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8日发(作者:藏英叡)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爱,让流动的花儿美丽绽放】
我们三星中心小学位于海门市的经济特区——江苏海门工业园区。叠石桥家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他们纷纷涌向这片乐土寻找商机,他们为三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统计,全镇现有七万多人口中,外来人员超过四万。随着外来民工的到来,他们的子女也前来求学。三星出现的大量流动儿童,一时成为了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学校如何教育好这些“流动的花朵”,让他们也像本地的孩子一样享受阳光的温暖,绽放出美丽的花来,这个问题不时地牵挂着园区领导和学校校长、老师的心。近几年来,在园区管委会的关怀下,在各级关工委的支持帮助下,学校妥善安排外来民工子女近1000名,解决了外来民工子女求学中的困难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在三星、服务在三星、奉献在三星。
主动接纳,解决民工家长后顾之忧
三星镇叠石桥的外来民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除少数来投资办厂、开店外,大多在工厂一线务工。这些外来人员的家庭中,大多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多挣一些钱,让孩子也能上好学校,将来也能考上好大学,平时最大的牵挂是家中正在上学的孩子。
几年前,有个来自安徽的民工,在叠石桥市场靠拉板斗车谋生,他含泪来向学校领导求助:“我们老家那里许多人越穷越要多生孩子,结果越多生越穷,可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女儿身上,我希望能让我的女儿也能来学普通话、学外语、学电脑……将来也能找个好工作!只要你们收下我的孩子,我心甘情愿给你们磕头下跪……”面对外来民工的强烈愿望,我们三星中心小学深深感到,三星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样凝聚着外来民工的智慧和力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大胆提出了:“同在蓝天下,关爱无内外,敞开大门,让外来民工子女也能走进我们晒满阳光的课堂!”
于是从2006年起,凡来三星打工的外地民工子女,只要凭家乡户口薄以及在三星打工的合同均可报名入学。并把这一决定在三星范围内的电视荧屏上用流动字幕反复播出。学校还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对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开辟了绿色通道。有些外来民工的户口本不在身边,就采取先让孩子上学,再补齐证件。对太阳小学要求无条件地接收民工子女,凡是想把孩子转来三星的,只要符合条件都能使他们皆大欢喜。据统计,现在三星2所小学共有学生2000多名,其中外来工子女来三星插班、上学达1000多人。
奉献爱心,向民工子女播撒和煦的阳光
来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大多数来自文化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中还包括傣族、羌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受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外来民工子女除了文化基础与我们本地孩子差异很大外,同时还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语言交流等方面也与本地孩子存在着代沟。这些民工子女在班级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大多表现性格孤僻、对人冷漠、纪律松弛、学习马虎……这给老师带来许多矛盾和困难。
有些人认为,招收外来工子女上学,对本地教职工来说,不仅是一种“额外负担”,而且因为外来工子女的插班,往往降低了班级的整体水平,招收外来工子女,也是“自讨苦吃。”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的领导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要求大家认识到:“这些外来民工来三星,有力地促进了我们三星经济的腾飞,是新三星人。我们应该让他们的子女同样受到关爱,同样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展。”后来,在许多班级中开展了“好朋友,手牵手”活动,鼓励本地的孩子与外来民工子女友好交往。每逢节假日,许多学生主动邀请他们到家作客。我们中心小学还提出了对外来民工子女采取“三优先”:平时优先给外来工子女补课,课堂上优先让外来工子女发言,搞活动优先让外来工子女参加。许多教师还专为他们“开小灶”,利用每天晚学以后和节假日,不惜牺牲难得的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
六(2)班的秦皇平刚来时,父母文化程度低,又忙于挣钱,对
孩子疏于管教,致使孩子学习不理想,而且又特别的内向,和同学不善交流,班主任张幸老师了解了这一点后,自己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多关注他,同时又教育别的同学多和他玩,让他感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五(2)班的罗旋锋、罗迪在家经常玩电脑,晚上很晚睡觉,作业完成情况很差劲,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教育孩子。数学老师秦主任利用下班时间去学生家里家访,和家长沟通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两个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所好转。
更新观念,让民工子女也能脱颖而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自身素质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多数民工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许多只有小学程度,这些人在教育孩子中很难称职。也有些民工家长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但只顾经商赚钱,也很少有精力放在教育孩子身上。所以在民工家长中,对教育孩子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不会教育”和“不管教育”的现象,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拉大了民工子女与本地孩子之间的差距。为了更新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专门举办了民工家长专题学习班,先后向他们进行了“千重要万重要,培养孩子最重要”、“只有当好家长,才能培养好孩子”、“培养孩子要从好习惯抓起!”等专题讲座,对他们触动很大。许多民工家长还主动买了家教资料认真学习,并且开始重视家庭教育投资。有的为孩子建起家庭图书角,有的还为孩子买了电脑……他们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与三星本地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据初步统计,现在在三星小学就读的外来工子女中有多名学生在学校、班级中担任干部职务。六(3)班的罗娇同学在去年的南通市航模比赛中获一等奖;原五(3)班的王登同学在去年的海门市幼苗杯运动会上获跳远第一名;六(3)班来自四川的蒋锐上学期被评为江苏省“四好少年”;五(2)班来自浙江的方淑琴、湖南的欧阳凯在海门市规范字大赛中均获三等奖。学校的合唱队在海门市文艺汇演中蝉联一等奖,其中就有我们很多新三星人的身影,学校的运动队获省花
样踢毽比赛一等奖,也少不了我们新三星人的功劳。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都把关心、关爱外来民工子女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抓,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外来民工子女档案,建立了教师“结对帮扶”对子,建立了班级互助小组,我们期许:同在蓝天下,新三星人的孩子一定也会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藏英叡)
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爱,让流动的花儿美丽绽放】
我们三星中心小学位于海门市的经济特区——江苏海门工业园区。叠石桥家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他们纷纷涌向这片乐土寻找商机,他们为三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统计,全镇现有七万多人口中,外来人员超过四万。随着外来民工的到来,他们的子女也前来求学。三星出现的大量流动儿童,一时成为了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学校如何教育好这些“流动的花朵”,让他们也像本地的孩子一样享受阳光的温暖,绽放出美丽的花来,这个问题不时地牵挂着园区领导和学校校长、老师的心。近几年来,在园区管委会的关怀下,在各级关工委的支持帮助下,学校妥善安排外来民工子女近1000名,解决了外来民工子女求学中的困难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在三星、服务在三星、奉献在三星。
主动接纳,解决民工家长后顾之忧
三星镇叠石桥的外来民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除少数来投资办厂、开店外,大多在工厂一线务工。这些外来人员的家庭中,大多有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他们最大的心愿是多挣一些钱,让孩子也能上好学校,将来也能考上好大学,平时最大的牵挂是家中正在上学的孩子。
几年前,有个来自安徽的民工,在叠石桥市场靠拉板斗车谋生,他含泪来向学校领导求助:“我们老家那里许多人越穷越要多生孩子,结果越多生越穷,可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女儿身上,我希望能让我的女儿也能来学普通话、学外语、学电脑……将来也能找个好工作!只要你们收下我的孩子,我心甘情愿给你们磕头下跪……”面对外来民工的强烈愿望,我们三星中心小学深深感到,三星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样凝聚着外来民工的智慧和力量。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大胆提出了:“同在蓝天下,关爱无内外,敞开大门,让外来民工子女也能走进我们晒满阳光的课堂!”
于是从2006年起,凡来三星打工的外地民工子女,只要凭家乡户口薄以及在三星打工的合同均可报名入学。并把这一决定在三星范围内的电视荧屏上用流动字幕反复播出。学校还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对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开辟了绿色通道。有些外来民工的户口本不在身边,就采取先让孩子上学,再补齐证件。对太阳小学要求无条件地接收民工子女,凡是想把孩子转来三星的,只要符合条件都能使他们皆大欢喜。据统计,现在三星2所小学共有学生2000多名,其中外来工子女来三星插班、上学达1000多人。
奉献爱心,向民工子女播撒和煦的阳光
来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大多数来自文化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中还包括傣族、羌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受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外来民工子女除了文化基础与我们本地孩子差异很大外,同时还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语言交流等方面也与本地孩子存在着代沟。这些民工子女在班级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大多表现性格孤僻、对人冷漠、纪律松弛、学习马虎……这给老师带来许多矛盾和困难。
有些人认为,招收外来工子女上学,对本地教职工来说,不仅是一种“额外负担”,而且因为外来工子女的插班,往往降低了班级的整体水平,招收外来工子女,也是“自讨苦吃。”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的领导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要求大家认识到:“这些外来民工来三星,有力地促进了我们三星经济的腾飞,是新三星人。我们应该让他们的子女同样受到关爱,同样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发展。”后来,在许多班级中开展了“好朋友,手牵手”活动,鼓励本地的孩子与外来民工子女友好交往。每逢节假日,许多学生主动邀请他们到家作客。我们中心小学还提出了对外来民工子女采取“三优先”:平时优先给外来工子女补课,课堂上优先让外来工子女发言,搞活动优先让外来工子女参加。许多教师还专为他们“开小灶”,利用每天晚学以后和节假日,不惜牺牲难得的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
六(2)班的秦皇平刚来时,父母文化程度低,又忙于挣钱,对
孩子疏于管教,致使孩子学习不理想,而且又特别的内向,和同学不善交流,班主任张幸老师了解了这一点后,自己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多关注他,同时又教育别的同学多和他玩,让他感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爱,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五(2)班的罗旋锋、罗迪在家经常玩电脑,晚上很晚睡觉,作业完成情况很差劲,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教育孩子。数学老师秦主任利用下班时间去学生家里家访,和家长沟通情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两个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所好转。
更新观念,让民工子女也能脱颖而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自身素质在孩子成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多数民工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许多只有小学程度,这些人在教育孩子中很难称职。也有些民工家长虽然文化水平较高,但只顾经商赚钱,也很少有精力放在教育孩子身上。所以在民工家长中,对教育孩子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不会教育”和“不管教育”的现象,影响了孩子健康成长,拉大了民工子女与本地孩子之间的差距。为了更新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专门举办了民工家长专题学习班,先后向他们进行了“千重要万重要,培养孩子最重要”、“只有当好家长,才能培养好孩子”、“培养孩子要从好习惯抓起!”等专题讲座,对他们触动很大。许多民工家长还主动买了家教资料认真学习,并且开始重视家庭教育投资。有的为孩子建起家庭图书角,有的还为孩子买了电脑……他们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与三星本地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据初步统计,现在在三星小学就读的外来工子女中有多名学生在学校、班级中担任干部职务。六(3)班的罗娇同学在去年的南通市航模比赛中获一等奖;原五(3)班的王登同学在去年的海门市幼苗杯运动会上获跳远第一名;六(3)班来自四川的蒋锐上学期被评为江苏省“四好少年”;五(2)班来自浙江的方淑琴、湖南的欧阳凯在海门市规范字大赛中均获三等奖。学校的合唱队在海门市文艺汇演中蝉联一等奖,其中就有我们很多新三星人的身影,学校的运动队获省花
样踢毽比赛一等奖,也少不了我们新三星人的功劳。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都把关心、关爱外来民工子女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抓,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外来民工子女档案,建立了教师“结对帮扶”对子,建立了班级互助小组,我们期许:同在蓝天下,新三星人的孩子一定也会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