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发(作者:户迎天)
1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
目 录
1.绪论 ............................................................................................................................................... 2
1.1研究背景 ............................................................................................................................. 2
1.2研究意义 ............................................................................................................................. 2
1.3研究方法 ............................................................................................................................. 2
1.4研究内容 ............................................................................................................................. 2
2.文献综述........................................................................................................................................ 3
3.《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况 ........................................................................................................ 6
3.1《鲁滨逊漂流记》主角及情节 .......................................................................................... 6
3.1《鲁滨逊漂流记》主题 ...................................................................................................... 6
4.《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 ............................................................................................ 7
4.1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内涵 ..................................................................................................... 7
4.2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 8
4.3.《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呈现契机 ................................................................. 9
4.4《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具体体现 ................................................................ 10
4.4.1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形式层面上的关系 .................................... 10
4.4.2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内容层面上的关系 .................................... 11
5.研究结果...................................................................................................................................... 11
5.1表现出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 ....................................................................................... 11
5.2殖民统治下的自然征服 ................................................................................................... 12
5.3情感欲望向理性的转化 ................................................................................................... 12
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乌托邦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发展愿景,目前许多文学经典作品中均充斥着
乌托邦的思想,将乌托邦外化为一种类似现实或者可以实现的前景。乌托邦的真
正价值不在于它的实现,而是它所彰显出的希望意识和理想信念。它体现着人类
的一种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然而,知识的增长、
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让人误以为有能力将理想变为现实。因此,乌托邦不
再仅仅作为一种思想,而是成为一种指导实践的理论。于是,世界各地出现了乌
托邦实践运动,并都以失败告终。乌托邦的实践是乌托邦的消亡与幻灭,失败的
结局严重挫伤了人们对乌托邦的信仰。人类不可能达到想象中的完美状态,因此,
乌托邦是渴望不可及的明星,它的作用在于指引着人类不断向前。
1.2研究意义
近些年以来,尤其是多元化的文学理论开始出现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以来,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多表现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
包括这一时期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发展历史的描述。而《鲁滨逊漂流记》作为
一部充分反映乌托邦思想的文学作品,关于对其乌托邦思想的理解与解读的研究
相对较少。本文从此研究空白点出发,提出对《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
全面分析与研究。
1.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鲁滨逊漂流记》文本为例,通
过查阅知网、学校图书馆等资料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对鲁滨逊漂流记中
的乌托邦思想进行分析研究。
1.4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接着是文献综述,然后对《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则分
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包括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内涵,乌托邦思
想产生的历史渊源,《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呈现契机以及《鲁滨逊漂
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具体体现,最后一部分为研究结果。
3
2.文献综述
《鲁滨逊漂流记》又名《荒岛余生》,它的创作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首次
出版于 1719年 4 月 25 日,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新道路,享有第一部现
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为作者博得了"英国和欧
洲小说之父"的美誉。在过去的 200 多年间,许多学者都从各个方面对它进行了
研究。但是其研究的角度比较多,有的研究其文学价值,有的则研究其现实意义。
结合本文研究方向,通过知网、万方等文献资料平台查找有关文献,总的来说可
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文学价值方面的研究
张巧颖的《鲁滨逊漂流记》和笛福的叙事现实(外国文学年刊)和王小丽的
传统英语文学现实主义创作——谈及现实主义《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创
作进行了探索。研究学者认为,作者笛福使用现实、宗教和情节等多种方法向读
者展示真实性。牛宏英在《鲁滨逊漂流记与乌托邦思想》的论文指出,笛福在这
项工作中使用了许多乌托邦思想,将这些思想与海上冒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
后,主人公最终成功了,这种乌托邦思想的先例对后来的鸟托邦思想和乌托邦文
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张德明的《空间叙事、现代性主体与帝国政治——重读鲁滨
孙漂流记》,他认为内心世界和外部生存环境是结合在一起的,内部和外部的结
合促进了情节的逐步发展,给人以自然的感觉,并认为鲁滨逊计划并构造了三个
空间:自我空间和另一个空间,全文实现了空间叙事和帝国政治的纠缠,而诗歌
等则实现了政治职能的微妙转变。
(2)在现实意义方面的研究
堪萨斯大学的肖恩.汤姆森(Shawn Thomson)2006 年的博士论文∶ 美国独
特文学之前沿——论《鲁宾逊漂流记》对 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Fortress of
American Solitude∶ The Crusoe Topos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作者认为
19 世纪的美国小说在情节构造上沿袭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冒险致富的传统主
题,这类主题对美国当时的年轻人人生观的构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匹兹堡大学的
杜布。丽娜(Dube Reena)的博士论文∶英国殖民体系通过文化方式对他者影响
的体现(Satyajit Ray's "The Chess Players": The Discourse of British Colonial
4
Enterpris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the Other through the Expanded Cultural
Critique),在论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是∶《鲁滨逊漂流记》是后殖民主义哥特
体小说的起源,它对后世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儿童小说起了重大的影响,后世的
作家用同样的手法描写海外冒险和经历,从而为那些儿童读者成人后的海外冒险
进行了启蒙教育;华盛顿大学的威廉·詹姆斯·伯顿(William James Burton)的
博士论文;《鲁宾逊漂流记》对日本现代乌托邦小说的影响。该论文也是从影响
研究的视角,探析了《鲁宾逊漂流记》这种乌托邦式小说被翻译到日本,对日本
现代乌托邦小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
刘建军和刘雪峰(2001)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之作,象征着西方
历史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他们认为,在1800年代中期前后,人们从自己的创造
性劳动中,通过提高人类的智慧和生产力,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力量的伟大作用,
否定了上帝万能、上帝创造万物的荒谬信仰。他们进一步认为,小说通过鲁滨逊
在荒岛上28年的艰苦生活,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提出了作品
创造历史的主题。李洁(2013)认为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运用现实主义的
写法,从鲁滨逊的商业行为和基督教徒活动出发,描绘了人对于事情的选择取向,
是想通过作品来疗救人的灵魂及社会社会。黄金龙(2015)则从另一个角度展开
了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价值的分析。在黄金龙看来,《鲁滨逊漂流记》通过主
人公鲁滨逊这样的一个早期资产阶级开拓者的形象,以及他征服荒岛的过程,反
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暴力征服世界的过程。这一部作品中反应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
及其为代表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优越感,需要我们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
认识。于倩(2016)借用《鲁宾逊漂流记》来分析了权力运作模型,从鲁滨逊训
练星期五的过程中,首先是使用武力进行征服,获得星期五的拜服。然后对于星
期五茹毛饮血的古老生活方式表示唾弃,运用现代文明社会的优越感对其进行改
造。反映出了欧洲中心思想影响下的权力控制。
赵荣斌(2018)认为,《鲁滨逊漂流记》作为海洋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现实主义
风格,将现实与象征完美结合在一起。他在小说中特别探讨了海的象征意义。根
据他的研究,海的形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他强调,《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大海
象征着冒险、自由、自我突破、牢笼和征服。
袁琦(2020)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在他看来,鲁滨逊作
5
为殖民主义代表,以文明社会的前置能力为后盾,有计划地对以“星期五”为代
表的原住民进行控制和改造,使其不仅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而且
成为了殖民主义者的代理人。最后提出了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无论是什么样
的民族,都应当珍视和维护自身的文化,增强主体意识,防止殖民文化的入侵。
(3)乌托邦思想上的研究
如在牛红英《《鲁滨进漂流记〉与西方乌托邦思想》中,她从形式和内容两
个方面对这篇作品进行了探讨。从形式上看,《鲁滨逊漂流记》延续了自古希腊、
古罗马时代以将广为流传的航海奇遇的叙事结构,并流露出乌托邦的影子。从内
容上看,虽然这部作品和以前的乌托邦作品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如果去深究还
是能发掘出其中深刻的乌托邦思想,他的乌托邦思想既有时代特征,又超越了他
的时代。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也有"好"
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
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
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
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
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这部作品和以往的乌托邦作品相比虽然有着这么大的
差距。当然,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反映了作者的乌托邦思想,笛福认为只有这种介
于无政府状态与民主之间的社会就是最好、最理想的社会,才是真正的乌托邦。
还有人认为在这部作品中还表现出了作者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思想。如杜曼、叶尔
江《论〈鲁滨逊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他们认为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
洛克等哲学家的影响,反对专制,主张信仰自由,笛福的这种宗教观甚至于体现
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上。在我看来,鲁滨逊不甘平平凡
凡过商人的生活,而喜欢航海冒险,去追求自己的新天地,坚信自己的力量,不
懈的进取心,是对当时资产阶级的一种热情歌颂,并且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族的批
判。在小说中,不只一次提到当鲁滨逊在遇到困难时向上帝的诚心祈祷、悔罪以
求得内心的平安。而沦落荒岛后自已对《圣经》认真解读,让他心灵得到的感动
以及后来用来对"星期五"的开导,体现了笛福的宗教信仰。当然,作品中鲁滨逊
也正是有了这些精神力量,才让他在荒岛上度过了 28 年。
综合上述思想观点,可以看出《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较为完善,但关于丹
6
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探究,但同时也遗留
了许多需要探索的宽泛空间。因此,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夫研究发现。现在,
我国教育部已将《鲁滨逊漂流记》指定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而大学生通过学习
业有了一定的理性探讨式的阅读能力,所以,对这部作品就不仅仅就是阅读这样
一个简单的作法,而要通过阅读,了解其作品的深层意义。这一方面鼓励着我们
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其过度宣扬的功利主义和殖民思想还需要我们
警醒。因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的方式,研究了鲁滨
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提出对《鲁滨逊漂
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全面分析与研究,实现填补理论空白的意义。
3.《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况
3.1《鲁滨逊漂流记》主角及情节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文学巨匠笛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笛福不
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著名的政治评论家,也是一位商人。《鲁滨逊漂流记》
的主人公鲁滨逊他出生在英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都致力于遨游四海,在
一次去非洲的航行途中,他的船只不幸遇到了强烈的风暴,和他在同一条船上的
其他船员都被风暴卷入大海、生死未卜,而他是在那场风暴中唯一幸存的人,他
独自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开始过一种没有人群的隐居生活。鲁滨逊凭着顽强的意
志和不懈的努力,不屈不挠地在岛上生存着,后来,他从其他岛民手中救了一个
人,把他叫做为“星期五”,并让星期五作他的奴隶。鲁滨逊一直在这个荒岛上
呆了28年后,直到一艘英国船只经过这里,鲁滨逊才带着星期五一起返回了家。
3.1《鲁滨逊漂流记》主题
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中主人公鲁滨逊思
想的一个转变,包括在荒岛早期的鲁滨逊失去理性和后来的理性思想的回归,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人否定万能的上帝,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
人文主义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学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鲁滨逊在荒岛上的
生活充分见证了人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最后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过程。在整个
转变过程中,鲁滨逊也从一个无知的年轻人转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探险家、笛
福将主人公置于荒岛之上,脱离了人类社会。别无选择,鲁滨逊只能靠自己做生
7
存的斗争。通过鲁滨逊不懈的努力,他成功的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一
系列经历都证明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的人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鲁滨逊将
孤岛变成了自己的伊甸园,成了自己的上帝并享受着那里的生活、这一切经历都
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他的运用知识去创造生活条件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并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理念。
4.《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
4.1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内涵
“乌托邦”这一新名词,在产生伊始就备受人们关注,而对于“乌托邦”这
一名词,在当代社会的使用也早已是司空见惯。也正因为如此,“乌托邦”这一
名词也是被冠以多重含义、多种指向。众所周知,这众多不同的声音里,有两种
相对对立的声音最为有力,也是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一方面,有学者持
一种积极的、肯定的、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他们认为这其中虽然也有某些
幻想的成分,但有些理想也是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变换为现实;另一方面,也有
部分学者则完全采取了否定的、消极的、甚至不惜贬低的态度来对待这一现象,
他们认为这完全就是不能够实现的“痴人说梦”或者更为夸张一点地说,这简直
就是“天方夜谭”般的狂想罢了,他们将乌托邦直接等同于“做白日梦”,认为
这完全就是一场毫无依据的无稽之谈。前者将社会理想化,这表现为对未来社会
乃至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后者是认清社会现实,更为理性。那么,至于
以上的这两种言论,究竟哪个更有说服力?哪个在思想上会更胜一筹,在这里我
们先不做任何评判。事实上也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我们只能说,每个时期
都有每个时期的社会特质,在特定的社会时期有其特定的社会规律。
想要探寻“乌托邦”这一新名词产生的最基本的根源,还要回溯历史的长河:
“乌托邦”一词最早出现于《乌托邦》,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16
世纪的英国人。当然,“乌托邦”是作为被莫尔赋予了新意,兼顾“至善至美”
“乌有之乡”的语义双关的一个新的名词而存在的。单从莫尔最初创造这一名词
的出发点来说,“知其不可而努力为之”,这或许在今天看来依旧是一种“空想
社会主义”幻想,但这种“至善至美”“乌有之乡”的空想背后,却是莫尔对当
8
时整个社会格局进行思考的结果,是对于一种“近乎和谐、自由、完美生活”的
理性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充满了理想化、浪漫主义情怀,这也未尝不可。虽然,
“乌托邦”这一名词,在产生之初并没有非常明晰、严格的界定,它可以是一种
“至善至美”“自给自足”“完美和谐”“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国度,但这也
只是一种近乎不可能实现,可遇而不可求的完美追求罢了,虽然如此我们也绝不
能简单地、笼统地将这一最初意义上的乌托邦与激进的行动主义或革命乐观主义
之间划上等号。个人觉得,看待任何问题,我们都需要全面地考虑,要以实际的
社会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行辩证地思考,这样才
有可能还原乌托邦作为近代西方社会以来探寻理想社会秩序的客观“图景”,清
晰地反映历史现实。
4.2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16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首次正式提出“乌托邦”这一新的名词开始,
这也可以算是一种信仰的精神突围。“乌托邦”一词也是历经了漫长而曲折的的
流变过程,历经几个世纪,许多学者对于“乌托邦”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与剖析。总体来说,可以算作是一种理性的漂移。
(1)起源:16世界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
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又名《乌托邦》)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乌
托邦”这一概念。但其实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也已体现出乌托邦思想。莫尔通
过寓言式的嘲讽,希望引发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经济的陈腐和道德败坏的关注。采
取的是“人道主义的新原则”。
“乌托邦”一词是出于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蕴含着人类对于一种“桃
花源”式的虚拟的世界的追求与美好幻想的成分。一般被人们认为是不存在的,
虚无缥缈的“无稽之谈”。但值得注意的是,莫尔的乌托邦作品建立在理性的基
础之上,他关注的是道德和人的问题,关心人的道德自主的问题。
(2)17世纪,以后以“知其不可”为特征的乌托邦则发生了重要的思想转
变。像培根的《新大西岛》、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逐渐形成了以理性、自
由、平等为价值中心的近现代西方乌托邦思想。
(3)18世纪,让·梅叶从无神论立场出发,号召人们运用理智和智慧的自
9
然法则,创造完善的社会,从而永久地享受幸福、快乐与安宁的生活。摩莱里认
为,要改变社会的现状,就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建立一个精确无误的道德科学。
18世纪开始,乌托邦作品将人类理性视为一种创造力,这一对待理性态度的极
度自信,使他们在俗世观与历史观方面形塑了机械的进步论,并认为这种力量会
带来社会、科学和道德中必然的进步。
(4)19世纪,乌托邦坚信天赋人性的完美,通过对不良环境的改造,以培
养完美的人格,于是乌托邦的实现近在咫尺、指日可待。罗伯特·欧文,实行“教
育制度”通过教育就能改变人的性格,消除人的罪恶,因此实行最优良的教育是
使人摆脱蒙昧进入黄金时代的最佳路径。圣西门,构想的“实业制度”。傅立叶
的“吸引”原则。然而这些构建理想社会秩序的希望均是以失败而告终。
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等西方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家和革命家等沿着早
期乌托邦的思想旅程继续发展,形成西方社会主义乌托邦潮流。19世纪后,马
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近代乌托邦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
(5)20世纪后,哲学家重新定义乌托邦,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乌托邦,用来
指代一种与现实不同的指向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待。理想属于人类的意识活动领
域,是人类对于未知的的、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对未曾经历或体验的未来生活的
预先设定。这种设定很有可能通过人们的努力而转变为现实,也可能不能实现而
沦为空想,空想和理想最细微的区别就在于意识与现实之间接近的程度。
(6)从16世纪到19世纪,乌托邦思想更多地得人们的尊敬与参与,但到
了20世纪和21世纪,出现了各种“反乌托邦思想”以及一些“反乌托邦”的代
表人物及作品。但事实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人类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去割
舍掉乌托邦,乌托邦思想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4.3.
《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呈现契机
十八世纪的英国处于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真实
性和现实性是当时现实主义小说的两大特性,在此之前,小说的题材大多曲子宗
教典故或者神话传说,但是以笛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开始从现实生活中挖掘
题材,对细节的描写更加到位,对日常生活的展现更为真实,所体现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笛福在小说的序言中一再强调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
10
故事,并直接提出是忠实记录事实,而不是虚构的情节。甚至在第三部序言中讲
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还健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同时具有了历史性和
语言性两大特性。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真实再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生
活苦难。故事描述了一位当时还在人世的探险者不平凡的一生。小说取材于这个
人的真实经历。这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创作意识和态度,开创了英国现
实主义小说的先河。伍尔夫曾经评价虚构故事情节的创作方式是可耻的。虚构就
是撒谎,而一旦心理上有了缺口,就会渐渐习惯这种撒谎。正是这种具有真实性
的现实主义小说,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开始出现人物姓名真实,细节描写到位,地
点清楚,时间清晰的纪实性文学,完全改变了欧洲小说创作的历史。《鲁滨逊漂
流记》 不仅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 而且是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从
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它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
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 充分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
的殖民主义思想和征服世界的愿望和理想。
4.4《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具体体现
4.4.1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形式层面上的关系
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形式层面上的关系体现主要就是反映在故
事情节的发展上面,特别是在故事的叙述上面体现的更加明显。在文章中主人公
鲁滨逊漂流在无尽的大海上面,绝望与恐惧不断的袭来同时还遇到的很大的危
险。但是危险过后就漂流到小岛上面了。令人欣喜的是在小岛上面出现了一幅新
的景象,这样的场景是非常令人向往的。采用这样的故事描述方式无疑就是在一
定的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时代对于航海经历的叙述方式,同时在很大的层面上将乌
托邦思想进行了恰当的展现。在形式层面的研究上可以很好的发现,作品在中心
思想的展现上面与同时代的作品都有着非常相似的方面,这也就在某种意义上面
对于同体系小说的产生以及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此体系下对于文章思想
的把握却有着较大的空白,对于乌托邦思想的阐述有着较大缺陷,因此就会产生
较小的影响力。其中《鲁滨逊漂流记》这一经典的乌托邦作品所带来的影响是非
常深远的,尤其是对于文学的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中最为重要的意义就
是将乌托邦的思想的价值规范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11
4.4.2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内容层面上的关系
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内容层面上的关系主要就是展现在文化内
涵的展现上面,主要就是这一作品较之前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的
方面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对于乌托邦思想内涵的赋予上面有着很多新的方面,
这些新的内涵与原有的内涵是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的。通过对于作品的分析研究可
以得到,在此之前的文学作品对于乌托邦思想的展现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静态的
方面,只是关注社会的静态形式。在内容的展现上面往往就是通过对于某一个理
想国的突然造访进而发现这一国度的美妙之处,从而会对这一国度的经济、政治
以及文化、军事进行一系列的描述,主要的目的就是突出社会发展的优越性。但
是在《鲁滨逊漂流记》当中对于理想国的描述并没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同时也
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看到这些理想国的描述。但是这不能说明文章在内容的展现
上没有西方乌托邦思想的展现。随着对文章作品的深入研读,就会越来越发现作
品在深层次上所蕴含的内容以及思想。从上述的论述研究当中发现,《鲁滨逊漂
流记》在思想内容的展现上面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出了时代
发展的意义以及时代发展的脉络,较此前乌托邦思想的作品在内涵上面有着很大
的进步,因此这一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5.研究结果
笛福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小说之父,他的代表
作《鲁滨逊漂流记》以一个冒险家鲁滨逊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敬畏、依
赖以及和谐的态度,也展现出新兴资本主义贪婪而掠多的思想。十八世纪的英国,
人们在利益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和征服。
5.1表现出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
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殖民主义思想以及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学艺术特征。
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将乌托邦思想逐步的转化成为了一种意识形
态,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在乌托邦思想内涵的延续上也是有着较为深刻的描
述的,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乌托邦的思想内容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展现,对于
思想内容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外化,同时在对于美好社会的追求上面也是有着行动
力的,在某种意义上将这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
12
5.2殖民统治下的自然征服
《鲁滨逊漂流记》 通过鲁滨逊的例子反映了 18 世纪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既害怕、依赖、和谐的一面,又有掠夺、贪婪的一面。18 世纪的英国社会,对
自然,或者说外部世界有一种好奇,同时又有一种征服的欲望。鲁滨逊在荒岛上
顽强地生存下来,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贪婪。
笛福有与自然妥协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反生态的行为。王诺也
认为鲁滨逊 28 年的荒岛生活向读者传达着一个基本的信息和根深蒂固的信念:
只有在征服,发行自然的劳作和生产中,才有真正和最高的快乐。因此,鲁滨逊
始终没有脱离殖民者的本性。
5.3情感欲望向理性的转化
鲁滨逊所有的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要想人们展现人类的辛勤劳动是可以
开天辟地的,是可以创造历史和创造世界的。如果没有从文明社会走出来的鲁滨
逊登上小岛,荒岛上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不可能出现驯养的动物,不会有种植粮食,
不会有生活做饭,更不可能制造出小船去探索海洋,笛福在这里要表达的不仅是
鲁滨逊28年间对荒岛的不断开拓,更重要的是,西方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将文
明带给了那些荒蛮的未曾开发的世界,是殖民者的辛勤开拓创造了世界,给人类
社会创造了文明。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人类社会,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所以,在这里笛福将人的劳动创造能力视为人的本质。
本文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
想主题,可以发现《鲁滨逊漂流记》这一经典的乌托邦作品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
深远的,尤其是对于文学的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中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
将乌托邦的思想的价值规范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由于本文水平有限,论述的不
够深入,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还有待完善。
2024年11月3日发(作者:户迎天)
1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
目 录
1.绪论 ............................................................................................................................................... 2
1.1研究背景 ............................................................................................................................. 2
1.2研究意义 ............................................................................................................................. 2
1.3研究方法 ............................................................................................................................. 2
1.4研究内容 ............................................................................................................................. 2
2.文献综述........................................................................................................................................ 3
3.《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况 ........................................................................................................ 6
3.1《鲁滨逊漂流记》主角及情节 .......................................................................................... 6
3.1《鲁滨逊漂流记》主题 ...................................................................................................... 6
4.《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 ............................................................................................ 7
4.1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内涵 ..................................................................................................... 7
4.2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 8
4.3.《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呈现契机 ................................................................. 9
4.4《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具体体现 ................................................................ 10
4.4.1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形式层面上的关系 .................................... 10
4.4.2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内容层面上的关系 .................................... 11
5.研究结果...................................................................................................................................... 11
5.1表现出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 ....................................................................................... 11
5.2殖民统治下的自然征服 ................................................................................................... 12
5.3情感欲望向理性的转化 ................................................................................................... 12
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乌托邦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发展愿景,目前许多文学经典作品中均充斥着
乌托邦的思想,将乌托邦外化为一种类似现实或者可以实现的前景。乌托邦的真
正价值不在于它的实现,而是它所彰显出的希望意识和理想信念。它体现着人类
的一种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然而,知识的增长、
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让人误以为有能力将理想变为现实。因此,乌托邦不
再仅仅作为一种思想,而是成为一种指导实践的理论。于是,世界各地出现了乌
托邦实践运动,并都以失败告终。乌托邦的实践是乌托邦的消亡与幻灭,失败的
结局严重挫伤了人们对乌托邦的信仰。人类不可能达到想象中的完美状态,因此,
乌托邦是渴望不可及的明星,它的作用在于指引着人类不断向前。
1.2研究意义
近些年以来,尤其是多元化的文学理论开始出现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以来,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多表现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
包括这一时期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发展历史的描述。而《鲁滨逊漂流记》作为
一部充分反映乌托邦思想的文学作品,关于对其乌托邦思想的理解与解读的研究
相对较少。本文从此研究空白点出发,提出对《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
全面分析与研究。
1.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鲁滨逊漂流记》文本为例,通
过查阅知网、学校图书馆等资料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而对鲁滨逊漂流记中
的乌托邦思想进行分析研究。
1.4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接着是文献综述,然后对《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则分
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包括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内涵,乌托邦思
想产生的历史渊源,《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呈现契机以及《鲁滨逊漂
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具体体现,最后一部分为研究结果。
3
2.文献综述
《鲁滨逊漂流记》又名《荒岛余生》,它的创作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首次
出版于 1719年 4 月 25 日,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新道路,享有第一部现
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为作者博得了"英国和欧
洲小说之父"的美誉。在过去的 200 多年间,许多学者都从各个方面对它进行了
研究。但是其研究的角度比较多,有的研究其文学价值,有的则研究其现实意义。
结合本文研究方向,通过知网、万方等文献资料平台查找有关文献,总的来说可
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文学价值方面的研究
张巧颖的《鲁滨逊漂流记》和笛福的叙事现实(外国文学年刊)和王小丽的
传统英语文学现实主义创作——谈及现实主义《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创
作进行了探索。研究学者认为,作者笛福使用现实、宗教和情节等多种方法向读
者展示真实性。牛宏英在《鲁滨逊漂流记与乌托邦思想》的论文指出,笛福在这
项工作中使用了许多乌托邦思想,将这些思想与海上冒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
后,主人公最终成功了,这种乌托邦思想的先例对后来的鸟托邦思想和乌托邦文
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张德明的《空间叙事、现代性主体与帝国政治——重读鲁滨
孙漂流记》,他认为内心世界和外部生存环境是结合在一起的,内部和外部的结
合促进了情节的逐步发展,给人以自然的感觉,并认为鲁滨逊计划并构造了三个
空间:自我空间和另一个空间,全文实现了空间叙事和帝国政治的纠缠,而诗歌
等则实现了政治职能的微妙转变。
(2)在现实意义方面的研究
堪萨斯大学的肖恩.汤姆森(Shawn Thomson)2006 年的博士论文∶ 美国独
特文学之前沿——论《鲁宾逊漂流记》对 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Fortress of
American Solitude∶ The Crusoe Topos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作者认为
19 世纪的美国小说在情节构造上沿袭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冒险致富的传统主
题,这类主题对美国当时的年轻人人生观的构成也有重要的影响;匹兹堡大学的
杜布。丽娜(Dube Reena)的博士论文∶英国殖民体系通过文化方式对他者影响
的体现(Satyajit Ray's "The Chess Players": The Discourse of British Colonial
4
Enterpris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the Other through the Expanded Cultural
Critique),在论文中作者所持的观点是∶《鲁滨逊漂流记》是后殖民主义哥特
体小说的起源,它对后世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儿童小说起了重大的影响,后世的
作家用同样的手法描写海外冒险和经历,从而为那些儿童读者成人后的海外冒险
进行了启蒙教育;华盛顿大学的威廉·詹姆斯·伯顿(William James Burton)的
博士论文;《鲁宾逊漂流记》对日本现代乌托邦小说的影响。该论文也是从影响
研究的视角,探析了《鲁宾逊漂流记》这种乌托邦式小说被翻译到日本,对日本
现代乌托邦小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
刘建军和刘雪峰(2001)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之作,象征着西方
历史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他们认为,在1800年代中期前后,人们从自己的创造
性劳动中,通过提高人类的智慧和生产力,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力量的伟大作用,
否定了上帝万能、上帝创造万物的荒谬信仰。他们进一步认为,小说通过鲁滨逊
在荒岛上28年的艰苦生活,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提出了作品
创造历史的主题。李洁(2013)认为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运用现实主义的
写法,从鲁滨逊的商业行为和基督教徒活动出发,描绘了人对于事情的选择取向,
是想通过作品来疗救人的灵魂及社会社会。黄金龙(2015)则从另一个角度展开
了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价值的分析。在黄金龙看来,《鲁滨逊漂流记》通过主
人公鲁滨逊这样的一个早期资产阶级开拓者的形象,以及他征服荒岛的过程,反
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暴力征服世界的过程。这一部作品中反应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
及其为代表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优越感,需要我们在阅读作品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
认识。于倩(2016)借用《鲁宾逊漂流记》来分析了权力运作模型,从鲁滨逊训
练星期五的过程中,首先是使用武力进行征服,获得星期五的拜服。然后对于星
期五茹毛饮血的古老生活方式表示唾弃,运用现代文明社会的优越感对其进行改
造。反映出了欧洲中心思想影响下的权力控制。
赵荣斌(2018)认为,《鲁滨逊漂流记》作为海洋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现实主义
风格,将现实与象征完美结合在一起。他在小说中特别探讨了海的象征意义。根
据他的研究,海的形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他强调,《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大海
象征着冒险、自由、自我突破、牢笼和征服。
袁琦(2020)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在他看来,鲁滨逊作
5
为殖民主义代表,以文明社会的前置能力为后盾,有计划地对以“星期五”为代
表的原住民进行控制和改造,使其不仅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和自我身份,而且
成为了殖民主义者的代理人。最后提出了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无论是什么样
的民族,都应当珍视和维护自身的文化,增强主体意识,防止殖民文化的入侵。
(3)乌托邦思想上的研究
如在牛红英《《鲁滨进漂流记〉与西方乌托邦思想》中,她从形式和内容两
个方面对这篇作品进行了探讨。从形式上看,《鲁滨逊漂流记》延续了自古希腊、
古罗马时代以将广为流传的航海奇遇的叙事结构,并流露出乌托邦的影子。从内
容上看,虽然这部作品和以前的乌托邦作品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如果去深究还
是能发掘出其中深刻的乌托邦思想,他的乌托邦思想既有时代特征,又超越了他
的时代。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也有"好"
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
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
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
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他认为,私有制
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这部作品和以往的乌托邦作品相比虽然有着这么大的
差距。当然,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反映了作者的乌托邦思想,笛福认为只有这种介
于无政府状态与民主之间的社会就是最好、最理想的社会,才是真正的乌托邦。
还有人认为在这部作品中还表现出了作者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思想。如杜曼、叶尔
江《论〈鲁滨逊漂流记)中表现的笛福宗教观》,他们认为在宗教思想上笛福受
洛克等哲学家的影响,反对专制,主张信仰自由,笛福的这种宗教观甚至于体现
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这个人物形象上。在我看来,鲁滨逊不甘平平凡
凡过商人的生活,而喜欢航海冒险,去追求自己的新天地,坚信自己的力量,不
懈的进取心,是对当时资产阶级的一种热情歌颂,并且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族的批
判。在小说中,不只一次提到当鲁滨逊在遇到困难时向上帝的诚心祈祷、悔罪以
求得内心的平安。而沦落荒岛后自已对《圣经》认真解读,让他心灵得到的感动
以及后来用来对"星期五"的开导,体现了笛福的宗教信仰。当然,作品中鲁滨逊
也正是有了这些精神力量,才让他在荒岛上度过了 28 年。
综合上述思想观点,可以看出《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较为完善,但关于丹
6
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探究,但同时也遗留
了许多需要探索的宽泛空间。因此,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夫研究发现。现在,
我国教育部已将《鲁滨逊漂流记》指定为中小学生必读书目。而大学生通过学习
业有了一定的理性探讨式的阅读能力,所以,对这部作品就不仅仅就是阅读这样
一个简单的作法,而要通过阅读,了解其作品的深层意义。这一方面鼓励着我们
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前进,另一方面其过度宣扬的功利主义和殖民思想还需要我们
警醒。因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的方式,研究了鲁滨
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提出对《鲁滨逊漂
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全面分析与研究,实现填补理论空白的意义。
3.《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况
3.1《鲁滨逊漂流记》主角及情节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文学巨匠笛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笛福不
仅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著名的政治评论家,也是一位商人。《鲁滨逊漂流记》
的主人公鲁滨逊他出生在英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都致力于遨游四海,在
一次去非洲的航行途中,他的船只不幸遇到了强烈的风暴,和他在同一条船上的
其他船员都被风暴卷入大海、生死未卜,而他是在那场风暴中唯一幸存的人,他
独自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开始过一种没有人群的隐居生活。鲁滨逊凭着顽强的意
志和不懈的努力,不屈不挠地在岛上生存着,后来,他从其他岛民手中救了一个
人,把他叫做为“星期五”,并让星期五作他的奴隶。鲁滨逊一直在这个荒岛上
呆了28年后,直到一艘英国船只经过这里,鲁滨逊才带着星期五一起返回了家。
3.1《鲁滨逊漂流记》主题
通过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中主人公鲁滨逊思
想的一个转变,包括在荒岛早期的鲁滨逊失去理性和后来的理性思想的回归,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人否定万能的上帝,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
人文主义思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学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鲁滨逊在荒岛上的
生活充分见证了人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最后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过程。在整个
转变过程中,鲁滨逊也从一个无知的年轻人转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探险家、笛
福将主人公置于荒岛之上,脱离了人类社会。别无选择,鲁滨逊只能靠自己做生
7
存的斗争。通过鲁滨逊不懈的努力,他成功的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他的一
系列经历都证明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的人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鲁滨逊将
孤岛变成了自己的伊甸园,成了自己的上帝并享受着那里的生活、这一切经历都
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发展、他的运用知识去创造生活条件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并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积极的人文主义理念。
4.《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想
4.1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内涵
“乌托邦”这一新名词,在产生伊始就备受人们关注,而对于“乌托邦”这
一名词,在当代社会的使用也早已是司空见惯。也正因为如此,“乌托邦”这一
名词也是被冠以多重含义、多种指向。众所周知,这众多不同的声音里,有两种
相对对立的声音最为有力,也是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一方面,有学者持
一种积极的、肯定的、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他们认为这其中虽然也有某些
幻想的成分,但有些理想也是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变换为现实;另一方面,也有
部分学者则完全采取了否定的、消极的、甚至不惜贬低的态度来对待这一现象,
他们认为这完全就是不能够实现的“痴人说梦”或者更为夸张一点地说,这简直
就是“天方夜谭”般的狂想罢了,他们将乌托邦直接等同于“做白日梦”,认为
这完全就是一场毫无依据的无稽之谈。前者将社会理想化,这表现为对未来社会
乃至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后者是认清社会现实,更为理性。那么,至于
以上的这两种言论,究竟哪个更有说服力?哪个在思想上会更胜一筹,在这里我
们先不做任何评判。事实上也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我们只能说,每个时期
都有每个时期的社会特质,在特定的社会时期有其特定的社会规律。
想要探寻“乌托邦”这一新名词产生的最基本的根源,还要回溯历史的长河:
“乌托邦”一词最早出现于《乌托邦》,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16
世纪的英国人。当然,“乌托邦”是作为被莫尔赋予了新意,兼顾“至善至美”
“乌有之乡”的语义双关的一个新的名词而存在的。单从莫尔最初创造这一名词
的出发点来说,“知其不可而努力为之”,这或许在今天看来依旧是一种“空想
社会主义”幻想,但这种“至善至美”“乌有之乡”的空想背后,却是莫尔对当
8
时整个社会格局进行思考的结果,是对于一种“近乎和谐、自由、完美生活”的
理性追求。尽管这种追求充满了理想化、浪漫主义情怀,这也未尝不可。虽然,
“乌托邦”这一名词,在产生之初并没有非常明晰、严格的界定,它可以是一种
“至善至美”“自给自足”“完美和谐”“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国度,但这也
只是一种近乎不可能实现,可遇而不可求的完美追求罢了,虽然如此我们也绝不
能简单地、笼统地将这一最初意义上的乌托邦与激进的行动主义或革命乐观主义
之间划上等号。个人觉得,看待任何问题,我们都需要全面地考虑,要以实际的
社会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行辩证地思考,这样才
有可能还原乌托邦作为近代西方社会以来探寻理想社会秩序的客观“图景”,清
晰地反映历史现实。
4.2乌托邦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16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首次正式提出“乌托邦”这一新的名词开始,
这也可以算是一种信仰的精神突围。“乌托邦”一词也是历经了漫长而曲折的的
流变过程,历经几个世纪,许多学者对于“乌托邦”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与剖析。总体来说,可以算作是一种理性的漂移。
(1)起源:16世界英国学者托马斯·莫尔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
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又名《乌托邦》)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乌
托邦”这一概念。但其实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也已体现出乌托邦思想。莫尔通
过寓言式的嘲讽,希望引发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经济的陈腐和道德败坏的关注。采
取的是“人道主义的新原则”。
“乌托邦”一词是出于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蕴含着人类对于一种“桃
花源”式的虚拟的世界的追求与美好幻想的成分。一般被人们认为是不存在的,
虚无缥缈的“无稽之谈”。但值得注意的是,莫尔的乌托邦作品建立在理性的基
础之上,他关注的是道德和人的问题,关心人的道德自主的问题。
(2)17世纪,以后以“知其不可”为特征的乌托邦则发生了重要的思想转
变。像培根的《新大西岛》、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逐渐形成了以理性、自
由、平等为价值中心的近现代西方乌托邦思想。
(3)18世纪,让·梅叶从无神论立场出发,号召人们运用理智和智慧的自
9
然法则,创造完善的社会,从而永久地享受幸福、快乐与安宁的生活。摩莱里认
为,要改变社会的现状,就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建立一个精确无误的道德科学。
18世纪开始,乌托邦作品将人类理性视为一种创造力,这一对待理性态度的极
度自信,使他们在俗世观与历史观方面形塑了机械的进步论,并认为这种力量会
带来社会、科学和道德中必然的进步。
(4)19世纪,乌托邦坚信天赋人性的完美,通过对不良环境的改造,以培
养完美的人格,于是乌托邦的实现近在咫尺、指日可待。罗伯特·欧文,实行“教
育制度”通过教育就能改变人的性格,消除人的罪恶,因此实行最优良的教育是
使人摆脱蒙昧进入黄金时代的最佳路径。圣西门,构想的“实业制度”。傅立叶
的“吸引”原则。然而这些构建理想社会秩序的希望均是以失败而告终。
19世纪,圣西门、傅立叶等西方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家和革命家等沿着早
期乌托邦的思想旅程继续发展,形成西方社会主义乌托邦潮流。19世纪后,马
克思主义在批判继承近代乌托邦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
(5)20世纪后,哲学家重新定义乌托邦,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乌托邦,用来
指代一种与现实不同的指向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待。理想属于人类的意识活动领
域,是人类对于未知的的、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对未曾经历或体验的未来生活的
预先设定。这种设定很有可能通过人们的努力而转变为现实,也可能不能实现而
沦为空想,空想和理想最细微的区别就在于意识与现实之间接近的程度。
(6)从16世纪到19世纪,乌托邦思想更多地得人们的尊敬与参与,但到
了20世纪和21世纪,出现了各种“反乌托邦思想”以及一些“反乌托邦”的代
表人物及作品。但事实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人类就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去割
舍掉乌托邦,乌托邦思想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4.3.
《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呈现契机
十八世纪的英国处于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形式。真实
性和现实性是当时现实主义小说的两大特性,在此之前,小说的题材大多曲子宗
教典故或者神话传说,但是以笛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小说开始从现实生活中挖掘
题材,对细节的描写更加到位,对日常生活的展现更为真实,所体现的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也更为复杂。笛福在小说的序言中一再强调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
10
故事,并直接提出是忠实记录事实,而不是虚构的情节。甚至在第三部序言中讲
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还健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同时具有了历史性和
语言性两大特性。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真实再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生
活苦难。故事描述了一位当时还在人世的探险者不平凡的一生。小说取材于这个
人的真实经历。这种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创作意识和态度,开创了英国现
实主义小说的先河。伍尔夫曾经评价虚构故事情节的创作方式是可耻的。虚构就
是撒谎,而一旦心理上有了缺口,就会渐渐习惯这种撒谎。正是这种具有真实性
的现实主义小说,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开始出现人物姓名真实,细节描写到位,地
点清楚,时间清晰的纪实性文学,完全改变了欧洲小说创作的历史。《鲁滨逊漂
流记》 不仅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 而且是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从
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它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
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 充分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
的殖民主义思想和征服世界的愿望和理想。
4.4《鲁滨逊漂流记》中乌托邦思想的具体体现
4.4.1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形式层面上的关系
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形式层面上的关系体现主要就是反映在故
事情节的发展上面,特别是在故事的叙述上面体现的更加明显。在文章中主人公
鲁滨逊漂流在无尽的大海上面,绝望与恐惧不断的袭来同时还遇到的很大的危
险。但是危险过后就漂流到小岛上面了。令人欣喜的是在小岛上面出现了一幅新
的景象,这样的场景是非常令人向往的。采用这样的故事描述方式无疑就是在一
定的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时代对于航海经历的叙述方式,同时在很大的层面上将乌
托邦思想进行了恰当的展现。在形式层面的研究上可以很好的发现,作品在中心
思想的展现上面与同时代的作品都有着非常相似的方面,这也就在某种意义上面
对于同体系小说的产生以及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在此体系下对于文章思想
的把握却有着较大的空白,对于乌托邦思想的阐述有着较大缺陷,因此就会产生
较小的影响力。其中《鲁滨逊漂流记》这一经典的乌托邦作品所带来的影响是非
常深远的,尤其是对于文学的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中最为重要的意义就
是将乌托邦的思想的价值规范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
11
4.4.2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内容层面上的关系
乌托邦思想与《鲁滨逊漂流记》在内容层面上的关系主要就是展现在文化内
涵的展现上面,主要就是这一作品较之前的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的
方面就是《鲁滨逊漂流记》对于乌托邦思想内涵的赋予上面有着很多新的方面,
这些新的内涵与原有的内涵是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的。通过对于作品的分析研究可
以得到,在此之前的文学作品对于乌托邦思想的展现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静态的
方面,只是关注社会的静态形式。在内容的展现上面往往就是通过对于某一个理
想国的突然造访进而发现这一国度的美妙之处,从而会对这一国度的经济、政治
以及文化、军事进行一系列的描述,主要的目的就是突出社会发展的优越性。但
是在《鲁滨逊漂流记》当中对于理想国的描述并没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同时也
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看到这些理想国的描述。但是这不能说明文章在内容的展现
上没有西方乌托邦思想的展现。随着对文章作品的深入研读,就会越来越发现作
品在深层次上所蕴含的内容以及思想。从上述的论述研究当中发现,《鲁滨逊漂
流记》在思想内容的展现上面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出了时代
发展的意义以及时代发展的脉络,较此前乌托邦思想的作品在内涵上面有着很大
的进步,因此这一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5.研究结果
笛福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小说之父,他的代表
作《鲁滨逊漂流记》以一个冒险家鲁滨逊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敬畏、依
赖以及和谐的态度,也展现出新兴资本主义贪婪而掠多的思想。十八世纪的英国,
人们在利益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和征服。
5.1表现出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
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殖民主义思想以及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学艺术特征。
同时也展现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将乌托邦思想逐步的转化成为了一种意识形
态,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在乌托邦思想内涵的延续上也是有着较为深刻的描
述的,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乌托邦的思想内容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展现,对于
思想内容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外化,同时在对于美好社会的追求上面也是有着行动
力的,在某种意义上将这是一种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追求。
12
5.2殖民统治下的自然征服
《鲁滨逊漂流记》 通过鲁滨逊的例子反映了 18 世纪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既害怕、依赖、和谐的一面,又有掠夺、贪婪的一面。18 世纪的英国社会,对
自然,或者说外部世界有一种好奇,同时又有一种征服的欲望。鲁滨逊在荒岛上
顽强地生存下来,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贪婪。
笛福有与自然妥协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反生态的行为。王诺也
认为鲁滨逊 28 年的荒岛生活向读者传达着一个基本的信息和根深蒂固的信念:
只有在征服,发行自然的劳作和生产中,才有真正和最高的快乐。因此,鲁滨逊
始终没有脱离殖民者的本性。
5.3情感欲望向理性的转化
鲁滨逊所有的开拓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要想人们展现人类的辛勤劳动是可以
开天辟地的,是可以创造历史和创造世界的。如果没有从文明社会走出来的鲁滨
逊登上小岛,荒岛上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不可能出现驯养的动物,不会有种植粮食,
不会有生活做饭,更不可能制造出小船去探索海洋,笛福在这里要表达的不仅是
鲁滨逊28年间对荒岛的不断开拓,更重要的是,西方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将文
明带给了那些荒蛮的未曾开发的世界,是殖民者的辛勤开拓创造了世界,给人类
社会创造了文明。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人类社会,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所以,在这里笛福将人的劳动创造能力视为人的本质。
本文作者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乌托邦思
想主题,可以发现《鲁滨逊漂流记》这一经典的乌托邦作品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
深远的,尤其是对于文学的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意义,当中最为重要的意义就是
将乌托邦的思想的价值规范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由于本文水平有限,论述的不
够深入,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还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