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罗翔讲解《罪与罚》(1)

IT圈 admin 39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庄安露)

1.一个刑法学者的“内心戏”

漫漫人生路,早晚要读书。大家好,我是罗翔。今天,我想和大家从《罪与罚》这本小说,聊一聊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睦相处。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疏离感。

我们拥有最便捷的交流方式,但是却拥有最远的距离。

人是群居动物,谁都希望自己不会孤独终老,所以特蕾莎修女说: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课题,也许也是最难的课题。即便你用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也很难猜透你对面的那个家伙到底在想些什么事情。

我们有手机,有微信,有QQ,有微博……有各种社交媒体,似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了,但其实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了。

“咫尺天涯”,也许是对当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最佳的描述。

我记得多年以前,我在上大学期间,当时宿舍是两个同学,我们两个人居然能背对着背用电脑聊天。背对着背啊,居然还不是面对着面的交流!

作为刑法学者,我非常关心犯罪问题。当前的犯罪率与日俱增,每天都有许多耸人听闻的消息。就像前几天,未成年人的弑父弑母现象,这正是以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表现出当前人际交往的一种疏离。

我们很容易对千里之外的他人投放爱心,却无法和我们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很多大学生朋友都说“感谢舍友的不杀之恩”啊!

我们今天就想以《罪与罚》这本小说作为一个线索,来探究一下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交往。

2. 这才是真正的犯罪心理大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小说描写了一个贫穷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名字太长了,我们也许可以说他的昵称,叫罗佳,也姓罗。在各种混乱的哲学观念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将他人像蟑螂一样地捏死,来达到自己所谓的伟大目的。所以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以及老太婆

无辜的妹妹。但最终他的良心备受折磨,因为他发现自己其实不是超人。所以最后他在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最后他的内心也获得了宁静。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1821年,他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然在我的心目中,这个“之一”都是可以去掉的。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承受了太多苦难的作家,他走的是一条异常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非常非常的复杂和矛盾。他的代表作除了《罪与罚》,还有《群魔》,还有他往年的巅峰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是俄罗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底层民众苦不堪言,但又互相残害。底层互害的这个世界异常地悲惨,人没有基本的尊严,形同畜类。

大家也许注意到《罪与罚》的开始和结尾,都有一个关于马的比喻,形容人跟马一样,被生活的艰辛压得喘不过气。在故事的开始有这样的一幕:马拉着无法拉动的重物负重前行,还要被他人不停地殴打,而且没有人同情,反而有很多人把这当成打发无聊时光的笑料。有人还起哄,说抽它的眼睛,抽它的鼻子,抽它的脸,最后马被活活地打死。当然,在小说的结尾也提到索尼娅的继母,她在临终的时候向罗佳说自己的一生如此地沉重,自己的一生就像马一样,没有片刻休息的机会。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几个重要的人生遭遇,可能需要提及一下,因为我们通常说文如其人。

第一个重要的遭遇是死里逃生的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纪40年代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了热情,所以1847年他参加了一个革命小组的活动,最后被逮捕,被判处死刑。但是最后沙皇又把死刑改为流放,然而这个判决直到死刑执行之前的几分钟才被送达。枪下留人的经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巨大的冲击,他觉得自己是捡了一条命,所以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上一定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这和俄罗斯历史上另外一位伟大的作家索尔仁尼琴有类似之处。索尔仁尼琴当时罹患绝症,所有的人都觉得他不可能被治好,但他却奇迹般地好了,所以索尔仁尼琴也认为自己身上一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在西伯利亚的苦役营,陀思妥耶夫斯基待了4年。4年的苦役生活让他对苦难有着更为直接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从知识分子的幻梦中走了出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个重要的经历,就是他身体上的疾病,和他内在无法根除的道德瘾癖。

陀思妥耶夫斯基9岁的时候就患上了癫痫,这个疾病伴随他一生。当他刚刚觉得自己好像好了,所以在劳改营的时候,他曾经想向一个女子求婚,结果在求婚的前夕,他在这个女子身边疾病就发作了,让他尴尬不已。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找了一位寡妇,这位寡妇身患肺病,而且带着几个孩子,所以他的婚姻也并不幸福。

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严重的道德瘾癖,就是他好赌。他一生都在跟赌博做斗争,但是似乎他都没有根本性地克服赌瘾,在某种意义上他就是赌棍,而且他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为了还赌债而草草写就的。所以他真的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草草写就的作品居然都是伟大的作品。包括这部《罪与罚》,据说就是草草写就的。

3.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

现在我们想谈一谈,从《罪与罚》的视角中,它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罪恶?人为什么会犯罪?

传统的立场一直认为,因为人的内心有幽暗的成分,所以人之所以去犯罪无非只是人内心思想的一个体现而已。就像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虐猫事件,你就能够发现人的内心是多么的幽暗。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反省自己的内心,你难道不觉得这个世上所有的罪恶,可能在你的内心中都翻江倒海,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

这是传统的立场,所以基于这种立场,如果你内心的幽暗,催化成熟去实施了犯罪,那当然要对你进行谴责,因为是你去选择了去犯罪。但是慢慢地出现了一种新派的立场,新派的立场认为,人之所以去犯罪是因为迫不得已,是社会原因导致的。

因为经济原因,因为失业问题,因为环境问题,因为种种社会原因,导致了这个人不得不去从事犯罪。所以,刑法学者李斯特曾经说过:“最好的社会政策才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所以要打击犯罪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社会制度的革新。

在《罪与罚》中这种观点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所重复。罗佳有一个好朋友叫拉祖米辛,也是他的同学。拉祖米辛就曾经高谈阔论地说,犯罪是对社会的抗议,犯罪是环境的产物。因此要改造社会,建起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会引起人们犯罪的那些社会根源都要连根拔起。在他的观念中,他认为应该从头脑中、从数学中,产生出一个社会制度,把人类组织在一起,让这些人类立马就可以变得正直、善良和纯洁。

所以拉祖米辛认为,要否定传统的一切。因为传统的社会制度有太多太多的污垢,要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他认为人不需要有灵魂,因为活着的灵魂总是可疑的,灵魂是顽固和落后的,我们只需要橡胶般的人类,没有生活,没有意志,服服帖帖,不敢反抗,这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人。

但是各位想一想,如果把犯罪的原因完全归根于社会,那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人的责任。既然人之所以去犯罪是社会原因所导致的,而不是你自己的原因,跟你自己是没有关系的,那么一切的责任都可以颠覆;而且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在城市中建立一个理想的乌托邦,这到底现实还是不现实呢?

这是《罪与罚》一书提出的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罪恶,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犯罪?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你觉得呢?

4.谋杀的理由很哲学

《罪与罚》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他有几种重要的哲学观念在《罪与罚》中不断地被尝试。当然,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

第一种观点,就是当时盛行的功利主义。

代表人物是罗佳妹妹杜尼娅的未婚夫,卢仁。卢仁是一个律师,也是一个庸俗的商人。卢仁宣扬利己主义,他认为利己才能利他,为个人发财也就是在为大家发财,最终能够导致福利的普遍化。卢仁说伟大的时刻已经到来,每个人都本相必露。每个人利己的本相必露,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其实你会发现,罗佳本人就受到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他认为杀掉一个非常龌龊的老太太,对社会没有价值的老太太,用她的钱来资助自己的学业,来资助自己的伟大人格,这不是利大于弊吗?

这是第一种立场,就是功利主义。

5.一个尼采主义者的死亡

第二种立场就是尼采哲学,也就是超人哲学,这也是《罪与罚》的主人公罗佳最初所拥护的观点。

罗佳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犯罪成因的论文,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是有权利为非作歹的,不受法律的约束。

罗佳认为,人其实分两种,一种是不平凡的人,一种是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就是可以为了自己所谓的崇高理想任意地践踏他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昧着良心逾越道德的界线。

其实伟大的人物在罗佳看来通常都是一些罪犯,因为他们践踏了道德的原则,像拿破仑,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罪犯。这是罗佳在论文中的阐释。

平凡的人呢,他们是一些低级的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繁衍同类;但是不平凡的人,则是犯法者、破坏者,为了美好的未来可以破坏规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任意地践踏平凡的人。

所以在罗佳看来,他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平凡的人只是负责维持世界,不平凡的人则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负责推进世界。

你在罗佳的这番叙述中,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个思想家叫做尼采。

尼采在崩溃之前,写了一本书叫《论重估一切价值》。当然这本书没有写完,是他作品的顶点。他认为存在两种伦理类型,一种叫主人道德,一种叫奴隶道德。他认为传统的奴隶道德必将让位于在他当下的那个社会实施的主人道德。

主人道德强调高贵与强烈,而奴隶道德则强调利他、仁慈和谦卑。奴隶道德只是一种弱者的理想,它其实是一种伪装的忌妒,希望把强者拉到弱者的位置。从此尼采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善恶观,恃强凌弱、残忍暴虐反而成为了美德。

尼采认为,残酷的折磨能够带来愉悦,在统治他人的时候,强人因为实现了强力意志而感到愉悦,看到对方痛苦就带来愉悦,导致对方痛苦则会带来更大的愉悦,因为“我是超人,我是不平凡的人,我不需要遵循人类的奴隶道德。奴隶道德只是弱者的道德,我们是强者,我们负责制定管理,我们负责让平凡的人痛苦。让他痛苦,我就感到很爽,这就是主人道德,这是高贵的道德”。

大家不要觉得尼采的话只是疯人的胡言乱语,虽然尼采后来果然是疯了,他的母亲和妹妹悉心照顾他。这非常地搞笑,因为他的母亲和妹妹是按照奴隶道德来照顾他的。如果按照尼采所推崇的观点,对一个精神病人应该直接扔掉才对啊!所以尼采最终在疯癫中离开人世,但是他的思想,却为纳粹全盘照搬,希特勒就对尼采崇拜得五体投地,并把尼采的思想付诸于行动。

尼采可谓是一个先知般的预言家,他说20世纪会爆发恐怖战争,科学和技术不再是人类的盼望。在即将来临的时代,许多人将失去神圣的港湾而心灵漂泊,这一一成为了现实。

而在这个作品中,罗佳也是超人哲学的代表者。他认为他是超人,他负责制定观念,因为他是不平凡的人,所以他可以任意践踏平凡的人,他可以把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杀掉。虽然这逾越了道德准则,虽然按照现实的法他是犯罪,但是他认为他是超人,既然是超人,就可以犯罪,因为超人是可以犯罪的人。因为他是超人,所以他可以任意践踏道德准则,道德准则只是给弱者的。

但是罗佳最大的痛苦在于什么?因为他的内心备受折磨。我想这个折磨首先来源于他良心的折磨,还来源于他观念的混乱。他不断被折磨的良心提醒他,他其实不是超人,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他内心那一关他过不了。这是罗佳

持久的一种内心煎熬,他必须要接受原来自己不是超人。

尼采是超人吗?尼采好像也是超人,但尼采为什么疯掉了呢?如果是超人你不应该疯,如果疯掉就意味着你不是超人啊。

6.亲,请给我一顶“绿帽子”

第三种立场,就是进步主义。

卢仁律师的同屋就是一个信奉进步观念的年轻人。那在这本书中,作者是怎么描述他的呢?说他参加进步事业是一时的热情,他是多得不可计数的庸夫俗子、浅薄之辈,既一知半解又刚愎自用人们里面的一个。他们很快就趋附最时髦的流行思想,为的是马上把它庸俗化。这是《罪与罚》这本书对一些年轻人的批评。

你会发现,这种进步思想非常喜欢用抽象的观点来批判传统的一切。他们认为传统就是对个体的束缚,所以他们激烈地批判婚姻。他们认为并不需要合法的婚姻,只要两个人觉得在一起好就可以在一起,政府是不需要管的。

我注意到书里特别强调了,年轻人在谈什么叫“绿帽子”。他说“绿帽子”是合法婚姻的自然产物,是对合法婚姻的修正和反抗。所以这个年轻人说,如果他和一个女性缔结了婚姻——他的描述是,如果他荒唐地缔结了一个合法的婚姻,那么他认为妻子应该有出轨的权利。对于妻子的出轨,他会感到尊重,因为这种出轨是对合法婚姻的一种反抗。

所以在这个年轻人看来,当戴“绿帽子”像自由结婚一样的公开化,那“绿帽子”就不会有了,因为双方都拥有完全的性自由。所以他说,如果他荒唐地进入到合法的婚姻,他也会希望给自己的妻子找一个合法的情人。

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样一种表面上的自由,其实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各位想一想,如果婚姻不再意味着责任,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会受到更大的剥削呢?

在萨特和波伏娃的交往中,他们两人虽然都约定,每个人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放纵的权利,每个人都有随意找他人的权利,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关系中,到底是男方还是女方会受到更大的羁绊呢?

不受约束的自由,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很多信奉进步观点的知识分子都非常地爱抽象的人,而忘记了对具体人的责任。当我第一次理解到这种观点,对我有巨大的冲击,因为我本人也是一个非常爱好抽象观点的人。

因着对抽象人的爱,我对身边具体的人总是充满着厌恶。因为你越爱抽象的人,你就越觉得身边的人是如此的肮脏,是如此的卑劣,是如此的不值得被爱。后来我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另外一本书,《卡拉马佐夫兄弟》,把我从对抽象人的热爱中解放出来,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爱。

历史上,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让·雅克·卢梭,就非常地爱抽象的人。他每次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人类在受苦就会流泪,他创作了一本书叫《爱弥尔》,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原理,但他把自己的5个孩子全都送往孤儿院。他说他忙着爱人类,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还写过一本书叫《忏悔录》,但是他在这本书中没有丝毫的忏悔,只有辩解。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如果说有哪本书能够给人带来恶心的感觉,那可能就是卢梭的《忏悔录》了。

7.人性的善恶天使

第四种立场,就是虚无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追求罗佳妹妹杜尼娅的花花公子斯维里加洛夫。

虚无主义很容易让人选择放纵——既然人生没有意义,当下的快乐就是一切。在这部小说中你会发现,这个花花公子不断地用肉体的放纵来抵制虚无,但他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也是虚无主义逻辑的必然。

我们当前有许许多多的人遵循的都是这样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概括了人类荒谬的现状。西西弗得罪了诸神,所以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而每当他拼尽全力把巨石推到山顶,巨石又重新落到山底,西西弗只好从山顶继续把巨石向山顶推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无止息。

所以加缪无比悲伤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如果我们不能肯定任何价值的观念,那么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既没有对也没有错,谋杀既不对也不错。我们可以去眺望焚尸炉里面的火,也可以去照顾麻风病人,美德和邪恶纯属偶然或欢心。

那如何来对抗这种荒谬呢?《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提议用毒品来对抗这种荒谬,以获得存在的意义呀。在他看来,既然真理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那么最好的生活就是生活在幻觉之中来度过余生。所以吸毒吸嗨一点儿,你在幻觉中度过余生了。不幸的是,这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标准选择。

当有很多人引用加缪的话来说人生越没有意义越值得去过,真正的勇气就是认识到人生的荒谬,依然选择勇敢。但是如果人生的本质是荒谬,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那么为什么要勇敢呢?自杀其实只不过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在本书中,这个花花公子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是他虚无主义的必然结论。

大家会发现,在整个19世纪有一个价值观的转向,就是从传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绝对真理的,变成一个相对主义的转向。从卢梭到尼采,启蒙时代的一个重要产物就是价值的一元主义向相对主义的转向,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而这基本上成了当前西方思维的一个主旋律。

8.“为什么不选择去死?”

《罪与罚》讨论了四种解决思路:功利主义、进步思想、超人哲学、虚无主义,但最终《罪与罚》告诉我们这四种思想都解决不了为什么人类社会会有罪恶、为什么人会选择犯罪。

《罪与罚》最终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我想他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依然重申人的尊严与责任。

所以当罗佳和索尼娅有一个关于是否应该自杀的讨论,罗佳认为索尼娅遭受了这么大的耻辱和卑贱,发生在她的身上,应该选择去死啊!“你活得如此卑贱,你为什么不选择死呢?”但是索尼娅问道:“那他们怎么办?”

其实,索尼娅自己也无数次地考虑到自杀,但她依然没有选择死亡,因为她还有责任。虽然她的责任是那些跟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和妹妹,以及继母。

罗佳很想知道为什么索尼娅没有选择自尽,也没有选择发疯。因为在罗佳看来,像索尼娅这样的人,面对她的这个困境只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是自杀,第二种是发疯,第三是腐化堕落。但显然,索尼娅没有选择这三条道路中的任何一条道路,她出淤泥而不染,罪恶并没有玷污她。

所以《罪与罚》告诉我们:人依然要接受自己的责任,人有作为人的尊严。

罗佳不断地去探究索尼娅内心的秘密,而索尼娅告诉他,再卑微的人也是有价值的。罗佳最终接受了索尼娅身上的美德,认为任何人都是有尊严的,即便再平凡的人依然是有尊严的。

《罪与罚》的作者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是有幽暗的成分,犯罪不是社会的原因,或者不主要是社会的原因,犯罪就是因为人内心的幽暗,思想的阴毒,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内心的幽暗。

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类一切事业的起点。

《罪与罚》所提供的解决对策,他接受了为尼采所批评的奴隶道德,认为人还是应该选择利他,选择怜悯,选择谦卑,而拒绝了自己曾经坚持过的超人哲学。

萨特是存在主义,但是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存在主义者,叫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曾经提过一个关于小丑的例子。他说在剧院一个小丑发现剧院着火了,于是上台不断地告诉大家剧院着火了,声嘶力竭,结果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说这个小丑表演得太逼真、太好了,最后观众全都被烧死了。克尔凯郭尔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当这个小丑发出了先知般的预言,但是没有人把他当真,以为他只是一个戏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也发出了这番先知般的预言,19世纪所写的一部作品,预测了20世纪无数的浩劫。20世纪无数因为相对主义,因为超人哲学,因为功利主义,所导致的人类浩劫。他看到了一切,他猜到了一切,他想到了一切。只是没有人注意他,只是没有人愿意承认他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猜到的。

所以,通过《罪与罚》这本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告别《罪与罚》中那些混乱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告别超人哲学,告别庸俗的功利主义,告别伪善的人道主义,我们要走出自我,走出超人哲学,做一个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人。

9.发生在男生宿舍的尴尬事

也许有许许多多的朋友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我想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群体生活是否重要?

大家觉得在大城市生活还是在小城镇生活,哪个地方人际关系更丰富呢?哪个地方更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从常理上看,大城市的人那么多,人际关系应该更复杂、更丰富,更适合建立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相比而言,小城镇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可能更为紧密;而在大城市中人与人的距离可能更大,人的孤独感会更强,人际交往的障碍也会更多。这主要的原因是,在小城镇中人际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必须要接受种种形形色色的邻居。

——你不喜欢小狗,但隔壁邻居养了一个小狗,而且经常牵着狗来你家串门,那你就必须认识。

——你不喜欢小孩,但隔三差五就会有邻居让你来帮他看孩子,你也就得学会如何去接受或者喜欢上小孩。

总之在一个小群体中,我们不得不学会如何和他人和谐相处,对人的多样性、差异性的认识,也许比大城市要深刻得多。

因为在大城市中人很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群体,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去选择群体,你可以根据你的偏好去选择要交往的圈子,根据你的喜好去选择要建立的人际关系。就像我们经常在虚拟空间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基本上都是我们所喜

欢的人际关系,你并不需要被动地去适应人际关系。

你讨厌狗,你可以搬到一个狗禁止出入的小区,所以你也就很难了解真正养狗人的生活。因为你根据你的偏好去选择了一个圈子,你也就无法真正地去建立人际关系。

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建了各种小组群体,网络上的朋友遍天下,哇朋友圈5000个朋友,但现实世界却形影相吊。因为在网络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朋友的。自己的偏好,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缺陷,就在选择的圈子中不断地被强化。你永远是在向你自己学习,而不是在向他人学习。

所以群体生活尤其是宿舍的集体生活,其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去学习接受不同的人际关系。宿舍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同学们不可能去选择和谁住在一个宿舍。换言之,来到了一个新的小城镇,而不是在大城市。

我觉得我在大学的四年中,确实近距离地能够接触到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果当时的舍友是可以选择的,那我一定选择跟我本乡本土、趣味相投、饮食相同的生活在一起,我就很难走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偏见,估计我现在的普通话说得大家都听不懂。我也很难接受北方食物,我当时做梦都没有想过居然有人不爱吃辣椒,不爱吃辣椒还是人吗?但是后来我慢慢地发现,人的口味就是不同,不爱吃辣椒,别人还是蛮可爱的呀。

所以我很庆幸在学生时代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因为它让我去思考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妥协、宽容、尊重,如何克服自我的种种缺陷。

其实在大一的时候,我非常不喜欢集体生活。因为我一直习惯了独处,突然和5个陌生人住在一个房间,那种不爽可想而知。有人脚臭,有人打鼾,有人磨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睡不着觉,甚至还看过医生。结果医生说我是神经性衰弱,给我开了一些安眠药。当然,也不知道是真安眠药还是假安眠药,反正吃了一周之后就睡好了。

还好当时我没有条件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如果真的出去了,那我肯定就失去了从群体生活学习的大好机会,也失去了大学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所以如果你依然是在学校中生活,请你享受你的宿舍生活,不要轻易搬出去租房子住。我们永远要向他人学习,而不是在向我们自己的偏见和缺陷学习。

10.如果你能驯服我……

第二个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真诚待人、建立联系。

人跟人之间建立关系是需要投入感情的,无论是亲人之爱、爱人之爱、朋友之爱,都是需要付出感情和时间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快餐化的时代,我们都想立即

获得人际交往的结果,但却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感情。

——有人埋怨孩子不听话、不孝顺,跟父母有代沟,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刻意地去经营亲子关系,有没有投入时间在孩子身上;

——有人觉得经营婚姻实在太过麻烦,还是一夜放纵更为直截了当,最后害人害己;

——还有人羡慕别人好友成群,自己却暗自神伤,自己为什么那么的孤独。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你到底有没有投入情感去获得他人的友谊。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像存钱一样,你必须先存钱,然后才能取钱。如果只取钱不存钱,那就是恶意透支了,你的账户就破产了。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地从他人身上支取感情,你首先必须存入足够的感情。

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小王子》,我也很喜欢这本书。书中的小王子见到一只狐狸,想跟狐狸交往。狐狸说:“我不能跟你玩耍,因为你还没有驯服我,还没和我建立联系。”

狐狸说:“对我而言,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和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用不着我;对你而言,我也不过是一只小狐狸,跟千万只狐狸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而言,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而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狐狸告诉小王子:“如果你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让我躲到地下,但你的脚步声会像音乐一样吸引我从洞里钻出来。再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而言一点儿用没有,我对麦田也无动于衷,而这真让人扫兴!但是你有金黄色的头发,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变得非常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所以这些麦田就让我想起你,而且我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狐狸遗憾地对小王子说:“现在的人们总是去商人那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购买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朋友就来驯服我吧。”

于是,小王子开始学着如何投入时间、投入感情跟狐狸建立联系,慢慢地小王子驯服了狐狸。小王子要离开的时候,狐狸感到非常难过,它哭了。

小王子说:“这是你的错,我本不想给你造成任何痛苦,但你却让我驯服你。”狐狸说:“我虽然难过,但却得到了很多好处。”比如当风吹麦浪,那金黄色的麦浪,从此就会让它觉得与众不同。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大部分重要的友谊都是在大学生活中结交的。我们同学去到许多不同的城市,这些城市对我而言其实跟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城市没有什么两

样,但是因为有一些特殊的人,这个城市就变得与众不同。

所以当你想要拥有友谊,一定要走出自我,走出那种孤标傲世。你必须投入时间,投入感情,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友谊。

11.其实我也曾有很多恶毒的计划

第三,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彼此宽容,爱人如己。

想要跟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想要跟人和睦相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接受他人的缺陷和不足。不要关注抽象的人,要关注具体的人。因为具体的人总是有缺陷的,抽象的人总是完美的。

我后来是为什么慢慢地走出了这种观念呢?因为我以前是如此地爱好抽象的观念,所以我总是觉得身边的人很讨厌,总是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但后来我发现有一个人我总是会原谅他,这个人有很多的毛病。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每个人都喜欢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人之常情,但其实这种爱,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自私的爱,或者只是一种自恋。我们爱的依然是投射在他人身上自己的影子,那如果这个影子在别人身上慢慢地消失,你可能就失去对他的爱意。

中国的离婚率现在几乎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了,那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几个城市也是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其中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离婚率居然已经高达40%左右,其次是上海,再次是深圳。

当前离婚的主力军是22岁到35岁之间的人,因为这些人的自主意识比他们的前辈要强得多。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都任凭自己感情的泛滥。当情感来袭就结婚,当情感消失就离婚。这种爱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恋。

很多人为了寻找爱情,在不同的情人中周旋探索,最终觉得自己越来越孤独,原因就在于自恋的爱永远不能长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达到你对他的全部预设。

一个可爱的人,人人都会去爱他,但当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可爱,你还去爱他,而且愿意去发掘他的可爱之处,那这可能就是真正的爱了,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英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爱,一个词语叫大家非常熟悉,I love you的love;还有一个词语叫charity。Love是情感的爱,charity这是一种宽容的爱。今天很多人都认为爱是love,但这只是情感的宣泄,但大家也许忘了真正的爱也许是charity,是一种宽容之爱,是一种仁爱。

有人说这太难了,这怎么可能呢?但你有没有发现,你每天都在这样宽容地爱着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好是坏,你都爱他。你也许会恨他曾经犯下的许多错误,但依然爱着这个人,我相信你还会爱他一辈子。这个人就是谁?这个人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是你自己。

不管我多么讨厌自己的自负、贪婪、胆怯、自恋、虚伪、伪善,我其实依然爱我自己。事实上,我恨我刚才所说的这些缺点,正是因为我爱这个人。正因为我爱我自己,所以我才会为我自己做出这些事情而感到难过。

我们常说要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犯下了错误,你希望别人能够原谅你,因此你也应该接受别人身上种种的不足。你越跟具体的人在一起,你越能够发现他的错。当你犯了错误,你希望他能原谅你,不希望别人不宽恕你;那么当别人犯下了错误,你是不是也应该去宽容他?所以《罪与罚》给我的一个很好的提醒,就是走出自我,走出超人哲学。

大学的宿舍生活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去操练宽容之爱。宿舍的各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缺陷,如果你能慢慢地接受别人的缺陷,你就能够慢慢地喜欢上他了。

就像我在大学的时候非常讨厌我的上铺,因为他睡觉的时候老是翻来覆去,而且不停地打鼾。我在脑海中有很多很多恶毒的计划,当然没有实施了。后来我慢慢地习惯了,我发现他还是蛮可爱的,而且我最终发现,其实我的鼾声是宿舍里最大的!他为什么翻来覆去,是因为我鼾声太大,弄得他睡不着。

总之,我们一定要去学会爱上有缺陷的对方,因为他和你一样是不完美的。

当我们进入到群体生活,我们去学会接受群体中每个人的缺陷,我们就能够真正地建立跟他人的和睦的关系,我们就能走出我们自我的偏见,我们的执念,我们就能够根除我们那些混乱的哲学思想:超人哲学、功利主义、抽象的人道主义、虚无主义。

我也希望《罪与罚》这本书,让我们去反省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罪恶。罪恶也许不是外在的原因,罪恶在我们的内心。

因为这种内心的自恋,我们很难去建立与他人正常的关系,甚至我们还会铤而走险去实施犯罪,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去建立与他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能就要在群体中去不断地学会如何约束我们的自我,走出超人主义哲学的咒诅。

我们要真诚待人,不断地在别人身上投入感情,来建立真正的联系。不要幻想在虚拟空间中能够拥有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要彼此宽容,爱人如己。既然你能够接纳你的种种不足,那也希望你能够接纳他人的种种不足。

各位亲爱的朋友,希望我们的一生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我是罗翔,我在早晚读书为你讲书。欢迎你来早晚读书,跟对的人,读对的书,做对的事。谢谢。

2024年1月6日发(作者:庄安露)

1.一个刑法学者的“内心戏”

漫漫人生路,早晚要读书。大家好,我是罗翔。今天,我想和大家从《罪与罚》这本小说,聊一聊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睦相处。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疏离感。

我们拥有最便捷的交流方式,但是却拥有最远的距离。

人是群居动物,谁都希望自己不会孤独终老,所以特蕾莎修女说: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课题,也许也是最难的课题。即便你用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也很难猜透你对面的那个家伙到底在想些什么事情。

我们有手机,有微信,有QQ,有微博……有各种社交媒体,似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了,但其实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了。

“咫尺天涯”,也许是对当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最佳的描述。

我记得多年以前,我在上大学期间,当时宿舍是两个同学,我们两个人居然能背对着背用电脑聊天。背对着背啊,居然还不是面对着面的交流!

作为刑法学者,我非常关心犯罪问题。当前的犯罪率与日俱增,每天都有许多耸人听闻的消息。就像前几天,未成年人的弑父弑母现象,这正是以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表现出当前人际交往的一种疏离。

我们很容易对千里之外的他人投放爱心,却无法和我们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很多大学生朋友都说“感谢舍友的不杀之恩”啊!

我们今天就想以《罪与罚》这本小说作为一个线索,来探究一下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交往。

2. 这才是真正的犯罪心理大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小说描写了一个贫穷的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名字太长了,我们也许可以说他的昵称,叫罗佳,也姓罗。在各种混乱的哲学观念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将他人像蟑螂一样地捏死,来达到自己所谓的伟大目的。所以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以及老太婆

无辜的妹妹。但最终他的良心备受折磨,因为他发现自己其实不是超人。所以最后他在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最后他的内心也获得了宁静。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1821年,他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然在我的心目中,这个“之一”都是可以去掉的。如果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就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承受了太多苦难的作家,他走的是一条异常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的道路。因此,他的作品非常非常的复杂和矛盾。他的代表作除了《罪与罚》,还有《群魔》,还有他往年的巅峰之作《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是俄罗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底层民众苦不堪言,但又互相残害。底层互害的这个世界异常地悲惨,人没有基本的尊严,形同畜类。

大家也许注意到《罪与罚》的开始和结尾,都有一个关于马的比喻,形容人跟马一样,被生活的艰辛压得喘不过气。在故事的开始有这样的一幕:马拉着无法拉动的重物负重前行,还要被他人不停地殴打,而且没有人同情,反而有很多人把这当成打发无聊时光的笑料。有人还起哄,说抽它的眼睛,抽它的鼻子,抽它的脸,最后马被活活地打死。当然,在小说的结尾也提到索尼娅的继母,她在临终的时候向罗佳说自己的一生如此地沉重,自己的一生就像马一样,没有片刻休息的机会。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几个重要的人生遭遇,可能需要提及一下,因为我们通常说文如其人。

第一个重要的遭遇是死里逃生的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纪40年代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了热情,所以1847年他参加了一个革命小组的活动,最后被逮捕,被判处死刑。但是最后沙皇又把死刑改为流放,然而这个判决直到死刑执行之前的几分钟才被送达。枪下留人的经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巨大的冲击,他觉得自己是捡了一条命,所以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上一定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这和俄罗斯历史上另外一位伟大的作家索尔仁尼琴有类似之处。索尔仁尼琴当时罹患绝症,所有的人都觉得他不可能被治好,但他却奇迹般地好了,所以索尔仁尼琴也认为自己身上一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在西伯利亚的苦役营,陀思妥耶夫斯基待了4年。4年的苦役生活让他对苦难有着更为直接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从知识分子的幻梦中走了出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个重要的经历,就是他身体上的疾病,和他内在无法根除的道德瘾癖。

陀思妥耶夫斯基9岁的时候就患上了癫痫,这个疾病伴随他一生。当他刚刚觉得自己好像好了,所以在劳改营的时候,他曾经想向一个女子求婚,结果在求婚的前夕,他在这个女子身边疾病就发作了,让他尴尬不已。当然,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找了一位寡妇,这位寡妇身患肺病,而且带着几个孩子,所以他的婚姻也并不幸福。

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严重的道德瘾癖,就是他好赌。他一生都在跟赌博做斗争,但是似乎他都没有根本性地克服赌瘾,在某种意义上他就是赌棍,而且他有大量的作品都是为了还赌债而草草写就的。所以他真的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草草写就的作品居然都是伟大的作品。包括这部《罪与罚》,据说就是草草写就的。

3.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

现在我们想谈一谈,从《罪与罚》的视角中,它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罪恶?人为什么会犯罪?

传统的立场一直认为,因为人的内心有幽暗的成分,所以人之所以去犯罪无非只是人内心思想的一个体现而已。就像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虐猫事件,你就能够发现人的内心是多么的幽暗。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反省自己的内心,你难道不觉得这个世上所有的罪恶,可能在你的内心中都翻江倒海,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

这是传统的立场,所以基于这种立场,如果你内心的幽暗,催化成熟去实施了犯罪,那当然要对你进行谴责,因为是你去选择了去犯罪。但是慢慢地出现了一种新派的立场,新派的立场认为,人之所以去犯罪是因为迫不得已,是社会原因导致的。

因为经济原因,因为失业问题,因为环境问题,因为种种社会原因,导致了这个人不得不去从事犯罪。所以,刑法学者李斯特曾经说过:“最好的社会政策才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所以要打击犯罪最重要的是要进行社会制度的革新。

在《罪与罚》中这种观点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所重复。罗佳有一个好朋友叫拉祖米辛,也是他的同学。拉祖米辛就曾经高谈阔论地说,犯罪是对社会的抗议,犯罪是环境的产物。因此要改造社会,建起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会引起人们犯罪的那些社会根源都要连根拔起。在他的观念中,他认为应该从头脑中、从数学中,产生出一个社会制度,把人类组织在一起,让这些人类立马就可以变得正直、善良和纯洁。

所以拉祖米辛认为,要否定传统的一切。因为传统的社会制度有太多太多的污垢,要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他认为人不需要有灵魂,因为活着的灵魂总是可疑的,灵魂是顽固和落后的,我们只需要橡胶般的人类,没有生活,没有意志,服服帖帖,不敢反抗,这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人。

但是各位想一想,如果把犯罪的原因完全归根于社会,那就从根本上取消了人的责任。既然人之所以去犯罪是社会原因所导致的,而不是你自己的原因,跟你自己是没有关系的,那么一切的责任都可以颠覆;而且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在城市中建立一个理想的乌托邦,这到底现实还是不现实呢?

这是《罪与罚》一书提出的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罪恶,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犯罪?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你觉得呢?

4.谋杀的理由很哲学

《罪与罚》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他有几种重要的哲学观念在《罪与罚》中不断地被尝试。当然,也有不同的代表人物。

第一种观点,就是当时盛行的功利主义。

代表人物是罗佳妹妹杜尼娅的未婚夫,卢仁。卢仁是一个律师,也是一个庸俗的商人。卢仁宣扬利己主义,他认为利己才能利他,为个人发财也就是在为大家发财,最终能够导致福利的普遍化。卢仁说伟大的时刻已经到来,每个人都本相必露。每个人利己的本相必露,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其实你会发现,罗佳本人就受到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他认为杀掉一个非常龌龊的老太太,对社会没有价值的老太太,用她的钱来资助自己的学业,来资助自己的伟大人格,这不是利大于弊吗?

这是第一种立场,就是功利主义。

5.一个尼采主义者的死亡

第二种立场就是尼采哲学,也就是超人哲学,这也是《罪与罚》的主人公罗佳最初所拥护的观点。

罗佳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犯罪成因的论文,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是有权利为非作歹的,不受法律的约束。

罗佳认为,人其实分两种,一种是不平凡的人,一种是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就是可以为了自己所谓的崇高理想任意地践踏他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昧着良心逾越道德的界线。

其实伟大的人物在罗佳看来通常都是一些罪犯,因为他们践踏了道德的原则,像拿破仑,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罪犯。这是罗佳在论文中的阐释。

平凡的人呢,他们是一些低级的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繁衍同类;但是不平凡的人,则是犯法者、破坏者,为了美好的未来可以破坏规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任意地践踏平凡的人。

所以在罗佳看来,他当时所处的那个时代,平凡的人只是负责维持世界,不平凡的人则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负责推进世界。

你在罗佳的这番叙述中,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个思想家叫做尼采。

尼采在崩溃之前,写了一本书叫《论重估一切价值》。当然这本书没有写完,是他作品的顶点。他认为存在两种伦理类型,一种叫主人道德,一种叫奴隶道德。他认为传统的奴隶道德必将让位于在他当下的那个社会实施的主人道德。

主人道德强调高贵与强烈,而奴隶道德则强调利他、仁慈和谦卑。奴隶道德只是一种弱者的理想,它其实是一种伪装的忌妒,希望把强者拉到弱者的位置。从此尼采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善恶观,恃强凌弱、残忍暴虐反而成为了美德。

尼采认为,残酷的折磨能够带来愉悦,在统治他人的时候,强人因为实现了强力意志而感到愉悦,看到对方痛苦就带来愉悦,导致对方痛苦则会带来更大的愉悦,因为“我是超人,我是不平凡的人,我不需要遵循人类的奴隶道德。奴隶道德只是弱者的道德,我们是强者,我们负责制定管理,我们负责让平凡的人痛苦。让他痛苦,我就感到很爽,这就是主人道德,这是高贵的道德”。

大家不要觉得尼采的话只是疯人的胡言乱语,虽然尼采后来果然是疯了,他的母亲和妹妹悉心照顾他。这非常地搞笑,因为他的母亲和妹妹是按照奴隶道德来照顾他的。如果按照尼采所推崇的观点,对一个精神病人应该直接扔掉才对啊!所以尼采最终在疯癫中离开人世,但是他的思想,却为纳粹全盘照搬,希特勒就对尼采崇拜得五体投地,并把尼采的思想付诸于行动。

尼采可谓是一个先知般的预言家,他说20世纪会爆发恐怖战争,科学和技术不再是人类的盼望。在即将来临的时代,许多人将失去神圣的港湾而心灵漂泊,这一一成为了现实。

而在这个作品中,罗佳也是超人哲学的代表者。他认为他是超人,他负责制定观念,因为他是不平凡的人,所以他可以任意践踏平凡的人,他可以把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杀掉。虽然这逾越了道德准则,虽然按照现实的法他是犯罪,但是他认为他是超人,既然是超人,就可以犯罪,因为超人是可以犯罪的人。因为他是超人,所以他可以任意践踏道德准则,道德准则只是给弱者的。

但是罗佳最大的痛苦在于什么?因为他的内心备受折磨。我想这个折磨首先来源于他良心的折磨,还来源于他观念的混乱。他不断被折磨的良心提醒他,他其实不是超人,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他内心那一关他过不了。这是罗佳

持久的一种内心煎熬,他必须要接受原来自己不是超人。

尼采是超人吗?尼采好像也是超人,但尼采为什么疯掉了呢?如果是超人你不应该疯,如果疯掉就意味着你不是超人啊。

6.亲,请给我一顶“绿帽子”

第三种立场,就是进步主义。

卢仁律师的同屋就是一个信奉进步观念的年轻人。那在这本书中,作者是怎么描述他的呢?说他参加进步事业是一时的热情,他是多得不可计数的庸夫俗子、浅薄之辈,既一知半解又刚愎自用人们里面的一个。他们很快就趋附最时髦的流行思想,为的是马上把它庸俗化。这是《罪与罚》这本书对一些年轻人的批评。

你会发现,这种进步思想非常喜欢用抽象的观点来批判传统的一切。他们认为传统就是对个体的束缚,所以他们激烈地批判婚姻。他们认为并不需要合法的婚姻,只要两个人觉得在一起好就可以在一起,政府是不需要管的。

我注意到书里特别强调了,年轻人在谈什么叫“绿帽子”。他说“绿帽子”是合法婚姻的自然产物,是对合法婚姻的修正和反抗。所以这个年轻人说,如果他和一个女性缔结了婚姻——他的描述是,如果他荒唐地缔结了一个合法的婚姻,那么他认为妻子应该有出轨的权利。对于妻子的出轨,他会感到尊重,因为这种出轨是对合法婚姻的一种反抗。

所以在这个年轻人看来,当戴“绿帽子”像自由结婚一样的公开化,那“绿帽子”就不会有了,因为双方都拥有完全的性自由。所以他说,如果他荒唐地进入到合法的婚姻,他也会希望给自己的妻子找一个合法的情人。

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样一种表面上的自由,其实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各位想一想,如果婚姻不再意味着责任,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会受到更大的剥削呢?

在萨特和波伏娃的交往中,他们两人虽然都约定,每个人都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放纵的权利,每个人都有随意找他人的权利,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关系中,到底是男方还是女方会受到更大的羁绊呢?

不受约束的自由,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很多信奉进步观点的知识分子都非常地爱抽象的人,而忘记了对具体人的责任。当我第一次理解到这种观点,对我有巨大的冲击,因为我本人也是一个非常爱好抽象观点的人。

因着对抽象人的爱,我对身边具体的人总是充满着厌恶。因为你越爱抽象的人,你就越觉得身边的人是如此的肮脏,是如此的卑劣,是如此的不值得被爱。后来我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另外一本书,《卡拉马佐夫兄弟》,把我从对抽象人的热爱中解放出来,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一定是对具体人的爱。

历史上,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让·雅克·卢梭,就非常地爱抽象的人。他每次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人类在受苦就会流泪,他创作了一本书叫《爱弥尔》,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原理,但他把自己的5个孩子全都送往孤儿院。他说他忙着爱人类,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还写过一本书叫《忏悔录》,但是他在这本书中没有丝毫的忏悔,只有辩解。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如果说有哪本书能够给人带来恶心的感觉,那可能就是卢梭的《忏悔录》了。

7.人性的善恶天使

第四种立场,就是虚无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追求罗佳妹妹杜尼娅的花花公子斯维里加洛夫。

虚无主义很容易让人选择放纵——既然人生没有意义,当下的快乐就是一切。在这部小说中你会发现,这个花花公子不断地用肉体的放纵来抵制虚无,但他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也是虚无主义逻辑的必然。

我们当前有许许多多的人遵循的都是这样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概括了人类荒谬的现状。西西弗得罪了诸神,所以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而每当他拼尽全力把巨石推到山顶,巨石又重新落到山底,西西弗只好从山顶继续把巨石向山顶推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无止息。

所以加缪无比悲伤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如果我们不能肯定任何价值的观念,那么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既没有对也没有错,谋杀既不对也不错。我们可以去眺望焚尸炉里面的火,也可以去照顾麻风病人,美德和邪恶纯属偶然或欢心。

那如何来对抗这种荒谬呢?《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提议用毒品来对抗这种荒谬,以获得存在的意义呀。在他看来,既然真理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那么最好的生活就是生活在幻觉之中来度过余生。所以吸毒吸嗨一点儿,你在幻觉中度过余生了。不幸的是,这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标准选择。

当有很多人引用加缪的话来说人生越没有意义越值得去过,真正的勇气就是认识到人生的荒谬,依然选择勇敢。但是如果人生的本质是荒谬,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那么为什么要勇敢呢?自杀其实只不过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在本书中,这个花花公子最终选择了自杀,这是他虚无主义的必然结论。

大家会发现,在整个19世纪有一个价值观的转向,就是从传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绝对真理的,变成一个相对主义的转向。从卢梭到尼采,启蒙时代的一个重要产物就是价值的一元主义向相对主义的转向,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而这基本上成了当前西方思维的一个主旋律。

8.“为什么不选择去死?”

《罪与罚》讨论了四种解决思路:功利主义、进步思想、超人哲学、虚无主义,但最终《罪与罚》告诉我们这四种思想都解决不了为什么人类社会会有罪恶、为什么人会选择犯罪。

《罪与罚》最终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我想他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依然重申人的尊严与责任。

所以当罗佳和索尼娅有一个关于是否应该自杀的讨论,罗佳认为索尼娅遭受了这么大的耻辱和卑贱,发生在她的身上,应该选择去死啊!“你活得如此卑贱,你为什么不选择死呢?”但是索尼娅问道:“那他们怎么办?”

其实,索尼娅自己也无数次地考虑到自杀,但她依然没有选择死亡,因为她还有责任。虽然她的责任是那些跟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和妹妹,以及继母。

罗佳很想知道为什么索尼娅没有选择自尽,也没有选择发疯。因为在罗佳看来,像索尼娅这样的人,面对她的这个困境只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是自杀,第二种是发疯,第三是腐化堕落。但显然,索尼娅没有选择这三条道路中的任何一条道路,她出淤泥而不染,罪恶并没有玷污她。

所以《罪与罚》告诉我们:人依然要接受自己的责任,人有作为人的尊严。

罗佳不断地去探究索尼娅内心的秘密,而索尼娅告诉他,再卑微的人也是有价值的。罗佳最终接受了索尼娅身上的美德,认为任何人都是有尊严的,即便再平凡的人依然是有尊严的。

《罪与罚》的作者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是有幽暗的成分,犯罪不是社会的原因,或者不主要是社会的原因,犯罪就是因为人内心的幽暗,思想的阴毒,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内心的幽暗。

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类一切事业的起点。

《罪与罚》所提供的解决对策,他接受了为尼采所批评的奴隶道德,认为人还是应该选择利他,选择怜悯,选择谦卑,而拒绝了自己曾经坚持过的超人哲学。

萨特是存在主义,但是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存在主义者,叫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曾经提过一个关于小丑的例子。他说在剧院一个小丑发现剧院着火了,于是上台不断地告诉大家剧院着火了,声嘶力竭,结果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说这个小丑表演得太逼真、太好了,最后观众全都被烧死了。克尔凯郭尔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当这个小丑发出了先知般的预言,但是没有人把他当真,以为他只是一个戏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也发出了这番先知般的预言,19世纪所写的一部作品,预测了20世纪无数的浩劫。20世纪无数因为相对主义,因为超人哲学,因为功利主义,所导致的人类浩劫。他看到了一切,他猜到了一切,他想到了一切。只是没有人注意他,只是没有人愿意承认他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猜到的。

所以,通过《罪与罚》这本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告别《罪与罚》中那些混乱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告别超人哲学,告别庸俗的功利主义,告别伪善的人道主义,我们要走出自我,走出超人哲学,做一个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人。

9.发生在男生宿舍的尴尬事

也许有许许多多的朋友都是在校的大学生,我想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群体生活是否重要?

大家觉得在大城市生活还是在小城镇生活,哪个地方人际关系更丰富呢?哪个地方更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从常理上看,大城市的人那么多,人际关系应该更复杂、更丰富,更适合建立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相比而言,小城镇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可能更为紧密;而在大城市中人与人的距离可能更大,人的孤独感会更强,人际交往的障碍也会更多。这主要的原因是,在小城镇中人际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必须要接受种种形形色色的邻居。

——你不喜欢小狗,但隔壁邻居养了一个小狗,而且经常牵着狗来你家串门,那你就必须认识。

——你不喜欢小孩,但隔三差五就会有邻居让你来帮他看孩子,你也就得学会如何去接受或者喜欢上小孩。

总之在一个小群体中,我们不得不学会如何和他人和谐相处,对人的多样性、差异性的认识,也许比大城市要深刻得多。

因为在大城市中人很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群体,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去选择群体,你可以根据你的偏好去选择要交往的圈子,根据你的喜好去选择要建立的人际关系。就像我们经常在虚拟空间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基本上都是我们所喜

欢的人际关系,你并不需要被动地去适应人际关系。

你讨厌狗,你可以搬到一个狗禁止出入的小区,所以你也就很难了解真正养狗人的生活。因为你根据你的偏好去选择了一个圈子,你也就无法真正地去建立人际关系。

在网络上有很多人建了各种小组群体,网络上的朋友遍天下,哇朋友圈5000个朋友,但现实世界却形影相吊。因为在网络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朋友的。自己的偏好,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缺陷,就在选择的圈子中不断地被强化。你永远是在向你自己学习,而不是在向他人学习。

所以群体生活尤其是宿舍的集体生活,其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去学习接受不同的人际关系。宿舍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同学们不可能去选择和谁住在一个宿舍。换言之,来到了一个新的小城镇,而不是在大城市。

我觉得我在大学的四年中,确实近距离地能够接触到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如果当时的舍友是可以选择的,那我一定选择跟我本乡本土、趣味相投、饮食相同的生活在一起,我就很难走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偏见,估计我现在的普通话说得大家都听不懂。我也很难接受北方食物,我当时做梦都没有想过居然有人不爱吃辣椒,不爱吃辣椒还是人吗?但是后来我慢慢地发现,人的口味就是不同,不爱吃辣椒,别人还是蛮可爱的呀。

所以我很庆幸在学生时代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因为它让我去思考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妥协、宽容、尊重,如何克服自我的种种缺陷。

其实在大一的时候,我非常不喜欢集体生活。因为我一直习惯了独处,突然和5个陌生人住在一个房间,那种不爽可想而知。有人脚臭,有人打鼾,有人磨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睡不着觉,甚至还看过医生。结果医生说我是神经性衰弱,给我开了一些安眠药。当然,也不知道是真安眠药还是假安眠药,反正吃了一周之后就睡好了。

还好当时我没有条件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如果真的出去了,那我肯定就失去了从群体生活学习的大好机会,也失去了大学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所以如果你依然是在学校中生活,请你享受你的宿舍生活,不要轻易搬出去租房子住。我们永远要向他人学习,而不是在向我们自己的偏见和缺陷学习。

10.如果你能驯服我……

第二个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真诚待人、建立联系。

人跟人之间建立关系是需要投入感情的,无论是亲人之爱、爱人之爱、朋友之爱,都是需要付出感情和时间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快餐化的时代,我们都想立即

获得人际交往的结果,但却不想投入过多的时间和感情。

——有人埋怨孩子不听话、不孝顺,跟父母有代沟,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刻意地去经营亲子关系,有没有投入时间在孩子身上;

——有人觉得经营婚姻实在太过麻烦,还是一夜放纵更为直截了当,最后害人害己;

——还有人羡慕别人好友成群,自己却暗自神伤,自己为什么那么的孤独。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你到底有没有投入情感去获得他人的友谊。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像存钱一样,你必须先存钱,然后才能取钱。如果只取钱不存钱,那就是恶意透支了,你的账户就破产了。所以,如果你想真正地从他人身上支取感情,你首先必须存入足够的感情。

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小王子》,我也很喜欢这本书。书中的小王子见到一只狐狸,想跟狐狸交往。狐狸说:“我不能跟你玩耍,因为你还没有驯服我,还没和我建立联系。”

狐狸说:“对我而言,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和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用不着我;对你而言,我也不过是一只小狐狸,跟千万只狐狸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而言,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而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狐狸告诉小王子:“如果你驯服了我,我的生活就一定是欢快的。我会辨认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其他的脚步声会让我躲到地下,但你的脚步声会像音乐一样吸引我从洞里钻出来。再说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而言一点儿用没有,我对麦田也无动于衷,而这真让人扫兴!但是你有金黄色的头发,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变得非常美妙。麦子是金黄色的,所以这些麦田就让我想起你,而且我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

狐狸遗憾地对小王子说:“现在的人们总是去商人那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购买朋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朋友就来驯服我吧。”

于是,小王子开始学着如何投入时间、投入感情跟狐狸建立联系,慢慢地小王子驯服了狐狸。小王子要离开的时候,狐狸感到非常难过,它哭了。

小王子说:“这是你的错,我本不想给你造成任何痛苦,但你却让我驯服你。”狐狸说:“我虽然难过,但却得到了很多好处。”比如当风吹麦浪,那金黄色的麦浪,从此就会让它觉得与众不同。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大部分重要的友谊都是在大学生活中结交的。我们同学去到许多不同的城市,这些城市对我而言其实跟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城市没有什么两

样,但是因为有一些特殊的人,这个城市就变得与众不同。

所以当你想要拥有友谊,一定要走出自我,走出那种孤标傲世。你必须投入时间,投入感情,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友谊。

11.其实我也曾有很多恶毒的计划

第三,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的就是彼此宽容,爱人如己。

想要跟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想要跟人和睦相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来接受他人的缺陷和不足。不要关注抽象的人,要关注具体的人。因为具体的人总是有缺陷的,抽象的人总是完美的。

我后来是为什么慢慢地走出了这种观念呢?因为我以前是如此地爱好抽象的观念,所以我总是觉得身边的人很讨厌,总是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但后来我发现有一个人我总是会原谅他,这个人有很多的毛病。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每个人都喜欢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是人之常情,但其实这种爱,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自私的爱,或者只是一种自恋。我们爱的依然是投射在他人身上自己的影子,那如果这个影子在别人身上慢慢地消失,你可能就失去对他的爱意。

中国的离婚率现在几乎已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了,那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几个城市也是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其中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离婚率居然已经高达40%左右,其次是上海,再次是深圳。

当前离婚的主力军是22岁到35岁之间的人,因为这些人的自主意识比他们的前辈要强得多。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都任凭自己感情的泛滥。当情感来袭就结婚,当情感消失就离婚。这种爱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恋。

很多人为了寻找爱情,在不同的情人中周旋探索,最终觉得自己越来越孤独,原因就在于自恋的爱永远不能长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达到你对他的全部预设。

一个可爱的人,人人都会去爱他,但当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可爱,你还去爱他,而且愿意去发掘他的可爱之处,那这可能就是真正的爱了,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英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爱,一个词语叫大家非常熟悉,I love you的love;还有一个词语叫charity。Love是情感的爱,charity这是一种宽容的爱。今天很多人都认为爱是love,但这只是情感的宣泄,但大家也许忘了真正的爱也许是charity,是一种宽容之爱,是一种仁爱。

有人说这太难了,这怎么可能呢?但你有没有发现,你每天都在这样宽容地爱着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是好是坏,你都爱他。你也许会恨他曾经犯下的许多错误,但依然爱着这个人,我相信你还会爱他一辈子。这个人就是谁?这个人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是你自己。

不管我多么讨厌自己的自负、贪婪、胆怯、自恋、虚伪、伪善,我其实依然爱我自己。事实上,我恨我刚才所说的这些缺点,正是因为我爱这个人。正因为我爱我自己,所以我才会为我自己做出这些事情而感到难过。

我们常说要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你犯下了错误,你希望别人能够原谅你,因此你也应该接受别人身上种种的不足。你越跟具体的人在一起,你越能够发现他的错。当你犯了错误,你希望他能原谅你,不希望别人不宽恕你;那么当别人犯下了错误,你是不是也应该去宽容他?所以《罪与罚》给我的一个很好的提醒,就是走出自我,走出超人哲学。

大学的宿舍生活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去操练宽容之爱。宿舍的各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缺陷,如果你能慢慢地接受别人的缺陷,你就能够慢慢地喜欢上他了。

就像我在大学的时候非常讨厌我的上铺,因为他睡觉的时候老是翻来覆去,而且不停地打鼾。我在脑海中有很多很多恶毒的计划,当然没有实施了。后来我慢慢地习惯了,我发现他还是蛮可爱的,而且我最终发现,其实我的鼾声是宿舍里最大的!他为什么翻来覆去,是因为我鼾声太大,弄得他睡不着。

总之,我们一定要去学会爱上有缺陷的对方,因为他和你一样是不完美的。

当我们进入到群体生活,我们去学会接受群体中每个人的缺陷,我们就能够真正地建立跟他人的和睦的关系,我们就能走出我们自我的偏见,我们的执念,我们就能够根除我们那些混乱的哲学思想:超人哲学、功利主义、抽象的人道主义、虚无主义。

我也希望《罪与罚》这本书,让我们去反省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罪恶。罪恶也许不是外在的原因,罪恶在我们的内心。

因为这种内心的自恋,我们很难去建立与他人正常的关系,甚至我们还会铤而走险去实施犯罪,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去建立与他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能就要在群体中去不断地学会如何约束我们的自我,走出超人主义哲学的咒诅。

我们要真诚待人,不断地在别人身上投入感情,来建立真正的联系。不要幻想在虚拟空间中能够拥有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要彼此宽容,爱人如己。既然你能够接纳你的种种不足,那也希望你能够接纳他人的种种不足。

各位亲爱的朋友,希望我们的一生都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我是罗翔,我在早晚读书为你讲书。欢迎你来早晚读书,跟对的人,读对的书,做对的事。谢谢。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