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晏云心)
数码相机的有关知识
CCD VS CMOS
数码相机的核心或关键的技术是什么?自然是有着“数码相机的心脏”之称的感光元件了。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影像记录的载体,而感光元件就相当于数码相机的“胶卷”,它能够将光线转换成电荷信号,数码相机通过内部运算将感光元件采集的电荷信号转换为可见的电子格式保存在存储卡上,让我们得以从相机的液晶显示器上看到拍摄效果。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元件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常用的感光元件有两种,一种是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感光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两者都是利用感光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将光线转换为电荷信号,而其主要差异是电荷传输方式不同。
CCD中每一行每一个像素的电荷数据都会依次传送到下一个像素中,由最底端部分输出,再经由传感器边缘的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而在CMOS传感器中,每个像素都会邻接一个放大器及A/D转换电路,用类似内存电路的方式将数据输出。如下图所示:
由于构造上的差异,CCD可以充分保证电荷信号在传送时不会失真,每个像素可以集合至单一放大器统一处理;而CMOS的工艺相对简单,没有专属通
道设计,数据在传送距离较长时会产生噪声,因此必须先放大再整合各个像素的数据。
以上差异的存在,使得CCD与CMOS在效能与应用上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感光度差异、制造成本差异、分辨率差异、噪声差异和耗电量差异。
1、感光度差异:由于CMOS每个像素均包含放大器与A/D转换电路,使得每个像素的感光区域远小于像素本身的表面积,因此同样大小的感光器尺寸在像素相同像素下,CMOS的感光度要低于CCD。
2、制造成本差异:由于CMOS采用的是一般半导体电路最常用的标准工艺,可以利用现有的半导体制造流水线,不需额外投资生产设备,从而节约制造成本,并且品质可随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提升;而CCD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传输数据,只要其中有一个像素不能运行,就会导致一整排的数据不能传输,因此CCD的成品率要远低于CMOS,并且随着CCD尺寸的增加,其生产线往往要进行相应调整,这就导致CCD的制造成本要远远高于CMOS。
3、分辨率差异:如上所述,CMOS的每个像素都比CCD复杂,其像素尺寸很难达到CCD传感器的水平,所以,相同尺寸下,CCD的分辨率通常会优于CMOS的水平。
4、噪声差异:由于CMOS的每个感光二极管都需搭配一个放大器,而放大器属于模拟电路,很难让每个放大器所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与只有一个放大器放在芯片边缘的CCD相比,CMOS的噪声就会增加很多,影响图像品质。
5、耗电量差异:由于CCD感光元件采用单一的通道,因此光效率比较低,而传送电荷信号需要电压支持,因此耗电量大;而CMOS感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会直接由晶体管放大输出,像素所需耗电量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CCD在影像品质方面优于CMOS,而CMOS则具有低成本、低
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早期的CMOS噪点控制力弱,敏感度低,相比CCD劣势明显,因此在数码相机刚开始诞生时,CMOS没能占据主流市场。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两者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在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产品线上,全部都采用了CMOS;两年前尼康的旗舰产品也使用了CMOS,这意味着CMOS的时代即将来临了,特别是在较大尺寸的感光元件的数码单反领域。不过现有CCD产品的质量和产能都很好,应该还会在市场上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白平衡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在了解白平衡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做色温。
色温,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色彩的温度,色彩也有温度的吗?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就会因为受到的热力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会呈现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会呈现黄色;温度继续升高时,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简单来说,就是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色温现象很多,比如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因为色温较高,而钨丝灯的光由于色温较低,呈现出黄色。这其中还有个规律,那就是色温越高,光的颜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光的颜色越偏红。以下是一张色温图: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我们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白色物体,仍然感到它是白的。但是数码相机可没有我们人眼的适应性,它只是用数字信号存储
图像信息,忠实地反映出不同色温环境造成的影像偏色。
白平衡的基本概念就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数码相机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使得照片的色调和我们大脑认知的颜色相一致。设置白平衡就是对拍摄环境的光源属性进行设置,使得最终拍出来的相片减少或彻底消除偏色现象。
数码相机预设了几种光源的色温,来适应不同光源的要求。数码相机一般设有白炽灯(约3000K色温)、荧光灯(约4200K色温)、直射阳光(约5200K色温)、闪光灯(约5400K色温)、阴天(约6000K色温)、阴影(约8000K色温)几种白平衡模式。当我们在不同光源环境拍摄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识别光源的种类,然后在数码相机中设定相应的白平衡模式,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准确还原。而且一般数码相机还有自动白平衡设置,可以适应大部分光源色温。此外,还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当你用手动白平衡设定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用一张标准的白纸,让相机取景框完全充满白纸,设定在手动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机操作说明书做一遍就可以设定完成,在现场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还原正确了。有些数码单反相机除了可以进行白平衡设置外,还可以直接对色温进行设置,这和白平衡设置的原理是一样的。
冲印相片尺寸对应像素要求
冲印尺寸(英寸)
文件体积
150-21寸 / 2寸
00KB
640x480
30 万
cm
要求最低分辨率
相当于相机
相片对应尺寸
2.5 × 3.5
5×3.5英寸、3R
500-51280x960
50KB
600-6120万
cm
12.70×8.89
15.24×10.11280x1024
130万
6 cm
17.78×12.71600x1200
200万
0 cm
20.32×15.21900x1280
240万
4 cm
6×4英寸、4R
50KB
800-97×5英寸、5R
00KB
1-1.28×6英寸、6R
MB
10×8英寸、8R-8F
1.3-1.2048x1536
5MB
300万
25.40×20.32 cm
以上数据并不是说一定要达到对应的像素才能冲印相片,而是说达到像素要求洗出来的相比较清晰,也没有马赛克之类的沙点。
分辨率
设定分辨率和影像品质、影像格式是数码相机应用中的重要操作和常用设置。分辨率指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的长、宽像素数的乘积,数码相机能够拍摄的图片最大面积,便称之为最高分辨率。分辨率通常以像素为单位,1000万像素的分辨率的长、宽像素数约为3456×2304。相同尺寸的拍摄相片,分辨率越大,图像的面积越大,文件容量也越大,相应也会占据更多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如果图像的分辨率较低,图像就会显得相当粗糙。因此拍摄前进行相机设置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图像的最终用途决定选用何种分辨率。
对于专业摄影师或者完美主义者而言,拍摄时一般都选择最高分辨率。虽
然这样会占用大量存储空间,但这一切都为了更高的图像品质。以最高分辨率设置的图像在进行后期处理时也有足够大的空间,因为大的图像尚可适当缩小,而小的图像要放大就困难了,因为图像信息不可能失而复得。这样就需要多准备一些存储卡。
相对来说如果拍摄的图片只是用于网页制作发布,那对于分辨率的要求就比较低。640×480的分辨率就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需要,而1024x768的图像则足以应付后期润色、切裁等操作了。如果拍摄的照片只是存于电脑中观看,以上的分辨率也可以满足要求。需要提醒的是,图像分辨率的大小至少要达到显示器的分辨率,或者更高。如果所拍摄的图片将来是要放在投影仪上进行播放的,那么选择的图像分辨率不能低于投影仪的分辨率。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习惯仅仅在电脑上观看相片,不少人还是喜欢将相片冲印出来,那么就需要更高的分辨率。以下列出我们常用的冲洗尺寸和最低分辨率:冲洗5寸(3.5×5)相片:像素不小于1024×768;冲洗6寸(4×6)相片:像素不小于1280×960;冲洗12寸(8×12)相片:像素不小于2272×1704;这里列出的只是最低要求的分辨率,一般来说在最低分辨率上提高一到两个档次是最好的。对于生活照及旅游纪念照,一般输出照片的片幅在5×7寸以下,最佳精度为400万像素,也就是2272×1704。实际上无论是利用数码彩扩还是彩色打印机输出,200万像素所冲洗出来的感觉和传统相机已没有什么两样,当然这只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因此如果存储空间有限,使用300万或200万像素的分辨率进行拍摄也是可以的。
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数码相机中还提供了多种图像的存储格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比较常用的有JPEG方式、TIF格式、RAW格式等。采用JPEG方式会对拍摄的图像有一定程度的压缩,图像会有信息损失,但是它的存储容
量小,质量也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一般用户可以考虑它。TIF格式和RAW格式都不进行信息的压缩,因此图像质量好,但是体积庞大,比较适合专业用户选用。此外,图像的分辨率和格式的设置是属于同一选项的,在不同情况下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用于打印输出时,则高分辨率低精度模式的效果要优于低分辨率高精度的模式。仅仅在电脑上观看图片时,则低分辨率高精度模式的效果要优于高分辨率低精度的模式,用户可根据自己要求进行组合选择。总之,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一切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不一味的追求质量,或者单纯考虑存储数量。
感光度ISO
感光度,英文表示为ISO。在传统胶卷相机里ISO代表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在数码相机中ISO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感光敏锐度的量化参数,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常见的感光度数值有50、100、200、400、800、1600、3200等。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为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当ISO增加一档时,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度会相应增加一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常曝光所需的曝光时间将缩减一半,也就是快门速度快一档。例如,光圈不变,ISO100增加到ISO200,曝光时间可由原来的1/250秒减为1/125秒。
根据ISO数值的高低,可将感光度分为以下几档。ISO100以下的称为低感光度,ISO100~ISO200的称为中感光度,ISO400~ISO800的称为高感光度,ISO1600以上的称为超高感光度
感光度对摄影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可以采用更快的快门速度;二是画质,低感光度可以带来细腻的画像,而高感光度不仅会产生噪点,画面的细节锐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偏差、画面层次等都会受到严重影
响。因此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适合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可以通过提高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虽然由此相片会产生较多噪点。但是我们拍摄时首要保证的是画面的清晰,其次才考虑高感光度带来的画质损失。因为画质不够完美的相片还能够用于多种用途,而画面模糊的照片则完全派不上用场。
ISO200拍摄的相片,清晰细腻
ISO3200拍摄的相片,有较多的噪点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
通常是在镜头内。光圈大小的计量符号用字母F(或小写的f)表示,常见的光圈数值有F2.8,F5.6,F11等。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光圈大小示意图
相邻F值光圈的进光量相差一倍,光圈F值越小,光圈越大。F1为最大光圈,从F1开始,F1.4、F2、F2.8、F4、F5.6等,每递进一档光圈,光圈的口径不断缩小,进光量也逐档减半
由上可知,光圈的大小是决定数码相机曝光时进光量的重要因素。而除了曝光量之外,光圈还决定了画面景深的大小。大光圈相对小光圈而言,往往能产生浅景深的画面。
景深
当数码相机的镜头聚焦在拍摄对象上面时,被拍摄主体与其前后的景物会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做景深。决定景深的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是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的大小。
1、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在光圈、快门固定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大。
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
2、距离拍摄体越近,画面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画面景深越大
同一场景下,固定光圈、快门、镜头焦距,离被摄体越近,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景深越大。
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3、光圈越大,画面景深越浅;光圈越小、画面景深越大
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就会变大。
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人物身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
我们通过单反相机取景器看到的图像是所配镜头的最大光圈所呈现的效果,那么,如果我们设置的光圈不是最大光圈时,要怎样才能看到景深效果呢?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早期的镜头环上面都有景深的速查表,可以从上面读出景深的范围和长度,但是现在的自动对焦镜头大都舍去了这个设计,要不就是在镜头上附个非常简陋的景深表,实用功能不大。另一个方法是利用相机的「景深预视」功能,单反相机配备了实用的景深预示功能,按下景深预视功能键后后,取景器中就会呈现设定光圈值下的画面景深效果。不过它的缺点是当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因为进光量变小,而使得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看出去会变得比较暗。
一般而言,我们拍摄风景时常利用大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会实用小光圈来拍摄。使用的光圈大小要根据拍摄题材和拍摄意图来进行选择。在凸出主体,凸显主题时,一般使用大光圈、浅景深效果;在表现环境,用环境衬托主体或表现画面丰富的细节(例如风光摄影)时,一般采用小光圈、大景深。
快门速度
快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速度越慢,也就是快门开启的时间越长,相机的进光量就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快门速度用数字表
示,数字越大,曝光时间越长;数字越小,曝光时间越短。
常见的快门速度范围为30S(S表示秒)~1/8000s,由慢到快分别为30s、15s、8s、4s、2s、1s、1/2s、1/4s、1/8s、1/15s、1/30s、1/60s、1/120s、1/250s、1/1000s、1/2000s、1/4000s、1/8000s等。相邻两档快门速度大致相差一倍,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邻两档快门速度分别进行拍摄,相机的进光量和曝光量也相差一倍。
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速度太慢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均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摄影师决定光圈的大小,而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进光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物体。快门优先模式则由摄影师决定快门的速度,而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另外,单反相机还设置了一档不限制曝光时间的快门速度档位,俗称B档。使用B档可以使用任意长度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没有最长与最短的限制。
曝光模式
数码相机拥有多种曝光模式,包括: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为了得到合适的曝光量,需要设置最适合的曝光模式。
快门和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摄影师决定光圈的大小,而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进光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物体。快门优先模式则由摄影师决定快门的速度,而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
快门优先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初学者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手动曝光模式
手动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创造各种拍摄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量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量减少。手动曝光模式的好处是主观性强,但是在瞬息即逝的重要场合容易错失良机,造成曝光不正确。
AE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摄影师主动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感光度以及设定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需要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拍摄时一般能够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效果不太好。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就是人为改变相机自动演
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节照片的明暗程度,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曝光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比如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等。以上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划分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EV的调整补偿。
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甚至有些可达±3.0EV。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为什么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呢?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所以需要增加曝光补偿。
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的直方图
数码相机上作为回看或取景用的LCD液晶显示屏往往只有十几万像素,显示的尺寸也很少。因此, LCD液晶显示屏一般都不能完全表现出所拍照片的细节效果。在很多时候拍摄的照片即使曝光量不准确,在显示屏上也反映不出来,如果只使用显示屏来查看相片,很可能只得到曝光不正确的相片,数码相机内置的直方图则给摄影师查看曝光是否准确的提供了一个好办法。
直方图中的坐标图形为数码照片的色调曲线,表示构成图像的色调的分布
状况。直方图的水平轴方向是一个256级灰度标:左端为0,中间为127,右端为255。纵轴方向显示了构成各色调的像素数,线越向上就表示像素信息越多。
直方图的水平轴从左到右代表照片中从暗部到亮部的像素数量,曝光准确的柱状图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分布,明暗细节都有。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如图1所示。而直方图的纵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
图1曝光适当
如果直方图左边部分的都很高,而右边很低,说明画面偏暗,这时应该增加曝光量。如图2所示。
图2曝光不足
如果直方图右边部分的都很高,而左边很低,说明画面偏亮,这时应该减少曝光量。如图3,曝光就过度了。
图3 曝光过度
当直方图中的曲线往一边偏的时候,曝光就有可能出问题了,这时就应该调整相应的曝光值,重新拍摄一张。
通过观看直方图还能判断照片反差度,当直方图中所有影调都聚集在中间,而两边没有直方显示时,这张照片就会反差过低,细节将难以被肉眼识别。
数码图像文件格式
一、数码图像的类别
数码图像使用数字来记录物体的形状和色彩,可为两大类,一类是位图,另一类是矢量图。位图是由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像素所组成,可以很好的反映明暗的变化、复杂的场景和颜色,它的特点是能表现逼真的图像效果,但是文件比较大,并且缩放时清晰度会降低并出现锯齿。位图有种类繁多的文件格式,常见的有JPEG、PCX、BMP、PSD、PIC、GIF和TIFF等。
位图图像效果好,放大以后会失真
而矢量图则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基本元素是一些点、线、矩形、多边形、圆和弧线等等,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所以矢量图形文件一般较小,并且矢量图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都不会失真;但矢量图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显示矢量图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矢量图形主要用于插图、文字和可以自由缩放的徽标等图形。一般常见的文件格式有AI等。
矢量图图像效果差,放大以后不会失真
二、数码图像的文件格式
数码相机拍摄的都是位图文件,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位图文件的格式。
1、JPEG
JPEG文件格式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的缩写,
文件的后缀名是.JPG,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件格式,几乎所有的图像软件都可以打开它。现在,它已经成为印刷品和万维网发布的压缩文件的主要格式。JPEG格式可以支持16M种颜色,能很好地再现全彩色图像,较适合摄影图像的存储。由于JPEG格式的压缩算法是采用平衡像素之间的亮度色彩来压缩的,因而更有利于表现带有渐变色彩且没有清晰轮廓的图像。
JPEG文件格式允许用可变压缩的方法,保存8位、24位、32位深度的图像。因为使用了有损压缩格式,使其成为迅速显示图像并保存较好分辨率的理想格式。当进行印刷或在显示器上观察时,JPEG一般可将图像压缩为原大小的十分之一而看不出明显差异。也正是由于JPEG格式可以进行大幅度的压缩,使得它方便储存、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使用JPEG格式保存图像时,Photoshop给出了多种保存选项,你可以选择用不同的压缩比例对JPEG文件进行压缩,即压缩率和图像质量都是可选的。
2、TIFF
TIFF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标记图像文件格式)的缩写,文件的后缀名是.TIF,这是现阶段印刷行业使用最广泛的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是由Aldus
和Microsoft公司为存储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而定义的存储格式,现在己经成为出版多媒体CD-ROM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格式。虽然TIFF格式的历史比其它的文件格式长一些,但现在仍是使用最广泛的行业标准位图文件格式,这主要是由于TIFF格式的规格经过多次改进。TIFF位图可具有任何大小的尺寸和分辨率。在理论上它能够有无限位深,即:每样本点1-8位、24位、32位(CMYK模式)或48位(RGB模式)。TIFF格式能对灰度、J健、CMYK模式、索引颜色模式或RGB模式进行编码。几乎所有工作中涉及位图的应用程序,都能处理TIFF文件格式—无论是置入、打印、修整还是编辑位图。
TIFF格式可包含压缩和非压缩图像数据,如使用无损压缩方法LZW来压缩文件,图像的数据不会减少,即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不会损失,能够产生大约2:1的压缩比,可将原稿文件消减到一半左右。
3、RAW
目前,数码相机的存储格式除了JPEG,TIFF外,还有RAW格式。严格来说RAW格式并不是一种图像格式,它不能直接编辑。RAW格式是CCD或CMOS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时的电平高低的原始记录,单纯地将数码相机内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图像数据,即CCD等摄影元件直接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而得到的。而用JPEG格式拍摄时,先在数码相机内部添加白平衡和饱和度等参数,然后生成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RAW数据由于没有进行图像处理,因此只能利用数码相机附带的RAW数据处理软件将其转换成TIFF等普通图像数据。
RAW格式的图像文件保留了CCD捕获图像最高质量的信息,也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最大的余地。因此,常常被采用以获得最好质量的图像。由于各厂家CCD/CMOS的排列和转换方式不同,RAW的记录方式也不同,只有通过厂家提供的转换程序转换成通用图像格式,才能为图像处理软件接受。
鉴于此,著名的软件公司Adobe发布了一种新的文件格式:DNG(Digital
Negative Specification),想以此来统一数码相机使用的RAW格式,规范原始格式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Adobe公司还发布了一个免费的软件,可以将超过65种相机的原始格式转换为DNG格式。
4、GIF
GIF是Graphics Interchange Fotmat(图像交换格式)的缩写,文件的后缀名是.GIF。这是由CompuServe公司在1987年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可以说是历史悠久。GIF格式是Web页上使用最普遍的图像文件格式,并且有极少数低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文件仍然用该格式存储。
GIF格式只能保存最大8位色深的数码图像,所以它最多只能用256色来表现物体,对于色彩复杂的物体它就力不从心了。正因为此,它的文件比较小,适合网络传输,而且它还可以用来制作动画。
5、BMP
BMP是Bitmap的缩写,后缀名是.BMP。它是微软公司为Windows环境设置的标准图像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这种格式。Windows 3.0以前的BMP位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有关,因此把它称为设备相关位图(device-dependent bitmap,DDB)文件格式。Windows 3.0以后的BMP位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无关,因此把这种BMP位图文件格式称为设备无关位图(device-independent bitmap,DIB)格式,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显示BMP位图文件。这种格式虽然是Windows环境下的标准图像格式,但是其体积庞大,不利于网络传输。
噪点
噪点(noise)也称为噪声、噪音,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
容易噪点相混淆的是坏点。在数码相机同一设置条件下,如果所拍的图像中杂点总是出现在同一个位置,就说明这台数码相机存在坏点。一般厂家对坏点的数量有规定,如果坏点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可以向经销商和厂家更换相机。假如杂点并不是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则说明这些杂点是由于使用时形成的噪点。
噪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时曝光时间过长,二是图像压缩,三是模糊过滤。
1、曝光时间过长产生的图像噪音
拍摄夜景时在图像的黑暗的夜空中,容易出现一些孤立的亮点。这是由于感光元件无法处理较慢的快门速度所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致使一些特定的像素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为了消除和减少产生这种图像噪音,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有降噪功能。使用降噪功能可以在记录图像之前就会利用数字处理方法来消除或减少图像噪音,但是在保存完毕以前就需要花费一点额外的时间。
2、JPEG格式保存时对图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
JPEG格式的图像在缩小图像尺寸后仍显得很自然,因此就可以利用特殊的方法来减小图像数据。此时,它就会以上下左右8×8个像素为一个单位进行处理。因此尤其是在8×8个像素边缘的位置就会与下一个8×8个像素单位发生不自然的结合。由JPEG格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也被称为马赛克噪音,压缩率越高,图像噪音就越明显。
尽管把图像缩小后这种噪音也会变得看不出来,但放大打印后,一进行色彩补偿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要解决这种图像噪音问题,可以通过设置最好的影响品质或使用其他文件格式来存储图像。
3、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
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和JPEG一样,都是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造成的图像噪音。有时是在数码相机内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时是利用图像润色软件进行处理时产生的。对于尺寸较小的图像,为了使图像显得更清晰而强调其色彩边缘时也会产生图像噪音。
清晰处理指的就是数码相机具有的强调图像色彩边缘的功能和图像编辑软件的“模糊过滤”功能。在不同款式的数码相机中也有一些相机会对整个图像进行色彩边缘的强调。而处理以后就会在原来的边缘外侧出现其他颜色的色线。利用“模糊过滤”功能对图像进行清晰处理,图像看起来效果就会好一些。但由于产
生了图像噪音,在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处理时,这种图像噪音就显得很麻烦。切忌不要因为处理过度而使图像显得过于粗糙。
最大像素与有效像素
像素,译自英文Pixel,图像元素(Picture element)的简称,是单位面积中构成图像的点的个数。每个像素都有不同的颜色值。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效果就越好。像素有时被简称为pel(picture element的缩写)。
数码相机的像素分为最大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最大像素
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在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
有效像素
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但是这样一
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因为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晏云心)
数码相机的有关知识
CCD VS CMOS
数码相机的核心或关键的技术是什么?自然是有着“数码相机的心脏”之称的感光元件了。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影像记录的载体,而感光元件就相当于数码相机的“胶卷”,它能够将光线转换成电荷信号,数码相机通过内部运算将感光元件采集的电荷信号转换为可见的电子格式保存在存储卡上,让我们得以从相机的液晶显示器上看到拍摄效果。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元件的发展道路。目前数码相机常用的感光元件有两种,一种是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感光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两者都是利用感光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将光线转换为电荷信号,而其主要差异是电荷传输方式不同。
CCD中每一行每一个像素的电荷数据都会依次传送到下一个像素中,由最底端部分输出,再经由传感器边缘的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而在CMOS传感器中,每个像素都会邻接一个放大器及A/D转换电路,用类似内存电路的方式将数据输出。如下图所示:
由于构造上的差异,CCD可以充分保证电荷信号在传送时不会失真,每个像素可以集合至单一放大器统一处理;而CMOS的工艺相对简单,没有专属通
道设计,数据在传送距离较长时会产生噪声,因此必须先放大再整合各个像素的数据。
以上差异的存在,使得CCD与CMOS在效能与应用上有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包括感光度差异、制造成本差异、分辨率差异、噪声差异和耗电量差异。
1、感光度差异:由于CMOS每个像素均包含放大器与A/D转换电路,使得每个像素的感光区域远小于像素本身的表面积,因此同样大小的感光器尺寸在像素相同像素下,CMOS的感光度要低于CCD。
2、制造成本差异:由于CMOS采用的是一般半导体电路最常用的标准工艺,可以利用现有的半导体制造流水线,不需额外投资生产设备,从而节约制造成本,并且品质可随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提升;而CCD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传输数据,只要其中有一个像素不能运行,就会导致一整排的数据不能传输,因此CCD的成品率要远低于CMOS,并且随着CCD尺寸的增加,其生产线往往要进行相应调整,这就导致CCD的制造成本要远远高于CMOS。
3、分辨率差异:如上所述,CMOS的每个像素都比CCD复杂,其像素尺寸很难达到CCD传感器的水平,所以,相同尺寸下,CCD的分辨率通常会优于CMOS的水平。
4、噪声差异:由于CMOS的每个感光二极管都需搭配一个放大器,而放大器属于模拟电路,很难让每个放大器所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与只有一个放大器放在芯片边缘的CCD相比,CMOS的噪声就会增加很多,影响图像品质。
5、耗电量差异:由于CCD感光元件采用单一的通道,因此光效率比较低,而传送电荷信号需要电压支持,因此耗电量大;而CMOS感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会直接由晶体管放大输出,像素所需耗电量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CCD在影像品质方面优于CMOS,而CMOS则具有低成本、低
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早期的CMOS噪点控制力弱,敏感度低,相比CCD劣势明显,因此在数码相机刚开始诞生时,CMOS没能占据主流市场。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两者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目前在佳能EOS数码单反相机产品线上,全部都采用了CMOS;两年前尼康的旗舰产品也使用了CMOS,这意味着CMOS的时代即将来临了,特别是在较大尺寸的感光元件的数码单反领域。不过现有CCD产品的质量和产能都很好,应该还会在市场上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白平衡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但在了解白平衡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做色温。
色温,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色彩的温度,色彩也有温度的吗?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就会因为受到的热力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会呈现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会呈现黄色;温度继续升高时,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简单来说,就是用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色温现象很多,比如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因为色温较高,而钨丝灯的光由于色温较低,呈现出黄色。这其中还有个规律,那就是色温越高,光的颜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光的颜色越偏红。以下是一张色温图: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我们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白色物体,仍然感到它是白的。但是数码相机可没有我们人眼的适应性,它只是用数字信号存储
图像信息,忠实地反映出不同色温环境造成的影像偏色。
白平衡的基本概念就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数码相机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使得照片的色调和我们大脑认知的颜色相一致。设置白平衡就是对拍摄环境的光源属性进行设置,使得最终拍出来的相片减少或彻底消除偏色现象。
数码相机预设了几种光源的色温,来适应不同光源的要求。数码相机一般设有白炽灯(约3000K色温)、荧光灯(约4200K色温)、直射阳光(约5200K色温)、闪光灯(约5400K色温)、阴天(约6000K色温)、阴影(约8000K色温)几种白平衡模式。当我们在不同光源环境拍摄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识别光源的种类,然后在数码相机中设定相应的白平衡模式,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准确还原。而且一般数码相机还有自动白平衡设置,可以适应大部分光源色温。此外,还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当你用手动白平衡设定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用一张标准的白纸,让相机取景框完全充满白纸,设定在手动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机操作说明书做一遍就可以设定完成,在现场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还原正确了。有些数码单反相机除了可以进行白平衡设置外,还可以直接对色温进行设置,这和白平衡设置的原理是一样的。
冲印相片尺寸对应像素要求
冲印尺寸(英寸)
文件体积
150-21寸 / 2寸
00KB
640x480
30 万
cm
要求最低分辨率
相当于相机
相片对应尺寸
2.5 × 3.5
5×3.5英寸、3R
500-51280x960
50KB
600-6120万
cm
12.70×8.89
15.24×10.11280x1024
130万
6 cm
17.78×12.71600x1200
200万
0 cm
20.32×15.21900x1280
240万
4 cm
6×4英寸、4R
50KB
800-97×5英寸、5R
00KB
1-1.28×6英寸、6R
MB
10×8英寸、8R-8F
1.3-1.2048x1536
5MB
300万
25.40×20.32 cm
以上数据并不是说一定要达到对应的像素才能冲印相片,而是说达到像素要求洗出来的相比较清晰,也没有马赛克之类的沙点。
分辨率
设定分辨率和影像品质、影像格式是数码相机应用中的重要操作和常用设置。分辨率指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的长、宽像素数的乘积,数码相机能够拍摄的图片最大面积,便称之为最高分辨率。分辨率通常以像素为单位,1000万像素的分辨率的长、宽像素数约为3456×2304。相同尺寸的拍摄相片,分辨率越大,图像的面积越大,文件容量也越大,相应也会占据更多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如果图像的分辨率较低,图像就会显得相当粗糙。因此拍摄前进行相机设置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图像的最终用途决定选用何种分辨率。
对于专业摄影师或者完美主义者而言,拍摄时一般都选择最高分辨率。虽
然这样会占用大量存储空间,但这一切都为了更高的图像品质。以最高分辨率设置的图像在进行后期处理时也有足够大的空间,因为大的图像尚可适当缩小,而小的图像要放大就困难了,因为图像信息不可能失而复得。这样就需要多准备一些存储卡。
相对来说如果拍摄的图片只是用于网页制作发布,那对于分辨率的要求就比较低。640×480的分辨率就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需要,而1024x768的图像则足以应付后期润色、切裁等操作了。如果拍摄的照片只是存于电脑中观看,以上的分辨率也可以满足要求。需要提醒的是,图像分辨率的大小至少要达到显示器的分辨率,或者更高。如果所拍摄的图片将来是要放在投影仪上进行播放的,那么选择的图像分辨率不能低于投影仪的分辨率。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习惯仅仅在电脑上观看相片,不少人还是喜欢将相片冲印出来,那么就需要更高的分辨率。以下列出我们常用的冲洗尺寸和最低分辨率:冲洗5寸(3.5×5)相片:像素不小于1024×768;冲洗6寸(4×6)相片:像素不小于1280×960;冲洗12寸(8×12)相片:像素不小于2272×1704;这里列出的只是最低要求的分辨率,一般来说在最低分辨率上提高一到两个档次是最好的。对于生活照及旅游纪念照,一般输出照片的片幅在5×7寸以下,最佳精度为400万像素,也就是2272×1704。实际上无论是利用数码彩扩还是彩色打印机输出,200万像素所冲洗出来的感觉和传统相机已没有什么两样,当然这只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因此如果存储空间有限,使用300万或200万像素的分辨率进行拍摄也是可以的。
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数码相机中还提供了多种图像的存储格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比较常用的有JPEG方式、TIF格式、RAW格式等。采用JPEG方式会对拍摄的图像有一定程度的压缩,图像会有信息损失,但是它的存储容
量小,质量也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一般用户可以考虑它。TIF格式和RAW格式都不进行信息的压缩,因此图像质量好,但是体积庞大,比较适合专业用户选用。此外,图像的分辨率和格式的设置是属于同一选项的,在不同情况下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用于打印输出时,则高分辨率低精度模式的效果要优于低分辨率高精度的模式。仅仅在电脑上观看图片时,则低分辨率高精度模式的效果要优于高分辨率低精度的模式,用户可根据自己要求进行组合选择。总之,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一切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不一味的追求质量,或者单纯考虑存储数量。
感光度ISO
感光度,英文表示为ISO。在传统胶卷相机里ISO代表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在数码相机中ISO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感光敏锐度的量化参数,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常见的感光度数值有50、100、200、400、800、1600、3200等。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为感光度,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当ISO增加一档时,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度会相应增加一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正常曝光所需的曝光时间将缩减一半,也就是快门速度快一档。例如,光圈不变,ISO100增加到ISO200,曝光时间可由原来的1/250秒减为1/125秒。
根据ISO数值的高低,可将感光度分为以下几档。ISO100以下的称为低感光度,ISO100~ISO200的称为中感光度,ISO400~ISO800的称为高感光度,ISO1600以上的称为超高感光度
感光度对摄影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可以采用更快的快门速度;二是画质,低感光度可以带来细腻的画像,而高感光度不仅会产生噪点,画面的细节锐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偏差、画面层次等都会受到严重影
响。因此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柔和的图片,而高的ISO值适合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可以通过提高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虽然由此相片会产生较多噪点。但是我们拍摄时首要保证的是画面的清晰,其次才考虑高感光度带来的画质损失。因为画质不够完美的相片还能够用于多种用途,而画面模糊的照片则完全派不上用场。
ISO200拍摄的相片,清晰细腻
ISO3200拍摄的相片,有较多的噪点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
通常是在镜头内。光圈大小的计量符号用字母F(或小写的f)表示,常见的光圈数值有F2.8,F5.6,F11等。
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光圈大小示意图
相邻F值光圈的进光量相差一倍,光圈F值越小,光圈越大。F1为最大光圈,从F1开始,F1.4、F2、F2.8、F4、F5.6等,每递进一档光圈,光圈的口径不断缩小,进光量也逐档减半
由上可知,光圈的大小是决定数码相机曝光时进光量的重要因素。而除了曝光量之外,光圈还决定了画面景深的大小。大光圈相对小光圈而言,往往能产生浅景深的画面。
景深
当数码相机的镜头聚焦在拍摄对象上面时,被拍摄主体与其前后的景物会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做景深。决定景深的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是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的大小。
1、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在光圈、快门固定时,拍摄同一个场景,使用长镜头会让景深变浅。而使用广角镜时,景深就会变大。
左边使用长镜头,右边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看出景深的差异
2、距离拍摄体越近,画面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画面景深越大
同一场景下,固定光圈、快门、镜头焦距,离被摄体越近,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景深越大。
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3、光圈越大,画面景深越浅;光圈越小、画面景深越大
在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大光圈来拍摄时,景深变浅,被摄体的前后景物会变得比较模糊。而使用小光圈时,被摄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就会变大。
左边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注意人物身后背景清晰程度的差异
我们通过单反相机取景器看到的图像是所配镜头的最大光圈所呈现的效果,那么,如果我们设置的光圈不是最大光圈时,要怎样才能看到景深效果呢?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早期的镜头环上面都有景深的速查表,可以从上面读出景深的范围和长度,但是现在的自动对焦镜头大都舍去了这个设计,要不就是在镜头上附个非常简陋的景深表,实用功能不大。另一个方法是利用相机的「景深预视」功能,单反相机配备了实用的景深预示功能,按下景深预视功能键后后,取景器中就会呈现设定光圈值下的画面景深效果。不过它的缺点是当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因为进光量变小,而使得按下景深预视钮后,从观景窗看出去会变得比较暗。
一般而言,我们拍摄风景时常利用大景深来表现整个清晰的场景,所以会实用小光圈来拍摄。使用的光圈大小要根据拍摄题材和拍摄意图来进行选择。在凸出主体,凸显主题时,一般使用大光圈、浅景深效果;在表现环境,用环境衬托主体或表现画面丰富的细节(例如风光摄影)时,一般采用小光圈、大景深。
快门速度
快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速度越慢,也就是快门开启的时间越长,相机的进光量就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快门速度用数字表
示,数字越大,曝光时间越长;数字越小,曝光时间越短。
常见的快门速度范围为30S(S表示秒)~1/8000s,由慢到快分别为30s、15s、8s、4s、2s、1s、1/2s、1/4s、1/8s、1/15s、1/30s、1/60s、1/120s、1/250s、1/1000s、1/2000s、1/4000s、1/8000s等。相邻两档快门速度大致相差一倍,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邻两档快门速度分别进行拍摄,相机的进光量和曝光量也相差一倍。
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速度太慢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均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摄影师决定光圈的大小,而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进光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物体。快门优先模式则由摄影师决定快门的速度,而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另外,单反相机还设置了一档不限制曝光时间的快门速度档位,俗称B档。使用B档可以使用任意长度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没有最长与最短的限制。
曝光模式
数码相机拥有多种曝光模式,包括: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手动曝光、AE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为了得到合适的曝光量,需要设置最适合的曝光模式。
快门和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摄影师决定光圈的大小,而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进光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物体。快门优先模式则由摄影师决定快门的速度,而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
快门优先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初学者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手动曝光模式
手动曝光模式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这样的好处是方便摄影师创造各种拍摄效果。如需要运动轨迹的图片,可以加长曝光时间,把快门加快,曝光量增大;如需要制造暗淡的效果,快门要加快,曝光量减少。手动曝光模式的好处是主观性强,但是在瞬息即逝的重要场合容易错失良机,造成曝光不正确。
AE模式
AE全称为Auto Exposure,即自动曝光。模式大约可分为光圈优先AE式,快门速度优先AE式,程式AE式,闪光AE式和深度优先AE式。光圈优先AE式是由摄影师主动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感光度以及设定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需要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拍摄时一般能够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P(程序自动曝光)挡拍出的照片往往效果不太好。曝光补偿EV(expose value)就是人为改变相机自动演
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调节照片的明暗程度,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曝光补偿、调整的手段很多,比如闪光灯、摄影灯、反光板外源光线补偿;调整光圈值、曝光时间的光通量参数补偿等。以上几种补偿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划分到“光线补偿或曝光控制”的概念中去。还有就是EV的调整补偿。
数码相机大多具备±2.0EV调节范围,甚至有些可达±3.0EV。在EV调整中调整精度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般的以0.3或0.5为级别。级差越小越能满足拍摄者的创作意图。
在典型欠曝场景(物体亮部的区域较多,如逆光、强光下的水面、雪景、日出日落场景等)使用EV+,在典型过曝场景(物体暗部的区域较多,如密林、阴影中物体、黑色物体的特写等)使用EV-。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白加黑减、亮加暗减”。为什么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呢?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所以需要增加曝光补偿。
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的直方图
数码相机上作为回看或取景用的LCD液晶显示屏往往只有十几万像素,显示的尺寸也很少。因此, LCD液晶显示屏一般都不能完全表现出所拍照片的细节效果。在很多时候拍摄的照片即使曝光量不准确,在显示屏上也反映不出来,如果只使用显示屏来查看相片,很可能只得到曝光不正确的相片,数码相机内置的直方图则给摄影师查看曝光是否准确的提供了一个好办法。
直方图中的坐标图形为数码照片的色调曲线,表示构成图像的色调的分布
状况。直方图的水平轴方向是一个256级灰度标:左端为0,中间为127,右端为255。纵轴方向显示了构成各色调的像素数,线越向上就表示像素信息越多。
直方图的水平轴从左到右代表照片中从暗部到亮部的像素数量,曝光准确的柱状图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分布,明暗细节都有。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如图1所示。而直方图的纵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
图1曝光适当
如果直方图左边部分的都很高,而右边很低,说明画面偏暗,这时应该增加曝光量。如图2所示。
图2曝光不足
如果直方图右边部分的都很高,而左边很低,说明画面偏亮,这时应该减少曝光量。如图3,曝光就过度了。
图3 曝光过度
当直方图中的曲线往一边偏的时候,曝光就有可能出问题了,这时就应该调整相应的曝光值,重新拍摄一张。
通过观看直方图还能判断照片反差度,当直方图中所有影调都聚集在中间,而两边没有直方显示时,这张照片就会反差过低,细节将难以被肉眼识别。
数码图像文件格式
一、数码图像的类别
数码图像使用数字来记录物体的形状和色彩,可为两大类,一类是位图,另一类是矢量图。位图是由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像素所组成,可以很好的反映明暗的变化、复杂的场景和颜色,它的特点是能表现逼真的图像效果,但是文件比较大,并且缩放时清晰度会降低并出现锯齿。位图有种类繁多的文件格式,常见的有JPEG、PCX、BMP、PSD、PIC、GIF和TIFF等。
位图图像效果好,放大以后会失真
而矢量图则使用直线和曲线来描述图形,基本元素是一些点、线、矩形、多边形、圆和弧线等等,都是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获得的,所以矢量图形文件一般较小,并且矢量图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都不会失真;但矢量图的缺点是难以表现色彩层次丰富的逼真图像效果,显示矢量图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矢量图形主要用于插图、文字和可以自由缩放的徽标等图形。一般常见的文件格式有AI等。
矢量图图像效果差,放大以后不会失真
二、数码图像的文件格式
数码相机拍摄的都是位图文件,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位图文件的格式。
1、JPEG
JPEG文件格式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的缩写,
文件的后缀名是.JPG,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件格式,几乎所有的图像软件都可以打开它。现在,它已经成为印刷品和万维网发布的压缩文件的主要格式。JPEG格式可以支持16M种颜色,能很好地再现全彩色图像,较适合摄影图像的存储。由于JPEG格式的压缩算法是采用平衡像素之间的亮度色彩来压缩的,因而更有利于表现带有渐变色彩且没有清晰轮廓的图像。
JPEG文件格式允许用可变压缩的方法,保存8位、24位、32位深度的图像。因为使用了有损压缩格式,使其成为迅速显示图像并保存较好分辨率的理想格式。当进行印刷或在显示器上观察时,JPEG一般可将图像压缩为原大小的十分之一而看不出明显差异。也正是由于JPEG格式可以进行大幅度的压缩,使得它方便储存、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使用JPEG格式保存图像时,Photoshop给出了多种保存选项,你可以选择用不同的压缩比例对JPEG文件进行压缩,即压缩率和图像质量都是可选的。
2、TIFF
TIFF是Tagged Image File Format(标记图像文件格式)的缩写,文件的后缀名是.TIF,这是现阶段印刷行业使用最广泛的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是由Aldus
和Microsoft公司为存储黑白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而定义的存储格式,现在己经成为出版多媒体CD-ROM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格式。虽然TIFF格式的历史比其它的文件格式长一些,但现在仍是使用最广泛的行业标准位图文件格式,这主要是由于TIFF格式的规格经过多次改进。TIFF位图可具有任何大小的尺寸和分辨率。在理论上它能够有无限位深,即:每样本点1-8位、24位、32位(CMYK模式)或48位(RGB模式)。TIFF格式能对灰度、J健、CMYK模式、索引颜色模式或RGB模式进行编码。几乎所有工作中涉及位图的应用程序,都能处理TIFF文件格式—无论是置入、打印、修整还是编辑位图。
TIFF格式可包含压缩和非压缩图像数据,如使用无损压缩方法LZW来压缩文件,图像的数据不会减少,即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不会损失,能够产生大约2:1的压缩比,可将原稿文件消减到一半左右。
3、RAW
目前,数码相机的存储格式除了JPEG,TIFF外,还有RAW格式。严格来说RAW格式并不是一种图像格式,它不能直接编辑。RAW格式是CCD或CMOS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时的电平高低的原始记录,单纯地将数码相机内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图像数据,即CCD等摄影元件直接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而得到的。而用JPEG格式拍摄时,先在数码相机内部添加白平衡和饱和度等参数,然后生成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RAW数据由于没有进行图像处理,因此只能利用数码相机附带的RAW数据处理软件将其转换成TIFF等普通图像数据。
RAW格式的图像文件保留了CCD捕获图像最高质量的信息,也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最大的余地。因此,常常被采用以获得最好质量的图像。由于各厂家CCD/CMOS的排列和转换方式不同,RAW的记录方式也不同,只有通过厂家提供的转换程序转换成通用图像格式,才能为图像处理软件接受。
鉴于此,著名的软件公司Adobe发布了一种新的文件格式:DNG(Digital
Negative Specification),想以此来统一数码相机使用的RAW格式,规范原始格式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Adobe公司还发布了一个免费的软件,可以将超过65种相机的原始格式转换为DNG格式。
4、GIF
GIF是Graphics Interchange Fotmat(图像交换格式)的缩写,文件的后缀名是.GIF。这是由CompuServe公司在1987年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可以说是历史悠久。GIF格式是Web页上使用最普遍的图像文件格式,并且有极少数低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文件仍然用该格式存储。
GIF格式只能保存最大8位色深的数码图像,所以它最多只能用256色来表现物体,对于色彩复杂的物体它就力不从心了。正因为此,它的文件比较小,适合网络传输,而且它还可以用来制作动画。
5、BMP
BMP是Bitmap的缩写,后缀名是.BMP。它是微软公司为Windows环境设置的标准图像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像处理软件都支持这种格式。Windows 3.0以前的BMP位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有关,因此把它称为设备相关位图(device-dependent bitmap,DDB)文件格式。Windows 3.0以后的BMP位图文件格式与显示设备无关,因此把这种BMP位图文件格式称为设备无关位图(device-independent bitmap,DIB)格式,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显示BMP位图文件。这种格式虽然是Windows环境下的标准图像格式,但是其体积庞大,不利于网络传输。
噪点
噪点(noise)也称为噪声、噪音,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
容易噪点相混淆的是坏点。在数码相机同一设置条件下,如果所拍的图像中杂点总是出现在同一个位置,就说明这台数码相机存在坏点。一般厂家对坏点的数量有规定,如果坏点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可以向经销商和厂家更换相机。假如杂点并不是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则说明这些杂点是由于使用时形成的噪点。
噪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时曝光时间过长,二是图像压缩,三是模糊过滤。
1、曝光时间过长产生的图像噪音
拍摄夜景时在图像的黑暗的夜空中,容易出现一些孤立的亮点。这是由于感光元件无法处理较慢的快门速度所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致使一些特定的像素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为了消除和减少产生这种图像噪音,大部分数码相机都有降噪功能。使用降噪功能可以在记录图像之前就会利用数字处理方法来消除或减少图像噪音,但是在保存完毕以前就需要花费一点额外的时间。
2、JPEG格式保存时对图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
JPEG格式的图像在缩小图像尺寸后仍显得很自然,因此就可以利用特殊的方法来减小图像数据。此时,它就会以上下左右8×8个像素为一个单位进行处理。因此尤其是在8×8个像素边缘的位置就会与下一个8×8个像素单位发生不自然的结合。由JPEG格式压缩而产生的图像噪音也被称为马赛克噪音,压缩率越高,图像噪音就越明显。
尽管把图像缩小后这种噪音也会变得看不出来,但放大打印后,一进行色彩补偿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要解决这种图像噪音问题,可以通过设置最好的影响品质或使用其他文件格式来存储图像。
3、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
模糊过滤造成的图像噪音和JPEG一样,都是在对图像进行处理时造成的图像噪音。有时是在数码相机内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时是利用图像润色软件进行处理时产生的。对于尺寸较小的图像,为了使图像显得更清晰而强调其色彩边缘时也会产生图像噪音。
清晰处理指的就是数码相机具有的强调图像色彩边缘的功能和图像编辑软件的“模糊过滤”功能。在不同款式的数码相机中也有一些相机会对整个图像进行色彩边缘的强调。而处理以后就会在原来的边缘外侧出现其他颜色的色线。利用“模糊过滤”功能对图像进行清晰处理,图像看起来效果就会好一些。但由于产
生了图像噪音,在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处理时,这种图像噪音就显得很麻烦。切忌不要因为处理过度而使图像显得过于粗糙。
最大像素与有效像素
像素,译自英文Pixel,图像元素(Picture element)的简称,是单位面积中构成图像的点的个数。每个像素都有不同的颜色值。单位面积内的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效果就越好。像素有时被简称为pel(picture element的缩写)。
数码相机的像素分为最大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最大像素
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插值运算通过设在数码相机内部的DSP芯片,在需要放大图像时用最临近法插值、线性插值等运算方法,在图像内添加图像放大后所需要增加的像素。插值运算后获得的图像质量不能够与真正感光成像的图像相比。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在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
有效像素
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
数码图片的储存方式一般以像素(Pixel)为单位,象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要增加一个图片的面积大小,如果没有更多的光进入感光器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像素的面积增大,但是这样一
来,可能会影响图片的锐力度和清晰度。所以,在像素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数码相机能获得最大的图片像素,即为有效像素。
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通常会看到商家标榜“最大像素达到XXX”和“有效像素达到XXX”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应该注重看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是多少,因为有效像素的数值才是决定图片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