楼
(26F,2.2万平方米)、金山大厦(32F,3万平方米)。
医院有:南京军区总医院新病房大厦(15F,3.4万平方米)、江
第 7 页
共 10 页
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大楼(16F,2万平方米)。
商业贸易有:南京国际贸易中心(28F,6万平方米)、金外滩大
厦(28F,3万平方米)、江苏国贸大厦(28F,3万平方米)、SUMEC
大厦(22F,2.6万平方米)、汇鸿大厦(28F,5万平方米)、状元楼
大厦(13F,21万平方米)。
其他还有禄口国际机场新大楼、省公安厅指挥大楼(19F,2万平
方米)、南京铁路客运服务楼(28F,4.8万平方米)、南京博物院新
展厅等。
99年上半年招标的大楼有:南京广播电视大厦(26F,3.5万平方
米)、南京国投大厦(25F,4万平方米)、江苏省政协大楼(8F,1.6
万平方米)、下半年还有南京图书馆新大楼、招商局国际金融中心
(52F,18万平方米)、江苏省电视台新彩电中心(45F,8.5万平方米)
等。
江苏省其他经济发达城市也兴建了不少智能大厦,其中比较有影
响的是泰州春兰集团科技大厦(28F,3万平方米)、苏州国际商城
(18F,21万平方米)、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18F,5.6万平方米)、
常州中国银行大厦(26F,3.3万平方米)等。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建设部和江苏省建委的正确导向对
江苏省智能建筑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继北京、上海成立智能建筑学会之后,1996年5月30日,江苏
省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依托在省土建学会及自动化学会,
这是全国第三个成立的智能建筑学会,二年来共发展智能建筑工程技
第 8 页
共 10 页
术人员二百多人。学会奉行技术开放和市场开放原则,欢迎国内外有
实力的公司到江苏进行竞争。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平均每月
举办一场技术交流报告会,学术气氛的浓厚,促进了业主及建筑设计
研究院的交流,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得到了广泛重视与应用,反映在江
苏省99年上半年几个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招标书中。如:江苏省政
协大厦,在招标书中明确提出如本文所述的SCS、BAS、SI等主流技
术,引起了国内外工程公司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外有实力的大公司
也为之震动,促进了他们技术开发。
要不要搞SI?这是建筑业主最头疼的问题,江苏省政协大楼的
招标书中明确要求搞SI,七家投标商报价从5万元到120万元,令
人啼笑皆非。投标的这些单位无论是方案以及随后的实地调查均不能
令人满意,这是系统集成商的一个悲剧,也令人失望。我个人认为,
系统集成属于1+1>2的高科技新课题,国内外有很多高质量文章涉
及此领域。理论上肯定是能成立的,但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目前,江苏采用BMS系统集成的大楼有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工商
银行南京分行及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等,估计占大楼总量的1/4。
这个统计数字虽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是现实。据了解,国内几家有实
力的公司已经开发了系统集成系统,其中有北京华埠特克(Wave-Tek)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IBCIS智能建筑设备中央集成系统、北京德达数
据公司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集成系统IBIS-2000等;国外公司如新
加坡宇博系统工程公司的智能建筑物管理集成系统EagleyePSCADA
等,广东省邮电科技大楼就采用了该公司产品。作者衷心希望智能建
第 9 页
共 10 页
筑主流技术能广泛应用于我国智能建筑,让千百幢智能建筑屹立在中
华大地上,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