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收藏古董相机“很给力”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信晓枫)

收藏 Collection 收藏古董相机“很给力’’ 口蒋占刚 大多数人来说,收藏是由重 新发现自己过去的梦想开始 的。那些当年实在买不起的心爱之物, 在有条件之后越发想尽收囊中,便不知 不觉迈开了收藏的步子。比如说照相 机,虽然如今早已普及,可在几十年前 却是稀罕物品。笔者的一位朋友姚先生 因为儿时对照相机的渴望,后来花了十 几年时间收藏了近500部各种品牌的老 相机。 儿时酷爱照相机 上世纪60年代,照相对普通家庭 来说是件挺大的事情,家里要是有一部 照相机更是非常体面的事情。老相机藏 家姚先生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去公 园看表叔帮人照相的情景: “当时家里 穷,买不起相机,去看表叔帮人照相能 亲手摸摸相机,从那时起,我就十分酷 爱相机,梦想能拥有一台照相机。”姚 先生说,如今他已经收藏了近500部上 世纪40—70年代生产的老相机。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常有古董相机的 身影,比如那些像个木箱子、闪光灯会 冒白烟的照相机让人印象深刻。姚先生 说,照相机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有不 同国家生产的各种品牌,技术上也是逐 渐创新提高。如果把古董相机当作收藏 品,收藏领域是相当丰富的。姚先生收 藏的老相机年代距今几十年,其外型与 如今的相机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不 同,让人看了感觉新奇不已。比如说他 所收藏的年代最久远的相机,是一部德 国产的皮腔折叠式照相机,生产时间在 52\ 上世纪40年代,这部相机收缩起来的 时候像个扁扁的长方体盒子,镜头是隐 藏在相机里面的,弹出来后的样子有点 像手风琴。还有另一种外观也颇奇怪的 照相机,其体形与现代小巧轻便的数码 相机相比显得特别笨重,机身上有一大 一小两个镜头,此外还有一个需要从相 机里拔出来的取景器,据介绍这是双镜 头反光式照相机。姚先生说,他所收藏 的老相机,主要分为折叠机、单反机、 双镜头相机、平视相机4类。 “别看这些老相机好几十岁了,如 有合适的胶卷照样能使用。”姚先生说, 北京在上世纪9O年代初就成立了照相 机收藏组织,上海在上世纪9O年代中 期也成立了照相机收藏研究会。姚先生 谈到,如今的国内照相机市场早已经是 数码相机的天下,而且以日本品牌居 多,其实日本照相机崛起是在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藏友们追求的几种老牌子是 德国的蔡司、徕卡、禄莱福来克斯以及 美国的柯达等。 国产老相机背后的故事 姚先生的收藏品里,有不少上世纪 生产的国产相机,品牌命名也具有浓厚 的时代特色,像海鸥、长城、红梅、友 谊、牡丹、珠江等。上世纪4O年代, 我国也有过零星的照相机生产,比如有 的收藏者手里就有上海在当时生产的一 种简易照相机,单片镜头、单刀式快 门、胶木压制机身的“万林”牌照相 机。 “万林牌照相机仿的是美国上世纪 3O年代的产品。放眼世界,中国人的 起步已经晚了许多。不过,进人上世纪 50年代,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得到了蓬 勃发展。”姚先生说。当时我国生产的 一些相机品种,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收 藏家追逐的对象,一些稀有品种还在世 界照相机拍卖会上大放光彩。比如上海 牌“58—1型”照相机,最初生产于 1958年1月,由刚刚成立的上海照相 机厂生产,镜头为四片三组天塞型、加 膜,横走式布帘快门。这部相机最初是 仿“苏联老大哥”的“佐尔基”牌,而 “佐尔基”本身是仿德国徕卡的产品, 后来又直接仿徕卡机了。这部相机之所 以被藏家们重视,主要是其机械部分很 精致,里面一些小部件是手工制作的, 整个机身用手工装配、逐机校正。姚先 生说,在当时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上 海照相机厂试制组的技术专家仅用几个 月时间就拿出了样品,后来投入小批量 生产,产量大约在1100台,到1961年 就停产了。 在收藏圈里人气很旺的还有“为人 民服务”照相机,姚先生介绍说,像 “海鸥”501型、“北京”SZ一1型,这 些照相机不仅机身上有“为人民服务” 的字样,其生产制造的指导思想也是要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个主意是谁提 出的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上海的“海 鸥”501型是最先“为人民服务”的, 生产时间为1968年,是新成立的上海 照相机五厂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产品, 产量为3万部左右,是一种简易型照相 机。但是,因为其结构太简单粗糙,反 

2023年12月6日发(作者:信晓枫)

收藏 Collection 收藏古董相机“很给力’’ 口蒋占刚 大多数人来说,收藏是由重 新发现自己过去的梦想开始 的。那些当年实在买不起的心爱之物, 在有条件之后越发想尽收囊中,便不知 不觉迈开了收藏的步子。比如说照相 机,虽然如今早已普及,可在几十年前 却是稀罕物品。笔者的一位朋友姚先生 因为儿时对照相机的渴望,后来花了十 几年时间收藏了近500部各种品牌的老 相机。 儿时酷爱照相机 上世纪60年代,照相对普通家庭 来说是件挺大的事情,家里要是有一部 照相机更是非常体面的事情。老相机藏 家姚先生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去公 园看表叔帮人照相的情景: “当时家里 穷,买不起相机,去看表叔帮人照相能 亲手摸摸相机,从那时起,我就十分酷 爱相机,梦想能拥有一台照相机。”姚 先生说,如今他已经收藏了近500部上 世纪40—70年代生产的老相机。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常有古董相机的 身影,比如那些像个木箱子、闪光灯会 冒白烟的照相机让人印象深刻。姚先生 说,照相机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且有不 同国家生产的各种品牌,技术上也是逐 渐创新提高。如果把古董相机当作收藏 品,收藏领域是相当丰富的。姚先生收 藏的老相机年代距今几十年,其外型与 如今的相机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不 同,让人看了感觉新奇不已。比如说他 所收藏的年代最久远的相机,是一部德 国产的皮腔折叠式照相机,生产时间在 52\ 上世纪40年代,这部相机收缩起来的 时候像个扁扁的长方体盒子,镜头是隐 藏在相机里面的,弹出来后的样子有点 像手风琴。还有另一种外观也颇奇怪的 照相机,其体形与现代小巧轻便的数码 相机相比显得特别笨重,机身上有一大 一小两个镜头,此外还有一个需要从相 机里拔出来的取景器,据介绍这是双镜 头反光式照相机。姚先生说,他所收藏 的老相机,主要分为折叠机、单反机、 双镜头相机、平视相机4类。 “别看这些老相机好几十岁了,如 有合适的胶卷照样能使用。”姚先生说, 北京在上世纪9O年代初就成立了照相 机收藏组织,上海在上世纪9O年代中 期也成立了照相机收藏研究会。姚先生 谈到,如今的国内照相机市场早已经是 数码相机的天下,而且以日本品牌居 多,其实日本照相机崛起是在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藏友们追求的几种老牌子是 德国的蔡司、徕卡、禄莱福来克斯以及 美国的柯达等。 国产老相机背后的故事 姚先生的收藏品里,有不少上世纪 生产的国产相机,品牌命名也具有浓厚 的时代特色,像海鸥、长城、红梅、友 谊、牡丹、珠江等。上世纪4O年代, 我国也有过零星的照相机生产,比如有 的收藏者手里就有上海在当时生产的一 种简易照相机,单片镜头、单刀式快 门、胶木压制机身的“万林”牌照相 机。 “万林牌照相机仿的是美国上世纪 3O年代的产品。放眼世界,中国人的 起步已经晚了许多。不过,进人上世纪 50年代,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得到了蓬 勃发展。”姚先生说。当时我国生产的 一些相机品种,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级收 藏家追逐的对象,一些稀有品种还在世 界照相机拍卖会上大放光彩。比如上海 牌“58—1型”照相机,最初生产于 1958年1月,由刚刚成立的上海照相 机厂生产,镜头为四片三组天塞型、加 膜,横走式布帘快门。这部相机最初是 仿“苏联老大哥”的“佐尔基”牌,而 “佐尔基”本身是仿德国徕卡的产品, 后来又直接仿徕卡机了。这部相机之所 以被藏家们重视,主要是其机械部分很 精致,里面一些小部件是手工制作的, 整个机身用手工装配、逐机校正。姚先 生说,在当时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上 海照相机厂试制组的技术专家仅用几个 月时间就拿出了样品,后来投入小批量 生产,产量大约在1100台,到1961年 就停产了。 在收藏圈里人气很旺的还有“为人 民服务”照相机,姚先生介绍说,像 “海鸥”501型、“北京”SZ一1型,这 些照相机不仅机身上有“为人民服务” 的字样,其生产制造的指导思想也是要 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个主意是谁提 出的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上海的“海 鸥”501型是最先“为人民服务”的, 生产时间为1968年,是新成立的上海 照相机五厂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产品, 产量为3万部左右,是一种简易型照相 机。但是,因为其结构太简单粗糙,反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