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换机
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是二层设备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1.物理设备和网络地址的建立、维护、拓扑和拆除 2.封装数据帧,核心是封装源mac和目的mac 3.差错的校验机制,有问题可以通过重传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1.1工作原理
1.设备通过交换机直连,必须要在同一个网段,否则必须要用路由器进行转发 2.在初始状态,交换机不知道其他的信息 3.设备A向设备B发起数据传输,交换机会把A的mac地址和接口保存在mac地址表里 4.向整个局域网内部发起广播,广播的是数据帧,有则响应,无则丢弃 5.B会把信息传到交换机,交换机也会记录B的mac地址和接口信息,A和B直接进行数据通信 6.下一次A和B再通信,可以直接通信,不需要再广播了 7.交换机保存mac地址表的信息,300秒之后会清空mac地址表
1.2四大功能
1.学习功能:数据帧在经过交换机时,交换机会自动学习数据帧的mac地址 2.转发功能,会在mac地址表中找到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查找成功会从指定的接口转发数据 3.查询功能(泛洪),会从所有的接口向所有的设备转发数据,也就是广播 4.刷新功能,300秒之后清空
1.3二层数据的转发原理
1.如果只要二层转发,设备必须在同一网段。
2.源主机触发的数据,源主机发出的数据是被分成了多个数据帧,每个数据帧的大小一般都是1500字节(不超过)。
3.每个数据帧都会添加一个以太网头部,以太网头部包括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还有其他的字段类型。
4.数据帧通过物理层设备(网卡)传输到二层设备(交换机)。
5.在二层设备上,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在mac地址表中查找下一跳的设备,把数据传送到下一个设备(*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
6.下一跳设备接受到数据帧之后,判断目的mac是否是自己的mac地址,满足条件接受数据帧。
7.以太网头部解封装,获取其中的传输数据,解析数据,处理、展示。
2.路由器
2.1工作原理
路由: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包转发过程,找路径的过程 路由器:能够将数据正确的转发到目的地,在转发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设备,最短最快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不同网段之间才需要路由器转发 2.数据包到达路由器后,查找路由表 3.通过arp请求在整个网段中找的对应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4.路由器A通过路由表查找到下一跳地址,到达路由器B 5.路由器B先查询数据帧,mac地址是否一致,查找路由表,找到目标主机对应的网关 6.路由器B从网关对应的接口把数据传到对应的目标主机
2.2路由器转发的过程
目标主机发出数据包——网关进入路由器,路由器A发送ARP广播获取目标ip的mac地址,路由器A选择最近的下一跳地址,数据包进入路由器B,路由器B 查路由表,有则转发,无则ARP。找到对应主机的网络接口,把数据包转发网关接口,这时候已经获取到了目标ip的mac地址,直接转发到目标ip主机。
3.配置默认路由
3.1配置PC1-6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配置完之后记得点“应用”
3.2.配置AR1、AR2、AR3路由器的接口位置
输入undo t m,关闭系统通知
输入sys,进入系统视图
输入sysname,修改主机名为r1
输入int g0/0/0,进入接口模式
输入ip address,设置ip地址为192.168.10.1,子网掩码24位
另一个接口int g0/0/1,设置ip地址为10.0.0.10
输入q,退回系统视图
AR2、AR3按照以上操作完成配置
3.3配置默认路由
输入ip route-static,其中第一个0.0.0.0为任意地址,第二个0.0.0.0为任意子网掩码,10.0.0.20为AR1的下一跳地址,AR3的下一跳地址为20.0.0.10
4.配置静态路由
输入ip route-static
AR2→AR3的目标网段为172.16.10.0,下一跳为20.0.0.20
AR2→AR1的目标网段为192.168.10.0,下一跳为10.0.0.10
输入dis ip routing-table,查看静态路由是否配置完成
PC1 ping PC4,ping的通表示静态路由配置完成
5.补充知识
1.< >全局视图、用户视图,查看基本信息,不能配置
2.[ ]系统视图,在系统视图当中可以对设备进行配置
3.接口模式作用是配置ip地址(对于路由器来说),配置vlan(对于交换机来说),虚拟接口(对于三层交换机来说)
4.静态路由:static静态 不动
直连路由可以直接获取设备的信息 数据包的转发路径由管理员手动配置,是固定的路标
缺点:缺乏灵活性
5.静态路由的优先级比默认路由的优先要高
6.交换机:mac地址表
7.路由器:路由表,路由表手动维护的,路由表要定期维护,转发数据时,它是全表查询,路由条目太多会影响路由器的转发效率。
1.交换机
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是二层设备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 1.物理设备和网络地址的建立、维护、拓扑和拆除 2.封装数据帧,核心是封装源mac和目的mac 3.差错的校验机制,有问题可以通过重传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1.1工作原理
1.设备通过交换机直连,必须要在同一个网段,否则必须要用路由器进行转发 2.在初始状态,交换机不知道其他的信息 3.设备A向设备B发起数据传输,交换机会把A的mac地址和接口保存在mac地址表里 4.向整个局域网内部发起广播,广播的是数据帧,有则响应,无则丢弃 5.B会把信息传到交换机,交换机也会记录B的mac地址和接口信息,A和B直接进行数据通信 6.下一次A和B再通信,可以直接通信,不需要再广播了 7.交换机保存mac地址表的信息,300秒之后会清空mac地址表
1.2四大功能
1.学习功能:数据帧在经过交换机时,交换机会自动学习数据帧的mac地址 2.转发功能,会在mac地址表中找到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查找成功会从指定的接口转发数据 3.查询功能(泛洪),会从所有的接口向所有的设备转发数据,也就是广播 4.刷新功能,300秒之后清空
1.3二层数据的转发原理
1.如果只要二层转发,设备必须在同一网段。
2.源主机触发的数据,源主机发出的数据是被分成了多个数据帧,每个数据帧的大小一般都是1500字节(不超过)。
3.每个数据帧都会添加一个以太网头部,以太网头部包括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还有其他的字段类型。
4.数据帧通过物理层设备(网卡)传输到二层设备(交换机)。
5.在二层设备上,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在mac地址表中查找下一跳的设备,把数据传送到下一个设备(*根据mac地址表转发数据)。
6.下一跳设备接受到数据帧之后,判断目的mac是否是自己的mac地址,满足条件接受数据帧。
7.以太网头部解封装,获取其中的传输数据,解析数据,处理、展示。
2.路由器
2.1工作原理
路由: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包转发过程,找路径的过程 路由器:能够将数据正确的转发到目的地,在转发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的设备,最短最快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不同网段之间才需要路由器转发 2.数据包到达路由器后,查找路由表 3.通过arp请求在整个网段中找的对应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4.路由器A通过路由表查找到下一跳地址,到达路由器B 5.路由器B先查询数据帧,mac地址是否一致,查找路由表,找到目标主机对应的网关 6.路由器B从网关对应的接口把数据传到对应的目标主机
2.2路由器转发的过程
目标主机发出数据包——网关进入路由器,路由器A发送ARP广播获取目标ip的mac地址,路由器A选择最近的下一跳地址,数据包进入路由器B,路由器B 查路由表,有则转发,无则ARP。找到对应主机的网络接口,把数据包转发网关接口,这时候已经获取到了目标ip的mac地址,直接转发到目标ip主机。
3.配置默认路由
3.1配置PC1-6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配置完之后记得点“应用”
3.2.配置AR1、AR2、AR3路由器的接口位置
输入undo t m,关闭系统通知
输入sys,进入系统视图
输入sysname,修改主机名为r1
输入int g0/0/0,进入接口模式
输入ip address,设置ip地址为192.168.10.1,子网掩码24位
另一个接口int g0/0/1,设置ip地址为10.0.0.10
输入q,退回系统视图
AR2、AR3按照以上操作完成配置
3.3配置默认路由
输入ip route-static,其中第一个0.0.0.0为任意地址,第二个0.0.0.0为任意子网掩码,10.0.0.20为AR1的下一跳地址,AR3的下一跳地址为20.0.0.10
4.配置静态路由
输入ip route-static
AR2→AR3的目标网段为172.16.10.0,下一跳为20.0.0.20
AR2→AR1的目标网段为192.168.10.0,下一跳为10.0.0.10
输入dis ip routing-table,查看静态路由是否配置完成
PC1 ping PC4,ping的通表示静态路由配置完成
5.补充知识
1.< >全局视图、用户视图,查看基本信息,不能配置
2.[ ]系统视图,在系统视图当中可以对设备进行配置
3.接口模式作用是配置ip地址(对于路由器来说),配置vlan(对于交换机来说),虚拟接口(对于三层交换机来说)
4.静态路由:static静态 不动
直连路由可以直接获取设备的信息 数据包的转发路径由管理员手动配置,是固定的路标
缺点:缺乏灵活性
5.静态路由的优先级比默认路由的优先要高
6.交换机:mac地址表
7.路由器:路由表,路由表手动维护的,路由表要定期维护,转发数据时,它是全表查询,路由条目太多会影响路由器的转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