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IT圈
>
以兴趣为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浅谈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_百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秘安春)
以兴趣为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浅谈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发布时间:2021-08-30T06:07:17.5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3期 作者: 彭小金[导读]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学,这一现状让语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 彭小金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37) 摘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学,这一现状让语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刻不容缓。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 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进行的,教室学习环境对学生影响极大。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教室这一学习的主阵地,构建教室语文学习环境,在教室中形成一种学语文、用语文的浓郁氛围,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首先要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班级图书角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补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办好教室文化墙,让每一面墙壁都能展语文的魅力。“美文共赏”专栏里学生的手抄报、大作文、美文推荐,黑板顶部留白增设的“每日一言”,小黑板上的“每日播报”……这些栏目涵盖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于无形之中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同时,利用教室这个场所,办好教室有声语文学习环境。要求师生在教室用普通话交流,不说方言。利用早读和课前进行朗读训练,开展讲故事、演讲等锻炼表达能力的活动。教室里学生自己创设的五颜六色的专栏,他们经常驻足在专栏前的身影,早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课前激情澎湃的演讲,是他们踏上“爱上语文”之路的开始。
二、雕琢精彩的语文课堂 精彩的语文课堂注重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逻辑层次,有思维力度。罗丹曾说: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有生命。雕琢的语文课能生成无数美丽与智慧,焕发生命的光彩。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调动学生,使课堂自然、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语文课不需要面面俱到,找准一个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生成精彩的课堂。
找准一个切入点,就像开启了一扇窗,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探险的心情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标题、文眼、中心句、过渡句(段)、行文的思路、感情的线索、课文的插图、标点符号等。例如,学习《变色龙》这篇小说我以“奥楚蔑洛夫穿着崭新的军大衣”中的“军大衣”和课文下的“醋栗”注释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军大衣”和“醋栗”之间的矛盾,然后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变色龙不仅仅是奥楚蔑洛夫,也是赫留金,也是周围的看客,由此而明白了小说想要批判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是当时的整个社会。由一个对比最后生成学生对当时社会的剖析,不可谓不精彩。精心雕琢的每一堂语文课,会让学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课外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体会生活、联系实际的大课堂。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时间和空间,将“语文学习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遵循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版块设置了传统文化类、语文生活类、社会现实类三类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室和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挥,如调查、访谈类活动,在课堂上是无法开展的。教师应该将这些活动开展到课外,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让学生“动”起来。如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条街道记录所有商店的招牌,然后统计分类。学生合作发现,有的招牌中有错别字,有的招牌很有特色,有的招牌有深刻内涵。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中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招牌要追求字形,发音,含义的统一;要体现个性;要易读易记;要清晰明朗。这次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学生们在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了解社会等方面得到很多的收获,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奔跑在 “爱上语文”的路上。
四、巧置弹性的课后作业 学生存在差异性众所周知,如果全班所有作业“一刀切”,必然造成优秀学生容易自我满足,能力得不到提升;学困生完成不了任务,学习上的挫败感不断增加,时间久了还会不交作业,自我放弃。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预设弹性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作业设置有梯度,学生选择有方向,才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何弹性布置作业呢?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作业,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减少部分任务,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选择。我将每次作业分成三个层次:三星、四星、五星。三星作业是基础作业,人人都必须完成;四星作业是拓展作业,自由选择完成;五星作业是挑战作业,学有余力的同学挑战完成。星级越高,难度越大,三星完成后才能挑战其他星级。自从实施星级弹性作业以来,每一次作业都是对学生自己的挑战和跨越。笔者发现学生交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弹性作业的设置,让学生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 五、多元化的评价导向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要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
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存在,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爱与尊重,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给优生以雄心,给中等生以上进心,给学困生以信心。除了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评价学生外,还每星期进行一次综合表彰,表扬的种类有:“积极发言奖”“背书流畅奖”“进步奖”“优秀奖”“书写漂亮奖”“小组团结奖”“作业认真奖”等等,全班几乎人人都有机会得到表扬。这些表扬肯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攀升。 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阶段性评价,从“单一”走向“多维”从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多个评价主体中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阶段性的表现,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评价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语文教师不但要教的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我们语文老师为学生撑一支兴趣的长篙,助学生向语文更深处漫溯吧。
2024年1月24日发(作者:秘安春)
以兴趣为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浅谈初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发布时间:2021-08-30T06:07:17.5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3期 作者: 彭小金[导读]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学,这一现状让语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 彭小金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37) 摘要: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愿学,这一现状让语文教学面临严峻考验。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刻不容缓。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 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之多,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进行的,教室学习环境对学生影响极大。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教室这一学习的主阵地,构建教室语文学习环境,在教室中形成一种学语文、用语文的浓郁氛围,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首先要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班级图书角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补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办好教室文化墙,让每一面墙壁都能展语文的魅力。“美文共赏”专栏里学生的手抄报、大作文、美文推荐,黑板顶部留白增设的“每日一言”,小黑板上的“每日播报”……这些栏目涵盖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于无形之中了解各种语文知识。同时,利用教室这个场所,办好教室有声语文学习环境。要求师生在教室用普通话交流,不说方言。利用早读和课前进行朗读训练,开展讲故事、演讲等锻炼表达能力的活动。教室里学生自己创设的五颜六色的专栏,他们经常驻足在专栏前的身影,早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课前激情澎湃的演讲,是他们踏上“爱上语文”之路的开始。
二、雕琢精彩的语文课堂 精彩的语文课堂注重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逻辑层次,有思维力度。罗丹曾说: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有生命。雕琢的语文课能生成无数美丽与智慧,焕发生命的光彩。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调动学生,使课堂自然、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语文课不需要面面俱到,找准一个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生成精彩的课堂。
找准一个切入点,就像开启了一扇窗,让学生带着好奇与探险的心情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每一篇课文,都会有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标题、文眼、中心句、过渡句(段)、行文的思路、感情的线索、课文的插图、标点符号等。例如,学习《变色龙》这篇小说我以“奥楚蔑洛夫穿着崭新的军大衣”中的“军大衣”和课文下的“醋栗”注释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军大衣”和“醋栗”之间的矛盾,然后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变色龙不仅仅是奥楚蔑洛夫,也是赫留金,也是周围的看客,由此而明白了小说想要批判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是当时的整个社会。由一个对比最后生成学生对当时社会的剖析,不可谓不精彩。精心雕琢的每一堂语文课,会让学生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课外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体会生活、联系实际的大课堂。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时间和空间,将“语文学习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遵循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版块设置了传统文化类、语文生活类、社会现实类三类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室和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发挥,如调查、访谈类活动,在课堂上是无法开展的。教师应该将这些活动开展到课外,让语文学习生活化,让学生“动”起来。如七年级下册《我的语文生活》,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条街道记录所有商店的招牌,然后统计分类。学生合作发现,有的招牌中有错别字,有的招牌很有特色,有的招牌有深刻内涵。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中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招牌要追求字形,发音,含义的统一;要体现个性;要易读易记;要清晰明朗。这次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学生们在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了解社会等方面得到很多的收获,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活动让学生快乐地奔跑在 “爱上语文”的路上。
四、巧置弹性的课后作业 学生存在差异性众所周知,如果全班所有作业“一刀切”,必然造成优秀学生容易自我满足,能力得不到提升;学困生完成不了任务,学习上的挫败感不断增加,时间久了还会不交作业,自我放弃。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预设弹性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作业设置有梯度,学生选择有方向,才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何弹性布置作业呢?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作业,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增加或减少部分任务,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选择。我将每次作业分成三个层次:三星、四星、五星。三星作业是基础作业,人人都必须完成;四星作业是拓展作业,自由选择完成;五星作业是挑战作业,学有余力的同学挑战完成。星级越高,难度越大,三星完成后才能挑战其他星级。自从实施星级弹性作业以来,每一次作业都是对学生自己的挑战和跨越。笔者发现学生交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弹性作业的设置,让学生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卓越。 五、多元化的评价导向 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要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
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存在,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爱与尊重,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给优生以雄心,给中等生以上进心,给学困生以信心。除了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评价学生外,还每星期进行一次综合表彰,表扬的种类有:“积极发言奖”“背书流畅奖”“进步奖”“优秀奖”“书写漂亮奖”“小组团结奖”“作业认真奖”等等,全班几乎人人都有机会得到表扬。这些表扬肯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攀升。 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阶段性评价,从“单一”走向“多维”从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多个评价主体中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阶段性的表现,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评价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学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语文教师不但要教的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我们语文老师为学生撑一支兴趣的长篙,助学生向语文更深处漫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