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IT圈 admin 37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5日发(作者:隋英彦)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管理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一:意识先行,全员覆盖

危机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树立危机意识,进而形成危机观念、危机思想,乃至危机文化。没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有危机管理的动力,也不会有处理危机的强大执行力。

松下幸之助先生在总结其企业的成功经验时,提出了重要的一点:“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戴尔电脑迈克戴尔说:“我有的时候会半夜惊醒,一想起来某些事情就害怕。可如果不这样的话,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越。”联想柳传志说:“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华为任正非也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正是由于其管理者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些企业才能跻身于最优秀的企业行列之中。如海尔公司,正是因为张瑞敏“每天都如履薄冰、每天都战战兢兢”,才有蓬勃发展、享誉全球的海尔;正是因为比尔盖茨始终保持“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意识,才有强大的微软。

当然,仅有领导者具备危机意识是不够的,所有的员工都应具备危机意识、危机观念和危机思想。说到底,只有企业内部所有成员参与并形成良好的企业危机文化,企业管理者才可能在根本上遏制和处理危机事件。

因为,在很多时候,企业里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可能因失误或失职而将整个企业拖入危机。比如: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因失误少装了一个螺丝钉,而影响产品使用安全,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终端销售

人员夸大产品的功效,造成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甚至告上法庭等。要想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必须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都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看法和印象。

原则二:预防第一,见微知著

在现代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事件的难度在于危机事件的征兆细小,很容易被忽略。但也可能是因为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以致麻痹了管理者的神经。还可能从危机征兆的出现到危机事件爆发的时间非常短,企业的危机管理者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危机事件就难以预测了吗?世界500强企业的危机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危机是完全正确可以预防的。而且,在预防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的。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完全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最佳的防御就是做好准备。这样,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可以集中力量控制局面,并且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有条理地化解危机。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侥幸心理。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故事早已世人皆知。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避免遭受危害,必须见微知著,从小事做起,及早及时加以预防。我们切不可如蔡桓公那样,在侥幸中让我们的企业一步步走向死亡。侥幸心理是人们在危机管理中一个重要误区。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花小钱防范、搞预防,在危机管理上舍不得投入,对存在的一些隐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到最后或者是花上大笔的钱去应对,或者是来不及应对,危机造成的损失就可能是预防投入的十倍甚至百倍,得不偿失,也非常危险。

原则三:积极主动,第一时间

“被动就要挨打!”危机管理也一样,只有积极主动地进行管理,主动牵着危机的“鼻子”走,才不至于被动地应对危机,才能把握危机管理的主动权。因此,危机管理要坚持“积极主动”原则,无论是危机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还是事中处置和事后总结评估,都必须积极主动,认真对待,打好主动仗。特别是在危机时刻,企业管理者更要积极主动,迅速行动,才能掌握处置危机的主动权。危机一旦发生,管理者要积极行动,主动面对,深入危机第一线,查找根源,研

究对策,制定解决危机的步骤;要积极主动地发布信息,公布事件真相,掌控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同时,要积极主动地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明确各部门的管理权责,共同应对危机。

任何一次危机发生之后,出于本能,当事人通常都会快速反应以自我保护和自救。并且通常是平时越训练有素,关键时刻的反应越快,作出的决策越正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积极主动,快速反应也能够有效预防危机扩散,将损失控制在最小额度。

通常情况下,危机事件处理的难度与危机事件处理的速度是成反比的,速度越快,损失越小。一旦企业爆发危机事件,通常就会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假如此时企业的危机管理者反应迟钝,不能迅速查明真相,并在第一时间给公众和媒体一个合理的解释,一方面,会让公众感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不敢直面危机事件,逃避责任;另一方面,信息就有可能会被误解、猜测、流言所占据,使问题更加复杂。而且,时间上的失控,也会导致各种不测因素的增加,往往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反之,假如企业在第一时间能够作出正确的反应,那就会最快地表明企业的态度,化解公众的不满情绪,进而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而且,以最快的速度遏制危机事件的发生,通常会成本较低,效果理想。

原则四:承担责任,公众至上

无论危机事件的起因是否在自身,企业都应以社会责任与公众利益为先,妥善处理危机,而不应推卸责任,消极逃避,致使贻误舆论良性引导的最佳时机。

没有那个公众会喜欢不负责任的人,同样,公众更不喜欢不负责任的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在面临公关危机的时候,企业过于注重保护自身利益而忽略公众的感受,赢了官司输了市场输了人心的案例十分普遍。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就是一例。作为一向有着良好品牌形象的老字号企业,南京冠生园却做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反应:既没有坦承错误、承认陈陷月饼的事实,也没有主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善意沟通、赢得主动,把危机制止在萌芽阶段,反而公开指责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蓄意歪曲事实、别有用心,并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振

振有词地宣称“使用陈陷做月饼是行业普遍的做法”。 这种背离事实、推辞责任的言词,激起一片哗然。一时间,媒体公众的猛烈谴责、同行企业的严厉批评、消费者的投诉控告、经销商退货浪潮……,令事态开始严重恶化,也导致冠生园最终葬身危机之中。“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于事。

危机面前,没有谁是谁非,也不允许讨论谁是谁非,企业更不能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危机发生后,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维护和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承担责任,就是对事实负责,实事求是,坦诚公开,避免欺骗、隐瞒;承担责任,还要做好相关补偿。危机中的补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经济上的补偿,还包括心理上的抚慰。很多时候,我们注重物质上的,忽视了精神上的的安慰。事实上,心理抚慰更具人性化,更能体现人情味,更容易让利益相关者满意,更容易为危机受害者接受,当然也更有利于危机事件的化解。所以,危机管理要坚持承担责任原则,主动承担起企业应负的责任,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渡过危机。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大局意识,坚持以全局利益为重,危机决策时要围绕大局、服从大局,危机处置要从大局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最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机,成功地应对危机,取得危机应对的决定性胜利。

原则五:危机管理,制度保障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制度约束,管理就会陷入无序。危机管理也一样,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作保障,确保危机管理各项活动正常运转。在危机面前,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或轰然倒下或一蹶不振,而外国的企业却能逢凶化吉呢?正如肯德基的管理者所言,肯德基要做的不是期望危机不发生,而是建立出色的危机公关处理体系,使企业能够在危机发生时尽力控制危机的扩散、降低危机对品牌的负面影响。

我们一直强调,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不让危机发生,避免可以避免的危机。要想避免、防止危机发生,政府组织与企业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危机预防制度。这其中既有危机管理计划,又有企业内部媒体公关培训,还有媒体合作平台建设等。当然,设立由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公关部负责人和其他一些公司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危机管理机构也应是预防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了制度保障,当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如下征兆时,就有必要提请危机管理部门注意并进一步加强监测:对企业或企业领导人形象不利的舆论越来越多;受到政府、新闻界或同行业人士的异乎寻常关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不断下降;组织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企业的运转效率不断降低。

有了制度保障,实施公关危机管理时,就有了科学的危机处置流程: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问题;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断监控行动结果;获取反馈信息,根据需要修正具体方案。

有了制度保障,我们就会利用法律调控危机。法律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依据事实和有关法律条款来处理;二是遵循法律程序来处理。这样既可以维持处理危机事件的正常秩序,又可以保护企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当企业名誉受到恶意诽谤和侵害时,运用此种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拓展阅读:企业危机管理的法宝

法宝一:第一时间掌握首要信息

时间是效益也是各个利益方主要增长点。在某些网站、媒体、甚至个人周围都聚集着一大批对某些特定信息有着强烈兴趣的人。这些网站、媒体或个人都像在各处部署了狗仔队似的,一旦出现相关感兴趣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公布出来,各方看客是最早并且是最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

比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刘恺威“出轨”王鸥的照片,各大媒体、网站、个人对此事件中的照片进行各种猜测和分析。用户迅速收集有关信息的新数据,相互分享各种分析情况报告,并曝出更多的隐藏信

息供看客消费,吸引看点。刘恺威、王鸥、杨幂等人的经纪公司遭到各大媒体、网站的争相报道。

一旦事件问题暴露,个人、公司遭受损失在所难免,但是有一些好的做法能减少不利影响。个人、公司应该第一时间监测来自利益相关方媒体的消息,最好能加入其中,有能力的公司或个人最好参与其中使信息中的利益点发生转移。

法宝二:掌控相关信息的渠道方

有些个人或者公司有自己的渠道,他们认为根本不需要依靠传统新闻媒体来获得某些重要群体的支持。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无所谓。相反,假如某个利益相关方能够直达公司最有影响力的某些重要看客群体,那么就算个人、公司在主流媒体上形象再高大,也仍会失去各方的支持,也许还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反面衍生信息。

一个多月前,韩国三星集团的手机note7在世界各地发生爆炸,三星宣布部分地区开始召回,但是引起没有被宣布召回的地区的用户强烈不满,这些用户开始抵制三星手机,地方部门也开始调查此款手机,并召见三星管理层。事件继续发酵,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开始宣布此款手机不得带上飞机。最终三星宣布全球召回此款手机,但是全球此款手机的新机还是不断发生爆炸事故(三星此前解释为部分批次的手机电板问题导致爆炸),三星最终宣布永久停止该款手机的生产。三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产品的信任度在本次事件中已经降到历史冰点。

法宝三:时间是降低传播范围的第一要素

在任何一次危机管理中,时间始终至关重要。危机开始时,个人或者公司管理层经常会不削于处理这类事,天真地认为不可能传播地太快或者会有太多人知道,只要尽可能减少曝光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却往往相反,你越是逃避,事件发酵地越快越狠,当事实发展地跟想象完全不一样时,个人或者公司才突然发现时间似乎远远不够用,这时已经晚了。和消费者或看客斗争,唯一的结局就是个人或公司一败涂地。

因为公司生死存亡就是看消费者的忠诚,如果公司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即使赢得了表面的.斗争,也会输掉未来的市场。只有等到某

些利益相关方接受解决方案,并且认可了方案,危机才算基本解除。简而言之,时间并不掌握在企业手中,而在利益相关方手中。危机持续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

最后,在一场危机事件中,最重要的挑战并不是快速对你的产品或某人进行封锁或,而是修复或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如果能让这些媒体反过来帮助企业,会令企业获益无穷。

现在,一旦出现某项事件,各个与其利益相关的个人、公司、机构都有了自己的信息来源,更有甚者有自己的媒体来进行宣传报导,对于企业、机构在面对突发事件之时应该如何解决危机,并且把危机影响力最大程度的降低,某些利益相关方在某些领域有着相当强的感召力,如果发生危机的企业管理者不予以重视,后果会相当严重。对此我们必须拥有三种主要法宝来面对这些危机。

企业危机管理培训心得范文

第一节:什么是销售危机管理

所谓“危机”,一般是由客观或主观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而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譬如:产品和销售的危机、资金的危机、产权的危机、市场的危机、竞争的危机、合作的危机、环境与公害的危机、企业道德的危机、人力资源的危机、企业发展战略的危机等。实际上,企业发生危机,是企业面临危险与机遇的分水岭。同时,“危机”也是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转危为安;无能的企业管理者却可能把企业导向绝路。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就指出:“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领会了这一思想。在汉语中,组成危机的两个字就分别表示危险和机会。”但是,领会其思想,并不等于具备了这种能力。因此,如何防范、处理危机,应该说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修炼。

“危机管理”可以说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未曾给予研究或涉及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但现在“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内容。特别是发达国家许多知名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决策和处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效仿的经验。

由于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还相对比较落后,危机的意识淡薄,危机管理的知识、手段均缺乏。企业一旦发现自己遇到或陷入了危机,要么束手无策,保持沉默;要么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门来帮助化解;要么采取一种对抗、强硬的态度这些现象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动作规律。

那么,什么是“危机管理”呢?企业的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对危机的处理,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分析危机的类别、特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来临时的处理方法和危机处理预案的建立。

第二节:建立媒体沟通关系

为了研究和分析的方便,销售危机危机可分为四种常见类型

一:质量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质量类突发性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而造成产品在质量上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如,现代城的氨气超标,博雅西园主体脱落等事件。这类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公众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

二:工期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工期类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由于自身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产品不能按期交付使用,造成消费者的不满,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此类危机与开发商管理混乱,程序不清,品牌意识淡薄有关。

三:面积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面积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开发商在产品交付使用时,面积误差超出规定标准,消费者倍感上当受骗,极易造成信任感的严重挫伤,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如万泉新新家园的面积问题。此类危机造成的影响是品牌形象受损,后期销售严重受到影响。

四:配套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配套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在入住期间开发商所承诺的水、电、煤气等生活必备或学校、医疗、交通等配套不能完全实现,给消费者生活上造成不便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此类危机一般与开发商公关能力较差,对后期服务不重视有关。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品牌的生存,一些看上去非常强大的品牌在遭遇一两个似乎很小的危机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的垮了。正处于品牌建设阶段的中国企业,急需一些突发性品牌危机管理的实效方法,巧妙、快速而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

销售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新闻媒体可能是此类危机的披露者,在危机的披露中,新闻媒体既可能是危机的促进者和危机管理的妨碍者,也可能成为危机化解的协助者。这是因为,媒体是人们了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载体,对人类活动反映细致而全面,它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资源供给和对品牌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媒体还具有对任何信息的放大作用。没有媒体的宣传,一条信息只局限在组织内部,一旦被传播出去,那么信息就再也无法掩盖,媒体就像扩音器一样,将微弱的声音放大为清晰的、大家都能听得见的声音。这些特性,决定了媒体在危机管理中重要的双向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增加沟通就是形象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

品牌形象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品牌的日常管理中,企业要注重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在平时,主动为媒体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使媒体对品牌形象有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建立企业与媒体之间的信任关系。

危机管理是指发生危机的有关应对机制。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所带来的危害,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的动态过程。总的来说,指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任何消除危机产生的风险的努力,都是危机管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竞争日趋残酷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金融危机的怪圈中的今天,危机时刻都存在,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

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不可挽回的影响,使慢慢发展壮大的企业前功尽弃,多年心血付诸东流、多年企业轰然倒塌。因此,企业的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已然凸显,被许多公司纳入正常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的危机管理,提高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需要和课题。

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一、危机管理的重点

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系列活动的这个过程称之为企业的危机管理。危机的显著特点就是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急迫性以及信息资源紧缺性和舆论关注性。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就可以看作是这个企业出现了“危机”。而企业的危机管理就是为了应付这些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和防范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或措施。俗话说“救火不如防火、救灾不如防灾”,如同安全管理一样,危机管理的重点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管理,这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方法,也集中体现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因此,防患于未然永远是危机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而作为一个思虑全面的企业,尽快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当务之急。单从字面上来看,“危机”中既包含有危险、危难的意思,也含有机遇、机会的成分,这说明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共同存在的,这也恰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因此,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反而会成为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一次机遇。现在,创新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所以,危机管理也要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所发生危机的情况吸取以往的处理经验,并在新的时境下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平台进行创新。危机的解决,速度是关键。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

二、危机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危机管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危机预警。要想准确做到危机预警,对危机进行监测则是前提。常言说,月圆则亏、过密则疏,企业越是在顺利的时候越应建立相应

的监测机制,越应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应变危机的心理准备,所谓居安思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企业危机预警机制是实施危机管理的基础,关注危机到来之前的预警处理,是一个企业从容不迫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的最有效做法。企业越早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和它所带来的威胁,就能越早采取行动控制危机,解决危机,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要想把企业的危机预警做得出色,一定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只有在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关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好危机预警工作,才能够有效全面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从而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好计划,积极采取预控措施。

2.危机处理。危机预警是危机发生前的未雨绸缪,重点是预防与准备,而危机处理则是危机发生过程中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危机处理可分为三部分,即“确认危机、控制危机、处理危机”。首先是确认危机,即危机发生后,快速调查危机发生原因、弄清楚事情真相,辨认危机影响的范围以及影响的程度和后果。其次是控制危机,因为突变性和紧迫性的特点,所以,危机控制阶段的关键在于快速有效。快速的决策、果断的行动是控制危机蔓延、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化的有效方法。第三是处理危机,对危机的发生快速反应并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启动危机处理计划使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危机决策运用到实际中化解危机,可以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危机总结。认真而系统的危机总结对制定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危机总结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一是调查分析,企业应根据对危机根源的调查、应急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第二是评价。全面地评价危机发生时企业制定的各项危机管理工作程序是否有效开展,并对各个程序的开展情况作出正确评价,这对下一步提出危机整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三是修正,对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危机管理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防危机再次发生,并藉此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完善危机管理内容。第四是前瞻,如何使危机转化为生机,这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必须思考的问题,将危机产生的沉重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要善于利用危机创新企业管理经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第五是建制。建立成文的危机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熟的危机管理培训制度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能有效增强企业的变革意识,逐步提升危机管理快速反应能力。

三、企业面临危机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同考验,不同类型的危机,处理方法也不同,因此,确定危机的种类,以便快速有效找到处理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现在各类竞争愈来愈烈,变化也愈来愈多,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种类也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人力资源危机、信誉危机、决策危机、灾难危机、财务危机、环境危机、能源资源危机、安全危机、法律危机、媒介危机以及各种突发性危机。下面我们说一说常见的几种危机的处理方法。人力资源危机是现代企业常见的危机种类之一,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机构臃肿,二是人才流失,三是员工素质太低。因此,其一要精兵简政,削减开支、降低成本;其二是及时采取恰当、有效措施降低员工流失率,如对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激励;其三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信誉危机。是企业由于对消费者的承诺没有履行而产生的一系列纠纷,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导致企业的诚信度下降或缺乏而造成的危机。对信誉危机的处理一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和公众进行真诚沟通,通过新闻媒介或公众交流平台与大家进行认真、诚实的沟通,并要保证在下阶段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要依法依规、有序开展。第二要加强质量管理,包括售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管理。决策危机。由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危机如不及时制止,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绝境,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很快将使一个企业倒闭。因此,快速有效制定危机发生之后的危机决策也同等重要,这也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媒介危机。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对某些事件的报道而使企业产生的危机。新闻报道的原则是真实性,但是由于客观事物和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而导致媒体

报道出现失误,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一种是媒介在抢先独家新闻的过程中无形夸大企业负面消息,企业名誉失真而引起的危机,还有一种是报道失误引起的企业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尤为重要,矫正形象、塑造形象是基本思路。随着国内、国际大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也日益加剧,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如何在竞争中变“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就是危机管理的意义所在。

2024年1月5日发(作者:隋英彦)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管理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一:意识先行,全员覆盖

危机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树立危机意识,进而形成危机观念、危机思想,乃至危机文化。没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有危机管理的动力,也不会有处理危机的强大执行力。

松下幸之助先生在总结其企业的成功经验时,提出了重要的一点:“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戴尔电脑迈克戴尔说:“我有的时候会半夜惊醒,一想起来某些事情就害怕。可如果不这样的话,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越。”联想柳传志说:“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华为任正非也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

正是由于其管理者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些企业才能跻身于最优秀的企业行列之中。如海尔公司,正是因为张瑞敏“每天都如履薄冰、每天都战战兢兢”,才有蓬勃发展、享誉全球的海尔;正是因为比尔盖茨始终保持“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意识,才有强大的微软。

当然,仅有领导者具备危机意识是不够的,所有的员工都应具备危机意识、危机观念和危机思想。说到底,只有企业内部所有成员参与并形成良好的企业危机文化,企业管理者才可能在根本上遏制和处理危机事件。

因为,在很多时候,企业里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可能因失误或失职而将整个企业拖入危机。比如: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因失误少装了一个螺丝钉,而影响产品使用安全,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终端销售

人员夸大产品的功效,造成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甚至告上法庭等。要想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必须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都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看法和印象。

原则二:预防第一,见微知著

在现代企业的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事件的难度在于危机事件的征兆细小,很容易被忽略。但也可能是因为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以致麻痹了管理者的神经。还可能从危机征兆的出现到危机事件爆发的时间非常短,企业的危机管理者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危机事件就难以预测了吗?世界500强企业的危机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危机是完全正确可以预防的。而且,在预防过程中是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的。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完全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最佳的防御就是做好准备。这样,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可以集中力量控制局面,并且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有条理地化解危机。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侥幸心理。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故事早已世人皆知。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避免祸患、避免遭受危害,必须见微知著,从小事做起,及早及时加以预防。我们切不可如蔡桓公那样,在侥幸中让我们的企业一步步走向死亡。侥幸心理是人们在危机管理中一个重要误区。很多管理者不愿意花小钱防范、搞预防,在危机管理上舍不得投入,对存在的一些隐患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到最后或者是花上大笔的钱去应对,或者是来不及应对,危机造成的损失就可能是预防投入的十倍甚至百倍,得不偿失,也非常危险。

原则三:积极主动,第一时间

“被动就要挨打!”危机管理也一样,只有积极主动地进行管理,主动牵着危机的“鼻子”走,才不至于被动地应对危机,才能把握危机管理的主动权。因此,危机管理要坚持“积极主动”原则,无论是危机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还是事中处置和事后总结评估,都必须积极主动,认真对待,打好主动仗。特别是在危机时刻,企业管理者更要积极主动,迅速行动,才能掌握处置危机的主动权。危机一旦发生,管理者要积极行动,主动面对,深入危机第一线,查找根源,研

究对策,制定解决危机的步骤;要积极主动地发布信息,公布事件真相,掌控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同时,要积极主动地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明确各部门的管理权责,共同应对危机。

任何一次危机发生之后,出于本能,当事人通常都会快速反应以自我保护和自救。并且通常是平时越训练有素,关键时刻的反应越快,作出的决策越正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积极主动,快速反应也能够有效预防危机扩散,将损失控制在最小额度。

通常情况下,危机事件处理的难度与危机事件处理的速度是成反比的,速度越快,损失越小。一旦企业爆发危机事件,通常就会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假如此时企业的危机管理者反应迟钝,不能迅速查明真相,并在第一时间给公众和媒体一个合理的解释,一方面,会让公众感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不敢直面危机事件,逃避责任;另一方面,信息就有可能会被误解、猜测、流言所占据,使问题更加复杂。而且,时间上的失控,也会导致各种不测因素的增加,往往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反之,假如企业在第一时间能够作出正确的反应,那就会最快地表明企业的态度,化解公众的不满情绪,进而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而且,以最快的速度遏制危机事件的发生,通常会成本较低,效果理想。

原则四:承担责任,公众至上

无论危机事件的起因是否在自身,企业都应以社会责任与公众利益为先,妥善处理危机,而不应推卸责任,消极逃避,致使贻误舆论良性引导的最佳时机。

没有那个公众会喜欢不负责任的人,同样,公众更不喜欢不负责任的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在面临公关危机的时候,企业过于注重保护自身利益而忽略公众的感受,赢了官司输了市场输了人心的案例十分普遍。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就是一例。作为一向有着良好品牌形象的老字号企业,南京冠生园却做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反应:既没有坦承错误、承认陈陷月饼的事实,也没有主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善意沟通、赢得主动,把危机制止在萌芽阶段,反而公开指责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蓄意歪曲事实、别有用心,并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振

振有词地宣称“使用陈陷做月饼是行业普遍的做法”。 这种背离事实、推辞责任的言词,激起一片哗然。一时间,媒体公众的猛烈谴责、同行企业的严厉批评、消费者的投诉控告、经销商退货浪潮……,令事态开始严重恶化,也导致冠生园最终葬身危机之中。“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于事。

危机面前,没有谁是谁非,也不允许讨论谁是谁非,企业更不能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危机发生后,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维护和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承担责任,就是对事实负责,实事求是,坦诚公开,避免欺骗、隐瞒;承担责任,还要做好相关补偿。危机中的补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经济上的补偿,还包括心理上的抚慰。很多时候,我们注重物质上的,忽视了精神上的的安慰。事实上,心理抚慰更具人性化,更能体现人情味,更容易让利益相关者满意,更容易为危机受害者接受,当然也更有利于危机事件的化解。所以,危机管理要坚持承担责任原则,主动承担起企业应负的责任,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渡过危机。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大局意识,坚持以全局利益为重,危机决策时要围绕大局、服从大局,危机处置要从大局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最终才能有效地控制危机,成功地应对危机,取得危机应对的决定性胜利。

原则五:危机管理,制度保障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没有制度约束,管理就会陷入无序。危机管理也一样,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作保障,确保危机管理各项活动正常运转。在危机面前,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或轰然倒下或一蹶不振,而外国的企业却能逢凶化吉呢?正如肯德基的管理者所言,肯德基要做的不是期望危机不发生,而是建立出色的危机公关处理体系,使企业能够在危机发生时尽力控制危机的扩散、降低危机对品牌的负面影响。

我们一直强调,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不让危机发生,避免可以避免的危机。要想避免、防止危机发生,政府组织与企业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危机预防制度。这其中既有危机管理计划,又有企业内部媒体公关培训,还有媒体合作平台建设等。当然,设立由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公关部负责人和其他一些公司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危机管理机构也应是预防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了制度保障,当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如下征兆时,就有必要提请危机管理部门注意并进一步加强监测:对企业或企业领导人形象不利的舆论越来越多;受到政府、新闻界或同行业人士的异乎寻常关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不断下降;组织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企业的运转效率不断降低。

有了制度保障,实施公关危机管理时,就有了科学的危机处置流程: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问题;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断监控行动结果;获取反馈信息,根据需要修正具体方案。

有了制度保障,我们就会利用法律调控危机。法律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依据事实和有关法律条款来处理;二是遵循法律程序来处理。这样既可以维持处理危机事件的正常秩序,又可以保护企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当企业名誉受到恶意诽谤和侵害时,运用此种方法,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拓展阅读:企业危机管理的法宝

法宝一:第一时间掌握首要信息

时间是效益也是各个利益方主要增长点。在某些网站、媒体、甚至个人周围都聚集着一大批对某些特定信息有着强烈兴趣的人。这些网站、媒体或个人都像在各处部署了狗仔队似的,一旦出现相关感兴趣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公布出来,各方看客是最早并且是最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方。

比如,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刘恺威“出轨”王鸥的照片,各大媒体、网站、个人对此事件中的照片进行各种猜测和分析。用户迅速收集有关信息的新数据,相互分享各种分析情况报告,并曝出更多的隐藏信

息供看客消费,吸引看点。刘恺威、王鸥、杨幂等人的经纪公司遭到各大媒体、网站的争相报道。

一旦事件问题暴露,个人、公司遭受损失在所难免,但是有一些好的做法能减少不利影响。个人、公司应该第一时间监测来自利益相关方媒体的消息,最好能加入其中,有能力的公司或个人最好参与其中使信息中的利益点发生转移。

法宝二:掌控相关信息的渠道方

有些个人或者公司有自己的渠道,他们认为根本不需要依靠传统新闻媒体来获得某些重要群体的支持。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无所谓。相反,假如某个利益相关方能够直达公司最有影响力的某些重要看客群体,那么就算个人、公司在主流媒体上形象再高大,也仍会失去各方的支持,也许还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反面衍生信息。

一个多月前,韩国三星集团的手机note7在世界各地发生爆炸,三星宣布部分地区开始召回,但是引起没有被宣布召回的地区的用户强烈不满,这些用户开始抵制三星手机,地方部门也开始调查此款手机,并召见三星管理层。事件继续发酵,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开始宣布此款手机不得带上飞机。最终三星宣布全球召回此款手机,但是全球此款手机的新机还是不断发生爆炸事故(三星此前解释为部分批次的手机电板问题导致爆炸),三星最终宣布永久停止该款手机的生产。三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产品的信任度在本次事件中已经降到历史冰点。

法宝三:时间是降低传播范围的第一要素

在任何一次危机管理中,时间始终至关重要。危机开始时,个人或者公司管理层经常会不削于处理这类事,天真地认为不可能传播地太快或者会有太多人知道,只要尽可能减少曝光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却往往相反,你越是逃避,事件发酵地越快越狠,当事实发展地跟想象完全不一样时,个人或者公司才突然发现时间似乎远远不够用,这时已经晚了。和消费者或看客斗争,唯一的结局就是个人或公司一败涂地。

因为公司生死存亡就是看消费者的忠诚,如果公司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即使赢得了表面的.斗争,也会输掉未来的市场。只有等到某

些利益相关方接受解决方案,并且认可了方案,危机才算基本解除。简而言之,时间并不掌握在企业手中,而在利益相关方手中。危机持续时间越长,成本就越高。

最后,在一场危机事件中,最重要的挑战并不是快速对你的产品或某人进行封锁或,而是修复或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如果能让这些媒体反过来帮助企业,会令企业获益无穷。

现在,一旦出现某项事件,各个与其利益相关的个人、公司、机构都有了自己的信息来源,更有甚者有自己的媒体来进行宣传报导,对于企业、机构在面对突发事件之时应该如何解决危机,并且把危机影响力最大程度的降低,某些利益相关方在某些领域有着相当强的感召力,如果发生危机的企业管理者不予以重视,后果会相当严重。对此我们必须拥有三种主要法宝来面对这些危机。

企业危机管理培训心得范文

第一节:什么是销售危机管理

所谓“危机”,一般是由客观或主观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拒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而使企业产生的紧急或危险状态。譬如:产品和销售的危机、资金的危机、产权的危机、市场的危机、竞争的危机、合作的危机、环境与公害的危机、企业道德的危机、人力资源的危机、企业发展战略的危机等。实际上,企业发生危机,是企业面临危险与机遇的分水岭。同时,“危机”也是种挑战,是对企业管理素质,企业管理者领导能力的考验和挑战。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可以使濒临绝境的企业转危为安;无能的企业管理者却可能把企业导向绝路。史蒂文.芬克在《危机管理》一书中就指出:“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领会了这一思想。在汉语中,组成危机的两个字就分别表示危险和机会。”但是,领会其思想,并不等于具备了这种能力。因此,如何防范、处理危机,应该说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修炼。

“危机管理”可以说是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未曾给予研究或涉及的一个独特的领域,但现在“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内容。特别是发达国家许多知名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决策和处理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效仿的经验。

由于中国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还相对比较落后,危机的意识淡薄,危机管理的知识、手段均缺乏。企业一旦发现自己遇到或陷入了危机,要么束手无策,保持沉默;要么本能地去找政府部门来帮助化解;要么采取一种对抗、强硬的态度这些现象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动作规律。

那么,什么是“危机管理”呢?企业的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对危机的处理,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分析危机的类别、特征、危机产生的原因、危机来临时的处理方法和危机处理预案的建立。

第二节:建立媒体沟通关系

为了研究和分析的方便,销售危机危机可分为四种常见类型

一:质量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质量类突发性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而造成产品在质量上出现问题,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如,现代城的氨气超标,博雅西园主体脱落等事件。这类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公众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

二:工期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工期类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由于自身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产品不能按期交付使用,造成消费者的不满,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此类危机与开发商管理混乱,程序不清,品牌意识淡薄有关。

三:面积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面积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开发商在产品交付使用时,面积误差超出规定标准,消费者倍感上当受骗,极易造成信任感的严重挫伤,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如万泉新新家园的面积问题。此类危机造成的影响是品牌形象受损,后期销售严重受到影响。

四:配套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

配套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类型是指在入住期间开发商所承诺的水、电、煤气等生活必备或学校、医疗、交通等配套不能完全实现,给消费者生活上造成不便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此类危机一般与开发商公关能力较差,对后期服务不重视有关。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品牌的生存,一些看上去非常强大的品牌在遭遇一两个似乎很小的危机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无情的垮了。正处于品牌建设阶段的中国企业,急需一些突发性品牌危机管理的实效方法,巧妙、快速而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

销售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新闻媒体可能是此类危机的披露者,在危机的披露中,新闻媒体既可能是危机的促进者和危机管理的妨碍者,也可能成为危机化解的协助者。这是因为,媒体是人们了解外部事件直接或间接的载体,对人类活动反映细致而全面,它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印象,影响着公众对品牌的资源供给和对品牌产品与服务的认知。媒体还具有对任何信息的放大作用。没有媒体的宣传,一条信息只局限在组织内部,一旦被传播出去,那么信息就再也无法掩盖,媒体就像扩音器一样,将微弱的声音放大为清晰的、大家都能听得见的声音。这些特性,决定了媒体在危机管理中重要的双向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增加沟通就是形象类突发性品牌危机管理的主要任务。

品牌形象的树立,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品牌的日常管理中,企业要注重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在平时,主动为媒体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使媒体对品牌形象有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建立企业与媒体之间的信任关系。

危机管理是指发生危机的有关应对机制。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所带来的危害,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的动态过程。总的来说,指任何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任何消除危机产生的风险的努力,都是危机管理。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竞争日趋残酷的今天,在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陷入金融危机的怪圈中的今天,危机时刻都存在,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

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不可挽回的影响,使慢慢发展壮大的企业前功尽弃,多年心血付诸东流、多年企业轰然倒塌。因此,企业的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已然凸显,被许多公司纳入正常管理机制。加强企业的危机管理,提高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需要和课题。

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一、危机管理的重点

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系列活动的这个过程称之为企业的危机管理。危机的显著特点就是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急迫性以及信息资源紧缺性和舆论关注性。当企业面临与社会大众或顾客有密切关系且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就可以看作是这个企业出现了“危机”。而企业的危机管理就是为了应付这些危机的出现,在企业内预先建立和防范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体制或措施。俗话说“救火不如防火、救灾不如防灾”,如同安全管理一样,危机管理的重点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管理,这就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方法,也集中体现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因此,防患于未然永远是危机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而作为一个思虑全面的企业,尽快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是当务之急。单从字面上来看,“危机”中既包含有危险、危难的意思,也含有机遇、机会的成分,这说明危机的危险性和机遇性是共同存在的,这也恰恰阐明了危机本质的双重性,因此,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反而会成为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一次机遇。现在,创新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所以,危机管理也要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所发生危机的情况吸取以往的处理经验,并在新的时境下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平台进行创新。危机的解决,速度是关键。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

二、危机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危机管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危机预警。要想准确做到危机预警,对危机进行监测则是前提。常言说,月圆则亏、过密则疏,企业越是在顺利的时候越应建立相应

的监测机制,越应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应变危机的心理准备,所谓居安思危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建立较为完整的企业危机预警机制是实施危机管理的基础,关注危机到来之前的预警处理,是一个企业从容不迫地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的最有效做法。企业越早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和它所带来的威胁,就能越早采取行动控制危机,解决危机,把一些可以避免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要想把企业的危机预警做得出色,一定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危机意识,只有在管理层和基层员工都关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好危机预警工作,才能够有效全面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从而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拟好计划,积极采取预控措施。

2.危机处理。危机预警是危机发生前的未雨绸缪,重点是预防与准备,而危机处理则是危机发生过程中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危机处理可分为三部分,即“确认危机、控制危机、处理危机”。首先是确认危机,即危机发生后,快速调查危机发生原因、弄清楚事情真相,辨认危机影响的范围以及影响的程度和后果。其次是控制危机,因为突变性和紧迫性的特点,所以,危机控制阶段的关键在于快速有效。快速的决策、果断的行动是控制危机蔓延、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化的有效方法。第三是处理危机,对危机的发生快速反应并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启动危机处理计划使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危机决策运用到实际中化解危机,可以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危机总结。认真而系统的危机总结对制定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危机总结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一是调查分析,企业应根据对危机根源的调查、应急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做一个系统的调查分析;第二是评价。全面地评价危机发生时企业制定的各项危机管理工作程序是否有效开展,并对各个程序的开展情况作出正确评价,这对下一步提出危机整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三是修正,对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危机管理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防危机再次发生,并藉此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完善危机管理内容。第四是前瞻,如何使危机转化为生机,这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必须思考的问题,将危机产生的沉重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要善于利用危机创新企业管理经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第五是建制。建立成文的危机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熟的危机管理培训制度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能有效增强企业的变革意识,逐步提升危机管理快速反应能力。

三、企业面临危机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同考验,不同类型的危机,处理方法也不同,因此,确定危机的种类,以便快速有效找到处理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现在各类竞争愈来愈烈,变化也愈来愈多,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种类也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是人力资源危机、信誉危机、决策危机、灾难危机、财务危机、环境危机、能源资源危机、安全危机、法律危机、媒介危机以及各种突发性危机。下面我们说一说常见的几种危机的处理方法。人力资源危机是现代企业常见的危机种类之一,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机构臃肿,二是人才流失,三是员工素质太低。因此,其一要精兵简政,削减开支、降低成本;其二是及时采取恰当、有效措施降低员工流失率,如对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激励;其三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信誉危机。是企业由于对消费者的承诺没有履行而产生的一系列纠纷,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导致企业的诚信度下降或缺乏而造成的危机。对信誉危机的处理一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和公众进行真诚沟通,通过新闻媒介或公众交流平台与大家进行认真、诚实的沟通,并要保证在下阶段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要依法依规、有序开展。第二要加强质量管理,包括售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的管理。决策危机。由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危机如不及时制止,往往会使一个企业陷入绝境,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很快将使一个企业倒闭。因此,快速有效制定危机发生之后的危机决策也同等重要,这也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部分。媒介危机。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对某些事件的报道而使企业产生的危机。新闻报道的原则是真实性,但是由于客观事物和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而导致媒体

报道出现失误,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一种是媒介在抢先独家新闻的过程中无形夸大企业负面消息,企业名誉失真而引起的危机,还有一种是报道失误引起的企业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尤为重要,矫正形象、塑造形象是基本思路。随着国内、国际大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也日益加剧,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如何在竞争中变“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就是危机管理的意义所在。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