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业界
>
计算机网络实验-路由器IP地址配置及直连网络和ARP协议分析
一、实验目的 |
(1)理解IP地址。 (2)掌握路由器端口IP地址的配置方法。 (3)理解路由器的直连网络。 (4)理解ARP协议的作用。 (5)理解ARP协议的工作方式。 |
二、实验仪器 |
1、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的Windows10计算机 |
三、实验原理(30%) |
- IP地址是网络层中使用的地址,不管网络层下面是什么网络,或是什么类型的接口,在网络层看来,它只是一个可以用IP地址代表的接口地址而已。网络层依靠IP地址和路由协议将数据报送到目的IP主机。既然是一个地址,那么一个IP地址就只能代表-一个接口,否则会造成地址的二义性:接口则不同,一个接口可以配多个IP地址,这并不会造成地址的二义性。
- 路由器是互联网的核心设备,它在IP网络间转发数据报,这使得路由器的每个接口都连接一个或多个网络,而两个接口却不可以代表一个网络。路由器的-一个配置了IP地址的接口所在的网络就是路由器的直连网络。对于直连网络,路由器并不需要额外对其配置路由,当其接口被激活后,路由器会自动将直连网络加入到路由表中。
- 互联网常解释为“网络的网络”,其思想是把所有的网络都统一到一个网络中来,用.一种统一的地址(IP地址),在路由协议的作用下实现互联。但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 互联网是基于IP网络去路由的,而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其他网络,如以太网,它们内部是使用自己的MAC地址去寻址的,当到达一个以太网的网段时,就需要知道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这样,才能最终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实际上,这样的过程一直存在。
4.ARP协议用来解决局域网内一个广播域中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问题。其中,ARP请求是广播分组,该广播域内的主机都可以收到,ARP 响应是单播分组,由响应主机直接发给请求主机 |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30%) |
1、打开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2、生成2台交换机,生成4台PC,1个路由器,布置拓扑 3、将每台PC用配置线和交换机连接,再将交换机与路由器进行连接。 4、配置PC的IP地址(此处以PC0为例)
- 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
- 不激活查看路由器端口,查看路由表
- 激活路由器端口,再次查看路由器
- 查看路由器端口信息
- 验证主机连通性
- 观察ARP协议在两个网络中的工作方式及分组格式
- 结束
|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40%) |
- 查看不激活状态下的路由表
- 激活端口
- 查看激活后的路由表
- 查看端口信息
- 验证连通性
从主机端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连通性如图: 6.由pc0 ping pc3观察ARP分组的走向及结构 拓扑图为: ARP结构为: 7.PC0生成ARP请求分组,该分组将通过交换机被广播到PC1和路由器。PC1会将其丢弃,路由器会收下该请求分组,并做出响应 路由器响应如图: 8.此时路由器收下请求分组,并生成ARP的响应分组,将其以单播的形式发送给PC0,PC0收到该响应分组后,就得到了网关(192.168.1.254) 的MAC地址。接着主机封装网关的MAC地址,并将分组发送给网关。 路由器会查询路由表,分组将从g0/1端口被转发出去,这样,在g0/1端口处封装MAC帧时,就需要目的IP地址192.168.2.2的MAC地址。 由于是第一次, 其缓存中并没有保存该IP对应的MAC地址,所以,需要发出ARP请求分组来获得需要的MAC地址。观察该请求分组的广播域。 分组将从f0/1端口被转发出去: 发送到目的地址: 9.路由器的PC3处封装的ARP分组为: 分组1: 分组2: |
成绩评定 |
- 根据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做出写实性评价
|
|
2、评分 |
综合评分 | _______________(百分制) |
折合成等级 | □优秀 □良好 □中等 □差 |
指导教师签名 | ________________ |
时间 | | 年 | | 月 | | 日 |
一、实验目的 |
(1)理解IP地址。 (2)掌握路由器端口IP地址的配置方法。 (3)理解路由器的直连网络。 (4)理解ARP协议的作用。 (5)理解ARP协议的工作方式。 |
二、实验仪器 |
1、装有Cisco Packet Tracer的Windows10计算机 |
三、实验原理(30%) |
- IP地址是网络层中使用的地址,不管网络层下面是什么网络,或是什么类型的接口,在网络层看来,它只是一个可以用IP地址代表的接口地址而已。网络层依靠IP地址和路由协议将数据报送到目的IP主机。既然是一个地址,那么一个IP地址就只能代表-一个接口,否则会造成地址的二义性:接口则不同,一个接口可以配多个IP地址,这并不会造成地址的二义性。
- 路由器是互联网的核心设备,它在IP网络间转发数据报,这使得路由器的每个接口都连接一个或多个网络,而两个接口却不可以代表一个网络。路由器的-一个配置了IP地址的接口所在的网络就是路由器的直连网络。对于直连网络,路由器并不需要额外对其配置路由,当其接口被激活后,路由器会自动将直连网络加入到路由表中。
- 互联网常解释为“网络的网络”,其思想是把所有的网络都统一到一个网络中来,用.一种统一的地址(IP地址),在路由协议的作用下实现互联。但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 互联网是基于IP网络去路由的,而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其他网络,如以太网,它们内部是使用自己的MAC地址去寻址的,当到达一个以太网的网段时,就需要知道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这样,才能最终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实际上,这样的过程一直存在。
4.ARP协议用来解决局域网内一个广播域中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问题。其中,ARP请求是广播分组,该广播域内的主机都可以收到,ARP 响应是单播分组,由响应主机直接发给请求主机 |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30%) |
1、打开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2、生成2台交换机,生成4台PC,1个路由器,布置拓扑 3、将每台PC用配置线和交换机连接,再将交换机与路由器进行连接。 4、配置PC的IP地址(此处以PC0为例)
- 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
- 不激活查看路由器端口,查看路由表
- 激活路由器端口,再次查看路由器
- 查看路由器端口信息
- 验证主机连通性
- 观察ARP协议在两个网络中的工作方式及分组格式
- 结束
|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40%) |
- 查看不激活状态下的路由表
- 激活端口
- 查看激活后的路由表
- 查看端口信息
- 验证连通性
从主机端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连通性如图: 6.由pc0 ping pc3观察ARP分组的走向及结构 拓扑图为: ARP结构为: 7.PC0生成ARP请求分组,该分组将通过交换机被广播到PC1和路由器。PC1会将其丢弃,路由器会收下该请求分组,并做出响应 路由器响应如图: 8.此时路由器收下请求分组,并生成ARP的响应分组,将其以单播的形式发送给PC0,PC0收到该响应分组后,就得到了网关(192.168.1.254) 的MAC地址。接着主机封装网关的MAC地址,并将分组发送给网关。 路由器会查询路由表,分组将从g0/1端口被转发出去,这样,在g0/1端口处封装MAC帧时,就需要目的IP地址192.168.2.2的MAC地址。 由于是第一次, 其缓存中并没有保存该IP对应的MAC地址,所以,需要发出ARP请求分组来获得需要的MAC地址。观察该请求分组的广播域。 分组将从f0/1端口被转发出去: 发送到目的地址: 9.路由器的PC3处封装的ARP分组为: 分组1: 分组2: |
成绩评定 |
- 根据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做出写实性评价
|
|
2、评分 |
综合评分 | _______________(百分制) |
折合成等级 | □优秀 □良好 □中等 □差 |
指导教师签名 | ________________ |
时间 | | 年 | | 月 | |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