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次绿兰)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材料7篇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1)
阅读了李四光的故事后,我感想很多,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争取得到的权利》一书。
故事主要讲了:李四光在他爸爸口中得知在武汉三填有个地方可以免费上学,于是,他到了那所小学读书。因为他刚上学时就发奋读书,所以成绩一直很好,虽然几次考试都是名列第一,但是他每次都没被保送,于是,他就准备自己出国,最后还是回到了学校。他的行为被校长知道了,校长被惹怒了,于是就要把李四光开除学校。但是,他的老师说:“给李四光一次机会吧,如果这次没有考第一名,就让他退学,如果考上了,就可以保送。最后,他终于名列前茅,争取到了保送的权利……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感悟是:李四光居然能用自己的实力夺取报送的机会,这是一般小学生都难做到的事情,让我很惊讶。李四光果然能考上学校的第一,让我又高兴又嫉妒。我要向他学习……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成功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努力争取而获得的。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2)
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奠基人。在他童年时期,父亲因为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经常要躲避官府的追查。李家生活上只能靠母亲纺线织布补贴家用。因此,李四光从五六岁开始就帮着母亲干活儿,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李四光从小就喜爱读书,善于思考。1904年,15岁的他到日本留学。面对语言的差异和理科基础的落后,他发奋读书,进步飞快,让人刮目相看。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留学生集会,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孙中山先生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1905年,李四光加入同盟会,成为第一批盟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归国,1913年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他认识到要想振兴中华,必须先振兴实业;要想振兴实业,就必须找到埋藏在祖国地下的矿藏。于是他就换到了地质学专业,开始了一生的地质学术研究之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李四光终于写出了《中国北部之蜓科》的研究论文,有力支持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
到20世纪40年代,他的研究渐渐成熟,正式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到花甲之年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碍,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经验,详细论证了我国可能含有石油的远景地区,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石油普查工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他也进行了寻找铀矿资源的研究和普查工作,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为核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李四光一生不断向科学进军,为祖国的发展呕心沥血。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女儿、女婿也都成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继1955年李四光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之后,1980年,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和女婿邹承鲁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创造了一门两代三院士的佳话。李四光和他的家人用一生诠释着崇高的理想与信念:鞠躬尽瘁,科技报国。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3)
中国“贫油”帽子是可以摘掉的,“地震不可知论”是不成立的--在新中国地质事业的群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以科学家、地质学家等享誉全球,作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也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李四光字仲揆,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创始会员之一。1913年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地质人才。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获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英国讲学,在伦敦、剑桥等八所大学举办“中国地质学”讲座。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李四光自英国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部部长、第一届全国_
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_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地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任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8年,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事业。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注重实践,悉心钻研,勇于创新,写下了数百万言140余篇(部)科学论著,为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
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李四光运用自己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组织指导石油地质工作,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值得进行,为大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
勘探与发现,为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指导铀等放射性矿产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我国核工业和“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四光还有力推进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邢台发生地震后,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他提出进行地应力测量和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研究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测和预报地震指明了方向;他还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地壳活动带中寻找建设“安全岛”,以及各种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等。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直到临终,他还念念不忘发展地球科学、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安危,被誉为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20XX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_
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4)
1875年的一天,有一个独自在外求学的少年名叫李仲揆,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填写报名表时,他不小心在姓名栏里填上了自己的年龄“十四”,他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把“十”改成了“李”,可是他又觉得“李四”这个名字太俗气不好听,正在发愁的时候,他看到旁边墙上有一块牌匾书有“光被四表”四个字,他认为“光”字寓意非常好,就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他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李四光”这个名字会在20世纪的中国家喻户晓。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爷爷又长年卧床不起,家里农活全靠妈妈一人操持,日子过得很艰难。李四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二,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很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每天天刚亮,他就起床挑水,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也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他用脚踩踏板帮妈妈舂米,人小踩不动,他便想法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
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顺着藕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便可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改建武昌中山大学为国立武汉大学,李四光担任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在东湖建筑新校舍。然而,武汉大学的兴建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李四光、王世杰等人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建校申请、修路迁坟、经费等问题。经过十年建成的武汉大学,远远望去,一栋栋流光溢彩的现代古典建筑、一座座金碧辉煌的玉阁黉宫,中西合璧的完美杰作像一幅绝美的画卷,镶嵌在葱茏叠翠的珞珈山麓,宛如回响在东湖岸边的一曲优美旋律凝化而成的永恒绝唱。庄重典雅、造型瑰丽的校舍建筑群,不仅让武汉大学赢得了“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美誉,其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亦鼓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断开拓进取。
李四光还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武汉大学阶梯教室向全校师生做学术演讲。他的报告题材很广,大多取自其研究课题。他讲道:“抚顺的烟煤,其产量很多,煤质亦佳,而日下全区煤田,全在日人势力控制之下”,又大声疾呼道:“中国蕴藏百分之九十以上之采取权,完全操诸日人之手。国人早日醒悟,急起图之。”他每次讲演都极受欢迎,教室内外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鲜为人知的是,李四光除了是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就迷上了小提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写下小提琴曲《行路难》,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这是有曲谱为证的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解放初期我国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世界都流传着中国缺乏石油的理论,因为1915年至1917年间,美孚石油公司率领一个钻井队,花了300万美元在陕北打了7口探井,因收获不大不得不放弃。5年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时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
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油区;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1953年,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征询他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毛泽东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回答主席说:“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好地质勘探工作”。毛泽东听后高兴地笑了,当即做出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后来在李四光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的土地上终于有石油冒了出来,特别是东北、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信心,指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6年邢台发生强震,李四光深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之严重,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用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研究工作。他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因此,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观测、分析和掌握其动向,是十分重要的。他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孕育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可惜这项工作他还没有来得及深入总结,就与世长辞了。
李四光逝世以后,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有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们为人民所利用。”“把地球交
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例如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
爱国奉献、勇于担当是李四光一生的写照,他总觉得事情做的太少,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相差太远。“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这样评价他说:李四光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
1989年,为纪念李四光对中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国家设立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XX年,李四光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10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天文台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星。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5)
今天,我读了《李四光的故事》我觉得李四光非常听话,我是在第6自然段的时候看到的,因为他5岁的时候,开始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 岁转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他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听话。
而且我也觉得李四光非常勤劳。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勤劳,我们也要像他学习。
我还觉得李四光非常喜欢问问题。比如他小时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喜欢问问题,我们也要像他学习。李四光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所以要我们向他学习。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6)
抱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李四光的故事》之后,敬佩像急流一般灌彻了我的心胸。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冰石、石油等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地质学经验为我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他穷尽一生对我国带来如此伟大的贡献,是用努力、用认真、用专注得来的结果。他要求学生必须要认真,做事要一丝不苟。例如,在野外工作时,一切测量,必须分毫不差,由他亲自检验;之所以学生在路上一眼就能认出他,是因为他对自己走路跨步的长度要求是0。85米,从这里可见他的认真和专注。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来到农场鱼,因为心情浮燥、三心二意,导致鱼刚靠近鱼饵就被吓跑了。静坐在旁边的老人都钓到七、八条鱼了,我连一条都没钓到。心急如焚的我看到这幅景象更是灰心丧气。
后来我逐渐得到启发,坐下来,心渐渐的平静下去,开始专注的钓鱼。一圈圈波纹在水中荡漾开来……“啊!”一条鱼终于上钩了!我激动的心情像水上的浪花一般绽开!
什么事情都能够认真对待,很多人往往都做不到,而李四光却做到了,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克服啊!养成认真的习惯,对生活无形中也有好处。无论认真
对待多细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敬佩,还有着一丝羡慕的成分
李四光专注和认真的精神像冬日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做一件事没有认真去对待,专注去做,心中就会着火。而一心一意就像水,能把火浇灭,让心平静。
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次绿兰)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材料7篇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1)
阅读了李四光的故事后,我感想很多,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争取得到的权利》一书。
故事主要讲了:李四光在他爸爸口中得知在武汉三填有个地方可以免费上学,于是,他到了那所小学读书。因为他刚上学时就发奋读书,所以成绩一直很好,虽然几次考试都是名列第一,但是他每次都没被保送,于是,他就准备自己出国,最后还是回到了学校。他的行为被校长知道了,校长被惹怒了,于是就要把李四光开除学校。但是,他的老师说:“给李四光一次机会吧,如果这次没有考第一名,就让他退学,如果考上了,就可以保送。最后,他终于名列前茅,争取到了保送的权利……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感悟是:李四光居然能用自己的实力夺取报送的机会,这是一般小学生都难做到的事情,让我很惊讶。李四光果然能考上学校的第一,让我又高兴又嫉妒。我要向他学习……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成功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努力争取而获得的。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2)
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奠基人。在他童年时期,父亲因为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经常要躲避官府的追查。李家生活上只能靠母亲纺线织布补贴家用。因此,李四光从五六岁开始就帮着母亲干活儿,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李四光从小就喜爱读书,善于思考。1904年,15岁的他到日本留学。面对语言的差异和理科基础的落后,他发奋读书,进步飞快,让人刮目相看。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留学生集会,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孙中山先生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1905年,李四光加入同盟会,成为第一批盟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归国,1913年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他认识到要想振兴中华,必须先振兴实业;要想振兴实业,就必须找到埋藏在祖国地下的矿藏。于是他就换到了地质学专业,开始了一生的地质学术研究之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李四光终于写出了《中国北部之蜓科》的研究论文,有力支持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
到20世纪40年代,他的研究渐渐成熟,正式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到花甲之年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碍,从英国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经验,详细论证了我国可能含有石油的远景地区,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石油普查工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他也进行了寻找铀矿资源的研究和普查工作,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为核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李四光一生不断向科学进军,为祖国的发展呕心沥血。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女儿、女婿也都成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继1955年李四光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之后,1980年,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和女婿邹承鲁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创造了一门两代三院士的佳话。李四光和他的家人用一生诠释着崇高的理想与信念:鞠躬尽瘁,科技报国。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3)
中国“贫油”帽子是可以摘掉的,“地震不可知论”是不成立的--在新中国地质事业的群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就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李四光。
李四光以科学家、地质学家等享誉全球,作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的创始会员之一,他也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李四光字仲揆,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创始会员之一。1913年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18年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地质人才。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31年获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英国讲学,在伦敦、剑桥等八所大学举办“中国地质学”讲座。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李四光自英国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部部长、第一届全国_
委员、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_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和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副主任、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地震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震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任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8年,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同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69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事业。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注重实践,悉心钻研,勇于创新,写下了数百万言140余篇(部)科学论著,为发展地球科学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建的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为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地质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他关于古生物蜓科化石分类标准与鉴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他建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为第四纪地质研究,特别是地层划分、气候演变、环境治理和资源勘查等开拓了新思路。
为解决经济建设中能源紧缺问题,李四光运用自己创建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组织指导石油地质工作,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的“摸底”工作值得进行,为大庆、胜利、大港等我国东部一系列大油田的
勘探与发现,为摘掉我国“贫油”的帽子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四光指导铀等放射性矿产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发展我国核工业和“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四光还有力推进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邢台发生地震后,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他提出进行地应力测量和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研究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测和预报地震指明了方向;他还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在地壳活动带中寻找建设“安全岛”,以及各种灾害的预测与防治等。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直到临终,他还念念不忘发展地球科学、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安危,被誉为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
20XX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_
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4)
1875年的一天,有一个独自在外求学的少年名叫李仲揆,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填写报名表时,他不小心在姓名栏里填上了自己的年龄“十四”,他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把“十”改成了“李”,可是他又觉得“李四”这个名字太俗气不好听,正在发愁的时候,他看到旁边墙上有一块牌匾书有“光被四表”四个字,他认为“光”字寓意非常好,就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他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李四光”这个名字会在20世纪的中国家喻户晓。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爷爷又长年卧床不起,家里农活全靠妈妈一人操持,日子过得很艰难。李四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二,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很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每天天刚亮,他就起床挑水,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也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他用脚踩踏板帮妈妈舂米,人小踩不动,他便想法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
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顺着藕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便可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改建武昌中山大学为国立武汉大学,李四光担任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负责在东湖建筑新校舍。然而,武汉大学的兴建历程却并非一帆风顺,经过李四光、王世杰等人多方奔走,终于解决了建校申请、修路迁坟、经费等问题。经过十年建成的武汉大学,远远望去,一栋栋流光溢彩的现代古典建筑、一座座金碧辉煌的玉阁黉宫,中西合璧的完美杰作像一幅绝美的画卷,镶嵌在葱茏叠翠的珞珈山麓,宛如回响在东湖岸边的一曲优美旋律凝化而成的永恒绝唱。庄重典雅、造型瑰丽的校舍建筑群,不仅让武汉大学赢得了“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美誉,其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亦鼓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断开拓进取。
李四光还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武汉大学阶梯教室向全校师生做学术演讲。他的报告题材很广,大多取自其研究课题。他讲道:“抚顺的烟煤,其产量很多,煤质亦佳,而日下全区煤田,全在日人势力控制之下”,又大声疾呼道:“中国蕴藏百分之九十以上之采取权,完全操诸日人之手。国人早日醒悟,急起图之。”他每次讲演都极受欢迎,教室内外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
鲜为人知的是,李四光除了是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就迷上了小提琴,1920年回国前,他提笔写下小提琴曲《行路难》,据上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室考证,这是有曲谱为证的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解放初期我国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世界都流传着中国缺乏石油的理论,因为1915年至1917年间,美孚石油公司率领一个钻井队,花了300万美元在陕北打了7口探井,因收获不大不得不放弃。5年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时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
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油区;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1953年,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征询他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看法。毛泽东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面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李四光回答主席说:“我国地大物博、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是丰富的,关键是要抓紧做好地质勘探工作”。毛泽东听后高兴地笑了,当即做出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后来在李四光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的土地上终于有石油冒了出来,特别是东北、华北平原先后突破之后,他更加坚定了中国具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信心,指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是可靠的,为中国寻找石油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6年邢台发生强震,李四光深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之严重,在他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用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研究工作。他认为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因此,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观测、分析和掌握其动向,是十分重要的。他在邢台地震之后,对河间、渤海湾和唐山等地区孕育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提出过一些预测性的意见,可惜这项工作他还没有来得及深入总结,就与世长辞了。
李四光逝世以后,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有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们为人民所利用。”“把地球交
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例如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不到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
爱国奉献、勇于担当是李四光一生的写照,他总觉得事情做的太少,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相差太远。“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这样评价他说:李四光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
1989年,为纪念李四光对中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国家设立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XX年,李四光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同年10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天文台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星。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5)
今天,我读了《李四光的故事》我觉得李四光非常听话,我是在第6自然段的时候看到的,因为他5岁的时候,开始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 岁转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他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听话。
而且我也觉得李四光非常勤劳。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勤劳,我们也要像他学习。
我还觉得李四光非常喜欢问问题。比如他小时侯和其他小朋友玩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喜欢问问题,我们也要像他学习。李四光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榜样,所以要我们向他学习。
地质学家李四光事迹(篇6)
抱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李四光的故事》之后,敬佩像急流一般灌彻了我的心胸。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他发现了冰石、石油等宝贵的自然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地质学经验为我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他穷尽一生对我国带来如此伟大的贡献,是用努力、用认真、用专注得来的结果。他要求学生必须要认真,做事要一丝不苟。例如,在野外工作时,一切测量,必须分毫不差,由他亲自检验;之所以学生在路上一眼就能认出他,是因为他对自己走路跨步的长度要求是0。85米,从这里可见他的认真和专注。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来到农场鱼,因为心情浮燥、三心二意,导致鱼刚靠近鱼饵就被吓跑了。静坐在旁边的老人都钓到七、八条鱼了,我连一条都没钓到。心急如焚的我看到这幅景象更是灰心丧气。
后来我逐渐得到启发,坐下来,心渐渐的平静下去,开始专注的钓鱼。一圈圈波纹在水中荡漾开来……“啊!”一条鱼终于上钩了!我激动的心情像水上的浪花一般绽开!
什么事情都能够认真对待,很多人往往都做不到,而李四光却做到了,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克服啊!养成认真的习惯,对生活无形中也有好处。无论认真
对待多细小微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敬佩,还有着一丝羡慕的成分
李四光专注和认真的精神像冬日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做一件事没有认真去对待,专注去做,心中就会着火。而一心一意就像水,能把火浇灭,让心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