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工业设计大师__苹果公司总设计师兼副总裁_乔纳森_伊夫

IT圈 admin 37浏览 0评论

2024年10月10日发(作者:令光华)

一、 个人资料

乔纳森·伊夫是一位才华横

溢的工业设计师,现任Apple公司设

计师兼资深副总裁,他曾参与设计了

iPod,iMac,iPhone,iPad等众多苹果

产品。除了 Jobs,他是对苹果那些著

名的炫目而令人惊喜的产品最有影响

力的人。

乔纳森·伊夫1967年出身在伦

敦。由他父亲抚养他,他的受到了他

父亲很大的影响。在他大学毕业以后,

和纽卡斯特综合大学的同学于1988

年成立了桔子工作室。1992年他到了

加里福尼亚完成了他的梦想之一,成

了一名苹果顾问。 由于接到一份计

划:来辅助开发的苹果笔记本电脑,

让用户容易方便,且美观大方.这促使

他现在为苹果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的新

的型号。

1993年,当年仅26岁的英国设计师Jonathan Ive,被苹果公司请出来

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一个电脑的时尚时代就此开始了。从第一代iMac

桌面电脑诞生时起,全世界都对塑料在IT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有了新的感受,

Jonathan Ive让塑料美丽起来并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已经为众多人所熟知,被视为苹果复兴的另一

位英雄。

作为苹果电脑工业设计副总裁的伊夫,设计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新产品,例如

iMac、iBook、PowerBook G4、iPod MP3播放器和风靡全球的iPhone。他还在

2002年以iMac和iPod赢得了伦敦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年度首席设计

师大奖,并且在2006年,接受了英国女王的册封,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伊夫十几岁的时就沉迷于造物的神秘中,在他大学毕业以后,在和纽卡斯特

综合大学的同学成立的桔子工作室里开发了从电动工具到电视的各种东西。

他的客户之一苹果公司,在其加州的总部为他提供了一个工作,就是连

同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紧密合作,开发iMac电脑。他将色彩引入到枯燥的电脑产

品设计领域,开启了另一个电脑的时尚时代。

乔纳森·伊夫 1967 年生于英格兰艾塞克斯郡清福德市(Chingford, Es),2002 年

他荣获英国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师奖,第二年他再次获得这一殊荣。2006 年他

登上英国「新年荣誉榜」(New Year Honours)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因其对

设计工业的贡献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CBE)。

2009年7月1日正式被授予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名誉博士

学位。

主要产品简介

iPhone4

iPhone 4的全新外观设计,iPhone 4厚度仅有9.3毫米,相对于iPhone

3GS12.3毫米的厚度,变薄了24%,这使得iPhone 4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

最薄智能手机。

与传言中的一样,iPhone 4加入了双Mic设计,其中一个副Mic可以

起到主动降噪的作用,这将大大提高iPhone 4的通话质量。

iPhone 4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之薄,其中一个制胜的点是iPhone4将

手机的天线和边框整合在一起,侧边的不锈钢框架天线分为两段,充当两

个天线。其中一边负责蓝牙、WiFi和GPS信号的接收,另一边负责UMTS和

GSM手机信号接收,这一设计非常

之妙。

但是了这个设计,苹果也为

之付出了“天线门”的代价,由

于将天线与边框设计在了一起,

导致如果握机姿势不规范就会干

扰到信号,使信号在短时间内

“瞎掉”可以说是iphone4的一

个重大设计失误。对此,苹果也

承诺顾客如果在9月30号之前预

购iphone4,便可以得到免费的

“bumper”外壳。

除此之外,iPhone 4的按键

风格,也是全新设计。iPhone 4

的前后 面板采用了特殊的钢化玻璃,是塑料坚硬程度的30倍,所以非常

耐划。

iPad

iPad是一款苹果公司于2010年1月27日发表的平板电脑,定位介于苹果

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MacBook、MacBook Pro与MacBook

Air)之间,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

频等功能。iPad有一个9.7吋的IPS显示器,厚度为0.5吋,重量为1.5

磅。与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苹果公司其他电脑产品不同,iPad使用了苹果

公司自家的Apple A4 1GHz处理芯片。iPad也支持多点触控,内置16至

64GB的闪存。电池可提供10小时的续航使用时间,以及最长达一个月的待

机能力。

通信能力方面,iPad支持WiFi 802.11n规格的无线网络,以及蓝牙

(Bluetooth)2.1,iPad亦具备内置3G模块的版本。另外,iPad同时内

置动态感应器、电子罗盘、喇叭、麦克风。3G版本的iPad更具备gps模

块,可以提供更精准和快速的导航。

由于iPad与iPhone采用同样的操作系统iOS,因此可直接运行所有

iPhone的应用程序,推出时并没有支持Adobe Flash。

iPad分为支持WiFi和支持WiFi+3G两个版本,有16GB、32GB

和64GB三种容量大小,支持WiFi版的16GB容量的iPad最低售价为499

美元。已于去年在美国上市,已于去年五月在中国上市。

iPod touch 4

完全复制iPhone 4的硬件,这点是不是让众多苹果fans激动了呢,新款iPod

touch拥有Retina显示屏,LED背光,同时采用与与iPhone相同的A4处理。

iPod touch

上的

FaceTime

让你以全新

方式与朋友

相处、聊天

叙旧和打发

时间。只需

轻点一下,

你就能真切

地看到朋友

们在做什

么;见证一

场恶作剧;

或与远隔万里的朋友分享你昨晚发生的趣事,并看着他们捧腹大笑,这些通过

WLAN 连接两部全新 iPod touch 或一部 iPod touch 和 iPhone 4 就能实现。

要开始使用此功能,你只需要一个 Apple ID 和一个电邮账户。你可以选择已有

的电邮账户,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设立一个新账户。你将享受前所未有的乐趣。

乔纳森·埃弗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乔纳森·埃维(Jonathan Paul Ive,又译强纳生·保罗·伊夫,1967年2月-)苹果电脑工

业设计部门资深副总裁,同时亦是苹果公司中最重要的设计师。

事业

埃维出生于伦敦,在纽卡斯尔综合性工程技术学院学习艺术和设计,之后建立了他个人的橘

子设计工作室。苹果电脑是他的客户之一,他让苹果产生的深刻印象使他在1992年获得在

库比提诺总部工作的机会,以扭转苹果日渐衰弱的设计部门。

作品

乔纳森·埃维参与了接近全部苹果电脑产品的设计,其代表作包括令苹果电脑起死回生的

iMac系列,全球销量达六千八百万部的数码音乐播放器iPod系列与2007年6月11日于美

国开售的iPhone,与他设计的其它产品Power Mac G4 Cube和Power Mac G5同样知名。

获奖

埃维是设计博物馆2003年年度设计师大奖的获得者。

工余嗜好

埃维以无私著名,在一次访问中,他总指出让他获得名望的产品中多少是由团队合作完成的。

在他的业余时间,他编写电子流行乐曲(techno-pop)。

名句

埃维被引述的名言:“在很多时候,设计是最直接把产品特色传递到人民脑中的方式。”

目录

简介

解密苹果公司工业设计的魔术师:乔纳森·埃弗

Apple 苹果接班人 : Steve Jobs 交棒 Jonathan Ive ?

为乔布斯设计“苹果”的人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乔纳森·埃弗(Jonathan Ive),1967年出身在伦敦。由他父亲抚养他,他的受到了他父亲很

大的影响。在他大学毕业以后,和纽卡斯特综合大学的同学于1998年成立了桔子工作室。

1992年他到了加里福尼亚完成了他的梦想之一,成了一名苹果顾问。 由于接到一份计划:

来辅助开发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让用户容易方便,且美观大方.这促使他现在为苹果公司设

计了一系列的新的型号。

1993年,当年仅26岁的英国设计师Jonathan Ive,被苹果公司请出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

一个电脑的时尚时代就此开始了。从第一代iMac桌面电脑诞生时起,全世界都对塑料在IT

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有了新的感受,Jonathan Ive让塑料美丽起来并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解密苹果公司工业设计的魔术师:乔纳森·埃弗编辑本段回目录

去年春天,众多行业的顶尖设计师云集到加州帕萨德纳地区的一座艺术中心里,举行一场名

为“前卫工艺”(Radical Craft)的研讨会,不少人在同行面前侃侃而谈,时装设计师Isaac

Mizrahi讲述自己的成名经历,人工智能技术的先锋人物Danny Hillis演示一台可以三维渲染

任何自然地貌,包括喜马拉雅山的超级计算机。荷兰发明家Theo Jansen展示他用PVC塑料

管子做成的能像乔治·卢卡斯的电影里的星际螃蟹那样的“海滩生物”在舞台上踱步„„

但是真正的主角却绝少张扬,留着几乎是光头,身穿深色T恤衫的苹果电脑公司主管工业

设计的高级副总裁乔纳森·埃弗,39岁的埃弗像个刚毕业的、去星巴克咖啡有时还会迷路

的毕业生那样,有些慵懒地在座位上,平静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尽管以前也接到过无数的

邀请,但他拒绝把他的老板史蒂夫· 卓布斯已经介绍过的产品,拿去夸耀一番自己所做的

工业设计。

除了卓布斯,埃弗对于苹果公司哪些炫目和工业设计和名噪一时的产品承担最主要的职责,

即使在接受采访时也会选择只谈设计流程——他将其称作“设计工艺”,侃侃而谈地说起他

的小团队如何工作在一起,主题集中到重要的和有限的几件产品之内,说起对于产品设计的

深度理解:所使用的原料,制作工具,设计目的„„多数情况下,他最关注的是工作的细节。

埃弗的设计师生涯从20年前起步,他是苹果公司东山再起的幕后英雄,从9年前苹果公司

推出的iMac,彻底颠覆传统印象中的个人电脑外观之时起,到小巧的iPod Nano,苹果公司

的股价在过去十年里,在总体趋于衰退的Nasdaq技术股市增值了1,273%(12.73倍)。

苹果公司将工业设计以用户体验为蓝图,设计不止是创造产品知名度的手段,也是赢得数十

亿美元收入和改造传统制造业观念的有效方式。有人说,苹果公司最大的贡献在于告诉可以

凭借产品销售情感,并因此成为亿万富翁,这说明工业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无疑卓布斯手握着这家公司创新的独家武器,他对于设计有一种近乎瑞士手表制造者那样的

近乎完美的要求,他曾经不远千里从加州的卡普蒂诺运送上等的意大利大理石,铺设到在纽

约曼哈顿的专卖店里,并亲自查看大理石的纹理。在苹果公司,众人皆知的是他的高标准,

一位现在主管耐克公司产品设计的前苹果设计师说,卓布斯曾经要求一款Mac电脑的设计

不能有一个可见的螺丝,后来,设计师提交的原型产品中有一个螺丝藏在把手的下面,即遭

到了老板的训斥。

埃弗说他每天至少要和卓布斯谈话一次,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很相似,尽管拥有丰厚的

财富和声望,都很低调和保护隐私,埃弗和青梅竹马长大的妻子(一位历史学家)以及双胞

胎孩子住在一起,住所并不是那种显眼的豪宅;和卓布斯一样很少出现在硅谷的商业和社交

场合,运动鞋,T恤衫和圆领毛衣是日常穿着。他的设计团队成员也多是如此,这个三四十

人的团队有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新西兰等地的成员。据称起薪为20万美元,比行业

平均水平高出50%,他们在一间很大的工作室里共同做设计,但是绝大多数苹果公司的雇

员都不准进入,以免被瞥见设计样品。同时,他们也要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与工程师,营销

人员和在亚洲的制造商保持密切合作。

埃弗出生于伦敦附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孩提时代就喜欢琢磨产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当他在1985年考入纽卡斯尔工艺学校后,他这方面的才华很快显露出来,在学生时代就获

得过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的奖学金,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是设计自动取款机,随后是设

计一款精巧的问号形状的电话。1989年毕业后,他在英国起步的职业生涯并不十分如意,

在注重销售的商业氛围中,埃弗细致的工作风格并没有受到雇主的青睐和重视。

1992年,他转投苹果公司,设计了该公司第一款PDA产品“牛顿”, 1996年成为苹果公司

设计部门的负责人,那时的苹果公司深陷财政危机,尽量压低成本是首要任务。1997年7

月9日,苹果公司董事会驱逐了CEO阿梅里奥,卓布斯重新出山,到任后即砍掉了这家公

司的六十多种产品的绝大部分,只保留其中的四个,当时卓布斯急于招募工业设计的明星人

物,他给Richard Sapper(IBM Thinkpad笔记本设计师)等人打电话相邀,但是当看到埃弗

那份有些陈旧的简历后,独具慧眼的卓布斯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需要的人。

双方协作的第一款产品iMac,颠覆了IBM PC既定的个人电脑那种四平八稳的厚重风格,

以一种让用户倍感轻松的设计风格,全内置的设计和透明的机箱令人耳目一新。为了让塑料

的机箱外壳透露出令人愉悦的色调和质感,而不是廉价材料的感觉,埃弗和他的同事到一家

生产糖豆的工厂研究了多次。他们与亚洲的生产商研讨了数月,并敦促配件供应商重新设计

电子元件,以保证能在熟练工艺的情况下每年制成上百万台iMac。卓布斯、埃弗和苹果公

司冒着很大的财政风险,将每台机箱的成本从业内标准的20美元提高到65美元。

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钛合金材料的笔记本电脑,确立了一种明快的,后工业时代

的产品设计风格,截然不同于iMac的那种新奇设计特色.同年10月,iPod面世,那种酷味

十足的设计风格很快就使产品成为了音乐播放器中的标准。如果说最初的iMacs设计延续了

埃弗在学校时期追求细致和新奇感的设计特色,颜色明快的iPod则是简约风格与时尚的合

而为一,回溯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简约特色,当时最著名的“甲壳虫”乐队曾发行过“白

色专辑”——封面仅有纯白底色和普通的黑色字体。

当然,埃弗和他的设计团队也出过差错,2000年推出的Apple G4 方型电脑,外壳容易破碎,

iPod nano容易留下划痕的问题也遭到了消费者起诉,因为电池设计的问题,苹果公司最近

召回了180万个iBook 和PowerBook笔记本电脑有潜在问题的电池。

如果要替Apple设计师 Jonathan Ive 接下 Apple CEO 一职找背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应属

哈佛商业评论(HBR) 的「艺术硕士是新的商学硕士 (The MFA Is the NewMBA) 」,与

BusinessWeek 畅谈 IDEO 的封面报导 「设计的力量 (The Power of Design) 」。这两篇文章

不谈 Apple、Steve Jobs 与 Jonathan Ive,但却能够诠释设计师足以当家的美感经济时代。

在「艺术硕士是新的MBA(The MFA Is the New MBA) 」文中,作者Daniel 开场就以哈佛商

学院为靶,说明进哈佛商学院不是很难的,因为UCLA的艺术系更难进,因为「当哈佛MBA

录取率达10%之际,UCLA的艺术学院只录取 3%」。事实上,这个录取率也打败最难录取

的 Stanford MBA,因此也就打败了全世界的MBA课程。

文中谈到的另一个具代表性的例子,则是麦肯锡( McKinsey ) 聘请MBA的比例,自1996

年的61% 降到(约2004年)的43%。这是量的改变,也是质的改变,因为连设计名校IIT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也标榜念艺术,也可以进 McKinsey,McKinsey 不是设计

公司,而是第一名的咨询公司,也是众名校MBA们,最想进的公司。

从哈佛商学院的录取率到麦肯锡的MBA比例,都在陈述一个转变中的现在与未来,如标题

的「艺术硕士是未来的商学硕士」,也就是美学与艺术,在未来的商业活动与经济发展中,

有更重要的角色。

虽然目前心中没有艺术家变成执行长或最高阶经理人的经典例子,但我仍相信这股趋势已经

在业界酝酿中。

虽然发动吸尘器革命的设计师创业家 James Dyson,常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案例。我对 James

Dyson 的设计与创业家精神十分佩服,也十分地享受 Dyson 吸尘器,让看起来只有三成肮

脏的地板,却能吸出十足成就感,而不费吹灰之力。

虽然前有 Dyson 的案例,但是大家期待更 Apple 也由设计师 Jonathan Ive 接手,如果他

能接下 Steve Jobs 的担子,大概是最能诠释「The MFA Is the New MBA 」一语的精神,即

便 Jonathan Ive 其实不是 MFA。

替 Jonathan Ive背书的,还有IDEO。美国商业周刊也曾以大篇幅的封面报导,谈论IDEO

的崛起,及其所代表的「设计的力量(The Power ofDesign)」,足以和麦肯锡McKinsey在创

新咨询服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当IDEO能够以设计思考的专长,能够与 CEO 摇篮之的麦肯

锡顾问公司竞争,也就代表着 Jonathan Ive 够资格接下 Steve Jobs 的肩上的担子。

为乔布斯设计“苹果”的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为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主导了从第一代iMac桌面电脑、 iPod 、iPhone 到 iPad

的一系列苹果产品的设计。乔纳森和乔布斯,一个在幕后,一个在台前,推动了苹果一直走

在数码领域的最前沿。

3月3日,iPad 2终于在旧金山亮相了。这一次,苹果再次颠倒众生。发布会一改往日

纯白纯黑的风格,外墙五彩斑斓。iPad 2轻薄了许多,更有黑白两色可选,其六大改进点引

得无数“果粉”翘首以盼。

和往常一样,主导iPad2设计的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并未登场亮相。病休中的

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意外亮相,揭开iPad2的神秘面纱。乔布斯还自信地表示:“2010年是

iPad之年,2011年将是iPad2之年。”

一年前,设计iPad的乔纳森·伊夫曾表示:“iPad不仅是一款获取媒体内容的炫酷工具,

同时也在探索一条计算领域的未来之路。”iPad的野心是将笔记本缩小,将智能手机拉大,

从而将二者进行融合。如今,随着iPad 2的发布,苹果又在这条路上前进了一步。

不过,盛况当前,仍然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就在几天前,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

乔纳森·伊夫有意搬回英国居住。有消息称,如果乔纳森回到英国,他将不能继续为苹果公

司工作。

乔纳森·伊夫出生于伦敦,他在英国萨默塞特郡拥有一座价值400万美元的庄园。据说,

为了让双胞胎儿子接受英国的教育,乔纳森与妻子决定回英国定居。

据乔纳森的朋友透露,一旦乔纳森举家迁回英国,苹果不可能给他保留首席设计师的职

位。过去曾有报道称,乔纳森与苹果董事会不和。据报道,乔纳森已售出价值3000万美元

的苹果股票,苹果对此不愿置评。

乔纳森是否会继续为苹果设计产品?这成为万千苹果粉丝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对苹果

而言,乔纳森的重要性不亚于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乔纳森主导了苹果从第一代iMac

桌面电脑、 iPod 、iPhone 到 iPad的一系列产品的设计。乔纳森和乔布斯,一个在幕后,

一个在台前,推动了苹果一直走在数码领域的最前沿。很多分析师甚至怀疑:如果乔纳森离

开了,苹果还能是那个“苹果”吗?

自从2008年8月29日,彭博社误发了一份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的讣告之后。每

隔一段时间,人们就要猜测谁将是他的继任者?几年前,乔纳森出人意料地在网友投票中处

于领先地位,这在硅谷商业史上绝无仅有。

去年年底,《财富》杂志把乔纳森·伊夫评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设计师:“每个漫步在纽

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或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的人,都会看到他早期的代表产品。但与大

多数博物馆里的创新家不同,伊夫能够将他的智慧融入设计中,并为大众所喜爱——包括他

那要求严苛的老板。他的确非常聪明。”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乔纳森·伊夫不仅为苹果公

司,而且给更广阔的设计界设定了方向。”

从幸存者到设计“苹果”的人

对外界而言,乔纳森·伊夫更像是苹果的一个秘密武器。乔纳森·伊夫和他的团队很少

参加行业盛事或者颁奖典礼,乔纳森本人也很少现身硅谷的社交场合。在苹果公司总部里,

乔纳森·伊夫和他团队的办公室,是不允许普通员工进入的。除了设计,他和身为历史学家

的妻子,“最喜欢一起呆在家里。”

在公众场合,乔纳森总是谦逊少言,但他的同事们却表示:“如果苹果是一种宗教,那

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仿佛是一个更狂热的宗教。”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庞大的宗教团体——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一共只有十几个人,但是

他们的运作极其高效。乔纳森·伊夫甚至表示:“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窝

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比萨时构想出来的。”

一切从1997年开始。那一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并且拿回了统治权。乔布斯迅速开始

重整公司。“不过,在最初的混乱中,乔纳森·伊夫差点无法幸存下来。”

当时,乔布斯大刀阔斧地将苹果60多个产品削减到只剩4个,并在全世界奔走以寻求

一位真正的超级设计明星。他曾经向IBM Thinkpad的设计师萨帕,以及几位卓越的建筑师、

汽车设计师发出过邀请。

但当乔纳森·伊夫的简历被重新从灰尘中翻出来后,乔布斯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

的人。“他就在苹果内部。”当时已经打点好行囊,拿着辞退金准备离开的乔纳森·伊夫就这

样被留了下来。

当时,乔布斯决心改变家用电脑呆板、无趣的形象。“能不能创造一个深蓝色半透明的

外壳呢?” 乔纳森·伊夫马上想到。这显然并非易事,有竞争对手后来说:“我们曾经也想

设计半透明的外壳,以增加我们的销量,但这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做到。”

那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外壳,乔纳森·伊夫和他的助手跑到一家糖果厂研究胶质软糖。

他们和亚洲制造商一起花了几个月研究批量生产 iMac 的熟练工艺。设计小组甚至力争重新

设计内部电子元件和线路,以保证透过外壳让它们看上去很好看。

这对乔布斯、乔纳森和苹果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因为这将让生产成本急速上升。有人

估算过,当时苹果在每台电脑外壳上的花费高达65美元,而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只有20美元。

2001年,苹果推出第一台钛合金制作的电脑。此后,乔纳森让其助手偷偷将价值不菲

的电脑运到旧金山的仓库,在远离苹果本部的那里建立设计工作室。他们在那儿工作了6

个月,通过无数次制作模型完成了基本设计,然后他们前往亚洲,与精密元件生产商一起工

作。

就这样,第一台湛蓝透明的iMac诞生了。此后,从iPod、iPhone到iPad,乔纳森和他

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2011年3月,乔布斯在iPad 2发布会上介绍苹果最新业务进展时透露:“苹果最近出货

了第1亿部iPhone手机”。而苹果公司财报数据显示,自从2010年1月27发布iPad以来,

4月6日首日销量30万部,80天共销售300万台。第三季度财年净利润32.5亿美元。

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说:“苹果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通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

万富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设计天才

乔纳森·伊夫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中产家庭,十几岁时他就沉迷于造物的神秘中。1985

年,乔纳森·伊夫被纽卡斯尔艺术学校的设计系录取,他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在一个设

计顾问公司实习期间,乔纳森设计了一支在顶端有圆球和夹子的笔,那种装置除了消遣别无

它用。“这种笔立刻成为拥有者的最爱,因为你会一直想玩它。”当时还是该设计公司的一名

员工的格瑞里亚回忆道。

等到毕业时,乔纳森·伊夫已经是英国设计圈里的传奇。格瑞里亚曾去过乔纳森·伊夫

的公寓,他惊讶地发现屋子里挂满了乔纳森·伊夫的毕业设计泡沫模型,那是一个能让老师

更好地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话筒与助听器的结合体。

后来,乔纳森·伊夫两次获得皇家艺术学会的学生设计大奖。第一次的获奖作品是设计

一台自动取款机,这次获奖为他赢得了两张机票。乔纳森·伊夫决定飞往加州,参观硅谷的

那些新兴设计公司。

一开始,乔纳森·伊夫并未能在硅谷立足,而是找了一家位于伦敦的设计顾问公司,开

始自己的设计生涯。在那个公司,他负责设计浴缸,但公司领导并不欣赏他的设计。乔纳森·伊

夫也承认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设计顾问,对于那个工作来说推销才是最重要的技能。“我一

点也不擅长经营设计买卖,我只想专注于设计艺术本身。”他告诉他的一个朋友。

这时,乔纳森·伊夫遇见了在苹果公司工作的设计师布鲁林,他曾经被乔纳森展示的一

个优美的问号形电话惊呆了——那不是一块泡沫疙瘩,而是一个拥有独立而完整的内部元件

的真正模型。“那不仅是一个在设计上富有情感的产品,而且经过了工程设计,他考虑的是

如何批量生产。” 布鲁林回忆道。

1992年,乔纳森·伊夫终于决定到苹果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那时候,布鲁林已经是

苹果设计团队的领导人了。布鲁林之前曾经外包给乔纳森·伊夫一些活,比如让他设计苹果

的新笔记本 PowerBook;现在他给了乔纳森·伊夫一份永久性的工作。

那时的苹果正处于乔布斯回归前的黯淡岁月,公司年年亏损。“出于一种不计后果的信

任,”乔纳森·伊夫后来说,“我来到了苹果。”

从一开始,乔纳森·伊夫就赢得了属于他的荣誉。他设计了第一个能运行苹果短命的“牛

顿”软件的 PDA。但是当1996年他接替布鲁林成为苹果的设计主管时,苹果正处于大麻烦

中。29岁的乔纳森·伊夫竭尽所能,与要求压低成本者斗争。所幸的是,在困境中,乔纳

森·伊夫仍然能找到一些新的有天赋的年轻设计师。曾经是新雇员之一的前苹果设计师托马

斯说:“乔纳森从来不站在椅子上或者发表什么演讲,但是如果不是他相信我们能做到,我

们根本不相信。”

“苹果不只是为了赚钱”

2010年4月,当《时代》杂志记者斯蒂芬去苹果总部试用iPad时,还是满腹狐疑——

“看起来,它不过是个大号的iPhone,或者iPod Touch罢了。”

一见到乔纳森·伊夫,斯蒂芬便提出了一个不客气的问题,“iPad在功能上有缺失吗?”

一直以来,外界总认为iPad功能太弱、自命不凡、太过艺术。

结果,后者的态度很坦然:“很多时候,我们正因为那些不存在的东西而感到骄傲。对

于我们来说,重点就是完善再完善,直到用户和同他们互动的内容之间没有障碍为止。”

接下来,斯蒂芬发现,iPad确实能够运行很多任务——它能够如你所愿运行日程、发邮

件、浏览网页和玩游戏。但当斯蒂芬将它握在手中时,斯蒂芬并没有感觉到这是一件“工具”。

iPad的用户体验,就如同人与人,或者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那样自然。

后来,在面对乔布斯时,斯蒂芬又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我看到的苹果,总是站在两

块路牌前,一块上面写着文艺,而另外一块则是技术。那么在这个路口上,是不是还有一条

道路名为商业?”

“当然,我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包含了商业的味道,”乔布斯承认,“但它从来都不是出发

点。我们的出发点是产品以及用户体验。”

毫无疑问,乔布斯本人是苹果在创新方面最独一无二的利器。为了检查用于建造苹果第

一个曼哈顿零售店的大理石的纹路,乔布斯坚持将从意大利运来的大理石先送到加州,让他

过目。

而在这一点上,乔纳森·伊夫比乔布斯更甚。在其他地方的设计师都必须和低成本不断

做斗争时,乔纳森却对外界表示:“苹果设计的东西,主张证明一种存在的价值,而不只是

为了赚钱。”乔纳森·伊夫团队中的大部人住在旧金山,传言他们的起薪是20万美元左右,

高出行业平均水平50%。他们在一个大的开放工作室中一起工作,但是拥有私人空间和绝

对的隐私。

在工作室里,乔纳森·伊夫拥有一个庞大的音响系统用于播放音乐。乔纳森·伊夫将设

计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制作艺术品般的模型上,他的设计流程高度重复——制造一个又一个

模型以将新的理念具象化。

“我无法想象,能够不制造(物理原型)就进行设计,”乔纳森说,“我热爱制造产品原

型。从创意到原型,我们的运转流程非常流畅。我只是喜欢制作东西。”

不过,乔纳森的苹果团队,并不像其他公司那样只是一个聚集创造力的设计圈子。他们

与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甚至远在亚洲的外围制造商,都有密切的接触。他们不只是单纯的

造型设计师,还是使用新材料和革新生产流程的领导者。

乔纳森的设计小组能想出办法在iPod白色或黑色的内核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以增

加材质的纵深感,却仍旧能在很短时间内将每个零件组装起来。“苹果对大大小小各个方面

都进行创新,如果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就继续创新,它是唯一这样做的技术公司。”

斯蒂芬表示。

斯蒂芬还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IT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上,

而苹果则始终热衷于它的设计游戏。

在3月3日亮相时,乔布斯不忘提醒竞争对手,不要把平板电脑当作下一个PC市场。

“平板电脑是后PC时代的设备,要比PC更容易使用,更依赖用户的直觉。”

“平板电脑市场只靠技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把技术与艺术和人文结合起来,需要软硬

件的结合。”乔布斯说。而这显然和乔纳森的观点不谋而合。事实上,他们两个差不多过着

同样的生活。尽管拥有盛名和巨额财富,他们都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至今,乔纳森和妻子都住在一个没有“一丝炫耀与浮夸”的房子里。他没有度假别墅,

也很少出现在社交和商业场合。和乔布斯一样,乔纳森着装简洁,经年不变:总是穿运动鞋、

T恤衫和三宅一生的圆领毛衣,头发剪得极短。这不是为了戏剧效果,和乔布斯一样,乔纳

森也非常喜欢这种随意的风格。

谁是Jonathan Ive?编辑本段回目录

今年春天在加州的巴沙迪纳,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举行了设计师的集会 Radical

Craft。会上各种各样的设计师们使满席的同行群情激奋。服装设计师 Isaac Mizrah 讲述了

他鼓舞人心的成名故事。人工智能的先驱 Danny Hillis 展示了一台能模拟地形的电脑,据

说它能显示一切东西,甚至是喜马拉雅山的三维图。荷兰发明家 Theo Jansen 则带来了一个

大众汽车般大小的,由塑料PVC管制成“海滩生物”(beach creatures),那东西就像 George

Lucas 的星际螃蟹那样“走”过舞台。

但是展示会上最大牌的明星却没有一点炫耀卖弄的架子。苹果电脑主管工业设计的高级

副总裁 Jonathan Ive 穿着一件深色T恤,顶着刚剃过的头摇摇晃晃地走上台,仿佛一个在

去星巴克的路上迷失方向的毕业生。这个39岁的英国人,懒散的坐在座位上,一点也不引

人注目,安静的回答主持人和获奖编辑 Chee Pearlman 提出的问题。尽管被邀请了很多次,

他还是拒绝卖弄他自己的设计能力,也不愿意谈论和他那完美主义的老板 Steve Jobs 一起

工作的感受。

除了 Jobs,他是对苹果那些著名的炫目而令人惊喜的产品最有影响力的人。Ive 更愿意

谈论设计流程(process)—— 他称之为“设计工艺”(the craft of design)。他满怀激情地谈

论他的小团队以及他们如何共同工作。他谈到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和限制项目

的数量,还谈到对一个产品如何被制造出来应该有深刻的理解:使用的原材质、制作加工时

使用的工具、产品设计的用意。Ive 强调的更多是对工作极度关心的必要性。

这些都算不上令人着迷,特别是对于一个著名的设计师来说。没有什么夸张的新闻,谈

论的任何事都缺少具体细节。毫无疑问,这部分是因为Ive 是一个不太合作的名人,但同样

也因为苹果那种由 Jobs 赋予的无处不在的神秘感。事实上,Ive 在这个场合不愿意多说什

么,在其他场合也是,甚至英格兰皇家艺术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the Arts in England)

作为 Ive 20年前的起点也没有得到任何特殊待遇。苹果以它自己的方式与外界沟通——最

典型的就是推出新产品,比如9月12日那场盛大高调的发布会。

尽管如此,此次对 Ive 的采访证明许多接近苹果核心的人所言非虚——他是苹果的幕后

功臣。Jobs 指明方向并且提供灵感,却是 Ive 将苹果独特的创造力和造就美丽事物所必须

的具体细节融合在一起。苹果创新的成功正是取决于这种主设计师与强力的老板间的契合。

“我认为 Steve Jobs 找到了一个不仅懂得如何完成,甚至能超越的他的设想的人,并且是

一次又一次的做到。” Pearlman 说。

一切都从九年前开始。“Steve & Jony Show” 创造出了一系列标志性的产品,从上世纪

末拥有水果糖般颜色并且颠覆了全世界对家用电脑概念的 iMac,到现在超薄的 iPod Nano。

苹果创造并且始终把握着数码音乐界的潮流,分析师们说这些年在电脑市场里它的分红是最

多的。苹果的股票在过去10年里增长了232%,凌驾于任何一个科技市场。苹果将设计中

的客户体验纳入蓝图,不仅是为了赢得富于创造力的美誉,更是为了赚得成千上万的真金白

银并且对整个产业发起革命。“苹果伟大 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通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万富

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提供产品设计服务的 NewDealDesign 的创始人

Gadi Amit 说。

毫无疑问,Jobs本人是苹果在创新方面最独一无二的利器。尽管他看上去像一个摇滚明

星,在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新品推介会上为众多苹果拥趸炫出他的重力和弦(power chord),

Jobs 仍然像任何一个瑞士钟表匠一样忠实于完美。他会坚持将为了苹果第一个曼哈顿零售

店而远渡重洋运来的精美意大利大理石先送到加州的 Cupertino,以便让他检查石头的纹理。

尽管其他地方的设计师必须与压低成本的人对抗,在苹果每个人都知道只有达到 Jobs 的高

标准才能留下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可能是杜撰的,说 Jobs 曾经要求一个设计新 Mac 的

设计师不准出现一个可见的螺丝钉。结果这个设计师做出来的模型上有一个藏在把手下不易

被发现的螺丝钉,于是Jobs解雇了他。“苹果是这个世界上设计能力最强的公司,这一切都

是因为 Steve Jobs,” 现在为耐克工作的苹果前设计师Ray Riley说。

Ive 说他和他的老板每天至少要交谈一次。事实上,他们差不多也过着同样的生活。尽管

拥有盛名和巨额财富,他们都很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Ive 和妻子,一个青梅竹马的历史学

家,还有他们年幼的双胞胎一起生活,据 Ive 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Clive Grinyer说,住在一

个没有“一丝炫耀与浮夸”的房子里。尽管有着出色的自我推销技巧,Jobs 也过着一种相

对安静的生活。他没有度假别墅,也很少出现在硅谷的社交和商业场合。运动鞋、T恤衫和

Issey Miyake 的圆领毛衣不仅是为了戏剧效果——Jobs确实喜欢这种随意的风格,Ive 和他

的设计小组也是。

如果Jobs是苹果设计精神的公开守卫者,那么 Ive 则是它天才设计团队的秘密领袖。“苹

果是一种宗教,苹果的设计团队仿佛是一个更狂热的宗教,” Riley这样说。事实上,它并

不是一个庞大的宗教——只有十几个人左右。但是他们运作的相及其高效,不管是就个人还

是做为一个团队而言。Ive 曾经说过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设计团队窝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

吃批萨时构想出来的。

这个是一个在田园诗般的舒适环境里工作了很多年的团队。Ive 1992年加入公司时,一些

设计师已经在那里很久了。他们很少参加行业盛事或者颁奖典礼。就好像他们并不需要外界

的肯定,而且这是因为没人比他们在设计方面更权威,分享更多的信息只会使得别人窥得秘

密缩小差距。设计师们自身就反映了苹果产品的设计感觉——漫不经心的别致、优雅及明显

的 Euro bent。这个由3、40岁人组成的团队有着鲜明的国际视野。成员不仅包括来自英国

的 Ive,还有新西兰的 Danny Coster,意大利的 Daniele De Iuliis 和德国的 Rico

Zörkendörfer。“这是老派的同志间的友情——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目标,没有个人主义在里

面,” 英国服装设计师 Paul Smith 说,自从1990年代 Ive 送给他一个新 Mac 后便成了朋

友。“他们经常聚餐,做了许多实地考察。他们将这些灰扑扑、其貌不扬的电脑幻化成了美

丽的雕塑,即使你不用也会想要拥有它们。”

Ive 团队中的大部人住在旧金山,传言他们的起薪是20万美元左右,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50%。他们在一个大的开放工作室中一起工作,但是拥有私人空间和绝对的隐私。普通的苹

果员工不准进入,因为怕他们瞥见即将却尚未推出的产品。有一个庞大的音响系统播放音乐。

Ive 将他的设计资金投入到艺术品般的模型上,而不是用来召集一大群人。他的设计流程高

度重复——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模型以将新的理念具象化。“我想我们团队的特点之一便是希

望犯错的意识,” Ive 在 Radical Craft 上说。“这是一种好奇心和探险的欲望。对犯错感到

激动是因为那意味着你发现了新东西。”

Ive 的苹果团队并不像其他公司的那样只是一个聚集创造力的设计圈子。他们与工程师、

市场营销人员甚至远在亚洲的外围制造商都有密切的接触。他们不只是单纯的造型设计师,

还是使用新材料和革新生产流程的领导者。设计小组能想出办法在iPod白色或黑色的内核

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以增加材质的纵深感,却仍旧能在很 短时间内将每个零件组装起来。

“苹果对大大小小各个方面都进行创新,如果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就继续创新。

它是唯一这样做的技术公司。” Frog Design的创始人Hartmut Esslinger说,他为Jobs设计

了许多最初的苹果电脑。

这对诸如戴尔、惠普和微软等许多正在试图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的公司意味什么呢?他

们并非没有理由期待。只要苹果仍旧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项产品并且过分的倚重少数几个

人,它就只能占据这么多的市场。“苹果的模式不能扩大,” 惠普的首席设计师 Sam Lucente

强调。除非9月12日能有新的突破,苹果现在的视觉形象——白色盒子——已经持续了5

年,变得没有什么悬念。

但是大多数大公司既没有苹果的专注和技术,也不想冒险将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搞的好像

是纽约或伦敦的高价时尚小店制造的一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脑公司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精打细算的降低成本上,而苹果则始终热衷于它的设计游戏。现在这些竞争对手也开始讲究

设计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正在迎头赶上,反而说明它们落 后了有多远。

从一开始 Ive 就有自己的想法。他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中产家庭,十几岁的时就沉迷于造

物的神秘中。1985年 Ive 被纽卡斯尔艺术学校(Newcastle Polytechnic)的设计系录取,他

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在设计顾问公司 Roberts Weaver Group 实习期间,他设计了一支

在顶端有圆球和夹子的笔,那种装置除了消遣别无它用。“ 这种笔立刻成为拥有者的最爱,

因为你会一直想玩它。” 当时还是 Roberts Weave 员工的 Grinyer 回忆道。“我们称之为

‘having Jony-ness’,某种能释放产品潜在情感的额外的东西。”

等到毕业的时候,Ive 已经是英国设计圈里的传奇。Grinyer 造访过 Ive 位于纽卡斯尔

Gateshead 区的公寓一次,惊讶的发现屋子里挂满了他毕业设计的泡沫模型,那是一个能使

老师更好地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话筒与助听器的结合体(不出所料,使用 的是

白色的塑料)。“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一心一意要达到完美无缺,” Grinyer回忆说。

最后 Ive 获得了皇家艺术学会的学生设计大奖,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的获奖作

品是一台自动出纳(取款)机,由比赛赞助商Pitney Bowes 受托制作。这次获奖使他赢得

飞往 Stamford-(Conn.) 公司短暂实习的机票,但是 Ive 很快决定改飞加州,以参观硅谷那

些日益兴起的设计公司。当时在 Lunar Design 工作的 Robert Brunner 被 Ive 展示的一个优

美的问号形电话惊呆了——不是一块泡沫疙瘩,而是一个拥有独立而完整的内部元件的真正

模型。“那不仅是一个在设计上富于感情的产品,而且经过了工程设计,他考虑的是如何批

量生产。” Brunner 回忆道。

毕业后,1989年 Ive 加入了 Grinyer 所在的一家伦敦创业企业,Tangerine Design。但是

他无法让那些英国公司赏识他的作品。当一家公司否决了他花了数月时间设计的一个浴缸

后,“他沮丧而心灰意冷,” Grinyer说。“他全心全意的为实际上并不在乎他的人们工作。”

Ive承认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设计顾问,对于那个工作来说推销才是最重要的技能。“我一点

也不擅长经营设计买卖,我只想专注于设计艺术本身,” 他告诉 Pearlman。

因此在1992年,他前往西部到苹果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那时候,Brunner 已经是苹果

设计团队的领导人。他之前给过身在 Tangerine 的Ive 一些工作,让他帮助设计苹果的新笔

记本 PowerBook。现在他给了 Ive 一份永久性的工作。那时苹果正处于 Jobs 回归前的黯

淡岁月,不仅亏损掉金钱和市场份额,还要作华尔街和商场的替罪羊。“出于一种不计后果

的信任,” Ive 在 Radical Craft 上这样说。他正是接受Brunner 的邀请而来。

从一开始,Ive 就赢得了属于他的荣誉。他设计了第一个能运行苹果短命的“牛顿”软件

的 PDA。但是当1996年他接替 Brunner 成为苹果的设计主管时,苹果正处于大麻烦中。

才29岁的 Ive 竭尽所能的与要求压低成本者斗争。他们搬走了深受设计师喜爱、用来模拟

想象中产品的超级计算机 Cray。于是苹果的产品开始看上去和其他公司的产品一样无趣。

Ive 仍然能引进一些新的有天赋的年轻设计师并保持士气。曾经是新雇员之一的前苹果设计

师 Thomas Meyerhoffer 说:“Jonathan 从来不站在椅子上或者发表什么演讲。但是如果不是

他相信我们能做到,我们根本不相信。”

1997年7月9日,Jobs 回归并从被驱逐的 CEO Gilbert F. Amelio 手中拿回苹果的统治权。

Jobs 迅速开始重整公司,据他的两个同事说,Ive 差点没有在这最初的混乱中幸存下来。当

时 Jobs 大刀阔斧的将苹果60多个产品削减到只剩4个,并在全世界奔走以寻求一个真正

的超级设计明星。他找过设计 IBM Thinkpad 笔记本的 Richard Sapper,汽车设计师

Giorgetto Giugiaro,以及建筑师/设计师 Ettore Sotsass。

但是当Ive重新翻出布满灰尘的简历后,独具慧眼的 Jobs 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的

人。当 Jobs 开始推行自己的设计标准时,Ive 反而成了受益者。“Steve Jobs 是一个暴君,

但那正是苹果所需要的,” 实用性专家和作家 Donald A. Norman说,即使他本人就是早期

被扫地出门的成百上千人之一。“ Jobs说;‘这就是我们要前进的方向。’ 然后他放手让

Jonathan 去实现这个目标。”

这两人间的合作引爆出许多伟大的苹果产品。一切始于第一台 Mac。决心将家用电脑重

塑为使有趣而不是难以亲近的东西,苹果创造了一个用户友好且多合一的模型,置于一个深

蓝色半透明的外壳里。知情人说大多数设计是和蔼可亲的新西兰人 Danny Coster 在 Ive 的

大力协作下作出的。

为了弄明白如何使塑料外壳看上去蛊惑人心而不是廉价货,Ive 和其他人跑到一家糖果厂

研究胶质软糖。他们和亚洲制造商一起花了几个月研究批量生产 iMac 的熟练工艺。设计小

组甚至力争重新设计内部电子元件和线路,以保证透过厚壳它们看上去也很好看。这对

Jobs、Ive 和苹果来说是很大的风险。一个竞争对手说:“我曾经也想证明半透明能增加我们

的销售,但是没有方法证明。”他估算苹果在每台电脑外壳上的花费高达65美元,而行业平

均水平可能只有20美元。

2001年,苹果推出第一台钛合金制作的电脑。幕后工臣 Ive 让 Danny De Iuliis和其他两

个小组成员偷偷将价值不菲的电脑运到旧金山的仓库,在远离苹果本部的那里建立工作室。

他们在那儿工作了6个月作出了基本设计,然后前往亚洲协商宽屏平板的事,并与精密元件

生产商一起工作。结果出来的是一种干净简洁的后工业风格,标志着 iMac 之前那种更趋于

新奇异常的设计语言的终结。当年10月,苹果又推出iPod,立即成为数码音乐播放器的“酷”

标准——这不仅是因为iPod本身,也是因为它和苹果的播放软件兼网上商店iTunes天衣无

缝的结合。

那种整合正是苹果设计魔力的主要部分。把“设计”仅仅当作一种风格或者时尚的想法

并没有把握住重点。最初的 iMac 显然是对 Jetsons 设计学校的回溯。iPod白色、简洁的外

观是“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早期中欧设计风格的直系派生”NewDealDesign’的 Amit

说。将苹果的许多产品与 Braun 的首席设计师 Dieter Rams的作品比较,“你会发现几乎一

模一样,”他说。

真正将苹果的产品从大众中区分出来的是“舒适和完美”,这是由产品研发过程中成千上

万个小决策最终汇集成的最后感觉。以苹果先进的喷射模塑法为例,其中既有科学也有艺术,

更有无数的试错。这道流程要求计算出如何将溶化的塑料或者金属通过细小的馈线(feed

lines)注入到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洞(cavity)里,并且要留下数量恰到好处的洞(holes),这

样当它在几秒钟后冷却时就能完美无瑕。

Ive 的团队非常理解并且尊重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这类流程,以至亚洲的精密零件制造商和

供应商都愿意和他们合作——尽管苹果在有关成本控制的谈判上显得十分凶狠。供应商通过

与苹果的合作领先于未来,因为制定设计界规则的是苹果。

当然,苹果也会犯错。苹果 G4 Cube 在上市不到1年就在2000年被放弃,厚重透明的

外壳上裂缝般的外观是诸多问题之一。公司也面临着关于 iPod nano 刮痕的起诉。尽管白色

的 iBook 和 PowerBooks 是创造性的胜利,最近苹果还是因为电池存在潜在问题而召回了

180万台。

这些错误和苹果一贯的成功的高科 技制造者形象比起来微不足道。最近刚获得最高级巴思

爵士勋章(Commander of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CBE)的 Ive 是主

要原因。毫无疑问,这项老旧的荣誉会使一些设计师对手嘲笑 Ive 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

其实不尽然。只要Ive还有他合作无间的团队和铁腕老板,Steve 和 Jony 就会继续表现出

色。

Jonathan Ive指出好的设计是由三个要素组成。

第一要素是用途。产品用来做什么?它是否如预期般发挥效用?

第二个要素是外观。产品外观决定它给人的感受,必须拥有它的原因、以及它的价格。 至

于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则是它的诉求。产品的特色是什么?您对它的感觉如何您可

以试想一下关车门的声音和感觉,有些车子就是会让人感到比较放心和可靠,但这一点不

一定与车辆的基本工程结构有关。

在Jonathan Ive设计各种电脑时的理念并没有太大差异,具亲和性、线条俐落、 功能齐全。

唯一不太一样的是彩色机种iMac。吸引目光的Apple电脑iMac正撼动著个人运算市场,它

有五种颜色:深红、深蓝、紫色、橙红、灰色。Jonathan Ive看起来脸色苍白,他那英伦民

族式的苍白肤色与其满脸深色的落腮胡形成强烈对比,让这个身著褪色牛仔裤和冲浪人图样

上衣的32岁设计师有一张看起来睡眼惺忪的、无精打采的脸。事实上,一周工作超过70

个小时的Ive,是一家企业的副总裁,他富创意的设计已经帮助Apple跳离过去的低潮期,

Apple在历经了两年将 近20亿美元的亏损后,已开始尝到获利的滋味。 2000年8月发表

的第一代iMac外型浑圆、色彩鲜艳,很快地就掳获个人电用户的心,在 iMac发表后的那

个周末,喜爱它外型和其易用性的消费者让这款电脑销售量达到15万台,2000年底为止,

则售出了80万台。 iMac是1998年第四季时零售店中最热销的个人电脑,而iMac的销售

成绩拉抬了Apple使其在二月时超越IBM,成为零售市场中的第三名。这些销售数字还不

包括那些大部分销售到企业市场上的台数,那在个人电脑市场占了更大的一部分。个人电脑

市场一向充满了使用微软Windows作业系统和Intel晶片的灰白色电脑。高科技市调公司

Dataquest指出,以全球来看,Apple产品仍然只占了个人电脑市场的4.4%。 然而,iMac

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程度,显示出Apple如何改变了人们选择电脑的方 式--不再只是技术、

功能导向,还要考虑到外观和形象。

第1代iMac

之后苹果又继续推出了iMac G4和 G5。2001年,Jonathan Ive再次来到了通用电气塑料公

司的色彩研究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可以将1000多种不同的色彩与特殊效果使用到塑料中。

Jonathan选中了一款乳白的塑料样品,纯粹、柔和而洁白,然后他将它放在实验室的色彩鉴

定仪器下,这时一种敏锐的感觉使他对这块塑料与仪器金属的光泽搭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于是他兴奋地拿走了样品。

回到工作室后,Jonathan Ive感觉需要设计一种完全打破旧思维的电脑造型,使电脑活起来,

成为自己的伙伴。于是他决定将电脑的各个部分简化,在乔布斯家中后花园里的向日葵的启

发下,Jonathan Ive决定让电脑和向日葵一样随意转动,同时好莱坞Pixar电脑制作公司的卡

通造型Pixar灯同样给了Jonathan Ive灵感。就这样,新一代iMac桌面电脑诞生了。

iMac G4

iMac G5

Jonathan Ive:苹果iPhone手机设计幕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iPhone成了苹民的口头禅,当Jobs把各种眩目的功能玩弄于股掌之上时,苹果仿佛正在谱

写一个绮丽缤纷的电信神话,然而,谁才是这神话幕后的真正缔造者?

苹果iphone手机

注:本文转载MacX网站,warner新闻,图片来自苹果官方tif图片素材。

Jonathan Ive,一个苹果永远不会忘记的名字,一个时代神话的缔造者。

生活对于他来说过于完美,一个历史学家的妻子和双胞胎孩子让人羡慕不已,事业也显

得格外顺利,20年前,英格兰皇家艺术学会的位置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正如很多天才的故事一样,Jonathan Ive在幼年时便与众不同:Jonathan Ive出生于伦敦的

一个中产家庭,十几岁的时就沉迷于造物的神秘中。1985年 Ive 被纽卡斯尔艺术学校

(Newcastle Polytechnic)的设计系录取,他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在设计顾问公司 Roberts

Weaver Group 实习期间,他设计了一支在顶端有圆球和夹子的笔,那种装置除了消遣别无

它用。“ 这种笔立刻成为拥有者的最爱,因为你会一直想玩它。”

等到毕业的时候,Ive 已经是英国设计圈里的传奇。Grinyer 造访过 Ive 位于纽卡斯尔

Gateshead 区的公寓一次,惊讶的发现屋子里挂满了他毕业设计的泡沫模型,那是一个能使

老师更好地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话筒与助听器的结合体(不出所料,使用的是白

色的塑料)。

我们很难能把这样一个寡言少语的秃头男人和苹果公司的闪光的高层职位联系在一起,

当Ive重新翻出布满灰尘的简历后,独具慧眼的 Jobs 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的人。

想通过Jobs的变态面试也是并非轻而易举的,他曾经要求设计新 Mac 的设计师不准出

现一个可见的螺丝钉。结果这个设计师做出来的模型上有一个藏在把手下不易被发现的螺丝

钉,于是Jobs解雇了他。

两个人一拍即合,在今后的时间里,共同创造出许多伟大的产品,一切始于第一台半透

明蓝色iMac,在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之后,灵感便像喷泉一样涌现出来:iMac、Mac mini、iPod、

以及今天的iPhone。

iPhone的出现有些让人意外,因为这和原来的Mac风格有些区别,iPhone同样出自Ive

的苹果团队!

Ive 团队中的大部人住在旧金山,传言他们的起薪是20万美元左右,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50%。他们在一个大的开放工作室中一起工作,但是拥有私人空间和绝对的隐私。普通的苹

果员工不准进入,因为怕他们瞥见即将却尚未推出的产品,这也是iPhone大会之前根本没

有人知道造型的根本原因!

Ive 将他的设计资金投入到艺术品般的模型上,而不是用来召集一大群人。他的设计流程

高度重复——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模型以将新的理念具象化。也只有 Apple 的主设计

Jonathan Ive 才能够把科技玩意雕琢得根艺术品一样。按照 Jobs 的说法,这款叫做 iPhone

的小家伙将是一个革命,它是 Touchscreen iPod + Phone + Internet Communicater 的混合体。

iPhone的设计同样来自Jonathan Ive的那颗奇异的大脑,在日以继夜的工作努力下,在苹

果技术员工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正是Jonathan Ive让苹果的不败神话持续至今,对于他很多业内知名人世都给予了极高的

评价!我想这也是对他的最大的褒奖吧!

[注]:2007年苹果大会Macworld上,Jobs用iPhone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台下的Jonathan

Ive!

Jonathan Ive个人简历:

1967年出生于英国,在纽卡斯尔综合性工程技术学院(Newcastle Polytechnic)学习工业设

计;

1992年加入苹果,是iPod和iMac的设计者。现在,他已经是苹果工业设计部门的副总监;

2003年,他被伦敦设计博物馆评选为年度最佳设计师,同时还保持着皇家人文学会(Royal

Society of Arts)的皇家工业设计师( Royal Designer for Industry )称号;

2006年,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Jonathan Ive在伦敦接受了英国女王的册封,获颁大英帝国司

令勋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CBE)。

“我认为 Steve Jobs 找到了一个不仅懂得如何完成,甚至能超越的他的设想的人,并且是

一次又一次的做到。” ——Pearlman

苹果高级设计副总裁Jonathan Ive访谈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3年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年度大奖的得主是JONATHAN IVE,苹果公司的高

级设计副总裁,他的创新包括iPod 和 iMac。

作为苹果公司的高级设计副总裁,Jonathan Ive将如他所说的“超越了表层的狂热的努力”

与对新工具,新材料,新生产工艺的不断的实验相结合,设计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新产品,例

如iMAC、iBook、the PowerBook G4 和iPod MP3 player。他以2002年的iMac和 iPod赢

得了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年度首席设计师大奖。

1967年生于伦敦,Ive 在成立橘子工作室之前在纽卡斯尔综合大学学习艺术与设计,橘子工

作室是一间设计咨询公司,在那里Ive开发了从电动工具到电视的各种东西。1992年,他的

客户之———苹果公司——在其加州的总部为他提供了一个工作。同苹果的创始人Steve

Jobs 紧密合作,Ive 开发了iMac。不但在第一年就卖出了二百万部以上,iMac还将光与色

彩引入到枯燥的计算机产品设计领域,在它之前,即使新产品也都用不透明的灰色或米黄色

塑料包装。

Ive和他在苹果的紧密结合的设计团队运用侧面思考和对细节的密切注意而开发出了同样创

新性的新产品,例如the Cube、 the iPod,世界上最轻薄的17寸笔记本电脑PowerBook G4,

还有轻巧的 iMac G5.

Q. 你是怎样开始对设计感兴趣的?

A. 我记得我总是对制作东西感兴趣。而起初我对它们是被设计出来的这个事实并不明确或

是感兴趣。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记得我会拆开任何拿到手上的东西。后来,就发展到对

它们是怎样被制造的,它们怎样工作,它们的外型和材料更加感兴趣了。

Q. 你是什么时候决定从事设计行业的,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A.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很确定我要去描绘并设计东西。我知道我要搞设计,但我不

知道要设计些什么,因为我对什么都感兴趣:汽车,产品,家具,珠宝,舰艇。在拜访了一

些设计咨询公司后,我最终决定产品设计会是个不错的开始,因为它看起来最为普遍。我在

学校学习艺术与设计然后到纽卡斯尔综合大学。我发现了一些基础的要素——不论你是否希

望,外型和颜色定义了你的设想中的物品的性质。我学习了制作东西的基础并开始理解设计

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我想我的绘画技术已经有所提高了,但那时它却令我很困扰,现

在好多了。

Q.毕业后,你加入了橘子设计工作室,回顾一下,你在那里的经历有多大的作用呢?

A.我当时还很幼稚。虽然刚走出校园不久但因为设计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从发梳和陶器到

电动工具和电视机——我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我想要

做些什么变得很明确。我真的只喜欢设计。我既不感兴趣,也不擅长于经商。

Q. 你为决定什么加入苹果公司?

A.我在大学的时候在使用计算机方面一直有问题。当时我确信我的技术不行,以至于每当我

想用计算机帮助我解决各方面的技术问题时,总是失败。就在我即将离开大学的时候,我发

现了Mac. 我记得我惊讶于它比我尝试过的任何东西都要好多少,我被它在整个用户体验中

的体贴所打动。我有一种通过产品和设计者相联系的感觉。我开始更多的了解这个公司 ,

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价值观,和它的组织体系。我越多的了解这个几乎是叛逆的公司,就

越被它吸引,因为它不由辩解的作出了作为一个高傲的,有创造力的濒临破产的企业的抉择。

苹果在主张着某些东西并且拥有不是仅仅为了赚钱而那样做的理由。

在90年代初,我再一次在伦敦的橘子工作室,与许多来自日本,美国,欧洲的顾客合作。

苹果公司要寻找新的设计咨询公司并决定与我合作。 我仍然记得苹果如何描述这个美妙的

机会,我如此紧张,怕把一切搞砸。我从没有想过我可以成功的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一直以

为我将会单独的工作。在苹果公司的一个大项目的结尾时,我决定接受一个全职的职位并搬

到了加州。

Q.你曾把你在苹果前几年的经历描述为失败。为什么呢?什么改变了呢?

A.我说加入苹果是一个错误的原因之一与顾问有关。表面的工作让想在产品计划上有深刻的

影响和真正的变革变得很困难。当你接受了一项委任,许多关键性的决定已经被作出。我越

来越相信要做出全新东西需要从组织的许多方面作出重大的改变。

当我加入苹果时,公司正处于衰退。它似乎失去了曾经的在个性和目的上的明确的感觉。苹

果开始尝试与一个从来没有分享过其目标的企业所制定的议程相竞争。作为设计师,在作出

决定的时候我当然是在场的,但我的影响力或者说权利并没有比作为顾问的时候大多少。这

种状态直到Steve Jobs (苹果的创始人)回到公司才得以改变。他重新建立起了最初的核心

价值观,苹果再次走上了鲜明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公司的方向。设计和创新形成了这个新方向

的重要组成部分。

Q. 仅为一家公司做设计有什么优点呢?又有什么缺点呢?苹果公司在组织上有什么特别

之处使你在那里的工作经历有所收获呢?

A. 当你这么多的成效都被组织脉络所限定时,的确是感觉很微不足道的。不仅公司领导对

其产品和设计的作用的清晰理解是关键,开发,市场,销售部门都同样对同一目标承担责任。

我更加强烈的意识到,我们在设计上所能达到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许多不同的团队解决同样

的问题和分享同样的目标的约束。我喜欢作为一些比设计更大的东西的一部分。我忠心于苹

果并且相信这个公司有一种感觉上比设计更重要的影响。我也有一种我们真的活着就要承担

责任的感受,有时候我们所作所为的后果真的是痛苦的。

Q. 相似的,集中地设计某种特定的产品,就像你设计电脑,它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呢?

电脑的设计是否因为是一个更富有,更高回报的领域而使你集中于它呢?

A.我曾经担心单独的离开工作去面对许多不同领域的顾客会很困难。但意外的是这并不是问

题,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在设计包含很多组件的系统——耳麦,遥控,鼠标,话筒当然还有电

脑。 问题实际上是集中于设计基于技术的产品。我喜欢在这样一个比较新的产品范畴内工

作。机会是非凡的,因为你可以只研究一种产品就立即打破这种产品类型和他的相关系统的

整个历史。The iPo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非常新的产品,而且它完全改

变了用户以往的对反复的存储和收听音乐的经验和理解。

Q. 苹果产品的设计有怎样确定的品质呢?在你到那里之前它们和苹果的设计传统有多大

联系呢?

A. 在20世纪70年代,苹果提出技术与艺术的交汇。我认为产品的品质实际上出自于公司

成立时就设定了的更为广大的目标。定义的品质是关于使用:简单而朴素。不只考虑功能的

需要,我们同样要表明产品有比传统的注重功能更重要的用途。

Q. 你会怎样评价苹果的设计团队?

A. 我们集合了一只最棒的设计团队。因为保持了团队核心的精简和在工具与工艺方面的很

多投入,我们可以在一个很罕见的水平上进行合作。我们的物理环境反映并确保了这种合作

方式。庞大的开放的工作室和完备的声音系统保证了大量的公有设计空间。我们专门的个人

空间很少。事实上,我们是如何工作的记忆要比我们的产品持续得更久。

Q. 你的团队所开发的产品与其他的区别是什么?

A. 也许决定性的因素是超越了表层的狂热的努力:对细节的过分的注重常常被放任,就像

电缆和开关之类。以iMac为例,我们在很多不同的水平上尝试让它少一些高傲,多一些易

用。一个细节的就是把手。因为它的基本功能显然是使产品易于移动,它的功能的一个闪光

点就是它使用户立即明白要去参考把手。这种参考,在某种水平上代表了对iMac核心功能

的理解。当你看到一个带有把手的物品,你会立即就明白这种外型的物理性质——我可以触

摸它,移动它,它并不是很金贵。

在Power Mac G4 Cube中,我们使技术核心悬吊在一整块塑料内。你不可能经常用一整块塑

料去设计东西。这就是为了简化——去除掉杂七杂八的东西,不止是视觉上的,还有听觉上

的冗余。那就是为什么核心悬吊在空气中。空气从底面进入,并不通过风扇(所以非常安静)

经过内部的散热器。在立方内部的活动全部是垂直的——空气,电路板,甚至光驱都是垂直

的。核心很容易移动来加入内部组件。

Q. 你曾经提到过,从历史角度,设计的进步总是由新材料的发展驱动的。目前什么材料最

令你兴奋呢?

A. 材料,工艺,产品结构和建造都是对设计巨大的驱动力。聚合材料的发展意味着我们现

在可以使用合成材料来满足非常特别的功能目标和要求。从工艺的观点看,我们现在可以用

塑料完成原本不可能事情。混铸材料——用不同的塑料共同制模或用塑料和金属共同制模提

供给我们一系列原来根本不存在的功能。 iPod就是使用混铸塑料制造的,没有扣件没有电

池盖,使我们得以完成一款完全封闭的设计。金属成型,特别是用高级黏合剂结合金属的新

方法和激光焊接都是目前很令人激动的领域。

Q. 其他的推动目前设计发展的刺激因素是什么?

A. 新产品取代了各种很有历史的产品显然是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我认为另外一种刺激因素

就是消费者执着的和高的期望。在iPod的设计中, MP3现象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开发一款可

以保存400首歌的全新的产品。最大的挑战是尝试开发一些新的东西,一种感觉上是新的,

并有某种联系而意味着它是什么的东西。

Q. 相反的,为什么这么多新产品如此平淡而无创意?

A. 许多的公司用相似的议程互相竞争。我们看到的很多的产品只追求细小的差别。很多企

业关心的只是抢先占有市场而不是尝试革新,诚恳的对待时间,投入资源并认真的努力把产

品做得更好。

个人背景

1967

生于伦敦,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1985

在纽卡斯尔综合大学(现诺桑比亚大学)学习艺术与设计。

1989

成为一间在伦敦的设计咨询公司——橘子工作室的一员,在那里开发了从电动工具到洗脸盆

的范围广泛的各种产品。

1992

移居到旧金山加入了苹果设计团队。

1998

被任命为苹果公司工业设计副总裁。是在第一年就售出二百万部的iMac原型机的首创人。

1999

推出22寸影院显示器的Apple iBook,PowerMac G4 Tower 和iSub。

2000

发行Apple G4 Cube。

2001

苹果公司推出Titanium PowerBook G4 和the iPod 轻便MP3播放器。

2002

发行带有15" 和17" 可自由转动显示器的以向日葵为灵感的新iMac 。推出eMac,一个专

门为教育机构开发的iMac改进版本。

2003

苹果推出12" PowerBook 和 17" PowerBook, 只有 1” 厚和 and 6.8 lbs 重,是世界上最轻

薄的17” 笔记本电脑。

赢得了设计博物馆年度首席设计师大奖。

2004

发行多彩iPod mini 和轻巧型iMac G5。

2005

被任命为苹果公司高级设计副总裁。推出Mac Mini。(视觉同盟专稿,来源注明出处)

iMac

G4 Cube

iSub

显示器

iPod随身听

iMac G4

PowerBook笔记本

iMac G5

iPod Shuffle

2024年10月10日发(作者:令光华)

一、 个人资料

乔纳森·伊夫是一位才华横

溢的工业设计师,现任Apple公司设

计师兼资深副总裁,他曾参与设计了

iPod,iMac,iPhone,iPad等众多苹果

产品。除了 Jobs,他是对苹果那些著

名的炫目而令人惊喜的产品最有影响

力的人。

乔纳森·伊夫1967年出身在伦

敦。由他父亲抚养他,他的受到了他

父亲很大的影响。在他大学毕业以后,

和纽卡斯特综合大学的同学于1988

年成立了桔子工作室。1992年他到了

加里福尼亚完成了他的梦想之一,成

了一名苹果顾问。 由于接到一份计

划:来辅助开发的苹果笔记本电脑,

让用户容易方便,且美观大方.这促使

他现在为苹果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的新

的型号。

1993年,当年仅26岁的英国设计师Jonathan Ive,被苹果公司请出来

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一个电脑的时尚时代就此开始了。从第一代iMac

桌面电脑诞生时起,全世界都对塑料在IT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有了新的感受,

Jonathan Ive让塑料美丽起来并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已经为众多人所熟知,被视为苹果复兴的另一

位英雄。

作为苹果电脑工业设计副总裁的伊夫,设计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新产品,例如

iMac、iBook、PowerBook G4、iPod MP3播放器和风靡全球的iPhone。他还在

2002年以iMac和iPod赢得了伦敦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年度首席设计

师大奖,并且在2006年,接受了英国女王的册封,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伊夫十几岁的时就沉迷于造物的神秘中,在他大学毕业以后,在和纽卡斯特

综合大学的同学成立的桔子工作室里开发了从电动工具到电视的各种东西。

他的客户之一苹果公司,在其加州的总部为他提供了一个工作,就是连

同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紧密合作,开发iMac电脑。他将色彩引入到枯燥的电脑产

品设计领域,开启了另一个电脑的时尚时代。

乔纳森·伊夫 1967 年生于英格兰艾塞克斯郡清福德市(Chingford, Es),2002 年

他荣获英国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师奖,第二年他再次获得这一殊荣。2006 年他

登上英国「新年荣誉榜」(New Year Honours)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因其对

设计工业的贡献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CBE)。

2009年7月1日正式被授予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名誉博士

学位。

主要产品简介

iPhone4

iPhone 4的全新外观设计,iPhone 4厚度仅有9.3毫米,相对于iPhone

3GS12.3毫米的厚度,变薄了24%,这使得iPhone 4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

最薄智能手机。

与传言中的一样,iPhone 4加入了双Mic设计,其中一个副Mic可以

起到主动降噪的作用,这将大大提高iPhone 4的通话质量。

iPhone 4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之薄,其中一个制胜的点是iPhone4将

手机的天线和边框整合在一起,侧边的不锈钢框架天线分为两段,充当两

个天线。其中一边负责蓝牙、WiFi和GPS信号的接收,另一边负责UMTS和

GSM手机信号接收,这一设计非常

之妙。

但是了这个设计,苹果也为

之付出了“天线门”的代价,由

于将天线与边框设计在了一起,

导致如果握机姿势不规范就会干

扰到信号,使信号在短时间内

“瞎掉”可以说是iphone4的一

个重大设计失误。对此,苹果也

承诺顾客如果在9月30号之前预

购iphone4,便可以得到免费的

“bumper”外壳。

除此之外,iPhone 4的按键

风格,也是全新设计。iPhone 4

的前后 面板采用了特殊的钢化玻璃,是塑料坚硬程度的30倍,所以非常

耐划。

iPad

iPad是一款苹果公司于2010年1月27日发表的平板电脑,定位介于苹果

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MacBook、MacBook Pro与MacBook

Air)之间,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

频等功能。iPad有一个9.7吋的IPS显示器,厚度为0.5吋,重量为1.5

磅。与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苹果公司其他电脑产品不同,iPad使用了苹果

公司自家的Apple A4 1GHz处理芯片。iPad也支持多点触控,内置16至

64GB的闪存。电池可提供10小时的续航使用时间,以及最长达一个月的待

机能力。

通信能力方面,iPad支持WiFi 802.11n规格的无线网络,以及蓝牙

(Bluetooth)2.1,iPad亦具备内置3G模块的版本。另外,iPad同时内

置动态感应器、电子罗盘、喇叭、麦克风。3G版本的iPad更具备gps模

块,可以提供更精准和快速的导航。

由于iPad与iPhone采用同样的操作系统iOS,因此可直接运行所有

iPhone的应用程序,推出时并没有支持Adobe Flash。

iPad分为支持WiFi和支持WiFi+3G两个版本,有16GB、32GB

和64GB三种容量大小,支持WiFi版的16GB容量的iPad最低售价为499

美元。已于去年在美国上市,已于去年五月在中国上市。

iPod touch 4

完全复制iPhone 4的硬件,这点是不是让众多苹果fans激动了呢,新款iPod

touch拥有Retina显示屏,LED背光,同时采用与与iPhone相同的A4处理。

iPod touch

上的

FaceTime

让你以全新

方式与朋友

相处、聊天

叙旧和打发

时间。只需

轻点一下,

你就能真切

地看到朋友

们在做什

么;见证一

场恶作剧;

或与远隔万里的朋友分享你昨晚发生的趣事,并看着他们捧腹大笑,这些通过

WLAN 连接两部全新 iPod touch 或一部 iPod touch 和 iPhone 4 就能实现。

要开始使用此功能,你只需要一个 Apple ID 和一个电邮账户。你可以选择已有

的电邮账户,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设立一个新账户。你将享受前所未有的乐趣。

乔纳森·埃弗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乔纳森·埃维(Jonathan Paul Ive,又译强纳生·保罗·伊夫,1967年2月-)苹果电脑工

业设计部门资深副总裁,同时亦是苹果公司中最重要的设计师。

事业

埃维出生于伦敦,在纽卡斯尔综合性工程技术学院学习艺术和设计,之后建立了他个人的橘

子设计工作室。苹果电脑是他的客户之一,他让苹果产生的深刻印象使他在1992年获得在

库比提诺总部工作的机会,以扭转苹果日渐衰弱的设计部门。

作品

乔纳森·埃维参与了接近全部苹果电脑产品的设计,其代表作包括令苹果电脑起死回生的

iMac系列,全球销量达六千八百万部的数码音乐播放器iPod系列与2007年6月11日于美

国开售的iPhone,与他设计的其它产品Power Mac G4 Cube和Power Mac G5同样知名。

获奖

埃维是设计博物馆2003年年度设计师大奖的获得者。

工余嗜好

埃维以无私著名,在一次访问中,他总指出让他获得名望的产品中多少是由团队合作完成的。

在他的业余时间,他编写电子流行乐曲(techno-pop)。

名句

埃维被引述的名言:“在很多时候,设计是最直接把产品特色传递到人民脑中的方式。”

目录

简介

解密苹果公司工业设计的魔术师:乔纳森·埃弗

Apple 苹果接班人 : Steve Jobs 交棒 Jonathan Ive ?

为乔布斯设计“苹果”的人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乔纳森·埃弗(Jonathan Ive),1967年出身在伦敦。由他父亲抚养他,他的受到了他父亲很

大的影响。在他大学毕业以后,和纽卡斯特综合大学的同学于1998年成立了桔子工作室。

1992年他到了加里福尼亚完成了他的梦想之一,成了一名苹果顾问。 由于接到一份计划:

来辅助开发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让用户容易方便,且美观大方.这促使他现在为苹果公司设

计了一系列的新的型号。

1993年,当年仅26岁的英国设计师Jonathan Ive,被苹果公司请出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

一个电脑的时尚时代就此开始了。从第一代iMac桌面电脑诞生时起,全世界都对塑料在IT

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有了新的感受,Jonathan Ive让塑料美丽起来并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解密苹果公司工业设计的魔术师:乔纳森·埃弗编辑本段回目录

去年春天,众多行业的顶尖设计师云集到加州帕萨德纳地区的一座艺术中心里,举行一场名

为“前卫工艺”(Radical Craft)的研讨会,不少人在同行面前侃侃而谈,时装设计师Isaac

Mizrahi讲述自己的成名经历,人工智能技术的先锋人物Danny Hillis演示一台可以三维渲染

任何自然地貌,包括喜马拉雅山的超级计算机。荷兰发明家Theo Jansen展示他用PVC塑料

管子做成的能像乔治·卢卡斯的电影里的星际螃蟹那样的“海滩生物”在舞台上踱步„„

但是真正的主角却绝少张扬,留着几乎是光头,身穿深色T恤衫的苹果电脑公司主管工业

设计的高级副总裁乔纳森·埃弗,39岁的埃弗像个刚毕业的、去星巴克咖啡有时还会迷路

的毕业生那样,有些慵懒地在座位上,平静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尽管以前也接到过无数的

邀请,但他拒绝把他的老板史蒂夫· 卓布斯已经介绍过的产品,拿去夸耀一番自己所做的

工业设计。

除了卓布斯,埃弗对于苹果公司哪些炫目和工业设计和名噪一时的产品承担最主要的职责,

即使在接受采访时也会选择只谈设计流程——他将其称作“设计工艺”,侃侃而谈地说起他

的小团队如何工作在一起,主题集中到重要的和有限的几件产品之内,说起对于产品设计的

深度理解:所使用的原料,制作工具,设计目的„„多数情况下,他最关注的是工作的细节。

埃弗的设计师生涯从20年前起步,他是苹果公司东山再起的幕后英雄,从9年前苹果公司

推出的iMac,彻底颠覆传统印象中的个人电脑外观之时起,到小巧的iPod Nano,苹果公司

的股价在过去十年里,在总体趋于衰退的Nasdaq技术股市增值了1,273%(12.73倍)。

苹果公司将工业设计以用户体验为蓝图,设计不止是创造产品知名度的手段,也是赢得数十

亿美元收入和改造传统制造业观念的有效方式。有人说,苹果公司最大的贡献在于告诉可以

凭借产品销售情感,并因此成为亿万富翁,这说明工业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无疑卓布斯手握着这家公司创新的独家武器,他对于设计有一种近乎瑞士手表制造者那样的

近乎完美的要求,他曾经不远千里从加州的卡普蒂诺运送上等的意大利大理石,铺设到在纽

约曼哈顿的专卖店里,并亲自查看大理石的纹理。在苹果公司,众人皆知的是他的高标准,

一位现在主管耐克公司产品设计的前苹果设计师说,卓布斯曾经要求一款Mac电脑的设计

不能有一个可见的螺丝,后来,设计师提交的原型产品中有一个螺丝藏在把手的下面,即遭

到了老板的训斥。

埃弗说他每天至少要和卓布斯谈话一次,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很相似,尽管拥有丰厚的

财富和声望,都很低调和保护隐私,埃弗和青梅竹马长大的妻子(一位历史学家)以及双胞

胎孩子住在一起,住所并不是那种显眼的豪宅;和卓布斯一样很少出现在硅谷的商业和社交

场合,运动鞋,T恤衫和圆领毛衣是日常穿着。他的设计团队成员也多是如此,这个三四十

人的团队有来自英国、意大利、德国、新西兰等地的成员。据称起薪为20万美元,比行业

平均水平高出50%,他们在一间很大的工作室里共同做设计,但是绝大多数苹果公司的雇

员都不准进入,以免被瞥见设计样品。同时,他们也要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与工程师,营销

人员和在亚洲的制造商保持密切合作。

埃弗出生于伦敦附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孩提时代就喜欢琢磨产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当他在1985年考入纽卡斯尔工艺学校后,他这方面的才华很快显露出来,在学生时代就获

得过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的奖学金,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是设计自动取款机,随后是设

计一款精巧的问号形状的电话。1989年毕业后,他在英国起步的职业生涯并不十分如意,

在注重销售的商业氛围中,埃弗细致的工作风格并没有受到雇主的青睐和重视。

1992年,他转投苹果公司,设计了该公司第一款PDA产品“牛顿”, 1996年成为苹果公司

设计部门的负责人,那时的苹果公司深陷财政危机,尽量压低成本是首要任务。1997年7

月9日,苹果公司董事会驱逐了CEO阿梅里奥,卓布斯重新出山,到任后即砍掉了这家公

司的六十多种产品的绝大部分,只保留其中的四个,当时卓布斯急于招募工业设计的明星人

物,他给Richard Sapper(IBM Thinkpad笔记本设计师)等人打电话相邀,但是当看到埃弗

那份有些陈旧的简历后,独具慧眼的卓布斯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需要的人。

双方协作的第一款产品iMac,颠覆了IBM PC既定的个人电脑那种四平八稳的厚重风格,

以一种让用户倍感轻松的设计风格,全内置的设计和透明的机箱令人耳目一新。为了让塑料

的机箱外壳透露出令人愉悦的色调和质感,而不是廉价材料的感觉,埃弗和他的同事到一家

生产糖豆的工厂研究了多次。他们与亚洲的生产商研讨了数月,并敦促配件供应商重新设计

电子元件,以保证能在熟练工艺的情况下每年制成上百万台iMac。卓布斯、埃弗和苹果公

司冒着很大的财政风险,将每台机箱的成本从业内标准的20美元提高到65美元。

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钛合金材料的笔记本电脑,确立了一种明快的,后工业时代

的产品设计风格,截然不同于iMac的那种新奇设计特色.同年10月,iPod面世,那种酷味

十足的设计风格很快就使产品成为了音乐播放器中的标准。如果说最初的iMacs设计延续了

埃弗在学校时期追求细致和新奇感的设计特色,颜色明快的iPod则是简约风格与时尚的合

而为一,回溯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简约特色,当时最著名的“甲壳虫”乐队曾发行过“白

色专辑”——封面仅有纯白底色和普通的黑色字体。

当然,埃弗和他的设计团队也出过差错,2000年推出的Apple G4 方型电脑,外壳容易破碎,

iPod nano容易留下划痕的问题也遭到了消费者起诉,因为电池设计的问题,苹果公司最近

召回了180万个iBook 和PowerBook笔记本电脑有潜在问题的电池。

如果要替Apple设计师 Jonathan Ive 接下 Apple CEO 一职找背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应属

哈佛商业评论(HBR) 的「艺术硕士是新的商学硕士 (The MFA Is the NewMBA) 」,与

BusinessWeek 畅谈 IDEO 的封面报导 「设计的力量 (The Power of Design) 」。这两篇文章

不谈 Apple、Steve Jobs 与 Jonathan Ive,但却能够诠释设计师足以当家的美感经济时代。

在「艺术硕士是新的MBA(The MFA Is the New MBA) 」文中,作者Daniel 开场就以哈佛商

学院为靶,说明进哈佛商学院不是很难的,因为UCLA的艺术系更难进,因为「当哈佛MBA

录取率达10%之际,UCLA的艺术学院只录取 3%」。事实上,这个录取率也打败最难录取

的 Stanford MBA,因此也就打败了全世界的MBA课程。

文中谈到的另一个具代表性的例子,则是麦肯锡( McKinsey ) 聘请MBA的比例,自1996

年的61% 降到(约2004年)的43%。这是量的改变,也是质的改变,因为连设计名校IIT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也标榜念艺术,也可以进 McKinsey,McKinsey 不是设计

公司,而是第一名的咨询公司,也是众名校MBA们,最想进的公司。

从哈佛商学院的录取率到麦肯锡的MBA比例,都在陈述一个转变中的现在与未来,如标题

的「艺术硕士是未来的商学硕士」,也就是美学与艺术,在未来的商业活动与经济发展中,

有更重要的角色。

虽然目前心中没有艺术家变成执行长或最高阶经理人的经典例子,但我仍相信这股趋势已经

在业界酝酿中。

虽然发动吸尘器革命的设计师创业家 James Dyson,常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案例。我对 James

Dyson 的设计与创业家精神十分佩服,也十分地享受 Dyson 吸尘器,让看起来只有三成肮

脏的地板,却能吸出十足成就感,而不费吹灰之力。

虽然前有 Dyson 的案例,但是大家期待更 Apple 也由设计师 Jonathan Ive 接手,如果他

能接下 Steve Jobs 的担子,大概是最能诠释「The MFA Is the New MBA 」一语的精神,即

便 Jonathan Ive 其实不是 MFA。

替 Jonathan Ive背书的,还有IDEO。美国商业周刊也曾以大篇幅的封面报导,谈论IDEO

的崛起,及其所代表的「设计的力量(The Power ofDesign)」,足以和麦肯锡McKinsey在创

新咨询服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当IDEO能够以设计思考的专长,能够与 CEO 摇篮之的麦肯

锡顾问公司竞争,也就代表着 Jonathan Ive 够资格接下 Steve Jobs 的肩上的担子。

为乔布斯设计“苹果”的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为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主导了从第一代iMac桌面电脑、 iPod 、iPhone 到 iPad

的一系列苹果产品的设计。乔纳森和乔布斯,一个在幕后,一个在台前,推动了苹果一直走

在数码领域的最前沿。

3月3日,iPad 2终于在旧金山亮相了。这一次,苹果再次颠倒众生。发布会一改往日

纯白纯黑的风格,外墙五彩斑斓。iPad 2轻薄了许多,更有黑白两色可选,其六大改进点引

得无数“果粉”翘首以盼。

和往常一样,主导iPad2设计的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并未登场亮相。病休中的

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意外亮相,揭开iPad2的神秘面纱。乔布斯还自信地表示:“2010年是

iPad之年,2011年将是iPad2之年。”

一年前,设计iPad的乔纳森·伊夫曾表示:“iPad不仅是一款获取媒体内容的炫酷工具,

同时也在探索一条计算领域的未来之路。”iPad的野心是将笔记本缩小,将智能手机拉大,

从而将二者进行融合。如今,随着iPad 2的发布,苹果又在这条路上前进了一步。

不过,盛况当前,仍然有不好的消息传来。就在几天前,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

乔纳森·伊夫有意搬回英国居住。有消息称,如果乔纳森回到英国,他将不能继续为苹果公

司工作。

乔纳森·伊夫出生于伦敦,他在英国萨默塞特郡拥有一座价值400万美元的庄园。据说,

为了让双胞胎儿子接受英国的教育,乔纳森与妻子决定回英国定居。

据乔纳森的朋友透露,一旦乔纳森举家迁回英国,苹果不可能给他保留首席设计师的职

位。过去曾有报道称,乔纳森与苹果董事会不和。据报道,乔纳森已售出价值3000万美元

的苹果股票,苹果对此不愿置评。

乔纳森是否会继续为苹果设计产品?这成为万千苹果粉丝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对苹果

而言,乔纳森的重要性不亚于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乔纳森主导了苹果从第一代iMac

桌面电脑、 iPod 、iPhone 到 iPad的一系列产品的设计。乔纳森和乔布斯,一个在幕后,

一个在台前,推动了苹果一直走在数码领域的最前沿。很多分析师甚至怀疑:如果乔纳森离

开了,苹果还能是那个“苹果”吗?

自从2008年8月29日,彭博社误发了一份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的讣告之后。每

隔一段时间,人们就要猜测谁将是他的继任者?几年前,乔纳森出人意料地在网友投票中处

于领先地位,这在硅谷商业史上绝无仅有。

去年年底,《财富》杂志把乔纳森·伊夫评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设计师:“每个漫步在纽

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或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的人,都会看到他早期的代表产品。但与大

多数博物馆里的创新家不同,伊夫能够将他的智慧融入设计中,并为大众所喜爱——包括他

那要求严苛的老板。他的确非常聪明。”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乔纳森·伊夫不仅为苹果公

司,而且给更广阔的设计界设定了方向。”

从幸存者到设计“苹果”的人

对外界而言,乔纳森·伊夫更像是苹果的一个秘密武器。乔纳森·伊夫和他的团队很少

参加行业盛事或者颁奖典礼,乔纳森本人也很少现身硅谷的社交场合。在苹果公司总部里,

乔纳森·伊夫和他团队的办公室,是不允许普通员工进入的。除了设计,他和身为历史学家

的妻子,“最喜欢一起呆在家里。”

在公众场合,乔纳森总是谦逊少言,但他的同事们却表示:“如果苹果是一种宗教,那

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仿佛是一个更狂热的宗教。”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庞大的宗教团体——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一共只有十几个人,但是

他们的运作极其高效。乔纳森·伊夫甚至表示:“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窝

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比萨时构想出来的。”

一切从1997年开始。那一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并且拿回了统治权。乔布斯迅速开始

重整公司。“不过,在最初的混乱中,乔纳森·伊夫差点无法幸存下来。”

当时,乔布斯大刀阔斧地将苹果60多个产品削减到只剩4个,并在全世界奔走以寻求

一位真正的超级设计明星。他曾经向IBM Thinkpad的设计师萨帕,以及几位卓越的建筑师、

汽车设计师发出过邀请。

但当乔纳森·伊夫的简历被重新从灰尘中翻出来后,乔布斯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

的人。“他就在苹果内部。”当时已经打点好行囊,拿着辞退金准备离开的乔纳森·伊夫就这

样被留了下来。

当时,乔布斯决心改变家用电脑呆板、无趣的形象。“能不能创造一个深蓝色半透明的

外壳呢?” 乔纳森·伊夫马上想到。这显然并非易事,有竞争对手后来说:“我们曾经也想

设计半透明的外壳,以增加我们的销量,但这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做到。”

那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外壳,乔纳森·伊夫和他的助手跑到一家糖果厂研究胶质软糖。

他们和亚洲制造商一起花了几个月研究批量生产 iMac 的熟练工艺。设计小组甚至力争重新

设计内部电子元件和线路,以保证透过外壳让它们看上去很好看。

这对乔布斯、乔纳森和苹果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因为这将让生产成本急速上升。有人

估算过,当时苹果在每台电脑外壳上的花费高达65美元,而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只有20美元。

2001年,苹果推出第一台钛合金制作的电脑。此后,乔纳森让其助手偷偷将价值不菲

的电脑运到旧金山的仓库,在远离苹果本部的那里建立设计工作室。他们在那儿工作了6

个月,通过无数次制作模型完成了基本设计,然后他们前往亚洲,与精密元件生产商一起工

作。

就这样,第一台湛蓝透明的iMac诞生了。此后,从iPod、iPhone到iPad,乔纳森和他

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2011年3月,乔布斯在iPad 2发布会上介绍苹果最新业务进展时透露:“苹果最近出货

了第1亿部iPhone手机”。而苹果公司财报数据显示,自从2010年1月27发布iPad以来,

4月6日首日销量30万部,80天共销售300万台。第三季度财年净利润32.5亿美元。

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说:“苹果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通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

万富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设计天才

乔纳森·伊夫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中产家庭,十几岁时他就沉迷于造物的神秘中。1985

年,乔纳森·伊夫被纽卡斯尔艺术学校的设计系录取,他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在一个设

计顾问公司实习期间,乔纳森设计了一支在顶端有圆球和夹子的笔,那种装置除了消遣别无

它用。“这种笔立刻成为拥有者的最爱,因为你会一直想玩它。”当时还是该设计公司的一名

员工的格瑞里亚回忆道。

等到毕业时,乔纳森·伊夫已经是英国设计圈里的传奇。格瑞里亚曾去过乔纳森·伊夫

的公寓,他惊讶地发现屋子里挂满了乔纳森·伊夫的毕业设计泡沫模型,那是一个能让老师

更好地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话筒与助听器的结合体。

后来,乔纳森·伊夫两次获得皇家艺术学会的学生设计大奖。第一次的获奖作品是设计

一台自动取款机,这次获奖为他赢得了两张机票。乔纳森·伊夫决定飞往加州,参观硅谷的

那些新兴设计公司。

一开始,乔纳森·伊夫并未能在硅谷立足,而是找了一家位于伦敦的设计顾问公司,开

始自己的设计生涯。在那个公司,他负责设计浴缸,但公司领导并不欣赏他的设计。乔纳森·伊

夫也承认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设计顾问,对于那个工作来说推销才是最重要的技能。“我一

点也不擅长经营设计买卖,我只想专注于设计艺术本身。”他告诉他的一个朋友。

这时,乔纳森·伊夫遇见了在苹果公司工作的设计师布鲁林,他曾经被乔纳森展示的一

个优美的问号形电话惊呆了——那不是一块泡沫疙瘩,而是一个拥有独立而完整的内部元件

的真正模型。“那不仅是一个在设计上富有情感的产品,而且经过了工程设计,他考虑的是

如何批量生产。” 布鲁林回忆道。

1992年,乔纳森·伊夫终于决定到苹果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那时候,布鲁林已经是

苹果设计团队的领导人了。布鲁林之前曾经外包给乔纳森·伊夫一些活,比如让他设计苹果

的新笔记本 PowerBook;现在他给了乔纳森·伊夫一份永久性的工作。

那时的苹果正处于乔布斯回归前的黯淡岁月,公司年年亏损。“出于一种不计后果的信

任,”乔纳森·伊夫后来说,“我来到了苹果。”

从一开始,乔纳森·伊夫就赢得了属于他的荣誉。他设计了第一个能运行苹果短命的“牛

顿”软件的 PDA。但是当1996年他接替布鲁林成为苹果的设计主管时,苹果正处于大麻烦

中。29岁的乔纳森·伊夫竭尽所能,与要求压低成本者斗争。所幸的是,在困境中,乔纳

森·伊夫仍然能找到一些新的有天赋的年轻设计师。曾经是新雇员之一的前苹果设计师托马

斯说:“乔纳森从来不站在椅子上或者发表什么演讲,但是如果不是他相信我们能做到,我

们根本不相信。”

“苹果不只是为了赚钱”

2010年4月,当《时代》杂志记者斯蒂芬去苹果总部试用iPad时,还是满腹狐疑——

“看起来,它不过是个大号的iPhone,或者iPod Touch罢了。”

一见到乔纳森·伊夫,斯蒂芬便提出了一个不客气的问题,“iPad在功能上有缺失吗?”

一直以来,外界总认为iPad功能太弱、自命不凡、太过艺术。

结果,后者的态度很坦然:“很多时候,我们正因为那些不存在的东西而感到骄傲。对

于我们来说,重点就是完善再完善,直到用户和同他们互动的内容之间没有障碍为止。”

接下来,斯蒂芬发现,iPad确实能够运行很多任务——它能够如你所愿运行日程、发邮

件、浏览网页和玩游戏。但当斯蒂芬将它握在手中时,斯蒂芬并没有感觉到这是一件“工具”。

iPad的用户体验,就如同人与人,或者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那样自然。

后来,在面对乔布斯时,斯蒂芬又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我看到的苹果,总是站在两

块路牌前,一块上面写着文艺,而另外一块则是技术。那么在这个路口上,是不是还有一条

道路名为商业?”

“当然,我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包含了商业的味道,”乔布斯承认,“但它从来都不是出发

点。我们的出发点是产品以及用户体验。”

毫无疑问,乔布斯本人是苹果在创新方面最独一无二的利器。为了检查用于建造苹果第

一个曼哈顿零售店的大理石的纹路,乔布斯坚持将从意大利运来的大理石先送到加州,让他

过目。

而在这一点上,乔纳森·伊夫比乔布斯更甚。在其他地方的设计师都必须和低成本不断

做斗争时,乔纳森却对外界表示:“苹果设计的东西,主张证明一种存在的价值,而不只是

为了赚钱。”乔纳森·伊夫团队中的大部人住在旧金山,传言他们的起薪是20万美元左右,

高出行业平均水平50%。他们在一个大的开放工作室中一起工作,但是拥有私人空间和绝

对的隐私。

在工作室里,乔纳森·伊夫拥有一个庞大的音响系统用于播放音乐。乔纳森·伊夫将设

计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制作艺术品般的模型上,他的设计流程高度重复——制造一个又一个

模型以将新的理念具象化。

“我无法想象,能够不制造(物理原型)就进行设计,”乔纳森说,“我热爱制造产品原

型。从创意到原型,我们的运转流程非常流畅。我只是喜欢制作东西。”

不过,乔纳森的苹果团队,并不像其他公司那样只是一个聚集创造力的设计圈子。他们

与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甚至远在亚洲的外围制造商,都有密切的接触。他们不只是单纯的

造型设计师,还是使用新材料和革新生产流程的领导者。

乔纳森的设计小组能想出办法在iPod白色或黑色的内核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以增

加材质的纵深感,却仍旧能在很短时间内将每个零件组装起来。“苹果对大大小小各个方面

都进行创新,如果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就继续创新,它是唯一这样做的技术公司。”

斯蒂芬表示。

斯蒂芬还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多数IT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上,

而苹果则始终热衷于它的设计游戏。

在3月3日亮相时,乔布斯不忘提醒竞争对手,不要把平板电脑当作下一个PC市场。

“平板电脑是后PC时代的设备,要比PC更容易使用,更依赖用户的直觉。”

“平板电脑市场只靠技术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把技术与艺术和人文结合起来,需要软硬

件的结合。”乔布斯说。而这显然和乔纳森的观点不谋而合。事实上,他们两个差不多过着

同样的生活。尽管拥有盛名和巨额财富,他们都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至今,乔纳森和妻子都住在一个没有“一丝炫耀与浮夸”的房子里。他没有度假别墅,

也很少出现在社交和商业场合。和乔布斯一样,乔纳森着装简洁,经年不变:总是穿运动鞋、

T恤衫和三宅一生的圆领毛衣,头发剪得极短。这不是为了戏剧效果,和乔布斯一样,乔纳

森也非常喜欢这种随意的风格。

谁是Jonathan Ive?编辑本段回目录

今年春天在加州的巴沙迪纳,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举行了设计师的集会 Radical

Craft。会上各种各样的设计师们使满席的同行群情激奋。服装设计师 Isaac Mizrah 讲述了

他鼓舞人心的成名故事。人工智能的先驱 Danny Hillis 展示了一台能模拟地形的电脑,据

说它能显示一切东西,甚至是喜马拉雅山的三维图。荷兰发明家 Theo Jansen 则带来了一个

大众汽车般大小的,由塑料PVC管制成“海滩生物”(beach creatures),那东西就像 George

Lucas 的星际螃蟹那样“走”过舞台。

但是展示会上最大牌的明星却没有一点炫耀卖弄的架子。苹果电脑主管工业设计的高级

副总裁 Jonathan Ive 穿着一件深色T恤,顶着刚剃过的头摇摇晃晃地走上台,仿佛一个在

去星巴克的路上迷失方向的毕业生。这个39岁的英国人,懒散的坐在座位上,一点也不引

人注目,安静的回答主持人和获奖编辑 Chee Pearlman 提出的问题。尽管被邀请了很多次,

他还是拒绝卖弄他自己的设计能力,也不愿意谈论和他那完美主义的老板 Steve Jobs 一起

工作的感受。

除了 Jobs,他是对苹果那些著名的炫目而令人惊喜的产品最有影响力的人。Ive 更愿意

谈论设计流程(process)—— 他称之为“设计工艺”(the craft of design)。他满怀激情地谈

论他的小团队以及他们如何共同工作。他谈到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和限制项目

的数量,还谈到对一个产品如何被制造出来应该有深刻的理解:使用的原材质、制作加工时

使用的工具、产品设计的用意。Ive 强调的更多是对工作极度关心的必要性。

这些都算不上令人着迷,特别是对于一个著名的设计师来说。没有什么夸张的新闻,谈

论的任何事都缺少具体细节。毫无疑问,这部分是因为Ive 是一个不太合作的名人,但同样

也因为苹果那种由 Jobs 赋予的无处不在的神秘感。事实上,Ive 在这个场合不愿意多说什

么,在其他场合也是,甚至英格兰皇家艺术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the Arts in England)

作为 Ive 20年前的起点也没有得到任何特殊待遇。苹果以它自己的方式与外界沟通——最

典型的就是推出新产品,比如9月12日那场盛大高调的发布会。

尽管如此,此次对 Ive 的采访证明许多接近苹果核心的人所言非虚——他是苹果的幕后

功臣。Jobs 指明方向并且提供灵感,却是 Ive 将苹果独特的创造力和造就美丽事物所必须

的具体细节融合在一起。苹果创新的成功正是取决于这种主设计师与强力的老板间的契合。

“我认为 Steve Jobs 找到了一个不仅懂得如何完成,甚至能超越的他的设想的人,并且是

一次又一次的做到。” Pearlman 说。

一切都从九年前开始。“Steve & Jony Show” 创造出了一系列标志性的产品,从上世纪

末拥有水果糖般颜色并且颠覆了全世界对家用电脑概念的 iMac,到现在超薄的 iPod Nano。

苹果创造并且始终把握着数码音乐界的潮流,分析师们说这些年在电脑市场里它的分红是最

多的。苹果的股票在过去10年里增长了232%,凌驾于任何一个科技市场。苹果将设计中

的客户体验纳入蓝图,不仅是为了赢得富于创造力的美誉,更是为了赚得成千上万的真金白

银并且对整个产业发起革命。“苹果伟大 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通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万富

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提供产品设计服务的 NewDealDesign 的创始人

Gadi Amit 说。

毫无疑问,Jobs本人是苹果在创新方面最独一无二的利器。尽管他看上去像一个摇滚明

星,在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新品推介会上为众多苹果拥趸炫出他的重力和弦(power chord),

Jobs 仍然像任何一个瑞士钟表匠一样忠实于完美。他会坚持将为了苹果第一个曼哈顿零售

店而远渡重洋运来的精美意大利大理石先送到加州的 Cupertino,以便让他检查石头的纹理。

尽管其他地方的设计师必须与压低成本的人对抗,在苹果每个人都知道只有达到 Jobs 的高

标准才能留下来。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可能是杜撰的,说 Jobs 曾经要求一个设计新 Mac 的

设计师不准出现一个可见的螺丝钉。结果这个设计师做出来的模型上有一个藏在把手下不易

被发现的螺丝钉,于是Jobs解雇了他。“苹果是这个世界上设计能力最强的公司,这一切都

是因为 Steve Jobs,” 现在为耐克工作的苹果前设计师Ray Riley说。

Ive 说他和他的老板每天至少要交谈一次。事实上,他们差不多也过着同样的生活。尽管

拥有盛名和巨额财富,他们都很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Ive 和妻子,一个青梅竹马的历史学

家,还有他们年幼的双胞胎一起生活,据 Ive 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Clive Grinyer说,住在一

个没有“一丝炫耀与浮夸”的房子里。尽管有着出色的自我推销技巧,Jobs 也过着一种相

对安静的生活。他没有度假别墅,也很少出现在硅谷的社交和商业场合。运动鞋、T恤衫和

Issey Miyake 的圆领毛衣不仅是为了戏剧效果——Jobs确实喜欢这种随意的风格,Ive 和他

的设计小组也是。

如果Jobs是苹果设计精神的公开守卫者,那么 Ive 则是它天才设计团队的秘密领袖。“苹

果是一种宗教,苹果的设计团队仿佛是一个更狂热的宗教,” Riley这样说。事实上,它并

不是一个庞大的宗教——只有十几个人左右。但是他们运作的相及其高效,不管是就个人还

是做为一个团队而言。Ive 曾经说过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设计团队窝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

吃批萨时构想出来的。

这个是一个在田园诗般的舒适环境里工作了很多年的团队。Ive 1992年加入公司时,一些

设计师已经在那里很久了。他们很少参加行业盛事或者颁奖典礼。就好像他们并不需要外界

的肯定,而且这是因为没人比他们在设计方面更权威,分享更多的信息只会使得别人窥得秘

密缩小差距。设计师们自身就反映了苹果产品的设计感觉——漫不经心的别致、优雅及明显

的 Euro bent。这个由3、40岁人组成的团队有着鲜明的国际视野。成员不仅包括来自英国

的 Ive,还有新西兰的 Danny Coster,意大利的 Daniele De Iuliis 和德国的 Rico

Zörkendörfer。“这是老派的同志间的友情——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目标,没有个人主义在里

面,” 英国服装设计师 Paul Smith 说,自从1990年代 Ive 送给他一个新 Mac 后便成了朋

友。“他们经常聚餐,做了许多实地考察。他们将这些灰扑扑、其貌不扬的电脑幻化成了美

丽的雕塑,即使你不用也会想要拥有它们。”

Ive 团队中的大部人住在旧金山,传言他们的起薪是20万美元左右,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50%。他们在一个大的开放工作室中一起工作,但是拥有私人空间和绝对的隐私。普通的苹

果员工不准进入,因为怕他们瞥见即将却尚未推出的产品。有一个庞大的音响系统播放音乐。

Ive 将他的设计资金投入到艺术品般的模型上,而不是用来召集一大群人。他的设计流程高

度重复——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模型以将新的理念具象化。“我想我们团队的特点之一便是希

望犯错的意识,” Ive 在 Radical Craft 上说。“这是一种好奇心和探险的欲望。对犯错感到

激动是因为那意味着你发现了新东西。”

Ive 的苹果团队并不像其他公司的那样只是一个聚集创造力的设计圈子。他们与工程师、

市场营销人员甚至远在亚洲的外围制造商都有密切的接触。他们不只是单纯的造型设计师,

还是使用新材料和革新生产流程的领导者。设计小组能想出办法在iPod白色或黑色的内核

上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以增加材质的纵深感,却仍旧能在很 短时间内将每个零件组装起来。

“苹果对大大小小各个方面都进行创新,如果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就继续创新。

它是唯一这样做的技术公司。” Frog Design的创始人Hartmut Esslinger说,他为Jobs设计

了许多最初的苹果电脑。

这对诸如戴尔、惠普和微软等许多正在试图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的公司意味什么呢?他

们并非没有理由期待。只要苹果仍旧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项产品并且过分的倚重少数几个

人,它就只能占据这么多的市场。“苹果的模式不能扩大,” 惠普的首席设计师 Sam Lucente

强调。除非9月12日能有新的突破,苹果现在的视觉形象——白色盒子——已经持续了5

年,变得没有什么悬念。

但是大多数大公司既没有苹果的专注和技术,也不想冒险将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搞的好像

是纽约或伦敦的高价时尚小店制造的一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脑公司的注意力都集中在

精打细算的降低成本上,而苹果则始终热衷于它的设计游戏。现在这些竞争对手也开始讲究

设计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正在迎头赶上,反而说明它们落 后了有多远。

从一开始 Ive 就有自己的想法。他出生于伦敦的一个中产家庭,十几岁的时就沉迷于造

物的神秘中。1985年 Ive 被纽卡斯尔艺术学校(Newcastle Polytechnic)的设计系录取,他

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在设计顾问公司 Roberts Weaver Group 实习期间,他设计了一支

在顶端有圆球和夹子的笔,那种装置除了消遣别无它用。“ 这种笔立刻成为拥有者的最爱,

因为你会一直想玩它。” 当时还是 Roberts Weave 员工的 Grinyer 回忆道。“我们称之为

‘having Jony-ness’,某种能释放产品潜在情感的额外的东西。”

等到毕业的时候,Ive 已经是英国设计圈里的传奇。Grinyer 造访过 Ive 位于纽卡斯尔

Gateshead 区的公寓一次,惊讶的发现屋子里挂满了他毕业设计的泡沫模型,那是一个能使

老师更好地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话筒与助听器的结合体(不出所料,使用 的是

白色的塑料)。“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一心一意要达到完美无缺,” Grinyer回忆说。

最后 Ive 获得了皇家艺术学会的学生设计大奖,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一次的获奖作

品是一台自动出纳(取款)机,由比赛赞助商Pitney Bowes 受托制作。这次获奖使他赢得

飞往 Stamford-(Conn.) 公司短暂实习的机票,但是 Ive 很快决定改飞加州,以参观硅谷那

些日益兴起的设计公司。当时在 Lunar Design 工作的 Robert Brunner 被 Ive 展示的一个优

美的问号形电话惊呆了——不是一块泡沫疙瘩,而是一个拥有独立而完整的内部元件的真正

模型。“那不仅是一个在设计上富于感情的产品,而且经过了工程设计,他考虑的是如何批

量生产。” Brunner 回忆道。

毕业后,1989年 Ive 加入了 Grinyer 所在的一家伦敦创业企业,Tangerine Design。但是

他无法让那些英国公司赏识他的作品。当一家公司否决了他花了数月时间设计的一个浴缸

后,“他沮丧而心灰意冷,” Grinyer说。“他全心全意的为实际上并不在乎他的人们工作。”

Ive承认自己并不适合当一个设计顾问,对于那个工作来说推销才是最重要的技能。“我一点

也不擅长经营设计买卖,我只想专注于设计艺术本身,” 他告诉 Pearlman。

因此在1992年,他前往西部到苹果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那时候,Brunner 已经是苹果

设计团队的领导人。他之前给过身在 Tangerine 的Ive 一些工作,让他帮助设计苹果的新笔

记本 PowerBook。现在他给了 Ive 一份永久性的工作。那时苹果正处于 Jobs 回归前的黯

淡岁月,不仅亏损掉金钱和市场份额,还要作华尔街和商场的替罪羊。“出于一种不计后果

的信任,” Ive 在 Radical Craft 上这样说。他正是接受Brunner 的邀请而来。

从一开始,Ive 就赢得了属于他的荣誉。他设计了第一个能运行苹果短命的“牛顿”软件

的 PDA。但是当1996年他接替 Brunner 成为苹果的设计主管时,苹果正处于大麻烦中。

才29岁的 Ive 竭尽所能的与要求压低成本者斗争。他们搬走了深受设计师喜爱、用来模拟

想象中产品的超级计算机 Cray。于是苹果的产品开始看上去和其他公司的产品一样无趣。

Ive 仍然能引进一些新的有天赋的年轻设计师并保持士气。曾经是新雇员之一的前苹果设计

师 Thomas Meyerhoffer 说:“Jonathan 从来不站在椅子上或者发表什么演讲。但是如果不是

他相信我们能做到,我们根本不相信。”

1997年7月9日,Jobs 回归并从被驱逐的 CEO Gilbert F. Amelio 手中拿回苹果的统治权。

Jobs 迅速开始重整公司,据他的两个同事说,Ive 差点没有在这最初的混乱中幸存下来。当

时 Jobs 大刀阔斧的将苹果60多个产品削减到只剩4个,并在全世界奔走以寻求一个真正

的超级设计明星。他找过设计 IBM Thinkpad 笔记本的 Richard Sapper,汽车设计师

Giorgetto Giugiaro,以及建筑师/设计师 Ettore Sotsass。

但是当Ive重新翻出布满灰尘的简历后,独具慧眼的 Jobs 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的

人。当 Jobs 开始推行自己的设计标准时,Ive 反而成了受益者。“Steve Jobs 是一个暴君,

但那正是苹果所需要的,” 实用性专家和作家 Donald A. Norman说,即使他本人就是早期

被扫地出门的成百上千人之一。“ Jobs说;‘这就是我们要前进的方向。’ 然后他放手让

Jonathan 去实现这个目标。”

这两人间的合作引爆出许多伟大的苹果产品。一切始于第一台 Mac。决心将家用电脑重

塑为使有趣而不是难以亲近的东西,苹果创造了一个用户友好且多合一的模型,置于一个深

蓝色半透明的外壳里。知情人说大多数设计是和蔼可亲的新西兰人 Danny Coster 在 Ive 的

大力协作下作出的。

为了弄明白如何使塑料外壳看上去蛊惑人心而不是廉价货,Ive 和其他人跑到一家糖果厂

研究胶质软糖。他们和亚洲制造商一起花了几个月研究批量生产 iMac 的熟练工艺。设计小

组甚至力争重新设计内部电子元件和线路,以保证透过厚壳它们看上去也很好看。这对

Jobs、Ive 和苹果来说是很大的风险。一个竞争对手说:“我曾经也想证明半透明能增加我们

的销售,但是没有方法证明。”他估算苹果在每台电脑外壳上的花费高达65美元,而行业平

均水平可能只有20美元。

2001年,苹果推出第一台钛合金制作的电脑。幕后工臣 Ive 让 Danny De Iuliis和其他两

个小组成员偷偷将价值不菲的电脑运到旧金山的仓库,在远离苹果本部的那里建立工作室。

他们在那儿工作了6个月作出了基本设计,然后前往亚洲协商宽屏平板的事,并与精密元件

生产商一起工作。结果出来的是一种干净简洁的后工业风格,标志着 iMac 之前那种更趋于

新奇异常的设计语言的终结。当年10月,苹果又推出iPod,立即成为数码音乐播放器的“酷”

标准——这不仅是因为iPod本身,也是因为它和苹果的播放软件兼网上商店iTunes天衣无

缝的结合。

那种整合正是苹果设计魔力的主要部分。把“设计”仅仅当作一种风格或者时尚的想法

并没有把握住重点。最初的 iMac 显然是对 Jetsons 设计学校的回溯。iPod白色、简洁的外

观是“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早期中欧设计风格的直系派生”NewDealDesign’的 Amit

说。将苹果的许多产品与 Braun 的首席设计师 Dieter Rams的作品比较,“你会发现几乎一

模一样,”他说。

真正将苹果的产品从大众中区分出来的是“舒适和完美”,这是由产品研发过程中成千上

万个小决策最终汇集成的最后感觉。以苹果先进的喷射模塑法为例,其中既有科学也有艺术,

更有无数的试错。这道流程要求计算出如何将溶化的塑料或者金属通过细小的馈线(feed

lines)注入到一个不规则形状的洞(cavity)里,并且要留下数量恰到好处的洞(holes),这

样当它在几秒钟后冷却时就能完美无瑕。

Ive 的团队非常理解并且尊重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这类流程,以至亚洲的精密零件制造商和

供应商都愿意和他们合作——尽管苹果在有关成本控制的谈判上显得十分凶狠。供应商通过

与苹果的合作领先于未来,因为制定设计界规则的是苹果。

当然,苹果也会犯错。苹果 G4 Cube 在上市不到1年就在2000年被放弃,厚重透明的

外壳上裂缝般的外观是诸多问题之一。公司也面临着关于 iPod nano 刮痕的起诉。尽管白色

的 iBook 和 PowerBooks 是创造性的胜利,最近苹果还是因为电池存在潜在问题而召回了

180万台。

这些错误和苹果一贯的成功的高科 技制造者形象比起来微不足道。最近刚获得最高级巴思

爵士勋章(Commander of 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CBE)的 Ive 是主

要原因。毫无疑问,这项老旧的荣誉会使一些设计师对手嘲笑 Ive 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

其实不尽然。只要Ive还有他合作无间的团队和铁腕老板,Steve 和 Jony 就会继续表现出

色。

Jonathan Ive指出好的设计是由三个要素组成。

第一要素是用途。产品用来做什么?它是否如预期般发挥效用?

第二个要素是外观。产品外观决定它给人的感受,必须拥有它的原因、以及它的价格。 至

于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则是它的诉求。产品的特色是什么?您对它的感觉如何您可

以试想一下关车门的声音和感觉,有些车子就是会让人感到比较放心和可靠,但这一点不

一定与车辆的基本工程结构有关。

在Jonathan Ive设计各种电脑时的理念并没有太大差异,具亲和性、线条俐落、 功能齐全。

唯一不太一样的是彩色机种iMac。吸引目光的Apple电脑iMac正撼动著个人运算市场,它

有五种颜色:深红、深蓝、紫色、橙红、灰色。Jonathan Ive看起来脸色苍白,他那英伦民

族式的苍白肤色与其满脸深色的落腮胡形成强烈对比,让这个身著褪色牛仔裤和冲浪人图样

上衣的32岁设计师有一张看起来睡眼惺忪的、无精打采的脸。事实上,一周工作超过70

个小时的Ive,是一家企业的副总裁,他富创意的设计已经帮助Apple跳离过去的低潮期,

Apple在历经了两年将 近20亿美元的亏损后,已开始尝到获利的滋味。 2000年8月发表

的第一代iMac外型浑圆、色彩鲜艳,很快地就掳获个人电用户的心,在 iMac发表后的那

个周末,喜爱它外型和其易用性的消费者让这款电脑销售量达到15万台,2000年底为止,

则售出了80万台。 iMac是1998年第四季时零售店中最热销的个人电脑,而iMac的销售

成绩拉抬了Apple使其在二月时超越IBM,成为零售市场中的第三名。这些销售数字还不

包括那些大部分销售到企业市场上的台数,那在个人电脑市场占了更大的一部分。个人电脑

市场一向充满了使用微软Windows作业系统和Intel晶片的灰白色电脑。高科技市调公司

Dataquest指出,以全球来看,Apple产品仍然只占了个人电脑市场的4.4%。 然而,iMac

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程度,显示出Apple如何改变了人们选择电脑的方 式--不再只是技术、

功能导向,还要考虑到外观和形象。

第1代iMac

之后苹果又继续推出了iMac G4和 G5。2001年,Jonathan Ive再次来到了通用电气塑料公

司的色彩研究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可以将1000多种不同的色彩与特殊效果使用到塑料中。

Jonathan选中了一款乳白的塑料样品,纯粹、柔和而洁白,然后他将它放在实验室的色彩鉴

定仪器下,这时一种敏锐的感觉使他对这块塑料与仪器金属的光泽搭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于是他兴奋地拿走了样品。

回到工作室后,Jonathan Ive感觉需要设计一种完全打破旧思维的电脑造型,使电脑活起来,

成为自己的伙伴。于是他决定将电脑的各个部分简化,在乔布斯家中后花园里的向日葵的启

发下,Jonathan Ive决定让电脑和向日葵一样随意转动,同时好莱坞Pixar电脑制作公司的卡

通造型Pixar灯同样给了Jonathan Ive灵感。就这样,新一代iMac桌面电脑诞生了。

iMac G4

iMac G5

Jonathan Ive:苹果iPhone手机设计幕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iPhone成了苹民的口头禅,当Jobs把各种眩目的功能玩弄于股掌之上时,苹果仿佛正在谱

写一个绮丽缤纷的电信神话,然而,谁才是这神话幕后的真正缔造者?

苹果iphone手机

注:本文转载MacX网站,warner新闻,图片来自苹果官方tif图片素材。

Jonathan Ive,一个苹果永远不会忘记的名字,一个时代神话的缔造者。

生活对于他来说过于完美,一个历史学家的妻子和双胞胎孩子让人羡慕不已,事业也显

得格外顺利,20年前,英格兰皇家艺术学会的位置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正如很多天才的故事一样,Jonathan Ive在幼年时便与众不同:Jonathan Ive出生于伦敦的

一个中产家庭,十几岁的时就沉迷于造物的神秘中。1985年 Ive 被纽卡斯尔艺术学校

(Newcastle Polytechnic)的设计系录取,他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在设计顾问公司 Roberts

Weaver Group 实习期间,他设计了一支在顶端有圆球和夹子的笔,那种装置除了消遣别无

它用。“ 这种笔立刻成为拥有者的最爱,因为你会一直想玩它。”

等到毕业的时候,Ive 已经是英国设计圈里的传奇。Grinyer 造访过 Ive 位于纽卡斯尔

Gateshead 区的公寓一次,惊讶的发现屋子里挂满了他毕业设计的泡沫模型,那是一个能使

老师更好地与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交流的微型话筒与助听器的结合体(不出所料,使用的是白

色的塑料)。

我们很难能把这样一个寡言少语的秃头男人和苹果公司的闪光的高层职位联系在一起,

当Ive重新翻出布满灰尘的简历后,独具慧眼的 Jobs 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的人。

想通过Jobs的变态面试也是并非轻而易举的,他曾经要求设计新 Mac 的设计师不准出

现一个可见的螺丝钉。结果这个设计师做出来的模型上有一个藏在把手下不易被发现的螺丝

钉,于是Jobs解雇了他。

两个人一拍即合,在今后的时间里,共同创造出许多伟大的产品,一切始于第一台半透

明蓝色iMac,在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之后,灵感便像喷泉一样涌现出来:iMac、Mac mini、iPod、

以及今天的iPhone。

iPhone的出现有些让人意外,因为这和原来的Mac风格有些区别,iPhone同样出自Ive

的苹果团队!

Ive 团队中的大部人住在旧金山,传言他们的起薪是20万美元左右,高出行业平均水平

50%。他们在一个大的开放工作室中一起工作,但是拥有私人空间和绝对的隐私。普通的苹

果员工不准进入,因为怕他们瞥见即将却尚未推出的产品,这也是iPhone大会之前根本没

有人知道造型的根本原因!

Ive 将他的设计资金投入到艺术品般的模型上,而不是用来召集一大群人。他的设计流程

高度重复——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模型以将新的理念具象化。也只有 Apple 的主设计

Jonathan Ive 才能够把科技玩意雕琢得根艺术品一样。按照 Jobs 的说法,这款叫做 iPhone

的小家伙将是一个革命,它是 Touchscreen iPod + Phone + Internet Communicater 的混合体。

iPhone的设计同样来自Jonathan Ive的那颗奇异的大脑,在日以继夜的工作努力下,在苹

果技术员工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正是Jonathan Ive让苹果的不败神话持续至今,对于他很多业内知名人世都给予了极高的

评价!我想这也是对他的最大的褒奖吧!

[注]:2007年苹果大会Macworld上,Jobs用iPhone打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台下的Jonathan

Ive!

Jonathan Ive个人简历:

1967年出生于英国,在纽卡斯尔综合性工程技术学院(Newcastle Polytechnic)学习工业设

计;

1992年加入苹果,是iPod和iMac的设计者。现在,他已经是苹果工业设计部门的副总监;

2003年,他被伦敦设计博物馆评选为年度最佳设计师,同时还保持着皇家人文学会(Royal

Society of Arts)的皇家工业设计师( Royal Designer for Industry )称号;

2006年,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师Jonathan Ive在伦敦接受了英国女王的册封,获颁大英帝国司

令勋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CBE)。

“我认为 Steve Jobs 找到了一个不仅懂得如何完成,甚至能超越的他的设想的人,并且是

一次又一次的做到。” ——Pearlman

苹果高级设计副总裁Jonathan Ive访谈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3年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年度大奖的得主是JONATHAN IVE,苹果公司的高

级设计副总裁,他的创新包括iPod 和 iMac。

作为苹果公司的高级设计副总裁,Jonathan Ive将如他所说的“超越了表层的狂热的努力”

与对新工具,新材料,新生产工艺的不断的实验相结合,设计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新产品,例

如iMAC、iBook、the PowerBook G4 和iPod MP3 player。他以2002年的iMac和 iPod赢

得了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年度首席设计师大奖。

1967年生于伦敦,Ive 在成立橘子工作室之前在纽卡斯尔综合大学学习艺术与设计,橘子工

作室是一间设计咨询公司,在那里Ive开发了从电动工具到电视的各种东西。1992年,他的

客户之———苹果公司——在其加州的总部为他提供了一个工作。同苹果的创始人Steve

Jobs 紧密合作,Ive 开发了iMac。不但在第一年就卖出了二百万部以上,iMac还将光与色

彩引入到枯燥的计算机产品设计领域,在它之前,即使新产品也都用不透明的灰色或米黄色

塑料包装。

Ive和他在苹果的紧密结合的设计团队运用侧面思考和对细节的密切注意而开发出了同样创

新性的新产品,例如the Cube、 the iPod,世界上最轻薄的17寸笔记本电脑PowerBook G4,

还有轻巧的 iMac G5.

Q. 你是怎样开始对设计感兴趣的?

A. 我记得我总是对制作东西感兴趣。而起初我对它们是被设计出来的这个事实并不明确或

是感兴趣。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记得我会拆开任何拿到手上的东西。后来,就发展到对

它们是怎样被制造的,它们怎样工作,它们的外型和材料更加感兴趣了。

Q. 你是什么时候决定从事设计行业的,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A.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就很确定我要去描绘并设计东西。我知道我要搞设计,但我不

知道要设计些什么,因为我对什么都感兴趣:汽车,产品,家具,珠宝,舰艇。在拜访了一

些设计咨询公司后,我最终决定产品设计会是个不错的开始,因为它看起来最为普遍。我在

学校学习艺术与设计然后到纽卡斯尔综合大学。我发现了一些基础的要素——不论你是否希

望,外型和颜色定义了你的设想中的物品的性质。我学习了制作东西的基础并开始理解设计

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我想我的绘画技术已经有所提高了,但那时它却令我很困扰,现

在好多了。

Q.毕业后,你加入了橘子设计工作室,回顾一下,你在那里的经历有多大的作用呢?

A.我当时还很幼稚。虽然刚走出校园不久但因为设计了很多不同的东西——从发梳和陶器到

电动工具和电视机——我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我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我想要

做些什么变得很明确。我真的只喜欢设计。我既不感兴趣,也不擅长于经商。

Q. 你为决定什么加入苹果公司?

A.我在大学的时候在使用计算机方面一直有问题。当时我确信我的技术不行,以至于每当我

想用计算机帮助我解决各方面的技术问题时,总是失败。就在我即将离开大学的时候,我发

现了Mac. 我记得我惊讶于它比我尝试过的任何东西都要好多少,我被它在整个用户体验中

的体贴所打动。我有一种通过产品和设计者相联系的感觉。我开始更多的了解这个公司 ,

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价值观,和它的组织体系。我越多的了解这个几乎是叛逆的公司,就

越被它吸引,因为它不由辩解的作出了作为一个高傲的,有创造力的濒临破产的企业的抉择。

苹果在主张着某些东西并且拥有不是仅仅为了赚钱而那样做的理由。

在90年代初,我再一次在伦敦的橘子工作室,与许多来自日本,美国,欧洲的顾客合作。

苹果公司要寻找新的设计咨询公司并决定与我合作。 我仍然记得苹果如何描述这个美妙的

机会,我如此紧张,怕把一切搞砸。我从没有想过我可以成功的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一直以

为我将会单独的工作。在苹果公司的一个大项目的结尾时,我决定接受一个全职的职位并搬

到了加州。

Q.你曾把你在苹果前几年的经历描述为失败。为什么呢?什么改变了呢?

A.我说加入苹果是一个错误的原因之一与顾问有关。表面的工作让想在产品计划上有深刻的

影响和真正的变革变得很困难。当你接受了一项委任,许多关键性的决定已经被作出。我越

来越相信要做出全新东西需要从组织的许多方面作出重大的改变。

当我加入苹果时,公司正处于衰退。它似乎失去了曾经的在个性和目的上的明确的感觉。苹

果开始尝试与一个从来没有分享过其目标的企业所制定的议程相竞争。作为设计师,在作出

决定的时候我当然是在场的,但我的影响力或者说权利并没有比作为顾问的时候大多少。这

种状态直到Steve Jobs (苹果的创始人)回到公司才得以改变。他重新建立起了最初的核心

价值观,苹果再次走上了鲜明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公司的方向。设计和创新形成了这个新方向

的重要组成部分。

Q. 仅为一家公司做设计有什么优点呢?又有什么缺点呢?苹果公司在组织上有什么特别

之处使你在那里的工作经历有所收获呢?

A. 当你这么多的成效都被组织脉络所限定时,的确是感觉很微不足道的。不仅公司领导对

其产品和设计的作用的清晰理解是关键,开发,市场,销售部门都同样对同一目标承担责任。

我更加强烈的意识到,我们在设计上所能达到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许多不同的团队解决同样

的问题和分享同样的目标的约束。我喜欢作为一些比设计更大的东西的一部分。我忠心于苹

果并且相信这个公司有一种感觉上比设计更重要的影响。我也有一种我们真的活着就要承担

责任的感受,有时候我们所作所为的后果真的是痛苦的。

Q. 相似的,集中地设计某种特定的产品,就像你设计电脑,它的优点和缺点又是什么呢?

电脑的设计是否因为是一个更富有,更高回报的领域而使你集中于它呢?

A.我曾经担心单独的离开工作去面对许多不同领域的顾客会很困难。但意外的是这并不是问

题,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在设计包含很多组件的系统——耳麦,遥控,鼠标,话筒当然还有电

脑。 问题实际上是集中于设计基于技术的产品。我喜欢在这样一个比较新的产品范畴内工

作。机会是非凡的,因为你可以只研究一种产品就立即打破这种产品类型和他的相关系统的

整个历史。The iPod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不仅是一个非常新的产品,而且它完全改

变了用户以往的对反复的存储和收听音乐的经验和理解。

Q. 苹果产品的设计有怎样确定的品质呢?在你到那里之前它们和苹果的设计传统有多大

联系呢?

A. 在20世纪70年代,苹果提出技术与艺术的交汇。我认为产品的品质实际上出自于公司

成立时就设定了的更为广大的目标。定义的品质是关于使用:简单而朴素。不只考虑功能的

需要,我们同样要表明产品有比传统的注重功能更重要的用途。

Q. 你会怎样评价苹果的设计团队?

A. 我们集合了一只最棒的设计团队。因为保持了团队核心的精简和在工具与工艺方面的很

多投入,我们可以在一个很罕见的水平上进行合作。我们的物理环境反映并确保了这种合作

方式。庞大的开放的工作室和完备的声音系统保证了大量的公有设计空间。我们专门的个人

空间很少。事实上,我们是如何工作的记忆要比我们的产品持续得更久。

Q. 你的团队所开发的产品与其他的区别是什么?

A. 也许决定性的因素是超越了表层的狂热的努力:对细节的过分的注重常常被放任,就像

电缆和开关之类。以iMac为例,我们在很多不同的水平上尝试让它少一些高傲,多一些易

用。一个细节的就是把手。因为它的基本功能显然是使产品易于移动,它的功能的一个闪光

点就是它使用户立即明白要去参考把手。这种参考,在某种水平上代表了对iMac核心功能

的理解。当你看到一个带有把手的物品,你会立即就明白这种外型的物理性质——我可以触

摸它,移动它,它并不是很金贵。

在Power Mac G4 Cube中,我们使技术核心悬吊在一整块塑料内。你不可能经常用一整块塑

料去设计东西。这就是为了简化——去除掉杂七杂八的东西,不止是视觉上的,还有听觉上

的冗余。那就是为什么核心悬吊在空气中。空气从底面进入,并不通过风扇(所以非常安静)

经过内部的散热器。在立方内部的活动全部是垂直的——空气,电路板,甚至光驱都是垂直

的。核心很容易移动来加入内部组件。

Q. 你曾经提到过,从历史角度,设计的进步总是由新材料的发展驱动的。目前什么材料最

令你兴奋呢?

A. 材料,工艺,产品结构和建造都是对设计巨大的驱动力。聚合材料的发展意味着我们现

在可以使用合成材料来满足非常特别的功能目标和要求。从工艺的观点看,我们现在可以用

塑料完成原本不可能事情。混铸材料——用不同的塑料共同制模或用塑料和金属共同制模提

供给我们一系列原来根本不存在的功能。 iPod就是使用混铸塑料制造的,没有扣件没有电

池盖,使我们得以完成一款完全封闭的设计。金属成型,特别是用高级黏合剂结合金属的新

方法和激光焊接都是目前很令人激动的领域。

Q. 其他的推动目前设计发展的刺激因素是什么?

A. 新产品取代了各种很有历史的产品显然是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我认为另外一种刺激因素

就是消费者执着的和高的期望。在iPod的设计中, MP3现象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开发一款可

以保存400首歌的全新的产品。最大的挑战是尝试开发一些新的东西,一种感觉上是新的,

并有某种联系而意味着它是什么的东西。

Q. 相反的,为什么这么多新产品如此平淡而无创意?

A. 许多的公司用相似的议程互相竞争。我们看到的很多的产品只追求细小的差别。很多企

业关心的只是抢先占有市场而不是尝试革新,诚恳的对待时间,投入资源并认真的努力把产

品做得更好。

个人背景

1967

生于伦敦,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

1985

在纽卡斯尔综合大学(现诺桑比亚大学)学习艺术与设计。

1989

成为一间在伦敦的设计咨询公司——橘子工作室的一员,在那里开发了从电动工具到洗脸盆

的范围广泛的各种产品。

1992

移居到旧金山加入了苹果设计团队。

1998

被任命为苹果公司工业设计副总裁。是在第一年就售出二百万部的iMac原型机的首创人。

1999

推出22寸影院显示器的Apple iBook,PowerMac G4 Tower 和iSub。

2000

发行Apple G4 Cube。

2001

苹果公司推出Titanium PowerBook G4 和the iPod 轻便MP3播放器。

2002

发行带有15" 和17" 可自由转动显示器的以向日葵为灵感的新iMac 。推出eMac,一个专

门为教育机构开发的iMac改进版本。

2003

苹果推出12" PowerBook 和 17" PowerBook, 只有 1” 厚和 and 6.8 lbs 重,是世界上最轻

薄的17” 笔记本电脑。

赢得了设计博物馆年度首席设计师大奖。

2004

发行多彩iPod mini 和轻巧型iMac G5。

2005

被任命为苹果公司高级设计副总裁。推出Mac Mini。(视觉同盟专稿,来源注明出处)

iMac

G4 Cube

iSub

显示器

iPod随身听

iMac G4

PowerBook笔记本

iMac G5

iPod Shuffle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