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2019-2020学年武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_百

IT圈 admin 35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子车焱)

2019-2020学年武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网红”一词的兴起似乎是近些年的事情。《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中,“网红”入榜。次年,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而实际上,网红发展沿革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②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网络作家及各大贴吧、论坛的知名吧主、版主可以称作中国第一代网红。在网速较慢,智能手机、轻便摄录设备还未普及的年代,网红们主要依靠文字聚拢大批粉丝。2004年前后,第二代网红崭露头角,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图像、照片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自我、分享生活、表达态度,积极与网友互动。这一代网红恰逢中国互联网由“搜索”阶段向社交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初代网红相比,他们更接近普通人,也更多依靠独特个性赢得大众关注。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网络,轻松便捷分享高清影像,视频网站、直播平台也日益蓬勃。第三代网红赶上短视频内容创作风口,各具风格的视频作品走入人们视野,内容更加专业和精致。

③成为网红,看起来容易,其实需要辛苦耕耘。在互联网早期,一些人以噱头博取眼球成为网红,虽短时间内为众人瞩目,但因未能持续提供内容而迅速淡出公众视野。事实证明,网红要“长红”,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个人特色以及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形成自身品牌。

④网红本质上是互联网社交的产物,是个人与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相互选择的结果。网红知名度和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赋予的。带有鲜明互联网属性的网红,容纳更广泛的大众趣味,也更直观地反映时代风尚。出于互联网用户的主动选择,网红与其追随者之间具有很强的黏性,这种黏性往往形成特定的网络社群,转化为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体。目前,从直播带货、平台打赏、内容付费,到IP变现、广告代言,由上游互联网平台、直面粉丝受众的网红和下游电商、线下活动等共同编织的网红经济图景已经展开,其本质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将网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⑤网红经济颇为可观。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红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规模。不过,人们追捧网红显然并不只是为了消费,网红与用户之间,存在精神与文化的联结。在网络社群中,粉丝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受网红影响。譬如,喜欢“网红教师”的人,往往对拓展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以此敦促自己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喜欢“网红故宫”的人,崇尚恬淡古雅的生活方式。网红通过不断输出产品、知识、理念、价值观或生活态度,持续影响受众,丰富时代文化生活。

⑥互联网技术日渐纯熟,流行风尚的更替速度加快,能够被千千万万人持久喜爱的网红殊为难得。网红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独特的个性、可贵的人格魅力、端正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一些这样的网红群体,以多种方式传达正能量,对互联网文化的促进乃至健康社会风气的营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罗群《社会需要正能量“网红”》《人民日报》2020年6月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网络现象,网红的兴起并非近些年才有的,其发展沿革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B.恰逢互联网由“搜索”阶段向社交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期,第二代网红的社会关注度暴增。

C.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借助工业化生产方式,将网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D.网红群体以多种方式表现社会生活,助推了互联网文化发展,营造了健康的社会风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从《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说起,阐释了“网红”的概念。

B.文章第三段通过反面论证,阐明网红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和特色才能行稳致远。

C.文章第五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了粉丝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会受到网红影响。

D.文章围绕“网红”展开,分析了网红发展、网红经济特点和网红责任,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网速、摄录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第一代网红主要靠文字吸引粉丝。

B.只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出众的才华,网红就能斩获粉丝,形成品牌。

C.网红如果与用户之间缺少精神与文化的联结,就无法持续地影响受众。

D.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为网红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 发 卡

周 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要不要搭机去看看。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以往,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的塑料线捋直。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想必累坏了。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坐下来。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侧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许开元回来。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谭小薇绝望了。但她没有怪他。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要飞行呀?!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调整很快见了效。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下。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此刻,那位20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里面的两只饭盒。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

“谢谢你!忙就不用过来了。”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我很好,家里一切都好。”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丈夫许开元支藏戍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也不想打扰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B. 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宿舍,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开元看着睡梦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C. 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的惆怅,因为这封信而消失。

D. 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妻子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5. 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十分鲜明。请从许开元和谭小薇中任选一个主人公,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6. “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那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武庙街的颐楼,是蒙自十分有特色的民居。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十分幽雅闲静,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 , ; ,……”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全面抗战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而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11)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学院的师生到达蒙自后,他们的生活与南湖融为一体;南湖也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B.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师生,常在湖边从事读书、唱歌、诵诗等活动。他们的生活平静、惬意,每天无忧无虑。

C. 听风楼的得名,只是因为山风呼啸,使联大女生不能成眠。此名表达了女生们因居住环境差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D. 冯友兰先生为清华毕业生题词,用“屡经艰苦”概括了西南联大学子由北平终至昆明蒙自所经历的种种磨砺。

E. 本文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鱼翔浅底”“如怨如诉”等,会令我们想起《沁园春•长沙》《赤壁赋》中的名句。

8. 西南联大师生的哪些言行体现了“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9. 第③段中,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请对此诗的节选部分进行赏析。

10.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并插入了大量对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生活的追怀,请简要分析这种叙事方式的效果。

11.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题目中“这一湖水”的魅力体现在何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入为待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曰:“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曰:“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黄裳怒曰:“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节度使韩全义谄佞无功,因其来朝,黄裳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文。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曰:“公不奋命者,当以澭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宪宗目黄裳曰:“时卿之功。”始,德宗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损诸候,则天下治。”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赠司徒,谥曰宣献。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B.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C.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D.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擢,提拔、选拔之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其义同迁、拔、徙、加封等。

B. 中书,即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掌机要、发政令,隋唐时为全国政务中枢。

C.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时期设立的军镇,“藩”有保卫之义,“镇”为军镇。

D. 谥,即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杜黄裳能够明察秋毫。黄裳揭穿了李怀光和监军假托皇帝诏令诛杀大将的阴谋李怀光被质问后流汗服罪。

B. 杜黄裳深受皇帝宠爱。宦官想请求德宗把韦曲这个地方赐给公主,德宗认为这是黄裳家族的故乡,不可变动。

C. 杜黄裳富有军事才能刘辟反叛,黄裳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全权指挥,自己从中指点,全都切合战机。

D. 杜黄裳能够宽以待人。黄裳生病时,医生给他用错了药,导致病情加重,他最终并没有发怒,也没责备医生。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于是,节度使韩全义谄佞无功,因其来朝,黄裳白罢之。

(2) 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曰:“公不奋命者,当以澭代。”

16. 面对德宗姑息藩镇引起的后果,杜黄裳有何建议?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 “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18.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9. 结合本诗,请你谈一谈“咏物诗”有什么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的渺小。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写“鸟”和“鱼”表现洞庭湖生机盎然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1.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小明

×年×月×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2.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下图中有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请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并在句中用上这两个标点符号。

⑴这幅漫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所蕴含的道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说,“勇者不惧”。勇者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舍生忘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迎难而上的焦裕禄,是疫情下敢于担当的逆行者,是挑战极限的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也是以各种方式展现勇气的你和我。

步入2021年,你对“勇者”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以偏概全,“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错,原文第①段为“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B项,张冠李戴,“互联网”错,原文第②段为“恰逢中国互联网……”,选项扩大范围;“第二代网红的社会关注度暴增”错,原文第①段为“《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中……次年,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而第二代网红是“2004年前后,第二代网红崭露头角”,可见,“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并非“第二代网红”时期。

D项,指代有误,“网红群体……助推了互联网文化发展,营造了健康社会风气”错,原文第⑥段为“多一些这样的网红群体”,即“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的网红群体。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无中生有。“阐释了‘网红’的概念”错,文章首段并没有对“网红”的概念进行阐释。只是介绍了网红一词兴起的现象。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B项,不合逻辑。“只要……就……”错,原文第③段为“网红要‘长红’,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错,小说写的是一位军人和他妻子的故事,谭小薇并不是军人;“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错,他们两人会了面,只是谭小薇睡着了,没见到丈夫。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题要先审清题目的要求,再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要全面),然后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先看谭小薇。“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谭小薇是一位十分贤惠的军嫂,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即使自己得了重病,也不想打扰丈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这些描写体现出深爱着丈夫。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她识大体、顾大局。

再看许开元。身份上,他是航空兵师长,“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突出许开元忠于职守,沉稳坚毅,深爱自己的妻子,但从不卿卿我我,而是全身心地执行任务,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军务为天职。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先找到关于蓝发卡的描写,“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谭小薇特意为这次探亲买了蓝发卡,蓝发卡寄托了谭小薇对丈夫的爱,侧面反映出谭小薇心态年轻;“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对蓝发卡的赞美彰显了许开元对妻子的爱。小说中的蓝发卡是小说的线索,谭小薇特意为这次探亲买了蓝发卡,离别时丈夫许开元通过信称赞谭小微的蓝发卡,蓝发卡贯穿小说全篇。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B.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蒙自师生的生活只是相对平静的。而且师生心中仍怀有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在为国家民族之生存而奔走,并不是每天无忧无虑。

C.联大的女生将颐楼称为听风楼,既指这里可以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她们的家国之思并激发了她们抵御外侮的豪情。思乡之情并非因居住环境差。

故选B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的能力。

“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分析,概括为:同学们不远千里由北平辗转到蒙自,屡经艰苦,但仍坚持求学,体现了顽强坚毅的精神。

“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分析,概括为:西南联大的女生将颐楼改名为‘听风楼’。她们在强烈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况下,仍坚持在蒙自读书;此举也可以表达联大女生抵御外侮的豪情。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分析,概括为:闻一多先生静心读书,长时间不下楼活动。他的“怒读救国”的行为,体现了一名学者刚毅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分析,概括为: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此举为呼吁国人,在强敌入侵之时,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有的同学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体现了在外敌入侵之时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有的同学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体现了抵御外敌时刚毅、顽强的精神。

本题考生列举两例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感情的能力。

(1)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反复手法,“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运用排比手法,“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设问手法,强烈抒发了对南湖的欣赏、赞美之情;同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起到加强节奏,强化抒情效果,增强了感染力的作用。

(2)从结构方面分析

这首诗的开头说“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结尾说“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这样结尾重复开头内容,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

(3)从主题方面分析

结合前文中的“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来赏析“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由此可见,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也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起到强化了主题的作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这道题主要考的是分析插叙的作用,分析其作用时,要围绕题干中的“对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生活的追怀”这一提示分析。

首先要找到文中插入的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然后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以及作者的感受的角度分析。

“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十分幽雅闲静,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能使当年师生的形象更生动完整,突出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特点;同时,这样的插叙深化文章的主题。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分析可知,文中补充说明了当年蒙自联大师生学习期间的背景材料,或交代了一些细节,使读者获得了更真实的阅读感受。

由“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文化内涵。

文章开头说“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结尾又说“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由此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使文章的主要脉络清晰、完整,结构紧凑。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这一湖水”,考生先找到文中描写这一湖水的相关的语句或段落,结合人物、主题分析其魅力的表现。

“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那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由此可见,这一湖水见证了联大师生在美丽的南湖边度过的那一段相对宁静的读书生活。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由此可见,这一湖水也见证了西南联大师生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潜心治学的学术精神。

“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由此可见,这一湖水还见证了当年联大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句句意“杜黄裳通达机变,有辅佐帝王的远大谋。性情淡雅,不曾得罪人。当初不被韦执宜尊敬,到韦执宜失败,全力营救;韦执宜死后,上表朝廷请求把他的灵柩运回安葬”。 句中“性”指品性、性情,作主语;“雅澹”意思是淡雅,做谓语。故“雅澹”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表”名词作动词,上表;“还其柩葬焉”是上表朝廷要请求事情。故之间不就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迁”为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可改任;“左迁”为贬职,“右迁”为升职。“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调职。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黄裳罢免宦官监军”错,杜黄裳自己没有罢免官吏的权力,是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监军。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谄”谄媚;“佞”奸邪;“因”趁着;“白”禀告,报告;“罢”罢免。

(2)“素”一向;“惮”害怕;“奋”奋勇;“命”效命;“代”代替。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找到有关“德宗姑息藩镇”的相关内容区间,然后看下文杜黄裳提出了什么建议即可。由原文相关内容为“始,德宗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损诸候,则天下治’”可知,杜黄裳的建议有“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损诸候”。另外,最好以现代汉语回答问题。

【点睛】参考译文: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府万年县人。先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郭子仪征召他到朔方节度使府当辅助官。郭子仪回京朝见皇帝,派他主持留后事务。李怀光与监军阴谋假托皇帝诏书杀大将,以此动摇军心,想取代郭子仪的职位。黄裳得到诏书,认出那是假的,用它质问怀光,怀光吓得流汗,承认犯了罪。当时诸将中凶狠骄横难管制的将领,黄裳都以郭子仪的命令调动职务,安排到别的地方,士兵不敢骚乱。黄裳回朝任侍御史,因为裴延龄不喜欢他,十年没有升官。贞元末年,任命为太子宾客,住在韦曲。当时宦官想请求皇帝把韦曲的田地赐给公主,德宗皇帝说:“城南是杜氏家族的故乡,不能动。”升太常卿。这时王叔文当权,杜黄裳不曾拜访他的家门。女婿韦执宜辅佐朝政,杜黄裳劝说他们请太子代行处理国政,韦执宜说:“您才升了官,就开口谈论皇宫中的事。”杜黄裳生气地说:“我受三朝的恩惠,怎么会为了一个官职就把自己卖了!”立即拂袖而去。皇太子统管国家军政大权,升杜黄裳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这时,节度使韩全义谄媚奸邪没有功劳,趁他回京朝见皇帝,杜黄裳报告皇帝罢免了他。不久刘辟反叛,谏议官认为刘辟占据了险要,征讨他有人会制造事端,只有黄裳坚持劝说皇帝不赦免他,趁机上奏要求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负专责指挥。凡是军队的进攻退守,杜黄裳亲自居中指点授计,没有不切合战机的。高崇文一向怕刘澭,黄裳派人对他说:“如果你不奋勇效命,就用刘澭代替你!”高崇文害怕,尽全力拼死作战,活捉了叛贼刘辟,献俘朝廷。四川叛乱平定了,群臣向皇帝祝贺,宪宗皇帝看着杜黄裳说:“这是你的功劳。”当初,德宗姑息藩镇,每当藩镇统帅死了,就派宦官到他军中探听,看将士想立谁当统帅,所以大将拿出自己的金银珠宝巴结宦官,用这手段求官当节度使,德宗皇帝的晚年,这现象更加厉害,藩镇的长官没有谁是由朝官担任的。杜黄裳常利用空闲时向皇帝建议:“陛下应该以贞元年间的弊病做鉴诫,整肃法律制度,削弱诸侯,天下就会太平。”元和二年,杜黄裳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担任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被封为邠国公。第二年去世,七十岁,被追赠为司徒,赐谥号为宣献。杜黄裳通达机变,有辅佐帝王的远大谋略。性情淡雅,不曾得罪人。当初不被韦执宜尊敬,到韦执宜失败,全力营救;韦执宜死后,上表朝廷请求把他的灵柩运回安葬。他曾经生病,医生用错了药,病加重,他始终不生气,不责怪医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C项,“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错误,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由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描写碧荷的形象是为了象征自己,“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几句描写荷花生在泉水之中,映着太阳颜色鲜艳,荷叶翠绿,拥有绝世的容颜,借此象征诗人的高洁品性,才高道洁。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描写荷花空有绝世的容颜、清幽的香气,却因为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空自凋零,表达诗人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愿托华池边”借荷花希望生在华美的池子里,表达自己渴望身处朝廷的美好愿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咏物诗的能力。

本诗借荷花的外形、颜色、品格来象征诗人的高洁,借荷花无人欣赏,表达诗人空有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惆怅。由此可以看出,托物言志诗就是借助事物表达诗人情感,而所借之物必然与作者的自身状况有相似之处。诗人借此表达人生哲理、寄寓自己的情感态度等。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察,嫉,蛾眉,蜉蝣,沧海,粟,鸥,锦鳞。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21题详解】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贵体欠安”,“贵体”,就是阁下的身体,是一种尊敬的说法,多用于年长于自己或社会地位高过自己的对象,改为“身体不适”;“高徒”,水平高的徒弟,泛指有成就的学生,称自己,不当,改为“学生”;“务必”,一定,必须的意思,改为“请”;“不得延误”语气太强硬,应该删去;请假时间要明确,可改为“请假一天(或x天)”。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2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本题第一问需要注意到的有:两个靶心大小不同;左侧那个人一箭正中靶心,注意他的手势,是表示胜利的“v”;而右侧的三箭都远离靶心,因此“?!”号应该是右侧那人的疑问和感叹。第二问,要从靶心大小以及结果相反来思考道理,这就说明是人的“态度”“能力”等问题。

【23题详解】例文:

勇者不惧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赵人蔺相如携璧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秦廷之上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计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会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王阳明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时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不顾战事繁忙,坚持与门人讲学问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继续讲解。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的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的材料有三层意思。首先用孔子的话指出勇者的精神品质是“勇者不惧”,然后指出哪些人属于“勇者”,最后说“以各种方式展现勇气的”普通人都是“勇者”。这就给出了学生的写作重点对象,考生可以写时代的英雄等名人。也可以写身边的普通人,这样他们表现出“不惧”的行为品质,都可以称之为“勇者”。所以考生可以抓住“勇者不惧”这句话,从“勇敢地实践前行,不再畏惧任何困难”的角度来立意。

【立意】勇敢的面对困难;

勇者不惧怕的生活中的磨难;

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是勇者;

为勇者点赞;

……

【素材】四川木里森林发生火灾,27名消防员惨遭不幸,英勇牺牲。在这27名牺牲消防员中,有24人是90后,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却将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火场中。也许,对他们来说,抢险救灾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赴汤蹈火就是他们的人生常态。“余生还长,何必慌张”,牺牲前的他们这样宽慰自己。曾经,他们只是寻常家庭里的父亲,儿子或兄弟,如今,他们已然有了另一个身份:勇者!谁是勇者?他们就是勇者!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他们,用满腔热血去守护祖国的平安幸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勇士情怀”,正是他们,为我们换来这珍贵的和平。(典型事例)

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在世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当今的爱因斯坦。全身多处患病的他用唯一能活动的两个手指敲击着键盘,做学术报告,他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典型事例)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霍金的成功,难道不是因为他跨过了那道常人无法跨过的坎吗?(典型事例)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17年前领军非典,17年后亦是如此。用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冲在最前线,与死神争夺生。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在武汉封城后的第一天,他依然全副武装,来到门诊部坐诊,当人们都担心老教授的身体时,他却说:“我这一生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救人吗,我还吃得消,没问题。”这就是勇者担当。(典型事例)

各地医生齐心,翩翩白衣却背负起请战书上一枚枚血红的指印,从此放下自己的生命安全,全副武装,奔赴一线抗疫。风华正茂、年轻活泼的姑娘脱下漂亮新衣,为工作方便毅然决然剪去自己美丽的长发,但即便穿戴好战斗铠甲后的她们只能被看到一双疲倦却坚定的眼,仍让人毫无阻碍的看到她们那世间最美的脸庞与善良的黑夜里为他人发光照明的灵魂。前线医护人员本该是最熟悉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的,但一颗赤子之心早已经忽略了所有来自亲朋劝告自己不要冒险的声音,只感应的到呻吟的国土、啜泣的病患,他们出发、前行、奋不顾身地作战,防护服勒得他们脸上都有了血印。这样生动又年轻的、鲜活的生命,面对疫情的勇者们,值得所有人致敬。(典型事例)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子车焱)

2019-2020学年武安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网红”一词的兴起似乎是近些年的事情。《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中,“网红”入榜。次年,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而实际上,网红发展沿革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②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网络作家及各大贴吧、论坛的知名吧主、版主可以称作中国第一代网红。在网速较慢,智能手机、轻便摄录设备还未普及的年代,网红们主要依靠文字聚拢大批粉丝。2004年前后,第二代网红崭露头角,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图像、照片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自我、分享生活、表达态度,积极与网友互动。这一代网红恰逢中国互联网由“搜索”阶段向社交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初代网红相比,他们更接近普通人,也更多依靠独特个性赢得大众关注。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网络,轻松便捷分享高清影像,视频网站、直播平台也日益蓬勃。第三代网红赶上短视频内容创作风口,各具风格的视频作品走入人们视野,内容更加专业和精致。

③成为网红,看起来容易,其实需要辛苦耕耘。在互联网早期,一些人以噱头博取眼球成为网红,虽短时间内为众人瞩目,但因未能持续提供内容而迅速淡出公众视野。事实证明,网红要“长红”,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个人特色以及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形成自身品牌。

④网红本质上是互联网社交的产物,是个人与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相互选择的结果。网红知名度和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赋予的。带有鲜明互联网属性的网红,容纳更广泛的大众趣味,也更直观地反映时代风尚。出于互联网用户的主动选择,网红与其追随者之间具有很强的黏性,这种黏性往往形成特定的网络社群,转化为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体。目前,从直播带货、平台打赏、内容付费,到IP变现、广告代言,由上游互联网平台、直面粉丝受众的网红和下游电商、线下活动等共同编织的网红经济图景已经展开,其本质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将网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⑤网红经济颇为可观。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红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规模。不过,人们追捧网红显然并不只是为了消费,网红与用户之间,存在精神与文化的联结。在网络社群中,粉丝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受网红影响。譬如,喜欢“网红教师”的人,往往对拓展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以此敦促自己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喜欢“网红故宫”的人,崇尚恬淡古雅的生活方式。网红通过不断输出产品、知识、理念、价值观或生活态度,持续影响受众,丰富时代文化生活。

⑥互联网技术日渐纯熟,流行风尚的更替速度加快,能够被千千万万人持久喜爱的网红殊为难得。网红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独特的个性、可贵的人格魅力、端正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一些这样的网红群体,以多种方式传达正能量,对互联网文化的促进乃至健康社会风气的营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罗群《社会需要正能量“网红”》《人民日报》2020年6月1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网络现象,网红的兴起并非近些年才有的,其发展沿革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B.恰逢互联网由“搜索”阶段向社交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期,第二代网红的社会关注度暴增。

C.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借助工业化生产方式,将网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D.网红群体以多种方式表现社会生活,助推了互联网文化发展,营造了健康的社会风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从《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说起,阐释了“网红”的概念。

B.文章第三段通过反面论证,阐明网红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和特色才能行稳致远。

C.文章第五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了粉丝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会受到网红影响。

D.文章围绕“网红”展开,分析了网红发展、网红经济特点和网红责任,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网速、摄录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第一代网红主要靠文字吸引粉丝。

B.只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出众的才华,网红就能斩获粉丝,形成品牌。

C.网红如果与用户之间缺少精神与文化的联结,就无法持续地影响受众。

D.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为网红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 发 卡

周 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要不要搭机去看看。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以往,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的塑料线捋直。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想必累坏了。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坐下来。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侧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许开元回来。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谭小薇绝望了。但她没有怪他。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要飞行呀?!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调整很快见了效。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下。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此刻,那位20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里面的两只饭盒。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

“谢谢你!忙就不用过来了。”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我很好,家里一切都好。”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丈夫许开元支藏戍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也不想打扰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B. 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宿舍,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开元看着睡梦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C. 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的惆怅,因为这封信而消失。

D. 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妻子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5. 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十分鲜明。请从许开元和谭小薇中任选一个主人公,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6. “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那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武庙街的颐楼,是蒙自十分有特色的民居。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十分幽雅闲静,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 , ; ,……”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全面抗战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而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11)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学院的师生到达蒙自后,他们的生活与南湖融为一体;南湖也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B.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师生,常在湖边从事读书、唱歌、诵诗等活动。他们的生活平静、惬意,每天无忧无虑。

C. 听风楼的得名,只是因为山风呼啸,使联大女生不能成眠。此名表达了女生们因居住环境差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D. 冯友兰先生为清华毕业生题词,用“屡经艰苦”概括了西南联大学子由北平终至昆明蒙自所经历的种种磨砺。

E. 本文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鱼翔浅底”“如怨如诉”等,会令我们想起《沁园春•长沙》《赤壁赋》中的名句。

8. 西南联大师生的哪些言行体现了“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9. 第③段中,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请对此诗的节选部分进行赏析。

10.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并插入了大量对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生活的追怀,请简要分析这种叙事方式的效果。

11.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题目中“这一湖水”的魅力体现在何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入为待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曰:“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曰:“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黄裳怒曰:“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节度使韩全义谄佞无功,因其来朝,黄裳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文。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曰:“公不奋命者,当以澭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宪宗目黄裳曰:“时卿之功。”始,德宗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损诸候,则天下治。”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赠司徒,谥曰宣献。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B.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C.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D.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柩葬焉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擢,提拔、选拔之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其义同迁、拔、徙、加封等。

B. 中书,即中书省,古代官署名,掌机要、发政令,隋唐时为全国政务中枢。

C.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时期设立的军镇,“藩”有保卫之义,“镇”为军镇。

D. 谥,即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杜黄裳能够明察秋毫。黄裳揭穿了李怀光和监军假托皇帝诏令诛杀大将的阴谋李怀光被质问后流汗服罪。

B. 杜黄裳深受皇帝宠爱。宦官想请求德宗把韦曲这个地方赐给公主,德宗认为这是黄裳家族的故乡,不可变动。

C. 杜黄裳富有军事才能刘辟反叛,黄裳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全权指挥,自己从中指点,全都切合战机。

D. 杜黄裳能够宽以待人。黄裳生病时,医生给他用错了药,导致病情加重,他最终并没有发怒,也没责备医生。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于是,节度使韩全义谄佞无功,因其来朝,黄裳白罢之。

(2) 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曰:“公不奋命者,当以澭代。”

16. 面对德宗姑息藩镇引起的后果,杜黄裳有何建议?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 “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18.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9. 结合本诗,请你谈一谈“咏物诗”有什么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离骚》)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的渺小。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通过写“鸟”和“鱼”表现洞庭湖生机盎然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1.下面是一位高中生写的请假条,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不得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请假条

王老师:

昨晚我受凉感冒,贵体欠安。作为您的高徒,我本不应该耽误学业,但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诊治。故向您请假,务必批准,不得延误。

学生:小明

×年×月×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2.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下图中有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请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并在句中用上这两个标点符号。

⑴这幅漫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所蕴含的道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说,“勇者不惧”。勇者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舍生忘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迎难而上的焦裕禄,是疫情下敢于担当的逆行者,是挑战极限的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也是以各种方式展现勇气的你和我。

步入2021年,你对“勇者”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以偏概全,“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错,原文第①段为“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B项,张冠李戴,“互联网”错,原文第②段为“恰逢中国互联网……”,选项扩大范围;“第二代网红的社会关注度暴增”错,原文第①段为“《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中……次年,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而第二代网红是“2004年前后,第二代网红崭露头角”,可见,“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并非“第二代网红”时期。

D项,指代有误,“网红群体……助推了互联网文化发展,营造了健康社会风气”错,原文第⑥段为“多一些这样的网红群体”,即“具备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的网红群体。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无中生有。“阐释了‘网红’的概念”错,文章首段并没有对“网红”的概念进行阐释。只是介绍了网红一词兴起的现象。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B项,不合逻辑。“只要……就……”错,原文第③段为“网红要‘长红’,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错,小说写的是一位军人和他妻子的故事,谭小薇并不是军人;“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错,他们两人会了面,只是谭小薇睡着了,没见到丈夫。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题要先审清题目的要求,再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要全面),然后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先看谭小薇。“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谭小薇是一位十分贤惠的军嫂,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即使自己得了重病,也不想打扰丈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这些描写体现出深爱着丈夫。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她识大体、顾大局。

再看许开元。身份上,他是航空兵师长,“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突出许开元忠于职守,沉稳坚毅,深爱自己的妻子,但从不卿卿我我,而是全身心地执行任务,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军务为天职。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先找到关于蓝发卡的描写,“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谭小薇特意为这次探亲买了蓝发卡,蓝发卡寄托了谭小薇对丈夫的爱,侧面反映出谭小薇心态年轻;“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对蓝发卡的赞美彰显了许开元对妻子的爱。小说中的蓝发卡是小说的线索,谭小薇特意为这次探亲买了蓝发卡,离别时丈夫许开元通过信称赞谭小微的蓝发卡,蓝发卡贯穿小说全篇。

【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B.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蒙自师生的生活只是相对平静的。而且师生心中仍怀有强烈的思乡之情,也在为国家民族之生存而奔走,并不是每天无忧无虑。

C.联大的女生将颐楼称为听风楼,既指这里可以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她们的家国之思并激发了她们抵御外侮的豪情。思乡之情并非因居住环境差。

故选B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的能力。

“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分析,概括为:同学们不远千里由北平辗转到蒙自,屡经艰苦,但仍坚持求学,体现了顽强坚毅的精神。

“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分析,概括为:西南联大的女生将颐楼改名为‘听风楼’。她们在强烈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况下,仍坚持在蒙自读书;此举也可以表达联大女生抵御外侮的豪情。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分析,概括为:闻一多先生静心读书,长时间不下楼活动。他的“怒读救国”的行为,体现了一名学者刚毅的品质、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分析,概括为: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此举为呼吁国人,在强敌入侵之时,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有的同学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体现了在外敌入侵之时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有的同学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体现了抵御外敌时刚毅、顽强的精神。

本题考生列举两例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感情的能力。

(1)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反复手法,“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运用排比手法,“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运用设问手法,强烈抒发了对南湖的欣赏、赞美之情;同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起到加强节奏,强化抒情效果,增强了感染力的作用。

(2)从结构方面分析

这首诗的开头说“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结尾说“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这样结尾重复开头内容,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严谨。

(3)从主题方面分析

结合前文中的“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来赏析“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由此可见,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也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起到强化了主题的作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这道题主要考的是分析插叙的作用,分析其作用时,要围绕题干中的“对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生活的追怀”这一提示分析。

首先要找到文中插入的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然后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以及作者的感受的角度分析。

“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十分幽雅闲静,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能使当年师生的形象更生动完整,突出了他们刚毅坚卓的特点;同时,这样的插叙深化文章的主题。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分析可知,文中补充说明了当年蒙自联大师生学习期间的背景材料,或交代了一些细节,使读者获得了更真实的阅读感受。

由“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文化内涵。

文章开头说“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结尾又说“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由此分析可知,文中插入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的生活,使文章的主要脉络清晰、完整,结构紧凑。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这一湖水”,考生先找到文中描写这一湖水的相关的语句或段落,结合人物、主题分析其魅力的表现。

“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那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由此可见,这一湖水见证了联大师生在美丽的南湖边度过的那一段相对宁静的读书生活。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由此可见,这一湖水也见证了西南联大师生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潜心治学的学术精神。

“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由此可见,这一湖水还见证了当年联大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句句意“杜黄裳通达机变,有辅佐帝王的远大谋。性情淡雅,不曾得罪人。当初不被韦执宜尊敬,到韦执宜失败,全力营救;韦执宜死后,上表朝廷请求把他的灵柩运回安葬”。 句中“性”指品性、性情,作主语;“雅澹”意思是淡雅,做谓语。故“雅澹”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表”名词作动词,上表;“还其柩葬焉”是上表朝廷要请求事情。故之间不就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迁”为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可改任;“左迁”为贬职,“右迁”为升职。“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调职。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黄裳罢免宦官监军”错,杜黄裳自己没有罢免官吏的权力,是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监军。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谄”谄媚;“佞”奸邪;“因”趁着;“白”禀告,报告;“罢”罢免。

(2)“素”一向;“惮”害怕;“奋”奋勇;“命”效命;“代”代替。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找到有关“德宗姑息藩镇”的相关内容区间,然后看下文杜黄裳提出了什么建议即可。由原文相关内容为“始,德宗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损诸候,则天下治’”可知,杜黄裳的建议有“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损诸候”。另外,最好以现代汉语回答问题。

【点睛】参考译文: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府万年县人。先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郭子仪征召他到朔方节度使府当辅助官。郭子仪回京朝见皇帝,派他主持留后事务。李怀光与监军阴谋假托皇帝诏书杀大将,以此动摇军心,想取代郭子仪的职位。黄裳得到诏书,认出那是假的,用它质问怀光,怀光吓得流汗,承认犯了罪。当时诸将中凶狠骄横难管制的将领,黄裳都以郭子仪的命令调动职务,安排到别的地方,士兵不敢骚乱。黄裳回朝任侍御史,因为裴延龄不喜欢他,十年没有升官。贞元末年,任命为太子宾客,住在韦曲。当时宦官想请求皇帝把韦曲的田地赐给公主,德宗皇帝说:“城南是杜氏家族的故乡,不能动。”升太常卿。这时王叔文当权,杜黄裳不曾拜访他的家门。女婿韦执宜辅佐朝政,杜黄裳劝说他们请太子代行处理国政,韦执宜说:“您才升了官,就开口谈论皇宫中的事。”杜黄裳生气地说:“我受三朝的恩惠,怎么会为了一个官职就把自己卖了!”立即拂袖而去。皇太子统管国家军政大权,升杜黄裳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这时,节度使韩全义谄媚奸邪没有功劳,趁他回京朝见皇帝,杜黄裳报告皇帝罢免了他。不久刘辟反叛,谏议官认为刘辟占据了险要,征讨他有人会制造事端,只有黄裳坚持劝说皇帝不赦免他,趁机上奏要求罢免宦官监军,委任高崇文负专责指挥。凡是军队的进攻退守,杜黄裳亲自居中指点授计,没有不切合战机的。高崇文一向怕刘澭,黄裳派人对他说:“如果你不奋勇效命,就用刘澭代替你!”高崇文害怕,尽全力拼死作战,活捉了叛贼刘辟,献俘朝廷。四川叛乱平定了,群臣向皇帝祝贺,宪宗皇帝看着杜黄裳说:“这是你的功劳。”当初,德宗姑息藩镇,每当藩镇统帅死了,就派宦官到他军中探听,看将士想立谁当统帅,所以大将拿出自己的金银珠宝巴结宦官,用这手段求官当节度使,德宗皇帝的晚年,这现象更加厉害,藩镇的长官没有谁是由朝官担任的。杜黄裳常利用空闲时向皇帝建议:“陛下应该以贞元年间的弊病做鉴诫,整肃法律制度,削弱诸侯,天下就会太平。”元和二年,杜黄裳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担任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被封为邠国公。第二年去世,七十岁,被追赠为司徒,赐谥号为宣献。杜黄裳通达机变,有辅佐帝王的远大谋略。性情淡雅,不曾得罪人。当初不被韦执宜尊敬,到韦执宜失败,全力营救;韦执宜死后,上表朝廷请求把他的灵柩运回安葬。他曾经生病,医生用错了药,病加重,他始终不生气,不责怪医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C项,“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错误,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由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描写碧荷的形象是为了象征自己,“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几句描写荷花生在泉水之中,映着太阳颜色鲜艳,荷叶翠绿,拥有绝世的容颜,借此象征诗人的高洁品性,才高道洁。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描写荷花空有绝世的容颜、清幽的香气,却因为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空自凋零,表达诗人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愿托华池边”借荷花希望生在华美的池子里,表达自己渴望身处朝廷的美好愿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咏物诗的能力。

本诗借荷花的外形、颜色、品格来象征诗人的高洁,借荷花无人欣赏,表达诗人空有才华却不得重用的惆怅。由此可以看出,托物言志诗就是借助事物表达诗人情感,而所借之物必然与作者的自身状况有相似之处。诗人借此表达人生哲理、寄寓自己的情感态度等。

【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察,嫉,蛾眉,蜉蝣,沧海,粟,鸥,锦鳞。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21题详解】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

“贵体欠安”,“贵体”,就是阁下的身体,是一种尊敬的说法,多用于年长于自己或社会地位高过自己的对象,改为“身体不适”;“高徒”,水平高的徒弟,泛指有成就的学生,称自己,不当,改为“学生”;“务必”,一定,必须的意思,改为“请”;“不得延误”语气太强硬,应该删去;请假时间要明确,可改为“请假一天(或x天)”。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2题详解】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本题第一问需要注意到的有:两个靶心大小不同;左侧那个人一箭正中靶心,注意他的手势,是表示胜利的“v”;而右侧的三箭都远离靶心,因此“?!”号应该是右侧那人的疑问和感叹。第二问,要从靶心大小以及结果相反来思考道理,这就说明是人的“态度”“能力”等问题。

【23题详解】例文:

勇者不惧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赵人蔺相如携璧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秦廷之上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计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会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王阳明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时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不顾战事繁忙,坚持与门人讲学问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继续讲解。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机之下的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篇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的材料有三层意思。首先用孔子的话指出勇者的精神品质是“勇者不惧”,然后指出哪些人属于“勇者”,最后说“以各种方式展现勇气的”普通人都是“勇者”。这就给出了学生的写作重点对象,考生可以写时代的英雄等名人。也可以写身边的普通人,这样他们表现出“不惧”的行为品质,都可以称之为“勇者”。所以考生可以抓住“勇者不惧”这句话,从“勇敢地实践前行,不再畏惧任何困难”的角度来立意。

【立意】勇敢的面对困难;

勇者不惧怕的生活中的磨难;

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是勇者;

为勇者点赞;

……

【素材】四川木里森林发生火灾,27名消防员惨遭不幸,英勇牺牲。在这27名牺牲消防员中,有24人是90后,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却将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火场中。也许,对他们来说,抢险救灾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赴汤蹈火就是他们的人生常态。“余生还长,何必慌张”,牺牲前的他们这样宽慰自己。曾经,他们只是寻常家庭里的父亲,儿子或兄弟,如今,他们已然有了另一个身份:勇者!谁是勇者?他们就是勇者!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一片蓝天;他们,用满腔热血去守护祖国的平安幸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勇士情怀”,正是他们,为我们换来这珍贵的和平。(典型事例)

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在世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当今的爱因斯坦。全身多处患病的他用唯一能活动的两个手指敲击着键盘,做学术报告,他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典型事例)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霍金的成功,难道不是因为他跨过了那道常人无法跨过的坎吗?(典型事例)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17年前领军非典,17年后亦是如此。用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冲在最前线,与死神争夺生。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在武汉封城后的第一天,他依然全副武装,来到门诊部坐诊,当人们都担心老教授的身体时,他却说:“我这一生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救人吗,我还吃得消,没问题。”这就是勇者担当。(典型事例)

各地医生齐心,翩翩白衣却背负起请战书上一枚枚血红的指印,从此放下自己的生命安全,全副武装,奔赴一线抗疫。风华正茂、年轻活泼的姑娘脱下漂亮新衣,为工作方便毅然决然剪去自己美丽的长发,但即便穿戴好战斗铠甲后的她们只能被看到一双疲倦却坚定的眼,仍让人毫无阻碍的看到她们那世间最美的脸庞与善良的黑夜里为他人发光照明的灵魂。前线医护人员本该是最熟悉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的,但一颗赤子之心早已经忽略了所有来自亲朋劝告自己不要冒险的声音,只感应的到呻吟的国土、啜泣的病患,他们出发、前行、奋不顾身地作战,防护服勒得他们脸上都有了血印。这样生动又年轻的、鲜活的生命,面对疫情的勇者们,值得所有人致敬。(典型事例)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