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IT圈 admin 54浏览 0评论

2024年9月24日发(作者:茆傲安)

32

卷第

1

2020

2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nces

of

conservatien

and

archaeology

Vol.

32

,

No.

1

Feb

,

2020

文章编号

1005

1538

(

2020

)

01

0084

06

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肖琪琪

1

!

2

易立#

饶慧芸

1,

杨益民

2

1.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北京

100049

3.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71

摘要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意识到琥珀的装饰和药用价值

汉代开始从西域引入琥珀

唐代时琥珀已比较常见

我国古代琥珀多为进口琥珀

琥珀产地分析可以反映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国内仅对私人琥珀藏品进行过分析

古出土琥珀的科技分析尚未见报道

°

本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判定成都光华村街低阶官员唐墓出土红色饰品为

琥珀;再与若干产地的琥珀开展红外光谱对比

鉴定其产地为波罗的海地区

琥珀经过丝绸之路到达蜀地并为低

阶官员所使用

足见唐代琥珀制品的盛行及当时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盛况

关键词

红外光谱分析;琥珀鉴定;波罗的海;琥珀之路

中图分类号

K875.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琥珀是古代植物分泌的树脂

经地质作用后形

树脂的植物来源;稳定同位素分析

10

-

12

"以提供古代

环境信息

,

如碳同位素变化与地质年代有关,氢氧同

位素指示植物生长环境中水的同位素组成

国外对

不同矿藏琥珀及考古出土琥珀产地追踪

13_14

均有

成的天然有机混合物

其形成经历了

3

个阶段:首

先树脂从植物中分泌出来;然后树脂脱落被掩埋在

不少工作

国内仅对私人藏品进行过鉴定

15

'

16

,考

古出土琥珀的科技分析尚未见到报道

地下

在此阶段发生石化作用,其成分结构和特征都

发生强烈变化;最后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形成

琥珀⑴

琥珀在世界范围分布极广

如波罗的海周

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是对于琥珀的结构

表征和鉴定最常用的方法

可以根据组成琥珀聚合体

骨架的分子振动获取特征信息

17

具有技术成熟

边地区

多米尼加

墨西哥

缅甸

中国抚顺等

自古以来

琥珀既被人们视为珍宝

又被当作名

作简便

快速准确等特性

18

相关研究较为全面

°

2017

年成都光华村街

M41

唐代砖室墓出土了

贵药材

先秦著作

山海经

中最早出现对琥珀的

记载:

其中多育沛

佩之无痕疾

”。

三星堆遗址心

一块红色饰品

疑似琥珀

本工作使用傅里叶红外光

形琥珀坠饰的出土证实早在青铜时代琥珀就被当作

饰品

东汉

异物志

云:

琥珀之本成松胶也

,以作

谱仪对其进行分析

对比文献报道不同产地的琥珀

红外光谱数据

在确认材质的同时

试图追踪该样品

的产地

杯瓶

不仅突破性地意识到琥珀源自松胶,也说明

琥珀被制成杯瓶等实用器

五代

海药本草

复有南珀

不及舶上来者

可见先民偏爱外来琥

1

样品与方法

1.1

样品及墓葬信息

饰品

1

因此出土琥珀的产地研究可以反映古代中外文

化交流情况

琥珀产地分析是琥珀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

M41

代砖室墓

颜色橘红

表面斑驳

稍有风化

墓葬

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琥珀的谱学特征

[2

-

5

"寻找结构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与青羊大道交汇路

口东北侧

北距金沙遗址约

1-5

km

,

东距杜甫草堂

差异

建立琥珀产地的指纹图谱

利用元素分

!6

一7

"

气质联用

8

-

9

等手段分析化学成分以辨别

收稿日期

2018-

05

-

15

修回日期:

2019-01-02

1.7

km

,

中心地理坐标北纬

30

39'58.

14"

东经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41702186

,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

2013281

作者简介

肖琪琪

1995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

,从事残留物分析工作,

E

-

mail

xiaoqiqi16@

mails.

ucas.

ac.

cn

通信作者

杨益民

,

E

-

mail

:

yiminyang@

ucas

.

ac

.

cn

1

肖琪琪等: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85

104。

00,33.54

2017

3

月至

7

成都文物考古

研究所为配合西城花园二期项目的建设而发掘

墓葬出土遗物较少,有瓷器

钱币

琥珀饰品和石制

品等,主要发现于甬道和墓室内

a

样品俯视图

b

样品断面图

1

出土琥珀样品

Fig.l

Excavated

amber

sample

M41

的墓志内容

墓主人复姓勾龙

名仙

龄,祖籍并州太原

因官楚宋

宗派分流

遂为成

Scientific

公司

波数范围

4

000

~400

cm

分辨率

4

cm"

扫描信号累加次数

32

2

结果与讨论

都人

其祖勾龙昌为唐眉州司马

从五品下

勾龙哲

丘园不仕

仙龄即为哲之长子

曾任剑南

西川节度使天征军驱使官

将仕郎

试邛州临邛县

2.1

材质判定

琥珀由菇类化合物

2

)高度交叉聚合

脱水形

成站勿,含有

C

H

O

S

等元素

具有脂肪族结构

驱使官为唐代左右神策军

藩镇使府置

供派

遣役使;将仕郎为文散官第二十九阶

即最后一

从九品下

属于当时之下层官吏

仙龄卒于

宪宗元和十四年

819

享年八十一

育有七子

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见图

3

3

700

~

3

200

cm'

1

为醇或竣酸短基的伸缩振动峰

,3

441

cm"

处宽

二女

峰说明该样品中存在大量起基

2

931

cm"

1.2

实验方法

用手术刀从断面刮取少量粉末

采用漠化钾

2

869

cm

附近为

C

-H

伸缩振动峰

1

732

cm"

1

716

cm"

C

=

0

伸缩振动;

1

455

cm"

l

380

cm-

1

附近为

C-H

弯曲振动峰;

1

261

cm"

l

163

cm"

压片法开展测试

取微量样品置于玛瑙研钵中

研细

加入干燥的漠化钾粉末

将研磨好的样品压

1

020

cm

均为

C-0

单键振动

;885

cm

-1

C

=

C

制成透明薄片

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测试设备为

Nicolet

Nexus

-

6700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Thermo

双键上

C-H

键的面外振动

符合琥珀中脂肪族结

构的基本骨架

2

琥珀中常见的话类化合物

Fig.

2

Common

terpenoids

in

amber

86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32

3

出土琥珀的红外光谱图与柯巴树脂

红外光谱

明对比图

Fig.

3

Comparison

of

the

excavated

amber

and

copal

by

FTIR

琥珀的形成过程复杂

从成分来看主要分两个

阶段

原生树脂转化为柯巴树脂

柯巴树脂再转化为

琥珀

21

-

22

,因此琥珀与柯巴树脂在化学成分

物理

性质存在相似性和过渡性

难以辨别

柯巴树脂含

有较多赖百当

(labdanoid

型二菇化合物

,

在转化为

琥珀的过程中

环外双键逐渐消失

,竣基逐渐转变为

难溶的大分子聚合物增多

该过程称之为石化

或琥珀化

C=C

双键的断裂

引起琥珀红外光谱中

与环外

C=C

双键有关的

3

082

cm

"

环外

C

=

CH

2

基团中

C-H

伸缩振动

1

645

cm"

环外非共辄

C=C

伸缩振动致

,891

cm"

C=C

双键上

C-H

面外弯曲振动

附近的峰强度变低口"

如图

3

柯巴树脂中

3

079

cm"

l

647

cm"

887

cm"

处均有峰,而本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

3

中仅

885

cm"

处有一弱峰

可见该样品石化程度较

确为琥珀

2.2

产地分析

我国古代的琥珀进口原料绝大多数来自波罗的海

和缅甸

两地琥珀不同时期所占比例及输入路线均有

不同泗;辽宁抚顺是我国目前所知琥珀储量最为丰富

的地区,

但其具体开采时间尚无定论

故将本样品的

可育睐源锁定在这三者中

大致的地质时代

植物来

源总结於如如表

1

所示

其中波罗的海琥珀琥珀酸含

量最高

缅甸琥珀因年代较早而成熟度最高

由于地质年代的不同

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

形成树脂树种的不同

不同产地的琥珀在同一官

能团的吸收峰位置

强度会有所变化

1

750

~

1

690

cm-l

300

~

1

000

cm"

的吸收峰与琥珀中

酸等含氧结构有关

该波段的红外吸收峰对

琥珀产地鉴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必

O

1

不同产地琥珀的情况

125

-

28

Table

1

Information

of

ambers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产地

地质年代

年龄

/Ma

可能的植物源

波罗的海

第三纪

30

-

57.8

南洋杉科

/

松科

缅甸白垩纪

60-110

松柏科

/

杉树科

抚顺

第三纪

25-37

松柏科

1

750

1

690

cm'

"附近为

C

=0

官能团伸缩

振动峰

产生两种红外谱带

竣基的

C

=

0

和酯

基的

c

=

0

o

饱和脂肪酸酯的

C

=

0

伸缩振动频

率位于

1

740

±10

cm-

1

,

芳香酯或烯类双键与酯

C=0

共觇时

C

=0

伸缩振动向低频移动

位于

1

725

±5

cm"

竣酸二聚体

C=0

伸缩振动频率

位于

1

700±10

cm-

1

30

o

随着琥珀的成熟

竣基

上的

C=0

易被氧化成

C0

2和

H

2

0

或者酯化⑶

如图

4

所示

根据前人研究⑶咏

2-33

总结

.

波罗

的海琥珀在此范围的峰主要出现在

1

732

cm"

基非共辄

附近

竣基

C=0

的峰不明显

应该是琥

珀酸被酯化的缘故

中国抚顺琥珀和缅甸琥珀在

该范围的特征峰分别为

1

724

cm"

酯基共辄

1

697

cm'

1

缅甸琥珀由于成熟度最高

竣基

C

=

0

化较多

因此

1

697

cm"

处的峰很弱而

1

724

cm

1

较强;抚顺琥珀则大多数

1

724

cm"

附近的峰强

小于

1

697

cm",

也有部分琥珀两处峰强差异不

本样品拨基峰出现在

1

732

cm"

1

725

cm"

1

718

cm"

饱和脂肪酮

),

1

732

cm"

酯基非共

处峰最强

,1

725

cm"

处最弱

酯基共辄

易被

掩盖

符合波罗的海琥珀的特点

1

300

~

1

000

cm"

的吸收峰均由含氧官能团中

C

-

0

单键振动引起⑶-旳

琥珀作为一种复杂的有

机树脂,

存在多个

C-OH

C-O-R

结构,不同产

地的琥珀在该范围内亦有不同

波罗的海琥珀在

1

250-1

175

cm

7

存在由琥珀酸

丁二酸

C

-

0H

缩振动峰导致的特殊肩峰

(Baltic

shoulder)

2

有些

被氧化的峰该段的峰会稍有倾斜问

1

157

cm"

近出现酯中

C

-0

伸缩振动引起的强吸收带⑼⑷

抚顺琥珀与缅甸琥珀在此范围内均有较强吸收

多数缅甸琥珀的强吸收峰组成

字形曲

较成

熟的抚顺

-2

琥珀这段谱图与缅甸琥珀接近

也呈

字形,另一部分抚顺

-1

琥珀

1

136

cm"

附近

峰弱

1

259

cm

-1

^1

033

cm"

峰中间有多个弱吸收

1

肖琪琪等: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87

本工作分析样品也具有

Baltic

shoulder,

进一步说明

其来自波罗的海地区

虚线框

a.

1

750-1

690

cm"

1

附近

虚线框

b.l

350-1

000

cm

J

附近

bl.

波罗的海肩峰

Baltic

shoulder

b2.

缅甸

抚顺

山字形

4

不同产地琥珀的红外吸收峰⑶呻

2-33]

Fig.

4

IR

absorption

peaks

of

ambers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2.3

文化交流

波罗的海琥珀是史前针叶类植物树脂的化石

珀酸含量最高的琥珀品种

产量占到全世界琥珀总产

量的

80%

大部分波罗的海琥珀产于新生代第三

纪泗

波罗的海沿岸是世界上琥珀蕴藏最为丰富

开采时间最长的地区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东波罗

的海附近的琥珀贸易即开始萌芽

青铜时代,著名的

琥珀之路正式形成

从丹麦或波兰运往意大利中部

南部及地中海沿岸其他中心城市

确立了连接北部

波罗的海及南部地中海沿岸琥珀贸易通道

联结了欧

洲多个重要城市

公元

5

世纪

琥珀的交易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盛况

罗马贵族对琥珀的喜爱不亚于中国

的丝绸

从而推动了琥珀之路的繁荣

琥珀之路与丝

绸之路连接

组成了欧洲与亚洲庞大的贸易网

O

琥珀出西番

南番

其中:南番指哀牢

永昌

南诏等,大体范围相当于现今的云南至缅甸北部

一带;西番则多指向进贡国拂袜

拜占庭

)、

波斯

宾等和西域诸国

据现在已知的琥珀产地,

西番

诸地并无琥珀矿藏

而是著名的古文化商业中心

能改斋漫录

明确指出

大秦国多場琳

琅珏

夜光璧,

水道通益州

四川

永昌郡

云南西

),

多出异物

因此可以推断

琥珀是从波罗的

海出发

经过琥珀之路到达罗马

波斯

印度等地,

这些古代文化

商业中心发生中转

继而通过西南丝

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由滇入蜀或通过北丝绸之路

由西域

长安再转送至蜀地

如此远距离的传播

见唐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盛况

琥珀一般认为是限于皇室

贵族

高级官僚及地

方豪绅使用的奢侈品

此前考古出土的唐代琥珀仅

3

分别来自西安何家村窖藏

法门寺地宫和齐

国太夫人墓归句

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而成都光华

村街九品低阶官墓竟然出土了琥珀

究其原因

们认为:唐代开放包容,朝贡贸易与民间贸易都很繁

四川作为

外府

经济发达

物产丰饶,是唐朝

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汉唐蜀道纵贯南北

是从西南

西北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桥梁莎

手工业

农业的

发展和交通网络发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加之巴蜀

地区独特的重商轻农思想

外出经商者

外地来蜀经

商者数不胜数卩"

巨额运费及巨大的风险使外商

们多以宝石等奢侈品作为远距离贸易的商品⑶

此外

,

唐代诗文提及琥珀的不胜枚举,如杜甫

掌中

琥珀盅

酒变逶迤

刘禹锡

琥珀盏烘疑漏酒

精帘

莹更通风

唐代成都西门的大秦寺更是成都宝石

贸易繁盛的最佳体现,

蜀郡故事

描述道:

其门楼

中间

皆以真珠翠珀贯之为帘

显然

琥珀在唐代

的四川较为常见

因此从成都低阶官墓中发现琥珀

也就不足为奇

3

结论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

珀进行分析

,

确认其为波罗的海琥珀

,

传播路线可能

是从波罗的海出发

经过琥珀之路到达罗马

波斯

印度等地

在这些古代文化

商业中心进行中转

传入中国四川

这反映了唐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

盛况

唐代四川经济繁荣,蜀道四通八达

外来朝贡

者以及经商者不计其数,琥珀贸易繁盛

琥珀相对常

,

故在小官墓中出土琥珀不足为奇

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是琥珀产地追踪

最常用的方法

,

本研究使用的常规透射法

漠化钾

压片法

属微损分析

但数据库较完善

相比之

衰减全反射

ATR

和漫反射法

DRIFT

是基于

样品表面的无损测量

尤其是

DRIFT

是琥珀研

究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相当于镜面反射

折射和散射

的结合

,

更快速灵敏

,

适于分析考古样品

但最大的

不足在于相关工作开展太少

难以进行对比分析

将来可使用便携红外光谱设备开展对馆藏琥珀的分

建立各地出土琥珀的红外光谱数据库

,有望揭示

中国琥珀的产地,再现古代琥珀传播的路线

88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32

参考文献

[

1

"

张桶

.

系统宝石学

[

M

]

.

2

版.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06

,

400

-

405.

ZHANG

Peili.

System

of

gemology

[

M

"

.

2nd

ed

.

BeijOg

:

Geoloyicyl

Publishing

House

*

2006

,

400

405.

[

2

"

BECK

C

W.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amber

[

J

"

.

Applied

Spectroscopy

Reviexs

*

1986,22(1)

57-110.

[

3

"

张瑞琦•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

D

"

•北京

中国地

质大学*

2015.

dyon

gemoeogicaeand

spectaoscopychaaacteaistics

of

ambers

]

D

"

.

Beijing

:

China

□“

060X0

of

Geoscience

,

2015.

[

4

]

王徽枢•琥珀的拉曼光谱及荧光测量研究

[

J

"

•矿物岩石

*

1991

(

2

):

80

-84.

WANGHuishu.A

studyon

Raman

spectaaand

teuoaometayotthe

ambea

[

J

"

.Mineaaeogyand

Petaoeogy

*

1991

(

2

)

:

80

-84.

[

5

"

邢莹莹*亓利剑*麦义城*等

不同产地琥珀

FTIR

和⑴)

CNMR

谱学表征

意义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5

(

2

)

,

8-16.

XING

Yingying

*

QI

Lijian

*

MAI

Yicheng

*

et

al

FTIR

and

13

CNMR

spectaum

chaaaceaieation

and

signiticance

otambeataom

di

t

eaent

os0ns

[

J

"

.

Journal

of

Germ

and

*

2015

(

2

)

8

-

16.

[

6

"

房笑淳

*

陈迎斌•不同产地琥珀有机元素组成及光谱学特征

[

J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4

(

增刊

2

),

107-110.

FANGXiaochun

*

CHEN

ceeementsand

spectaoscopic

chaaacteaisticsotambeastaom

di

t

eaentpaoducingaaeas

[

J

"

.Acta

Petrologico

et

Mineralogico

*

2014

(

Suppl

2

)

,

107

-

110.

[

7

"

王雅玫*杨明星*牛盼•不同产地琥珀有机元素组成及变化规律

研究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4

*

16

(

2

)

,

10-16.

WANG

Yamel

*

YANG

Minyxing

*

NIR

Pan.

Ananlysis

on

oraanic

elements

and

content

veyation

of

amber

*

treated

amber

and

copals

taom

di

t

eaentpaoducingaaea;aaound

thewoaed

[

J

"

.Jouanaeot

Gem;and

Gemmoeogy

*

2014

*

16

(

2

),

10

-16.

[

8

"

RINECHIEI

E

*

ROC

CHI

M

*

DEVISE

T

*

et

al

Gov

chroniatoyraphic

and

ma

s

spectaometaicchaaacteaieation

otEuaopean

to

s

ieaesins

[

J

"

.AmbeaViewsOpinions

*

2014

(

2

)

,

78

-82.

[

9

"

李瑾垢*兰延*胡楚雁*等

GC-MS

FTIR

在琥珀和柯巴树脂

鉴定中的应用

[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7

*

19

(

2

)

,

9-19.

LI

Jinjun

*

LAN

Yan

*

HU

Chuyan

*

et

al

Applicafon

of

GC

-

MS

and

FTIR

in

identification

of

amber

and

copal

resin

[

J

".

Journal

of

Gemsand

Gemmoogy

*

2017

*

19

(

2

),

9

-19.

[

10

"

NISSENBAUM

A

*

YAKIR

D.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amber

[

J

"

.

Ameican

Chemical

Society

*

1995

*

617

(

2

)

,

32

-42.

[

11

"

NISSENBAUM

A

*

YAKIR

D

*

LANGENHEIM J

H.

Bulk

carbon

*

oxygen

*

and

hydrogen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recent

resins

taom

ambea-paoducingHymenaea

[

J

"

.DieNatuawi

s

enschatten

*

2005

*

92

(

1

),

26

-29.

[

12

"王

雅玫

*

牛盼

*

谢璐华•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琥珀的产地

[

J

"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

2013

*

15

(

3

)

,

9-17.

WANG

Yamel

*

NIR

Pan

*

XIN

Luhua.

Stable

isotopes

tracing

of

oaigin

otambeas

[

J

"

.JouanaeotGemsand

Gemmoeogy

*

2013

*

15

(

3

)

,

9

-17.

[

13

"

PARK

J

*

YUN

E

*

KANG

H

*

e

al

IR

and

py/GC/MS

examination

of

amber

relics

excavated

from

6th

Centura

royal

tomb

in

Korean

Peninsula

[J"

.

Spectrochimica

Acta

Pai

A

:

Moleculoc

&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

2016

*

165

,

114

-

119.

[

14

"

TEODOR

E

S

*

TEODOR

E

D

*

VIRGOLINI

M

*

e

al

Non

-

deshuctive

analysis

of

amber

artefacts

from

the

prehistosc

Cioclovina

hoard

(

Romania)

[

J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

2010

*

37

(

10

),

2386

-2396.

[

15

"覃春雷*孙傲•中国古代琥珀珠饰鉴定及其产地初探

J

"

•岩石

志*

2016

(

1

),

127

-132.

QIN

Chunlel

*

SUN

Ao.

A

tentative

Oentification

and

sources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amber

beads

[

J

".

Acta

Petrologico

et

Mineralogico

*

2016

(

Suppl

1

)

:

127

-

132.

[

16

"

BECK

C

W

*

STOUT

E

C.

Amber

from

Liaoning

Province

and

Liao

amber

aCifacts

[

J

"

.

The

Univerity

Museum

and

Ai

Gallerv

*

1999

,

167

-168.

[

17

"

*罗涵*杨晓

•近缈卜光谱结合化学计

无损鉴定软

地的可

性研究

[

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15

*

27

(

3

)

,

78

-

83.

GU

An

*

LUO

Han

*

YANG

Xiaodan.

Feasibieity

study

on

nondestructive

methods

for

identmcagon

of

the

origin

of

nephite

based

on

neaa-in

aaaed

spectaoscopy

and

chemometaics

[

J

"

.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

2015

*

27

(

3

)

,

78

-

83.

[

18

"

李鹏•琥珀的产地特征鉴定

D

"

.

天津:天津大学

*

2014.

LIPeng.

Oaigin

ideniiicaiion

oGambea

[

D

"

.

Tianiin

,

Tianiin

Uniaeasiiy

*

2014.

[

19

"

饶之帆*谢劫*董鹃•琥珀

柯巴树脂

松香的光谱学特征

[

J

"

.

光谱实验室

*

2013

*

30

(

2

)

,

720

-724.

RAO

ZhOan

*

XIE

Jio

*

DONG

Kun.

Spectroscopy

characteristics

of

amber

*

copal

resin

and

rosin

[

J".

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aaioay

*

2013

*

30

(

2

),

720

-724.

[

20

"

ROBLES

J

*

MANIEEZ

-

RINHA

A

*

VINLANUEVA

M.

A

binOie

siudy

otihe

aeaciiaiiy

and

peausibee

poeymeaieaiion

paoce

s

ot

aeabdaiaienemonomea

[

J

"

dCompuiaiionaeand

TheoaeiicaePoeymea

Science

*

2000

*

10

(

6

)

,

473

480.

[

21

"

DOMIEIRUE

S

*

MASSIMO

L

*

OSCAR

C.

Ageing

behaviour

and

anaeyiicaepyaoeysischaaacieaieaiion

otdiieapenicaesinsused

asaai

maieaiaes

,

Manieacopaeand

sandaaac

[

J

"

dJouanaeotAnaeyiicae

and

Appeied

Pyaoeysis

*

2003

*

69

(

8

),

115

-136d

[

22

"

MINHEL

G

*

LAURENCE

A

*

GERARD

O

*

et

al

Applications

of

diamond

caysiaeATR-FTIRspeciaoscopyioihechaaacieaieaiion

ot

ambers

[J"

.

Spectrochimica

Acta

PaC

A

:

Moleculor

and

Biomoleculoz

Spectroscopy

*

2007

*

67

(

5

)

,

1407

-1411.

[

23

"

杨一萍*王雅玫•琥珀与柯巴树脂的有机成分及其谱学特征综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0

*

12

(

1

)

,

16

-22.

YANG

Yiping

*

WANG

Yamel.

Summa

on

organic

components

and

aeeeaanispe>iaae>haaa>ieaisiisotambeaand

>opae

[

J

"

.

JouanaeotGemsand

Gemmo

eogy

*

2010

*

12

(

1

)

,

16

-22.

[

24

"

许晓东•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

M

"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2011

,

171

-180.

XU

otChinesean>ieniambea

[

M

"

.Beiiing

,

Foabidden

CiiyPae

s

*

2011

,

171

-180.

[

25

"

GRIMALDID

,

window

ioihepasi

[

M

"

.New

Yoak

,

Ab

aams

*

1996

,

21

-194.

[

26

"

ROSS

A.

Amber

,

the

natural

time

capsule

[

M

"

.

Richmond

Hil

l

:

FiaeteyBooks

*

2010.

[

27

"

CRUINKSHANKA

R

D

*

KO

K.

Geology

of

an

amber

locality

in

1

肖琪琪等: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89

the

Hukawng

Valley

]

J

"

.

Journal

of

Asian

EaOh

Sciences

,

2003

,

[

33

]

王妍*施光海

*

师伟

*

•三大

(波罗

多米

和缅

21

(

5

)

441

445.

[

28

]

王徽枢•辽宁抚顺煤田琥珀的矿物学特征

[

J

]

.

国外非金属矿

与宝石

*

1990

(

5

):

47

-50.

)

(

8

)

:

2164

-2169.

[

J

]

.

学与

分析*

2015

*

35

WANG

Yan

*

SHI

Guanghal

*

SHI

Wei

*

et

at

Infrared

spectral

WANG

Huishu.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o

of

Fushun

amber

in

Liaoning

Province

[

J

].

Foreign

Non

-

metallic

Minerals

and

chaaacteaostocsofambeasfaomthaeemaon

souaces

(

Baatoc

*

Domonoca

and

Myanmaa

)

[

J

]

.Spectaoscopyand

Spect

aa

aAna

ays

os

*

2015

*

35

(

8

)

:

2164

-2169.

Precious

Stones

*

1990

(

5

)

47

-

50.

[

29

]

邢秋

•不同

地琥珀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D

]

•昆

昆明理

工大学*

2014.

[

34

]

ENRITO T

*

CESARE

A

P

*

EUGENI

O

R

*

e

at

Early

Eocene

amber

from

the

"

Pesciara

di

Bolca

"

[

J

]

.

Palaeogeography

*

2005

*

223

(

3

-4

)

:

260

-274.

[

35

]

GUIDOR

*

EUGENIOR

*

PIERO

s

ocambeaofthesouthean

XING

dyon

gemoaogocaachaaacteaostocsofambeas

Oom

dVferent

origins

[

D

]

.

Kunming

:

Kunming

Univeo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4.

[

30

]

翁诗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M

]

.

2

版•北京:化学工业

Alps

(

Italy

)

[

J

]

.

Palaios

*

2006

*

21

(

2

)

:

143

-154.

[

36

]

许晓东•汉唐之际的琥珀艺术

[

J

]

•收藏家

*

2011

(

5

)

:

25

-30.

出版社

*

2010.

WENG

Shifu.

FTIR

[

M

]

.

2nd

ed.

Beqing

:

Chemical

Industy

Pae

s

*

2010.

[

31

]

张超*齐丽曼*王楠*等

.

不同产地琥珀红外光谱特征峰的研究

[

J

]

•品牌与标准化*

2017

(

10

)

:

77

-80.

atduaongHan

and

TangDynastoes

[

J

]

.

COlecWs

*

2011

(

5

)

:

25

-30.

[

37

]

梁中效•唐朝皇帝与蜀道

[

J

]

•成都大学学

(

社会

科学

)*

2003

(

4

):

59

-61.

eaoaoftheTangDynastyand

Shu

Road

[

J

]

.JouanaaofChengdu

Unoeeasoty

(

SocoaaScoencesEdotoon

)

*

2003

ZHANG

Chao

*

QI

Liman

*

WANG

Nan

*

et

at

Study

on

infrared

spectaaofdo

f

eaentambea

[

J

]

.Baand

and

Standaadoeatoon

*

2017

(

10

):

77

-80.

[

32

]

董雅洁*余晓艳•几种不同产地琥珀的宝石学和红外光谱特征

(

4

)

:

59-61.

[

38

]

卢华语•古代长江上游的经济开发

[

M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

*

1989

:

144

-146.

研究

C

]

//国土资源部珠宝石首饰管理中心•珠宝与科技—

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

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13.

nomocdeeeaopmentofancoentuppeaaeachesof

Yangtee

Roeea

[

M

]

.

Chongqong

:

Southwest

Chona

Noamaa

UnoeeasotyPae

s

*

1989

:

144

-146.

[

39

]

张晓艳•唐代外来宝石研究

[

D

]

•重庆:西南大学

*

2016.

DONGYaioe

*

gocaaand

onfaaaed

spectaoscopoc

chaaacteaostocsofambeasfaom

seeeaaado

f

eaentaocaaotoes

[

C

]

TT

NGTC.

Jewely

and

Technology

:

China

+

s

JeweOey

*

Proceedings

g

:

Geo

aog

oca

aPub

aosh

ong

House

*

2013.

eaach

aboutexotocgemsofTangDynasty

[

D

]

.Chongqong

:

Southwestean

Unoeeasoty

*

2016.

FTIR

analysis

of

amber

from

a

Tang

Dynasty

tomb

in

Chengdu

XIEO

Qiql

2

,

YI

Li

3

,

RAO

Huiyun

1

,

YANG

Yimin

2

(

1

.

Key

Laboratory

op

VePebrate

Evolutioo

and

Human

Origins

op

Chinese

Academy

op

Scienes

*

Institute

p

Vesebrate

Paleop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py

*

Chinese

Acedemy

op

Scienes

*

Beijing

100044

*

China

2

.

DepaOment

op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

Universito

op

Chinese

Academy

op

Sciems

*

Beijing

100049

*

China

3

.

Chengdu

Institute

ep

Archaeolopy

*

Chengdu

610071

*

China

)

Abstract

:

Introduced

in

tho

Han

Dynasty

and

commonly

used

in

tho

Tang

Dynasty

,

ambor

had

been

valued

by

ancient

Chinese

people

because

of

its

decorative

and

medicinal

properties.

In

ancient

China

,

ambor

was

mainly

impoOed

,

so

tho

analysis

of

ambor

provenance

may

reOect

tho

cultural

exchanges

at

that

Umo.

Sv

far

in

China

,

only

pOvately

collected

ambor

has

been

iVentified

and

nv

scientific

analysis

of

amhaeoloyical

ambor

repoOed

.

In

our

study

,

through

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o

infared

spectra

of

ambor

from

Fushun,

Myanmar

and

tho

Baltic

rexion

,

wo

found

that

a

od

ooament

Oom

ono

Tang

Dynasty

tomb

(

AD819

)

of

a

low

-

rank

gficial

atGuanghuacun

Staeetin

Chengdu

wasambeawhich

paobabaycamefaom

theBaaticcoastand

wastaansfe

a

ed

to

Sichuan

thaough

ancientRomeand

ofambeabyaow-aank

o

f

iciaasaefaects

thepaeeaaenceofambea

*

faouaishinginteanationaataadeand

cuatuaaaexchangesin

theTangDynasty.

Key

wordt

:

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

Prvvvnanco

analysis

of

ambor;

Baltic

Sex

;

Ambor

Road

(

责任编辑潘小伦

;

校对张存祖

)

2024年9月24日发(作者:茆傲安)

32

卷第

1

2020

2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nces

of

conservatien

and

archaeology

Vol.

32

,

No.

1

Feb

,

2020

文章编号

1005

1538

(

2020

)

01

0084

06

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肖琪琪

1

!

2

易立#

饶慧芸

1,

杨益民

2

1.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北京

100049

3.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71

摘要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意识到琥珀的装饰和药用价值

汉代开始从西域引入琥珀

唐代时琥珀已比较常见

我国古代琥珀多为进口琥珀

琥珀产地分析可以反映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国内仅对私人琥珀藏品进行过分析

古出土琥珀的科技分析尚未见报道

°

本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判定成都光华村街低阶官员唐墓出土红色饰品为

琥珀;再与若干产地的琥珀开展红外光谱对比

鉴定其产地为波罗的海地区

琥珀经过丝绸之路到达蜀地并为低

阶官员所使用

足见唐代琥珀制品的盛行及当时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盛况

关键词

红外光谱分析;琥珀鉴定;波罗的海;琥珀之路

中图分类号

K875.2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琥珀是古代植物分泌的树脂

经地质作用后形

树脂的植物来源;稳定同位素分析

10

-

12

"以提供古代

环境信息

,

如碳同位素变化与地质年代有关,氢氧同

位素指示植物生长环境中水的同位素组成

国外对

不同矿藏琥珀及考古出土琥珀产地追踪

13_14

均有

成的天然有机混合物

其形成经历了

3

个阶段:首

先树脂从植物中分泌出来;然后树脂脱落被掩埋在

不少工作

国内仅对私人藏品进行过鉴定

15

'

16

,考

古出土琥珀的科技分析尚未见到报道

地下

在此阶段发生石化作用,其成分结构和特征都

发生强烈变化;最后石化树脂被冲刷搬运沉积形成

琥珀⑴

琥珀在世界范围分布极广

如波罗的海周

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是对于琥珀的结构

表征和鉴定最常用的方法

可以根据组成琥珀聚合体

骨架的分子振动获取特征信息

17

具有技术成熟

边地区

多米尼加

墨西哥

缅甸

中国抚顺等

自古以来

琥珀既被人们视为珍宝

又被当作名

作简便

快速准确等特性

18

相关研究较为全面

°

2017

年成都光华村街

M41

唐代砖室墓出土了

贵药材

先秦著作

山海经

中最早出现对琥珀的

记载:

其中多育沛

佩之无痕疾

”。

三星堆遗址心

一块红色饰品

疑似琥珀

本工作使用傅里叶红外光

形琥珀坠饰的出土证实早在青铜时代琥珀就被当作

饰品

东汉

异物志

云:

琥珀之本成松胶也

,以作

谱仪对其进行分析

对比文献报道不同产地的琥珀

红外光谱数据

在确认材质的同时

试图追踪该样品

的产地

杯瓶

不仅突破性地意识到琥珀源自松胶,也说明

琥珀被制成杯瓶等实用器

五代

海药本草

复有南珀

不及舶上来者

可见先民偏爱外来琥

1

样品与方法

1.1

样品及墓葬信息

饰品

1

因此出土琥珀的产地研究可以反映古代中外文

化交流情况

琥珀产地分析是琥珀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

M41

代砖室墓

颜色橘红

表面斑驳

稍有风化

墓葬

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琥珀的谱学特征

[2

-

5

"寻找结构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与青羊大道交汇路

口东北侧

北距金沙遗址约

1-5

km

,

东距杜甫草堂

差异

建立琥珀产地的指纹图谱

利用元素分

!6

一7

"

气质联用

8

-

9

等手段分析化学成分以辨别

收稿日期

2018-

05

-

15

修回日期:

2019-01-02

1.7

km

,

中心地理坐标北纬

30

39'58.

14"

东经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41702186

,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

2013281

作者简介

肖琪琪

1995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

,从事残留物分析工作,

E

-

mail

xiaoqiqi16@

mails.

ucas.

ac.

cn

通信作者

杨益民

,

E

-

mail

:

yiminyang@

ucas

.

ac

.

cn

1

肖琪琪等: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85

104。

00,33.54

2017

3

月至

7

成都文物考古

研究所为配合西城花园二期项目的建设而发掘

墓葬出土遗物较少,有瓷器

钱币

琥珀饰品和石制

品等,主要发现于甬道和墓室内

a

样品俯视图

b

样品断面图

1

出土琥珀样品

Fig.l

Excavated

amber

sample

M41

的墓志内容

墓主人复姓勾龙

名仙

龄,祖籍并州太原

因官楚宋

宗派分流

遂为成

Scientific

公司

波数范围

4

000

~400

cm

分辨率

4

cm"

扫描信号累加次数

32

2

结果与讨论

都人

其祖勾龙昌为唐眉州司马

从五品下

勾龙哲

丘园不仕

仙龄即为哲之长子

曾任剑南

西川节度使天征军驱使官

将仕郎

试邛州临邛县

2.1

材质判定

琥珀由菇类化合物

2

)高度交叉聚合

脱水形

成站勿,含有

C

H

O

S

等元素

具有脂肪族结构

驱使官为唐代左右神策军

藩镇使府置

供派

遣役使;将仕郎为文散官第二十九阶

即最后一

从九品下

属于当时之下层官吏

仙龄卒于

宪宗元和十四年

819

享年八十一

育有七子

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见图

3

3

700

~

3

200

cm'

1

为醇或竣酸短基的伸缩振动峰

,3

441

cm"

处宽

二女

峰说明该样品中存在大量起基

2

931

cm"

1.2

实验方法

用手术刀从断面刮取少量粉末

采用漠化钾

2

869

cm

附近为

C

-H

伸缩振动峰

1

732

cm"

1

716

cm"

C

=

0

伸缩振动;

1

455

cm"

l

380

cm-

1

附近为

C-H

弯曲振动峰;

1

261

cm"

l

163

cm"

压片法开展测试

取微量样品置于玛瑙研钵中

研细

加入干燥的漠化钾粉末

将研磨好的样品压

1

020

cm

均为

C-0

单键振动

;885

cm

-1

C

=

C

制成透明薄片

进行红外光谱测试

测试设备为

Nicolet

Nexus

-

6700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Thermo

双键上

C-H

键的面外振动

符合琥珀中脂肪族结

构的基本骨架

2

琥珀中常见的话类化合物

Fig.

2

Common

terpenoids

in

amber

86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32

3

出土琥珀的红外光谱图与柯巴树脂

红外光谱

明对比图

Fig.

3

Comparison

of

the

excavated

amber

and

copal

by

FTIR

琥珀的形成过程复杂

从成分来看主要分两个

阶段

原生树脂转化为柯巴树脂

柯巴树脂再转化为

琥珀

21

-

22

,因此琥珀与柯巴树脂在化学成分

物理

性质存在相似性和过渡性

难以辨别

柯巴树脂含

有较多赖百当

(labdanoid

型二菇化合物

,

在转化为

琥珀的过程中

环外双键逐渐消失

,竣基逐渐转变为

难溶的大分子聚合物增多

该过程称之为石化

或琥珀化

C=C

双键的断裂

引起琥珀红外光谱中

与环外

C=C

双键有关的

3

082

cm

"

环外

C

=

CH

2

基团中

C-H

伸缩振动

1

645

cm"

环外非共辄

C=C

伸缩振动致

,891

cm"

C=C

双键上

C-H

面外弯曲振动

附近的峰强度变低口"

如图

3

柯巴树脂中

3

079

cm"

l

647

cm"

887

cm"

处均有峰,而本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

3

中仅

885

cm"

处有一弱峰

可见该样品石化程度较

确为琥珀

2.2

产地分析

我国古代的琥珀进口原料绝大多数来自波罗的海

和缅甸

两地琥珀不同时期所占比例及输入路线均有

不同泗;辽宁抚顺是我国目前所知琥珀储量最为丰富

的地区,

但其具体开采时间尚无定论

故将本样品的

可育睐源锁定在这三者中

大致的地质时代

植物来

源总结於如如表

1

所示

其中波罗的海琥珀琥珀酸含

量最高

缅甸琥珀因年代较早而成熟度最高

由于地质年代的不同

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

形成树脂树种的不同

不同产地的琥珀在同一官

能团的吸收峰位置

强度会有所变化

1

750

~

1

690

cm-l

300

~

1

000

cm"

的吸收峰与琥珀中

酸等含氧结构有关

该波段的红外吸收峰对

琥珀产地鉴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必

O

1

不同产地琥珀的情况

125

-

28

Table

1

Information

of

ambers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产地

地质年代

年龄

/Ma

可能的植物源

波罗的海

第三纪

30

-

57.8

南洋杉科

/

松科

缅甸白垩纪

60-110

松柏科

/

杉树科

抚顺

第三纪

25-37

松柏科

1

750

1

690

cm'

"附近为

C

=0

官能团伸缩

振动峰

产生两种红外谱带

竣基的

C

=

0

和酯

基的

c

=

0

o

饱和脂肪酸酯的

C

=

0

伸缩振动频

率位于

1

740

±10

cm-

1

,

芳香酯或烯类双键与酯

C=0

共觇时

C

=0

伸缩振动向低频移动

位于

1

725

±5

cm"

竣酸二聚体

C=0

伸缩振动频率

位于

1

700±10

cm-

1

30

o

随着琥珀的成熟

竣基

上的

C=0

易被氧化成

C0

2和

H

2

0

或者酯化⑶

如图

4

所示

根据前人研究⑶咏

2-33

总结

.

波罗

的海琥珀在此范围的峰主要出现在

1

732

cm"

基非共辄

附近

竣基

C=0

的峰不明显

应该是琥

珀酸被酯化的缘故

中国抚顺琥珀和缅甸琥珀在

该范围的特征峰分别为

1

724

cm"

酯基共辄

1

697

cm'

1

缅甸琥珀由于成熟度最高

竣基

C

=

0

化较多

因此

1

697

cm"

处的峰很弱而

1

724

cm

1

较强;抚顺琥珀则大多数

1

724

cm"

附近的峰强

小于

1

697

cm",

也有部分琥珀两处峰强差异不

本样品拨基峰出现在

1

732

cm"

1

725

cm"

1

718

cm"

饱和脂肪酮

),

1

732

cm"

酯基非共

处峰最强

,1

725

cm"

处最弱

酯基共辄

易被

掩盖

符合波罗的海琥珀的特点

1

300

~

1

000

cm"

的吸收峰均由含氧官能团中

C

-

0

单键振动引起⑶-旳

琥珀作为一种复杂的有

机树脂,

存在多个

C-OH

C-O-R

结构,不同产

地的琥珀在该范围内亦有不同

波罗的海琥珀在

1

250-1

175

cm

7

存在由琥珀酸

丁二酸

C

-

0H

缩振动峰导致的特殊肩峰

(Baltic

shoulder)

2

有些

被氧化的峰该段的峰会稍有倾斜问

1

157

cm"

近出现酯中

C

-0

伸缩振动引起的强吸收带⑼⑷

抚顺琥珀与缅甸琥珀在此范围内均有较强吸收

多数缅甸琥珀的强吸收峰组成

字形曲

较成

熟的抚顺

-2

琥珀这段谱图与缅甸琥珀接近

也呈

字形,另一部分抚顺

-1

琥珀

1

136

cm"

附近

峰弱

1

259

cm

-1

^1

033

cm"

峰中间有多个弱吸收

1

肖琪琪等: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87

本工作分析样品也具有

Baltic

shoulder,

进一步说明

其来自波罗的海地区

虚线框

a.

1

750-1

690

cm"

1

附近

虚线框

b.l

350-1

000

cm

J

附近

bl.

波罗的海肩峰

Baltic

shoulder

b2.

缅甸

抚顺

山字形

4

不同产地琥珀的红外吸收峰⑶呻

2-33]

Fig.

4

IR

absorption

peaks

of

ambers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2.3

文化交流

波罗的海琥珀是史前针叶类植物树脂的化石

珀酸含量最高的琥珀品种

产量占到全世界琥珀总产

量的

80%

大部分波罗的海琥珀产于新生代第三

纪泗

波罗的海沿岸是世界上琥珀蕴藏最为丰富

开采时间最长的地区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东波罗

的海附近的琥珀贸易即开始萌芽

青铜时代,著名的

琥珀之路正式形成

从丹麦或波兰运往意大利中部

南部及地中海沿岸其他中心城市

确立了连接北部

波罗的海及南部地中海沿岸琥珀贸易通道

联结了欧

洲多个重要城市

公元

5

世纪

琥珀的交易达到了前

所未有的盛况

罗马贵族对琥珀的喜爱不亚于中国

的丝绸

从而推动了琥珀之路的繁荣

琥珀之路与丝

绸之路连接

组成了欧洲与亚洲庞大的贸易网

O

琥珀出西番

南番

其中:南番指哀牢

永昌

南诏等,大体范围相当于现今的云南至缅甸北部

一带;西番则多指向进贡国拂袜

拜占庭

)、

波斯

宾等和西域诸国

据现在已知的琥珀产地,

西番

诸地并无琥珀矿藏

而是著名的古文化商业中心

能改斋漫录

明确指出

大秦国多場琳

琅珏

夜光璧,

水道通益州

四川

永昌郡

云南西

),

多出异物

因此可以推断

琥珀是从波罗的

海出发

经过琥珀之路到达罗马

波斯

印度等地,

这些古代文化

商业中心发生中转

继而通过西南丝

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由滇入蜀或通过北丝绸之路

由西域

长安再转送至蜀地

如此远距离的传播

见唐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盛况

琥珀一般认为是限于皇室

贵族

高级官僚及地

方豪绅使用的奢侈品

此前考古出土的唐代琥珀仅

3

分别来自西安何家村窖藏

法门寺地宫和齐

国太夫人墓归句

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而成都光华

村街九品低阶官墓竟然出土了琥珀

究其原因

们认为:唐代开放包容,朝贡贸易与民间贸易都很繁

四川作为

外府

经济发达

物产丰饶,是唐朝

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汉唐蜀道纵贯南北

是从西南

西北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桥梁莎

手工业

农业的

发展和交通网络发达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加之巴蜀

地区独特的重商轻农思想

外出经商者

外地来蜀经

商者数不胜数卩"

巨额运费及巨大的风险使外商

们多以宝石等奢侈品作为远距离贸易的商品⑶

此外

,

唐代诗文提及琥珀的不胜枚举,如杜甫

掌中

琥珀盅

酒变逶迤

刘禹锡

琥珀盏烘疑漏酒

精帘

莹更通风

唐代成都西门的大秦寺更是成都宝石

贸易繁盛的最佳体现,

蜀郡故事

描述道:

其门楼

中间

皆以真珠翠珀贯之为帘

显然

琥珀在唐代

的四川较为常见

因此从成都低阶官墓中发现琥珀

也就不足为奇

3

结论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

珀进行分析

,

确认其为波罗的海琥珀

,

传播路线可能

是从波罗的海出发

经过琥珀之路到达罗马

波斯

印度等地

在这些古代文化

商业中心进行中转

传入中国四川

这反映了唐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

盛况

唐代四川经济繁荣,蜀道四通八达

外来朝贡

者以及经商者不计其数,琥珀贸易繁盛

琥珀相对常

,

故在小官墓中出土琥珀不足为奇

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是琥珀产地追踪

最常用的方法

,

本研究使用的常规透射法

漠化钾

压片法

属微损分析

但数据库较完善

相比之

衰减全反射

ATR

和漫反射法

DRIFT

是基于

样品表面的无损测量

尤其是

DRIFT

是琥珀研

究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相当于镜面反射

折射和散射

的结合

,

更快速灵敏

,

适于分析考古样品

但最大的

不足在于相关工作开展太少

难以进行对比分析

将来可使用便携红外光谱设备开展对馆藏琥珀的分

建立各地出土琥珀的红外光谱数据库

,有望揭示

中国琥珀的产地,再现古代琥珀传播的路线

88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32

参考文献

[

1

"

张桶

.

系统宝石学

[

M

]

.

2

版.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06

,

400

-

405.

ZHANG

Peili.

System

of

gemology

[

M

"

.

2nd

ed

.

BeijOg

:

Geoloyicyl

Publishing

House

*

2006

,

400

405.

[

2

"

BECK

C

W.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amber

[

J

"

.

Applied

Spectroscopy

Reviexs

*

1986,22(1)

57-110.

[

3

"

张瑞琦•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

D

"

•北京

中国地

质大学*

2015.

dyon

gemoeogicaeand

spectaoscopychaaacteaistics

of

ambers

]

D

"

.

Beijing

:

China

□“

060X0

of

Geoscience

,

2015.

[

4

]

王徽枢•琥珀的拉曼光谱及荧光测量研究

[

J

"

•矿物岩石

*

1991

(

2

):

80

-84.

WANGHuishu.A

studyon

Raman

spectaaand

teuoaometayotthe

ambea

[

J

"

.Mineaaeogyand

Petaoeogy

*

1991

(

2

)

:

80

-84.

[

5

"

邢莹莹*亓利剑*麦义城*等

不同产地琥珀

FTIR

和⑴)

CNMR

谱学表征

意义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5

(

2

)

,

8-16.

XING

Yingying

*

QI

Lijian

*

MAI

Yicheng

*

et

al

FTIR

and

13

CNMR

spectaum

chaaaceaieation

and

signiticance

otambeataom

di

t

eaent

os0ns

[

J

"

.

Journal

of

Germ

and

*

2015

(

2

)

8

-

16.

[

6

"

房笑淳

*

陈迎斌•不同产地琥珀有机元素组成及光谱学特征

[

J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4

(

增刊

2

),

107-110.

FANGXiaochun

*

CHEN

ceeementsand

spectaoscopic

chaaacteaisticsotambeastaom

di

t

eaentpaoducingaaeas

[

J

"

.Acta

Petrologico

et

Mineralogico

*

2014

(

Suppl

2

)

,

107

-

110.

[

7

"

王雅玫*杨明星*牛盼•不同产地琥珀有机元素组成及变化规律

研究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4

*

16

(

2

)

,

10-16.

WANG

Yamel

*

YANG

Minyxing

*

NIR

Pan.

Ananlysis

on

oraanic

elements

and

content

veyation

of

amber

*

treated

amber

and

copals

taom

di

t

eaentpaoducingaaea;aaound

thewoaed

[

J

"

.Jouanaeot

Gem;and

Gemmoeogy

*

2014

*

16

(

2

),

10

-16.

[

8

"

RINECHIEI

E

*

ROC

CHI

M

*

DEVISE

T

*

et

al

Gov

chroniatoyraphic

and

ma

s

spectaometaicchaaacteaieation

otEuaopean

to

s

ieaesins

[

J

"

.AmbeaViewsOpinions

*

2014

(

2

)

,

78

-82.

[

9

"

李瑾垢*兰延*胡楚雁*等

GC-MS

FTIR

在琥珀和柯巴树脂

鉴定中的应用

[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7

*

19

(

2

)

,

9-19.

LI

Jinjun

*

LAN

Yan

*

HU

Chuyan

*

et

al

Applicafon

of

GC

-

MS

and

FTIR

in

identification

of

amber

and

copal

resin

[

J

".

Journal

of

Gemsand

Gemmoogy

*

2017

*

19

(

2

),

9

-19.

[

10

"

NISSENBAUM

A

*

YAKIR

D.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amber

[

J

"

.

Ameican

Chemical

Society

*

1995

*

617

(

2

)

,

32

-42.

[

11

"

NISSENBAUM

A

*

YAKIR

D

*

LANGENHEIM J

H.

Bulk

carbon

*

oxygen

*

and

hydrogen

stabl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recent

resins

taom

ambea-paoducingHymenaea

[

J

"

.DieNatuawi

s

enschatten

*

2005

*

92

(

1

),

26

-29.

[

12

"王

雅玫

*

牛盼

*

谢璐华•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琥珀的产地

[

J

"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

2013

*

15

(

3

)

,

9-17.

WANG

Yamel

*

NIR

Pan

*

XIN

Luhua.

Stable

isotopes

tracing

of

oaigin

otambeas

[

J

"

.JouanaeotGemsand

Gemmoeogy

*

2013

*

15

(

3

)

,

9

-17.

[

13

"

PARK

J

*

YUN

E

*

KANG

H

*

e

al

IR

and

py/GC/MS

examination

of

amber

relics

excavated

from

6th

Centura

royal

tomb

in

Korean

Peninsula

[J"

.

Spectrochimica

Acta

Pai

A

:

Moleculoc

&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

2016

*

165

,

114

-

119.

[

14

"

TEODOR

E

S

*

TEODOR

E

D

*

VIRGOLINI

M

*

e

al

Non

-

deshuctive

analysis

of

amber

artefacts

from

the

prehistosc

Cioclovina

hoard

(

Romania)

[

J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

2010

*

37

(

10

),

2386

-2396.

[

15

"覃春雷*孙傲•中国古代琥珀珠饰鉴定及其产地初探

J

"

•岩石

志*

2016

(

1

),

127

-132.

QIN

Chunlel

*

SUN

Ao.

A

tentative

Oentification

and

sources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amber

beads

[

J

".

Acta

Petrologico

et

Mineralogico

*

2016

(

Suppl

1

)

:

127

-

132.

[

16

"

BECK

C

W

*

STOUT

E

C.

Amber

from

Liaoning

Province

and

Liao

amber

aCifacts

[

J

"

.

The

Univerity

Museum

and

Ai

Gallerv

*

1999

,

167

-168.

[

17

"

*罗涵*杨晓

•近缈卜光谱结合化学计

无损鉴定软

地的可

性研究

[

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

2015

*

27

(

3

)

,

78

-

83.

GU

An

*

LUO

Han

*

YANG

Xiaodan.

Feasibieity

study

on

nondestructive

methods

for

identmcagon

of

the

origin

of

nephite

based

on

neaa-in

aaaed

spectaoscopy

and

chemometaics

[

J

"

.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

2015

*

27

(

3

)

,

78

-

83.

[

18

"

李鹏•琥珀的产地特征鉴定

D

"

.

天津:天津大学

*

2014.

LIPeng.

Oaigin

ideniiicaiion

oGambea

[

D

"

.

Tianiin

,

Tianiin

Uniaeasiiy

*

2014.

[

19

"

饶之帆*谢劫*董鹃•琥珀

柯巴树脂

松香的光谱学特征

[

J

"

.

光谱实验室

*

2013

*

30

(

2

)

,

720

-724.

RAO

ZhOan

*

XIE

Jio

*

DONG

Kun.

Spectroscopy

characteristics

of

amber

*

copal

resin

and

rosin

[

J".

Chinese

Journal

of

Spectroscopy

Laboaaioay

*

2013

*

30

(

2

),

720

-724.

[

20

"

ROBLES

J

*

MANIEEZ

-

RINHA

A

*

VINLANUEVA

M.

A

binOie

siudy

otihe

aeaciiaiiy

and

peausibee

poeymeaieaiion

paoce

s

ot

aeabdaiaienemonomea

[

J

"

dCompuiaiionaeand

TheoaeiicaePoeymea

Science

*

2000

*

10

(

6

)

,

473

480.

[

21

"

DOMIEIRUE

S

*

MASSIMO

L

*

OSCAR

C.

Ageing

behaviour

and

anaeyiicaepyaoeysischaaacieaieaiion

otdiieapenicaesinsused

asaai

maieaiaes

,

Manieacopaeand

sandaaac

[

J

"

dJouanaeotAnaeyiicae

and

Appeied

Pyaoeysis

*

2003

*

69

(

8

),

115

-136d

[

22

"

MINHEL

G

*

LAURENCE

A

*

GERARD

O

*

et

al

Applications

of

diamond

caysiaeATR-FTIRspeciaoscopyioihechaaacieaieaiion

ot

ambers

[J"

.

Spectrochimica

Acta

PaC

A

:

Moleculor

and

Biomoleculoz

Spectroscopy

*

2007

*

67

(

5

)

,

1407

-1411.

[

23

"

杨一萍*王雅玫•琥珀与柯巴树脂的有机成分及其谱学特征综

J

"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0

*

12

(

1

)

,

16

-22.

YANG

Yiping

*

WANG

Yamel.

Summa

on

organic

components

and

aeeeaanispe>iaae>haaa>ieaisiisotambeaand

>opae

[

J

"

.

JouanaeotGemsand

Gemmo

eogy

*

2010

*

12

(

1

)

,

16

-22.

[

24

"

许晓东•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

M

"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

2011

,

171

-180.

XU

otChinesean>ieniambea

[

M

"

.Beiiing

,

Foabidden

CiiyPae

s

*

2011

,

171

-180.

[

25

"

GRIMALDID

,

window

ioihepasi

[

M

"

.New

Yoak

,

Ab

aams

*

1996

,

21

-194.

[

26

"

ROSS

A.

Amber

,

the

natural

time

capsule

[

M

"

.

Richmond

Hil

l

:

FiaeteyBooks

*

2010.

[

27

"

CRUINKSHANKA

R

D

*

KO

K.

Geology

of

an

amber

locality

in

1

肖琪琪等:成都光华村街唐墓出土琥珀的红外分析

89

the

Hukawng

Valley

]

J

"

.

Journal

of

Asian

EaOh

Sciences

,

2003

,

[

33

]

王妍*施光海

*

师伟

*

•三大

(波罗

多米

和缅

21

(

5

)

441

445.

[

28

]

王徽枢•辽宁抚顺煤田琥珀的矿物学特征

[

J

]

.

国外非金属矿

与宝石

*

1990

(

5

):

47

-50.

)

(

8

)

:

2164

-2169.

[

J

]

.

学与

分析*

2015

*

35

WANG

Yan

*

SHI

Guanghal

*

SHI

Wei

*

et

at

Infrared

spectral

WANG

Huishu.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o

of

Fushun

amber

in

Liaoning

Province

[

J

].

Foreign

Non

-

metallic

Minerals

and

chaaacteaostocsofambeasfaomthaeemaon

souaces

(

Baatoc

*

Domonoca

and

Myanmaa

)

[

J

]

.Spectaoscopyand

Spect

aa

aAna

ays

os

*

2015

*

35

(

8

)

:

2164

-2169.

Precious

Stones

*

1990

(

5

)

47

-

50.

[

29

]

邢秋

•不同

地琥珀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D

]

•昆

昆明理

工大学*

2014.

[

34

]

ENRITO T

*

CESARE

A

P

*

EUGENI

O

R

*

e

at

Early

Eocene

amber

from

the

"

Pesciara

di

Bolca

"

[

J

]

.

Palaeogeography

*

2005

*

223

(

3

-4

)

:

260

-274.

[

35

]

GUIDOR

*

EUGENIOR

*

PIERO

s

ocambeaofthesouthean

XING

dyon

gemoaogocaachaaacteaostocsofambeas

Oom

dVferent

origins

[

D

]

.

Kunming

:

Kunming

Univeo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4.

[

30

]

翁诗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M

]

.

2

版•北京:化学工业

Alps

(

Italy

)

[

J

]

.

Palaios

*

2006

*

21

(

2

)

:

143

-154.

[

36

]

许晓东•汉唐之际的琥珀艺术

[

J

]

•收藏家

*

2011

(

5

)

:

25

-30.

出版社

*

2010.

WENG

Shifu.

FTIR

[

M

]

.

2nd

ed.

Beqing

:

Chemical

Industy

Pae

s

*

2010.

[

31

]

张超*齐丽曼*王楠*等

.

不同产地琥珀红外光谱特征峰的研究

[

J

]

•品牌与标准化*

2017

(

10

)

:

77

-80.

atduaongHan

and

TangDynastoes

[

J

]

.

COlecWs

*

2011

(

5

)

:

25

-30.

[

37

]

梁中效•唐朝皇帝与蜀道

[

J

]

•成都大学学

(

社会

科学

)*

2003

(

4

):

59

-61.

eaoaoftheTangDynastyand

Shu

Road

[

J

]

.JouanaaofChengdu

Unoeeasoty

(

SocoaaScoencesEdotoon

)

*

2003

ZHANG

Chao

*

QI

Liman

*

WANG

Nan

*

et

at

Study

on

infrared

spectaaofdo

f

eaentambea

[

J

]

.Baand

and

Standaadoeatoon

*

2017

(

10

):

77

-80.

[

32

]

董雅洁*余晓艳•几种不同产地琥珀的宝石学和红外光谱特征

(

4

)

:

59-61.

[

38

]

卢华语•古代长江上游的经济开发

[

M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

*

1989

:

144

-146.

研究

C

]

//国土资源部珠宝石首饰管理中心•珠宝与科技—

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

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

*

2013.

nomocdeeeaopmentofancoentuppeaaeachesof

Yangtee

Roeea

[

M

]

.

Chongqong

:

Southwest

Chona

Noamaa

UnoeeasotyPae

s

*

1989

:

144

-146.

[

39

]

张晓艳•唐代外来宝石研究

[

D

]

•重庆:西南大学

*

2016.

DONGYaioe

*

gocaaand

onfaaaed

spectaoscopoc

chaaacteaostocsofambeasfaom

seeeaaado

f

eaentaocaaotoes

[

C

]

TT

NGTC.

Jewely

and

Technology

:

China

+

s

JeweOey

*

Proceedings

g

:

Geo

aog

oca

aPub

aosh

ong

House

*

2013.

eaach

aboutexotocgemsofTangDynasty

[

D

]

.Chongqong

:

Southwestean

Unoeeasoty

*

2016.

FTIR

analysis

of

amber

from

a

Tang

Dynasty

tomb

in

Chengdu

XIEO

Qiql

2

,

YI

Li

3

,

RAO

Huiyun

1

,

YANG

Yimin

2

(

1

.

Key

Laboratory

op

VePebrate

Evolutioo

and

Human

Origins

op

Chinese

Academy

op

Scienes

*

Institute

p

Vesebrate

Paleop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py

*

Chinese

Acedemy

op

Scienes

*

Beijing

100044

*

China

2

.

DepaOment

op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

Universito

op

Chinese

Academy

op

Sciems

*

Beijing

100049

*

China

3

.

Chengdu

Institute

ep

Archaeolopy

*

Chengdu

610071

*

China

)

Abstract

:

Introduced

in

tho

Han

Dynasty

and

commonly

used

in

tho

Tang

Dynasty

,

ambor

had

been

valued

by

ancient

Chinese

people

because

of

its

decorative

and

medicinal

properties.

In

ancient

China

,

ambor

was

mainly

impoOed

,

so

tho

analysis

of

ambor

provenance

may

reOect

tho

cultural

exchanges

at

that

Umo.

Sv

far

in

China

,

only

pOvately

collected

ambor

has

been

iVentified

and

nv

scientific

analysis

of

amhaeoloyical

ambor

repoOed

.

In

our

study

,

through

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o

infared

spectra

of

ambor

from

Fushun,

Myanmar

and

tho

Baltic

rexion

,

wo

found

that

a

od

ooament

Oom

ono

Tang

Dynasty

tomb

(

AD819

)

of

a

low

-

rank

gficial

atGuanghuacun

Staeetin

Chengdu

wasambeawhich

paobabaycamefaom

theBaaticcoastand

wastaansfe

a

ed

to

Sichuan

thaough

ancientRomeand

ofambeabyaow-aank

o

f

iciaasaefaects

thepaeeaaenceofambea

*

faouaishinginteanationaataadeand

cuatuaaaexchangesin

theTangDynasty.

Key

wordt

:

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

Prvvvnanco

analysis

of

ambor;

Baltic

Sex

;

Ambor

Road

(

责任编辑潘小伦

;

校对张存祖

)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