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池伶俐)
2022年第1期第40卷(总第216期)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NO.1,2022Vol.40GeneralNo.216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途径探析——以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为例齐雪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摘要:广播电视学概论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培养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将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目标的设置中,深度挖掘和凝练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意蕴,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关键词: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39(2022)01-0143-05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1]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要积极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将思想政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始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为广播电视等行业媒体和机构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教育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信仰,增进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自觉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融入中国梦的实现中。因而,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应基于本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深度挖掘和凝练本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意蕴,切实提升课程的引领性、人文性、时代性,使之成为引领学生思想、树立正确新闻志向、培育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一、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背景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2]头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大思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坚持政”格局下,广播电视专业教育改革发展要严格按照《新文科建设宣言》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收稿日期:2021-05-13基金项目:2020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科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项目编号:SZ202029;2021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课程思政融入广播电视学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ZLCLH-2021-87;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地方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1304。作者简介:齐雪晴(1980-),女,安徽桐城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143·
要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构建人才培养德育新模式。广播电视学以培养专业的媒体工作者为使命,媒体人以守望社会良知、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为一己之责,这些使命和职责落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就是要让专业课程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培育,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极其丰富,而在人人持着麦克风个个拿着摄像头的自媒体时代,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但虚假、恶意等信息充斥于手机、电脑等终端。思政内容如果选择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知,因此专业引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究和把握以“广播电视学概论”为代表的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育人内涵,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政治素养坚定、“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业务技能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二、“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1.确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目标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广播电视学概论开设在大一上学期,是针对广播电视两大专题的入门课程。课程分广播电视的史论、技术论、传播论、节目论、产业论等单元,以现代广播电视的发展为主线,重点讲解广播电视媒介本体性质、广播电视传播各层次现状、广播电视的采编业务、广播电视发展相关的技术以及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特征,了解广播电视历史沿革发展的基本情况,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从而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要求新闻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传授,更[3]应该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专业课除了“授业”“解惑”,还应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对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而言,“才”指学生对广播电视相关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业务要求、技术手段等的掌握,“德”则指对广播电视法规与原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传播规律的遵守,以及新闻职业道德、媒介素养的养成。因此,广播电视学概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德才兼备、立德树人等内容融入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即是在广播电视学概论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2.专业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和“定盘星”,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面、系统地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融入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引领让专业课程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实现价值塑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属性,其目标是塑造个体的价值观,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的价值体系。”因此,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如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部分,重点讲述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如何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封锁,攻坚克难、艰苦奋斗,把延安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宣告人民广播事业就此诞生;讲清楚新中国电视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作用,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些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融入生动、鲜活·144·
的个案、专题,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开拓创新,与祖国、人民、时代共奋进。(2)融入“党史”教育,树立报国壮志当前,全党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四史”、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学习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激励学生立足专业担使命。就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而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自诞生之日开始,就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身迎来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一直在见证党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已成为我党百年奋斗历程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快速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强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七一”重要讲话的贯彻落实,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相关知识的讲授,有助于学生激发专业兴趣,增进专业认同,树立报国壮志。(3)融入中国特色,激发爱国情怀可把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国际比较,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进而帮助他们增强文化安全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部分,通过三种理论模式的对比分析,讲清楚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是西方推行文化霸权的武器和手段,西方广播电视媒体否定和抨击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目的在于为他们的统治集团服务。再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部分,通过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对比,深刻揭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是统治阶层操纵和控制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西方所谓的“媒体自由”实质是媒体财团的价值观霸凌,为资本服务。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下,在中西方意识形态的针对交锋中,深入了解国情与国际形势,发现事实、领会要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忧患意识,提高对西方腐朽思想的鉴别力和抵御力,让国家观念深入人心。(4)融入“现场”案例,树立新闻志向广播电视学概论教育过程中,要推动教学案例、“现场”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激励学生树立正确新闻志向。当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讲授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知识章节时,开展新闻大讲堂,要求学生从央视、《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以及新媒体中精心选择一批聚焦抗疫报道的新闻案例,结合新闻的功能、意义、新发展以及新闻记者的职责等,思考新闻案例的专业价值和思政价值,从而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故事中深切体悟如何践行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等“四力”,感悟优秀记者是如何凭借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媒介素养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现场”意识,积极走进社会实践、置身社会大课堂“真刀实枪”地磨炼技能,增长本领和才干,增强职业责任感,鼓舞和激励他们立志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5)融入职业素养,认识媒体责任与担当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职业化的媒体从业人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课程教学,关键在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能力培养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明确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它要求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肩负起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能够根据媒体本身的传播属性和特征,生产具有传播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新闻作品,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5]展现人民的精神风貌。”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部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媒体责任和担当,深刻理解和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进行节目策划和制作时,立足本国文化传统,结合时代精神,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嵌入到节目中,创作出符合国情与国人审美趣味的精品节目,让广播电视节目真正实现对大众的价值引领、精神启迪与文化滋养。3.提升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2021年4月19日,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6]面发展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业课教师要进一步培养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担负起“铸魂育人”的使命。·145·
(1)提升政治理论素养“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要培养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政治素质,关系着教师自身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关系着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觉悟。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加强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广播电视学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新闻媒体人才的重任,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尤其要学习和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贯彻 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关于互联网宣传工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教育工作、关于文化等的重要论述。2021年10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形势要求新任务。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要第一时间抓好《规划》的学习,全面理解和领会《规划》的精神要义,向学生做好《规划》的宣传和解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下广播电视媒体的新发展。当教师个人具备了合格的政治素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才能做到政治的敏锐性与知识的全面性、驾驭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2)夯实学科知识基础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依靠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还有赖于教师扎实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薄弱,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科体系和“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知识体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精准地掌握所授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广播电视领域的新政策新动向,了解 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指示新批示,了解广播电视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政治素养,进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树立正确新闻观、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广播电视学以新闻传播学知识为基础,涉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而,专业课教师还需顺应“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广泛涉足其他学科领域的重要知识。具备了广阔的知识视野,才能更好地“授业解惑”,也才能更好地“传道”。(3)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水平。“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资源密集,如把握不当,容易单调沉闷,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专业课教师必须深耕课堂这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进一步增加专业课程的感染力。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部分,让学生通过挖掘、整理史料,再现和模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大化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潜能。贵州红色文化、革命文化、长征文化底蕴深厚,因而,专业课教学中,要结合时代精神和学生特点,挖掘和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推动地方红色文化、红色传统活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让学生在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学习、传承和传播中接受高尚的思想品格与精神熏陶,不断汲取智慧和前进力量,进而增强家国情怀,肩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4.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性和宗旨,切身感受媒体责任,勇于担当作为,是课程思政理念下,构建“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有之义。“广播电视学概论”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两者各占50%,注重将课程思政元素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二者。其中,平时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分组合作成绩构成,个人成绩方面,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熟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与伦理知识;是否能够运用 新闻思想,分析中国和西方广播电视传播社会功能的区别,反思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发展轨迹和角色定位;是否能对年度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梳理,明白传媒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分组合作方面,侧重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新时代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以及策划拍摄制作的视频作品是否积极、向上,是否传递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例如,可结合 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学生立足地·146·
域文化,合作拍摄反映家乡巨变、发展的视听作品,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期末考试在命题上比较侧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进行分析,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深层含义,思考其对于舆论引导的影响及在当下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总之,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所谓的世界主流文化正在侵袭全世界;中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激烈;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飞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急剧变化。对于广播电视专业教育发展而言,挑战和机遇并存。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实践性。未来,广播电视专业教育在紧跟时代发展、紧跟媒介前沿发展变化的同时,要按照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立足国情、尊重规律、守正创新、分类推进”,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全媒型新闻传播人才为核心,持之以恒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职业责任感,以青春梦托举中国梦。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2020-05-28.[2]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s?id=1682338&wfr=spider&for=pc,2020-11-03.[3]付海钲,潘悦.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创新探索[J].东南传播,2020(11):139-141.[4]胡钰,陆洪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思路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11):5-17.[5]刘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全场景模式探索[J].教育传媒研究,2021(1):15-19.[6]新华网. 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新华网,/s?id=169747338&wfr=spider&for=pc,chontheImplementationPathofCurriculumPoliticsinRadioandTelevisionMajor——TakingIntroductiontoRadioandTelevisionasanExampleQIXue-qing(SchoolofHumanities,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Bijie,Guizhou551700,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basictheoreticalcourse,thecourseofintroductiontoradioandtelevisionshouldcarryoutthecurriculumpoliticsconstructionoftheprofessionalcoursesundertheguidanceofMarxistviewsofjournalism,tion,asthedisseminatorsofprofessionalknowledge,thespecializedcourseteachersshouldoptimizethedesignandpracticeofthecurriculuary,thecurriculumpoliticsconstructionisakeytoenhancingtheidealandbelief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andcultivatingsocialistcoreval⁃ds:IntroductiontoRadioandTelevision;CurriculumPolitics;MarxistViewsofJournalism;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责编:谭本龙)·147·
2024年1月22日发(作者:池伶俐)
2022年第1期第40卷(总第216期)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NO.1,2022Vol.40GeneralNo.216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思政””途径探析——以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为例齐雪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摘要:广播电视学概论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培养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将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目标的设置中,深度挖掘和凝练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意蕴,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关键词: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39(2022)01-0143-05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1]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要积极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将思想政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始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为广播电视等行业媒体和机构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教育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灵魂,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信仰,增进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自觉把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融入中国梦的实现中。因而,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应基于本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深度挖掘和凝练本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意蕴,切实提升课程的引领性、人文性、时代性,使之成为引领学生思想、树立正确新闻志向、培育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平台。一、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背景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2]头脑,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大思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坚持政”格局下,广播电视专业教育改革发展要严格按照《新文科建设宣言》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收稿日期:2021-05-13基金项目:2020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科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项目编号:SZ202029;2021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课程思政融入广播电视学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ZLCLH-2021-87;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地方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1304。作者简介:齐雪晴(1980-),女,安徽桐城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143·
要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注重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构建人才培养德育新模式。广播电视学以培养专业的媒体工作者为使命,媒体人以守望社会良知、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为一己之责,这些使命和职责落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就是要让专业课程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培育,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极其丰富,而在人人持着麦克风个个拿着摄像头的自媒体时代,信息量呈几何数增长,但虚假、恶意等信息充斥于手机、电脑等终端。思政内容如果选择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认知,因此专业引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究和把握以“广播电视学概论”为代表的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育人内涵,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政治素养坚定、“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业务技能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二、“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1.确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目标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广播电视学概论开设在大一上学期,是针对广播电视两大专题的入门课程。课程分广播电视的史论、技术论、传播论、节目论、产业论等单元,以现代广播电视的发展为主线,重点讲解广播电视媒介本体性质、广播电视传播各层次现状、广播电视的采编业务、广播电视发展相关的技术以及广播电视的体制改革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基本特征,了解广播电视历史沿革发展的基本情况,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从而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要求新闻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传授,更[3]应该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专业课除了“授业”“解惑”,还应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功能,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对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而言,“才”指学生对广播电视相关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业务要求、技术手段等的掌握,“德”则指对广播电视法规与原则、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传播规律的遵守,以及新闻职业道德、媒介素养的养成。因此,广播电视学概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德才兼备、立德树人等内容融入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即是在广播电视学概论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2.专业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和“定盘星”,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面、系统地融入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融入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引领让专业课程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实现价值塑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属性,其目标是塑造个体的价值观,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的价值体系。”因此,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如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部分,重点讲述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如何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封锁,攻坚克难、艰苦奋斗,把延安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宣告人民广播事业就此诞生;讲清楚新中国电视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作用,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些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融入生动、鲜活·144·
的个案、专题,能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开拓创新,与祖国、人民、时代共奋进。(2)融入“党史”教育,树立报国壮志当前,全党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四史”、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学习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激励学生立足专业担使命。就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而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是学生需要重点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自诞生之日开始,就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身迎来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一直在见证党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已成为我党百年奋斗历程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快速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强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七一”重要讲话的贯彻落实,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相关知识的讲授,有助于学生激发专业兴趣,增进专业认同,树立报国壮志。(3)融入中国特色,激发爱国情怀可把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国际比较,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进而帮助他们增强文化安全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袭。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部分,通过三种理论模式的对比分析,讲清楚美国模式、西欧/日本模式是西方推行文化霸权的武器和手段,西方广播电视媒体否定和抨击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目的在于为他们的统治集团服务。再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部分,通过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广播电视社会功能的对比,深刻揭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传媒是统治阶层操纵和控制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西方所谓的“媒体自由”实质是媒体财团的价值观霸凌,为资本服务。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在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下,在中西方意识形态的针对交锋中,深入了解国情与国际形势,发现事实、领会要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忧患意识,提高对西方腐朽思想的鉴别力和抵御力,让国家观念深入人心。(4)融入“现场”案例,树立新闻志向广播电视学概论教育过程中,要推动教学案例、“现场”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激励学生树立正确新闻志向。当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讲授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知识章节时,开展新闻大讲堂,要求学生从央视、《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以及新媒体中精心选择一批聚焦抗疫报道的新闻案例,结合新闻的功能、意义、新发展以及新闻记者的职责等,思考新闻案例的专业价值和思政价值,从而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故事中深切体悟如何践行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等“四力”,感悟优秀记者是如何凭借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良好的媒介素养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现场”意识,积极走进社会实践、置身社会大课堂“真刀实枪”地磨炼技能,增长本领和才干,增强职业责任感,鼓舞和激励他们立志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5)融入职业素养,认识媒体责任与担当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职业化的媒体从业人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课程教学,关键在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能力培养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明确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它要求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肩负起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能够根据媒体本身的传播属性和特征,生产具有传播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新闻作品,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5]展现人民的精神风貌。”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部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媒体责任和担当,深刻理解和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进行节目策划和制作时,立足本国文化传统,结合时代精神,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嵌入到节目中,创作出符合国情与国人审美趣味的精品节目,让广播电视节目真正实现对大众的价值引领、精神启迪与文化滋养。3.提升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2021年4月19日,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6]面发展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专业课教师要进一步培养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担负起“铸魂育人”的使命。·145·
(1)提升政治理论素养“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要培养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政治素质,关系着教师自身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关系着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否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觉悟。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加强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广播电视学担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新闻媒体人才的重任,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尤其要学习和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贯彻 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关于互联网宣传工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教育工作、关于文化等的重要论述。2021年10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新形势要求新任务。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要第一时间抓好《规划》的学习,全面理解和领会《规划》的精神要义,向学生做好《规划》的宣传和解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下广播电视媒体的新发展。当教师个人具备了合格的政治素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才能做到政治的敏锐性与知识的全面性、驾驭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2)夯实学科知识基础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依靠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还有赖于教师扎实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薄弱,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科体系和“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知识体系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精准地掌握所授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广播电视领域的新政策新动向,了解 总书记关于宣传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指示新批示,了解广播电视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政治素养,进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树立正确新闻观、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广播电视学以新闻传播学知识为基础,涉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而,专业课教师还需顺应“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广泛涉足其他学科领域的重要知识。具备了广阔的知识视野,才能更好地“授业解惑”,也才能更好地“传道”。(3)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水平。“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思政资源密集,如把握不当,容易单调沉闷,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专业课教师必须深耕课堂这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通过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进一步增加专业课程的感染力。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部分,让学生通过挖掘、整理史料,再现和模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大化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体潜能。贵州红色文化、革命文化、长征文化底蕴深厚,因而,专业课教学中,要结合时代精神和学生特点,挖掘和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推动地方红色文化、红色传统活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让学生在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学习、传承和传播中接受高尚的思想品格与精神熏陶,不断汲取智慧和前进力量,进而增强家国情怀,肩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4.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性和宗旨,切身感受媒体责任,勇于担当作为,是课程思政理念下,构建“广播电视学概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有之义。“广播电视学概论”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两者各占50%,注重将课程思政元素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二者。其中,平时成绩由个人成绩和分组合作成绩构成,个人成绩方面,着重考查学生是否熟悉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与伦理知识;是否能够运用 新闻思想,分析中国和西方广播电视传播社会功能的区别,反思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发展轨迹和角色定位;是否能对年度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梳理,明白传媒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分组合作方面,侧重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新时代广播电视传播的方法,具备采访、写作、摄录、编辑、节目策划等专业能力,以及策划拍摄制作的视频作品是否积极、向上,是否传递正能量、传播主流价值观。例如,可结合 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学生立足地·146·
域文化,合作拍摄反映家乡巨变、发展的视听作品,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期末考试在命题上比较侧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进行分析,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深层含义,思考其对于舆论引导的影响及在当下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总之,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所谓的世界主流文化正在侵袭全世界;中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激烈;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飞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急剧变化。对于广播电视专业教育发展而言,挑战和机遇并存。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实践性。未来,广播电视专业教育在紧跟时代发展、紧跟媒介前沿发展变化的同时,要按照国家新文科建设要求,“立足国情、尊重规律、守正创新、分类推进”,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全媒型新闻传播人才为核心,持之以恒抓好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职业责任感,以青春梦托举中国梦。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2020-05-28.[2]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s?id=1682338&wfr=spider&for=pc,2020-11-03.[3]付海钲,潘悦.后疫情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创新探索[J].东南传播,2020(11):139-141.[4]胡钰,陆洪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思路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11):5-17.[5]刘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全场景模式探索[J].教育传媒研究,2021(1):15-19.[6]新华网. 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新华网,/s?id=169747338&wfr=spider&for=pc,chontheImplementationPathofCurriculumPoliticsinRadioandTelevisionMajor——TakingIntroductiontoRadioandTelevisionasanExampleQIXue-qing(SchoolofHumanities,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Bijie,Guizhou551700,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basictheoreticalcourse,thecourseofintroductiontoradioandtelevisionshouldcarryoutthecurriculumpoliticsconstructionoftheprofessionalcoursesundertheguidanceofMarxistviewsofjournalism,tion,asthedisseminatorsofprofessionalknowledge,thespecializedcourseteachersshouldoptimizethedesignandpracticeofthecurriculuary,thecurriculumpoliticsconstructionisakeytoenhancingtheidealandbelief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andcultivatingsocialistcoreval⁃ds:IntroductiontoRadioandTelevision;CurriculumPolitics;MarxistViewsofJournalism;StrengtheningMoralEducation(责编:谭本龙)·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