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iPad不仅是终端更是平台
2024年10月19日发(作者:谬杰)
iPad不仅是终端更是平台
传媒业竞争中有一种说法,即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内容为王”,
后来是“渠道为王”,目前是“终端为王”。终端就是界面,用户通过这
些形形色色的终端来消费内容产品。但对iPad而言,它不仅是终端,更
是集展示平台、竞争平台、支付平台、互动平台于一身的“杀手级平台”。
潜在的“杀手级平台”
iPad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消费者接触内容产品的一个界面或者渠道,
它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是一个媒体可以利用并创造价值的平台。
订阅付费媒体应用程序,可通过与用户名绑定的信用卡支付,这为媒
体通过iPad支付平台实现收费阅读打下了基础。
4.互动平台。很多媒体在iPad的应用程序都有反馈功能,能够及时
接收用户建议并进行改进,用户也可以通过媒体的应用程序与社交网站的
链
接分享内容。这些功能,电脑和手机也能实现,但iPad的特别之处
在于,媒体的应用程序可以搜索到用户当时所在的地理位置,甚至可以通
过
用户的签名、留言知道用户当时的状态,因此媒体就能通过iPad给
用户发送一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产品,这为将来实现增值服务提供了可
能。iPad这种互动平台的深度和广度,是传统平台难以比拟的。
ChunkMui在2022年发表了《杀手级平台》(killerplatforms)一
文,提出可以从用户身份、位置、状态、偏好和体验五个方面来评价一个
平台,如果某个平台在这五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那么这个平台就具有巨
大商业潜力。因此按照ChunkMui的框架,iPad具有成為“杀手级平台”
的潜力。
国内媒体试水iPad的两种模式
目前,国内各种媒体都积极布局iPad,总体来说有两种运作模式。
应用;电视媒体包括央视和凤凰卫视等也开发了iPad应用程序;大
概有30多种杂志开发了iPad应用程序,包括《意林》等;国内仅几家广
播电台开发了iPad应用程序,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第一种需要媒体投入更多人力和财力,营销成本
较高,但对后期长期运营有好处;第二种模式通过内容集成商与用户接触,
媒体省去了制作软件、推广等大量费用,但也失去与用户直接接触的机会,
缺乏用户数据,对未来长期发展不利。不同类型的媒体可以根据自身实力
和战略选择不同的模式。其实,第一种模式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媒体亲力
亲为,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机制来运作iPad新媒体这一块业务,例如与
民营资本组建合资公司或者将技术外包给民营科技公司来运作,《周末画
报》就是外包给科技公司来运作《iWeekly》。
对国内媒体的几点建议
1.抢先进入用户备选单
首先,iPad屏幕空间和硬盘容量有限,除游戏、生活等常用程序外,
留给媒体的空间很有限。其次,媒体应用程序收费是趋势,但一个用户的
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购买五六份报刊,因此媒体必须抢先进入用
户备选单,否则难有立足之地。
2.寻找保持用户忠诚度的新思路
目前,一些媒体的iPad版就提升用户忠诚度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更
大胆的尝试来自于一款畅销软件Flipboard,它针对Facebook、Twitter
等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进行整合,再以杂志版面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翻开
这本“社会化杂志”的封面,首先会看到六个内容模块,其中前两个板块
预置了Facebook和Twitter的导入内容;另外四个模块有很多资源链接,
用户可以在这四个模块定制喜欢的内容,然后“杂志内页”将以自动排版
的方式呈现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还可以在备选媒体库中添加模块,
这类似于DIY一份属于自己的杂志。
3.摸索iPad平台的推广之道
4.付费、免费还是第三条道路
免费可以扩大影响力、吸引用户尝试,但是后期赢利模式建构的难度
较大;付费则可能收回成本,创造利润,但也存在风险,即导致发行下降,
进而拖累收入。国外研究者在研究互联网内容产业时曾提出freemium
(free和premium的组合)的概念,对媒体iPad版尤其适用。即先提供
一个简单的功能有限的免费版本,让用户体验产品魅力。之后,如果想使
用完全版本或实现更多功能,则需要付费。国外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
这种免费程序内的购买模式比一开始就收费的模式效果更好。更为重要的
是,向用户提供免费版本之后,媒体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系统,调查了解这
些潜在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从而推广更具吸引力的版本和功能。
5.处理好iPad版与其他内容产品的关系
《时代》杂志推出iPad版本后,逐步在其网站上不再刊登一些报道,
理由是iPad版是更理想的数字版形式。而且时代公司正在努力为付费客
户提供跨平台服务,如果用户在某一个平台付费了,即可阅读其它平台同
样的内容。目前,国内的龙源期刊网已经做到这一点,在其网站上购买的
数字杂志或文章,不仅可以在电脑上阅读,还可以在iPod、iPad等平台
阅读。但这种运作需要媒体建立跨平台的用户数据系统,而国内很多媒体
刚刚开始建立。
2024年10月19日发(作者:谬杰)
iPad不仅是终端更是平台
传媒业竞争中有一种说法,即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内容为王”,
后来是“渠道为王”,目前是“终端为王”。终端就是界面,用户通过这
些形形色色的终端来消费内容产品。但对iPad而言,它不仅是终端,更
是集展示平台、竞争平台、支付平台、互动平台于一身的“杀手级平台”。
潜在的“杀手级平台”
iPad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消费者接触内容产品的一个界面或者渠道,
它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是一个媒体可以利用并创造价值的平台。
订阅付费媒体应用程序,可通过与用户名绑定的信用卡支付,这为媒
体通过iPad支付平台实现收费阅读打下了基础。
4.互动平台。很多媒体在iPad的应用程序都有反馈功能,能够及时
接收用户建议并进行改进,用户也可以通过媒体的应用程序与社交网站的
链
接分享内容。这些功能,电脑和手机也能实现,但iPad的特别之处
在于,媒体的应用程序可以搜索到用户当时所在的地理位置,甚至可以通
过
用户的签名、留言知道用户当时的状态,因此媒体就能通过iPad给
用户发送一些个性化的新闻、信息产品,这为将来实现增值服务提供了可
能。iPad这种互动平台的深度和广度,是传统平台难以比拟的。
ChunkMui在2022年发表了《杀手级平台》(killerplatforms)一
文,提出可以从用户身份、位置、状态、偏好和体验五个方面来评价一个
平台,如果某个平台在这五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那么这个平台就具有巨
大商业潜力。因此按照ChunkMui的框架,iPad具有成為“杀手级平台”
的潜力。
国内媒体试水iPad的两种模式
目前,国内各种媒体都积极布局iPad,总体来说有两种运作模式。
应用;电视媒体包括央视和凤凰卫视等也开发了iPad应用程序;大
概有30多种杂志开发了iPad应用程序,包括《意林》等;国内仅几家广
播电台开发了iPad应用程序,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第一种需要媒体投入更多人力和财力,营销成本
较高,但对后期长期运营有好处;第二种模式通过内容集成商与用户接触,
媒体省去了制作软件、推广等大量费用,但也失去与用户直接接触的机会,
缺乏用户数据,对未来长期发展不利。不同类型的媒体可以根据自身实力
和战略选择不同的模式。其实,第一种模式也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媒体亲力
亲为,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机制来运作iPad新媒体这一块业务,例如与
民营资本组建合资公司或者将技术外包给民营科技公司来运作,《周末画
报》就是外包给科技公司来运作《iWeekly》。
对国内媒体的几点建议
1.抢先进入用户备选单
首先,iPad屏幕空间和硬盘容量有限,除游戏、生活等常用程序外,
留给媒体的空间很有限。其次,媒体应用程序收费是趋势,但一个用户的
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购买五六份报刊,因此媒体必须抢先进入用
户备选单,否则难有立足之地。
2.寻找保持用户忠诚度的新思路
目前,一些媒体的iPad版就提升用户忠诚度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更
大胆的尝试来自于一款畅销软件Flipboard,它针对Facebook、Twitter
等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进行整合,再以杂志版面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翻开
这本“社会化杂志”的封面,首先会看到六个内容模块,其中前两个板块
预置了Facebook和Twitter的导入内容;另外四个模块有很多资源链接,
用户可以在这四个模块定制喜欢的内容,然后“杂志内页”将以自动排版
的方式呈现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还可以在备选媒体库中添加模块,
这类似于DIY一份属于自己的杂志。
3.摸索iPad平台的推广之道
4.付费、免费还是第三条道路
免费可以扩大影响力、吸引用户尝试,但是后期赢利模式建构的难度
较大;付费则可能收回成本,创造利润,但也存在风险,即导致发行下降,
进而拖累收入。国外研究者在研究互联网内容产业时曾提出freemium
(free和premium的组合)的概念,对媒体iPad版尤其适用。即先提供
一个简单的功能有限的免费版本,让用户体验产品魅力。之后,如果想使
用完全版本或实现更多功能,则需要付费。国外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
这种免费程序内的购买模式比一开始就收费的模式效果更好。更为重要的
是,向用户提供免费版本之后,媒体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系统,调查了解这
些潜在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需求,从而推广更具吸引力的版本和功能。
5.处理好iPad版与其他内容产品的关系
《时代》杂志推出iPad版本后,逐步在其网站上不再刊登一些报道,
理由是iPad版是更理想的数字版形式。而且时代公司正在努力为付费客
户提供跨平台服务,如果用户在某一个平台付费了,即可阅读其它平台同
样的内容。目前,国内的龙源期刊网已经做到这一点,在其网站上购买的
数字杂志或文章,不仅可以在电脑上阅读,还可以在iPod、iPad等平台
阅读。但这种运作需要媒体建立跨平台的用户数据系统,而国内很多媒体
刚刚开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