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发(作者:汤玄穆)
一、选择题
1.2016年,某国某商品的价格为15元,2017年,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甲企业自主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提高40%,若该企业2016年的总产量为100万件,则 2017年,甲企业的总产值为(
)
A.1580万 B.1680万 C.1500万 D.1750万
2.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华为、三星、中兴、vivo等多家手机厂商均研发并发布了5G手机。对此,业内人士预测,5G手机价格将逐渐下降,最终会进入中低端手机市场。其依据是( )
A.个别大型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手机价值量
B.5G手机价格逐渐下降,刺激中低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C.5G手机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相关企业加大技术投入,适当减少5G手机的生产规模
3.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经济现象能够引发M商品呈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是(S、S′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供给量,D表示需求量)( )
①M商品的替代品不断进入市场②国家提高生产M商品的准入门槛
③国家出台鼓励M商品生产的政策④M商品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大量换代新产品陆续上市,新产品品质大幅提升,续航里程已迈过500km门槛,售价也进一步下降。我国新能源汽车售价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其替代品燃油汽车价格下降
B.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大幅度提升
C.汽车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加层
D.新能源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5.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像与选项的描述相符的有
①甲反映某国加征关税对向该国进口相关征税商品的需求的影响
②乙反映国家增加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对传统燃油汽车需求的影响
③丙反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对美元计价进口产品需求的影响
④丁反映提高人工智能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其需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据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随着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出现了“机器换人”的浪潮。2017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8519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22.9%。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102个行业中类,使用覆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②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反作用
③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④机器人能够创造更高的商品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无污染”有机蔬菜尽管价格高却仍受消费者青睐,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无污染”有机蔬菜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高
②“无污染”有机蔬菜的劳动耗费决定了其价格高
③“无污染”有机蔬菜的高品质是实现其价格高的物质承担者
④种植“无污染”有机蔬菜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2020年8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通过检查,具备了使用条件。预计投产后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到1.2亿剂。国药集团董事长称,疫苗上市后,每人注射两针的价格估计在100元内。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疫苗价格与其研发投入密切相关
②该公司提高劳动生产率会降低疫苗价值
③疫苗的功效会影响其价值的实现
④人们注射疫苗能获得其使用价值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才能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其根本原因是( )
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减少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断减少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减少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断减少
10.在中国,有人说,通货膨胀猪说了算,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二师兄”来势凶猛,猪肉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带动了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
①相当部分种养殖户退出生产 ②猪肉的供求矛盾突出
③种养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018年我国生产的某出口商品A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0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9元人民币。假如2019年我国生产A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5%,则2019年A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约为(
)
A.36.23美元 B.45.45美元 C.37.88美元 D.34.72美元
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下表所示。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
缩短
不变
不变
单位商品价值量
降低
降低
不变
不变
商品数量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商品价值总量
不变
增加
不变
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为了稳定猪肉价格,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2019年国庆节前,不少城市组织投放政府储备的冻猪肉。假如某城市每月消费猪肉为2万吨,政府每月投放的储备猪肉为1000吨。这些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A.由储备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由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
D.由储备和出售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值决定.
14.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需要耗费5小时,乙需要耗费3小时。由此可知,他们的价值量
A.一样大 B.乙大 C.甲大 D.无法比较
15.风调雨顺带来农产品增产的同时,往往会出现生产者利益不能同时增长的尴尬,但也有少数生产者获利逆势上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生活中会出现
①农户普遍调整种植结构,刺激物流、贮藏等行业的发展
②农业科技创新提速,农业生产率提高
③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作用更加突出
④农产品需求出现根本变化,其替代品价格下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受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影响,“机器换人”正成为现代企业的普遍做法。企业实行“机器换人”
①对产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
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
③能够提高产品的价值量
④能够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引起2019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有非洲瘟疫、春节因素、雷雨天气等等。但各种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 )
A.对猪的养殖成本来实现的
C.猪肉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B.猪肉的功能与效用来实现的
D.猪肉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
18.2019年某国生产甲商品8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9元。如果2020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万元)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元)分别是( )
A.7200 7.5 B.7200 10.8 C.8640 7.5 D.8640 10.8
19.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那么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3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一只羊可以换( )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
20.人工智能可以延伸人类能力,提升人类智能。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用了很长时间才探索出来,现在假设我们不知道元素周期表,利用人工智能程序,能在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元素周期表重新定义出来。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能力上,人工智能也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人工智能的使用( )
①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会缩短劳动时间,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③可以增加商品使用价值,应用更广泛
④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_____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_____关系。
A.正比、反比
生的变化是
B.反比、无关 C.反比、正比 D.正比、无关
22.下面是某地制鞋行业生产出现的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
情形1: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
情形2: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
每双鞋的价值量
①
②
A.①不变②降低
C.①降低②提高
B.①提高②不变
D.①降低②不变
23.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③
24.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市场竞争使企业在利益杠杆驱动下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某服装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率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后,该企业( )
①缩短了个别劳动时问,生产的服装价值量降低,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成本降低,嬴得降价空间,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③可以在单位吋间内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总量
④提高了整个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商品价值量,促进了服装行业服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某知名法国体育用品零售企业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发展的战略要地。这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及人才配套能力全球少有,只要一个新点子出来,在中国立即能找到合作伙伴。过去在法国一个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要花两年,现在在中国只要6个月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这启示企业经营者(
)
①注重开发人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②制定正确经营战略,找准产品市场定位
③努力缩短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
④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 则该商品的价值用价格表示应为15÷(1+20%)
元;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40%后,则2017年该企业的生产总量应为100×(1+40%)=140万件;2017年甲企业的总产值应为15÷(1+20%)×140=1750万元,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
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变化情况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N÷(1+ m%)
N÷(1- m%)
N÷(1+ m%)
N÷(1- m%)
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2.C
解析:C
【详解】
C:面对商家纷纷研发5G手机,业内人士预测,5G手机价格将逐渐下降,最终会进入中低端手机市场。其依据是5G手机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商品的价值量逐渐下降,价值决定价格,5G手机的价格会逐渐下降,故C入选。
A:个别大型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提高了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故A不选。
B:选项B是5G手机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而不是5G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故B不选。
D:相关企业适当减少5G手机的生产规模,会使5G手机的供应量下降,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有可能使5G手机的价格上涨,故D不选。
故本题选C。
3.D
解析:D
【详解】
③④:不考虑其他因素, M商品呈现如图所示变化,意味着供给增加。国家出台鼓励M商品生产的政策,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增加供给;M商品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同一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增加,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③④符合题意。
①:M商品的替代品不断进入市场,M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排除①。
②:国家提高生产M商品的准入门槛,供给量减少,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D
解析:D
【详解】
A:新能源汽车替代品燃油汽车价格下降,会导致燃油汽车需求增加,而新能源汽车需求
减少,价格可能下降,但这不是新能源汽车售价下降的根本原因,A排除。
B: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大幅度提升,这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B错误。
C:“汽车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加层”阐释的是供求影响价格,而价值才决定价格,C错误。
D:新能源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减少,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这是新能源汽车售价下降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本题选D。
5.D
解析:D
【详解】
①:某国加征关税对向该国进口相关征税商品的需求会减少,而甲图反映的是需求增加,①错误。
②: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是互替品,国家增加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传统燃油汽车价格不变,需求减少,而乙图反映的是价格上升,需求减少,②错误。
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对美元计价进口产品需求减少,与丙图一致,③符合题意。
④:提高人工智能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与丁图一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C
解析:C
【详解】
②③:2017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使用覆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这说明了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反作用,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中没有强调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①与题意不符。
④: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机器人并不能够创造更高的商品价值,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何影响?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7.C
解析:C
【详解】
②③:材料中“无污染”有机蔬菜尽管价格高却仍受消费者青睐,表明“无污染”有机蔬菜的劳动耗费决定了其价格高,“无污染”有机蔬菜的高品质是实现其价格高的物质承担者,②③符合题意。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无污染”有机蔬菜花费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其价格高,①说法是错误的。
④:“无污染”有机蔬菜的价格高,说明其种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较低,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B
解析:B
【详解】
①:价值决定价格,疫苗价格与其研发投入密切相关,①正确。
②:商品价值量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公司提高劳动生产率属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会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但不会降低疫苗价值,②错误。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疫苗的功效会影响其价值的实现,③正确。
④: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同时兼得,④错误。
故本题选B。
9.C
解析:C
【详解】
A: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A错误。
B: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断增多,B错误。
C: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减少,C正确。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10.A
解析:A
【详解】
①:相当部分种养殖户退出生产,会使猪肉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①符合题意。
②: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影响,会使猪肉供给量减少,导致猪肉的供求矛盾突出,猪肉价格上涨,②符合题意。
③:种养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猪肉价格下降,③不符合题意。
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猪肉的需求会增加,但不会急剧增加,因为猪肉属于生活必需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C
解析:C
【详解】
C:2019年我国生产A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那么出口商品A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0÷(1+20%)=250元;人民币兑美元升值4.5%,那么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为6.9/(1+4.5%)=6.60元人民币,所以2019年A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约为:250/6.60=37.879美元,约等于37.88美元,故C正确。
ABD:选项ABD均错误,故ABD排除。
故本题选C。
12.D
解析:D
【详解】
④: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故④正确。
①②③:根据以上分析,①②③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本题选D。
13.B
解析:B
【详解】
B: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由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符合题意。
A: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应由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了生产、运输、储备等所花费的劳动时间,A说法错误。
C: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其价格要受到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C说法错误。
D: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应由生产、运输、储备等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储备和出售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值决定,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所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反之亦然。故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14.A
解析:A
【详解】
ABCD: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
别劳动时间无关,甲乙两人的生产时间都属于个别劳动时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量一样大,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15.C
解析:C
【详解】
②③:风调雨顺带来农产品供应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获得减少。生产者要想在竞争中获利,一方面,可以实施科技创新,提高个别劳动生率,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故②符合题意。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生产者也可能转而生产其它新产品来获利,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故③符合题意。
①:农户普遍调整种植结构的说法不恰当,故①不符合题意。
④:一般来说,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须品,具有刚性需求,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C选。
【点睛】
16.D
解析:D
【详解】
②④: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企业实行“机器换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提高,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
①: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①错误。
③:产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实行“机器换人”不能提高产品的价值量,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7.C
解析:C
【详解】
C:非洲瘟疫、春节因素、雨雪天气、饲料价格等因素最终是影响生猪的供给关系,造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C符合题意。
A:价值决定价格,猪的养殖成本提高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但题干没有涉及养殖成本,A排除。
B: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猪肉的功能与效用高可以使其卖更高价格,但这不是最终影响因素,B排除。
D:猪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生产猪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猪肉的价值量会降低,猪肉会降价,D排除。
故本题选C。
18.A
解析:A
【详解】
A:根据题目的表述,2019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为9元,2020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故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9÷(1+20%)=7.5元;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关,故总量为800×9=7200。A正确。
BCD:计算错误。BCD排除。
故本题选A。
19.D
解析:D
【详解】
D: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3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D正确。
ABC:三项均是错误的理解和计算结果,ABC排除。
故本题选D。
20.B
解析:B
【详解】
①: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用了很长时间才探索出来,现在假设我们不知道元素周期表,利用人工智能程序,能在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元素周期表重新定义出来,表明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①正确。
②: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降低商品价格,②不准确,排除。
③:人工智能的使用并不一定能增加商品使用价值,③排除。
④: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能力上,人工智能也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需求,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1.B
解析: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相关知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成反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故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本题选择B选项。ACD三个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2.A
解析:A
【详解】
A正确,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和相关经济理论得出: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当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时,每双鞋的价值量应该①未变;当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时,意味着制鞋
行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每双鞋的价值量②降低;
BCD不符合题意,与上述分析结论均不符;
故选A。
23.D
解析:D
【详解】
①:图示主要反映两个变量数量关系变化状况。一般情况下,横轴为自变量,而纵轴为因变量,即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因变量的变化。此题的设问为“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L)应该为自变量,即应该在横轴的位置,而不是为因变量,即不应在纵轴的位置,①的图示与题意要求不符,故错误。
②:该图是指随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上升,其价值量降低,②正确。
③:该图意义是指随着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随之上升,③正确。
④:该图意义是指随着商品价值量下降,其价格也随之下降,④正确。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首先会导致商品的价值量降低,由于价值决定价格,因此商品价值量降低会使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其需求量上升,所以传导过程的顺序应为②—④—③。
故本题选D。
【点睛】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所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反之亦然。故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4.C
解析:C
【详解】
①:单个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①说法错误。
②:某服装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说明该企业成本降低,并且为企业贏得降价空间,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②符合题意。
③:商品价值总量与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提高劳动生产率后,该企业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格总额,③符合题意。
④:该企业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整个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
①单个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決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決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一般来说,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5.B
解析:B
【详解】
①③:根据材料,该企业凭之所以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发展的战略要地,就是看中了中国的技术及人才配套能力,大幅提高了设计研发测试的效率,因而取得成功。这启示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开发人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努力缩短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①③正确。
②:材料未涉及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产品市场定位问题,②与材料无关,排除。
④:单个企业只能提升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④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
2024年1月19日发(作者:汤玄穆)
一、选择题
1.2016年,某国某商品的价格为15元,2017年,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甲企业自主创新取得较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提高40%,若该企业2016年的总产量为100万件,则 2017年,甲企业的总产值为(
)
A.1580万 B.1680万 C.1500万 D.1750万
2.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华为、三星、中兴、vivo等多家手机厂商均研发并发布了5G手机。对此,业内人士预测,5G手机价格将逐渐下降,最终会进入中低端手机市场。其依据是( )
A.个别大型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手机价值量
B.5G手机价格逐渐下降,刺激中低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C.5G手机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D.相关企业加大技术投入,适当减少5G手机的生产规模
3.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经济现象能够引发M商品呈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是(S、S′分别表示变化前后的供给量,D表示需求量)( )
①M商品的替代品不断进入市场②国家提高生产M商品的准入门槛
③国家出台鼓励M商品生产的政策④M商品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大量换代新产品陆续上市,新产品品质大幅提升,续航里程已迈过500km门槛,售价也进一步下降。我国新能源汽车售价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其替代品燃油汽车价格下降
B.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大幅度提升
C.汽车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加层
D.新能源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5.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像与选项的描述相符的有
①甲反映某国加征关税对向该国进口相关征税商品的需求的影响
②乙反映国家增加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对传统燃油汽车需求的影响
③丙反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对美元计价进口产品需求的影响
④丁反映提高人工智能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其需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据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随着我国制造业工人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出现了“机器换人”的浪潮。2017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8519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22.9%。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102个行业中类,使用覆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②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反作用
③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④机器人能够创造更高的商品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无污染”有机蔬菜尽管价格高却仍受消费者青睐,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无污染”有机蔬菜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高
②“无污染”有机蔬菜的劳动耗费决定了其价格高
③“无污染”有机蔬菜的高品质是实现其价格高的物质承担者
④种植“无污染”有机蔬菜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2020年8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通过检查,具备了使用条件。预计投产后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到1.2亿剂。国药集团董事长称,疫苗上市后,每人注射两针的价格估计在100元内。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疫苗价格与其研发投入密切相关
②该公司提高劳动生产率会降低疫苗价值
③疫苗的功效会影响其价值的实现
④人们注射疫苗能获得其使用价值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一些本来只有少数人才能购买的高档商品,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价格会逐渐降低,成为寻常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商品。其根本原因是( )
A.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减少
B.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断减少
C.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减少
D.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断减少
10.在中国,有人说,通货膨胀猪说了算,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二师兄”来势凶猛,猪肉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带动了消费品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
①相当部分种养殖户退出生产 ②猪肉的供求矛盾突出
③种养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急剧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018年我国生产的某出口商品A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0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6.9元人民币。假如2019年我国生产A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5%,则2019年A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约为(
)
A.36.23美元 B.45.45美元 C.37.88美元 D.34.72美元
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下表所示。
序号
①
②
③
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缩短
缩短
不变
不变
单位商品价值量
降低
降低
不变
不变
商品数量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商品价值总量
不变
增加
不变
增加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为了稳定猪肉价格,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2019年国庆节前,不少城市组织投放政府储备的冻猪肉。假如某城市每月消费猪肉为2万吨,政府每月投放的储备猪肉为1000吨。这些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A.由储备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由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
D.由储备和出售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值决定.
14.生产同样的一双皮鞋,甲需要耗费5小时,乙需要耗费3小时。由此可知,他们的价值量
A.一样大 B.乙大 C.甲大 D.无法比较
15.风调雨顺带来农产品增产的同时,往往会出现生产者利益不能同时增长的尴尬,但也有少数生产者获利逆势上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生活中会出现
①农户普遍调整种植结构,刺激物流、贮藏等行业的发展
②农业科技创新提速,农业生产率提高
③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作用更加突出
④农产品需求出现根本变化,其替代品价格下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受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影响,“机器换人”正成为现代企业的普遍做法。企业实行“机器换人”
①对产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
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
③能够提高产品的价值量
④能够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引起2019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有非洲瘟疫、春节因素、雷雨天气等等。但各种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最终是通过改变( )
A.对猪的养殖成本来实现的
C.猪肉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B.猪肉的功能与效用来实现的
D.猪肉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
18.2019年某国生产甲商品8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9元。如果2020年该国生产甲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万元)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元)分别是( )
A.7200 7.5 B.7200 10.8 C.8640 7.5 D.8640 10.8
19.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那么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3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一只羊可以换( )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
20.人工智能可以延伸人类能力,提升人类智能。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用了很长时间才探索出来,现在假设我们不知道元素周期表,利用人工智能程序,能在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元素周期表重新定义出来。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能力上,人工智能也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人工智能的使用( )
①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会缩短劳动时间,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
③可以增加商品使用价值,应用更广泛
④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_____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_____关系。
A.正比、反比
生的变化是
B.反比、无关 C.反比、正比 D.正比、无关
22.下面是某地制鞋行业生产出现的两种情形,在这两种情形下,每双鞋的价值量依次产
情形1: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
情形2: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
每双鞋的价值量
①
②
A.①不变②降低
C.①降低②提高
B.①提高②不变
D.①降低②不变
23.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③
24.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市场竞争使企业在利益杠杆驱动下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某服装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率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后,该企业( )
①缩短了个别劳动时问,生产的服装价值量降低,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②成本降低,嬴得降价空间,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③可以在单位吋间内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总量
④提高了整个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商品价值量,促进了服装行业服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某知名法国体育用品零售企业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发展的战略要地。这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及人才配套能力全球少有,只要一个新点子出来,在中国立即能找到合作伙伴。过去在法国一个产品的设计研发测试要花两年,现在在中国只要6个月就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这启示企业经营者(
)
①注重开发人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②制定正确经营战略,找准产品市场定位
③努力缩短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
④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该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 则该商品的价值用价格表示应为15÷(1+20%)
元;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40%后,则2017年该企业的生产总量应为100×(1+40%)=140万件;2017年甲企业的总产值应为15÷(1+20%)×140=1750万元,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
关于商品价值量计算的一般公式:
变化情况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m%
变化后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
N÷(1+ m%)
N÷(1- m%)
N÷(1+ m%)
N÷(1- m%)
某国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N元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m%
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m%
2.C
解析:C
【详解】
C:面对商家纷纷研发5G手机,业内人士预测,5G手机价格将逐渐下降,最终会进入中低端手机市场。其依据是5G手机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商品的价值量逐渐下降,价值决定价格,5G手机的价格会逐渐下降,故C入选。
A:个别大型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是提高了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故A不选。
B:选项B是5G手机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而不是5G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故B不选。
D:相关企业适当减少5G手机的生产规模,会使5G手机的供应量下降,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有可能使5G手机的价格上涨,故D不选。
故本题选C。
3.D
解析:D
【详解】
③④:不考虑其他因素, M商品呈现如图所示变化,意味着供给增加。国家出台鼓励M商品生产的政策,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增加供给;M商品主要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同一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增加,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③④符合题意。
①:M商品的替代品不断进入市场,M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排除①。
②:国家提高生产M商品的准入门槛,供给量减少,②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D
解析:D
【详解】
A:新能源汽车替代品燃油汽车价格下降,会导致燃油汽车需求增加,而新能源汽车需求
减少,价格可能下降,但这不是新能源汽车售价下降的根本原因,A排除。
B:新能源汽车产品品质大幅度提升,这可能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B错误。
C:“汽车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加层”阐释的是供求影响价格,而价值才决定价格,C错误。
D:新能源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减少,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这是新能源汽车售价下降的根本原因,D正确。
故本题选D。
5.D
解析:D
【详解】
①:某国加征关税对向该国进口相关征税商品的需求会减少,而甲图反映的是需求增加,①错误。
②: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是互替品,国家增加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传统燃油汽车价格不变,需求减少,而乙图反映的是价格上升,需求减少,②错误。
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对美元计价进口产品需求减少,与丙图一致,③符合题意。
④:提高人工智能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与丁图一致,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C
解析:C
【详解】
②③:2017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使用覆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这说明了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重要反作用,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②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中没有强调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①与题意不符。
④: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机器人并不能够创造更高的商品价值,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何影响?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7.C
解析:C
【详解】
②③:材料中“无污染”有机蔬菜尽管价格高却仍受消费者青睐,表明“无污染”有机蔬菜的劳动耗费决定了其价格高,“无污染”有机蔬菜的高品质是实现其价格高的物质承担者,②③符合题意。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无污染”有机蔬菜花费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其价格高,①说法是错误的。
④:“无污染”有机蔬菜的价格高,说明其种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较低,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B
解析:B
【详解】
①:价值决定价格,疫苗价格与其研发投入密切相关,①正确。
②:商品价值量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公司提高劳动生产率属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会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但不会降低疫苗价值,②错误。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疫苗的功效会影响其价值的实现,③正确。
④: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同时兼得,④错误。
故本题选B。
9.C
解析:C
【详解】
A: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A错误。
B: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随着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断增多,B错误。
C: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断减少,C正确。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10.A
解析:A
【详解】
①:相当部分种养殖户退出生产,会使猪肉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①符合题意。
②:受非洲猪瘟和环保政策影响,会使猪肉供给量减少,导致猪肉的供求矛盾突出,猪肉价格上涨,②符合题意。
③:种养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猪肉价格下降,③不符合题意。
④: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猪肉的需求会增加,但不会急剧增加,因为猪肉属于生活必需品,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1.C
解析:C
【详解】
C:2019年我国生产A商品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那么出口商品A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0÷(1+20%)=250元;人民币兑美元升值4.5%,那么1美元可兑换人民币为6.9/(1+4.5%)=6.60元人民币,所以2019年A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约为:250/6.60=37.879美元,约等于37.88美元,故C正确。
ABD:选项ABD均错误,故ABD排除。
故本题选C。
12.D
解析:D
【详解】
④: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故④正确。
①②③:根据以上分析,①②③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本题选D。
13.B
解析:B
【详解】
B: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由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符合题意。
A: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应由出售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了生产、运输、储备等所花费的劳动时间,A说法错误。
C: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其价格要受到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市场竞争,C说法错误。
D:储备的猪肉出售时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应由生产、运输、储备等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储备和出售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值决定,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所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反之亦然。故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14.A
解析:A
【详解】
ABCD: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
别劳动时间无关,甲乙两人的生产时间都属于个别劳动时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量一样大,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
15.C
解析:C
【详解】
②③:风调雨顺带来农产品供应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获得减少。生产者要想在竞争中获利,一方面,可以实施科技创新,提高个别劳动生率,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故②符合题意。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生产者也可能转而生产其它新产品来获利,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故③符合题意。
①:农户普遍调整种植结构的说法不恰当,故①不符合题意。
④:一般来说,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须品,具有刚性需求,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C选。
【点睛】
16.D
解析:D
【详解】
②④: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企业实行“机器换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提高,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
①: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①错误。
③:产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实行“机器换人”不能提高产品的价值量,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7.C
解析:C
【详解】
C:非洲瘟疫、春节因素、雨雪天气、饲料价格等因素最终是影响生猪的供给关系,造成供不应求,价格上涨,C符合题意。
A:价值决定价格,猪的养殖成本提高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但题干没有涉及养殖成本,A排除。
B: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猪肉的功能与效用高可以使其卖更高价格,但这不是最终影响因素,B排除。
D:猪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生产猪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猪肉的价值量会降低,猪肉会降价,D排除。
故本题选C。
18.A
解析:A
【详解】
A:根据题目的表述,2019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为9元,2020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故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9÷(1+20%)=7.5元;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关,故总量为800×9=7200。A正确。
BCD:计算错误。BCD排除。
故本题选A。
19.D
解析:D
【详解】
D: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3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D正确。
ABC:三项均是错误的理解和计算结果,ABC排除。
故本题选D。
20.B
解析:B
【详解】
①: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用了很长时间才探索出来,现在假设我们不知道元素周期表,利用人工智能程序,能在几个小时就可以把元素周期表重新定义出来,表明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①正确。
②: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降低商品价格,②不准确,排除。
③:人工智能的使用并不一定能增加商品使用价值,③排除。
④: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能力上,人工智能也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表明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需求,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1.B
解析: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相关知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也成反比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故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本题选择B选项。ACD三个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2.A
解析:A
【详解】
A正确,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和相关经济理论得出: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当某鞋厂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制鞋行业劳动生产率未变时,每双鞋的价值量应该①未变;当制鞋行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时,意味着制鞋
行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每双鞋的价值量②降低;
BCD不符合题意,与上述分析结论均不符;
故选A。
23.D
解析:D
【详解】
①:图示主要反映两个变量数量关系变化状况。一般情况下,横轴为自变量,而纵轴为因变量,即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因变量的变化。此题的设问为“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L)应该为自变量,即应该在横轴的位置,而不是为因变量,即不应在纵轴的位置,①的图示与题意要求不符,故错误。
②:该图是指随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上升,其价值量降低,②正确。
③:该图意义是指随着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随之上升,③正确。
④:该图意义是指随着商品价值量下降,其价格也随之下降,④正确。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首先会导致商品的价值量降低,由于价值决定价格,因此商品价值量降低会使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其需求量上升,所以传导过程的顺序应为②—④—③。
故本题选D。
【点睛】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所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反之亦然。故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4.C
解析:C
【详解】
①:单个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①说法错误。
②:某服装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说明该企业成本降低,并且为企业贏得降价空间,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②符合题意。
③:商品价值总量与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提高劳动生产率后,该企业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格总额,③符合题意。
④:该企业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整个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
①单个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決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②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決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一般来说,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5.B
解析:B
【详解】
①③:根据材料,该企业凭之所以将中国市场作为其发展的战略要地,就是看中了中国的技术及人才配套能力,大幅提高了设计研发测试的效率,因而取得成功。这启示企业经营者要注重开发人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努力缩短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①③正确。
②:材料未涉及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产品市场定位问题,②与材料无关,排除。
④:单个企业只能提升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④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