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Capture NX2使用

IT圈 admin 20浏览 0评论

2024年10月31日发(作者:勇谷之)

Capture(NXNX2)使用心得

NX一经问世即获殊荣,赢得2006-2007年度欧洲影像革新奖。那么,它的革新在哪里呢?EISA是这样说的:“Nik软件公司的U点技术包括在尼康

最新的图像软件Capture NX中,提供摄影师特别的工具对色彩、色调、亮度、对比度进行控制。无需选择任何区域或使用蒙板,很容易根据摄影

师的要求调节个别区域色彩。这项强大的功能可以用于JPEG、TIFF或NEF(尼康电子格式)图像文件。允许仅调整版式而不改变原始文件。最终

结果可以输出为NEF格式文件。”这段话简明、扼要的说明了NX软件的主要优点,而这些优点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有必要先行梳理。

1、U点技术

U点率先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应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每一个U点都是一个对象,只要在图像上用鼠标在合适的位置点一下,就立刻建立了一个对象,

比如天空或者云彩,就可以对其色彩、色调、亮度、对比度进行控制。而NX以前的图像处理软件基本上都是面向过程的。以使用广泛且功能强大

的PS为例,如果要对天空做处理,首先需要将天空作为一个选区从图像上分离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一系列的操作或者说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先建立一个图层,然后通过各种选取工具如套索、魔棒、颜色选择等选出区域,羽化、建立蒙版等等,只有在图层上的选区确定以后,才

能对其色彩、色调、亮度、对比度等进行控制。

有同学认为U点与PS中的色彩范围选择类似,其实不然,引用NX帮助里的话:“彩色控制点根据大量条件识别对象。在放置第一个彩色控制点时,

U 点技术便识别出放置控制点的对象的特有元素,包括位置、颜色、饱和度和纹理。通过识别这些元素,彩色控制点可确定对象的边界,这样便

只对该对象和具有相似元素的对象产生影响。通过特有的混合功能对整幅图像应用彩色控制点效果,从而得到自然和谐的无缝效果”。PS的色彩范

围选择是依靠颜色来确定分区的,不是靠对象的特有元素来确定分区的范围,其选择的分区那怕是在人工干预下也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

下图为PS色彩范围选择示例:

使用PS-〉选择-〉色彩范围对天空进行选择并调整颜色容差,得到的选区为虚线所围绕的范围。

上图为在NX中用了一个彩色控制点(以下简称CP)来选择天空后该CP的作用范围。

通过U点确定的对象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有通讯机制,可以协同以确定彼此的边界,不需要人工干预,对象与对象之间可以做

到自然和谐的无缝过渡。

上图显示在天空的另一边加上第二个CP后两个CP协同所选择的范围。从图上可以看出,两个CP自动地确定了彼此的边界并实现了对天空的选择,

甚至包括了一部分天空在水面上的反射光。而这一切都是自动实现的,用户只需要用鼠标点击两下。

上图是在NX中关闭“显示选区”后的图象。

U点不仅确定了操作的对象,而且可以对对象的诸多属性如:大小、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RGB和暖色等进行调整和控制,使用极其方便,

也非常容易学习和掌握。

2、直接对RAW格式文件作局部处理

U点技术的应用使得NX成为第一个具有局部处理能力的RAW格式处理软件,这一变革具有深远意义。由于RAW文件包含的信息最多,因此可供调

整和加工的余量是最大的,不仅使得可调整的范围加大,而且更容易保证影像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在不同格式之间来回转换的次数和时间,提

高了效率。

在NX中不但具有U点这样的新工具,也包括了一些传统的选区工具,如画笔工具、套索与选框工具、渐变工具、填充工具等等。这些工具与U点技

术结合使得在NX对局部区域的选取和控制能力大大增加。因此使得一些原来需要到PS这样的图像处理软件中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直接在NX中完

成,并且坚持面向对象的概念,选择区域以及进行处理的时候都不需要引入图层和蒙版,比PS做相应的处理显得更直观和方便。

正如picky2000兄所说,NX很可能代表了未来raw格式处理软件发展的方向,将会加入和集成越来越多的图像编辑和加工的功能。

当然,术业有专攻,NX和PS必竟是不同的软件,而且PS能够做的事绝不仅限于处理照片,作为一款得到广泛应用和长时间实践考验的软件在很多

方面是不可替代的,NX虽然在许多方面比PS方便、直观,但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取代PS,各有各的用处。实际上,在对NX的操作比较熟悉后,

一些在PS中使用的技法和技巧也可以应用到NX里,而一些不容易在NX里处理的步骤,比如多张照片叠加或拼接可以放到PS或其它专业软件中去

处理,各尽其用,各取所需。因此,NX与PS或者其它一些相关的软件并不是一种替代或者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协同、取长补短的关系。

3

、编辑列表、版本及批处理

NX作为一个raw格式处理软件如

同其它的raw格式处理软件一样,“允许仅调整版式而不改变原始文件”,不过这只能应用于尼康的nef文件。虽然

NX也可以处理jpeg和tiff格式的文件,但要保留编辑步骤和有关信息必须存为nef文件才行。

N

X通过编辑列表来保存编辑步骤,每一个编辑步骤中又可以有多个操作。在对图像进行操作的时候,你做的每一项调整都会自动地在编辑列表里

增加相应的编辑步骤或操作,这些步骤和操作并不改变原始的NEF文件,而是在NEF文件上作一系列调整和处理,而编辑列表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

记录和保存对图像所实施的这一系列调整和处理,这样使得在NX中对图像所作的任何调整或修改都是可逆的,不用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编辑列

表就是后悔药。从这个意义上看编辑步骤与PS图层类似,在PS中为了不影响原始图像,往往会根据需要复制或建立不同的图层,调整和操作都在

图层上进行,从而保护了原始图像。如果存盘的时候保留图层,下一次调入图像时原始图像并不会受到破坏。

辑列表也是NX的中心,要掌握NX必须对编辑列表有深入了解,实际上NX的编辑列表是一项很重要的发展,它还可以起到原来在NC中浮动窗口

的作用,便于用户调整,而且可以记录、改变、复制、删除编辑步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在这一点上,比PS还要强一些,PS的历史记录无法保

存,只能保存图层和动作脚本而且比较麻烦,同时,如果对原始图像本身做了修改后是不可逆的。而NX并不对RAW文件直接修改,而是记录用户

的一系列编辑步骤,在用NX打开一个以前用NX编辑过的NEF图像时可以看到过去的编辑步骤,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重新调整。

果希望保留与以前不同的编辑步骤又不希望覆盖原来的,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版本来保存,这大大增加了灵活性和方便性,对一张片子可以进行

多种不同的调整而且保存在同一个文件里,与之前改一次要存一个不同的文件相比在操作和管理上带来更多的方便。

N

X的批处理功能比NC有了较大的增强,其设置也就是编辑列表里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的相应操作。当从批处理菜单或编辑列表下面的批处理(状

似齿轮的按钮)中选择“保存设置…”将允许你从编辑列表所记载的调整和操作中选择需要保留的设置,可应用于其它片子或过后再次应用。因此,

大大提高了批处理的灵活性,对处理大批片子非常有用。

述三点个人认为是NX与PS和NC不同的地方,也是NX的亮点。我们会在使用NX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一点。毕竟,NX只是一个用于处理照片的软件

工具,无论其有何优点或特色,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因此,下面将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对NX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按个人的理解作一些介绍。

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NX的界面和使用不复杂

,相对如PS这样的功能很强大的软件而言也比较容易学习和上手,一般通过帮助文件、尼康网站提供的一些实例即可使用

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NX的功能和操作没有也不需要如同PS那样强大和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NX不仅在软件开发中采用了面向

对象的思想,而且在用户界面和操作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由于面向对象的方式与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和方式比较一致,所以不需要记忆许

多繁杂的命令、操作、快捷键、参数和处理过程,通过编辑列表在菜单和工具栏的帮助下可以很容易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也容易记住需要的

操作过程。

NX中你可以利用U点、画笔、选框和套索、渐变、填充等工具选择、确定需要调整和处理的对象后,直接应用U点自带的有关调整方法或调整和

滤镜菜单中的调整方法对选定的对象进行调整和处理,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整和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U点(除黑、白U点是对整个

图像起作用外,其它U点自带的调整方法只对自己的作用范围起作用)或在编辑列表中增加增强步骤来实现,无须建立图层和蒙版。

实,PS的图层是其主要特色并且其作用和意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是一个好东东。但是否是不可替代和超越的呢?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自

己在学习和使用PS时对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图层和蒙版以及如何使用图层和蒙版一直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看过十多本PS的书,其中

不乏名著,也看过不计其数的发表在包括无忌在内的各种媒体上的操作实例,花了大量的时间按照这些实例在例图上一步一步去做,不能说没有

效果,当时也确实会用了,但由于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天天使用PS,并且记忆力也日渐衰退,几个月以后再用又是一片茫然,以至于每一次都

要去翻书或去查询实例后才能着手工作。所以当发现NX不需要引入图层和蒙版后不禁欢欣鼓舞,大力鼓吹之。

者诸君中如果有PS高手,也许对此不屑一顾,如果对您而言掌握图层和蒙版不过是小儿科的事,那么也就不必费心往下看了,因为NX对您意义

不大,NX能做的事PS都能做到,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NX,而且受PS的思维所限,也不容易利用NX来做一些以前在PS中才能做

的事。

果读者如同笔者一样,为PS众多的功能、复杂的操作以及不那么直观的结果所苦恼,需要一种简单而直观的工具来对照片进行处理和调整,以

达到自己的意图,那么,NX对您就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工具。当您掌握它以后就会发现其操作是如此简单和直观,不需要记忆复杂的操作过程和命

令,在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很容易建立工作流程,一切都可以在掌控之中,照片的后期处理不再是一种不可捉摸、不可预料的事而成了一种乐趣,

将会极大地激发创作的热情,不仅在NX的使用上,而且可以延伸到拍摄的过程中,甚至在您按下快门以前,就可以在脑海里想象拍下的片子经过

NX处理后将会是什么样的!如果说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对场景的各个部位测光以确定光比,再结合后期处理的因素,如

对胶片的密度如何进行控制,采用多大反差的像纸,在放大的时候遮挡或加强哪个部位等等,在脑海中想象出将曝光值(光圈和速度)置于某一

区域时冲印出来的照片是什么样的是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的精髓所在的话,那么,NX确实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在数码时代应用区域曝光法思想的理

想工具。

于NX的界面直观明了,其调整和滤镜菜单以及除U点外的工具都是我们所熟知的,U点本身也不难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通过实例做进一步的说

明和介绍,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也很容易在帮助和有关文档中找到,无须多说。而编辑列表是一个新的概念,NC中没有,PS虽然有相近的功能,但

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其先做一个介绍。

编辑列表是NX的中心,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编辑列表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就等于已经基本会使用NX了。

要一打开文件,编辑列表里就会出现第一个编辑步骤——基本调整。取决于打开的文件格式,如果是NEF文件格式,在1、基本调整之下有:相

机调整、RAW调整、光度及色彩调整、细节调整、镜头调整等多项调整操作;如果是JPEG或TIFF格式,在1、基本格式之下将不会出现相机调整

和RAW调整两项,只有光度及色彩调整、细节调整和镜头调整等。这是因为相机调整里的色彩模式、白平衡、色调补偿、饱和度、锐化等设置也

就是Nikon相机里对应的各项设置,你可以直接沿用相机里的设置值,也可以在这里对其修改以达到自己的表现意图。一些抱怨相机自动白平衡不

准的同学完全可以在这里重新设定片子的白平衡,不满意还可以随时修改,这些设定只能应用于NEF格式。RAW调整里的曝光补偿、色相调整、

减少颜色波纹、除尘、自动色彩校正等项目也只对RAW格式的NEF文件发生作用。

实际上,基本调整里的各项调整和设定就是NC的原有功能,会用NC的同学都会很熟悉,川流兄在他的贴子里对NC的工作流程介绍得很清楚,其

中也介绍了NX的这一部分,并且详细讲解了有关调整的原理和基础知识,请参看:

Nikon Capture实用工作流程

人觉得与NC相比,NX将原NC的功能作为第一个编辑步骤,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放到编辑列表里是一个重大改进。在NC里上述调整是

通过浮动窗口或菜单项来操作的,并无先后顺序。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按流程进行处理,如果是不知道流程的初学者来使用NC,往往会不知道

如何下手。在这方面PS的ACR要好一些,提供的界面可以让用户知道有一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川流兄在其教程中专门指出了这一点并参照ACR给

出了基本的工作流程。在NX中取消了NC的浮动窗口,采用在编辑列表中将基本调整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自然地形成了工作流程。虽然操作上会比

NC直接在桌面上的浮动窗口要多点几下鼠标,但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绝对超过这小小的不便,更何况其中的部分设置还可以通过点击左边相机设

置弹出的浮动窗口来操作。见下图:

基本调整中所作的任何操作都是对整个图像的,不能做任何局部调整或修改,也不许允许在其中作任何选区。基本调整相当于PS的背景图层,

是增强步骤所做的任何调整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要首先调整好以后,再增加增强步骤,否则在做完后面的调整后再回头做基本调整的话,会使得

后面所做的一些调整前功尽弃。

用调整菜单、控制点、滤镜菜单或工具栏的有关工具对图像进行调整时,都会在编辑列表中自动增加相应的增强步骤。U点或调整与滤镜的增

强步骤包括三个部分:

1

、选取通知区域。此区域将显示当前步骤是否按照所有选定的信息指示,应用于整幅图像;还是按照某一其它选区信息指示,仅应用于所选的图

像区域。若显示信息部分选定的,则已通过某一选择性工具应用了当前步骤。如果显示信息无选定的,当前步骤则不影响图像。从查看 菜单选择

“显示选区”选项,便可随时查看当前步骤应用于图像的哪个区域。

像上划定一个选区后,即出现“羽化功能”选项。使用此功能可让由选区工具划定的选区边缘柔和起来。选区边缘柔和后可减少选择过程所导致

的可见痕迹。

2

、增强步骤的功能和操作。可以是U点,也可以是调整与滤镜下拉菜单。

3

、不透明度混合器。使用“不透明度混合器”可使当前增强功能或相同类型的所有控制点与剩余图像效果进行混合。从调整、控制点或滤镜菜单添

加任何功能后,不透明度混合器选项便可使用。单击要混合的各功能正下方的“不透明度混合器”项旁的按钮,随即显示“不透明度混合器”对话框。

在“不透明度混合器”对话框中可调整当前增强处理对不透明度和通道的影响,还能以各种方式将增强步骤与以前步骤的效果相混合。

外,每个步骤都有一个应用步骤复选框,应用步骤复选框可打开或关闭特定步骤,由此关闭该步骤的所有影响。此复选框在某一步骤首次创建

时便自动选中。要关闭某个特定步骤,取消选中应用复选框即可。在增强功步骤下的每一个U点或增强功能右边都有一个应用增强功能复选框,

应用增强步骤复选框可打开或关闭当前步骤中增强功能的影响。增强功能在步骤中应用后,此复选框即自动选中。要关闭某个特定增强功能,取

消选中应用增强功能复选框即可。

强步骤还可以链接或交换增强功能,具体说明可看帮助文件,我也会在下面的实例中介绍其具体用法。

照PS,我以为编辑列表相当于PS的图层和历史纪录这两个窗口的功能,当在NX的编辑列表里增加一个编辑步骤相当于在PS中增加一个或多个图

层和一项或多项历史纪录。实际上上编辑步骤与PS的图层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将一些在PS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技

法应用到NX中来,再结合NX的固有特点,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操作实例。

例之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U

点技术是NX的亮点,很容易掌握和使用,又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轻而易举用U点来选取对象并进行调整,特别是可以方便地改变对象的颜色,

很容易引起初学者的兴奋。在天空部分加一、两个控制点,即可选取整个天空,再从颜色选择器里挑选出合适的颜色,甚至可以打开色板,直接

从记忆色中选取天空的蔚蓝色。多加一些CP既可以保护对象不受其它对象调整的影响,又可以单独调整增强,只需要点几下鼠标选择对象和颜色,

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使得片子立刻靓丽起来。特别是N家的DSLR直接出的片子比较寡淡,经常被人讥为阴天一族。用NX的U点技术后,阴云密布

可以立马变成艳阳高照,使得N家粉丝大出了一口恶气。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变天再说,以至于坛子里大部分经NX处理后的片子,天空就如

同解放区的天一样,都是晴朗的天,一水的蓝色,充分反映了N家粉丝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

实,U点能改变天的颜色,也能使得片子变得更靓丽,让我们看一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更能达到目的。

面的三个实例是从JBL兄推荐的尼康网站上下载来的,下载地址如下:

/jpn/products/software/capturenx/

从这个地址可以下载pdf格式的教程和例图,这是其中的第三个实例,如何改变天空的颜色?

如上图所示,操作极其简单。在天空的合适位置放置一个CP,然后将CP作用的范围拉到最大(100%),亮度减小一半(52%),对比度增加1/5

(20%),饱和度增加4个点(4%),按确定按钮完成,大约花费2-3分钟。设置前和设置后的比如如下图:

从上面的比较图可以看出,天空变得更蓝而群山却更绿,却只用了一个CP,没有也不需要在白云和青山上放置CP。这说明两个问题:

1、CP的功能很强大,可以将过去需要很复杂的操作简化为极其简单的操作。以本图为例,CP的作用范围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不采用CP直接对全图进行上述设置,会将天上的白云和山上的白雪以及近处的山一起压暗,将无法达到采用CP后的效果。

而且CP的作用范围在边界处是渐变的,在亮度改变的时候,其变化也是渐变的,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感觉很自然。如果不用CP,由于白云等都

是不规则的,需要花不少时间做选区才能将蓝天独立出来,并且还要针对不同的边界确定羽化值,与用CP比较费力费时。

2、要加强天空的颜色未必需要通过改变颜色来实现。如本例所示,采用改变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的办法更为理想。不仅避免了色彩的失真,而

且只需要一个CP即可解决问题,不存在改变颜色所带来的色彩污染问题,边界过渡也更自然。当然,如果硬要将阴天改为晴天只能采用改变颜色

的办法,但并不值得推荐。

实例之二,告别灰色

经常会发现自己拍出的片子发灰,不够明快,缺乏吸引力。原因何在呢?是相机不好?镜头不够高档?还是镜头后面的这颗头不灵光?其实,在

很多情况下片子发灰的原因与上述因素无关,是客观条件使然,即便是大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片子也一样会发灰,只是我们看到的是经过

后期加工和调整的片子,所以会以为大师的摄影技术比我们高明、设备比我们先进,只能自愧不如,望洋兴叹。其实,如果对后期调整和处理比

较熟悉的话,我们也可以将灰蒙蒙的照片变得明快和靓丽。下面这张照片由于是逆光拍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灰:

经过NX处理后,变成如下图这样,神奇吧?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张片子是如何处理的,如下图所示,仅仅只用了两个CP,第一个CP调整了4个参数,第二个CP只调整了两个参数,具体数值如

图所示。

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可以对其作一点分析。与上个实例相同的是本例也是只调整了范围、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没有改变颜色,却达到了增强

颜色的效果。因此,正如我们在前一个实例中所指出,不要轻易地直接改变颜色,通过改变亮度等方式也许更容易达到目的。

本例的中最值得注意和思考之处是两个CP的位置和范围,两个CP都放在鹿的身上,并且第一个CP的作用范围是100%,第二个CP的作用范围只有

16%,分别如下图所示:

从第一个CP的作用范围图可以看出,虽然其点位于鹿的身上,但靠近边沿,并且作用范围拉到最大,因此其影响的范围除了几处高光之外,几乎

是全图。但CP的巧妙之处在于调整并不是平均作用在整个范围,而是与U点所在位置元素相同或接近的最强,然后渐次减弱,虽然这个CP的作用

范围遍及全图,但作用效果却不相同,因此,无法用基本调整来代替。

第二个CP位于鹿身上的高光处,作用范围仅限于高光区域,在此设置CP使得可以压低高光,从而表现出高光部分的细节。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实例的作者是如何来确定CP的位置的?各位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会怎么放置CP?我认为一般人很可能会将两个CP一个放在

背景上,一个放在鹿的身上,即便考虑到鹿身上的高光部位,也会多用一个CP来调整,而不是将两个CP都放在鹿身上。

我猜想实例的作者一定认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CP,只使用必不可少的CP。虽然在NX的帮助文件中曾说到“使用的CP越多,控制越精确”,

但我发现远不是这样,根据我的经验,在采用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这三项来调整图象,最好还是少用CP。这也许是一个原则,但并不确定,希

望有经验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至于CP的位置,应该是试验的结果,由于CP是自动选择区域,不需要人工干预,所以我们可以用节约出来的时间来发现CP的合理位置和作用范围。

如果能够找到放置CP位置和确定范围大小的规律,那么,意味着我们已经真正掌握了使用U点技术的诀窍。

实例之三,画笔的妙用

NX可以对局部进行调整,必须要有一些工具可以对区域进行选择,除了U点之外,还有画笔、选框和套索、渐变以及填充工具等,这些工具中以

画笔工具最为灵活、也比较容易掌握。本例即是用画笔工具选出背景,再用高斯模糊对背景进行虚化。

第一步,如上图所示,选择画笔工具,请注意此时是画笔工具右侧上面的+号被按下,意味着此时画笔为加画笔状态,双击画笔工具,弹出选取

画笔选项浮动窗口,将画笔硬度设置为0,不透明度设置为100%,用鼠标的话,用“[”和“]”这两个键调整画笔的粗细,也可在画笔选项的浮动窗

口中调整,用画笔在图像需要虚化的部分涂抹,将其覆盖。如果在涂抹的过程中不小心覆盖了不要虚化的部分,可选减画笔(就是在画笔工具右

侧将减号按下)或按下Alt键,将覆盖的部分擦去,一直到所有需要虚化的部分都已被涂抹。如下图:

第二步,在选择画笔工具的时候窗口右边的编辑列表里会加入一个名为“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其下有一个下拉框,显示“彩色化”几个字,点击其

右边的下三角按钮,将会弹出一个下拉菜单,移动光标到“对焦”项将会在左边出现第二级下拉菜单,选中其中第一项“高斯模糊”,将弹出“高斯模

糊”的浮动窗口,将上面“半径”的滑块拉到最右边即100像素处,下面的“透明度”不变,按“确定”按钮,图像将会在画笔涂抹过的地方虚化,大功

就此告成。如下图。

上面的过程很简单,看过一遍以后都会做。只需要特别指出一点,开始的时候明明是画笔,后来怎么会变成选区了呢?其实这里应用了编辑列表

的交换功能。请看第二个图,当我们开始用画笔在图像上开始涂抹的时候,在编辑列表里增加的增强步骤和弹出的浮动窗口都是彩色化,所谓彩

色化就是用画笔或其它工具直接将选定的色彩画到图像上,这里默认的是橙色,此时,画笔还是画笔,并没有变成选区工具,如果确实是希望用

画笔在图像上涂抹上一些颜色,那么可以点击彩色化浮动窗口的色块弹出颜色选择器来挑选合适的颜色,或者用吸管在图上取得合适的颜色后将

需要改变的地方涂成选定的颜色即可,这是画笔的本职工作。但画笔还有一份兼差,可以作为选择区域的工具。这份兼差是第二步在编辑列表中

通过交换增强功能的方式将彩色化交换成高斯模糊来实现的,此时,画笔工具成了选区工具,我们只能通过显示选区来看到它的身影,见下图。

交换增强功能是编辑列表的一项重要能力,以本例为例,我们不仅可以利用高斯模糊来虚化通过画笔工具选出的背景,也可以试试减少干扰的增

强功能来看看另外一种不同的虚化效果,还可以看看黑白转换后的效果(见下图)以及其它的一些增强功能的效果。总之,利用编辑列表的交换

增强功能这一强大的能力,可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三个实例和实例所用的片子都是从尼康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的,由于其解说等都是日文,我对日语一窍不通,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一通

解说,未必符合其原意,不过步骤和操作应该是正确的。从这个实例开始才是自己的片子和处理,特此说明。

实例之四 NX是怎样实现“图层”的

有同学认为NX没有图层功能,许多需要图层才能做的处理无法实现。其实,正如我在前面所说,NX虽然不用图层这个概念,但确实可以做许多在

PS中需要图层才能实现的处理。

下图这张片子拍摄的时候现场反差很大,手边又没有渐变灰镜,无法压低天空的亮度,只好减少曝光以保证亮部不过曝,希望后期处理时可以用

NC的D-lighting将暗部细节找回来。

确实,用D-lighting处理这张片子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过,总觉得D-lighting的处理有时候还是不尽如人意,该亮的地方不亮,该暗的地方不暗。

当NX出来以后,就用这张片子练练手,发现D-lighting的功能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效果也很不错,如下图:

1、首先在基本调整中将除了D-lighting之外的需要做的调整都做好。然后选择渐变工具,在片子的下部,从下到上拉出一条直线。此时,在编辑

列表里将增加一个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即2、彩色化。如下图:

2、使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色彩平衡增强功能,此时,2、彩色化改变为2、色彩平衡。将色彩平衡浮动窗口上

面的将亮度滑块拉到最右边(加亮100),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适当调整对比度、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数值,同时,还可以调节渐变线两端的锚点的

位置,以改变渐变的范围和角度,使其符合自己的想法。这一步骤是为了提升暗部的细节,采用色彩平衡增强功能不仅可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

而且可以调整色彩。如下图:

3、完成上述步骤后,点击2、色彩平衡左边的向下箭头,使其变为向右箭头。再次使用渐变工具,在片子的上部拉出一条从上到下的直线。此时,

在编辑列表里将又增加一个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即3、彩色化。如下图:

4、使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色彩平衡增强功能,此时,3、彩色化改变为3、色彩平衡。将色彩平衡浮动窗口上

面的将亮度滑块向左拉动(减暗48),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适当调整对比度、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数值,同时,还可以调节渐变线两端的锚点的位

置,以改变渐变的范围和角度,使其符合自己的想法。由于本步骤的目的是要压暗天空的亮度,所以无法放在前一个步骤(一个需要将亮度向右

调整,一个需要向左调整),需要新增一个编辑步骤。如下图:

5、至此我们已经通过增加两个增强步骤,分别以渐变方式加亮了水面和压暗了天空,基本达到替代D-lighting的目的。不过中间部分还比较暗。

看上去不那么舒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处理。点击3、色彩平衡左边的向下箭头,使其变为向右箭头。点击并按住套索和选框工具,选择多边

形套索,在片子的中部需要加亮的部位用多边形套索工具拉出一个多边形,此时,在编辑列表里将又增加一个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即4、彩色化。

如下图:

6、点击填充工具右边的加号,上一步用套索工具拉出的多边形内将被橙色所填充。在编辑列表里展开的4、彩色化增强步骤下可以看到有羽化的

选择,用鼠标单击羽化左边的箭头使其从向右变为向左(同时羽化右边的圆圈会打上勾),将弹出羽化设置浮动窗口,拉动滑块到合适的数值,以

使得选区的边缘有足够的过渡。如下图:

7、再次使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功能将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色彩平衡增强功能,此时,4、彩色化改变为4、色彩平衡。将色彩平衡浮动窗口上

面的将亮度滑块向右拉动(加亮68),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适当调整对比度、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数值。如下图:

8、在编辑列表里展开的4、色彩平衡增强步骤下部有不透明度选择,用鼠标单击不透明度左边的箭头使其从向右变为向左(同时不透明度右边的

圆圈会打上勾),将弹出不透明度设置浮动窗口,混合方式选为滤色,拉动不透明度滑块到合适的数值(80%),以使得中间部位加强亮度的效果

看上去比较合适。如下图:

如觉得某些部分还需要做一点小的调整,还可以打开相应的增强步骤用画笔工具调整。由于可以控制选区的范围、渐变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多种增

强功能可以选择,比直接应用D-lighting功能有更大的可控性和调整手段,而且操作很简便也很直观。

从本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套索与选框工具还是渐变工具与填充工具,都与画笔工具一样,都是身兼二职,本职为彩色化工具,可以改变图象的颜

色。兼职为选区工具,可以通过编辑列表的交换增强功能对片子的局部进行多种调整或增强。需要指出的是,套索和选框工具一般要与填充工具

共同使用,才能更好更直观的发挥作用。

显然,虽然NX不使用图层概念,但本例中的每一个增强步骤都相当于PS中的一个图层,后面的增强步骤是对前一步骤的进一步处理,如同PS中后

一图层覆盖在前一图层之上一样。每一个增强步骤可以在不透明度设置窗口选择与前一增强步骤的混合方式和不透明度,而PS的图层之间也有类

似的功能。虽然NX的增强功能还没有PS的多,也无法全面取代PS的图层功能,但已经可以完成许多过去只有在PS中通过图层才能完成的工作,而

且直观方便,更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实例之五,多变的渐变

渐变工具与画笔工具可能是NX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比较常用的工具。在上一个实例中讲到了如何使用渐变工具分别改变天空和水面的亮度,以取

得D-lighting的效果,由于在实例之五中天空需要压暗、而水面则要加亮,所以采用两个增强步骤来做。但有时候在一个增强步骤里也可以多次使

用渐变工具来达成一些特殊的效果。

下图为原图。

在NX中选择渐变工具,请注意,默认是加渐变工具,其标志为渐变工具右侧上面的+号时按下的,在图上从外向内拉出渐变的指示线。所谓从外

向内就是说渐变指示线的起点在外而终点在内,显示的效果是颜色最深的在外,最浅的在内,如此这般以人物为中心拉出多道渐变指示线。实际

上,NX支持在一个增强步骤中可以使用多次渐变工具,不过只有最后一次的渐变指示线还保留在图上,也只有其锚点可以调整。如下图:

当完成上面的步骤后,就可以使用我们熟知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改变为其它的增强功能,比如用减少干扰增强功能获得的效果如下图:

怎么样?比用画笔去涂抹要简单容易吧。

也许您会问,如果不仅需要虚化,还需要用其它增强功能比如转为黑白可以处理吗?这就需要用到编辑列表的另一项功能——链接。比如我们在

用渐变工具做好选区并交换为高斯模糊实现了背景虚化,同时,还希望将背景转为黑白,可以在2、高斯模糊增强步骤中,用鼠标在滤镜菜单中

选择黑白转换,注意,将鼠标移到黑白转换时按下Shift键不放,同时点击鼠标,如下图:

请注意右边的编辑列表,看看发生了什么?原来的2、高斯模糊变为2、黑白转换,同时,在这个增强步骤中出现了两项增强功能,分别是高斯

模糊和黑白转换。而图像中被渐变工具所选中的范围将被高斯模糊和黑白转换,如下图:

这就是编辑列表的链接功能,可以在一个增强步骤中有多项增强功能,如果还需要增加其它增强功能,可以如法炮制,NX对此并无限制,只是可

能会需要更多的资源,使得系统的运行速度受到影响。请注意在每一项增强功能的右边都有一个向下的箭头,点击这个箭头将会出现可选增强功

能的下拉菜单,这意味着交换可以与链接并用,可以将高斯模糊交换为亮度、对比度调整,黑白转换交换为颜色增强器调整等等,甚至可以用多

次高斯模糊调整来解决一次调整强度不够的问题。总之,如果您选定了一个区域,就可以在一个编辑步骤里采用多种方式对此区域进行调整和处

理,不需要赠加增强步骤再次选择同样的区域作不同的处理,大大节约时间并提高了效率。

在上一个实例中我曾说过,NX的每一个增强步骤都相当于PS中的一个图层。在本例中我们发现,在NX中有些时候一个增强步骤相当于PS中的多

个图层。在PS中每一个渐变都需要做一个图层,每一项调整也需要一个图层,要实现本例的效果将需要多个图层,而在NX中仅仅一个增强步骤即

可完成。在这方面,NX确实比PS方便直观得多。

实例之六,NX可以磨皮吗?

拍人像特别是MM免不了要磨皮,有同学认为NX干不了这个活,真是这样吗?从原理上来看,用NX磨皮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原理虽然如此,还要

通过用行动来证明,因此找一张片子试试看。由于平常不怎么拍人像,家人和朋友的片子也不适合拿来试,好在6月车展的时候去凑了半天热闹,

拍了一些车展模特的片子,可大部分片子上的模特化妆都不错,根本就不需要磨皮,只找到一张勉强可用的,没有征得模特本人的同意,不敢将

全图拿来用,且我的磨皮技术也不怎么样,就作了裁剪,只保留一部分脸部,一来多少让人看不出MM的原貌,再者也减少一些工作量,也就是意

思意思而已,请读者见谅。经裁剪后的原图如下:

磨皮后的效果

一般磨皮的程序讲PS的书都会介绍,其主要办法是确定需要磨皮的区域,然后应用高斯模糊在磨皮的区域虚化,可以通过高斯模糊的强度来控制

虚化的程度,还可以通过控制图层的不透明度来进一步控制磨皮的效果,选区一般通过画笔来实现。NX可以做高斯模糊,也有对不透明度的控制,

并且有画笔工具等选区工具,完全具备采用与PS类似的方式磨皮的条件。

手边正好有一本Scott Kelby写的《Photoshop CS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其中第7章7.16节(p.214-p.218)介绍了一种高级皮肤柔和技术,照

方抓药即可。不过,MM们不会只要求你磨磨皮就完事,对于脸上的小痘痘,眼睛里的血丝什么的会很在意的,也得要照顾到,好在这些雕虫小技

Scott Kelby这本书里也有的是,无须再找,只是需要在编辑列表里多增加几个增强步骤而已。

1、在基本调整里将有关调整做好,然后选择画笔工具,调整画笔硬度和不透明度到合适位置。本步骤地目的是将脸部皮肤上的小痘痘之类修掉,

所以,调整画笔大小到比要修饰的区域大一些,如下图:

2、在彩色化设置的浮动窗口中点击色块旁边的吸管,在接近要修饰部分的正常皮肤上点一下,获得其颜色,然后再用画笔工具在要修饰的部位点

击,使修饰部位的颜色与其旁边的颜色一致,如下图(红圈处即是要修饰的部位):

3、由于NX没有如PS的修复画笔这样的工具,所以通过上述方法来实现其功能。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1)这一步调整要放在其它增强步骤之前,

这样其它的增强步骤所作的任何改变都是以其为基础的,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基本调整是在该步骤之前,如果在该步骤完成以后又去调整基本

步骤,将会对本步骤所作的调整产生影响。2)如果有多处要修饰的部位,而这些要修饰部位旁的正常皮肤的颜色相差较大,需要用多个增强步骤

来处理,因为在每个增强步骤中所有选区的调整都是一样的,本步骤是用画笔来改变修饰部位的颜色使得其与周围的颜色一致,也就是说只能用

一种颜色,所以如果颜色不一致的话将需要多个增强步骤来实现多种不同颜色的调整。3)在调整的时候可以试试看不同的混合模式如正常、变亮、

变暗等产生的效果择优用之。修饰后的效果如下图:

注:NX2增加了自动修复画笔的功能,所以去痘变得很容易,将自动修复画笔的大小调得比要去掉的痘痘大一点,直接在痘痘上涂抹即可。

4、这一步对眼白的血丝进行修饰。按编辑列表下的新建步骤按钮新建一个增强步骤,选择套索工具,在眼白出做出选区,如下图:

5、选择填充工具填充选区。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将彩色化交换为LCH,用LCH编辑器中的色度窗口,将红色的色度降低到合适的程度,用LCH编辑

器的主亮度窗口适当增加亮度。用编辑列表的链接在本步骤中增加对比度/亮度增强功能,通过对比度/亮度设置窗口适当降低对比度。这一步显

得比较麻烦是因为我是在用这两项增强功能来代替PS中的色相/饱和度功能。与上一步骤相同,由于NX的工具不如PS的多,功能也差一些,所以

在做这类调整的时候不如PS方便。如下图:

6、本来到上一步对眼白的修饰也就可以结束了,但Scott Kelby介绍了两种增白眼睛的办法(见原书第7.8,7.9两节),第一种即上面所介绍的,

做完后意犹未足,一时技痒,又在NX中试了第二种方法,觉得还成,就画蛇添足,增加这一步骤,权当交流一种NX的玩法。点击编辑列表中对比

度/亮度下面不透明度左边的向右箭头按钮,弹出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改为滤色,眼白立即变白,但效果太强烈了,需通过不透明度来

调整,拖动不透明度滑块到合适的位置,例图为70%,这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并无定规。如下图:

7、前面所作的都是一些前期的修饰工作,从这一步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磨皮阶段。新增一个编辑步骤,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将需要磨皮的部

位圈出。本来Scott Kelby的书上并无此作选区的步骤,是后面通过画笔工具再将不需要高斯模糊的地方涂去,考虑到减少后面的工作量,同时主

要是想介绍套索与选框工具的使用方法,所以增加了这一步骤。NX中的工具大多可以在一个增强步骤里多次使用,具体在套索与选框工具就是可

以做出多个选区,其基本使用规则为:当用加方式做出一个选区后,可以在其外面在用加方式做出多个其它的选区,如本例中在用加方式确定了

一个主要选区后,又再用加方式在其外增加两个小一点的选区。在选区内部需要挖出不需要处理的选区如本例中的眼睛部位时,需要用减方式来

做。所谓加减方式就是看套索工具右边的加减号哪一个被选中。选区完成后,选择加填充工具,在需要处理的部位填充颜色,然后羽化边界。如

下图:

8、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高斯模糊,设置高斯模糊为40象素(此值为Scott Kelby针对其书上实例图给出的数值,可根据情况修改)。打开高斯

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从正常改为变暗,将不透明度降低到40%。在此增强步骤中再链接一个新的高斯模糊,设置此高斯模

糊为60象素。打开新增的高斯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从正常改为变亮,不透明度减低为40。然后再选减画笔在选区内部一

些不需要虚化的部位涂抹,使其恢复到虚化前的状态。如下图:

我们的美容工作到此结束。通过这个实例,我的心得是用好NX的诀窍之一就是借鉴PS应用的一些好方法,一则使得以前在PS上的投资(买书、练

习等等)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来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这两个软件的相通和不同之处,这样当有人说NX不如PS,不能磨皮、没有图层什么的时候

可以很轻巧的回答一声No,并拿出示例给他看,这不是很爽吗?

实例之七,U点也能磨皮

从实例之三一直到实例之六,都没有用U点,这一方面是因为需要介绍一下其它工具和编辑列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是希望读者能够从这几个

实例中看到NX与PS的异同,从而可以将一些在PS中使用的方法应用到NX中来。实际上,有些实例也可以用U点来调整,例如实例之四,我发在图

片论坛的那张就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摄的,片子全部用U点调整。当然,也可以混合使用。

不过,说到磨皮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磨皮一般要用到高斯模糊,而U点却不能进行高斯模糊处理,似乎不大可能用U点来完成,除非找出一种不用

高斯模糊来处理的办法。

拍过人像的都知道,在为女士拍照的时候,除了要用大光圈外,一般还需要使脸更亮一些,也就是说对脸部测光后应增加1/3-1/2EV,其目的与

使用大光圈一样,为了减少脸部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因此,在后期处理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增加亮度和减少反差等方式,来达到磨皮的效果,而

U点可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所以有可能用U点来磨皮。

按照这个思路,我对实例六所用的原始片子用U点来调整,实际上最早放到网上给大家看的NX磨皮的片子就是用U点处理的,自我感觉还可以,也

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兴趣,希望介绍处理方法,从而才使我萌发了将自己使用NX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交流的想法。而实例六是昨晚才开始写,处理是

今早才进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希望有一个对比,通过这个对比看看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的效果,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原始图

处理后的图

使用U点处理过程实在是太简单了,基本调整、脸上的小痘痘、眼睛等处的处理同实例六。在头发上放置一个CP,将作用范围拉到100%,使得

头发、眼珠等都包括在内,见下图:

在脸部放置4个CP,额头上的一个用于控制高光,鼻梁的一个用于控制中间色调,左右两个分别控制暗部,CP放置的位置需要通过打开显示选区

来观察,并控制其作用范围。分别调整每一个CP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并观察其效果。基本方式为减少对比度,增加亮度、饱和度以弥补对

比度下降所带来的发灰发暗的问题,由于效果很直观,很快就能调好。主要是观察毛孔和皱纹是否减少到看上去比较舒服,不那么刺眼即可。由

于增加了亮度,所以模特的皮肤显得更白了,如果觉得颜色淡了,可再增加一个增强步骤来调整颜色或在基本调整时就加大色饱和度。见下图:

与使用高斯模糊相比,U点不需要选区,但需要选点,也就是其放置的位置,不过就个人的体会来说选点比选区还是要快一些。在调整方面,实

例六用了两次高斯模糊和两次不透明度调整,而本例有5个CP,每个CP调3个参数,似乎比实例六的操作要多一些。其实不然,本例的5个CP

中只有两个(高光控制和中间色调控制)需要花点时间精心调整,其它三个可调可不调,主要是起保护作用。所以工作量应该差不多。不过实例

六所用的方法我早就知道,也用过不少次,但时间一长还是要翻书来查,因为在PS中这个方法需要建立多个图层和使用多个图层命令,我始终无

法牢牢地记住。而本例所示方法很直观,没有什么太多的过程,所以很容易记住。实际上我第一次用也就花了5分钟左右就搞定。

从效果来说我觉得本例所用方法没有降低片子的清晰度,皮肤的纹理和其它细节得以保留,高斯模糊搞不好就磨成塑料感,同时,由于减少了反

差,提高了亮度,更能体现女性的圆润和白皙,其缺点是如果脸上有较多的色斑或色素可能难以处理。也许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混和使用这两种方

法。

有同学问如何使用中性点(灰点),这方面夜行天涯兄有很好的心得,下面的内容就是夜行天涯在本贴的发言:

========================================================================

我自己对NX的心得是,尽可能地只用灰点控制。

灰点控制的特点是还原本色。看什么不顺眼,就设一个灰点。

这个图是完全为了NX而拍摄的。当时是阴天,也没有什么光线可言,使用NX的灰点控制,分别对花茎、花瓣和水泥假山设置,就完成了一幅色彩

满意的照片了。

开荒牛进一步补充,NX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任意设置多个灰点。为此,我在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自己使用的体会,将灰点使用的原则归纳

如下:

【1】灰点控制比较适合片子基本准确(适合我们大多数人吧),且有主色调的片子,因为灰点是控制全局的,如果色彩太多,太复杂,色彩平衡

很难控制。

【2】任意设置一个灰点在其中的一个主色调上,例如大面积的草地,获得你所希望的绿色。

【3】如此继续,对其他主色调的颜色进行灰点控制,调节成你所需要的颜色,在前面图里,一个是花茎的绿色,一个是大地的本色。

【4】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地进行黑白点控制或者是彩色点控制,前者也是全局性的,只有色彩控制点是局域性的,或者说,润色性的。

【5】小结:用灰点控制来控制全局性的色泽,然后根据需要,用色彩控制点对局部进行润色。

这个做法的好处是不需要设置选区,也不需要用画笔涂抹,就可以搞定了,而且灰点控制的本性,片子的通透性非常好。这就是我目前找到的最

少步骤法。

前面介绍了“灰点控制”的用法,现在介绍一下使用心得。

【1】快速校准色调。

【2】任意控制色调。

先来看第一点,如何快速校准色调。当原片色温不满意时,我们想到的是纠正色温。在NC中,我也是喜欢用灰点控制法,其原理是要在图中找一

个灰点。

但是在NX中,这个特点更加强劲。我们首先选取“灰点控制”功能,然后,只需点如图像中的任意部位,然后,把它作为“灰点”,利用53贴的控制

原理,我们只需要将真实的本色套现,即可获得准确的白平衡!

附图中是一个例子:我故意选取了蓝色的说明书作为“灰点”,因为我想把这一点还原成原来的蓝色,结果,整个客舱的色调都获得了准确的还原。

请注意我的灰点是放在下面的灯光黯淡的蓝色说明书上。仅仅是为了说明,所以样图没有细调,用色轮很方便地找到原来的本色。

补充一点:由于NX提供了色版、和多种调色功能,所以,你可以把灰点放在任意之处,然后把那里调整成你希望的颜色,其余地方自然颜色正常

了,不需要去刻意找传统意义上的18%灰了。当然,如果有那种灰,是比较熟悉的一个调色基点,有助于你快速调整。

到了熟练之后,例如我现在不管什么颜色,随便拖一个灰点上去,调整即可。所以我说这是我当前找到的最懒的办法。

这是一个例子,我的灰点放在那个蓝色的《安全须知》小册子上,当那个蓝色达到你所需要的自然蓝色时,客舱其余部分的颜色也基本正常了,

当然,如果你对客舱其余部分觉得不满意,可以继续设置灰点,进行调整,这就是多点设置灰点的意义吧。

黑白点控制的目的是调整对比度,调整的时候,请注意右边的直方图,比较容易理解。

灰点控制就是控制色温。因此,白平衡那里就不用再去了。

在我当前的片子调整中,100%用点控制,其中,90%用灰点控制,其余10%用彩色点润色。

以下是goldenman兄的帖子:

用了NX2,感觉很方便!调色,调对比度,调明暗都很简单!磨皮也很方便(不用抠图)!现在就用图片来解说磨皮的过程!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

流,也给刚入门学习NX2的摄友一些经验!(我也是刚学,哈哈)

继续1

继续2

继续3

继续4

继续5

继续6

继续7

继续8

基本上就这样了OK

==========================================================

goldenman兄用图很好的说明了NX2新增加的选区控制点如何使用。根据自己的使用体会,补充三点:

1、选区控制点与自动修复画笔是NX2新增的两项主要功能。自动修复画笔虽然很有用,比如可以用来去斑或者将一些不要的东西如电线什么的

去掉,但使用比较简单,一看就会,不必多说。

选区控制点看上去似乎与u点(包括彩色控制点)的功能重复,使用也没有u点直观,其与u点的区别在何处呢?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u点不

仅可以选择区域,而且包括了对所选区域调整的方法。当你用彩色控制点选中一个对象时,你可以用彩色控制点自带的调整方法如亮度、对比度、

色彩、色温、色相等对选区进行调整,这很直观也很方便,但你也只能使用这些调整,无法使用其它调整方法,例如高斯模糊等。而选区控制点

只是一个选区工具,本身不具有调整方法,只是为你要使用的调整方法提供选区。所以,其使用不如U点直观,但更具灵活性。特别是可以通过

按住Shift键链接多种调整方法例如亮度/对比度+LCH+高斯模糊等对选区控制点选择的选区同时进行调整,甚至可以使用第三方的滤镜,这些都

是U点所做不到的。所以,如果需要作一些复杂的调整,用选区控制点比用U点更合适。如果不需要做很复杂的调整,使用U点更方便。

2、与彩色控制点(u点)不同,选区控制点不是一个对象,只是一个如套索、画笔、渐变等一样的选择区域的工具。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先确

定准备用它来做什么工作。比如goldenman兄准备用它来磨皮,因此他首先从菜单中选择了调整->对焦->高斯模糊,然后再放置选区控制点来

选择要做高斯模糊的区域。而不是如U点一样,先放置彩色控制点然后再来调整。这一点NX的老用户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如果当前的编辑步

骤是彩色控制点的话,不增加一个新的编辑步骤直接选择选区控制点将会与彩色控制点的选区重叠,导致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至少到现在我还

没有发现如何让二者协调工作的方法)。

3、能够看到控制点的选区是一个很重要功能,这对于确定控制点放置的位置和选区的大小很有用。选区控制点的选区范围显示不如彩色控制点那

么容易发现。在彩色控制点中只要在显示选区前打勾即可显示选区,而选区控制点的选区显示方式虽然比彩色控制点多(显示叠加和显示蒙版),

但却不那么好找。其位置如下图红圈所示,即在显示蒙版选项前打勾就可以显示选区控制点所选择的选区。

第一部分

一、为什么用Raw格式?

Raw格式的图像实际上不是图像,而是一组数据,是光线照在CCD上时,CCD反应所直接产生的“0”和“1”。这组数据要变为我们可看到的图像,

还需要转换成RGB的数值。RGB的数值然后再保存为我们熟悉的JPEG,TIFF或PSD格式。如果把相机设置成输出JPEG图像,实际上就是要求

相机来承担电脑工作室的任务来完成这个转换和保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相机设置都会永久性地铭刻在最终的图像上,如对比度、色彩、

白平衡、锐度等。

而用Raw格式输出,则不经过这个转换过程,因此你有机会“重新解释”这组数据。对比度、色彩、白平衡、锐度都是在RGB的阶段才有的。同时,

我们对Raw文件的修改,并不改变原始数据,而只是“重新解释”这组数据,因此这组数据可以一再地被以不同方式解释,而不会损失画质。

为什么用Capture?

Raw文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格式,这是因为各家相机厂商的传感器设计和图像编码各不相同。有些第三方软件可以解码不同品牌相机的Raw数据。

Nikon的Raw文件称为“NEF”,并有相应的处理软件“Capture”。2006年7月推出的新版“Capture NX”是个革命性的改进,它允许拍摄者在将Raw

数据转换为Bitmap图像之前,既能调整全局,又能调整局部。

传统上,Raw转换软件负责提供全局性的调整,然后输出为JPEG或TIFF图像。如果要局部修改,就要再用相应的图像编辑软件。而Capture NX

将两步并为一步,大大简化了流程。

对于Nikon相机的使用者而言,Capture软件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是目前唯一能识别保存在NEF数据中的所有相机设置的转换软件,包括色

彩模式、锐度、降噪、色调曲线等。第三方的软件一般只能认出白平衡和影调曲线。当然你不必原样保留这些设置,但是如果你愿意,Capture

可以做出和相机直接输出的JPEG一模一样的JPEG图像。

既然我用Raw格式,那为啥还要关心相机的设置呢?

这是因为,相机的设置会保存在Raw数据中,如果设置得好,就能大大简化后期的调整。

反过来看,Capture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工具,看看不同的相机设置对图像有什么影响。更好地了解了相机设置之后,在你想拍JPEG的时候,就

能得到更好的图像。

二、如何设置相机

1、图像质量

自然是NEF,或“NEF+JPEG”。

2、Raw压缩

Nikon对NEF实际进行了“几乎无损”的压缩,文件大小减了一半。压缩主要是作用在高光区域的色调差异,除非在后期进行极端的色调调整,否

则分辨不出画质有何不同。D50和D70对所有NEF都作压缩,但有些型号的相机可以设置为“不压缩”。

3、白平衡

白平衡可能是最重要的相机设置,特别是用JPEG的时候。一般我要么用自动,要么用D2X上的感应器测量。如果是在室内用闪光灯,则设成“闪

光灯”。如果要绝对的准确,那就先拍张带18%灰卡的,然后在Capture Nx里面用这张灰卡图片来精确调整白平衡。我的默认设置是“自动-1”,

比单纯的“自动”略微暖一点。

4、长时间曝光降噪(NR)

这个设置是在快门关闭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去除“暗流”导致的传感器噪点。在夜间长时间曝光时,可以得到纯黑的天空。缺点是它降低了

相机的缓冲能力,曝光时间实际翻了一倍。这个设置是在后期处理时无法改变的(曝光的事可没法无中生有)。我一般设置为“关闭”, 除非是在

夜间长时间曝光或作“光画”。

5、高ISO降噪(NR)

用JPEG时,建议设置为“普通”。如果要用Capture NX作深度去噪,则建议把降噪设置为“关闭”。为啥?首先,Capture NX或专用降噪软件可以

有更大的操控性。其次,在显示图片时,降噪很耗电脑资源。把降噪关了,Capture NX在打开文件时就不必应用降噪设置,从而使性能大大提高。

有些相机型号不允许把降噪关掉,这也没问题,你可以在Capture NX里面把它关掉。

6、图像锐化

D50的锐化默认值最强悍,专业的型号则保守得多。锐化是我对每个图像要作分别调整的一个参数,取决于大小和最终用途(打印或网络)。我一

般把相机内的”锐化“设置为“高(+2)”,这样在LCD上有足够锐利的预览图像来判断锐利度,而且JPEG文件也可以基本够锐利。

7、色调补偿

这是调对比度的。对于JPEG,这很关键。太强的对比度会使高光和暗部没了细节。我一般设置为“低”,毕竟时候加对比度很方便,而要恢复细节

就很难了。低对比对对于野生动物摄影也很有用,可以尽可能多地捕捉暗部的细节。对于Raw,我一般保留“低”设置,但在拍风景或其它我想加

对比度的时候改为“正常”。我一般不用“自动”,因为不知道它是怎么动的。

8、色彩空间

有些相机型号可以在“色彩模式”之外独立设置“色彩空间”。有两个选项,sRGB或Adobe RGB (1998)。我一般用Adobe RGB,因为其色彩空间比

sRGB更广,很适合喷墨打印。相机里没这项也没关系,Capture NX里面都可以改的。

9、色彩模式

Nikon提供三种色彩模式,分别为I、II、III。模式II是最“中性”、“自然”的。只有在Adobe RGB色彩空间才能用。如果相机没有独立的色彩空间

设置,你选了模式II也就把色彩空间设为Adobe RGB了。在D2X上,模式I和III在两种色彩空间里都可以用,但是在有些相机上,设置这两种

模式就把色彩空间设为sRGB了。模式I增强了除肤色系列色(特别是红色)之外的饱和度,可以鲜艳的图片又使肤色显得自然。模式III增强了

饱和度,特别是红色和绿色。同时还略微改变了红色和绿色的色调,显得更生动。熟悉富士Velvia胶卷的会喜欢模式III的。

那究竟应该选哪个呢?主要取决于拍摄内容。我一般的默认设置是模式II和Adobe RGB。但是在拍野生动物或风景时,我喜欢模式III。如果用

Raw拍摄,只打算用一种设置时,我会选模式II和Adobe RGB,在Capture NX里面可以很方便地转换为模式I和III。

10、色相调整

这是用来改变相机对颜色的“感受”。这项我从来不用,因为它影响到图中的所有颜色。设置为0。

把这些都设置好,我们就要开始用Capture NX啦。

三、文件浏览器

打开Capture NX,点击左边“文件目录”上的“+”号,可以打开文件目录。点击“浏览器”上的“+”号,就可以显示目录里的内容。

左上角是工具栏。用放大镜可以放大预览图片。也可以用“Ctrl +”和“Ctrl -”来放大和缩小预览图片。

浏览器最上面有几个图标。电击最左边的,可以“查看”——“详细信息”,显示文件详情。第二个图标,可以给每个图片加上“好”、“也许”、“坏”的

标签。第三个图标,可以给图片排序。第四个图标,可以在不必打开图片的情况下,“复制”、粘贴设置,或者把一个设置文件运用到一批选中的

图片上,很强!

选中几个图片后,还可以右键“比较图像”。

还可以把一组图片成批地转换格式成jpg。这样就可以放心地拍Raw图片了,因为如果拍完之后嫌全部处理太麻烦,或是急着要给别人看,这里

就可以一下子“原样”转换成jpg了,就和相机直接拍的jpg一模一样。

第二部分

四、基本调整

基本调整是所有调整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Capture 4的所有功能的集合。在这里面作的调整,都和Capture 4兼容。但我们之所以不把所有

的调整都放在“基本调整”里面,是因为:

1)Capture NX更加先进,处理更快,缓存管理更好。

2)“编辑步骤”就象PS里面的图层,可以控制各步骤的次序,或删除某个步骤。

3)Capture NX比Capture 4增加了功能。

4)Capture NX可以用“编辑步骤”进行局部调整。

建议在“基本调整”中,只使用“相机设置”和“RAW调整”里的一部分,另外就是可能用到的“暗角控制”。除此之外的调整都在单独的“编辑步骤”里进

行。另外,前文说的关闭降噪,可以在第一次打开NEF文件的时候进行,这样可节省时间。

1、相机设置

假定相机是按照第二章的推荐设置的,那么调整如下:

1)将“锐化”设置为“无”。相机设为高锐化是为了LCD预览或直接JPG输出。但在Capture NX里调整时,用单独的步骤来锐化则更加可控。另外,

应该先降噪再锐化。

2)色调补偿:视情,可尝试几种。一般说,风景照可设置“标准”。

3)色彩模式:D50、D70、D1系列相机不支持在模式II之外使用Adobe RGB空间,但是在这里,就可以Adobe RGB空间的模式I或III。而模

式Ia和IIIa则是用sRGB空间。

4)白平衡:选择下拉菜单里的“Capture NX”,则出来对话框,可有两种方式调整:一是“设置色温”,先用场景预设框个大致,再左右移动微调。

二是“设定灰点”,这需要拍摄时使用了灰卡。

另外,白平衡可以“批处理”。把一张图片的白平衡设置好后,点击选中“基本调整”里面的“白平衡”,再点击“批处理”—>“复制设置”。然后在左边

的“浏览器”里选中所有要应用这个色温值的照片,再点击“批处理”—>“粘贴设置”。很强大吧!

2、曝光补偿

这一项在左边归于“相机设置”,在右边却归于“RAW”调整,用起来一样。这一般是恢复高光和暗步细节的第一步。可用“直方图”和“双阈值”来辅助。

在软件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调整亮度。曝光补偿最适合把直方图整体左右平移,这样可把左边或右边隐没在边界外的部分拉回到坐标内来。一般

的做法是拍摄曝光时偏重关注亮部细节,而通过后期处理恢复暗部细节。

3、其它RAW调整

1)“除尘”仅在相机支持“除尘参照图”时有用。

2)“自动色差校正”默认选中,确实有帮助,建议保留。

以上就是建议在“基本调整”里面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在单独的“编辑步骤”里面做了。一般总流程:

1、基本调整

2、全局颜色和对比调整

3、局部颜色和对比调整

4、降噪(视情)

5、锐化

6、剪切和调整大小

7、颜色配置

8、输出锐化

9、保存为图象

五、全局调整亮度和色彩

Capture NX的调整工具很多,但最常用只有几个。从本章开始,为了充分体现Capture NX的优势,我们在独立的“编辑步骤”中进行调整。

在Capture NX中,有五个方法来调整色调和对比。在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里有四个(其中“级别和曲线”是最常用的),还有一个是菜单里

面的“调整”—>“色彩”—>“LCH”。LCH很强,可以一步调整对比和色彩。

根据个人习惯,建议先用D-Lighting恢复暗部细节,再用“级别和曲线”设置黑点和白点,最后调整色彩。也有的人习惯只用“LCH”一步搞定,也不

错。

1、D-Lighting恢复暗部细节

本节例图为“”。打开图,将“曝光补偿”设置为-1。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D-Lighting”。小对话框弹出。选择“较好质量”。

将“暗部调整”设置为25。暗部就亮起来了。

2、级别和曲线

本节例图为“”。打开图。我们要做的是设定黑点和白点。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级别和曲线”。小对话框出现,直方图显示两边都没到头。分别移动左端的黑点和右端白点抵在阴影的两端

就可以了。

也可以用“双阈值”来辅助。勾选右下角的“双阈值”,全图变灰。挪动黑点直到图中开始出现黑斑,挪动白点直到图中开始出现白斑。

如果不想手动挪黑点和白点,也可以自动完成。小对话框内右边有一竖溜的图标,第二个就是“自动对比度”。别急着点!按住“Ctrl”再点,这样只

调整“本通道”,即综合色阶,不会影响到三个色彩通道。

自动调整所用的参数是可设置的。在总菜单“编辑”—>“首选项”—>“级别和网格”里。建议把“黑色自动对比剪切”设置为0.05%,“白色自动对比剪

切”设置为0.01%。别的先别碰。点“确定”然后再在“级别和曲线”小对话框中按住“Ctrl”并点“自动对比度”。

如果对调整不满意,小对话框里右边图标的倒数第二个是“重设所有通道”。

进阶:用曲线调整对比。这和PS里面一样,向上变亮、向下变暗,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弄乱了就点“重设所有通道”。

3、色彩调整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彩”—>“饱和度/暖色”。两根横条,分别左右挪动试试看,直到满意。

一般来说,我们只用第一根横条“饱和度”。因为第二根“暖色”,如果我们在前面“相机调整”里面把白平衡设置好了的话,这里就没啥可调的了。放

在这儿是为了有时候调整jpg图片用的。

4、大集成:LCH

LCH的意思是“亮度、色度、色相”。不仅可一步到位,而且功能更强。要是用这个工具的话,可以在做完“基本调整”之后就用。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彩”—>“LCH”。弹出对话框。

1)首先显示的是“主亮度”。这里的调整和“级别和曲线”里面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在这里点“自动对比度”时不用按住“Ctrl”,这里的调整不会影响

到色彩。

2)然后在下拉菜单里选择“颜色亮度”。出现一个色谱。想把哪个颜色的亮度调高,就按住这个颜色往上拉。如果想使蓝天显得暗一点,就把蓝色

往下拉。然后调整下方的黑三角,可以改变这个调整影响的色谱宽度。

3)然后在下拉菜单里选择“色度”,调整不同颜色的饱和度。调整的方法和“颜色亮度”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在这里你可以把整条线上下移动来调

整整体饱和度。

4)一般来说不必调整色相。如果需要的话,在下拉菜单里选择“色相”。这里同样可以上下移动整条线或单个点。底下还可以调色带的倾斜角度。

比如60度适于微调,180度适合大范围调。

六、局部调整亮度和色彩

一般来说,经过上面的调整,图片已经不错了。如果还要局部调整,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选择工具”,另一个是“控制点”。

1、“选择工具”。

在前面做全局调整时,你会看到在每一个“编辑步骤”上都标着“所有选定的”。如果用了“选择工具”,这里就会标上“部分选定”。另外,在总菜单里

选择“查看”—>“显示选区”,可以看到只有选中的区域显示。

顶上的一排工具栏中,F6那组就是选取工具,包括画笔、套索、渐变、填充。每个都有“+”和“-”两个选择,注意不要选错。双击图标则可以设置

工具的选项。选择区域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编辑步骤,默认为“彩色化”,选好之后可改为你需要的编辑项目。

举例一:渐变工具

1)打开图片

2)选择“渐变+”

3)从画面中间开始,向上拉一条四分之一长的线。线的长度决定了“过渡区域”。

4)如果弹出“彩色化”对话框,点“确定”。然后在右边的编辑步骤“彩色化”中,将“彩色化”改为“级别和曲线”。

5)调整级别,以便得到较亮的前景。

举例二、画笔工具

1)打开图片

2)点击“画笔+”,弹出“彩色化”对话框,同时添加了一个“彩色化”编辑步骤,上面标着“无选择”。

3)双击画笔图标,将画笔大小设为100,硬度设为15%。

4)用画笔将图中车门涂成一团橙黄色。这时右边的编辑步骤里显示为“部分选择”。

5)选择主菜单里的“查看”—>“显示选区”,这时全图一片红,只有门是白的,也就表示这快是我们选中的,编辑步骤暂时是默认的“彩色化”。

6)如果要缩小选择的区域,点“画笔-”,然后在选中的区域上可以当橡皮用。

举例三、用套索工具圈定选择工具的作用范围

注意:套索工具不会创建一个选区!它是画一个边界,限定其它三个工具只能在边界内起作用。所以套索必须与另一个选择工具一起使用。

1)把以前编辑步骤删除

2)点“套索+”,在图上画个圈,这时产生了一个“无选择”的编辑步骤。

3)这时可用其它工具来选择。比如点“填充+”。

4)如要去掉套索,双击图片上套索外的任意位置。

5)“套索-”是“反选”的意思,就是套住圈外的所有部分。

6)用“套索+”再画个圈,试试看“画笔+”、“渐变+”,只在圈内有效吧!

如果要将同样的选择应用于多个步骤,可以充分利用Capture NX强大的剪贴功能:

1)展开设置好了选择区域的编辑步骤,点击“批处理”里的“复制设置”。折叠起这个编辑步骤。

2)点“批处理”里的“粘贴设置”,复制了一个编辑步骤。选中的部分还在。

3)将步骤的调整项目改为你需要的项目。

2、控制点

Capture NX最得意的地方,就是控制点——U Point,也就是“智能选择”。

1)打开图片。

2)上方图标栏F5里,有“颜色控制点”图标。点击。

3)在图片里的蓝天点一下,就创造了一个控制点,同时加了一个编辑步骤,一个对话框也弹出来了。

4)控制点上有四条横线,第一条是“大小”,即控制点的势力范围;下面三条,“B”是亮度,“C”是对比度,“S”是饱和度。尝试一下吧。

5)要是想看这个控制点究竟管了哪些地方,点一下对话框里的“高级”,再勾选“显示选区”。图片变黑白,白的是势力范围。挪一下控制点,看看

范围的变化。然后去掉“显示选区”的勾选。

6)在对话框的“高级”下面,要是选“全部”,就会发现有一大堆东西可以调,从“色相”到“暖色”。

多个控制点

如果在一个编辑步骤里有多个控制点,那这几个控制点的势力范围是互相制约的。如果控制点在不同的编辑步骤里,它们就是互相独立,互不干

涉的。所以,如果想使两个控制点的调整效果叠加,那就要点右下角的“新建步骤”,然后再添加控制点。尝试一下吧!

如果在一个编辑步骤里有多个控制点,而你想看某一个控制点的效果,可以双击该点打开对话框,点击“高级”下面的“显示选区”。

与此不同,如果在总菜单里选择“查看”—>“显示选区”,那显示的是这个编辑步骤里面的所有控制点的范围,加上选择工具所选择的范围。

进阶:颜色选择器

一般来说,控制点的几个参数够调整的了,但如果你想直接选个颜色,那就可用“颜色选择器”。

1)在对话框里,点“高级”,点击下面“颜色选择器”右边的色块。

2)弹除了一个转盘,三角形范围内的小圈圈是控制点目前的颜色。

3)转动转盘,可以调整色相。还可以移动这个小圈圈。

4)还可以用那个“眼药水瓶”,在图片里的任意一点选取颜色。

5)在转盘的左下角,点一下“色板”,就打开了一些预设色彩,就是一些常用颜色。

七、降噪和锐化

1、降噪

再说降噪。用高ISO或增加欠曝图片的亮度的时候,噪点最明显。降噪必然损失图片细节,所以降噪会影响锐化二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一

定要先降噪,再锐化。

很多时候,噪点并不明显,没必要降噪,比如打印8X10的时候,就可跳过降噪这一步。

具体操作:

1)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减少干扰”,弹出对话框。

2)对话框里可以选择“快速”或“较好质量”,二者的处理时间相差很大。

3)两根横条,“强度”会使图片模糊,“锐利度”会使图片清晰,二者的效果是相反的。但“锐利度”只作用于综合亮度通道,而“强度”既糊细节又糊

色彩。二者的组合,只能不断试验。一般的色彩干扰,用强度10-20都能去除了。

2、锐化

“锐化”是最因图而异的了,没有一个统一的药方。要考虑几个因素:

1)主题。比如美女的皮肤,锐化前要三思!

2)相机的防锯齿滤镜的强度,正是这个滤镜使图片显得“肉”。尼康的高端单反比低端单反更肉一些。

3)图片里的噪点。

4)图片的细节量。

5)图片用途,如打印、网络等。

变数太多,所以我建议把锐化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图象锐化”,第二步是“输出锐化”。换句话说,建议在调整完成后,结合图片的大小和用途,

再锐化一次。

比较好用的锐化工具,是“遮色片锐利化调整”,即(USM)。优势在于:

1)可完全调控锐化过程。

2)只作用于亮度通道,不大会产生光晕等色彩问题。

3)是完全可恢复的。

进行锐化前,应将图片的显示大小设置为100%。锐化具体操作:

1)打开一幅图片,在相机设置里面把锐化设置为“无”。

2)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对焦”—>“遮色片锐利化调整”,弹出对话框。

3)调整三个横条。最常用的是“50%-5%-4”,在这个基础上再调整强度,直到在高光的边缘刚开始看到一点点光晕。如果没有高对比区域,强度

一般不要超过70%。

解释一下:

强度:相当于锐化的“量”、“程度”。

半径:调整锐化的作用“距离”。半径小可锐化细节,半径大锐化整个形状。半径小,一般强度就可以大一点。

临界值:调整锐化效果对于不同色调值的“灵敏度”。比较干净的图片用小临界值(小于4),干扰或噪点多的图片用大一点的临界值。

随书可下载一套锐化的预设文件,针对不同的相机型号。文件包下载到硬盘后,在Capture NX里面点右下角批处理图标,再“选项”—>“添加”,

找到文件。注意,在这里如果点“删除”,可能就把设置文件放入回收站了。

常用的USM设置,注意是在相机的锐化设置为“无”(D100为“低”),且不考虑降噪的情况下:

D1h 66/5/4

D1x 66/5/8

D2H(s) 66/5/4

D2X(s) 50/5/4

D100 48/5/8

D200 50/5/4

D80 50/6/4

D70(s) 48/5/8

D50 45/5/4

在降噪之后锐化:

首先要记住,多数亮度噪点在打印时是看不出的,不必太在意一定要降噪。

如果降噪了,为了避免把噪点再锐化回来,建议采用“大半径、低强度”的办法。也就是图片的形状明显了,但不太突出细节。比如:

强度:5%;

半径:50%;

临界值:10

建议强度为10%以下。如果出现光晕,可减小半径。

八、调整编辑步骤

编辑步骤的效果,是依次叠加的,所以它们的次序很重要。

1、在已有的两个编辑步骤之间插入新的编辑步骤。

这其实很简单。比如要在“基本调整”后面插入“级别和曲线”,就先点“基本调整”左边的小三角,把这个步骤展开。然后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色

阶”—>“级别和曲线”,就可以了。但是别忘了在添加之前,如果别的编辑步骤有对话框开着,一定要关掉。

2、把一个编辑步骤挪到最后。

这稍有点复杂。不过其实就是选中要挪动的编辑步骤,用批处理图标里的“复制设置”,然后“粘贴设置”添加到了最后,然后再把原来的删除。

3、将多个编辑步骤挪到最后。

和上面一样,只不过是用按住“Ctrl”来选中多个编辑步骤而已。

4、把最后一个编辑步骤往前移

就是把在它前面的那些编辑步骤,该往后移的就用上面的办法移到它的后面……

九、最后修改

以下步骤一定要在完成了上面的调整之后最后进行,而且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次序:

1、拉直

比如,要把地平线放水平,可用上面的图标栏F3里面的拉直工具,沿地平线划条线就行了。

2、剪切

上面的图标栏F3里面有剪切工具,划好范围后双击。

3、调整大小

在总菜单里选择“编辑”—>“大小/分辨率”。

4、颜色配置文件

还是色彩空间的问题。图片都调整好后,一般如果我要把它email出去或用在网上,我把它转成sRGB;否则我用Adobe RGB。转换方法:

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颜色配置文件”—>“转换成配置文件”。“方式”用“相对色度”,另外别忘了勾选“使用黑点补偿”。

5、输出锐化:打印

把图片显示大小设置为50%,这样比较象打印效果。

对于光面纸喷墨打印300dpi,作以下调整:

1)“遮色片锐利化调整”(USM),用64/2/4,“亮度通道”的“不透明度”70%。

2)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对焦”—>“高反差显示”,半径2,在“不透明度”中将“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不透明度”50%。

3)图片似乎过度锐化,但打印正好。

6、保存

先别忘了保存NEF格式文件。

然后另存为TIFF或JPEG。

7、在一个NEF文件里保存不同版本的调整

这极大方便了文件管理,特别是图片需要有不同版本时,如剪切版、网络版等。

调整好一个版本后,点击右下角的旗帜图标,再点“新变更”,可以保存目前的编辑状态。以后可以回来的。这里面还有个“原始设置”,就是去掉

所有的编辑步骤回到曝光时的设置。

第三部分:Capture NX秘笈

一、彩色人像

以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相机设置”:

锐化:无

色调补偿:低

色彩模式:I

如果是室内用闪光灯,则加一个:

白平衡:闪光,然后后视情微调。本图用4500K。

2、如需要,调整曝光补偿

3、D-Lighting常常可提高人像照的观感。选择“较好质量”,暗部20,高光1。

4、去红眼,有两个方法:

1)一个是“基本调整”里面的“自动去红眼”:

找到右边编辑步骤里面的“基本调整”—〉“细节调整”—〉“自动红眼校正”,点它左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对话框里,将“关闭”改为“自动”。搞定。

2)另一个是用“红眼控制点”:

在上方的图标栏里,点一下F5里面的“红眼控制点”。在红眼的中心点一下,然后调整一下大小就可以了。

5、锐化

人像特写的USM锐化,一般用低强度、大半径。可以用35/10/4为基准再微调。本图用35/8/10。

6、增白牙齿

1)注意一下所有的编辑步骤都折叠起来了之后,双击“画笔”图标,选一个较软的画笔,如硬度为10。

2)用画笔涂抹选取牙齿。

3)把编辑步骤的“彩色化”改为“色彩”—〉“LCH”。

4)在弹出的对话框里,点右边第三个图标“添加锚点”。

5)用“眼药水瓶”在一个牙齿上点一下,这就设了个锚点。

6)在对话框中,选择“颜色亮度”,将锚点往上拉一格,使黄色亮一点。调整下面的小三角加大一点宽度。

7)在对话框中,再选择“色度”,将锚点往下拉一格,再加大宽度。

8)在对话框中,选择“主亮度”,将右侧的白点稍左移一点。完成!

7、磨皮去皱

1)新建步骤,选择”对焦”—〉“高斯模糊”。

2)在对话框里,设置半径40,不透明度40%。

3)在编辑步骤中,点击“不透明度”,将“混合模式”设为“变暗”。

4)点选当前的编辑步骤,使其突出显示。

5)用“画笔-”,将不要去皱的部分涂抹选择,如头发、衣饰。

6)点右下的“批处理”图标,“复制设置”。

7)新建步骤,“粘贴设置”。

8)在刚新建的步骤中,设置半径60,不透明度50%。

9)点击“不透明度”,将“混合模式”设为“变亮”。完成!

二、风景

这里调整的目的是要模仿富士“Velvia”胶卷的效果,高饱和度,低动态范围。

1、“相机设置”

锐化:无

色调补偿:标准

色彩模式:III

2、LCH做Velvia效果

1)新建LCH编辑步骤

2)在“主亮度”中,将黑点输入设为10左右(一般在8-15之间),致使阴影更暗,对比加大。

3)在“色度”中,加两个锚点,一个在红色和橙黄之间,一个在绿色和黄色之间。

4)将两个锚点提高半格,再将整根线上移半格,增加了饱和度。完成!

3、修正天空

1)在天空放一个控制点。

2)在对话框里选“高级”,勾选“显示选区”。

3)调整控制点大小以覆盖整个天空,然后去掉“显示选区”的勾。

4)设置控制点亮度为-30。

5)设置控制点饱和度为+10。完成!

4、锐化

如果细节较多,一般锐化可多一点。USM基准:55/5/4

三、动物

动物照片的处理是上面的人像和风景的混合:低对比、模式III色彩、强锐化。

1、“相机设置”

锐化:无

色调补偿:低

色彩模式:III

饱和度:标准

白平衡:按照拍摄情况,有时可略加暖200-500K。

2、LCH

和风景照几乎一样,只是“主亮度”中黑点输入可用5而不是10。

3、锐化

用偏大的强度,可突出毛皮等细节。

四、用控制点恢复高光细节

1)打开例图“”

2)按照上面的动物照的参数,设置“基本调整”。

3)“曝光补偿”:-0.83。

4)在狗脸上加个控制点,用“显示选区”来协助设定大小后,退出“显示选区”。

5)调整控制点的的亮度和对比。

6)在同一个编辑步骤中加一个控制点在狗右边的草地,调整大小、亮度、对比。

7)复制一个控制点放在狗左边的草地。

8)调整全局亮度和色彩、锐化。完成!

五、特效

1、修正镜头畸变

1)“调整”—〉“校正”—〉“畸变控制”。

2)在横条上,右移修正桶形畸变,左移修正枕形畸变。完成!

2、黑白

1)选择总菜单上的“滤镜”—〉“黑白转换”。

2)在对话框里可调整亮度和对比,还可加彩色滤镜,效果如同拍摄黑白照时加彩色滤镜。橙/黄滤镜使天空变暗,蓝滤镜使天空变亮红色变暗。

3、添加颗粒/杂色

有时候,添加了颗粒效果可以使图片在视觉上更锐利,特别是打印大画幅的时候。还可以用颗粒模仿胶片效果,特别是黑白照。

1)“滤镜”—〉“添加颗粒/杂色”

2)“颗粒颜色”选择“单色”。

3)再选择颗粒类型、强度。

附录:总流程

个人推荐:

1)拍摄完成后,用Camera Bits开发的软件“Photo Mechanic”传输和分类照片。它传输时同时存到两个文件夹以作备份,然后可用它来标记哪些

保留、哪些废弃。还可方便地重命名、加主题词或其它IPTC信息。

2)用Capture NX完成主要的调整,调整后的文件可能增加几兆之多,这是因为软件产生了很大的JPEG预览文件。调整后的文件刻盘备份。

3)一般我把调整好的NEF文件输出一个TIFF,然后在Photoshop中打开,如果又作了调整,存为PSD。也就是说,用TIFF作为临时文件,打

印后删除。因为Capture NX可以在一个NEF文件中保留不同的调整版本,我就不必为了不同的用途而保存多个TIFF或PSD文件了。

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一步到位”的图象处理和管理软件,如苹果的“Aperture”和Adobe Lightroom。这些都可以传输、管理、处理NEF。但很

难把Capture NX整合到它们的流程中。

(原书完)

-------------------------------------------

《补充材料一》

一、用预设文件提高效率

我觉得使用预设文件是最省时间的一招。预设文件可以用于在Capture NX里打开的图片,也可以对浏览器里的图片进行批处理。要创建一个预设

文件,必须首先保证预设的编辑步骤是正确的。

这本电子书的文件包里有个“EXTRA”文件夹,里面有一些基本的预设文件,包括锐化和基本调整。

1、将预设文件加载到NX里(补充材料一的第2页图示)

1)如果EXTRA文件夹是在光盘上的,需要先复制到电脑硬盘里

2)打开文件“”

3)点右下角“新建步骤”左边的批处理图标,选“选项”

4)在弹出的窗口,点下面的“添加”

5)找到文件夹“EXTRA”->“Settings_files”,把里面三个文件夹中的预设文件一个个添加到NX中

6)在“设置选项”窗口中,左边有勾的设置文件,以后在点“加载设置”时会出现在下拉菜单中

7)加载完毕,关闭“设置选项”窗口

2、单个图片使用预设文件(补充材料一的第3-4页图示)

本图是风景,所以使用风景的预设文件

1)先基本调整:点“批处理”图标,点“加载设置”,点“Landscape-Base”

2)如果弹出警示对话框,选择“覆盖基本调整”

3)加载完成,点开右上角的“基本调整”编辑步骤看看吧!

4)再“全局调整”:还是“批处理”—>“加载设置”,这次点“Landscape-LCH”

5)编辑步骤里出现了LCH了吧,提高了对比度和饱和度。建议保存文件

6)最后根据需要,具体作局部调整和锐化

3、合并预设文件,优化流程(补充材料一的第5-6页图示)

上面是用了两个预设文件。现在我们自己来做个预设文件,把这两个都包括进来,使用时就可一步完成。

1)继续刚才的,应用了两个预设文件之后,按住键盘上的“Shift”,选中“基本调整”和“LCH”两个编辑步骤

2)右键点在两个编辑步骤上,选“保存设置”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另存为的名字,比如“Landscape-Master”,点“确定”,完成!

4、优化流程:单个图片(补充材料一的第7-8页图示)

试用一下我们创建的这个预设文件吧:

1)打开文件“”

2)点“批处理”图标,点“加载设置”,点刚创建的预设文件,比如“Landscape-Master”

3)如果弹出警示对话框,选择“覆盖基本调整”,加载成功!

4)根据需要,作局部调整

5)再试用一个锐化的预设文件,根据你的相机型号选择,比如D2X或D50。

6)现在建议保存一个“新变更”,然后保存文件

5、优化流程:批处理多个图片(补充材料一的第9-10页图示)

现在我们用新创建的预设文件来处理一批类似图片:

1)点“文件目录”,找到包含一批你想作同样处理的图片的文件夹,打开浏览器

2)按住键盘上的“Shift”,选中所有你想作同样处理的图片(先别选太多)

3)点“批处理”图标,点“加载设置”,点刚创建的预设文件,比如“Landscape-Master”

4)如果弹出警示对话框,选择“覆盖目前设置”

5)弹出批处理窗口,检查一下保存类型是“NEF”

6)在批处理窗口中,选择一个新的文件夹或文件名保存调整后的图片,或者在原文件夹中覆盖原始图片

7)点“开始”!可能要花点功夫了,耐心……

8)终于完成了!打开个图片看下吧,是不是多了些编辑步骤……

原注:有时,我创建预设文件时,把“锐化”也一并打包进去了。这样“基本调整”、“LCH”、“锐化”一步完成!然后再单个图片看是否需要局部调整。

译注:

1、建议事先把不同色温环境下的图片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中。再用“浏览器”中的“标签”功能,可以标识同一个文件夹中三类需要不同调整的图片,

然后按标签排序。每种类型选一张图进行调整,创建出预设文件,然后用批处理应用到此类型的其它所有图片。

2、有时我把“降噪”和“颜色配制文件”编辑步骤也打包到了预设文件中,都转换为SRGB。注意原书强调的次序!

3、经过这样粗放式的调整后,可以考虑用批处理的方式,选中所有图片,输出JPG。挑选几张值得细调的,再单独雕琢。

二、修正“鱼眼”图片(补充材料一的第11-12页图示)

如果你使用Nikkor 10.5mm f2.8 DX镜头,Capture NX内建了“去除鱼眼”的功能。这个镜头能拍180度视角,但是边缘明显变形。

1、打开图片“”

2、展开“基本调整”编辑步骤,点黑三角展开“镜头调整”

3、勾选“鱼眼镜头”

4、最好也选用“自动色彩失真控制”,因为鱼眼镜头往往会有紫边。

5、用“去除鱼眼”对图片会有些影响。首先是视角明显小了,其次是被柔化。此外还要提醒一下,这个功能不适用于其它Nikkor鱼眼镜头。

三、去除背景污点(补充材料一的第13-14页图示)

污点是灰尘进入CCD的结果,在小光圈时特别明显。虽然Capture NX里面没有克隆工具,但是还是可以去除均匀背景上的小污点,比如天空。

秘诀就是“彩色化”。

1、打开图片“”。注意“基本调整”和全局调整已经有了。一定要把去污作为局部调整。

2、点画笔工具旁的加号,编辑步骤中出现了一个“彩色化”

3、双击画笔工具,确认“不透明度”设为100%,画笔硬度0%,点“确定”

4、在彩色化选项里,点颜色旁边的眼药水瓶,然后用它在污点附近的背景上取色

5、用画笔+,涂抹污点。最方便的做法是把画笔大小设置得和污点大小差不多,点一下就成

6、最后锐化,完成!

7、啰嗦一句,最好的去污法,是保持CCD清洁!

四、创造天空的“偏振”效果(补充材料一的第15-16页图示)

偏振滤镜可加强天空对比,减少风景的漫射,减少树叶和水面的反射光。虽然后期处理做不到这么多,但是可以用控制点来给天空加上“偏振”效

果。

1、打开图片“”

2、在天空中间的位置放一个彩色控制点,扩大其半径

3、亮度-20%,对比+20%

4、在小山上,贴山顶放个彩色控制点,扩大半径,覆盖图片的整个下半部分

5、加大对比,一般+20足够了

6、最后锐化什么的

五、设置白色和黑色控制点(补充材料一的第17-18页图示)

Capture NX中有多个手段设置图片的整体白点和黑点。我一般用“色阶/曲线”或者“LCH”。这里介绍下白色、黑色、中性控制点的方法。其最大的

不同在于,用控制点可以改变效果的强度。

1、打开图片“”

2、展开“图片信息”,看直方图,勾选“双阈值”

3、把直方图左边的三角慢慢往右拉,直到在图上出现黑像素。看不清就放大图片。

4、点上方工具栏中黑色控制点的眼药水瓶图标,在黑像素上放个控制点

5、同样方法,把直方图右边的三角往左拉,在白像素上放个白色控制点

6、去除“双阈值”

7、通过调整控制点滑竿,可以调整黑点和白点的强度。这只作用于亮度通道,不影响色彩

六、设置中性控制点(补充材料一的第19-20页图示)

如果你的图片中有中性灰,你可以用中性控制点来去除不需要的色彩。我一般用白平衡控制来设中性区域,这是另一个微调的方法。中性控制点

的优势在于,可用于JPG图片!

1、点选上方工具栏中中性控制点的眼药水瓶图标

2、在图中应该是灰色的地方点一下,在编辑步骤中出现了一个“B/W/N 控制点”编辑步骤

3、在图中其它需要同样处理的地方,照办

4、中性控制点有三个滑竿,红(R)、绿(G)、蓝(B),可以调整色彩

5、注意,白平衡设置可以在图片之间复制,但是控制点不可以,要把图弄乱的,不信就试试!

七、提高Capture NX的性能(补充材料一的第22页图示)

常有人问:Capture NX咋这么慢啊!

我先来说点Capture NX和别的图片编辑软件的不同:

1、同其它RAW转换软件不同,Capture NX读取NEF包含的所有相机设置信息,包括色彩模式,而其它软件只读取传感器信息和白平衡,因此

处理的数据量不同。

2、Capture NX允许你在RAW格式作局部调整,对电脑的要求更高。不信,你用Capture NX开个JPG看看有多快!

3、如果改了NEF图片的参数,Capture NX不单把变动写入NEF,而且创建一个JPG预览。

话虽这么说,还是有办法提高Capture NX的性能

1、更大的内存。上2G就不一样了。如果你内存小于1G,首先考虑这条!

2、NX有许多临时文件(temp),把它们存在另一块硬盘上。一块硬盘同时能传输的数据有限。涉及两个文件夹,一个是“Temp”,一个是“Cache”。

在Capture NX的偏好设置中,把这两项设到另一块硬盘上。

3、“最低配置要求”仅指Capture NX能运行而已,不代表能跑得欢!

2024年10月31日发(作者:勇谷之)

Capture(NXNX2)使用心得

NX一经问世即获殊荣,赢得2006-2007年度欧洲影像革新奖。那么,它的革新在哪里呢?EISA是这样说的:“Nik软件公司的U点技术包括在尼康

最新的图像软件Capture NX中,提供摄影师特别的工具对色彩、色调、亮度、对比度进行控制。无需选择任何区域或使用蒙板,很容易根据摄影

师的要求调节个别区域色彩。这项强大的功能可以用于JPEG、TIFF或NEF(尼康电子格式)图像文件。允许仅调整版式而不改变原始文件。最终

结果可以输出为NEF格式文件。”这段话简明、扼要的说明了NX软件的主要优点,而这些优点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有必要先行梳理。

1、U点技术

U点率先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应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每一个U点都是一个对象,只要在图像上用鼠标在合适的位置点一下,就立刻建立了一个对象,

比如天空或者云彩,就可以对其色彩、色调、亮度、对比度进行控制。而NX以前的图像处理软件基本上都是面向过程的。以使用广泛且功能强大

的PS为例,如果要对天空做处理,首先需要将天空作为一个选区从图像上分离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一系列的操作或者说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先建立一个图层,然后通过各种选取工具如套索、魔棒、颜色选择等选出区域,羽化、建立蒙版等等,只有在图层上的选区确定以后,才

能对其色彩、色调、亮度、对比度等进行控制。

有同学认为U点与PS中的色彩范围选择类似,其实不然,引用NX帮助里的话:“彩色控制点根据大量条件识别对象。在放置第一个彩色控制点时,

U 点技术便识别出放置控制点的对象的特有元素,包括位置、颜色、饱和度和纹理。通过识别这些元素,彩色控制点可确定对象的边界,这样便

只对该对象和具有相似元素的对象产生影响。通过特有的混合功能对整幅图像应用彩色控制点效果,从而得到自然和谐的无缝效果”。PS的色彩范

围选择是依靠颜色来确定分区的,不是靠对象的特有元素来确定分区的范围,其选择的分区那怕是在人工干预下也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

下图为PS色彩范围选择示例:

使用PS-〉选择-〉色彩范围对天空进行选择并调整颜色容差,得到的选区为虚线所围绕的范围。

上图为在NX中用了一个彩色控制点(以下简称CP)来选择天空后该CP的作用范围。

通过U点确定的对象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有通讯机制,可以协同以确定彼此的边界,不需要人工干预,对象与对象之间可以做

到自然和谐的无缝过渡。

上图显示在天空的另一边加上第二个CP后两个CP协同所选择的范围。从图上可以看出,两个CP自动地确定了彼此的边界并实现了对天空的选择,

甚至包括了一部分天空在水面上的反射光。而这一切都是自动实现的,用户只需要用鼠标点击两下。

上图是在NX中关闭“显示选区”后的图象。

U点不仅确定了操作的对象,而且可以对对象的诸多属性如:大小、色相、饱和度、亮度、对比度、RGB和暖色等进行调整和控制,使用极其方便,

也非常容易学习和掌握。

2、直接对RAW格式文件作局部处理

U点技术的应用使得NX成为第一个具有局部处理能力的RAW格式处理软件,这一变革具有深远意义。由于RAW文件包含的信息最多,因此可供调

整和加工的余量是最大的,不仅使得可调整的范围加大,而且更容易保证影像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在不同格式之间来回转换的次数和时间,提

高了效率。

在NX中不但具有U点这样的新工具,也包括了一些传统的选区工具,如画笔工具、套索与选框工具、渐变工具、填充工具等等。这些工具与U点技

术结合使得在NX对局部区域的选取和控制能力大大增加。因此使得一些原来需要到PS这样的图像处理软件中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直接在NX中完

成,并且坚持面向对象的概念,选择区域以及进行处理的时候都不需要引入图层和蒙版,比PS做相应的处理显得更直观和方便。

正如picky2000兄所说,NX很可能代表了未来raw格式处理软件发展的方向,将会加入和集成越来越多的图像编辑和加工的功能。

当然,术业有专攻,NX和PS必竟是不同的软件,而且PS能够做的事绝不仅限于处理照片,作为一款得到广泛应用和长时间实践考验的软件在很多

方面是不可替代的,NX虽然在许多方面比PS方便、直观,但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取代PS,各有各的用处。实际上,在对NX的操作比较熟悉后,

一些在PS中使用的技法和技巧也可以应用到NX里,而一些不容易在NX里处理的步骤,比如多张照片叠加或拼接可以放到PS或其它专业软件中去

处理,各尽其用,各取所需。因此,NX与PS或者其它一些相关的软件并不是一种替代或者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协同、取长补短的关系。

3

、编辑列表、版本及批处理

NX作为一个raw格式处理软件如

同其它的raw格式处理软件一样,“允许仅调整版式而不改变原始文件”,不过这只能应用于尼康的nef文件。虽然

NX也可以处理jpeg和tiff格式的文件,但要保留编辑步骤和有关信息必须存为nef文件才行。

N

X通过编辑列表来保存编辑步骤,每一个编辑步骤中又可以有多个操作。在对图像进行操作的时候,你做的每一项调整都会自动地在编辑列表里

增加相应的编辑步骤或操作,这些步骤和操作并不改变原始的NEF文件,而是在NEF文件上作一系列调整和处理,而编辑列表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

记录和保存对图像所实施的这一系列调整和处理,这样使得在NX中对图像所作的任何调整或修改都是可逆的,不用担心一失足成千古恨,编辑列

表就是后悔药。从这个意义上看编辑步骤与PS图层类似,在PS中为了不影响原始图像,往往会根据需要复制或建立不同的图层,调整和操作都在

图层上进行,从而保护了原始图像。如果存盘的时候保留图层,下一次调入图像时原始图像并不会受到破坏。

辑列表也是NX的中心,要掌握NX必须对编辑列表有深入了解,实际上NX的编辑列表是一项很重要的发展,它还可以起到原来在NC中浮动窗口

的作用,便于用户调整,而且可以记录、改变、复制、删除编辑步骤,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在这一点上,比PS还要强一些,PS的历史记录无法保

存,只能保存图层和动作脚本而且比较麻烦,同时,如果对原始图像本身做了修改后是不可逆的。而NX并不对RAW文件直接修改,而是记录用户

的一系列编辑步骤,在用NX打开一个以前用NX编辑过的NEF图像时可以看到过去的编辑步骤,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重新调整。

果希望保留与以前不同的编辑步骤又不希望覆盖原来的,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版本来保存,这大大增加了灵活性和方便性,对一张片子可以进行

多种不同的调整而且保存在同一个文件里,与之前改一次要存一个不同的文件相比在操作和管理上带来更多的方便。

N

X的批处理功能比NC有了较大的增强,其设置也就是编辑列表里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中的相应操作。当从批处理菜单或编辑列表下面的批处理(状

似齿轮的按钮)中选择“保存设置…”将允许你从编辑列表所记载的调整和操作中选择需要保留的设置,可应用于其它片子或过后再次应用。因此,

大大提高了批处理的灵活性,对处理大批片子非常有用。

述三点个人认为是NX与PS和NC不同的地方,也是NX的亮点。我们会在使用NX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一点。毕竟,NX只是一个用于处理照片的软件

工具,无论其有何优点或特色,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因此,下面将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对NX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按个人的理解作一些介绍。

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NX的界面和使用不复杂

,相对如PS这样的功能很强大的软件而言也比较容易学习和上手,一般通过帮助文件、尼康网站提供的一些实例即可使用

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NX的功能和操作没有也不需要如同PS那样强大和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NX不仅在软件开发中采用了面向

对象的思想,而且在用户界面和操作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由于面向对象的方式与人们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和方式比较一致,所以不需要记忆许

多繁杂的命令、操作、快捷键、参数和处理过程,通过编辑列表在菜单和工具栏的帮助下可以很容易地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也容易记住需要的

操作过程。

NX中你可以利用U点、画笔、选框和套索、渐变、填充等工具选择、确定需要调整和处理的对象后,直接应用U点自带的有关调整方法或调整和

滤镜菜单中的调整方法对选定的对象进行调整和处理,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整和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U点(除黑、白U点是对整个

图像起作用外,其它U点自带的调整方法只对自己的作用范围起作用)或在编辑列表中增加增强步骤来实现,无须建立图层和蒙版。

实,PS的图层是其主要特色并且其作用和意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是一个好东东。但是否是不可替代和超越的呢?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自

己在学习和使用PS时对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使用图层和蒙版以及如何使用图层和蒙版一直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看过十多本PS的书,其中

不乏名著,也看过不计其数的发表在包括无忌在内的各种媒体上的操作实例,花了大量的时间按照这些实例在例图上一步一步去做,不能说没有

效果,当时也确实会用了,但由于不是专业人士,不可能天天使用PS,并且记忆力也日渐衰退,几个月以后再用又是一片茫然,以至于每一次都

要去翻书或去查询实例后才能着手工作。所以当发现NX不需要引入图层和蒙版后不禁欢欣鼓舞,大力鼓吹之。

者诸君中如果有PS高手,也许对此不屑一顾,如果对您而言掌握图层和蒙版不过是小儿科的事,那么也就不必费心往下看了,因为NX对您意义

不大,NX能做的事PS都能做到,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NX,而且受PS的思维所限,也不容易利用NX来做一些以前在PS中才能做

的事。

果读者如同笔者一样,为PS众多的功能、复杂的操作以及不那么直观的结果所苦恼,需要一种简单而直观的工具来对照片进行处理和调整,以

达到自己的意图,那么,NX对您就可能是一个合适的工具。当您掌握它以后就会发现其操作是如此简单和直观,不需要记忆复杂的操作过程和命

令,在经过一段实践之后很容易建立工作流程,一切都可以在掌控之中,照片的后期处理不再是一种不可捉摸、不可预料的事而成了一种乐趣,

将会极大地激发创作的热情,不仅在NX的使用上,而且可以延伸到拍摄的过程中,甚至在您按下快门以前,就可以在脑海里想象拍下的片子经过

NX处理后将会是什么样的!如果说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对场景的各个部位测光以确定光比,再结合后期处理的因素,如

对胶片的密度如何进行控制,采用多大反差的像纸,在放大的时候遮挡或加强哪个部位等等,在脑海中想象出将曝光值(光圈和速度)置于某一

区域时冲印出来的照片是什么样的是亚当斯区域曝光法的精髓所在的话,那么,NX确实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在数码时代应用区域曝光法思想的理

想工具。

于NX的界面直观明了,其调整和滤镜菜单以及除U点外的工具都是我们所熟知的,U点本身也不难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通过实例做进一步的说

明和介绍,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也很容易在帮助和有关文档中找到,无须多说。而编辑列表是一个新的概念,NC中没有,PS虽然有相近的功能,但

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其先做一个介绍。

编辑列表是NX的中心,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编辑列表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就等于已经基本会使用NX了。

要一打开文件,编辑列表里就会出现第一个编辑步骤——基本调整。取决于打开的文件格式,如果是NEF文件格式,在1、基本调整之下有:相

机调整、RAW调整、光度及色彩调整、细节调整、镜头调整等多项调整操作;如果是JPEG或TIFF格式,在1、基本格式之下将不会出现相机调整

和RAW调整两项,只有光度及色彩调整、细节调整和镜头调整等。这是因为相机调整里的色彩模式、白平衡、色调补偿、饱和度、锐化等设置也

就是Nikon相机里对应的各项设置,你可以直接沿用相机里的设置值,也可以在这里对其修改以达到自己的表现意图。一些抱怨相机自动白平衡不

准的同学完全可以在这里重新设定片子的白平衡,不满意还可以随时修改,这些设定只能应用于NEF格式。RAW调整里的曝光补偿、色相调整、

减少颜色波纹、除尘、自动色彩校正等项目也只对RAW格式的NEF文件发生作用。

实际上,基本调整里的各项调整和设定就是NC的原有功能,会用NC的同学都会很熟悉,川流兄在他的贴子里对NC的工作流程介绍得很清楚,其

中也介绍了NX的这一部分,并且详细讲解了有关调整的原理和基础知识,请参看:

Nikon Capture实用工作流程

人觉得与NC相比,NX将原NC的功能作为第一个编辑步骤,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步骤放到编辑列表里是一个重大改进。在NC里上述调整是

通过浮动窗口或菜单项来操作的,并无先后顺序。而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按流程进行处理,如果是不知道流程的初学者来使用NC,往往会不知道

如何下手。在这方面PS的ACR要好一些,提供的界面可以让用户知道有一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川流兄在其教程中专门指出了这一点并参照ACR给

出了基本的工作流程。在NX中取消了NC的浮动窗口,采用在编辑列表中将基本调整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自然地形成了工作流程。虽然操作上会比

NC直接在桌面上的浮动窗口要多点几下鼠标,但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绝对超过这小小的不便,更何况其中的部分设置还可以通过点击左边相机设

置弹出的浮动窗口来操作。见下图:

基本调整中所作的任何操作都是对整个图像的,不能做任何局部调整或修改,也不许允许在其中作任何选区。基本调整相当于PS的背景图层,

是增强步骤所做的任何调整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要首先调整好以后,再增加增强步骤,否则在做完后面的调整后再回头做基本调整的话,会使得

后面所做的一些调整前功尽弃。

用调整菜单、控制点、滤镜菜单或工具栏的有关工具对图像进行调整时,都会在编辑列表中自动增加相应的增强步骤。U点或调整与滤镜的增

强步骤包括三个部分:

1

、选取通知区域。此区域将显示当前步骤是否按照所有选定的信息指示,应用于整幅图像;还是按照某一其它选区信息指示,仅应用于所选的图

像区域。若显示信息部分选定的,则已通过某一选择性工具应用了当前步骤。如果显示信息无选定的,当前步骤则不影响图像。从查看 菜单选择

“显示选区”选项,便可随时查看当前步骤应用于图像的哪个区域。

像上划定一个选区后,即出现“羽化功能”选项。使用此功能可让由选区工具划定的选区边缘柔和起来。选区边缘柔和后可减少选择过程所导致

的可见痕迹。

2

、增强步骤的功能和操作。可以是U点,也可以是调整与滤镜下拉菜单。

3

、不透明度混合器。使用“不透明度混合器”可使当前增强功能或相同类型的所有控制点与剩余图像效果进行混合。从调整、控制点或滤镜菜单添

加任何功能后,不透明度混合器选项便可使用。单击要混合的各功能正下方的“不透明度混合器”项旁的按钮,随即显示“不透明度混合器”对话框。

在“不透明度混合器”对话框中可调整当前增强处理对不透明度和通道的影响,还能以各种方式将增强步骤与以前步骤的效果相混合。

外,每个步骤都有一个应用步骤复选框,应用步骤复选框可打开或关闭特定步骤,由此关闭该步骤的所有影响。此复选框在某一步骤首次创建

时便自动选中。要关闭某个特定步骤,取消选中应用复选框即可。在增强功步骤下的每一个U点或增强功能右边都有一个应用增强功能复选框,

应用增强步骤复选框可打开或关闭当前步骤中增强功能的影响。增强功能在步骤中应用后,此复选框即自动选中。要关闭某个特定增强功能,取

消选中应用增强功能复选框即可。

强步骤还可以链接或交换增强功能,具体说明可看帮助文件,我也会在下面的实例中介绍其具体用法。

照PS,我以为编辑列表相当于PS的图层和历史纪录这两个窗口的功能,当在NX的编辑列表里增加一个编辑步骤相当于在PS中增加一个或多个图

层和一项或多项历史纪录。实际上上编辑步骤与PS的图层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将一些在PS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技

法应用到NX中来,再结合NX的固有特点,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操作实例。

例之一,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U

点技术是NX的亮点,很容易掌握和使用,又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轻而易举用U点来选取对象并进行调整,特别是可以方便地改变对象的颜色,

很容易引起初学者的兴奋。在天空部分加一、两个控制点,即可选取整个天空,再从颜色选择器里挑选出合适的颜色,甚至可以打开色板,直接

从记忆色中选取天空的蔚蓝色。多加一些CP既可以保护对象不受其它对象调整的影响,又可以单独调整增强,只需要点几下鼠标选择对象和颜色,

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使得片子立刻靓丽起来。特别是N家的DSLR直接出的片子比较寡淡,经常被人讥为阴天一族。用NX的U点技术后,阴云密布

可以立马变成艳阳高照,使得N家粉丝大出了一口恶气。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变天再说,以至于坛子里大部分经NX处理后的片子,天空就如

同解放区的天一样,都是晴朗的天,一水的蓝色,充分反映了N家粉丝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

实,U点能改变天的颜色,也能使得片子变得更靓丽,让我们看一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更能达到目的。

面的三个实例是从JBL兄推荐的尼康网站上下载来的,下载地址如下:

/jpn/products/software/capturenx/

从这个地址可以下载pdf格式的教程和例图,这是其中的第三个实例,如何改变天空的颜色?

如上图所示,操作极其简单。在天空的合适位置放置一个CP,然后将CP作用的范围拉到最大(100%),亮度减小一半(52%),对比度增加1/5

(20%),饱和度增加4个点(4%),按确定按钮完成,大约花费2-3分钟。设置前和设置后的比如如下图:

从上面的比较图可以看出,天空变得更蓝而群山却更绿,却只用了一个CP,没有也不需要在白云和青山上放置CP。这说明两个问题:

1、CP的功能很强大,可以将过去需要很复杂的操作简化为极其简单的操作。以本图为例,CP的作用范围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如果不采用CP直接对全图进行上述设置,会将天上的白云和山上的白雪以及近处的山一起压暗,将无法达到采用CP后的效果。

而且CP的作用范围在边界处是渐变的,在亮度改变的时候,其变化也是渐变的,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感觉很自然。如果不用CP,由于白云等都

是不规则的,需要花不少时间做选区才能将蓝天独立出来,并且还要针对不同的边界确定羽化值,与用CP比较费力费时。

2、要加强天空的颜色未必需要通过改变颜色来实现。如本例所示,采用改变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的办法更为理想。不仅避免了色彩的失真,而

且只需要一个CP即可解决问题,不存在改变颜色所带来的色彩污染问题,边界过渡也更自然。当然,如果硬要将阴天改为晴天只能采用改变颜色

的办法,但并不值得推荐。

实例之二,告别灰色

经常会发现自己拍出的片子发灰,不够明快,缺乏吸引力。原因何在呢?是相机不好?镜头不够高档?还是镜头后面的这颗头不灵光?其实,在

很多情况下片子发灰的原因与上述因素无关,是客观条件使然,即便是大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片子也一样会发灰,只是我们看到的是经过

后期加工和调整的片子,所以会以为大师的摄影技术比我们高明、设备比我们先进,只能自愧不如,望洋兴叹。其实,如果对后期调整和处理比

较熟悉的话,我们也可以将灰蒙蒙的照片变得明快和靓丽。下面这张照片由于是逆光拍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灰:

经过NX处理后,变成如下图这样,神奇吧?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张片子是如何处理的,如下图所示,仅仅只用了两个CP,第一个CP调整了4个参数,第二个CP只调整了两个参数,具体数值如

图所示。

虽然很简单,但还是可以对其作一点分析。与上个实例相同的是本例也是只调整了范围、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没有改变颜色,却达到了增强

颜色的效果。因此,正如我们在前一个实例中所指出,不要轻易地直接改变颜色,通过改变亮度等方式也许更容易达到目的。

本例的中最值得注意和思考之处是两个CP的位置和范围,两个CP都放在鹿的身上,并且第一个CP的作用范围是100%,第二个CP的作用范围只有

16%,分别如下图所示:

从第一个CP的作用范围图可以看出,虽然其点位于鹿的身上,但靠近边沿,并且作用范围拉到最大,因此其影响的范围除了几处高光之外,几乎

是全图。但CP的巧妙之处在于调整并不是平均作用在整个范围,而是与U点所在位置元素相同或接近的最强,然后渐次减弱,虽然这个CP的作用

范围遍及全图,但作用效果却不相同,因此,无法用基本调整来代替。

第二个CP位于鹿身上的高光处,作用范围仅限于高光区域,在此设置CP使得可以压低高光,从而表现出高光部分的细节。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实例的作者是如何来确定CP的位置的?各位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会怎么放置CP?我认为一般人很可能会将两个CP一个放在

背景上,一个放在鹿的身上,即便考虑到鹿身上的高光部位,也会多用一个CP来调整,而不是将两个CP都放在鹿身上。

我猜想实例的作者一定认为,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CP,只使用必不可少的CP。虽然在NX的帮助文件中曾说到“使用的CP越多,控制越精确”,

但我发现远不是这样,根据我的经验,在采用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这三项来调整图象,最好还是少用CP。这也许是一个原则,但并不确定,希

望有经验的同学也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至于CP的位置,应该是试验的结果,由于CP是自动选择区域,不需要人工干预,所以我们可以用节约出来的时间来发现CP的合理位置和作用范围。

如果能够找到放置CP位置和确定范围大小的规律,那么,意味着我们已经真正掌握了使用U点技术的诀窍。

实例之三,画笔的妙用

NX可以对局部进行调整,必须要有一些工具可以对区域进行选择,除了U点之外,还有画笔、选框和套索、渐变以及填充工具等,这些工具中以

画笔工具最为灵活、也比较容易掌握。本例即是用画笔工具选出背景,再用高斯模糊对背景进行虚化。

第一步,如上图所示,选择画笔工具,请注意此时是画笔工具右侧上面的+号被按下,意味着此时画笔为加画笔状态,双击画笔工具,弹出选取

画笔选项浮动窗口,将画笔硬度设置为0,不透明度设置为100%,用鼠标的话,用“[”和“]”这两个键调整画笔的粗细,也可在画笔选项的浮动窗

口中调整,用画笔在图像需要虚化的部分涂抹,将其覆盖。如果在涂抹的过程中不小心覆盖了不要虚化的部分,可选减画笔(就是在画笔工具右

侧将减号按下)或按下Alt键,将覆盖的部分擦去,一直到所有需要虚化的部分都已被涂抹。如下图:

第二步,在选择画笔工具的时候窗口右边的编辑列表里会加入一个名为“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其下有一个下拉框,显示“彩色化”几个字,点击其

右边的下三角按钮,将会弹出一个下拉菜单,移动光标到“对焦”项将会在左边出现第二级下拉菜单,选中其中第一项“高斯模糊”,将弹出“高斯模

糊”的浮动窗口,将上面“半径”的滑块拉到最右边即100像素处,下面的“透明度”不变,按“确定”按钮,图像将会在画笔涂抹过的地方虚化,大功

就此告成。如下图。

上面的过程很简单,看过一遍以后都会做。只需要特别指出一点,开始的时候明明是画笔,后来怎么会变成选区了呢?其实这里应用了编辑列表

的交换功能。请看第二个图,当我们开始用画笔在图像上开始涂抹的时候,在编辑列表里增加的增强步骤和弹出的浮动窗口都是彩色化,所谓彩

色化就是用画笔或其它工具直接将选定的色彩画到图像上,这里默认的是橙色,此时,画笔还是画笔,并没有变成选区工具,如果确实是希望用

画笔在图像上涂抹上一些颜色,那么可以点击彩色化浮动窗口的色块弹出颜色选择器来挑选合适的颜色,或者用吸管在图上取得合适的颜色后将

需要改变的地方涂成选定的颜色即可,这是画笔的本职工作。但画笔还有一份兼差,可以作为选择区域的工具。这份兼差是第二步在编辑列表中

通过交换增强功能的方式将彩色化交换成高斯模糊来实现的,此时,画笔工具成了选区工具,我们只能通过显示选区来看到它的身影,见下图。

交换增强功能是编辑列表的一项重要能力,以本例为例,我们不仅可以利用高斯模糊来虚化通过画笔工具选出的背景,也可以试试减少干扰的增

强功能来看看另外一种不同的虚化效果,还可以看看黑白转换后的效果(见下图)以及其它的一些增强功能的效果。总之,利用编辑列表的交换

增强功能这一强大的能力,可以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三个实例和实例所用的片子都是从尼康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的,由于其解说等都是日文,我对日语一窍不通,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了一通

解说,未必符合其原意,不过步骤和操作应该是正确的。从这个实例开始才是自己的片子和处理,特此说明。

实例之四 NX是怎样实现“图层”的

有同学认为NX没有图层功能,许多需要图层才能做的处理无法实现。其实,正如我在前面所说,NX虽然不用图层这个概念,但确实可以做许多在

PS中需要图层才能实现的处理。

下图这张片子拍摄的时候现场反差很大,手边又没有渐变灰镜,无法压低天空的亮度,只好减少曝光以保证亮部不过曝,希望后期处理时可以用

NC的D-lighting将暗部细节找回来。

确实,用D-lighting处理这张片子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过,总觉得D-lighting的处理有时候还是不尽如人意,该亮的地方不亮,该暗的地方不暗。

当NX出来以后,就用这张片子练练手,发现D-lighting的功能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效果也很不错,如下图:

1、首先在基本调整中将除了D-lighting之外的需要做的调整都做好。然后选择渐变工具,在片子的下部,从下到上拉出一条直线。此时,在编辑

列表里将增加一个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即2、彩色化。如下图:

2、使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色彩平衡增强功能,此时,2、彩色化改变为2、色彩平衡。将色彩平衡浮动窗口上

面的将亮度滑块拉到最右边(加亮100),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适当调整对比度、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数值,同时,还可以调节渐变线两端的锚点的

位置,以改变渐变的范围和角度,使其符合自己的想法。这一步骤是为了提升暗部的细节,采用色彩平衡增强功能不仅可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

而且可以调整色彩。如下图:

3、完成上述步骤后,点击2、色彩平衡左边的向下箭头,使其变为向右箭头。再次使用渐变工具,在片子的上部拉出一条从上到下的直线。此时,

在编辑列表里将又增加一个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即3、彩色化。如下图:

4、使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色彩平衡增强功能,此时,3、彩色化改变为3、色彩平衡。将色彩平衡浮动窗口上

面的将亮度滑块向左拉动(减暗48),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适当调整对比度、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数值,同时,还可以调节渐变线两端的锚点的位

置,以改变渐变的范围和角度,使其符合自己的想法。由于本步骤的目的是要压暗天空的亮度,所以无法放在前一个步骤(一个需要将亮度向右

调整,一个需要向左调整),需要新增一个编辑步骤。如下图:

5、至此我们已经通过增加两个增强步骤,分别以渐变方式加亮了水面和压暗了天空,基本达到替代D-lighting的目的。不过中间部分还比较暗。

看上去不那么舒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处理。点击3、色彩平衡左边的向下箭头,使其变为向右箭头。点击并按住套索和选框工具,选择多边

形套索,在片子的中部需要加亮的部位用多边形套索工具拉出一个多边形,此时,在编辑列表里将又增加一个彩色化的增强步骤,即4、彩色化。

如下图:

6、点击填充工具右边的加号,上一步用套索工具拉出的多边形内将被橙色所填充。在编辑列表里展开的4、彩色化增强步骤下可以看到有羽化的

选择,用鼠标单击羽化左边的箭头使其从向右变为向左(同时羽化右边的圆圈会打上勾),将弹出羽化设置浮动窗口,拉动滑块到合适的数值,以

使得选区的边缘有足够的过渡。如下图:

7、再次使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功能将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色彩平衡增强功能,此时,4、彩色化改变为4、色彩平衡。将色彩平衡浮动窗口上

面的将亮度滑块向右拉动(加亮68),并按照自己的意图适当调整对比度、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数值。如下图:

8、在编辑列表里展开的4、色彩平衡增强步骤下部有不透明度选择,用鼠标单击不透明度左边的箭头使其从向右变为向左(同时不透明度右边的

圆圈会打上勾),将弹出不透明度设置浮动窗口,混合方式选为滤色,拉动不透明度滑块到合适的数值(80%),以使得中间部位加强亮度的效果

看上去比较合适。如下图:

如觉得某些部分还需要做一点小的调整,还可以打开相应的增强步骤用画笔工具调整。由于可以控制选区的范围、渐变的方向和角度以及多种增

强功能可以选择,比直接应用D-lighting功能有更大的可控性和调整手段,而且操作很简便也很直观。

从本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套索与选框工具还是渐变工具与填充工具,都与画笔工具一样,都是身兼二职,本职为彩色化工具,可以改变图象的颜

色。兼职为选区工具,可以通过编辑列表的交换增强功能对片子的局部进行多种调整或增强。需要指出的是,套索和选框工具一般要与填充工具

共同使用,才能更好更直观的发挥作用。

显然,虽然NX不使用图层概念,但本例中的每一个增强步骤都相当于PS中的一个图层,后面的增强步骤是对前一步骤的进一步处理,如同PS中后

一图层覆盖在前一图层之上一样。每一个增强步骤可以在不透明度设置窗口选择与前一增强步骤的混合方式和不透明度,而PS的图层之间也有类

似的功能。虽然NX的增强功能还没有PS的多,也无法全面取代PS的图层功能,但已经可以完成许多过去只有在PS中通过图层才能完成的工作,而

且直观方便,更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实例之五,多变的渐变

渐变工具与画笔工具可能是NX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比较常用的工具。在上一个实例中讲到了如何使用渐变工具分别改变天空和水面的亮度,以取

得D-lighting的效果,由于在实例之五中天空需要压暗、而水面则要加亮,所以采用两个增强步骤来做。但有时候在一个增强步骤里也可以多次使

用渐变工具来达成一些特殊的效果。

下图为原图。

在NX中选择渐变工具,请注意,默认是加渐变工具,其标志为渐变工具右侧上面的+号时按下的,在图上从外向内拉出渐变的指示线。所谓从外

向内就是说渐变指示线的起点在外而终点在内,显示的效果是颜色最深的在外,最浅的在内,如此这般以人物为中心拉出多道渐变指示线。实际

上,NX支持在一个增强步骤中可以使用多次渐变工具,不过只有最后一次的渐变指示线还保留在图上,也只有其锚点可以调整。如下图:

当完成上面的步骤后,就可以使用我们熟知的交换增强功能将彩色化改变为其它的增强功能,比如用减少干扰增强功能获得的效果如下图:

怎么样?比用画笔去涂抹要简单容易吧。

也许您会问,如果不仅需要虚化,还需要用其它增强功能比如转为黑白可以处理吗?这就需要用到编辑列表的另一项功能——链接。比如我们在

用渐变工具做好选区并交换为高斯模糊实现了背景虚化,同时,还希望将背景转为黑白,可以在2、高斯模糊增强步骤中,用鼠标在滤镜菜单中

选择黑白转换,注意,将鼠标移到黑白转换时按下Shift键不放,同时点击鼠标,如下图:

请注意右边的编辑列表,看看发生了什么?原来的2、高斯模糊变为2、黑白转换,同时,在这个增强步骤中出现了两项增强功能,分别是高斯

模糊和黑白转换。而图像中被渐变工具所选中的范围将被高斯模糊和黑白转换,如下图:

这就是编辑列表的链接功能,可以在一个增强步骤中有多项增强功能,如果还需要增加其它增强功能,可以如法炮制,NX对此并无限制,只是可

能会需要更多的资源,使得系统的运行速度受到影响。请注意在每一项增强功能的右边都有一个向下的箭头,点击这个箭头将会出现可选增强功

能的下拉菜单,这意味着交换可以与链接并用,可以将高斯模糊交换为亮度、对比度调整,黑白转换交换为颜色增强器调整等等,甚至可以用多

次高斯模糊调整来解决一次调整强度不够的问题。总之,如果您选定了一个区域,就可以在一个编辑步骤里采用多种方式对此区域进行调整和处

理,不需要赠加增强步骤再次选择同样的区域作不同的处理,大大节约时间并提高了效率。

在上一个实例中我曾说过,NX的每一个增强步骤都相当于PS中的一个图层。在本例中我们发现,在NX中有些时候一个增强步骤相当于PS中的多

个图层。在PS中每一个渐变都需要做一个图层,每一项调整也需要一个图层,要实现本例的效果将需要多个图层,而在NX中仅仅一个增强步骤即

可完成。在这方面,NX确实比PS方便直观得多。

实例之六,NX可以磨皮吗?

拍人像特别是MM免不了要磨皮,有同学认为NX干不了这个活,真是这样吗?从原理上来看,用NX磨皮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原理虽然如此,还要

通过用行动来证明,因此找一张片子试试看。由于平常不怎么拍人像,家人和朋友的片子也不适合拿来试,好在6月车展的时候去凑了半天热闹,

拍了一些车展模特的片子,可大部分片子上的模特化妆都不错,根本就不需要磨皮,只找到一张勉强可用的,没有征得模特本人的同意,不敢将

全图拿来用,且我的磨皮技术也不怎么样,就作了裁剪,只保留一部分脸部,一来多少让人看不出MM的原貌,再者也减少一些工作量,也就是意

思意思而已,请读者见谅。经裁剪后的原图如下:

磨皮后的效果

一般磨皮的程序讲PS的书都会介绍,其主要办法是确定需要磨皮的区域,然后应用高斯模糊在磨皮的区域虚化,可以通过高斯模糊的强度来控制

虚化的程度,还可以通过控制图层的不透明度来进一步控制磨皮的效果,选区一般通过画笔来实现。NX可以做高斯模糊,也有对不透明度的控制,

并且有画笔工具等选区工具,完全具备采用与PS类似的方式磨皮的条件。

手边正好有一本Scott Kelby写的《Photoshop CS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其中第7章7.16节(p.214-p.218)介绍了一种高级皮肤柔和技术,照

方抓药即可。不过,MM们不会只要求你磨磨皮就完事,对于脸上的小痘痘,眼睛里的血丝什么的会很在意的,也得要照顾到,好在这些雕虫小技

Scott Kelby这本书里也有的是,无须再找,只是需要在编辑列表里多增加几个增强步骤而已。

1、在基本调整里将有关调整做好,然后选择画笔工具,调整画笔硬度和不透明度到合适位置。本步骤地目的是将脸部皮肤上的小痘痘之类修掉,

所以,调整画笔大小到比要修饰的区域大一些,如下图:

2、在彩色化设置的浮动窗口中点击色块旁边的吸管,在接近要修饰部分的正常皮肤上点一下,获得其颜色,然后再用画笔工具在要修饰的部位点

击,使修饰部位的颜色与其旁边的颜色一致,如下图(红圈处即是要修饰的部位):

3、由于NX没有如PS的修复画笔这样的工具,所以通过上述方法来实现其功能。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1)这一步调整要放在其它增强步骤之前,

这样其它的增强步骤所作的任何改变都是以其为基础的,不会对其产生影响。但基本调整是在该步骤之前,如果在该步骤完成以后又去调整基本

步骤,将会对本步骤所作的调整产生影响。2)如果有多处要修饰的部位,而这些要修饰部位旁的正常皮肤的颜色相差较大,需要用多个增强步骤

来处理,因为在每个增强步骤中所有选区的调整都是一样的,本步骤是用画笔来改变修饰部位的颜色使得其与周围的颜色一致,也就是说只能用

一种颜色,所以如果颜色不一致的话将需要多个增强步骤来实现多种不同颜色的调整。3)在调整的时候可以试试看不同的混合模式如正常、变亮、

变暗等产生的效果择优用之。修饰后的效果如下图:

注:NX2增加了自动修复画笔的功能,所以去痘变得很容易,将自动修复画笔的大小调得比要去掉的痘痘大一点,直接在痘痘上涂抹即可。

4、这一步对眼白的血丝进行修饰。按编辑列表下的新建步骤按钮新建一个增强步骤,选择套索工具,在眼白出做出选区,如下图:

5、选择填充工具填充选区。用编辑列表的交换将彩色化交换为LCH,用LCH编辑器中的色度窗口,将红色的色度降低到合适的程度,用LCH编辑

器的主亮度窗口适当增加亮度。用编辑列表的链接在本步骤中增加对比度/亮度增强功能,通过对比度/亮度设置窗口适当降低对比度。这一步显

得比较麻烦是因为我是在用这两项增强功能来代替PS中的色相/饱和度功能。与上一步骤相同,由于NX的工具不如PS的多,功能也差一些,所以

在做这类调整的时候不如PS方便。如下图:

6、本来到上一步对眼白的修饰也就可以结束了,但Scott Kelby介绍了两种增白眼睛的办法(见原书第7.8,7.9两节),第一种即上面所介绍的,

做完后意犹未足,一时技痒,又在NX中试了第二种方法,觉得还成,就画蛇添足,增加这一步骤,权当交流一种NX的玩法。点击编辑列表中对比

度/亮度下面不透明度左边的向右箭头按钮,弹出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改为滤色,眼白立即变白,但效果太强烈了,需通过不透明度来

调整,拖动不透明度滑块到合适的位置,例图为70%,这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并无定规。如下图:

7、前面所作的都是一些前期的修饰工作,从这一步开始,我们才真正进入磨皮阶段。新增一个编辑步骤,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将需要磨皮的部

位圈出。本来Scott Kelby的书上并无此作选区的步骤,是后面通过画笔工具再将不需要高斯模糊的地方涂去,考虑到减少后面的工作量,同时主

要是想介绍套索与选框工具的使用方法,所以增加了这一步骤。NX中的工具大多可以在一个增强步骤里多次使用,具体在套索与选框工具就是可

以做出多个选区,其基本使用规则为:当用加方式做出一个选区后,可以在其外面在用加方式做出多个其它的选区,如本例中在用加方式确定了

一个主要选区后,又再用加方式在其外增加两个小一点的选区。在选区内部需要挖出不需要处理的选区如本例中的眼睛部位时,需要用减方式来

做。所谓加减方式就是看套索工具右边的加减号哪一个被选中。选区完成后,选择加填充工具,在需要处理的部位填充颜色,然后羽化边界。如

下图:

8、将彩色化增强功能交换为高斯模糊,设置高斯模糊为40象素(此值为Scott Kelby针对其书上实例图给出的数值,可根据情况修改)。打开高斯

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从正常改为变暗,将不透明度降低到40%。在此增强步骤中再链接一个新的高斯模糊,设置此高斯模

糊为60象素。打开新增的高斯模糊下面的不透明度设置窗口,将混合模式从正常改为变亮,不透明度减低为40。然后再选减画笔在选区内部一

些不需要虚化的部位涂抹,使其恢复到虚化前的状态。如下图:

我们的美容工作到此结束。通过这个实例,我的心得是用好NX的诀窍之一就是借鉴PS应用的一些好方法,一则使得以前在PS上的投资(买书、练

习等等)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来可以更清楚的知道这两个软件的相通和不同之处,这样当有人说NX不如PS,不能磨皮、没有图层什么的时候

可以很轻巧的回答一声No,并拿出示例给他看,这不是很爽吗?

实例之七,U点也能磨皮

从实例之三一直到实例之六,都没有用U点,这一方面是因为需要介绍一下其它工具和编辑列表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是希望读者能够从这几个

实例中看到NX与PS的异同,从而可以将一些在PS中使用的方法应用到NX中来。实际上,有些实例也可以用U点来调整,例如实例之四,我发在图

片论坛的那张就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摄的,片子全部用U点调整。当然,也可以混合使用。

不过,说到磨皮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磨皮一般要用到高斯模糊,而U点却不能进行高斯模糊处理,似乎不大可能用U点来完成,除非找出一种不用

高斯模糊来处理的办法。

拍过人像的都知道,在为女士拍照的时候,除了要用大光圈外,一般还需要使脸更亮一些,也就是说对脸部测光后应增加1/3-1/2EV,其目的与

使用大光圈一样,为了减少脸部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因此,在后期处理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增加亮度和减少反差等方式,来达到磨皮的效果,而

U点可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所以有可能用U点来磨皮。

按照这个思路,我对实例六所用的原始片子用U点来调整,实际上最早放到网上给大家看的NX磨皮的片子就是用U点处理的,自我感觉还可以,也

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兴趣,希望介绍处理方法,从而才使我萌发了将自己使用NX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交流的想法。而实例六是昨晚才开始写,处理是

今早才进行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希望有一个对比,通过这个对比看看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的效果,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原始图

处理后的图

使用U点处理过程实在是太简单了,基本调整、脸上的小痘痘、眼睛等处的处理同实例六。在头发上放置一个CP,将作用范围拉到100%,使得

头发、眼珠等都包括在内,见下图:

在脸部放置4个CP,额头上的一个用于控制高光,鼻梁的一个用于控制中间色调,左右两个分别控制暗部,CP放置的位置需要通过打开显示选区

来观察,并控制其作用范围。分别调整每一个CP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并观察其效果。基本方式为减少对比度,增加亮度、饱和度以弥补对

比度下降所带来的发灰发暗的问题,由于效果很直观,很快就能调好。主要是观察毛孔和皱纹是否减少到看上去比较舒服,不那么刺眼即可。由

于增加了亮度,所以模特的皮肤显得更白了,如果觉得颜色淡了,可再增加一个增强步骤来调整颜色或在基本调整时就加大色饱和度。见下图:

与使用高斯模糊相比,U点不需要选区,但需要选点,也就是其放置的位置,不过就个人的体会来说选点比选区还是要快一些。在调整方面,实

例六用了两次高斯模糊和两次不透明度调整,而本例有5个CP,每个CP调3个参数,似乎比实例六的操作要多一些。其实不然,本例的5个CP

中只有两个(高光控制和中间色调控制)需要花点时间精心调整,其它三个可调可不调,主要是起保护作用。所以工作量应该差不多。不过实例

六所用的方法我早就知道,也用过不少次,但时间一长还是要翻书来查,因为在PS中这个方法需要建立多个图层和使用多个图层命令,我始终无

法牢牢地记住。而本例所示方法很直观,没有什么太多的过程,所以很容易记住。实际上我第一次用也就花了5分钟左右就搞定。

从效果来说我觉得本例所用方法没有降低片子的清晰度,皮肤的纹理和其它细节得以保留,高斯模糊搞不好就磨成塑料感,同时,由于减少了反

差,提高了亮度,更能体现女性的圆润和白皙,其缺点是如果脸上有较多的色斑或色素可能难以处理。也许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混和使用这两种方

法。

有同学问如何使用中性点(灰点),这方面夜行天涯兄有很好的心得,下面的内容就是夜行天涯在本贴的发言:

========================================================================

我自己对NX的心得是,尽可能地只用灰点控制。

灰点控制的特点是还原本色。看什么不顺眼,就设一个灰点。

这个图是完全为了NX而拍摄的。当时是阴天,也没有什么光线可言,使用NX的灰点控制,分别对花茎、花瓣和水泥假山设置,就完成了一幅色彩

满意的照片了。

开荒牛进一步补充,NX的最大特点是可以任意设置多个灰点。为此,我在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根据自己使用的体会,将灰点使用的原则归纳

如下:

【1】灰点控制比较适合片子基本准确(适合我们大多数人吧),且有主色调的片子,因为灰点是控制全局的,如果色彩太多,太复杂,色彩平衡

很难控制。

【2】任意设置一个灰点在其中的一个主色调上,例如大面积的草地,获得你所希望的绿色。

【3】如此继续,对其他主色调的颜色进行灰点控制,调节成你所需要的颜色,在前面图里,一个是花茎的绿色,一个是大地的本色。

【4】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地进行黑白点控制或者是彩色点控制,前者也是全局性的,只有色彩控制点是局域性的,或者说,润色性的。

【5】小结:用灰点控制来控制全局性的色泽,然后根据需要,用色彩控制点对局部进行润色。

这个做法的好处是不需要设置选区,也不需要用画笔涂抹,就可以搞定了,而且灰点控制的本性,片子的通透性非常好。这就是我目前找到的最

少步骤法。

前面介绍了“灰点控制”的用法,现在介绍一下使用心得。

【1】快速校准色调。

【2】任意控制色调。

先来看第一点,如何快速校准色调。当原片色温不满意时,我们想到的是纠正色温。在NC中,我也是喜欢用灰点控制法,其原理是要在图中找一

个灰点。

但是在NX中,这个特点更加强劲。我们首先选取“灰点控制”功能,然后,只需点如图像中的任意部位,然后,把它作为“灰点”,利用53贴的控制

原理,我们只需要将真实的本色套现,即可获得准确的白平衡!

附图中是一个例子:我故意选取了蓝色的说明书作为“灰点”,因为我想把这一点还原成原来的蓝色,结果,整个客舱的色调都获得了准确的还原。

请注意我的灰点是放在下面的灯光黯淡的蓝色说明书上。仅仅是为了说明,所以样图没有细调,用色轮很方便地找到原来的本色。

补充一点:由于NX提供了色版、和多种调色功能,所以,你可以把灰点放在任意之处,然后把那里调整成你希望的颜色,其余地方自然颜色正常

了,不需要去刻意找传统意义上的18%灰了。当然,如果有那种灰,是比较熟悉的一个调色基点,有助于你快速调整。

到了熟练之后,例如我现在不管什么颜色,随便拖一个灰点上去,调整即可。所以我说这是我当前找到的最懒的办法。

这是一个例子,我的灰点放在那个蓝色的《安全须知》小册子上,当那个蓝色达到你所需要的自然蓝色时,客舱其余部分的颜色也基本正常了,

当然,如果你对客舱其余部分觉得不满意,可以继续设置灰点,进行调整,这就是多点设置灰点的意义吧。

黑白点控制的目的是调整对比度,调整的时候,请注意右边的直方图,比较容易理解。

灰点控制就是控制色温。因此,白平衡那里就不用再去了。

在我当前的片子调整中,100%用点控制,其中,90%用灰点控制,其余10%用彩色点润色。

以下是goldenman兄的帖子:

用了NX2,感觉很方便!调色,调对比度,调明暗都很简单!磨皮也很方便(不用抠图)!现在就用图片来解说磨皮的过程!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

流,也给刚入门学习NX2的摄友一些经验!(我也是刚学,哈哈)

继续1

继续2

继续3

继续4

继续5

继续6

继续7

继续8

基本上就这样了OK

==========================================================

goldenman兄用图很好的说明了NX2新增加的选区控制点如何使用。根据自己的使用体会,补充三点:

1、选区控制点与自动修复画笔是NX2新增的两项主要功能。自动修复画笔虽然很有用,比如可以用来去斑或者将一些不要的东西如电线什么的

去掉,但使用比较简单,一看就会,不必多说。

选区控制点看上去似乎与u点(包括彩色控制点)的功能重复,使用也没有u点直观,其与u点的区别在何处呢?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u点不

仅可以选择区域,而且包括了对所选区域调整的方法。当你用彩色控制点选中一个对象时,你可以用彩色控制点自带的调整方法如亮度、对比度、

色彩、色温、色相等对选区进行调整,这很直观也很方便,但你也只能使用这些调整,无法使用其它调整方法,例如高斯模糊等。而选区控制点

只是一个选区工具,本身不具有调整方法,只是为你要使用的调整方法提供选区。所以,其使用不如U点直观,但更具灵活性。特别是可以通过

按住Shift键链接多种调整方法例如亮度/对比度+LCH+高斯模糊等对选区控制点选择的选区同时进行调整,甚至可以使用第三方的滤镜,这些都

是U点所做不到的。所以,如果需要作一些复杂的调整,用选区控制点比用U点更合适。如果不需要做很复杂的调整,使用U点更方便。

2、与彩色控制点(u点)不同,选区控制点不是一个对象,只是一个如套索、画笔、渐变等一样的选择区域的工具。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先确

定准备用它来做什么工作。比如goldenman兄准备用它来磨皮,因此他首先从菜单中选择了调整->对焦->高斯模糊,然后再放置选区控制点来

选择要做高斯模糊的区域。而不是如U点一样,先放置彩色控制点然后再来调整。这一点NX的老用户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如果当前的编辑步

骤是彩色控制点的话,不增加一个新的编辑步骤直接选择选区控制点将会与彩色控制点的选区重叠,导致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至少到现在我还

没有发现如何让二者协调工作的方法)。

3、能够看到控制点的选区是一个很重要功能,这对于确定控制点放置的位置和选区的大小很有用。选区控制点的选区范围显示不如彩色控制点那

么容易发现。在彩色控制点中只要在显示选区前打勾即可显示选区,而选区控制点的选区显示方式虽然比彩色控制点多(显示叠加和显示蒙版),

但却不那么好找。其位置如下图红圈所示,即在显示蒙版选项前打勾就可以显示选区控制点所选择的选区。

第一部分

一、为什么用Raw格式?

Raw格式的图像实际上不是图像,而是一组数据,是光线照在CCD上时,CCD反应所直接产生的“0”和“1”。这组数据要变为我们可看到的图像,

还需要转换成RGB的数值。RGB的数值然后再保存为我们熟悉的JPEG,TIFF或PSD格式。如果把相机设置成输出JPEG图像,实际上就是要求

相机来承担电脑工作室的任务来完成这个转换和保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相机设置都会永久性地铭刻在最终的图像上,如对比度、色彩、

白平衡、锐度等。

而用Raw格式输出,则不经过这个转换过程,因此你有机会“重新解释”这组数据。对比度、色彩、白平衡、锐度都是在RGB的阶段才有的。同时,

我们对Raw文件的修改,并不改变原始数据,而只是“重新解释”这组数据,因此这组数据可以一再地被以不同方式解释,而不会损失画质。

为什么用Capture?

Raw文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格式,这是因为各家相机厂商的传感器设计和图像编码各不相同。有些第三方软件可以解码不同品牌相机的Raw数据。

Nikon的Raw文件称为“NEF”,并有相应的处理软件“Capture”。2006年7月推出的新版“Capture NX”是个革命性的改进,它允许拍摄者在将Raw

数据转换为Bitmap图像之前,既能调整全局,又能调整局部。

传统上,Raw转换软件负责提供全局性的调整,然后输出为JPEG或TIFF图像。如果要局部修改,就要再用相应的图像编辑软件。而Capture NX

将两步并为一步,大大简化了流程。

对于Nikon相机的使用者而言,Capture软件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它是目前唯一能识别保存在NEF数据中的所有相机设置的转换软件,包括色

彩模式、锐度、降噪、色调曲线等。第三方的软件一般只能认出白平衡和影调曲线。当然你不必原样保留这些设置,但是如果你愿意,Capture

可以做出和相机直接输出的JPEG一模一样的JPEG图像。

既然我用Raw格式,那为啥还要关心相机的设置呢?

这是因为,相机的设置会保存在Raw数据中,如果设置得好,就能大大简化后期的调整。

反过来看,Capture可以成为一个学习的工具,看看不同的相机设置对图像有什么影响。更好地了解了相机设置之后,在你想拍JPEG的时候,就

能得到更好的图像。

二、如何设置相机

1、图像质量

自然是NEF,或“NEF+JPEG”。

2、Raw压缩

Nikon对NEF实际进行了“几乎无损”的压缩,文件大小减了一半。压缩主要是作用在高光区域的色调差异,除非在后期进行极端的色调调整,否

则分辨不出画质有何不同。D50和D70对所有NEF都作压缩,但有些型号的相机可以设置为“不压缩”。

3、白平衡

白平衡可能是最重要的相机设置,特别是用JPEG的时候。一般我要么用自动,要么用D2X上的感应器测量。如果是在室内用闪光灯,则设成“闪

光灯”。如果要绝对的准确,那就先拍张带18%灰卡的,然后在Capture Nx里面用这张灰卡图片来精确调整白平衡。我的默认设置是“自动-1”,

比单纯的“自动”略微暖一点。

4、长时间曝光降噪(NR)

这个设置是在快门关闭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去除“暗流”导致的传感器噪点。在夜间长时间曝光时,可以得到纯黑的天空。缺点是它降低了

相机的缓冲能力,曝光时间实际翻了一倍。这个设置是在后期处理时无法改变的(曝光的事可没法无中生有)。我一般设置为“关闭”, 除非是在

夜间长时间曝光或作“光画”。

5、高ISO降噪(NR)

用JPEG时,建议设置为“普通”。如果要用Capture NX作深度去噪,则建议把降噪设置为“关闭”。为啥?首先,Capture NX或专用降噪软件可以

有更大的操控性。其次,在显示图片时,降噪很耗电脑资源。把降噪关了,Capture NX在打开文件时就不必应用降噪设置,从而使性能大大提高。

有些相机型号不允许把降噪关掉,这也没问题,你可以在Capture NX里面把它关掉。

6、图像锐化

D50的锐化默认值最强悍,专业的型号则保守得多。锐化是我对每个图像要作分别调整的一个参数,取决于大小和最终用途(打印或网络)。我一

般把相机内的”锐化“设置为“高(+2)”,这样在LCD上有足够锐利的预览图像来判断锐利度,而且JPEG文件也可以基本够锐利。

7、色调补偿

这是调对比度的。对于JPEG,这很关键。太强的对比度会使高光和暗部没了细节。我一般设置为“低”,毕竟时候加对比度很方便,而要恢复细节

就很难了。低对比对对于野生动物摄影也很有用,可以尽可能多地捕捉暗部的细节。对于Raw,我一般保留“低”设置,但在拍风景或其它我想加

对比度的时候改为“正常”。我一般不用“自动”,因为不知道它是怎么动的。

8、色彩空间

有些相机型号可以在“色彩模式”之外独立设置“色彩空间”。有两个选项,sRGB或Adobe RGB (1998)。我一般用Adobe RGB,因为其色彩空间比

sRGB更广,很适合喷墨打印。相机里没这项也没关系,Capture NX里面都可以改的。

9、色彩模式

Nikon提供三种色彩模式,分别为I、II、III。模式II是最“中性”、“自然”的。只有在Adobe RGB色彩空间才能用。如果相机没有独立的色彩空间

设置,你选了模式II也就把色彩空间设为Adobe RGB了。在D2X上,模式I和III在两种色彩空间里都可以用,但是在有些相机上,设置这两种

模式就把色彩空间设为sRGB了。模式I增强了除肤色系列色(特别是红色)之外的饱和度,可以鲜艳的图片又使肤色显得自然。模式III增强了

饱和度,特别是红色和绿色。同时还略微改变了红色和绿色的色调,显得更生动。熟悉富士Velvia胶卷的会喜欢模式III的。

那究竟应该选哪个呢?主要取决于拍摄内容。我一般的默认设置是模式II和Adobe RGB。但是在拍野生动物或风景时,我喜欢模式III。如果用

Raw拍摄,只打算用一种设置时,我会选模式II和Adobe RGB,在Capture NX里面可以很方便地转换为模式I和III。

10、色相调整

这是用来改变相机对颜色的“感受”。这项我从来不用,因为它影响到图中的所有颜色。设置为0。

把这些都设置好,我们就要开始用Capture NX啦。

三、文件浏览器

打开Capture NX,点击左边“文件目录”上的“+”号,可以打开文件目录。点击“浏览器”上的“+”号,就可以显示目录里的内容。

左上角是工具栏。用放大镜可以放大预览图片。也可以用“Ctrl +”和“Ctrl -”来放大和缩小预览图片。

浏览器最上面有几个图标。电击最左边的,可以“查看”——“详细信息”,显示文件详情。第二个图标,可以给每个图片加上“好”、“也许”、“坏”的

标签。第三个图标,可以给图片排序。第四个图标,可以在不必打开图片的情况下,“复制”、粘贴设置,或者把一个设置文件运用到一批选中的

图片上,很强!

选中几个图片后,还可以右键“比较图像”。

还可以把一组图片成批地转换格式成jpg。这样就可以放心地拍Raw图片了,因为如果拍完之后嫌全部处理太麻烦,或是急着要给别人看,这里

就可以一下子“原样”转换成jpg了,就和相机直接拍的jpg一模一样。

第二部分

四、基本调整

基本调整是所有调整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Capture 4的所有功能的集合。在这里面作的调整,都和Capture 4兼容。但我们之所以不把所有

的调整都放在“基本调整”里面,是因为:

1)Capture NX更加先进,处理更快,缓存管理更好。

2)“编辑步骤”就象PS里面的图层,可以控制各步骤的次序,或删除某个步骤。

3)Capture NX比Capture 4增加了功能。

4)Capture NX可以用“编辑步骤”进行局部调整。

建议在“基本调整”中,只使用“相机设置”和“RAW调整”里的一部分,另外就是可能用到的“暗角控制”。除此之外的调整都在单独的“编辑步骤”里进

行。另外,前文说的关闭降噪,可以在第一次打开NEF文件的时候进行,这样可节省时间。

1、相机设置

假定相机是按照第二章的推荐设置的,那么调整如下:

1)将“锐化”设置为“无”。相机设为高锐化是为了LCD预览或直接JPG输出。但在Capture NX里调整时,用单独的步骤来锐化则更加可控。另外,

应该先降噪再锐化。

2)色调补偿:视情,可尝试几种。一般说,风景照可设置“标准”。

3)色彩模式:D50、D70、D1系列相机不支持在模式II之外使用Adobe RGB空间,但是在这里,就可以Adobe RGB空间的模式I或III。而模

式Ia和IIIa则是用sRGB空间。

4)白平衡:选择下拉菜单里的“Capture NX”,则出来对话框,可有两种方式调整:一是“设置色温”,先用场景预设框个大致,再左右移动微调。

二是“设定灰点”,这需要拍摄时使用了灰卡。

另外,白平衡可以“批处理”。把一张图片的白平衡设置好后,点击选中“基本调整”里面的“白平衡”,再点击“批处理”—>“复制设置”。然后在左边

的“浏览器”里选中所有要应用这个色温值的照片,再点击“批处理”—>“粘贴设置”。很强大吧!

2、曝光补偿

这一项在左边归于“相机设置”,在右边却归于“RAW”调整,用起来一样。这一般是恢复高光和暗步细节的第一步。可用“直方图”和“双阈值”来辅助。

在软件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调整亮度。曝光补偿最适合把直方图整体左右平移,这样可把左边或右边隐没在边界外的部分拉回到坐标内来。一般

的做法是拍摄曝光时偏重关注亮部细节,而通过后期处理恢复暗部细节。

3、其它RAW调整

1)“除尘”仅在相机支持“除尘参照图”时有用。

2)“自动色差校正”默认选中,确实有帮助,建议保留。

以上就是建议在“基本调整”里面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在单独的“编辑步骤”里面做了。一般总流程:

1、基本调整

2、全局颜色和对比调整

3、局部颜色和对比调整

4、降噪(视情)

5、锐化

6、剪切和调整大小

7、颜色配置

8、输出锐化

9、保存为图象

五、全局调整亮度和色彩

Capture NX的调整工具很多,但最常用只有几个。从本章开始,为了充分体现Capture NX的优势,我们在独立的“编辑步骤”中进行调整。

在Capture NX中,有五个方法来调整色调和对比。在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里有四个(其中“级别和曲线”是最常用的),还有一个是菜单里

面的“调整”—>“色彩”—>“LCH”。LCH很强,可以一步调整对比和色彩。

根据个人习惯,建议先用D-Lighting恢复暗部细节,再用“级别和曲线”设置黑点和白点,最后调整色彩。也有的人习惯只用“LCH”一步搞定,也不

错。

1、D-Lighting恢复暗部细节

本节例图为“”。打开图,将“曝光补偿”设置为-1。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D-Lighting”。小对话框弹出。选择“较好质量”。

将“暗部调整”设置为25。暗部就亮起来了。

2、级别和曲线

本节例图为“”。打开图。我们要做的是设定黑点和白点。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级别和曲线”。小对话框出现,直方图显示两边都没到头。分别移动左端的黑点和右端白点抵在阴影的两端

就可以了。

也可以用“双阈值”来辅助。勾选右下角的“双阈值”,全图变灰。挪动黑点直到图中开始出现黑斑,挪动白点直到图中开始出现白斑。

如果不想手动挪黑点和白点,也可以自动完成。小对话框内右边有一竖溜的图标,第二个就是“自动对比度”。别急着点!按住“Ctrl”再点,这样只

调整“本通道”,即综合色阶,不会影响到三个色彩通道。

自动调整所用的参数是可设置的。在总菜单“编辑”—>“首选项”—>“级别和网格”里。建议把“黑色自动对比剪切”设置为0.05%,“白色自动对比剪

切”设置为0.01%。别的先别碰。点“确定”然后再在“级别和曲线”小对话框中按住“Ctrl”并点“自动对比度”。

如果对调整不满意,小对话框里右边图标的倒数第二个是“重设所有通道”。

进阶:用曲线调整对比。这和PS里面一样,向上变亮、向下变暗,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弄乱了就点“重设所有通道”。

3、色彩调整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彩”—>“饱和度/暖色”。两根横条,分别左右挪动试试看,直到满意。

一般来说,我们只用第一根横条“饱和度”。因为第二根“暖色”,如果我们在前面“相机调整”里面把白平衡设置好了的话,这里就没啥可调的了。放

在这儿是为了有时候调整jpg图片用的。

4、大集成:LCH

LCH的意思是“亮度、色度、色相”。不仅可一步到位,而且功能更强。要是用这个工具的话,可以在做完“基本调整”之后就用。

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彩”—>“LCH”。弹出对话框。

1)首先显示的是“主亮度”。这里的调整和“级别和曲线”里面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在这里点“自动对比度”时不用按住“Ctrl”,这里的调整不会影响

到色彩。

2)然后在下拉菜单里选择“颜色亮度”。出现一个色谱。想把哪个颜色的亮度调高,就按住这个颜色往上拉。如果想使蓝天显得暗一点,就把蓝色

往下拉。然后调整下方的黑三角,可以改变这个调整影响的色谱宽度。

3)然后在下拉菜单里选择“色度”,调整不同颜色的饱和度。调整的方法和“颜色亮度”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在这里你可以把整条线上下移动来调

整整体饱和度。

4)一般来说不必调整色相。如果需要的话,在下拉菜单里选择“色相”。这里同样可以上下移动整条线或单个点。底下还可以调色带的倾斜角度。

比如60度适于微调,180度适合大范围调。

六、局部调整亮度和色彩

一般来说,经过上面的调整,图片已经不错了。如果还要局部调整,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选择工具”,另一个是“控制点”。

1、“选择工具”。

在前面做全局调整时,你会看到在每一个“编辑步骤”上都标着“所有选定的”。如果用了“选择工具”,这里就会标上“部分选定”。另外,在总菜单里

选择“查看”—>“显示选区”,可以看到只有选中的区域显示。

顶上的一排工具栏中,F6那组就是选取工具,包括画笔、套索、渐变、填充。每个都有“+”和“-”两个选择,注意不要选错。双击图标则可以设置

工具的选项。选择区域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编辑步骤,默认为“彩色化”,选好之后可改为你需要的编辑项目。

举例一:渐变工具

1)打开图片

2)选择“渐变+”

3)从画面中间开始,向上拉一条四分之一长的线。线的长度决定了“过渡区域”。

4)如果弹出“彩色化”对话框,点“确定”。然后在右边的编辑步骤“彩色化”中,将“彩色化”改为“级别和曲线”。

5)调整级别,以便得到较亮的前景。

举例二、画笔工具

1)打开图片

2)点击“画笔+”,弹出“彩色化”对话框,同时添加了一个“彩色化”编辑步骤,上面标着“无选择”。

3)双击画笔图标,将画笔大小设为100,硬度设为15%。

4)用画笔将图中车门涂成一团橙黄色。这时右边的编辑步骤里显示为“部分选择”。

5)选择主菜单里的“查看”—>“显示选区”,这时全图一片红,只有门是白的,也就表示这快是我们选中的,编辑步骤暂时是默认的“彩色化”。

6)如果要缩小选择的区域,点“画笔-”,然后在选中的区域上可以当橡皮用。

举例三、用套索工具圈定选择工具的作用范围

注意:套索工具不会创建一个选区!它是画一个边界,限定其它三个工具只能在边界内起作用。所以套索必须与另一个选择工具一起使用。

1)把以前编辑步骤删除

2)点“套索+”,在图上画个圈,这时产生了一个“无选择”的编辑步骤。

3)这时可用其它工具来选择。比如点“填充+”。

4)如要去掉套索,双击图片上套索外的任意位置。

5)“套索-”是“反选”的意思,就是套住圈外的所有部分。

6)用“套索+”再画个圈,试试看“画笔+”、“渐变+”,只在圈内有效吧!

如果要将同样的选择应用于多个步骤,可以充分利用Capture NX强大的剪贴功能:

1)展开设置好了选择区域的编辑步骤,点击“批处理”里的“复制设置”。折叠起这个编辑步骤。

2)点“批处理”里的“粘贴设置”,复制了一个编辑步骤。选中的部分还在。

3)将步骤的调整项目改为你需要的项目。

2、控制点

Capture NX最得意的地方,就是控制点——U Point,也就是“智能选择”。

1)打开图片。

2)上方图标栏F5里,有“颜色控制点”图标。点击。

3)在图片里的蓝天点一下,就创造了一个控制点,同时加了一个编辑步骤,一个对话框也弹出来了。

4)控制点上有四条横线,第一条是“大小”,即控制点的势力范围;下面三条,“B”是亮度,“C”是对比度,“S”是饱和度。尝试一下吧。

5)要是想看这个控制点究竟管了哪些地方,点一下对话框里的“高级”,再勾选“显示选区”。图片变黑白,白的是势力范围。挪一下控制点,看看

范围的变化。然后去掉“显示选区”的勾选。

6)在对话框的“高级”下面,要是选“全部”,就会发现有一大堆东西可以调,从“色相”到“暖色”。

多个控制点

如果在一个编辑步骤里有多个控制点,那这几个控制点的势力范围是互相制约的。如果控制点在不同的编辑步骤里,它们就是互相独立,互不干

涉的。所以,如果想使两个控制点的调整效果叠加,那就要点右下角的“新建步骤”,然后再添加控制点。尝试一下吧!

如果在一个编辑步骤里有多个控制点,而你想看某一个控制点的效果,可以双击该点打开对话框,点击“高级”下面的“显示选区”。

与此不同,如果在总菜单里选择“查看”—>“显示选区”,那显示的是这个编辑步骤里面的所有控制点的范围,加上选择工具所选择的范围。

进阶:颜色选择器

一般来说,控制点的几个参数够调整的了,但如果你想直接选个颜色,那就可用“颜色选择器”。

1)在对话框里,点“高级”,点击下面“颜色选择器”右边的色块。

2)弹除了一个转盘,三角形范围内的小圈圈是控制点目前的颜色。

3)转动转盘,可以调整色相。还可以移动这个小圈圈。

4)还可以用那个“眼药水瓶”,在图片里的任意一点选取颜色。

5)在转盘的左下角,点一下“色板”,就打开了一些预设色彩,就是一些常用颜色。

七、降噪和锐化

1、降噪

再说降噪。用高ISO或增加欠曝图片的亮度的时候,噪点最明显。降噪必然损失图片细节,所以降噪会影响锐化二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一

定要先降噪,再锐化。

很多时候,噪点并不明显,没必要降噪,比如打印8X10的时候,就可跳过降噪这一步。

具体操作:

1)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减少干扰”,弹出对话框。

2)对话框里可以选择“快速”或“较好质量”,二者的处理时间相差很大。

3)两根横条,“强度”会使图片模糊,“锐利度”会使图片清晰,二者的效果是相反的。但“锐利度”只作用于综合亮度通道,而“强度”既糊细节又糊

色彩。二者的组合,只能不断试验。一般的色彩干扰,用强度10-20都能去除了。

2、锐化

“锐化”是最因图而异的了,没有一个统一的药方。要考虑几个因素:

1)主题。比如美女的皮肤,锐化前要三思!

2)相机的防锯齿滤镜的强度,正是这个滤镜使图片显得“肉”。尼康的高端单反比低端单反更肉一些。

3)图片里的噪点。

4)图片的细节量。

5)图片用途,如打印、网络等。

变数太多,所以我建议把锐化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图象锐化”,第二步是“输出锐化”。换句话说,建议在调整完成后,结合图片的大小和用途,

再锐化一次。

比较好用的锐化工具,是“遮色片锐利化调整”,即(USM)。优势在于:

1)可完全调控锐化过程。

2)只作用于亮度通道,不大会产生光晕等色彩问题。

3)是完全可恢复的。

进行锐化前,应将图片的显示大小设置为100%。锐化具体操作:

1)打开一幅图片,在相机设置里面把锐化设置为“无”。

2)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对焦”—>“遮色片锐利化调整”,弹出对话框。

3)调整三个横条。最常用的是“50%-5%-4”,在这个基础上再调整强度,直到在高光的边缘刚开始看到一点点光晕。如果没有高对比区域,强度

一般不要超过70%。

解释一下:

强度:相当于锐化的“量”、“程度”。

半径:调整锐化的作用“距离”。半径小可锐化细节,半径大锐化整个形状。半径小,一般强度就可以大一点。

临界值:调整锐化效果对于不同色调值的“灵敏度”。比较干净的图片用小临界值(小于4),干扰或噪点多的图片用大一点的临界值。

随书可下载一套锐化的预设文件,针对不同的相机型号。文件包下载到硬盘后,在Capture NX里面点右下角批处理图标,再“选项”—>“添加”,

找到文件。注意,在这里如果点“删除”,可能就把设置文件放入回收站了。

常用的USM设置,注意是在相机的锐化设置为“无”(D100为“低”),且不考虑降噪的情况下:

D1h 66/5/4

D1x 66/5/8

D2H(s) 66/5/4

D2X(s) 50/5/4

D100 48/5/8

D200 50/5/4

D80 50/6/4

D70(s) 48/5/8

D50 45/5/4

在降噪之后锐化:

首先要记住,多数亮度噪点在打印时是看不出的,不必太在意一定要降噪。

如果降噪了,为了避免把噪点再锐化回来,建议采用“大半径、低强度”的办法。也就是图片的形状明显了,但不太突出细节。比如:

强度:5%;

半径:50%;

临界值:10

建议强度为10%以下。如果出现光晕,可减小半径。

八、调整编辑步骤

编辑步骤的效果,是依次叠加的,所以它们的次序很重要。

1、在已有的两个编辑步骤之间插入新的编辑步骤。

这其实很简单。比如要在“基本调整”后面插入“级别和曲线”,就先点“基本调整”左边的小三角,把这个步骤展开。然后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色

阶”—>“级别和曲线”,就可以了。但是别忘了在添加之前,如果别的编辑步骤有对话框开着,一定要关掉。

2、把一个编辑步骤挪到最后。

这稍有点复杂。不过其实就是选中要挪动的编辑步骤,用批处理图标里的“复制设置”,然后“粘贴设置”添加到了最后,然后再把原来的删除。

3、将多个编辑步骤挪到最后。

和上面一样,只不过是用按住“Ctrl”来选中多个编辑步骤而已。

4、把最后一个编辑步骤往前移

就是把在它前面的那些编辑步骤,该往后移的就用上面的办法移到它的后面……

九、最后修改

以下步骤一定要在完成了上面的调整之后最后进行,而且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次序:

1、拉直

比如,要把地平线放水平,可用上面的图标栏F3里面的拉直工具,沿地平线划条线就行了。

2、剪切

上面的图标栏F3里面有剪切工具,划好范围后双击。

3、调整大小

在总菜单里选择“编辑”—>“大小/分辨率”。

4、颜色配置文件

还是色彩空间的问题。图片都调整好后,一般如果我要把它email出去或用在网上,我把它转成sRGB;否则我用Adobe RGB。转换方法:

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颜色配置文件”—>“转换成配置文件”。“方式”用“相对色度”,另外别忘了勾选“使用黑点补偿”。

5、输出锐化:打印

把图片显示大小设置为50%,这样比较象打印效果。

对于光面纸喷墨打印300dpi,作以下调整:

1)“遮色片锐利化调整”(USM),用64/2/4,“亮度通道”的“不透明度”70%。

2)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对焦”—>“高反差显示”,半径2,在“不透明度”中将“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不透明度”50%。

3)图片似乎过度锐化,但打印正好。

6、保存

先别忘了保存NEF格式文件。

然后另存为TIFF或JPEG。

7、在一个NEF文件里保存不同版本的调整

这极大方便了文件管理,特别是图片需要有不同版本时,如剪切版、网络版等。

调整好一个版本后,点击右下角的旗帜图标,再点“新变更”,可以保存目前的编辑状态。以后可以回来的。这里面还有个“原始设置”,就是去掉

所有的编辑步骤回到曝光时的设置。

第三部分:Capture NX秘笈

一、彩色人像

以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相机设置”:

锐化:无

色调补偿:低

色彩模式:I

如果是室内用闪光灯,则加一个:

白平衡:闪光,然后后视情微调。本图用4500K。

2、如需要,调整曝光补偿

3、D-Lighting常常可提高人像照的观感。选择“较好质量”,暗部20,高光1。

4、去红眼,有两个方法:

1)一个是“基本调整”里面的“自动去红眼”:

找到右边编辑步骤里面的“基本调整”—〉“细节调整”—〉“自动红眼校正”,点它左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对话框里,将“关闭”改为“自动”。搞定。

2)另一个是用“红眼控制点”:

在上方的图标栏里,点一下F5里面的“红眼控制点”。在红眼的中心点一下,然后调整一下大小就可以了。

5、锐化

人像特写的USM锐化,一般用低强度、大半径。可以用35/10/4为基准再微调。本图用35/8/10。

6、增白牙齿

1)注意一下所有的编辑步骤都折叠起来了之后,双击“画笔”图标,选一个较软的画笔,如硬度为10。

2)用画笔涂抹选取牙齿。

3)把编辑步骤的“彩色化”改为“色彩”—〉“LCH”。

4)在弹出的对话框里,点右边第三个图标“添加锚点”。

5)用“眼药水瓶”在一个牙齿上点一下,这就设了个锚点。

6)在对话框中,选择“颜色亮度”,将锚点往上拉一格,使黄色亮一点。调整下面的小三角加大一点宽度。

7)在对话框中,再选择“色度”,将锚点往下拉一格,再加大宽度。

8)在对话框中,选择“主亮度”,将右侧的白点稍左移一点。完成!

7、磨皮去皱

1)新建步骤,选择”对焦”—〉“高斯模糊”。

2)在对话框里,设置半径40,不透明度40%。

3)在编辑步骤中,点击“不透明度”,将“混合模式”设为“变暗”。

4)点选当前的编辑步骤,使其突出显示。

5)用“画笔-”,将不要去皱的部分涂抹选择,如头发、衣饰。

6)点右下的“批处理”图标,“复制设置”。

7)新建步骤,“粘贴设置”。

8)在刚新建的步骤中,设置半径60,不透明度50%。

9)点击“不透明度”,将“混合模式”设为“变亮”。完成!

二、风景

这里调整的目的是要模仿富士“Velvia”胶卷的效果,高饱和度,低动态范围。

1、“相机设置”

锐化:无

色调补偿:标准

色彩模式:III

2、LCH做Velvia效果

1)新建LCH编辑步骤

2)在“主亮度”中,将黑点输入设为10左右(一般在8-15之间),致使阴影更暗,对比加大。

3)在“色度”中,加两个锚点,一个在红色和橙黄之间,一个在绿色和黄色之间。

4)将两个锚点提高半格,再将整根线上移半格,增加了饱和度。完成!

3、修正天空

1)在天空放一个控制点。

2)在对话框里选“高级”,勾选“显示选区”。

3)调整控制点大小以覆盖整个天空,然后去掉“显示选区”的勾。

4)设置控制点亮度为-30。

5)设置控制点饱和度为+10。完成!

4、锐化

如果细节较多,一般锐化可多一点。USM基准:55/5/4

三、动物

动物照片的处理是上面的人像和风景的混合:低对比、模式III色彩、强锐化。

1、“相机设置”

锐化:无

色调补偿:低

色彩模式:III

饱和度:标准

白平衡:按照拍摄情况,有时可略加暖200-500K。

2、LCH

和风景照几乎一样,只是“主亮度”中黑点输入可用5而不是10。

3、锐化

用偏大的强度,可突出毛皮等细节。

四、用控制点恢复高光细节

1)打开例图“”

2)按照上面的动物照的参数,设置“基本调整”。

3)“曝光补偿”:-0.83。

4)在狗脸上加个控制点,用“显示选区”来协助设定大小后,退出“显示选区”。

5)调整控制点的的亮度和对比。

6)在同一个编辑步骤中加一个控制点在狗右边的草地,调整大小、亮度、对比。

7)复制一个控制点放在狗左边的草地。

8)调整全局亮度和色彩、锐化。完成!

五、特效

1、修正镜头畸变

1)“调整”—〉“校正”—〉“畸变控制”。

2)在横条上,右移修正桶形畸变,左移修正枕形畸变。完成!

2、黑白

1)选择总菜单上的“滤镜”—〉“黑白转换”。

2)在对话框里可调整亮度和对比,还可加彩色滤镜,效果如同拍摄黑白照时加彩色滤镜。橙/黄滤镜使天空变暗,蓝滤镜使天空变亮红色变暗。

3、添加颗粒/杂色

有时候,添加了颗粒效果可以使图片在视觉上更锐利,特别是打印大画幅的时候。还可以用颗粒模仿胶片效果,特别是黑白照。

1)“滤镜”—〉“添加颗粒/杂色”

2)“颗粒颜色”选择“单色”。

3)再选择颗粒类型、强度。

附录:总流程

个人推荐:

1)拍摄完成后,用Camera Bits开发的软件“Photo Mechanic”传输和分类照片。它传输时同时存到两个文件夹以作备份,然后可用它来标记哪些

保留、哪些废弃。还可方便地重命名、加主题词或其它IPTC信息。

2)用Capture NX完成主要的调整,调整后的文件可能增加几兆之多,这是因为软件产生了很大的JPEG预览文件。调整后的文件刻盘备份。

3)一般我把调整好的NEF文件输出一个TIFF,然后在Photoshop中打开,如果又作了调整,存为PSD。也就是说,用TIFF作为临时文件,打

印后删除。因为Capture NX可以在一个NEF文件中保留不同的调整版本,我就不必为了不同的用途而保存多个TIFF或PSD文件了。

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一步到位”的图象处理和管理软件,如苹果的“Aperture”和Adobe Lightroom。这些都可以传输、管理、处理NEF。但很

难把Capture NX整合到它们的流程中。

(原书完)

-------------------------------------------

《补充材料一》

一、用预设文件提高效率

我觉得使用预设文件是最省时间的一招。预设文件可以用于在Capture NX里打开的图片,也可以对浏览器里的图片进行批处理。要创建一个预设

文件,必须首先保证预设的编辑步骤是正确的。

这本电子书的文件包里有个“EXTRA”文件夹,里面有一些基本的预设文件,包括锐化和基本调整。

1、将预设文件加载到NX里(补充材料一的第2页图示)

1)如果EXTRA文件夹是在光盘上的,需要先复制到电脑硬盘里

2)打开文件“”

3)点右下角“新建步骤”左边的批处理图标,选“选项”

4)在弹出的窗口,点下面的“添加”

5)找到文件夹“EXTRA”->“Settings_files”,把里面三个文件夹中的预设文件一个个添加到NX中

6)在“设置选项”窗口中,左边有勾的设置文件,以后在点“加载设置”时会出现在下拉菜单中

7)加载完毕,关闭“设置选项”窗口

2、单个图片使用预设文件(补充材料一的第3-4页图示)

本图是风景,所以使用风景的预设文件

1)先基本调整:点“批处理”图标,点“加载设置”,点“Landscape-Base”

2)如果弹出警示对话框,选择“覆盖基本调整”

3)加载完成,点开右上角的“基本调整”编辑步骤看看吧!

4)再“全局调整”:还是“批处理”—>“加载设置”,这次点“Landscape-LCH”

5)编辑步骤里出现了LCH了吧,提高了对比度和饱和度。建议保存文件

6)最后根据需要,具体作局部调整和锐化

3、合并预设文件,优化流程(补充材料一的第5-6页图示)

上面是用了两个预设文件。现在我们自己来做个预设文件,把这两个都包括进来,使用时就可一步完成。

1)继续刚才的,应用了两个预设文件之后,按住键盘上的“Shift”,选中“基本调整”和“LCH”两个编辑步骤

2)右键点在两个编辑步骤上,选“保存设置”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另存为的名字,比如“Landscape-Master”,点“确定”,完成!

4、优化流程:单个图片(补充材料一的第7-8页图示)

试用一下我们创建的这个预设文件吧:

1)打开文件“”

2)点“批处理”图标,点“加载设置”,点刚创建的预设文件,比如“Landscape-Master”

3)如果弹出警示对话框,选择“覆盖基本调整”,加载成功!

4)根据需要,作局部调整

5)再试用一个锐化的预设文件,根据你的相机型号选择,比如D2X或D50。

6)现在建议保存一个“新变更”,然后保存文件

5、优化流程:批处理多个图片(补充材料一的第9-10页图示)

现在我们用新创建的预设文件来处理一批类似图片:

1)点“文件目录”,找到包含一批你想作同样处理的图片的文件夹,打开浏览器

2)按住键盘上的“Shift”,选中所有你想作同样处理的图片(先别选太多)

3)点“批处理”图标,点“加载设置”,点刚创建的预设文件,比如“Landscape-Master”

4)如果弹出警示对话框,选择“覆盖目前设置”

5)弹出批处理窗口,检查一下保存类型是“NEF”

6)在批处理窗口中,选择一个新的文件夹或文件名保存调整后的图片,或者在原文件夹中覆盖原始图片

7)点“开始”!可能要花点功夫了,耐心……

8)终于完成了!打开个图片看下吧,是不是多了些编辑步骤……

原注:有时,我创建预设文件时,把“锐化”也一并打包进去了。这样“基本调整”、“LCH”、“锐化”一步完成!然后再单个图片看是否需要局部调整。

译注:

1、建议事先把不同色温环境下的图片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中。再用“浏览器”中的“标签”功能,可以标识同一个文件夹中三类需要不同调整的图片,

然后按标签排序。每种类型选一张图进行调整,创建出预设文件,然后用批处理应用到此类型的其它所有图片。

2、有时我把“降噪”和“颜色配制文件”编辑步骤也打包到了预设文件中,都转换为SRGB。注意原书强调的次序!

3、经过这样粗放式的调整后,可以考虑用批处理的方式,选中所有图片,输出JPG。挑选几张值得细调的,再单独雕琢。

二、修正“鱼眼”图片(补充材料一的第11-12页图示)

如果你使用Nikkor 10.5mm f2.8 DX镜头,Capture NX内建了“去除鱼眼”的功能。这个镜头能拍180度视角,但是边缘明显变形。

1、打开图片“”

2、展开“基本调整”编辑步骤,点黑三角展开“镜头调整”

3、勾选“鱼眼镜头”

4、最好也选用“自动色彩失真控制”,因为鱼眼镜头往往会有紫边。

5、用“去除鱼眼”对图片会有些影响。首先是视角明显小了,其次是被柔化。此外还要提醒一下,这个功能不适用于其它Nikkor鱼眼镜头。

三、去除背景污点(补充材料一的第13-14页图示)

污点是灰尘进入CCD的结果,在小光圈时特别明显。虽然Capture NX里面没有克隆工具,但是还是可以去除均匀背景上的小污点,比如天空。

秘诀就是“彩色化”。

1、打开图片“”。注意“基本调整”和全局调整已经有了。一定要把去污作为局部调整。

2、点画笔工具旁的加号,编辑步骤中出现了一个“彩色化”

3、双击画笔工具,确认“不透明度”设为100%,画笔硬度0%,点“确定”

4、在彩色化选项里,点颜色旁边的眼药水瓶,然后用它在污点附近的背景上取色

5、用画笔+,涂抹污点。最方便的做法是把画笔大小设置得和污点大小差不多,点一下就成

6、最后锐化,完成!

7、啰嗦一句,最好的去污法,是保持CCD清洁!

四、创造天空的“偏振”效果(补充材料一的第15-16页图示)

偏振滤镜可加强天空对比,减少风景的漫射,减少树叶和水面的反射光。虽然后期处理做不到这么多,但是可以用控制点来给天空加上“偏振”效

果。

1、打开图片“”

2、在天空中间的位置放一个彩色控制点,扩大其半径

3、亮度-20%,对比+20%

4、在小山上,贴山顶放个彩色控制点,扩大半径,覆盖图片的整个下半部分

5、加大对比,一般+20足够了

6、最后锐化什么的

五、设置白色和黑色控制点(补充材料一的第17-18页图示)

Capture NX中有多个手段设置图片的整体白点和黑点。我一般用“色阶/曲线”或者“LCH”。这里介绍下白色、黑色、中性控制点的方法。其最大的

不同在于,用控制点可以改变效果的强度。

1、打开图片“”

2、展开“图片信息”,看直方图,勾选“双阈值”

3、把直方图左边的三角慢慢往右拉,直到在图上出现黑像素。看不清就放大图片。

4、点上方工具栏中黑色控制点的眼药水瓶图标,在黑像素上放个控制点

5、同样方法,把直方图右边的三角往左拉,在白像素上放个白色控制点

6、去除“双阈值”

7、通过调整控制点滑竿,可以调整黑点和白点的强度。这只作用于亮度通道,不影响色彩

六、设置中性控制点(补充材料一的第19-20页图示)

如果你的图片中有中性灰,你可以用中性控制点来去除不需要的色彩。我一般用白平衡控制来设中性区域,这是另一个微调的方法。中性控制点

的优势在于,可用于JPG图片!

1、点选上方工具栏中中性控制点的眼药水瓶图标

2、在图中应该是灰色的地方点一下,在编辑步骤中出现了一个“B/W/N 控制点”编辑步骤

3、在图中其它需要同样处理的地方,照办

4、中性控制点有三个滑竿,红(R)、绿(G)、蓝(B),可以调整色彩

5、注意,白平衡设置可以在图片之间复制,但是控制点不可以,要把图弄乱的,不信就试试!

七、提高Capture NX的性能(补充材料一的第22页图示)

常有人问:Capture NX咋这么慢啊!

我先来说点Capture NX和别的图片编辑软件的不同:

1、同其它RAW转换软件不同,Capture NX读取NEF包含的所有相机设置信息,包括色彩模式,而其它软件只读取传感器信息和白平衡,因此

处理的数据量不同。

2、Capture NX允许你在RAW格式作局部调整,对电脑的要求更高。不信,你用Capture NX开个JPG看看有多快!

3、如果改了NEF图片的参数,Capture NX不单把变动写入NEF,而且创建一个JPG预览。

话虽这么说,还是有办法提高Capture NX的性能

1、更大的内存。上2G就不一样了。如果你内存小于1G,首先考虑这条!

2、NX有许多临时文件(temp),把它们存在另一块硬盘上。一块硬盘同时能传输的数据有限。涉及两个文件夹,一个是“Temp”,一个是“Cache”。

在Capture NX的偏好设置中,把这两项设到另一块硬盘上。

3、“最低配置要求”仅指Capture NX能运行而已,不代表能跑得欢!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