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发(作者:通高达)
第一章
一、教育的社会(派生/衍生/工具)功能:
顺口溜:文科正经人(文化 科技 政治 经济 人口)
二、简述古希腊三贤的主要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产婆术),是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
义,是西方最早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人;
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学》,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提出了“灵魂说”,实施体、
德、智三育;提出了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
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三、昆体良
1.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雄辩术原理/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3. “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4.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四、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要点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科学教育学的诞生。其主要观点有:
(1)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即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
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4)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五、教育学的理论深化
顺口溜:姆有掌握目标,纳来发现结构,高度赞发展,瓦根找范例,全面和谐好斯基,巴班最优化,
布鲁姆 布鲁纳 赞可夫 瓦根舍因 苏霍姆林斯基 巴班斯基
布鲁姆:教学目标:认知 情感 技能
布鲁纳:学科结构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高难度,高速度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与题海战术相违背
六、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起决定作用
顺口溜:卢拉做梦扶危格获恐高
卢梭 柏拉图 孟子 佛洛伊德 威尔逊 格塞尔 霍尔 高尔顿
二.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顺口溜:外国欧文寻找落花生在哪
外在 欧文 荀子 洛克 华生 斯金纳
七、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摧残。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3.只有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等的关系,发挥各项因素的作用,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九、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哪些?
1.国家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十、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十一、智育和意义
1. 在社会文明进化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十二、智育的内容和任务
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应当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智育的基本任务:
1. 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养好的知识基础
2. 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十三、劳技教育的基本任务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3、 使学生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十四、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1.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2. 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4.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第二章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又称 知识中心课程论 代表:斯宾塞 赫尔巴特 布鲁纳
1.主要观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2.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
3.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4.学校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5.代表理论:结构主义-布鲁纳 要素主义-巴格莱 永恒主义-赫钦斯
二、隐性课程的形式有哪些?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观念性隐性课程,如: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
观等;
(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
(3)制度性隐性课程;
(4)心理性隐性课程,如:学校人际关系状况等。
三、教材的作用
1.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 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3.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不仅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而且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供了基础、依据和参照。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四、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三大因素:社会、学科、儿童
五、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当代课程之父“泰勒提出 ”评价原理“最重要: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2、目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提出,从预期结果转向实际结果
3、 CIPP模式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CIPP 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CIPP
是背景(conten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成果(product)评
价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
斯塔佛尔比姆倡导
顺口溜:背书过程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第三章
一、简述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谈话法的优点
1.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
2.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3. 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积极作用
4. 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缺点:需要更多时间,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
三、讨论法的优点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2. 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能够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缺点:受学生知识基础、经验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讨论容易脱离主题,流于形式
四、实习作业法
又称实习法,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如数学的实地测量,地理的地形测绘,物理与化学的生产技术实习、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都是很有价值的实习作业。
五、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微格教学
1. 摄制成录像
2. 较短时间(5-20分钟)
3. 小型的课堂教学
六、发现教学的四个阶段
1. 创设情境
2. 提出假设
3. 检验假设
4. 得出结论
七、测验的质量指标
信度-一致性 效度-能否反应真实情况
信度低,效度一定低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
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第四章
一、感受性与感觉阀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阀限是指能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量。可分为绝对感觉阀限和差别感觉阀限。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在数值上呈反比
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4. 充分利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三、遗忘的原因
1. 痕迹衰退说(消退说)
2. 干扰说
3. 压抑说(动机说)
4. 提取失败说
5. 同化说
四、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于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分为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五、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1. 目的性
2. 序列性
3. 认知性
六、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 言语信息的学习
2. 智慧技能的学习
3. 认知策略的学习
4. 动作技能的学习
5. 态度的学习
七、我国学者冯忠良根据所传递经验的不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八、“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九、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罗杰斯
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对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都有重大影响的学习。
十、学习动机的功能
1. 激发功能
2. 指向功能
3. 维持功能
4. 调节功能
十一、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 学习的失败经验(直接经验)
2. 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
3. 言语劝说(言语说服)
4. 情绪唤醒(情绪的唤起)
十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育启示
教师促使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符合以下几点:
1. 具体,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2. 有一定挑战性
3. 通过努力可实现
4. 长远目标应分割为若干容易实现的子目标
十三、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顺口溜:程策有才容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十四、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是,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
行调控的策略。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十五、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十六、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
1. 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2. 把握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3. 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
4. 引导中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
第四章
一、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 成熟
2. 练习和经验
3. 社会性经验
4. 平衡化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顺口溜:准确表达刺激适当,情绪转移年龄相符
1. 能正确反应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 良好情绪能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良好性格的培养
1. 树立效仿的榜样
2. 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3.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4. 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
5. 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四、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 口唇期 0-一岁半
2. 肛门期 1.5-3岁
3. 性器期 3-6岁
4. 潜伏期 6-12岁
5. 生殖期 12-十七八岁
五、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前提、基础
2. 环境和教育
3. 实践活动
4. 主观能动性-决定
六、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七、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1. 学会调适
2. 寻求发展
五、压力产生的来源
1. 躯体性压力源
2. 心理性压力源
3. 社会性压力源
4. 文化性压力源
六、挫折的应对
1. 升华
2. 补偿
3. 退行
4. 幽默
5. 宣泄
6. 认同
7. 文饰
8. 投射
9. 认知重组
10. 移置
11. 否定
第七章
一、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顺口溜:说好的约定,怎么就变了,是奖励还是惩罚呢
1. 有效的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约定
4. 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 价值辨析
第八章
一、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二、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 组建阶段
2.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3.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辨析
正式群体:目标与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计划,群体活动丰富多彩,对增强集体凝聚力、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正是群体:自由结合,自发形成,成员以某种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
五、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六、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 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 做好课程监控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七、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行为
八、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 合理运用惩罚
3.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4. 进行心理辅导
九、对于先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 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
3. 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4. 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优势和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十、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十一、教师的职业角色 顺口溜: 传道授业解惑示教父研培管
1. 传道者的角色
2. 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 示范者的角色
4.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 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 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7.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8. 学校的管理者
十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能积极的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的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的要求
3. 热爱教师职业,关心爱护学生
4.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 能对各种情绪与情感进行自我控制
6. 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7.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十三、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付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带来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师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
2024年1月5日发(作者:通高达)
第一章
一、教育的社会(派生/衍生/工具)功能:
顺口溜:文科正经人(文化 科技 政治 经济 人口)
二、简述古希腊三贤的主要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产婆术),是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包括讥讽、助产、归纳、定
义,是西方最早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人;
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学》,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提出了“灵魂说”,实施体、
德、智三育;提出了教育的年龄分期理论;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
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三、昆体良
1.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2.雄辩术原理/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3. “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4.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四、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要点
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科学教育学的诞生。其主要观点有:
(1)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3)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即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
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4)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五、教育学的理论深化
顺口溜:姆有掌握目标,纳来发现结构,高度赞发展,瓦根找范例,全面和谐好斯基,巴班最优化,
布鲁姆 布鲁纳 赞可夫 瓦根舍因 苏霍姆林斯基 巴班斯基
布鲁姆:教学目标:认知 情感 技能
布鲁纳:学科结构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高难度,高速度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与题海战术相违背
六、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起决定作用
顺口溜:卢拉做梦扶危格获恐高
卢梭 柏拉图 孟子 佛洛伊德 威尔逊 格塞尔 霍尔 高尔顿
二.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顺口溜:外国欧文寻找落花生在哪
外在 欧文 荀子 洛克 华生 斯金纳
七、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摧残。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3.只有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等的关系,发挥各项因素的作用,教育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
九、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哪些?
1.国家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十、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十一、智育和意义
1. 在社会文明进化中起着不可缺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十二、智育的内容和任务
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应当是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智育的基本任务:
1. 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养好的知识基础
2. 培养和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十三、劳技教育的基本任务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2、 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
3、 使学生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十四、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1.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2. 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4.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第二章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又称 知识中心课程论 代表:斯宾塞 赫尔巴特 布鲁纳
1.主要观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2.教师的任务是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教给学生
3.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4.学校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5.代表理论:结构主义-布鲁纳 要素主义-巴格莱 永恒主义-赫钦斯
二、隐性课程的形式有哪些?
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1)观念性隐性课程,如: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
观等;
(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
(3)制度性隐性课程;
(4)心理性隐性课程,如:学校人际关系状况等。
三、教材的作用
1.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 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3.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不仅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而且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供了基础、依据和参照。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四、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三大因素:社会、学科、儿童
五、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当代课程之父“泰勒提出 ”评价原理“最重要: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2、目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里文提出,从预期结果转向实际结果
3、 CIPP模式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CIPP 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等学者提出。CIPP
是背景(conten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成果(product)评
价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
斯塔佛尔比姆倡导
顺口溜:背书过程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第三章
一、简述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谈话法的优点
1.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
2.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3. 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积极作用
4. 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缺点:需要更多时间,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
三、讨论法的优点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2. 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能够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缺点:受学生知识基础、经验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讨论容易脱离主题,流于形式
四、实习作业法
又称实习法,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讲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如数学的实地测量,地理的地形测绘,物理与化学的生产技术实习、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都是很有价值的实习作业。
五、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微格教学
1. 摄制成录像
2. 较短时间(5-20分钟)
3. 小型的课堂教学
六、发现教学的四个阶段
1. 创设情境
2. 提出假设
3. 检验假设
4. 得出结论
七、测验的质量指标
信度-一致性 效度-能否反应真实情况
信度低,效度一定低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效度低,信度不一定低
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第四章
一、感受性与感觉阀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阀限是指能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量。可分为绝对感觉阀限和差别感觉阀限。
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在数值上呈反比
二、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 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 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4. 充分利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三、遗忘的原因
1. 痕迹衰退说(消退说)
2. 干扰说
3. 压抑说(动机说)
4. 提取失败说
5. 同化说
四、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于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分为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五、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
1. 目的性
2. 序列性
3. 认知性
六、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 言语信息的学习
2. 智慧技能的学习
3. 认知策略的学习
4. 动作技能的学习
5. 态度的学习
七、我国学者冯忠良根据所传递经验的不同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八、“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九、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罗杰斯
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对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都有重大影响的学习。
十、学习动机的功能
1. 激发功能
2. 指向功能
3. 维持功能
4. 调节功能
十一、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 学习的失败经验(直接经验)
2. 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
3. 言语劝说(言语说服)
4. 情绪唤醒(情绪的唤起)
十二、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教育启示
教师促使学生设定合理的目标,符合以下几点:
1. 具体,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2. 有一定挑战性
3. 通过努力可实现
4. 长远目标应分割为若干容易实现的子目标
十三、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顺口溜:程策有才容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十四、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是,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
行调控的策略。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十五、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十六、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
1. 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2. 把握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3. 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
4. 引导中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
第四章
一、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 成熟
2. 练习和经验
3. 社会性经验
4. 平衡化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顺口溜:准确表达刺激适当,情绪转移年龄相符
1. 能正确反应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 良好情绪能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良好性格的培养
1. 树立效仿的榜样
2. 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3.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4. 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
5. 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四、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 口唇期 0-一岁半
2. 肛门期 1.5-3岁
3. 性器期 3-6岁
4. 潜伏期 6-12岁
5. 生殖期 12-十七八岁
五、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1. 遗传因素-前提、基础
2. 环境和教育
3. 实践活动
4. 主观能动性-决定
六、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七、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1. 学会调适
2. 寻求发展
五、压力产生的来源
1. 躯体性压力源
2. 心理性压力源
3. 社会性压力源
4. 文化性压力源
六、挫折的应对
1. 升华
2. 补偿
3. 退行
4. 幽默
5. 宣泄
6. 认同
7. 文饰
8. 投射
9. 认知重组
10. 移置
11. 否定
第七章
一、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顺口溜:说好的约定,怎么就变了,是奖励还是惩罚呢
1. 有效的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约定
4. 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 价值辨析
第八章
一、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二、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 组建阶段
2.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3.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辨析
正式群体:目标与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计划,群体活动丰富多彩,对增强集体凝聚力、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正是群体:自由结合,自发形成,成员以某种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
五、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六、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 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 做好课程监控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七、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的行为
八、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 合理运用惩罚
3.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4. 进行心理辅导
九、对于先进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 进行合理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
3. 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4. 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优势和榜样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十、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十一、教师的职业角色 顺口溜: 传道授业解惑示教父研培管
1. 传道者的角色
2. 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 示范者的角色
4.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 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6. 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7. 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8. 学校的管理者
十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能积极的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的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的要求
3. 热爱教师职业,关心爱护学生
4.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 能对各种情绪与情感进行自我控制
6. 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7.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十三、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付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带来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师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