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十大企业品牌危机公关经典案例分析

IT圈 admin 35浏览 0评论

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康新觉)

2003年十大企业品牌危机公关经典案例

2003年,国家和民族经历着诸多考验和危机,比如SARS、洪水。而作为社会的经济体——企业也不能例外,从年头至岁尾,公关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关危机,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企业危机经管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更指出:“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鉴于长期浸淫于“危机公关”课题的跟踪研究,笔者以为有必要对2003年发生在企业界具有代表意义的危机公关案例加以汇集和归纳总结。我们试图通过企业与媒体、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等因素提炼和分析,并给予评价分值,形成本“十大案例”专题。

案例一:CECT手机:“中国种的狗”事件

2003年2月,南京的个别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中电通信CECT928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翻译意思是“你好,中国种的狗”,消费者随即向新闻媒体反映。此事经媒体曝光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这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众多此手机的用户欲向厂家讨说法。

事件发生当日,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随即,中电通信公司发表公开声明:1、中电通信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一直以发展民族企业为己任,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绝无伤害国内用户民族尊严的想法与行为;2、CECT 928是2002年8月推出的产品,以性能卓越和价格合理而赢得消费者喜爱。“Hello Chow”是手机问候语,意为“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是该手机人性化的开机界面;3、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购机用户如不喜欢该界面,CECT可提供免费软件升级,并公布售后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公关得分:40分

理由及点评:

CECT手机“HELLO CHOW”事件爆发后,中电通信市场总监即飞赴南京调节,并在第一时间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表现了中电通信对公关危机的重视程度和反应及时性。包括中电通信所发表的公开声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则非常简单的声明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中电通信对这起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不到位不成功的。笔者认为,中电通信危机公关不成功之处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中电通信似乎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危机处理过于轻描淡写。当消费者看到所购买的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

语“Hello Chow”,即“你好,中国种的狗”时,有过激的反应或者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和个人人格的高度也不为奇,毕竟人的思维是多样性的,不可能都按照CECT思路理解成“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毕竟不是消费者自愿或主动下载的,而是供应商强加的。而中电通信仅仅和消费者联系后就草草地出了文章开头的声明。这样以我为中心的声明作用能有多大?能够安抚和平息消费者和舆论吗?第二,外交辞令并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以我为中心,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而不是在厂家,没有给自己和消费者都留下余地。中电通信在声明中的第二条的意思是说我的手机很受欢迎,开机界面也没有错,你们不应该那样理解!声明的第三条“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言下之意好象消费者是在无理取闹。显然这些声明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显然加大了对立面。第四,中电通信在此次公关危机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危机公关中的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中电通信并没有与消费者、媒体进行互动交流,主动让他们参与到此次危机的处理之中。

案例二:罗氏:“达菲”风波

2月8日,一条令人惊惧的消息在广东以各种形式迅速蔓延——广州出现流行疾病,几家医院有数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医生。“死亡”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大为恐慌,谣言四起。9日,罗氏制药公司召开媒体见面会,声称广东发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并告之其产品“达菲”治疗该病疗效明显。罗氏公司的医药代表也以达菲能治疗该病而敦促各大医院和分销商进货。媒体见面会的直接后果是为谣言推波助澜,广东、福建、海南等周边省份的食醋、板蓝根及其它抗毒药品脱销,价格上涨几倍及至十几倍,投机商大发“国难财”,“达菲”在广东省内的销量伴随谣言的传播也扶摇直上。8日前广东省内仅1000盒,9日后飙升到10万盒。曾有顾客以5900元买下100盒“达菲 ”!

1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质疑“达菲”:“禽流感”恐慌与销量剧增有何关系?》的署名文章,指责罗氏制药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并向广东省公安厅举报。罗氏公司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直接的后果是“达菲”销量的直线下跌。《南方都市报》的消息发出后第二天,广州某医院“达菲”的销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费者提出退货和索赔要求。

公关得分:5分

点评及理由:

“非典”是对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跨国公司更不例外。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同样是中国的“企业公民”,在获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当“非典”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借机公关型,承担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扮演赋有诚信、爱心、有责任感的企业;另一种则是利益熏心,无奸不商型,最终陷入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中。罗氏扮演的是后者。 “达菲”事件对罗氏(中国)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试想,如果罗氏不是开媒体见面会,而是向广大市民赠药呢?危难之中见真情。如果罗

氏宣称的是“现在病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请广大市民不用惊慌,达菲对抗病毒有很好的效果,罗氏将免费向广大市民赠药。”而10万盒药的成本充其量最多几十万元而已。

对于罗氏这样一个跨国公司来说,诚信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必须谨守。危机发生后,罗氏更应该充分依靠政府的力量,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应加强社会公益性的公关活动,比如为病人提供一些免费服务,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医药研究、赞助活动,免费向社会提供此类疫情的治疗技术方案,并得到专家的认可等措施都可以积极改善自身的形象等等。总之,要让公众相信罗氏在以实际行动证明其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案例三:长虹:海外“受骗”风波

3月5日,《深圳商报》刊载《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受骗金额可能高达数亿》一文。文章称,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在业内传播甚盛,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报道称长虹受骗已惊动了外经贸部。该报记者对此传闻还进行了多方求证,感觉事态确已严重。尽管在当晚长虹进行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对《深圳商报》的“报道不实”进行了“澄清”,但危机还是来了,让人措手不及。

6日股市开盘刚一个小时,四川长虹就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巨量抛售,股价上演高台跳水,到收盘时股价下跌4.22%,成交2600多万,甚至影响了大盘的走势。此后数天内,国内各媒体开始对“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事件的各种角度的追踪报道,形成一边倒的声音。

公关得分:60分

点评及理由:

长虹在看似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中反应的速度是迅速的,在寻找到危机产生的根源后于当日晚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举措。这些措施体现了危机公关处理应该具备的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纵观对此次公关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长虹基本是围绕着防止负面消息扩散——提供正确的消息——发表权威说法——改善形象——提升形象这一条主线进行,脉络比较清晰。在危机爆发的当天,长虹就及时提供给各大媒体一份声明,虽然有一些简单和模糊,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负面信息的扩散。其次,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开展系列的政府公关、媒体公关、公众公关,使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尤其是长虹依靠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展开政府公关,让绵阳市委出面说话,使《深圳商报》在显要位置就《传长虹在美遭巨额诈骗》进行了澄清,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而长虹公开声称将保留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被诈骗”事件,同时邀请律师通过网站和其他途径向股民说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误报”媒体索赔损失等,则是稳定股民信心的一个手段。

同时长虹在处理公关危机方面也有不少败笔。归纳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值得反思:首先,危机经管不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公关危机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最完善的危机公关是把公关危机“扼杀在摇篮中”。但是由于长虹内部经管的混乱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全员公关意识等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危机爆发。其次,同行关系不融洽。长虹公关危机事件直接反映了长虹与竞争对手关系的恶劣程度。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这次危机是由基地设在广州的一家香港上市的企业所放的暗箭。可见长虹与同行之间的关系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第三,媒体关系不和谐。

作为国内知名的大企业,但是长虹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与大企业的身份相匹配和协调起来。长虹“遭诈骗”被报道后,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跟风和炒作,除了给沉寂已久的家电市场增添几分热闹之外,更多的是反衬出长虹与媒体的关系不和谐。尽管一些媒体对长虹“遭诈骗”事件听取了长虹方面的意见,并就此做了分析,但就总体而言,大部分媒体在对长虹的报道上对长虹本身是不利。

案例四:富士:“走私”丑闻

2003年关于“富士走私”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后更被传媒曝光,问题的焦点又更多的集中在珠海真科身上。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仅有的一份“与自己无关”的声明更显示出其大有逃避中国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企图蒙混过关之意。而在媒体公关上,富士更多的是“义正严词”,试图使媒体屈服。

“富士走私”丑闻更是遭到同行诟病。柯达全球副总裁对外宣称:柯达对珠海真科的“灰色行为”早就有所耳闻,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伤害了柯达。乐凯也表达了“极为不满”的情绪,并早就收集了有关真科的“违规资料”,并上报国家经贸委。“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富士成为了众矢之的。

对于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富士(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称,无论是富士总部还是富士(中国),都从来没有给珠海真科投过一分钱。实际上珠海真科只与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有关“走私”的传闻与富士公司无任何瓜葛。

可调查表明,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几家“富士”名号的公司。富士,本该紧急采取危机公关战略,力争平息危机,以保住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国市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其涉嫌走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的前提下,富士居然未采取任何危机公关策略,而是在珠海真科东窗事发后,干脆把自己推了个一干二净。

公关得分:5分

理由及点评:

国内媒体与公众对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认为它们是“天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与大众逐渐认识到一些跨国公司的“另一面”,媒体对于跨国公司的报道也逐渐从“宣扬”转为“揭幕”,承担起向公众披露跨国公司危机的重要职责,这同时也是国内媒体市场化的需要。而部分跨国公司又对自身的不合法和违常理行为在媒体和公众面前遮遮掩掩,不肯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之间必然产生碰撞。在很多时候,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媒体的不理解或者处理不当,往往促发危机爆发。而又由于公众与企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使得公众受媒体舆论影响较大,所以危机公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考虑如何向媒体进行公关。

富士在媒体公关方面一直差强人意。关于“富士走私”的消息不断被传媒曝光时,富士多以沉默作答,“与自己无关”的声明也只是推卸责任。而在对待媒体上又采取“义正严词”的态度,试图使媒体屈服。富士一纸声明函发给北京某著名财经媒体,表示要诉诸法律来解决被曝光事宜。事与愿违的是,就在富士发出声明的两个星期后,北京这家报纸仍然利用较大的

篇幅对富士以及“胶片”走私事件作了追踪报道,并配有社评性的评论,大有将曝光“富士走私”事件进行到底的决心。富士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显示与跨国公司身份相匹配的风范。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追踪报道,则更是把富士与媒体不和谐关系表露无遗。与柯达相比富士缺乏了一种与媒体互动性的双向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富士之所以得了较低得分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违反了中国的法律法规的底线。

案例五:家乐福:“进场费”风波

入夏之后,中国的各类供应商不断揭竿而起,使驰骋中国零售业并作为第一家赢利的国际超级零售巨头“家乐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6月中旬,包括洽洽、阿明、正林在内的11家知名炒货品牌不堪收费之苦组成“炒货联盟”,并通过炒货行业协会在上海与家乐福叫板。接着,造纸业“半途杀出”,使家乐福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后,炒货风波“跨”出上海,南京家乐福也遭“讨伐”。随后“猛料”再出——家乐福低价搅局惹恼春兰空调,后者扬言要给予家乐福高达5万元的重罚。

公关得分:10分

点评及理由:

家乐福与供货商的“通路费”问题体现了厂商之间市场和利润的博弈,只是这一系列事件在短时间内都聚集到家乐福身上,瞬间爆发,使家乐福危机空前。

作为世界著名超级零售巨头的家乐福在中国政府的公关上似乎一直是个“门外汉”。据路透社2001年2月报道,中国经贸委官员表示,法国零售商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分店都只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审批,而违反了有关合资公司在中国开设的连锁店须经中央政府许可的规定。《金融时报》更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对家乐福采取整改措施。在这个事件里与其说家乐福对中国市场的相关法律的“忽视”,还不如说是其政府公关的失败。“进场费”事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家乐福在被各大厂家“爆炒”的时候,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为什么迟迟没有出来进行调节与处理?唯一出来的炒货行业协会还是与其叫板的。“进场费”风波发生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与监管者,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一直没有介入。

其实,家乐福可以拜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或商委,甚至中华商业联合会等国家机构,将整个事件进行陈述与沟通,取得政府机关的支持与谅解,以调节各方的“剑拔弩张”的局面。家乐福更可以从两个方面与供货商沟通:一方面积极与上海炒货行业协会商谈,寻找出双方的分歧点,争取相互理解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家乐福与炒货供应厂家分别沟通,倾听各自的想法,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和探听对方的要求底线,为以后事情的解决提供参考。与炒货协会的沟通与协调目的在于减少继续的磨擦,而与12家厂家分别进行谈判则是软化和瓦解炒货联盟的最佳手段。

案例六:麦当劳:“消毒水”事件

7月12日,广州两消费者到麦当劳用餐,发现所点的红茶有极浓的消毒水味道。现场副经理解释,原因可能是由于店员前一天对店里烧开水的大壶进行消毒清洗后,未把残余的消毒水排清所致。两消费者与卖当劳相关人员就赔偿等问题理论和争执长达两个多小时之后店长和督导才到达现场。甚至在工商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调停近一个小时后最终仍以破裂收场,消费者愤然报警。

一周后,麦当劳发表简短《声明》,用主要文字描述事件过程并一再强调两位消费者是媒体记者,同时声明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并保证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整个声明没有提及自己的任何过失、该如何加强经管或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具体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经媒体多方报道,历经半月麦当劳和消费者达成和解,但双方对和解内容保密。

此前的5月麦当劳某北京分店已发生过把消毒水当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当时受害者得到的回复是“没想到他们的态度特别不好,连最起码的医药费他们都不愿意出。店长还跟我说什么,现在是特殊时期,他们的压力特别大,希望我能体谅她”。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费者寻求媒体投诉。

公关得分:30分

理由及点评:

消费者投诉处理不当是500强在中国一直头疼的问题。像“砸大奔”等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处理消费者投诉不当酿成危机爆发。美国提运公司副总经理玛丽安娜.拉斯马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处理好消费者的投诉=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增加消费者认牌购买的倾向=更高的利润。如果企业处理好因为自身行为的不当所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的话,消费者不仅不会远离企业,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家值得信赖的企业,并有可能刺激消费者的“二次购买”。毕竟,谁都有可能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的态度。

一旦消费者投诉发生,第一个24小时非常重要。投诉处理若不及时,消费者就会寻找其他途径宣泄不满。“消毒水”事件中,麦当劳在处理与消费者的关系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店长和地区督导在事情发生的两个小时后才赶到现场,说明麦当劳对消费者漠视,以及在危机处理机制上的欠缺。即使一份以我为中心的所谓的“声明”,也只是在一周之后才拿出来。第二,麦当劳的员工与两位消费者在两个多小时内多次发生争执。不管顾客对错与否,作为强势群体的企业一方都不应该与消费者发生争执。当着其他顾客的面与自己的用户争执唯一的结果就是损坏企业和品牌形象。第三,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合理要求,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小”的嫌疑。应该说,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消费者要求给个说法的要求是合理的,而麦当劳的处理缺乏中国人最看中的“面子”,完全是想草率应付。如果麦当劳满足消费者合理要求,给足消费者“面子”,在辅之以“感情”因素,“消毒水”事件自然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在整个危机公关的事件中,麦当劳应该这样处理:真诚的消费者公关——取得谅解,诚恳的公众公关——赢得信誉,开诚布公的媒体公关——赢得口碑。

案例七:SONY彩电:“召回”风波

7月底,索尼(中国)公司发布了一则《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函称,由于索尼有10款

特丽珑电视机的零件有瑕疵,它们将在日本召回34万台“特丽珑”电视机。这是继索尼该月早些时候宣布在全球召回1.8万台Vaio笔记本电脑后又一因质量问题而大批量提供产品免费维修的事件。在中国市场,索尼公司并没有销售以上10个型号的彩电,但是在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间,索尼在中国生产的少量21英寸彩电有6种型号也使用了该类电容器件。如有中国用户发现以上型号的索尼彩电出现类似情况,索尼在华顾客服务机构将会负责提供“恰当的检查及维修服务”,“如因此为您带来任何不便,我们表示真诚的歉意”。

公关得分:80分

点评及理由:

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相比,索尼中国公司在处理这次公关危机时显得临阵不慌,并主动出击,把可能扩大的危机尽量弱化,并正确地引导了媒体的舆论导向,避免了索尼在中国的品牌损伤。有如下公关经验值得借鉴:第一,积极与消费者沟通,争取主动性。几乎与日本同步,索尼中国公司于7月29日在许多媒体都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在自己网站上公布了《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把出现瑕疵产品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描述,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索尼此举与当年三菱“帕杰罗”事件中三菱公司试图置消费者利益和损失于不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整个危机公关的开始阶段以积极的态度取得了主动权。不妨设想,如果索尼不积极主动地披露产品问题而是被媒体曝光的话会怎样?第二,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统一性和畅通性。索尼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整个对外的声音只有索尼中国公司高级公关经理,保证了与媒体信息沟通的统一性和畅通性。在回答媒体关于索尼彩电的“瑕疵”等问题时,该经理表现了公关人应具备的新闻及公关技巧,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源,使媒体尽可能获得全面的信息,避免了各类无根据猜测产生,挽回了形象。第三,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消费者。索尼在致消费者的通知函中,虽含蓄却完整地表达了对消费者的“4R”公关原则:遗憾(Regret)、改革(Reform)、赔偿(Restitution)、恢复(Recovery),即一个组织要表达遗憾、保证解决措施到位、防止未来相同事件再次发生并且提供合理和适当的赔偿,直到安全摆脱这次危机。索尼公司表达了对产品出现问题的遗憾和歉意,对未来的产品表达了革新,对出现问题的产品免费的维修等等,体现了一家跨国公司的经管风范和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案例八:红牛:“进口假红牛”危机

8月,海南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红牛饮料检验中,发现饮料无中文标签,咖啡因含量超过我国规范,且尚未取得我国标签审核证书。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市场销售的进口红牛饮料进行检查。南宁一家媒体对此作了不准确的报道,随后被几家网站转载,从而对公众和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新闻只报道“进口红牛被查”,却没有指出这个产品是“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与中国红牛饮料公司生产的产品完全没有关系,而且还把主要问题扣在咖啡因超标上面。其实,国家质检总局查处“进口走私红牛”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咖啡因超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属于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检验,与我国严厉打击走私相违背。在我国销售的红牛饮料主要有进口和国产之分,其中国产红牛饮料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海南和北京设立的两个工厂的产品。

根据医学专家介绍,违规进口的“红牛饮料”与酒混合饮用则会引起脱水现象发生,并且损害心脏和肾功能。同时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过量服用会产生心慌、烦躁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所谓的“进口红牛”缘于今年夏天以来,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几个地区,有一小批人在销售从非法渠道走私进口的红牛饮料,而中国红牛饮料公司也一直在配合当地执法部门查处这些无中文标识的走私产品。红牛公司认为这种打击只是针对少数几个地区,而且走私的进口红牛数量也很少,不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因此就没有对媒体和公众做出声明和解释。

公关得分:90分

理由及点评:

媒体的报道证明红牛公司起初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但当事件发生后,红牛公司临阵不慌,从容地应对了这场关系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危机,而且出手“快、准、狠”,将危机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体现红牛危机经管的水平。当“被查事件”发生后,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品牌策划经管部部长连续接到两个电话,询问进口红牛被查事件。根据这一线索,马上查找信息来源,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与负责质检、工商、法律、条法等部门紧急沟通。弄清事情真相当日,红牛公司立即召集条法部、客户服务部和品牌部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并一致认为必须向公众澄清事件,并消除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议对危机处理的各项事务作了详细安排并指定相关责任人,争取到时间的主动权,避免了混乱。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红牛公司决定首先在媒体方面扭转舆论导向,立即同国内刊登该新闻的一些主要网站取得联系,向其说明事情真相,然后动用公关手段,促使有关网站摘掉所转载的不准确的新闻,换上红牛公司法律顾问的“严正声明”,并附以红牛公司质量承诺宣言和获得国家相关认证证书的列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媒体可能存在的“恶炒”。针对第二天平面媒体可能出现的报道,红牛公司起草了一份新闻通稿,于当晚向全国一些主要媒体以传真形式发出。同时,该公司又针对全国约50家主要媒体做了一个广告投放计划,每家做半个版的广告,而广告的内容是向消费者说明和承诺红牛的品质没有问题,红牛的品牌绝对值得信任。就连广告也于当天晚上连夜设计出来,与危机抢时间。在与媒体联络沟通的同时,红牛通知全国3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要求它们向当地的经销商逐一说明事情真相,红牛公司将自己的声明传真给每个经销商,让经销商先期有了知情权,使经销商得到尊重,并坚定经销商对红牛的信心和信任。与品牌策划部同时工作的还有条法部,它们主要负责同各地的质检、工商等部门沟通,以说明情况,消除影响。

处理公关危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减少危机的程度,并尽可能地化“危”为“机”。综观中国红牛的危机公关过程,它体现了整个红牛公司良好的危机公关素质,使“假红牛”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危机对于品牌和公司的危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案例九:格力:“内讧”事件

11月初,格力电器在广州两权威媒体发表一份“严正声明”,随即各大证券报纸和浙江、湖北等地媒体纷纷刊登该声明。声明指出,最近有媒体以及网站刊登了“格力进军厨具市场”和“格力建成三个小家电基地”为题的报道,声称格力电器(000651)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声明进一步指出文章内容纯属虚构、捏造,毫无根据,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同时,格力电器强调,为维护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对于假消息来源知情而提供证据者给予奖励

等等。由于“声明”的广泛传播,事件很快蔓延至全国。据称,格力小家电已经接到了来自各地经销商关于“格力小家电是否合法”的询问。接着,“内讧”事件发生戏剧性变化,格力小家电向媒体发了落款为珠海格力集团的一份传真,向媒体证明,珠海格力小家电和格力电器一样,同属格力集团子公司,授权合法使“格力”字号和商标。耐人寻味的是,此后格力集团以广告的形式用了一个整版在某经济类报纸发表题为《格力集团品牌经营渐入佳境》的文章,被看作集团含蓄反击格力电器指责的一个具体表现。此后,市场上的格力空调和小家电都已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危机,而他们的品牌信誉更是已经无法弥补。由于格力电器属于上市公司,“内讧”事件导致格力电器股票大幅度下跌。随后媒体又传出格兰仕收购格力的新闻,对格力品牌的伤害相当严重。

公关得分:10分

理由及点评: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关于企业战略的信息出口应该只有一个,每个子公司只能从自身具体经营宣传,而整个集团公司则担负着企业战略的工作。但在格力,诸多子公司都可以谈企业的战略,可见格力内部经管混乱性。从格力集团和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看,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的信息是前后混淆与矛盾的。而且格力内部的一些中层干部谁都可以随便出来接受采访,可以看出格力在对企业危机经管方面所存在的空白。实际上,当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小家电公司的“口水战”在媒体愈演愈烈的时候,对于格力来说已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公关危机,这个时候企业的危机经管机制就应该建立起来,但是格力没有,一直被媒体热炒。

公关危机很重要一个特点就是当危机在没有被消灭在萌芽之中时,很有可能导致接二连三的危机爆发,在格力“内讧”事件中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随后就产生了大股东置押股份、格力电器业绩下滑、企业要被收购的传闻就是印证。

在格力的危机公关中,由于格力电器是上市公司,还有一个投资者关系经管(IRM)危机要处理。IRM属于上市公司战略经管的范畴,它旨在通过信息披露与交流,促进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并在投资公众中建立公司的诚信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格力电器的危机公关中,由于IRM做得较差,从而导致格力电器的股价大规模下跌。而在格力电器的危机公关中,非常明显的就是与投资者的关系被忽略,从而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

案例十:丰田:“问题广告”事件

广告事件起源于岁末丰田所做的两则广告,其一是霸道广告:一辆霸道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抬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石狮子向下俯首,背景为高楼大厦,配图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其二为“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该汽车在雪山高原上以钢索拖拉一辆绿色国产大卡车,拍摄地址在可可西里。网友在新浪汽车频道、tom以及xcar等网站发表言论,指出狮子是中国的图腾,有代表中国之意,而绿色卡车则代表中中国的军车,因此认为丰田公司的两则广告侮辱中国人的感情,伤害了国人的自尊,并产生不少过激言论。在随后的危机过程中,刊登“丰田霸道”广告的《汽车之友》杂志率先在网上公开刊登了一封致读者的致歉信。

广告主丰田公司也承认了错误。危机爆发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联合约见了十余家媒体,称“这两则广告均属纯粹的商品广告,毫无他意”,并正式通过新闻界向中国消费者表示道歉。丰田表示,将停止广告刊发并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并已就此事向工商部门递交了书面解释。

公关得分:70分

理由及点评:

就广告而言,应该说丰田广告的创意还是不错的,而且如果投放在别的国家的话,可能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同样的广告就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而且还被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这与广告商忽略中国的文化和风俗不无关系。

面对危机,丰田公司体现了危机处理的规范性和周全性。首先,向消费者致歉并说明主观无过错性。以高规格的领导层召集新闻媒体进行座谈,并自始自终道歉声不断,同时还通过媒体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同时在致歉的同时也适时地表达了主观无过错性。“我不是故意的,但既然产生了这样的理解歧义,我必须道歉”,“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公司正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这在感情上已经有取得了媒体和公众的谅解的可能。其次,立即停止广告刊登。这样可以防止广告的辐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更体现了丰田“知错即改”的言语是真诚的。其三,不是推脱而是主动承揽责任。“我们是广告主,我们要负责任”。在公布初步调查问题发生原因是程序上出错的同时(“这两则广告是一汽丰田和盛世长城两公司决定的,事先并没有征求丰田汽车中国事务所意见。我们以前每则广告都要征求丰田事务所的意见,但这次把这道程序给落掉了,这是我们的失误”),并没有把责任推给广告服务商,这种公关是令人信服的。其四,向工商部门递交情况说明更体现了丰田公司在更大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当然,我们也看到,丰田公司在与受众的沟通中所做的工作较少,除了通过媒体致歉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行为。可以说它忽略了危机公关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即与受众的沟通和互动远远不够,毕竟问题是读者发现的。

品牌 事件 分值

CECT手机 “中国种的狗”事件 40

罗氏 “达菲”风波 5

长虹 海外“受骗”风波 60

富士 “走私”丑闻 5

家乐福 “进场费”风波 10

麦当劳 “消毒水”事件 30

SONY彩电 “召回”风波 80

红牛 “进口假红牛”危机 90

格力 “内讧”事件 10

丰田 “问题广告”事件 70

结语:企业有强弱,危机有大小,即使同样的危机发生在不同的企业其所形成的影响亦不同。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由于每人看待危机的规范和角度不一,因此具体到某一事件时也

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观点。笔者整理本专题的时候,一直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试图以2003年为一时间段,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挑选出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企业公关危机作为案例,通过分析,找寻其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冀望于给更多的企业以镜鉴。当然,本专题挂一漏万是难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企业围城”——有的想进榜,有的想出榜。这里只能说一声“对不住”了。

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康新觉)

2003年十大企业品牌危机公关经典案例

2003年,国家和民族经历着诸多考验和危机,比如SARS、洪水。而作为社会的经济体——企业也不能例外,从年头至岁尾,公关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关危机,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企业危机经管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更指出:“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鉴于长期浸淫于“危机公关”课题的跟踪研究,笔者以为有必要对2003年发生在企业界具有代表意义的危机公关案例加以汇集和归纳总结。我们试图通过企业与媒体、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等因素提炼和分析,并给予评价分值,形成本“十大案例”专题。

案例一:CECT手机:“中国种的狗”事件

2003年2月,南京的个别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中电通信CECT928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翻译意思是“你好,中国种的狗”,消费者随即向新闻媒体反映。此事经媒体曝光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认为这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众多此手机的用户欲向厂家讨说法。

事件发生当日,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随即,中电通信公司发表公开声明:1、中电通信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一直以发展民族企业为己任,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绝无伤害国内用户民族尊严的想法与行为;2、CECT 928是2002年8月推出的产品,以性能卓越和价格合理而赢得消费者喜爱。“Hello Chow”是手机问候语,意为“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是该手机人性化的开机界面;3、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购机用户如不喜欢该界面,CECT可提供免费软件升级,并公布售后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公关得分:40分

理由及点评:

CECT手机“HELLO CHOW”事件爆发后,中电通信市场总监即飞赴南京调节,并在第一时间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表现了中电通信对公关危机的重视程度和反应及时性。包括中电通信所发表的公开声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则非常简单的声明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中电通信对这起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不到位不成功的。笔者认为,中电通信危机公关不成功之处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中电通信似乎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危机处理过于轻描淡写。当消费者看到所购买的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

语“Hello Chow”,即“你好,中国种的狗”时,有过激的反应或者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和个人人格的高度也不为奇,毕竟人的思维是多样性的,不可能都按照CECT思路理解成“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毕竟不是消费者自愿或主动下载的,而是供应商强加的。而中电通信仅仅和消费者联系后就草草地出了文章开头的声明。这样以我为中心的声明作用能有多大?能够安抚和平息消费者和舆论吗?第二,外交辞令并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以我为中心,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而不是在厂家,没有给自己和消费者都留下余地。中电通信在声明中的第二条的意思是说我的手机很受欢迎,开机界面也没有错,你们不应该那样理解!声明的第三条“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言下之意好象消费者是在无理取闹。显然这些声明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显然加大了对立面。第四,中电通信在此次公关危机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危机公关中的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中电通信并没有与消费者、媒体进行互动交流,主动让他们参与到此次危机的处理之中。

案例二:罗氏:“达菲”风波

2月8日,一条令人惊惧的消息在广东以各种形式迅速蔓延——广州出现流行疾病,几家医院有数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医生。“死亡”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大为恐慌,谣言四起。9日,罗氏制药公司召开媒体见面会,声称广东发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并告之其产品“达菲”治疗该病疗效明显。罗氏公司的医药代表也以达菲能治疗该病而敦促各大医院和分销商进货。媒体见面会的直接后果是为谣言推波助澜,广东、福建、海南等周边省份的食醋、板蓝根及其它抗毒药品脱销,价格上涨几倍及至十几倍,投机商大发“国难财”,“达菲”在广东省内的销量伴随谣言的传播也扶摇直上。8日前广东省内仅1000盒,9日后飙升到10万盒。曾有顾客以5900元买下100盒“达菲 ”!

1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质疑“达菲”:“禽流感”恐慌与销量剧增有何关系?》的署名文章,指责罗氏制药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并向广东省公安厅举报。罗氏公司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直接的后果是“达菲”销量的直线下跌。《南方都市报》的消息发出后第二天,广州某医院“达菲”的销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费者提出退货和索赔要求。

公关得分:5分

点评及理由:

“非典”是对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跨国公司更不例外。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同样是中国的“企业公民”,在获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当“非典”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借机公关型,承担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扮演赋有诚信、爱心、有责任感的企业;另一种则是利益熏心,无奸不商型,最终陷入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中。罗氏扮演的是后者。 “达菲”事件对罗氏(中国)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试想,如果罗氏不是开媒体见面会,而是向广大市民赠药呢?危难之中见真情。如果罗

氏宣称的是“现在病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请广大市民不用惊慌,达菲对抗病毒有很好的效果,罗氏将免费向广大市民赠药。”而10万盒药的成本充其量最多几十万元而已。

对于罗氏这样一个跨国公司来说,诚信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必须谨守。危机发生后,罗氏更应该充分依靠政府的力量,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应加强社会公益性的公关活动,比如为病人提供一些免费服务,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医药研究、赞助活动,免费向社会提供此类疫情的治疗技术方案,并得到专家的认可等措施都可以积极改善自身的形象等等。总之,要让公众相信罗氏在以实际行动证明其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宗旨没有变。

案例三:长虹:海外“受骗”风波

3月5日,《深圳商报》刊载《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受骗金额可能高达数亿》一文。文章称,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在业内传播甚盛,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报道称长虹受骗已惊动了外经贸部。该报记者对此传闻还进行了多方求证,感觉事态确已严重。尽管在当晚长虹进行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对《深圳商报》的“报道不实”进行了“澄清”,但危机还是来了,让人措手不及。

6日股市开盘刚一个小时,四川长虹就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巨量抛售,股价上演高台跳水,到收盘时股价下跌4.22%,成交2600多万,甚至影响了大盘的走势。此后数天内,国内各媒体开始对“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事件的各种角度的追踪报道,形成一边倒的声音。

公关得分:60分

点评及理由:

长虹在看似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中反应的速度是迅速的,在寻找到危机产生的根源后于当日晚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举措。这些措施体现了危机公关处理应该具备的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纵观对此次公关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长虹基本是围绕着防止负面消息扩散——提供正确的消息——发表权威说法——改善形象——提升形象这一条主线进行,脉络比较清晰。在危机爆发的当天,长虹就及时提供给各大媒体一份声明,虽然有一些简单和模糊,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负面信息的扩散。其次,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开展系列的政府公关、媒体公关、公众公关,使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尤其是长虹依靠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展开政府公关,让绵阳市委出面说话,使《深圳商报》在显要位置就《传长虹在美遭巨额诈骗》进行了澄清,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而长虹公开声称将保留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被诈骗”事件,同时邀请律师通过网站和其他途径向股民说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误报”媒体索赔损失等,则是稳定股民信心的一个手段。

同时长虹在处理公关危机方面也有不少败笔。归纳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值得反思:首先,危机经管不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公关危机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最完善的危机公关是把公关危机“扼杀在摇篮中”。但是由于长虹内部经管的混乱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全员公关意识等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危机爆发。其次,同行关系不融洽。长虹公关危机事件直接反映了长虹与竞争对手关系的恶劣程度。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这次危机是由基地设在广州的一家香港上市的企业所放的暗箭。可见长虹与同行之间的关系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第三,媒体关系不和谐。

作为国内知名的大企业,但是长虹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与大企业的身份相匹配和协调起来。长虹“遭诈骗”被报道后,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跟风和炒作,除了给沉寂已久的家电市场增添几分热闹之外,更多的是反衬出长虹与媒体的关系不和谐。尽管一些媒体对长虹“遭诈骗”事件听取了长虹方面的意见,并就此做了分析,但就总体而言,大部分媒体在对长虹的报道上对长虹本身是不利。

案例四:富士:“走私”丑闻

2003年关于“富士走私”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后更被传媒曝光,问题的焦点又更多的集中在珠海真科身上。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仅有的一份“与自己无关”的声明更显示出其大有逃避中国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企图蒙混过关之意。而在媒体公关上,富士更多的是“义正严词”,试图使媒体屈服。

“富士走私”丑闻更是遭到同行诟病。柯达全球副总裁对外宣称:柯达对珠海真科的“灰色行为”早就有所耳闻,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伤害了柯达。乐凯也表达了“极为不满”的情绪,并早就收集了有关真科的“违规资料”,并上报国家经贸委。“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富士成为了众矢之的。

对于富士涉嫌走私事件,富士(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称,无论是富士总部还是富士(中国),都从来没有给珠海真科投过一分钱。实际上珠海真科只与富士总社的代理商有关。有关“走私”的传闻与富士公司无任何瓜葛。

可调查表明,在中港照相的旗下,竟有十几家“富士”名号的公司。富士,本该紧急采取危机公关战略,力争平息危机,以保住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国市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其涉嫌走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的前提下,富士居然未采取任何危机公关策略,而是在珠海真科东窗事发后,干脆把自己推了个一干二净。

公关得分:5分

理由及点评:

国内媒体与公众对于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看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先是认为它们是“天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媒与大众逐渐认识到一些跨国公司的“另一面”,媒体对于跨国公司的报道也逐渐从“宣扬”转为“揭幕”,承担起向公众披露跨国公司危机的重要职责,这同时也是国内媒体市场化的需要。而部分跨国公司又对自身的不合法和违常理行为在媒体和公众面前遮遮掩掩,不肯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之间必然产生碰撞。在很多时候,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媒体的不理解或者处理不当,往往促发危机爆发。而又由于公众与企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使得公众受媒体舆论影响较大,所以危机公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考虑如何向媒体进行公关。

富士在媒体公关方面一直差强人意。关于“富士走私”的消息不断被传媒曝光时,富士多以沉默作答,“与自己无关”的声明也只是推卸责任。而在对待媒体上又采取“义正严词”的态度,试图使媒体屈服。富士一纸声明函发给北京某著名财经媒体,表示要诉诸法律来解决被曝光事宜。事与愿违的是,就在富士发出声明的两个星期后,北京这家报纸仍然利用较大的

篇幅对富士以及“胶片”走私事件作了追踪报道,并配有社评性的评论,大有将曝光“富士走私”事件进行到底的决心。富士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公司,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显示与跨国公司身份相匹配的风范。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追踪报道,则更是把富士与媒体不和谐关系表露无遗。与柯达相比富士缺乏了一种与媒体互动性的双向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富士之所以得了较低得分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违反了中国的法律法规的底线。

案例五:家乐福:“进场费”风波

入夏之后,中国的各类供应商不断揭竿而起,使驰骋中国零售业并作为第一家赢利的国际超级零售巨头“家乐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6月中旬,包括洽洽、阿明、正林在内的11家知名炒货品牌不堪收费之苦组成“炒货联盟”,并通过炒货行业协会在上海与家乐福叫板。接着,造纸业“半途杀出”,使家乐福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此后,炒货风波“跨”出上海,南京家乐福也遭“讨伐”。随后“猛料”再出——家乐福低价搅局惹恼春兰空调,后者扬言要给予家乐福高达5万元的重罚。

公关得分:10分

点评及理由:

家乐福与供货商的“通路费”问题体现了厂商之间市场和利润的博弈,只是这一系列事件在短时间内都聚集到家乐福身上,瞬间爆发,使家乐福危机空前。

作为世界著名超级零售巨头的家乐福在中国政府的公关上似乎一直是个“门外汉”。据路透社2001年2月报道,中国经贸委官员表示,法国零售商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分店都只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审批,而违反了有关合资公司在中国开设的连锁店须经中央政府许可的规定。《金融时报》更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对家乐福采取整改措施。在这个事件里与其说家乐福对中国市场的相关法律的“忽视”,还不如说是其政府公关的失败。“进场费”事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家乐福在被各大厂家“爆炒”的时候,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为什么迟迟没有出来进行调节与处理?唯一出来的炒货行业协会还是与其叫板的。“进场费”风波发生后,作为市场宏观调控与监管者,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一直没有介入。

其实,家乐福可以拜会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或商委,甚至中华商业联合会等国家机构,将整个事件进行陈述与沟通,取得政府机关的支持与谅解,以调节各方的“剑拔弩张”的局面。家乐福更可以从两个方面与供货商沟通:一方面积极与上海炒货行业协会商谈,寻找出双方的分歧点,争取相互理解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家乐福与炒货供应厂家分别沟通,倾听各自的想法,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和探听对方的要求底线,为以后事情的解决提供参考。与炒货协会的沟通与协调目的在于减少继续的磨擦,而与12家厂家分别进行谈判则是软化和瓦解炒货联盟的最佳手段。

案例六:麦当劳:“消毒水”事件

7月12日,广州两消费者到麦当劳用餐,发现所点的红茶有极浓的消毒水味道。现场副经理解释,原因可能是由于店员前一天对店里烧开水的大壶进行消毒清洗后,未把残余的消毒水排清所致。两消费者与卖当劳相关人员就赔偿等问题理论和争执长达两个多小时之后店长和督导才到达现场。甚至在工商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调停近一个小时后最终仍以破裂收场,消费者愤然报警。

一周后,麦当劳发表简短《声明》,用主要文字描述事件过程并一再强调两位消费者是媒体记者,同时声明麦当劳一向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所有规定和要求,并保证麦当劳提供的每一项产品都是高质量的、安全的、有益健康的。整个声明没有提及自己的任何过失、该如何加强经管或向消费者表示歉意,更没有具体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经媒体多方报道,历经半月麦当劳和消费者达成和解,但双方对和解内容保密。

此前的5月麦当劳某北京分店已发生过把消毒水当饮料提供给消费者的事情。当时受害者得到的回复是“没想到他们的态度特别不好,连最起码的医药费他们都不愿意出。店长还跟我说什么,现在是特殊时期,他们的压力特别大,希望我能体谅她”。问题得不到解决,消费者寻求媒体投诉。

公关得分:30分

理由及点评:

消费者投诉处理不当是500强在中国一直头疼的问题。像“砸大奔”等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处理消费者投诉不当酿成危机爆发。美国提运公司副总经理玛丽安娜.拉斯马森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处理好消费者的投诉=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增加消费者认牌购买的倾向=更高的利润。如果企业处理好因为自身行为的不当所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的话,消费者不仅不会远离企业,相反,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家值得信赖的企业,并有可能刺激消费者的“二次购买”。毕竟,谁都有可能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的态度。

一旦消费者投诉发生,第一个24小时非常重要。投诉处理若不及时,消费者就会寻找其他途径宣泄不满。“消毒水”事件中,麦当劳在处理与消费者的关系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店长和地区督导在事情发生的两个小时后才赶到现场,说明麦当劳对消费者漠视,以及在危机处理机制上的欠缺。即使一份以我为中心的所谓的“声明”,也只是在一周之后才拿出来。第二,麦当劳的员工与两位消费者在两个多小时内多次发生争执。不管顾客对错与否,作为强势群体的企业一方都不应该与消费者发生争执。当着其他顾客的面与自己的用户争执唯一的结果就是损坏企业和品牌形象。第三,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合理要求,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小”的嫌疑。应该说,从报道的情况来看,消费者要求给个说法的要求是合理的,而麦当劳的处理缺乏中国人最看中的“面子”,完全是想草率应付。如果麦当劳满足消费者合理要求,给足消费者“面子”,在辅之以“感情”因素,“消毒水”事件自然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在整个危机公关的事件中,麦当劳应该这样处理:真诚的消费者公关——取得谅解,诚恳的公众公关——赢得信誉,开诚布公的媒体公关——赢得口碑。

案例七:SONY彩电:“召回”风波

7月底,索尼(中国)公司发布了一则《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函称,由于索尼有10款

特丽珑电视机的零件有瑕疵,它们将在日本召回34万台“特丽珑”电视机。这是继索尼该月早些时候宣布在全球召回1.8万台Vaio笔记本电脑后又一因质量问题而大批量提供产品免费维修的事件。在中国市场,索尼公司并没有销售以上10个型号的彩电,但是在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间,索尼在中国生产的少量21英寸彩电有6种型号也使用了该类电容器件。如有中国用户发现以上型号的索尼彩电出现类似情况,索尼在华顾客服务机构将会负责提供“恰当的检查及维修服务”,“如因此为您带来任何不便,我们表示真诚的歉意”。

公关得分:80分

点评及理由:

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相比,索尼中国公司在处理这次公关危机时显得临阵不慌,并主动出击,把可能扩大的危机尽量弱化,并正确地引导了媒体的舆论导向,避免了索尼在中国的品牌损伤。有如下公关经验值得借鉴:第一,积极与消费者沟通,争取主动性。几乎与日本同步,索尼中国公司于7月29日在许多媒体都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在自己网站上公布了《致索尼彩电用户的通知》,把出现瑕疵产品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描述,并提出解决的办法。索尼此举与当年三菱“帕杰罗”事件中三菱公司试图置消费者利益和损失于不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整个危机公关的开始阶段以积极的态度取得了主动权。不妨设想,如果索尼不积极主动地披露产品问题而是被媒体曝光的话会怎样?第二,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统一性和畅通性。索尼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整个对外的声音只有索尼中国公司高级公关经理,保证了与媒体信息沟通的统一性和畅通性。在回答媒体关于索尼彩电的“瑕疵”等问题时,该经理表现了公关人应具备的新闻及公关技巧,给媒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源,使媒体尽可能获得全面的信息,避免了各类无根据猜测产生,挽回了形象。第三,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消费者。索尼在致消费者的通知函中,虽含蓄却完整地表达了对消费者的“4R”公关原则:遗憾(Regret)、改革(Reform)、赔偿(Restitution)、恢复(Recovery),即一个组织要表达遗憾、保证解决措施到位、防止未来相同事件再次发生并且提供合理和适当的赔偿,直到安全摆脱这次危机。索尼公司表达了对产品出现问题的遗憾和歉意,对未来的产品表达了革新,对出现问题的产品免费的维修等等,体现了一家跨国公司的经管风范和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案例八:红牛:“进口假红牛”危机

8月,海南检验检疫局在对进口红牛饮料检验中,发现饮料无中文标签,咖啡因含量超过我国规范,且尚未取得我国标签审核证书。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辖区市场销售的进口红牛饮料进行检查。南宁一家媒体对此作了不准确的报道,随后被几家网站转载,从而对公众和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

新闻只报道“进口红牛被查”,却没有指出这个产品是“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与中国红牛饮料公司生产的产品完全没有关系,而且还把主要问题扣在咖啡因超标上面。其实,国家质检总局查处“进口走私红牛”并不仅仅是因为其咖啡因超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属于走私进口的非法产品,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检验,与我国严厉打击走私相违背。在我国销售的红牛饮料主要有进口和国产之分,其中国产红牛饮料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海南和北京设立的两个工厂的产品。

根据医学专家介绍,违规进口的“红牛饮料”与酒混合饮用则会引起脱水现象发生,并且损害心脏和肾功能。同时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过量服用会产生心慌、烦躁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所谓的“进口红牛”缘于今年夏天以来,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几个地区,有一小批人在销售从非法渠道走私进口的红牛饮料,而中国红牛饮料公司也一直在配合当地执法部门查处这些无中文标识的走私产品。红牛公司认为这种打击只是针对少数几个地区,而且走私的进口红牛数量也很少,不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因此就没有对媒体和公众做出声明和解释。

公关得分:90分

理由及点评:

媒体的报道证明红牛公司起初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但当事件发生后,红牛公司临阵不慌,从容地应对了这场关系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危机,而且出手“快、准、狠”,将危机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体现红牛危机经管的水平。当“被查事件”发生后,红牛维他命饮料公司品牌策划经管部部长连续接到两个电话,询问进口红牛被查事件。根据这一线索,马上查找信息来源,并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与负责质检、工商、法律、条法等部门紧急沟通。弄清事情真相当日,红牛公司立即召集条法部、客户服务部和品牌部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并一致认为必须向公众澄清事件,并消除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议对危机处理的各项事务作了详细安排并指定相关责任人,争取到时间的主动权,避免了混乱。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红牛公司决定首先在媒体方面扭转舆论导向,立即同国内刊登该新闻的一些主要网站取得联系,向其说明事情真相,然后动用公关手段,促使有关网站摘掉所转载的不准确的新闻,换上红牛公司法律顾问的“严正声明”,并附以红牛公司质量承诺宣言和获得国家相关认证证书的列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媒体可能存在的“恶炒”。针对第二天平面媒体可能出现的报道,红牛公司起草了一份新闻通稿,于当晚向全国一些主要媒体以传真形式发出。同时,该公司又针对全国约50家主要媒体做了一个广告投放计划,每家做半个版的广告,而广告的内容是向消费者说明和承诺红牛的品质没有问题,红牛的品牌绝对值得信任。就连广告也于当天晚上连夜设计出来,与危机抢时间。在与媒体联络沟通的同时,红牛通知全国3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要求它们向当地的经销商逐一说明事情真相,红牛公司将自己的声明传真给每个经销商,让经销商先期有了知情权,使经销商得到尊重,并坚定经销商对红牛的信心和信任。与品牌策划部同时工作的还有条法部,它们主要负责同各地的质检、工商等部门沟通,以说明情况,消除影响。

处理公关危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减少危机的程度,并尽可能地化“危”为“机”。综观中国红牛的危机公关过程,它体现了整个红牛公司良好的危机公关素质,使“假红牛”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危机对于品牌和公司的危害降低到了最低限度。

案例九:格力:“内讧”事件

11月初,格力电器在广州两权威媒体发表一份“严正声明”,随即各大证券报纸和浙江、湖北等地媒体纷纷刊登该声明。声明指出,最近有媒体以及网站刊登了“格力进军厨具市场”和“格力建成三个小家电基地”为题的报道,声称格力电器(000651)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声明进一步指出文章内容纯属虚构、捏造,毫无根据,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同时,格力电器强调,为维护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对于假消息来源知情而提供证据者给予奖励

等等。由于“声明”的广泛传播,事件很快蔓延至全国。据称,格力小家电已经接到了来自各地经销商关于“格力小家电是否合法”的询问。接着,“内讧”事件发生戏剧性变化,格力小家电向媒体发了落款为珠海格力集团的一份传真,向媒体证明,珠海格力小家电和格力电器一样,同属格力集团子公司,授权合法使“格力”字号和商标。耐人寻味的是,此后格力集团以广告的形式用了一个整版在某经济类报纸发表题为《格力集团品牌经营渐入佳境》的文章,被看作集团含蓄反击格力电器指责的一个具体表现。此后,市场上的格力空调和小家电都已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危机,而他们的品牌信誉更是已经无法弥补。由于格力电器属于上市公司,“内讧”事件导致格力电器股票大幅度下跌。随后媒体又传出格兰仕收购格力的新闻,对格力品牌的伤害相当严重。

公关得分:10分

理由及点评: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关于企业战略的信息出口应该只有一个,每个子公司只能从自身具体经营宣传,而整个集团公司则担负着企业战略的工作。但在格力,诸多子公司都可以谈企业的战略,可见格力内部经管混乱性。从格力集团和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看,格力电器和格力集团的信息是前后混淆与矛盾的。而且格力内部的一些中层干部谁都可以随便出来接受采访,可以看出格力在对企业危机经管方面所存在的空白。实际上,当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小家电公司的“口水战”在媒体愈演愈烈的时候,对于格力来说已经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公关危机,这个时候企业的危机经管机制就应该建立起来,但是格力没有,一直被媒体热炒。

公关危机很重要一个特点就是当危机在没有被消灭在萌芽之中时,很有可能导致接二连三的危机爆发,在格力“内讧”事件中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案例。随后就产生了大股东置押股份、格力电器业绩下滑、企业要被收购的传闻就是印证。

在格力的危机公关中,由于格力电器是上市公司,还有一个投资者关系经管(IRM)危机要处理。IRM属于上市公司战略经管的范畴,它旨在通过信息披露与交流,促进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关系,并在投资公众中建立公司的诚信度,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格力电器的危机公关中,由于IRM做得较差,从而导致格力电器的股价大规模下跌。而在格力电器的危机公关中,非常明显的就是与投资者的关系被忽略,从而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

案例十:丰田:“问题广告”事件

广告事件起源于岁末丰田所做的两则广告,其一是霸道广告:一辆霸道汽车停在两只石狮子之前,一只石狮子抬起右爪做敬礼状,另一只石狮子向下俯首,背景为高楼大厦,配图广告语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其二为“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该汽车在雪山高原上以钢索拖拉一辆绿色国产大卡车,拍摄地址在可可西里。网友在新浪汽车频道、tom以及xcar等网站发表言论,指出狮子是中国的图腾,有代表中国之意,而绿色卡车则代表中中国的军车,因此认为丰田公司的两则广告侮辱中国人的感情,伤害了国人的自尊,并产生不少过激言论。在随后的危机过程中,刊登“丰田霸道”广告的《汽车之友》杂志率先在网上公开刊登了一封致读者的致歉信。

广告主丰田公司也承认了错误。危机爆发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联合约见了十余家媒体,称“这两则广告均属纯粹的商品广告,毫无他意”,并正式通过新闻界向中国消费者表示道歉。丰田表示,将停止广告刊发并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并已就此事向工商部门递交了书面解释。

公关得分:70分

理由及点评:

就广告而言,应该说丰田广告的创意还是不错的,而且如果投放在别的国家的话,可能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同样的广告就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而且还被上升到民族尊严的高度。这与广告商忽略中国的文化和风俗不无关系。

面对危机,丰田公司体现了危机处理的规范性和周全性。首先,向消费者致歉并说明主观无过错性。以高规格的领导层召集新闻媒体进行座谈,并自始自终道歉声不断,同时还通过媒体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同时在致歉的同时也适时地表达了主观无过错性。“我不是故意的,但既然产生了这样的理解歧义,我必须道歉”,“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公司正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消费者的谅解和信任。”这在感情上已经有取得了媒体和公众的谅解的可能。其次,立即停止广告刊登。这样可以防止广告的辐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更体现了丰田“知错即改”的言语是真诚的。其三,不是推脱而是主动承揽责任。“我们是广告主,我们要负责任”。在公布初步调查问题发生原因是程序上出错的同时(“这两则广告是一汽丰田和盛世长城两公司决定的,事先并没有征求丰田汽车中国事务所意见。我们以前每则广告都要征求丰田事务所的意见,但这次把这道程序给落掉了,这是我们的失误”),并没有把责任推给广告服务商,这种公关是令人信服的。其四,向工商部门递交情况说明更体现了丰田公司在更大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当然,我们也看到,丰田公司在与受众的沟通中所做的工作较少,除了通过媒体致歉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行为。可以说它忽略了危机公关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即与受众的沟通和互动远远不够,毕竟问题是读者发现的。

品牌 事件 分值

CECT手机 “中国种的狗”事件 40

罗氏 “达菲”风波 5

长虹 海外“受骗”风波 60

富士 “走私”丑闻 5

家乐福 “进场费”风波 10

麦当劳 “消毒水”事件 30

SONY彩电 “召回”风波 80

红牛 “进口假红牛”危机 90

格力 “内讧”事件 10

丰田 “问题广告”事件 70

结语:企业有强弱,危机有大小,即使同样的危机发生在不同的企业其所形成的影响亦不同。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由于每人看待危机的规范和角度不一,因此具体到某一事件时也

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观点。笔者整理本专题的时候,一直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情,试图以2003年为一时间段,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挑选出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企业公关危机作为案例,通过分析,找寻其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冀望于给更多的企业以镜鉴。当然,本专题挂一漏万是难免的,甚至可能会形成“企业围城”——有的想进榜,有的想出榜。这里只能说一声“对不住”了。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