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千曜瑞)
创新与执着造就了中国的“苹果皮520之父”
——国际学院毕业生潘泳同学的创新创业成长史
潘泳,男,河南信阳人,黄淮学院国际学院2006级软件技术0601班学生。2009年6月毕业,2009年12月在深圳的一家废旧仓库内发明了“苹果皮520”,2010年创办深圳市衍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3人,主要从事通讯科技的研发与市场销售工作。2010年其研发“品果皮520”的创新创业经历先后收到南方周末、香港南华早报、凤凰卫士、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CNN、路透社、彭博社、CCTV新闻频道和经济频道、光明日报、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并被《新快报》称之为“苹果皮之父”。
“坏学生”的成长蜕变史
从小学到高中,潘泳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的考试成绩每每都是全班倒数。这种较差的学习成绩也让望子成龙的父母对其渐渐失去了当初应有的希望和期盼。不要看小伙子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但他对另外一件事情的痴迷程度却达到了狂热的地步,那就是对电脑的操控。
潘泳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时间是在其念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当时电脑尚是奇缺品的年代,做生意的父亲给他买了人生第一台宝贵的台式电脑。从那个时候起,这个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坏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编程与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大量的时间中又多了一项不务正业的事情,那就是没事捣鼓捣鼓电脑……
高中时期,网络游戏的盛行,使他疯狂地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晚上跳墙去网吧,白天就在课堂睡觉。高二时,游戏账号被盗,他一怒之下,开始学“黑客”。一年多后,他就能改动网吧的计费系统,可以上网但不用交一分钱。
2006年9月,潘泳考入了黄淮学院国际学院计算计软件技术专业。到了大学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所学习的专业就是研究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的,他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万分。他非常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且认真学习、刻苦专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及时向老师请教。再也不想高中以前那样了对学习心不在焉,应付拖沓了。这名昔日家长和老师眼里的“坏学生”渐渐变得爱学习了……
在2007年的大一下学期,学校开设了《C语言编程技术》课程,从那时起他才开始真正接触并系统学习了有关计算机编程的一些知识。有了这些专业知识的支撑,小伙子没事更加爱琢磨专研了。
潘泳说他进入大学干过最疯狂的事情就是尝试用鼻子指挥鼠标。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他感觉在宿舍用笔记本上网操作鼠标不方便,于是有了用鼻子控制鼠标的创意。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后,他就开始查资料和请教老师,努力实现它,通过近一个月的钻研和学习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将其实现。
除了这些疯狂举动之外,小伙子还试图“破坏”练歌房点
歌系统。2008年5月他和同学到KTV唱歌时发现里面的歌曲太过老土和陈旧,于是就突发奇想,如果将他们的点歌系统能够联网,就能自动搜索网络上最新最热的歌曲了。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及时请教相关专业老师,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最终实现了这个想法。他这种创新大胆的想法引起了KTV练歌房老板的兴趣,并极力邀请其到其公司做兼职,指导点歌系统的维护管理。
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使得潘泳找到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校期间他多次参加有关本专业方面的学习与竞赛活动,大一下学期,他拿到了全校网络竞赛二等奖;大二期间,他又取得了全校计算机软件编程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力求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他又善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并且敢于尝试、刻苦专研,有了什么好的想法和创意就要及时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老师,努力去实现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刻苦专研,永不服输的精神,才使得他在走出校门不到2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骄人战绩。
“苹果迷”的执着创业路
在大学学习期间,潘泳一直就是一个苹果迷,也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苹果手机,但苹果手机昂贵的价格,却总是令他望而怯步。
2009年3月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实习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泳在网上看到有关itouch的产品介绍,发现其功能和硬件与当时高端的苹果手机iphone相差无几,唯独没有打电话和发
短信的功能,然而两者的价格差距却有2千多元,当时itouch的市场保有量有几千万台,他当时就想:如果有1%的用户愿意把它加上通信功能的话,那么其市场价值也是非常可观的,经过一番思索后,潘泳有了将其添加通讯功能的想法和决定,并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和同学们讨论实现的方法。
要想设计出带通信功能的产品,仅有软件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许多方面的硬件知识。可是潘泳大学学的专业是软件技术,对硬件知识一无所知,更看不懂电路图,甚至连电阻和电容都不认识。但是,一旦心中有了梦想,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他硬着头皮,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硬是一点一点地把这些复杂而又陌生的知识变得熟悉和灵活运用。
2009年12月份,在找到可行性方法并手工制作出一款雏形产品之后,潘泳最终决定辞职。从那时开始,就像当年的乔布斯一样,他搬到了亲戚家的仓库里正式开始了自己研发苹果皮的艰辛路程。
在仓库研发的每一天都是非常辛苦的,早上起来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要坐到电脑前继续整理前一天的思路,然后利用洗脸刷牙的时间思考前一天没解决的问题;在这期间,潘泳甚至认为吃饭是每天做的最没意义的事情,因为要浪费很多时间。由于仓库的顶棚是铁皮做的,在夏天的暴晒下屋里就变得非常闷热,潘泳每天坐在电脑前汗几乎就没有停过。到了下雨天,雨点落在铁皮屋顶上就把房间砸的咣咣响,有时连坐在旁边说话都听不见,需要大声喊,雨大的时候连喊也听不见。这些经历至
今让他记忆犹新。
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实验、失败和尝试、在学校老师和亲人的的鼓励与支持下2010年7月潘泳终于改进完成了可以使用的第一款产品。他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苹果皮520”。当他把产品的操作视频上传到网上后,没有想到会在社会引起了这么大强烈的反响,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视频就被观看了数十万次,这期间通过QQ、email信箱联系他的人变得络绎不绝。
南方周末、香港南华早报、凤凰卫士、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CNN、路透社、彭博社、CCTV的新闻频道和经济频道、光明日报、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对他发明苹果皮的事件进行采访和大量的报道,赞美之声也不绝于耳。其中华尔街日报的评论为:“中国终于创新了”。 潘泳也被《新快报》称之为中国的“苹果皮之父”。
同时,由于“苹果皮520”事件而引发的有关当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以及我国产品专利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广泛而又深远的讨论。这也对当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美国苹果公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冲击。可以说,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国主流的各大媒体上,“潘泳”无疑成为了最响亮的名字。
学校1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的获得者
出了名的潘泳无疑成为了母校我校师生眼中闪亮的明星。2010年10月29日,受母校的邀请,潘泳专门回来为黄淮学院师生作了一场创新创业事迹的报告。
为了弥补潘泳同学在创业路上遇到的资金困难,母校的老师们积极募捐为其提供了10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并决定免费为其在学校提供了专门的创业研发场所,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选拔了3名优秀在校大学生为其提供专业方面的支持。
2010年,潘泳注册成立了深圳市衍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然而随着他们公司产品在市场的推出,国内山寨厂商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复制、盗版,甚至破解出他们的产品技术,市场竞争变得加剧,这使得他们的创业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坎坷。但是,面对困难他们没有气馁,因为他们要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从之前的和代工工厂合作的运营模式转变为与投资者合作的运营模式。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到现在又改为了我们独家经营的运营模式。由此,公司逐渐走向独立和自主。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随后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上也做出大量的改进,通过这些努力,他们挽回了部分市场。此后,他的公司将通过不断的产品优化和服务优化,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更多的产品,使产品在功能上不断改进,超越对手,最终将占领整个市场。
面对媒体采访,潘泳同学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母校培养和扶持的感激之情,并表示有了母校2万多名师生的殷切希望和支持,他们一定会克服一项又一项困难,坚定地走下去的!
创业点评:
成功的人士总有一些可循的痕迹,证明他们的成功是来自哪里,
比如勤奋、聪明、坚持、专注等,而潘泳的成功却是在一步步的行动中变成必然会达到的结果。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到踏上艰苦的创业之路,到今天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自己人生有把握的人是如何摆脱困境,成就自我的。他的奋斗目标明确,他的成功是一步步行动的必然结果,他的幸福人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一句话,成功绝非偶然!潘泳的创业之路无疑是艰难而坎坷的,但是他的那种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去学习。
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千曜瑞)
创新与执着造就了中国的“苹果皮520之父”
——国际学院毕业生潘泳同学的创新创业成长史
潘泳,男,河南信阳人,黄淮学院国际学院2006级软件技术0601班学生。2009年6月毕业,2009年12月在深圳的一家废旧仓库内发明了“苹果皮520”,2010年创办深圳市衍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3人,主要从事通讯科技的研发与市场销售工作。2010年其研发“品果皮520”的创新创业经历先后收到南方周末、香港南华早报、凤凰卫士、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CNN、路透社、彭博社、CCTV新闻频道和经济频道、光明日报、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并被《新快报》称之为“苹果皮之父”。
“坏学生”的成长蜕变史
从小学到高中,潘泳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的考试成绩每每都是全班倒数。这种较差的学习成绩也让望子成龙的父母对其渐渐失去了当初应有的希望和期盼。不要看小伙子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但他对另外一件事情的痴迷程度却达到了狂热的地步,那就是对电脑的操控。
潘泳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时间是在其念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当时电脑尚是奇缺品的年代,做生意的父亲给他买了人生第一台宝贵的台式电脑。从那个时候起,这个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坏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编程与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大量的时间中又多了一项不务正业的事情,那就是没事捣鼓捣鼓电脑……
高中时期,网络游戏的盛行,使他疯狂地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晚上跳墙去网吧,白天就在课堂睡觉。高二时,游戏账号被盗,他一怒之下,开始学“黑客”。一年多后,他就能改动网吧的计费系统,可以上网但不用交一分钱。
2006年9月,潘泳考入了黄淮学院国际学院计算计软件技术专业。到了大学后他才发现,原来他所学习的专业就是研究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的,他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欣喜万分。他非常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且认真学习、刻苦专研,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及时向老师请教。再也不想高中以前那样了对学习心不在焉,应付拖沓了。这名昔日家长和老师眼里的“坏学生”渐渐变得爱学习了……
在2007年的大一下学期,学校开设了《C语言编程技术》课程,从那时起他才开始真正接触并系统学习了有关计算机编程的一些知识。有了这些专业知识的支撑,小伙子没事更加爱琢磨专研了。
潘泳说他进入大学干过最疯狂的事情就是尝试用鼻子指挥鼠标。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他感觉在宿舍用笔记本上网操作鼠标不方便,于是有了用鼻子控制鼠标的创意。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后,他就开始查资料和请教老师,努力实现它,通过近一个月的钻研和学习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最终将其实现。
除了这些疯狂举动之外,小伙子还试图“破坏”练歌房点
歌系统。2008年5月他和同学到KTV唱歌时发现里面的歌曲太过老土和陈旧,于是就突发奇想,如果将他们的点歌系统能够联网,就能自动搜索网络上最新最热的歌曲了。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及时请教相关专业老师,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经过多次实验后,最终实现了这个想法。他这种创新大胆的想法引起了KTV练歌房老板的兴趣,并极力邀请其到其公司做兼职,指导点歌系统的维护管理。
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使得潘泳找到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校期间他多次参加有关本专业方面的学习与竞赛活动,大一下学期,他拿到了全校网络竞赛二等奖;大二期间,他又取得了全校计算机软件编程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力求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他又善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并且敢于尝试、刻苦专研,有了什么好的想法和创意就要及时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老师,努力去实现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刻苦专研,永不服输的精神,才使得他在走出校门不到2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骄人战绩。
“苹果迷”的执着创业路
在大学学习期间,潘泳一直就是一个苹果迷,也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苹果手机,但苹果手机昂贵的价格,却总是令他望而怯步。
2009年3月在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实习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潘泳在网上看到有关itouch的产品介绍,发现其功能和硬件与当时高端的苹果手机iphone相差无几,唯独没有打电话和发
短信的功能,然而两者的价格差距却有2千多元,当时itouch的市场保有量有几千万台,他当时就想:如果有1%的用户愿意把它加上通信功能的话,那么其市场价值也是非常可观的,经过一番思索后,潘泳有了将其添加通讯功能的想法和决定,并利用业余时间,和同事和同学们讨论实现的方法。
要想设计出带通信功能的产品,仅有软件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许多方面的硬件知识。可是潘泳大学学的专业是软件技术,对硬件知识一无所知,更看不懂电路图,甚至连电阻和电容都不认识。但是,一旦心中有了梦想,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他硬着头皮,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硬是一点一点地把这些复杂而又陌生的知识变得熟悉和灵活运用。
2009年12月份,在找到可行性方法并手工制作出一款雏形产品之后,潘泳最终决定辞职。从那时开始,就像当年的乔布斯一样,他搬到了亲戚家的仓库里正式开始了自己研发苹果皮的艰辛路程。
在仓库研发的每一天都是非常辛苦的,早上起来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要坐到电脑前继续整理前一天的思路,然后利用洗脸刷牙的时间思考前一天没解决的问题;在这期间,潘泳甚至认为吃饭是每天做的最没意义的事情,因为要浪费很多时间。由于仓库的顶棚是铁皮做的,在夏天的暴晒下屋里就变得非常闷热,潘泳每天坐在电脑前汗几乎就没有停过。到了下雨天,雨点落在铁皮屋顶上就把房间砸的咣咣响,有时连坐在旁边说话都听不见,需要大声喊,雨大的时候连喊也听不见。这些经历至
今让他记忆犹新。
不知道经过多少次的实验、失败和尝试、在学校老师和亲人的的鼓励与支持下2010年7月潘泳终于改进完成了可以使用的第一款产品。他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苹果皮520”。当他把产品的操作视频上传到网上后,没有想到会在社会引起了这么大强烈的反响,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视频就被观看了数十万次,这期间通过QQ、email信箱联系他的人变得络绎不绝。
南方周末、香港南华早报、凤凰卫士、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CNN、路透社、彭博社、CCTV的新闻频道和经济频道、光明日报、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对他发明苹果皮的事件进行采访和大量的报道,赞美之声也不绝于耳。其中华尔街日报的评论为:“中国终于创新了”。 潘泳也被《新快报》称之为中国的“苹果皮之父”。
同时,由于“苹果皮520”事件而引发的有关当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以及我国产品专利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广泛而又深远的讨论。这也对当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美国苹果公司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冲击。可以说,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国主流的各大媒体上,“潘泳”无疑成为了最响亮的名字。
学校1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的获得者
出了名的潘泳无疑成为了母校我校师生眼中闪亮的明星。2010年10月29日,受母校的邀请,潘泳专门回来为黄淮学院师生作了一场创新创业事迹的报告。
为了弥补潘泳同学在创业路上遇到的资金困难,母校的老师们积极募捐为其提供了10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并决定免费为其在学校提供了专门的创业研发场所,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选拔了3名优秀在校大学生为其提供专业方面的支持。
2010年,潘泳注册成立了深圳市衍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然而随着他们公司产品在市场的推出,国内山寨厂商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复制、盗版,甚至破解出他们的产品技术,市场竞争变得加剧,这使得他们的创业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坎坷。但是,面对困难他们没有气馁,因为他们要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从之前的和代工工厂合作的运营模式转变为与投资者合作的运营模式。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到现在又改为了我们独家经营的运营模式。由此,公司逐渐走向独立和自主。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随后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上也做出大量的改进,通过这些努力,他们挽回了部分市场。此后,他的公司将通过不断的产品优化和服务优化,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更多的产品,使产品在功能上不断改进,超越对手,最终将占领整个市场。
面对媒体采访,潘泳同学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母校培养和扶持的感激之情,并表示有了母校2万多名师生的殷切希望和支持,他们一定会克服一项又一项困难,坚定地走下去的!
创业点评:
成功的人士总有一些可循的痕迹,证明他们的成功是来自哪里,
比如勤奋、聪明、坚持、专注等,而潘泳的成功却是在一步步的行动中变成必然会达到的结果。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到踏上艰苦的创业之路,到今天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自己人生有把握的人是如何摆脱困境,成就自我的。他的奋斗目标明确,他的成功是一步步行动的必然结果,他的幸福人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一句话,成功绝非偶然!潘泳的创业之路无疑是艰难而坎坷的,但是他的那种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