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打造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智慧教学环境

IT圈 admin 44浏览 0评论

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邸元勋)

打造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智慧教学环境文 / 孙林宏证(Shawn)1

李际涛2 袁龙龙3疫情的冲击,促使各个高校重新检视教学环境的准备、对老师教学的支持、以及对学生的学情掌握等三大方面的课题。本文从当下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谈起,聚焦学校师生的实践场景,提出高校教学环境发展的应对思路——建设OMO智慧教室(Online-Merge-Offline Smart Classroom,OMOSC)。在疫情期间,为了让课程尽可能顺利进行,线上活动和课件学习的重新设计势在必行。当疫情结束,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和良好体验会随着师生回到熟悉的教室,建设合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弹性、自由的选择,灵活交错线上线下活动的融合方式,逐步混合教室面授和线上教学。可以预见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高校应对思路与实践趋势与挑战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造成大规模师生无法正常返校,而师生所处的环境条件,自然地形成了临时性的紧急远程教学,但这未必是真正有效的线上学习(EDUCAUSE, 2020)。疫情加速了线上教学的推进,但随着师生逐步返校,线上教学逐步回归线下,最终形成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环境变动、模式变革,必然带来需求变化。根据师生的返校情况和学校课程的运行安排,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与需求可以按照以下三大阶段来划分。第一阶段,师生未返校:线上教学、远程学习为主(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疫情爆发,每个学校全力开展线上教学建设,这个阶段变相激发出了学校和教师实施线上教学的潜能。然而,全面的远程教学,不仅对教师能力和习惯是不小的考验,在维持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的整体环境准备和运行管理上,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第二阶段,师生部分返校:线上为主,线下为辅(blen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经过第一阶段的“大规模线上学习”, 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也提出了反思:真正有效的线上学习,不一定100%都在线上进行,而是需要完整的教学设计与环境建设。教师应该以学习为核心,从多个维度调整教学模式:课时分配(例如:50%以上课时在线上、25~50%课时在线上等),互动来源和比例(例如:一师、多师、个人、分组活动等),以及学生参与程度(例如:单向听讲、答题和解决任务、多向收集信息并相互指导等)等。这些调整维度正是组成混合教学的重要元素。从全在线教学迈向混合教学,教学环境建设如何衔接?教师的教学模式如何复用?第三阶段,师生全部返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online-merger-offline instruction, OMOI)图1 OMO智慧教室实践思路框架简单来说,环境部署、教学实施、学情掌握是高校教学环境建设的3个主题。当下,应围绕疫情激发的需求变化,完成3个主题的规划和部署。首先,环境部署上,实现网络空间和实体教室的融合,连通线上线下,支持师生从远程到面对面的授课等多样教学需求。其次,教学实施上,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异步等多维度教学场景的贯通,为不同领域、课程、能力特质的师生提供充分的可选项,以“定制”最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最后,线上教学的引入,使得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校实时洞察全校课程运行状况成为可能。需要建立配套机制和工具掌握学情,以便及时做出决策行动。要达成上述目标,需要新一代教学环境来支撑,我们称之为OMO智慧教室。而要落实纵向打通、横向覆盖的教学环境建设,我们需要有横向纵向兼具的顶层思路,以华为和智园的OMO智慧教室联合方案为例(图1),纵向贯通“云、边 、端”,横向覆盖“活动、体验、数据”。从连接打通师生手中、教室中的智慧终端开始,通过高速网络,以云端为大平台,整合各种教室环境,并基于云平台延展出各式教学应用(远程互动、直录播、巡课督导等),改善师生使用体验,并藉由积累的视频与数据,了2020.11中国教育网络

71

解全校课情。华为x智园OMO智慧教室联合解决方案有别于业界常见的智慧教室,不是所谓的“尖端”硬件和功能的堆叠。它以第一线使用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的体验为核心,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和开放解耦的平台化架构,来支撑高校教学环境的长远规划和持续运营。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软件的灵活性和硬件的高性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例如,教室里常见的触控大屏,往往被作为投影的替代品。而通过智园教学应用——畅课与华为IdeaHub和WeLink深度融合,一间普通教室就可变身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室。通过这一融合,智园畅课利用IdeaHub和WeLink的全媒体远程通讯能力、多屏交互能力,为师生提供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图2)。OMO智慧教室的价值无论是政策的变化,还是科技的引入,OMO智慧教室的核心出发点,依然是育人的本质。而想要有精确、有效的抓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开展验证:对于教学的赋能、对于建设的运用、对于课情的掌握。赋能教学,模式创新从教师教学来说,OMO智慧教室提供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上的弹性(HyFlex)。有些教师熟悉面对面教学,在教室中使用大屏或互动服务促进学生学习;有的教师善于线上教学,运用直播远程指导学生,并记录过程并加以分析;有些教师则能兼顾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巧妙结合教室里的面对面互动和线上直播互动。从学生体验来说,在OMO智慧教室拓展了教学的混合可能与弹性选择,降低不同学生接触和参与课程的门槛,尽可能让他们透过自己方便的方式,得到完善支持,取得有用学习资源、进行有意义学习,进而改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动力。高效运行,全面覆盖以软件来驱动终端,以网络连接多点师生,大幅降低硬件环境要求,能全面覆盖传统实体教室,应对需要随时调用,学校开展建设时也会比较轻巧快速。以苏州大学为例,基于OMO简洁完善的设计,让师生教学活动从疫情前期的线上顺利走回线下,同时确保线上教学记录与内容能延伸应用。在丰富线下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机会,让不同课程开展教学时,能得到更完善的支持。图2 智园畅课+华为IdeaHub和WeLink实现网络空间和实体教室的融合教学运营 ,全盘掌握从管理角度来看,学期开展的前中后,对于课程建设与运作、师生活动情况、教学与学习任务的进展等方面,若无法实时了解,掌握动态,在学校整体的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上,便容易失去平衡,难以精准判断。而以OMO智慧教室的开展思路,同时考虑到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等学校运行的四大维度记录,通过线上线下数据汇集,揉合组织、进行教学大数据分析,不仅有助于管理者实时掌握全盘状况,也助力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化决策。总结来说,疫情促使学校面对环境变化中的建设准备、老师教学实施、全校课情和学情掌握的难题。在加速教育信息化开展行动的路上,不管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快速,各种设备与应用日新月异,在学校环境中,始终围绕著教育的本质——教学与学习。而本文探讨的OMO智慧教室,呼应了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整合了线上环境与线下空间,打通了不同时间点、不同对象的应用场景,是这几年学界、教育界、产业界持续关注、探究实践的重要思路。(责编:项阳)(作者1为教育科技博士,智园教育研究院院长;2为华为教育行业资深ICT架构师;3为智园解决方案部总监,智园教育研究高级研究员)开放解耦的平台化架构,可以持续沉淀,导入和优化各个教学场景所需的核心能力,支持应用的快速迭代创新。例如,几乎每个智慧教室都会部署录播系统,但大多数“记录”下的视频,都少人甚至无人问津,录播沦为“形式”。而通过智园教学应用——畅播与华为智能小站——微云深度融合,每间教室都有了“大脑”。智园畅播利用华为微云的音视频采集、录制、转码、存储、AI分析能力,不但完成了“录播功能”,更挖掘出视频价值,让教学内容得以回归。微云是开放平台,通过算法的不断更新和导入新生态,教室“大脑”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基于上述简洁的组合,学校不需要在有限空间中塞入太多各式硬件设备,一来支持多数教学现场的基本需求,二来为师生混合教学提供足够的弹性选择,三来在改造学校各类教学空间(例如一般教室、多媒体教室、研讨室等)时能更有效率。简洁的教室布局,其实蕴含着细致的实践思路:打通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教学空间,覆盖线上、线下、同步、异步的多变教学形式,回归教学内容。72中国教育网络 2020.11

2024年1月21日发(作者:邸元勋)

打造以学为中心的高校智慧教学环境文 / 孙林宏证(Shawn)1

李际涛2 袁龙龙3疫情的冲击,促使各个高校重新检视教学环境的准备、对老师教学的支持、以及对学生的学情掌握等三大方面的课题。本文从当下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谈起,聚焦学校师生的实践场景,提出高校教学环境发展的应对思路——建设OMO智慧教室(Online-Merge-Offline Smart Classroom,OMOSC)。在疫情期间,为了让课程尽可能顺利进行,线上活动和课件学习的重新设计势在必行。当疫情结束,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和良好体验会随着师生回到熟悉的教室,建设合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更弹性、自由的选择,灵活交错线上线下活动的融合方式,逐步混合教室面授和线上教学。可以预见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高校应对思路与实践趋势与挑战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造成大规模师生无法正常返校,而师生所处的环境条件,自然地形成了临时性的紧急远程教学,但这未必是真正有效的线上学习(EDUCAUSE, 2020)。疫情加速了线上教学的推进,但随着师生逐步返校,线上教学逐步回归线下,最终形成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环境变动、模式变革,必然带来需求变化。根据师生的返校情况和学校课程的运行安排,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与需求可以按照以下三大阶段来划分。第一阶段,师生未返校:线上教学、远程学习为主(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疫情爆发,每个学校全力开展线上教学建设,这个阶段变相激发出了学校和教师实施线上教学的潜能。然而,全面的远程教学,不仅对教师能力和习惯是不小的考验,在维持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的整体环境准备和运行管理上,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第二阶段,师生部分返校:线上为主,线下为辅(blended

teaching and learning)经过第一阶段的“大规模线上学习”, 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也提出了反思:真正有效的线上学习,不一定100%都在线上进行,而是需要完整的教学设计与环境建设。教师应该以学习为核心,从多个维度调整教学模式:课时分配(例如:50%以上课时在线上、25~50%课时在线上等),互动来源和比例(例如:一师、多师、个人、分组活动等),以及学生参与程度(例如:单向听讲、答题和解决任务、多向收集信息并相互指导等)等。这些调整维度正是组成混合教学的重要元素。从全在线教学迈向混合教学,教学环境建设如何衔接?教师的教学模式如何复用?第三阶段,师生全部返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online-merger-offline instruction, OMOI)图1 OMO智慧教室实践思路框架简单来说,环境部署、教学实施、学情掌握是高校教学环境建设的3个主题。当下,应围绕疫情激发的需求变化,完成3个主题的规划和部署。首先,环境部署上,实现网络空间和实体教室的融合,连通线上线下,支持师生从远程到面对面的授课等多样教学需求。其次,教学实施上,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异步等多维度教学场景的贯通,为不同领域、课程、能力特质的师生提供充分的可选项,以“定制”最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最后,线上教学的引入,使得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校实时洞察全校课程运行状况成为可能。需要建立配套机制和工具掌握学情,以便及时做出决策行动。要达成上述目标,需要新一代教学环境来支撑,我们称之为OMO智慧教室。而要落实纵向打通、横向覆盖的教学环境建设,我们需要有横向纵向兼具的顶层思路,以华为和智园的OMO智慧教室联合方案为例(图1),纵向贯通“云、边 、端”,横向覆盖“活动、体验、数据”。从连接打通师生手中、教室中的智慧终端开始,通过高速网络,以云端为大平台,整合各种教室环境,并基于云平台延展出各式教学应用(远程互动、直录播、巡课督导等),改善师生使用体验,并藉由积累的视频与数据,了2020.11中国教育网络

71

解全校课情。华为x智园OMO智慧教室联合解决方案有别于业界常见的智慧教室,不是所谓的“尖端”硬件和功能的堆叠。它以第一线使用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的体验为核心,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和开放解耦的平台化架构,来支撑高校教学环境的长远规划和持续运营。软硬件的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软件的灵活性和硬件的高性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例如,教室里常见的触控大屏,往往被作为投影的替代品。而通过智园教学应用——畅课与华为IdeaHub和WeLink深度融合,一间普通教室就可变身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室。通过这一融合,智园畅课利用IdeaHub和WeLink的全媒体远程通讯能力、多屏交互能力,为师生提供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图2)。OMO智慧教室的价值无论是政策的变化,还是科技的引入,OMO智慧教室的核心出发点,依然是育人的本质。而想要有精确、有效的抓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开展验证:对于教学的赋能、对于建设的运用、对于课情的掌握。赋能教学,模式创新从教师教学来说,OMO智慧教室提供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上的弹性(HyFlex)。有些教师熟悉面对面教学,在教室中使用大屏或互动服务促进学生学习;有的教师善于线上教学,运用直播远程指导学生,并记录过程并加以分析;有些教师则能兼顾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巧妙结合教室里的面对面互动和线上直播互动。从学生体验来说,在OMO智慧教室拓展了教学的混合可能与弹性选择,降低不同学生接触和参与课程的门槛,尽可能让他们透过自己方便的方式,得到完善支持,取得有用学习资源、进行有意义学习,进而改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动力。高效运行,全面覆盖以软件来驱动终端,以网络连接多点师生,大幅降低硬件环境要求,能全面覆盖传统实体教室,应对需要随时调用,学校开展建设时也会比较轻巧快速。以苏州大学为例,基于OMO简洁完善的设计,让师生教学活动从疫情前期的线上顺利走回线下,同时确保线上教学记录与内容能延伸应用。在丰富线下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机会,让不同课程开展教学时,能得到更完善的支持。图2 智园畅课+华为IdeaHub和WeLink实现网络空间和实体教室的融合教学运营 ,全盘掌握从管理角度来看,学期开展的前中后,对于课程建设与运作、师生活动情况、教学与学习任务的进展等方面,若无法实时了解,掌握动态,在学校整体的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上,便容易失去平衡,难以精准判断。而以OMO智慧教室的开展思路,同时考虑到教学、学习、评价、管理等学校运行的四大维度记录,通过线上线下数据汇集,揉合组织、进行教学大数据分析,不仅有助于管理者实时掌握全盘状况,也助力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化决策。总结来说,疫情促使学校面对环境变化中的建设准备、老师教学实施、全校课情和学情掌握的难题。在加速教育信息化开展行动的路上,不管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快速,各种设备与应用日新月异,在学校环境中,始终围绕著教育的本质——教学与学习。而本文探讨的OMO智慧教室,呼应了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整合了线上环境与线下空间,打通了不同时间点、不同对象的应用场景,是这几年学界、教育界、产业界持续关注、探究实践的重要思路。(责编:项阳)(作者1为教育科技博士,智园教育研究院院长;2为华为教育行业资深ICT架构师;3为智园解决方案部总监,智园教育研究高级研究员)开放解耦的平台化架构,可以持续沉淀,导入和优化各个教学场景所需的核心能力,支持应用的快速迭代创新。例如,几乎每个智慧教室都会部署录播系统,但大多数“记录”下的视频,都少人甚至无人问津,录播沦为“形式”。而通过智园教学应用——畅播与华为智能小站——微云深度融合,每间教室都有了“大脑”。智园畅播利用华为微云的音视频采集、录制、转码、存储、AI分析能力,不但完成了“录播功能”,更挖掘出视频价值,让教学内容得以回归。微云是开放平台,通过算法的不断更新和导入新生态,教室“大脑”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基于上述简洁的组合,学校不需要在有限空间中塞入太多各式硬件设备,一来支持多数教学现场的基本需求,二来为师生混合教学提供足够的弹性选择,三来在改造学校各类教学空间(例如一般教室、多媒体教室、研讨室等)时能更有效率。简洁的教室布局,其实蕴含着细致的实践思路:打通网络学习空间和实体教学空间,覆盖线上、线下、同步、异步的多变教学形式,回归教学内容。72中国教育网络 2020.11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