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5日发(作者:出以晴)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沈阳提要:本文从语言文字规范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加以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如何看待
当前社会语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也包括如何保护方言、如何对待繁体字、如何对待外文字词、如何评
价“汉字听写大赛”,以及如何看待“詈语的非詈化”等较敏感的语言文字问题。本文所涉及的问题看似是
“小事”,但这些问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都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值得全社会关注$关键词:《语言与国家》社会语文生活
语言文字问题
现代汉语规范化都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所谓“一言以兴邦、
一语言文字无“小事”最近读到赵世举教授主编的《语言与国
一言以亡国”的例子,古今中外也比比皆是$
记得以前看过一出外国的著名话剧,剧情的
核心是大家争论一个问题,即什么东西是世
界上的“万恶之首”,什么东西是世界上的
“百善之先”,二者的答案竟都是“舌头(语
言)”,说的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家》一书(商务印书馆和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5年),感觉这确实是一本值得向大家推
荐的好书。这本书从国家高度,也就是从语
言与安全、语言与经济、语言与科技、语言与
文化、语言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讨论了语言
不过语言文字问题往小里说,看起来有
些也确实很微不足道$由于语言文字是人
类社会生活的要素,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
文字的一些重要问题。我觉得,这本书不但
“高大上”,是一部严肃的党建教材和严谨的
学术著作,将为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科技
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也很
“接地气”,是一本优秀的政治思想教材和有
益的普及读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
具,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都要说
话,都要写字,因此有些语言文字使用中的
问题也往往习焉不察,见怪不怪$比如吵架
时骂个“我去”这样的脏词,文章中写个“卄
根”这样的新字,发短信来个“欧了”这样的
怪词,拍广告造个“咳不容缓”这样的词语,
素质有重要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都
来关注语言文字问题。语言文字问题往大里说,当然本来就是
大问题。语言是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没有语
说汉语时夹上“out
了”这样的外语,说句
“亲,哦”成了“某某体”,还有人造出“人艰不
拆”之类的新成语,甚至“毒舌女、荤段子、流
言,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就没有国家的尊严,
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语言文字之于人
类、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其重要
行语”成了春节晚会之类公众场合哗众取宠
的“点睛之笔”
$确实,跟“藏独、疆独”借语
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从欧洲现代新兴
言问题妄图分裂祖国的危害性比起来,跟
“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的高科技比起来,跟
“汉语走向世界”的大趋势比起来,这些语言
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从都德《最后一课》所
反映的战争历史,从发生并不久远的两德合
并、苏联解体、乌克兰危机等政治生态变化,
文字问题确实好像无足轻重、无伤大雅。但
29
中国语言战略即使是小问题,也不该视而不见,更不能掉
以轻心。 总书记最近常常引用一句
古语“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其实也完全可以用来看待语言文字的这些
小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说吃
顿宴请、送盒月饼、坐个公车、发张购物卡这
样的事情对于党风建设来说不能算“小事”,
那么同样的道理,上面说的这些语言文字现
象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也都不是“小事”!我很高兴地看到,《语言与国家》这本书
也用很大篇幅分别作为“语言与社会文明”
“语言与文化建设”等章节的重要内容专门
讨论这些涉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小事”,
并且开宗明义:“语言文字无小事”。所以读
本书,
我作
代汉语
化
题的教师和学者,也很想就社会生活中的一些
语言文字问题“小题大做”一下$二“存在的”不一定都“合理”上面提到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语
言文字的问题,《语言和国家》一书中也提到
不少。最近台湾有位语文老师认为有些汉
语的语句得了“语言癌”,这或许言过其实。
但就像癌症总有征兆一样,“早发现、早治
疗”还是必需的。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看:比如汉语和外语混用现象$《语言与国
家》一书中也谈到汉语的外来词。但近年来
更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和外语的“杂交”现象。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就描写过一个“张先
生”的说话腔调:“我有hunch,看见一件东
西,忽然what
d,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
OK$我常对他们说,不要用假货来fool我,
我姓张的不是sucker。”近年来社会上像张
先生这样说话的情况似乎愈演愈烈,不少人
都喜欢在说话和写文章中夹杂着使用外文
单词。有报纸举了个例子:“老板们都喜欢
带着漂亮的小蜜到KTV或者自己的Town
house参加Party,唱上一段卡拉OK,喝上
30一瓶XO,放上一段DV,感觉真high。”再如
今年中国最流行(甚至在媒体和广告中也大
量采用)的一个词语“hold住”就是一个典型
的使用半西文半汉字构造的词语。其他如
"out
了(过时)、小case(小事)、pk(对决)"等
差不多成了汉语词语的新写法。类似的还
有盖座房子叫“建外SOHO”,出个手机叫
“乐phone”,媒体中像“HOT新闻.Office-
族、生活Tools、社区BBS”也比比皆是”难
怪有人写了首“中英文混搭诗”:“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Forever
Young,问君能有
,as
a
Ioy
without
a
girl”,
也算
汉外混用现象的调侃和讽刺”再如新造词语问题。从语言的发展演
变看,出现新词语、新词义一点也不奇怪。
但目前却有些词语是为了
“立异”而故意“标
新”。《语言与国家》一书中就举出了不少这
样的例子。很多中小学老师“控诉”,现在语
文课真是没法教了,搞不懂学生写的和说的
是什么词语:比如“我”叫“偶”,“提意见”叫
“拍砖”,“喜欢”叫“稀饭”,“睡觉”叫“水饺”,
“同学”叫“童鞋”,还有“好淫、吐槽、神马、悲
剧、妹纸、肿么”等不一而足。虚词最典型的
是类似“非常、很”意义的“巨、N、狂、粉、暴、
真心、各种”等副词”更有甚者干脆用字母、
数字、标点等符号来代替汉字,比如像“CU
(再见)、oz(晕倒)、@
(给予)、7456(气死我
了)、88(再见)、3X(谢谢)、:)(高兴)、)D(大
笑)、一6亲吻)、(十-十)(狂晕)”等。如果
这些都算是“汉语”,那汉语的词语可真是无
不有
$还比
造
语
题$
一种
“重
造
词”,即原有特定词语又造个新词。比如吃
饭“结账”,现在说“买单(埋单)”;原来说“谈
朋友、搞对象”,现在说“拍拖”,原来说“照
片”,现在则变成“写真”,还有如“恐龙、青
蛙、大虾、菜鸟、粉丝、发烧、骨灰”等也都有
了新意思,都让人莫名其妙。再一种是“简
缩造词”也有点过头了。比如“一本(大学本
科第一批录取)、麻小(麻辣小龙虾)、前任
(前场任意球)、个唱(个人演唱会)、酒驾(酒
后驾车)”等,让人不知所以$还有一种是广
告中常见的“改变搭配”。如“随心所浴(热
水器)、百衣百顺(电熨斗)、骑乐无穷(自行
车)、默默无蚊(灭蚊器)、咳不容缓(止咳
药)、无胃不治(胃药)、净如人意(洗衣机+
粒粒在目(巧克力)”等,更让人哭笑不得$还有就是所谓特殊文体问题。这几年
出现了“咆哮体、淘宝体、凡客体、羊羔体、红
楼体、高铁体、舌尖体、甄孃体”等几十种所
谓“文体”。比如“咆哮体”的特征就是“有木
有?"和一连串的叹号和问号。淘宝体的特
征就是“亲,……哦!”“凡客体”就是排比句
的“爱……!
”这些特殊语句甚至还大模大样
地进入了公共场合和正式文本当中。据说
外交部招聘通告中就有:“亲,你大学毕业有
木有?你驾驶执照有木有?”上海交警队的
宣传海报:“爱飙车、爱兜风,也爱逃避处罚。
爱超速,不爱戴头盔,我是交通违法者,我拿
着通往天堂的签证。”山西高速路上的大标
语写着:“亲!你酒后驾驶了有木有,你疲劳
驾驶有木有?伤不起!”其他如大学录取通
知书、城管通告、法院传票等都有用这些特
殊语句的。可见这些“特殊语句”虽然怪异,
但也颇有市场。我们承认,虽然说“人走得多了就成了
路”,上面这些现象能大行其道,必然有其产
生、存在和应用的理由,而且求新求变是语
言发展和应用的必然趋势,有些新词语和新
用法也并非都面目可憎(比如每年《中国语
言生活状况》绿皮书等政府和民间媒体都会
发布“年度新词语”,其中很多就是大家喜闻
乐见的;最近中央巡视组创造出的“反腐新
词”,如“能人腐败、小官巨贪、一家两制”等,
也被网友“点赞”;再如“很阳光、服务人民、
被自杀、黑他”等过去认为是病句的语法格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式越来越成为正常用法,也必须接受),但毕
竟前面举的那些例子就像人体中的癌细胞,
虽然不一定都会“致命”,但还是应引起足够
的警惕。所以我们很赞同《语言与国家》一
书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很多自创词语和
表达形式不符合现代汉语基本规范,这不仅
给读者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而且容易导致
形成随意乱用的不良习惯,这无疑不利于语
言教育和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191页)
“滥用外来词既给受众带来了理解的困难,
也对青少年的语言教育带来干扰,对汉语的
健康发展乃至我国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
响。”(202页)为此我们也同样认为,必须在
学校教学中要求青少年“好好说话”,也要在
媒体宣传上限制这种“卖弄噱头”。事实上,
现在政府有关部门已经规定在正式场合不
能汉外混用,不能乱改成语,也不能随意减
缩词语和新造词语等。不过话又说回来,
《语言与国家》强调政府对语言文字“管理要
强化”(151页)只是问题的一面。其实,语言
文字形式的好坏,语言文字用法的取舍,“公
道自在人心”。如果实践证明有些新词语或
更有
力
更有好
#能
我
的语
言文字生活“添彩”,那当然就会有生命力;
反之,如果实践证明某些新词语新格式确实
是语言中的糟粕或毒药,只能给我们的语言
文字生活“添堵”,那么最终只会是昙花一
现,很快就会被淘汰甚至遭唾弃:这也是早
就被语言文字发展史证明了的规律。三
是或不是,何去何从:这是个问题据说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有十几种译
法,其实最基本的翻译就是“是或不是,这是
题”
所
也可
用
话来
一语言文字现象。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语言文
字现象只不过是给《语言与国家》一书提及
的内容“添油加醋”,那么该书中没提到或所
31
中国语言战略述不多的一些语言文字现象,在"是或不是、
何去何从”上倒是很值得再“借题发挥”一
下。比如我们注意到《语言与国家》一书中
特别提到“要保持语言的多样性”,包括如何
坚持国家通用语言的主体地位,如何发展和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如何维护语言生态
健康发展等。除此之外,书中也提及推广普
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并直言这是个两难
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很需要讨论。
虽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一项写入
法律的国策,而且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
和中国国家通用语,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
期过程,也是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更不用
说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人员交流、推动经济
发展、发展文化教育,都肯定是有好处的。
但是也一直听到学界和民间都有人大声疾
呼,普通话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危及方言的
生存,甚至造成很多方言处在灭绝的边缘,
为此有些地方提出要将方言申请非物质文
化遗产,也有地方为此酿出群体事件。事实
上,语言和方言跟生物一样一旦灭亡就不能
再生。濒危的物种要保护,濒危的方言当然
也要保护。“乡音难改”不但是我们每个人
的一种乡土情怀,是一种地域文化,更是一
笔精神财富,谁也不愿意自己的方言最终消
失。造成目前的方言危机有几个原因:一是
普通话“大举入侵”方言,使得一些方言变得
不那么“方言”了。二是学校要求孩子们说
普通话,使很多孩子不愿意说方言。社会调
查显示,中国大城市里初中以下孩子甚至连
跟自己的家人都不说方言。三是由于社会
上对公职人员有普通话等级要求,加上客观
上存在的方言歧视现象,也造成一些弱势方
言(特别是小方言)群体往往羞于开口,久而
久之也就不愿说甚至不会说方言了。因此
在我看来,推广普通话重要,保护方言也同
样重要。虽然《语言与国家》书中提到,西方
32一直有人试图通过分化汉语方言来达到割
裂汉语并最终分裂中华民族和破坏中国国
家统一的目的,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否认台
湾说的是汉语,而是所谓“台语”,还搞出一
套“台语通用拼音”,企图以此为“一中一台”
或“台独”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
普通话。但我觉得倒也大可不必为此就“谈
方言色变”。因为汉语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
条件,即有统一的文字。如果说世界上其他
由一种语言分化出的各种“亲属语言”也来
自方言,但由于这些语言多采用拼音文字,
而拼音文字总是跟着读音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
使有
来
的语言也不会 有
完全一样的文字。但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
意文字,与读音没有直接关系,字词读音变
了并不影响汉字。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
政策,不但把中国统一了起来,把黄河、长江
两大文化中心统一了起来,实际上也最大限
度地把汉语统一了起来。几千年来尽管中
国各地方说的汉语可能变得越来越不同音,
甚至根本听不懂,但写出来还是一样的,也
都能看得懂,这也就使说汉语的人在心理上
都很自然地认同所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
可见汉字对于维护汉语的统一有着无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汉语方言始终只是“方
言”也提供了无可辩驳的重要证据。因此,
在这样的基础上,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就
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尽量保留甚至大力保
护汉语的方言,鼓励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
时也珍爱自己的方言,这应该是也必须是一
件需要全社会重视的大事情、好事情$上面说到“汉字”对于维护汉语的统一
有重要作用,我还想在汉字问题上多说几
句。如果说《语言与国家》这本书有所缺憾,
那就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专章来讨论“汉
字”,甚至也很少提及汉字问题。文字是语
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根本毋庸置疑
(本文就始终把“语言文字”放在一起说)
关于文字或汉字,太远的道理不说,比如如
果把36亿年生物进化的过程缩短为一年,
那么虽然文字只是在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
钟才产生的,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却远远超
过以前所有时间总和;汉字更是世界上现存
最最古老的文字。太大的问题也不说,比如
汉字要不要“走全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文字的
道路”(毛泽东语),再如汉字改革涉及的“定
量、定序、定形、定音”的工作和推行汉语拼
音等。实际上近期社会上关于汉字的“热
点”问题就有不少,这些话题或许有的比较
敏感,但都很值得讨论。比如要不要学习汉字的繁体字的问题。
前几年歌唱家宋祖英等21名政协委员在全
国政协会上提出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
的提案,有学者跟着提出“写简识繁”的建
议,刚刚结束的2015年两会上,冯小刚等几
位委员甚至就“要不要学习繁体字”展开激
烈的辩论;而包括季羡林等重量级学者在内
的一些人也曾经提出过“废除简化字”的主
张;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一篇“用正识
简”的演讲中,提到搜狐网统计有41%的大
陆受访者支持“废除简化字”。但客观说主
张“识繁”并不意味着也必须“废简”,后者目
前不是也不可能是大陆民众的主流意见。
道理很简单,因为一旦“废简”就需要每个人
重新学习和使用几乎所有的汉字(而且是学
习和使用两套汉字),那对于使用汉字进行
书面语交际来说是肯定是弊大于利的。但
即使不考虑“废简”,既然宋祖英、冯小刚提
出提案,马英九还有统计(当然这个统计很
值得怀疑),那肯定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者
和民众是支持学习繁体字的。其理由估计
不外以下几点:一是为了继承中华文化传
统;二是便于学习中国古代文献;三是能够
欣赏汉字构造和书写艺术。这一点跟日本、
韩国虽然已基本不使用汉字,但仍然鼓励一
些人学习和使用汉字差不多$在大陆要不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要
实
简化字
乎不用
论
因这不但是有法律依据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改
革成果。马英九也不得不承认联合国把简
化字作为正式的汉语文字,这一点无法改
变。上述争论有学术和实用的考虑,也涉及
文化、民族和政治的因素,确实需要慎重对
待。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陆“写简”
之外也“识点繁”,台港澳地区“用繁”之外也
“识点简”,这对民众生活,对国家政策,对文
化交流,对两岸和平,都有益而无害,那又何
乐不为呢?再如汉语中要不要使用外文字母字词
问题,《语言与国家》一书只有举例未加讨
论。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一场官司闹得满城
风雨,也引发坊间热议。据说是因为新版
《现代汉语词典》收了
239个“NBA”这样的
字母字词,于是有学者联名向新闻出版总署
和国家语委提出异议,理由是在汉语词典中
收录字母字词就等于说外文可以代替汉字,
这是对汉语和汉字的严重破坏,势将危及汉
语和中华文化的安全。这之前教育部也曾
公开表态反对将外文字母用于汉语,广电总
局更是发过通知要求电视台禁用英文缩写
词(后来中央电视台就将“NBA”改称“美职
篮”
,“
GDP”改称“国内生产总值”)。当然也
有学者支持词典收录字母字词,举出例证是
字母字
汉语由来已
1903
年《新尔雅》收录“X光”,1965年《辞海》收49
个字母字词$而且事实上很多词语,例如“A
型血、H
股、DNA、PM2玉、Wifi、U 盘、H5N7
病毒”等,不用外文字母字词还确实不行;再
如将“内置GPS的IPhone采用比GSM更
先进的WCDMA技术”全改成汉字反而不
好说;更何况数学也用ABC
,化学也用外文
符号,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也是外来的,
包括中央电视台虽用“美职篮”代替“NBA”
,
用“欧佩克”代替“OPEC”,可是台标
“CCTV”就没有改。本文前面说过,汉语和
33
中国语言战略外语的混用确实是一种需要纠正的现象,但
字母字词不但很多人愿意用和喜欢说,在一
些正式文件和新闻报道中也难以完全避免,
所以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事,而需要综合考虑
文字的规范要求和社会的使用情况$
—方
面要进行必要的宣传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至少应要求正式媒体上尽量不混用包括字
母字词在内的外语字词;另一方面对非用不
可的专业外文字词也要减少到最低限度,并
逐步选择恰当的汉语字词来取代。上述百
余位学者对词典收录字母字词的异议,估计
也不会真能把“NBA”赶出词典,更无法阻止
人们使用字母字词。至于词典作为“附录”
收录一些必要的字母字词,这只是为读者提
供释义的方便,并不等于就在鼓励使用字母
字词,其实是无可厚非的。说到汉字,也不能不提最近很火爆的
“汉字听写大赛”。我认为央视这档节目从
创意上说是积极的,从效果上看也确实有新
鲜感,至少从推动汉字教育乃至弘扬中华文
化的初衷看无疑值得肯定,而且节目的社会
反响也比较正面。何况这个节目能从目前
很多地方台(也包括央视自己)一窝蜂的唱
歌跳舞的“选秀”节目中突出重围,不但需要
勇气和胆识,也需要眼光和水平。但实话实
说,无论从内容角度还是从形式角度,这个
节目也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空间。从节
目内容看,只是让孩子把字“写”出来显然是
不够的,还有许多内容也可以进入节目。比
如大家都在电视上看着怎么写出一个字,对
“笔顺”就应有要求,否则岂非“误人子弟”?
除此之外,像汉字的部首、笔画、读音,象形
字的来源,会意字的意思,形声字的声符和
形符,假借字的本义,甚至简体字对应的繁
体字,某个字词在历史上有什么故事,字形
和字体怎么演变等,如果适当加进来,内容
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效果也会更加引人入
胜。顺便说一句,最近我们统计了
20套小
34学语文教材,其中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等差
异非常大,说明这方面内容确实需要统一和
规范。从节目形式看,前面提到的内容增
多,必然增加比赛形式的多样性。而且既然“比
”#
重要的
要有和趣味性。如除了“听写”,也不妨采取看图
写字、看汉语拼音写字甚至猜字谜写字(央
视另一档节目“谜语大赛”中绝大部分就都
是字谜);也可给出某个词语的部分字要求
填写剩余字;还可以采用分组对决(而不是
单兵作战)的办法$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挑
选汉字研究或汉字教学的专家来做裁判,无
论答题对错,都要现场给点普及知识的“说
法”,不能像目前的裁判只是机械地打钩或
打叉(这个连机器都做得到)。也顺便说一
句,据说该节目来自美国的一个“组词”节
目,那个节目我在美国也看过,就纯粹是“好
玩”,别说“文化”,连“益智”都算不上。不过
那个节目之所以吸引人,说穿了就是大家有
参与感。参与猜词者不限身份和年龄,可以
是一组选手现场同时参赛,还可以在家里通
过网络参赛,总之是谁在出现最少字母时最
快猜出这个词或词组,都可以获胜和赢取奖
品,填字母的难度越来越低,奖品就越来越
少。我不知道我们的节目编导既然学习美
国,为什么不多想点比赛的方式方法?毕竟
在目
前电视
网络
此
的
#
在
央视这种“一对一听写”的方式实在是有点
“原始”了,对于真正调动更多的人(不仅是
孩子)学汉字、写汉字的热情恐怕难以奏效。我还想从
典收
“
语的
詈化”问题,这跟字和词都有关系,因为詈语
也就是“脏字眼”。前几年商务印书馆编辑
出版了一本《新华新词语词典》,其中收录了
“二奶、三陪、泡妞”这样的词。姑且不论其
释义是否恰当(比如该词典对“泡妞”的释义
是“找年轻女子消磨鬼混”,就显然不恰当),
引起争论的问题在于这样的一些词语在有
些人看来似不登大雅之堂,词典不应该收录
这些负面词语。有趣的相反现象是,新近出
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据说是考虑可
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只收了“宅
女”,却不收“剩女”。结果这件事又引起争
议,有人说“剩女”已经是一种普遍社会现
象,是大家都使用的词语(“大龄未婚女青
年”现在反而不说),如果说“必剩客、剩斗
士、齐天大剩”这些带有侮辱性调侃性的词
语词典不收还有情可原,不收“剩女”似乎没
有道理,毕竟同样的词语“光棍”词典大概是
要收的。这些争论其实就涉及在词典中哪
些词语可以“登堂入室”,哪些词语却要“拒
之门外”。我想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词典
肯定是不会把生活中所有词语“照单全收”
的。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乡下人
没文化,什么都用“妈的”表达,如“今天天气
真妈的。要是再这么妈的,可真要妈的了”,
但“妈的”这个词大概词典就不会收。如果说词典收词要有“规矩”,但现在更
严重的情况是有些人说话时根本不理会这
一套,这就是前面说的“詈语的非詈化”,说
白了就像“黑钱能洗白”,好像“脏字也能变
干净'据我们初步考察(魏晨,2015),现在
确有不少人成天把一些脏字眼挂在嘴边,甚
至成了“喜闻乐见”的流行语。如男男女女
(甚至公众人士)都自称“属丝”,都标榜“逼
格”,还有诸如“碉堡了
(爆了)、S_[傻逼
(戻)4、草泥马('操你妈'的异化)、我去('我
操'的变体)、你妹('操你妹'的减缩)”之类,
居然都说者大言不惭,听者也无动于衷,连
报纸、广告和电视节目都有这么写这么说
的。最近有学者建议在媒体上和公众场合
禁用这些词语,我举双手赞成。但我想或许
更需要从社会方言的角度研究一下为什么
会“脏字变干净”。任何语言中都有涉及性
器官、性活动、排泄物之类的脏字眼儿,但一
般要么不那么明显,例如“他妈的、娘希匹、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你丫的”;要么改换个写法,例如把“尻、會、
入改成谐音“靠、操、日、吊、逼'但
或许久而久之或换来换去,比如从“我會”演
变成“我操、我草、我卄、我屮艸挪隣、卧槽、
我次奥、WC、我擦、我去、哇塞”等,比如从
演化成“什么鸟、吊儿郎当、吊丝”等,这
本的
字
不
视
出
雅避秽特征,意思上也削弱了低俗侮辱功能,
乃至于像“我去、哇塞”居然还出现在央视春
晚小品中,“吊儿郎当、什么鸟都有”也混进
了词典。不过我想,就像“有毒细微颗粒物”
种
不见的
也
#
净的
话也还是“脏话'如果能“揭露”出这些污言秽
语的本来面目,那么不管怎么“洗白”、怎么
“化妆”、怎么“非詈化”,这些脏字脏词是不
应该有也不会有容身之地的,毕竟谁也不愿
意“出口成'脏附
注①《语言与国家》,商务印书馆、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
版。该书的编写得到国家语委支持,是教育部哲学社
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
略研究"(10JZD0043)的成果之一。该书由赵世举主
编,李宇明、周洪波等14人组成编审委员会,陈章太、
陆俭明审定,主要合作作者有郭2、屈哨兵、苏金智、孙
茂松、王建勤、赵蓉晖、周庆生等31人。参考文献陈原.1980.语言与社会生活.北京:三联书店.
陈章太.2005.语言规划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戴庆厦.1993.社会语言学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戴昭明.198&规范语言学探索.北京:三联书店.郭2.2013.中国社会语言学(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贺阳、沈阳(主编).2014.语言学概论规匕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胡明扬.1988/2004.语言和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北京:语文出版社.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编).2006
201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规匕京:商务印书馆.李建国.2000.汉语规范史略规匕京:语文出版社.李军.2002.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规土会科学战35
中国语言战略线(6).李宇明.2001.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语言文字
应用(2).李宇明.2010.中国语言规划论关匕京:商务印书馆.李宇明.2010.中国语言规划论续论+匕京:商务印书馆.廖志林.2007.浅论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浙江社会
科学⑶.刘乃仲、马连鹏2003.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大
连理工大学学报(社哲版)(3).刘一玲.1993.新词语产生的主要途径.语言文字应用(1).吕冀平、戴昭铭1999.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上海:开明书店.罗常培.1989.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钱乃荣.2005.论语言的多样性和“规范化'语言教学与研
究⑵.牛光夏、谷瑞丽.2005.网络语言 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2009
2013.中国语言资源动态.北京:商务印书馆.邵敬敏(主编).2001.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沈阳.2006.语言学常识十五讲浅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沈阳、郭锐(主编).2014.现代汉语浅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沈阳、贺阳(主编).2015.语言学概论浅匕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
版社苏金智.2010.语言接触与语言借用
汉语借词消长研究
中
语言学
(14)苏培成.1994.现代汉字学纲要浅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苏培成.2003.关注社会语文生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苏新春.1992.汉语词义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王登峰.2009.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中国
教育报.2009年9月13日.魏晨.2015.新兴詈语的非詈化考察.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
学位论文.36武汉大学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主编).2009
2013.中语邢福义(主编).1990/2000.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姚喜双.2013.做好推广规范工作,提高中文国际地位.中国
2013
年1
月4语文出版社(编).1997.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匕京:语文出版
社袁贵仁.2001.以规范标准建设为中心,开创语言文字应用
研究新局面.语言文字应用(3).张德鑫.1993.第三次浪潮
外来词引进规范刍议.语言文字
用(3)张浩明.2013科学保护语言资源#提升国家语言实力.中国
2013
年1
月4赵世举.2013.语言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教育报.2013年
12
月13赵世举*(主编
出版社).2015.语言与国家+匕京:商务印书馆;北京:赵元任.1980.语言问题以匕京:商务印书馆.周庆生(主编).2001.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匕京:
语文出版社周有光.1979.汉字改革概论以匕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周有光.2000.现代文化的冲击波以匕京:三联书店.(本文原是为《语言与国家》一书写的书评,文章部分
内容曾发表于2015年《中国教育报》和《中国社会科学
报》,此次发表时有修改和补充)作者简介沈阳,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
教授,语言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职教
授,江苏高等学校2011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国
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动
态研究'(项目号:12&ZD173)首席专家。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ShenYang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of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These
issues
include
how
to
treat
the
common
phenomena
in
social
language
situation,
how
to
protect dialects,
how
to
tre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how
to
view
expressions
using
foreign
words
,
how
to
evaluate
“Chinese
characters
dictation
competition'
,
how
to
discuss
the
phenomenon
8ha8swearing
phrasesremoveswearing
meanings
pragmaicaly.
Those
issues
are
no8only
valuablein
aca
words:
Language
and
Nations
,
social
language
situation
,
problems
concerning
language
and
script
,
thestandardizationofmodernChinese37
2024年2月25日发(作者:出以晴)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沈阳提要:本文从语言文字规范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加以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如何看待
当前社会语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也包括如何保护方言、如何对待繁体字、如何对待外文字词、如何评
价“汉字听写大赛”,以及如何看待“詈语的非詈化”等较敏感的语言文字问题。本文所涉及的问题看似是
“小事”,但这些问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都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值得全社会关注$关键词:《语言与国家》社会语文生活
语言文字问题
现代汉语规范化都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所谓“一言以兴邦、
一语言文字无“小事”最近读到赵世举教授主编的《语言与国
一言以亡国”的例子,古今中外也比比皆是$
记得以前看过一出外国的著名话剧,剧情的
核心是大家争论一个问题,即什么东西是世
界上的“万恶之首”,什么东西是世界上的
“百善之先”,二者的答案竟都是“舌头(语
言)”,说的也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家》一书(商务印书馆和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5年),感觉这确实是一本值得向大家推
荐的好书。这本书从国家高度,也就是从语
言与安全、语言与经济、语言与科技、语言与
文化、语言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讨论了语言
不过语言文字问题往小里说,看起来有
些也确实很微不足道$由于语言文字是人
类社会生活的要素,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
文字的一些重要问题。我觉得,这本书不但
“高大上”,是一部严肃的党建教材和严谨的
学术著作,将为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科技
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也很
“接地气”,是一本优秀的政治思想教材和有
益的普及读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
具,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都要说
话,都要写字,因此有些语言文字使用中的
问题也往往习焉不察,见怪不怪$比如吵架
时骂个“我去”这样的脏词,文章中写个“卄
根”这样的新字,发短信来个“欧了”这样的
怪词,拍广告造个“咳不容缓”这样的词语,
素质有重要作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都
来关注语言文字问题。语言文字问题往大里说,当然本来就是
大问题。语言是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没有语
说汉语时夹上“out
了”这样的外语,说句
“亲,哦”成了“某某体”,还有人造出“人艰不
拆”之类的新成语,甚至“毒舌女、荤段子、流
言,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就没有国家的尊严,
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语言文字之于人
类、之于民族、之于国家、之于社会,其重要
行语”成了春节晚会之类公众场合哗众取宠
的“点睛之笔”
$确实,跟“藏独、疆独”借语
性无论怎么说都不过分。从欧洲现代新兴
言问题妄图分裂祖国的危害性比起来,跟
“计算机处理语言文字”的高科技比起来,跟
“汉语走向世界”的大趋势比起来,这些语言
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从都德《最后一课》所
反映的战争历史,从发生并不久远的两德合
并、苏联解体、乌克兰危机等政治生态变化,
文字问题确实好像无足轻重、无伤大雅。但
29
中国语言战略即使是小问题,也不该视而不见,更不能掉
以轻心。 总书记最近常常引用一句
古语“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其实也完全可以用来看待语言文字的这些
小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说吃
顿宴请、送盒月饼、坐个公车、发张购物卡这
样的事情对于党风建设来说不能算“小事”,
那么同样的道理,上面说的这些语言文字现
象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也都不是“小事”!我很高兴地看到,《语言与国家》这本书
也用很大篇幅分别作为“语言与社会文明”
“语言与文化建设”等章节的重要内容专门
讨论这些涉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小事”,
并且开宗明义:“语言文字无小事”。所以读
本书,
我作
代汉语
化
题的教师和学者,也很想就社会生活中的一些
语言文字问题“小题大做”一下$二“存在的”不一定都“合理”上面提到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语
言文字的问题,《语言和国家》一书中也提到
不少。最近台湾有位语文老师认为有些汉
语的语句得了“语言癌”,这或许言过其实。
但就像癌症总有征兆一样,“早发现、早治
疗”还是必需的。下面举几个例子来看:比如汉语和外语混用现象$《语言与国
家》一书中也谈到汉语的外来词。但近年来
更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和外语的“杂交”现象。
钱钟书小说《围城》中就描写过一个“张先
生”的说话腔调:“我有hunch,看见一件东
西,忽然what
d,you
call灵机一动,买来准
OK$我常对他们说,不要用假货来fool我,
我姓张的不是sucker。”近年来社会上像张
先生这样说话的情况似乎愈演愈烈,不少人
都喜欢在说话和写文章中夹杂着使用外文
单词。有报纸举了个例子:“老板们都喜欢
带着漂亮的小蜜到KTV或者自己的Town
house参加Party,唱上一段卡拉OK,喝上
30一瓶XO,放上一段DV,感觉真high。”再如
今年中国最流行(甚至在媒体和广告中也大
量采用)的一个词语“hold住”就是一个典型
的使用半西文半汉字构造的词语。其他如
"out
了(过时)、小case(小事)、pk(对决)"等
差不多成了汉语词语的新写法。类似的还
有盖座房子叫“建外SOHO”,出个手机叫
“乐phone”,媒体中像“HOT新闻.Office-
族、生活Tools、社区BBS”也比比皆是”难
怪有人写了首“中英文混搭诗”:“十年生死
两茫茫,不思量,Forever
Young,问君能有
,as
a
Ioy
without
a
girl”,
也算
汉外混用现象的调侃和讽刺”再如新造词语问题。从语言的发展演
变看,出现新词语、新词义一点也不奇怪。
但目前却有些词语是为了
“立异”而故意“标
新”。《语言与国家》一书中就举出了不少这
样的例子。很多中小学老师“控诉”,现在语
文课真是没法教了,搞不懂学生写的和说的
是什么词语:比如“我”叫“偶”,“提意见”叫
“拍砖”,“喜欢”叫“稀饭”,“睡觉”叫“水饺”,
“同学”叫“童鞋”,还有“好淫、吐槽、神马、悲
剧、妹纸、肿么”等不一而足。虚词最典型的
是类似“非常、很”意义的“巨、N、狂、粉、暴、
真心、各种”等副词”更有甚者干脆用字母、
数字、标点等符号来代替汉字,比如像“CU
(再见)、oz(晕倒)、@
(给予)、7456(气死我
了)、88(再见)、3X(谢谢)、:)(高兴)、)D(大
笑)、一6亲吻)、(十-十)(狂晕)”等。如果
这些都算是“汉语”,那汉语的词语可真是无
不有
$还比
造
语
题$
一种
“重
造
词”,即原有特定词语又造个新词。比如吃
饭“结账”,现在说“买单(埋单)”;原来说“谈
朋友、搞对象”,现在说“拍拖”,原来说“照
片”,现在则变成“写真”,还有如“恐龙、青
蛙、大虾、菜鸟、粉丝、发烧、骨灰”等也都有
了新意思,都让人莫名其妙。再一种是“简
缩造词”也有点过头了。比如“一本(大学本
科第一批录取)、麻小(麻辣小龙虾)、前任
(前场任意球)、个唱(个人演唱会)、酒驾(酒
后驾车)”等,让人不知所以$还有一种是广
告中常见的“改变搭配”。如“随心所浴(热
水器)、百衣百顺(电熨斗)、骑乐无穷(自行
车)、默默无蚊(灭蚊器)、咳不容缓(止咳
药)、无胃不治(胃药)、净如人意(洗衣机+
粒粒在目(巧克力)”等,更让人哭笑不得$还有就是所谓特殊文体问题。这几年
出现了“咆哮体、淘宝体、凡客体、羊羔体、红
楼体、高铁体、舌尖体、甄孃体”等几十种所
谓“文体”。比如“咆哮体”的特征就是“有木
有?"和一连串的叹号和问号。淘宝体的特
征就是“亲,……哦!”“凡客体”就是排比句
的“爱……!
”这些特殊语句甚至还大模大样
地进入了公共场合和正式文本当中。据说
外交部招聘通告中就有:“亲,你大学毕业有
木有?你驾驶执照有木有?”上海交警队的
宣传海报:“爱飙车、爱兜风,也爱逃避处罚。
爱超速,不爱戴头盔,我是交通违法者,我拿
着通往天堂的签证。”山西高速路上的大标
语写着:“亲!你酒后驾驶了有木有,你疲劳
驾驶有木有?伤不起!”其他如大学录取通
知书、城管通告、法院传票等都有用这些特
殊语句的。可见这些“特殊语句”虽然怪异,
但也颇有市场。我们承认,虽然说“人走得多了就成了
路”,上面这些现象能大行其道,必然有其产
生、存在和应用的理由,而且求新求变是语
言发展和应用的必然趋势,有些新词语和新
用法也并非都面目可憎(比如每年《中国语
言生活状况》绿皮书等政府和民间媒体都会
发布“年度新词语”,其中很多就是大家喜闻
乐见的;最近中央巡视组创造出的“反腐新
词”,如“能人腐败、小官巨贪、一家两制”等,
也被网友“点赞”;再如“很阳光、服务人民、
被自杀、黑他”等过去认为是病句的语法格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式越来越成为正常用法,也必须接受),但毕
竟前面举的那些例子就像人体中的癌细胞,
虽然不一定都会“致命”,但还是应引起足够
的警惕。所以我们很赞同《语言与国家》一
书针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很多自创词语和
表达形式不符合现代汉语基本规范,这不仅
给读者造成一定的认读困难,而且容易导致
形成随意乱用的不良习惯,这无疑不利于语
言教育和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191页)
“滥用外来词既给受众带来了理解的困难,
也对青少年的语言教育带来干扰,对汉语的
健康发展乃至我国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
响。”(202页)为此我们也同样认为,必须在
学校教学中要求青少年“好好说话”,也要在
媒体宣传上限制这种“卖弄噱头”。事实上,
现在政府有关部门已经规定在正式场合不
能汉外混用,不能乱改成语,也不能随意减
缩词语和新造词语等。不过话又说回来,
《语言与国家》强调政府对语言文字“管理要
强化”(151页)只是问题的一面。其实,语言
文字形式的好坏,语言文字用法的取舍,“公
道自在人心”。如果实践证明有些新词语或
更有
力
更有好
#能
我
的语
言文字生活“添彩”,那当然就会有生命力;
反之,如果实践证明某些新词语新格式确实
是语言中的糟粕或毒药,只能给我们的语言
文字生活“添堵”,那么最终只会是昙花一
现,很快就会被淘汰甚至遭唾弃:这也是早
就被语言文字发展史证明了的规律。三
是或不是,何去何从:这是个问题据说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
that
is
the
question"有十几种译
法,其实最基本的翻译就是“是或不是,这是
题”
所
也可
用
话来
一语言文字现象。如果说前面提到的语言文
字现象只不过是给《语言与国家》一书提及
的内容“添油加醋”,那么该书中没提到或所
31
中国语言战略述不多的一些语言文字现象,在"是或不是、
何去何从”上倒是很值得再“借题发挥”一
下。比如我们注意到《语言与国家》一书中
特别提到“要保持语言的多样性”,包括如何
坚持国家通用语言的主体地位,如何发展和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如何维护语言生态
健康发展等。除此之外,书中也提及推广普
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并直言这是个两难
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很需要讨论。
虽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一项写入
法律的国策,而且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
和中国国家通用语,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
期过程,也是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更不用
说推广普通话对于促进人员交流、推动经济
发展、发展文化教育,都肯定是有好处的。
但是也一直听到学界和民间都有人大声疾
呼,普通话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危及方言的
生存,甚至造成很多方言处在灭绝的边缘,
为此有些地方提出要将方言申请非物质文
化遗产,也有地方为此酿出群体事件。事实
上,语言和方言跟生物一样一旦灭亡就不能
再生。濒危的物种要保护,濒危的方言当然
也要保护。“乡音难改”不但是我们每个人
的一种乡土情怀,是一种地域文化,更是一
笔精神财富,谁也不愿意自己的方言最终消
失。造成目前的方言危机有几个原因:一是
普通话“大举入侵”方言,使得一些方言变得
不那么“方言”了。二是学校要求孩子们说
普通话,使很多孩子不愿意说方言。社会调
查显示,中国大城市里初中以下孩子甚至连
跟自己的家人都不说方言。三是由于社会
上对公职人员有普通话等级要求,加上客观
上存在的方言歧视现象,也造成一些弱势方
言(特别是小方言)群体往往羞于开口,久而
久之也就不愿说甚至不会说方言了。因此
在我看来,推广普通话重要,保护方言也同
样重要。虽然《语言与国家》书中提到,西方
32一直有人试图通过分化汉语方言来达到割
裂汉语并最终分裂中华民族和破坏中国国
家统一的目的,陈水扁时期台湾当局否认台
湾说的是汉语,而是所谓“台语”,还搞出一
套“台语通用拼音”,企图以此为“一中一台”
或“台独”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
普通话。但我觉得倒也大可不必为此就“谈
方言色变”。因为汉语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
条件,即有统一的文字。如果说世界上其他
由一种语言分化出的各种“亲属语言”也来
自方言,但由于这些语言多采用拼音文字,
而拼音文字总是跟着读音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
使有
来
的语言也不会 有
完全一样的文字。但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
意文字,与读音没有直接关系,字词读音变
了并不影响汉字。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
政策,不但把中国统一了起来,把黄河、长江
两大文化中心统一了起来,实际上也最大限
度地把汉语统一了起来。几千年来尽管中
国各地方说的汉语可能变得越来越不同音,
甚至根本听不懂,但写出来还是一样的,也
都能看得懂,这也就使说汉语的人在心理上
都很自然地认同所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
可见汉字对于维护汉语的统一有着无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汉语方言始终只是“方
言”也提供了无可辩驳的重要证据。因此,
在这样的基础上,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就
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尽量保留甚至大力保
护汉语的方言,鼓励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
时也珍爱自己的方言,这应该是也必须是一
件需要全社会重视的大事情、好事情$上面说到“汉字”对于维护汉语的统一
有重要作用,我还想在汉字问题上多说几
句。如果说《语言与国家》这本书有所缺憾,
那就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专章来讨论“汉
字”,甚至也很少提及汉字问题。文字是语
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根本毋庸置疑
(本文就始终把“语言文字”放在一起说)
关于文字或汉字,太远的道理不说,比如如
果把36亿年生物进化的过程缩短为一年,
那么虽然文字只是在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
钟才产生的,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却远远超
过以前所有时间总和;汉字更是世界上现存
最最古老的文字。太大的问题也不说,比如
汉字要不要“走全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文字的
道路”(毛泽东语),再如汉字改革涉及的“定
量、定序、定形、定音”的工作和推行汉语拼
音等。实际上近期社会上关于汉字的“热
点”问题就有不少,这些话题或许有的比较
敏感,但都很值得讨论。比如要不要学习汉字的繁体字的问题。
前几年歌唱家宋祖英等21名政协委员在全
国政协会上提出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
的提案,有学者跟着提出“写简识繁”的建
议,刚刚结束的2015年两会上,冯小刚等几
位委员甚至就“要不要学习繁体字”展开激
烈的辩论;而包括季羡林等重量级学者在内
的一些人也曾经提出过“废除简化字”的主
张;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一篇“用正识
简”的演讲中,提到搜狐网统计有41%的大
陆受访者支持“废除简化字”。但客观说主
张“识繁”并不意味着也必须“废简”,后者目
前不是也不可能是大陆民众的主流意见。
道理很简单,因为一旦“废简”就需要每个人
重新学习和使用几乎所有的汉字(而且是学
习和使用两套汉字),那对于使用汉字进行
书面语交际来说是肯定是弊大于利的。但
即使不考虑“废简”,既然宋祖英、冯小刚提
出提案,马英九还有统计(当然这个统计很
值得怀疑),那肯定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者
和民众是支持学习繁体字的。其理由估计
不外以下几点:一是为了继承中华文化传
统;二是便于学习中国古代文献;三是能够
欣赏汉字构造和书写艺术。这一点跟日本、
韩国虽然已基本不使用汉字,但仍然鼓励一
些人学习和使用汉字差不多$在大陆要不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要
实
简化字
乎不用
论
因这不但是有法律依据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改
革成果。马英九也不得不承认联合国把简
化字作为正式的汉语文字,这一点无法改
变。上述争论有学术和实用的考虑,也涉及
文化、民族和政治的因素,确实需要慎重对
待。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陆“写简”
之外也“识点繁”,台港澳地区“用繁”之外也
“识点简”,这对民众生活,对国家政策,对文
化交流,对两岸和平,都有益而无害,那又何
乐不为呢?再如汉语中要不要使用外文字母字词
问题,《语言与国家》一书只有举例未加讨
论。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一场官司闹得满城
风雨,也引发坊间热议。据说是因为新版
《现代汉语词典》收了
239个“NBA”这样的
字母字词,于是有学者联名向新闻出版总署
和国家语委提出异议,理由是在汉语词典中
收录字母字词就等于说外文可以代替汉字,
这是对汉语和汉字的严重破坏,势将危及汉
语和中华文化的安全。这之前教育部也曾
公开表态反对将外文字母用于汉语,广电总
局更是发过通知要求电视台禁用英文缩写
词(后来中央电视台就将“NBA”改称“美职
篮”
,“
GDP”改称“国内生产总值”)。当然也
有学者支持词典收录字母字词,举出例证是
字母字
汉语由来已
1903
年《新尔雅》收录“X光”,1965年《辞海》收49
个字母字词$而且事实上很多词语,例如“A
型血、H
股、DNA、PM2玉、Wifi、U 盘、H5N7
病毒”等,不用外文字母字词还确实不行;再
如将“内置GPS的IPhone采用比GSM更
先进的WCDMA技术”全改成汉字反而不
好说;更何况数学也用ABC
,化学也用外文
符号,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也是外来的,
包括中央电视台虽用“美职篮”代替“NBA”
,
用“欧佩克”代替“OPEC”,可是台标
“CCTV”就没有改。本文前面说过,汉语和
33
中国语言战略外语的混用确实是一种需要纠正的现象,但
字母字词不但很多人愿意用和喜欢说,在一
些正式文件和新闻报道中也难以完全避免,
所以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事,而需要综合考虑
文字的规范要求和社会的使用情况$
—方
面要进行必要的宣传或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至少应要求正式媒体上尽量不混用包括字
母字词在内的外语字词;另一方面对非用不
可的专业外文字词也要减少到最低限度,并
逐步选择恰当的汉语字词来取代。上述百
余位学者对词典收录字母字词的异议,估计
也不会真能把“NBA”赶出词典,更无法阻止
人们使用字母字词。至于词典作为“附录”
收录一些必要的字母字词,这只是为读者提
供释义的方便,并不等于就在鼓励使用字母
字词,其实是无可厚非的。说到汉字,也不能不提最近很火爆的
“汉字听写大赛”。我认为央视这档节目从
创意上说是积极的,从效果上看也确实有新
鲜感,至少从推动汉字教育乃至弘扬中华文
化的初衷看无疑值得肯定,而且节目的社会
反响也比较正面。何况这个节目能从目前
很多地方台(也包括央视自己)一窝蜂的唱
歌跳舞的“选秀”节目中突出重围,不但需要
勇气和胆识,也需要眼光和水平。但实话实
说,无论从内容角度还是从形式角度,这个
节目也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空间。从节
目内容看,只是让孩子把字“写”出来显然是
不够的,还有许多内容也可以进入节目。比
如大家都在电视上看着怎么写出一个字,对
“笔顺”就应有要求,否则岂非“误人子弟”?
除此之外,像汉字的部首、笔画、读音,象形
字的来源,会意字的意思,形声字的声符和
形符,假借字的本义,甚至简体字对应的繁
体字,某个字词在历史上有什么故事,字形
和字体怎么演变等,如果适当加进来,内容
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效果也会更加引人入
胜。顺便说一句,最近我们统计了
20套小
34学语文教材,其中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等差
异非常大,说明这方面内容确实需要统一和
规范。从节目形式看,前面提到的内容增
多,必然增加比赛形式的多样性。而且既然“比
”#
重要的
要有和趣味性。如除了“听写”,也不妨采取看图
写字、看汉语拼音写字甚至猜字谜写字(央
视另一档节目“谜语大赛”中绝大部分就都
是字谜);也可给出某个词语的部分字要求
填写剩余字;还可以采用分组对决(而不是
单兵作战)的办法$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挑
选汉字研究或汉字教学的专家来做裁判,无
论答题对错,都要现场给点普及知识的“说
法”,不能像目前的裁判只是机械地打钩或
打叉(这个连机器都做得到)。也顺便说一
句,据说该节目来自美国的一个“组词”节
目,那个节目我在美国也看过,就纯粹是“好
玩”,别说“文化”,连“益智”都算不上。不过
那个节目之所以吸引人,说穿了就是大家有
参与感。参与猜词者不限身份和年龄,可以
是一组选手现场同时参赛,还可以在家里通
过网络参赛,总之是谁在出现最少字母时最
快猜出这个词或词组,都可以获胜和赢取奖
品,填字母的难度越来越低,奖品就越来越
少。我不知道我们的节目编导既然学习美
国,为什么不多想点比赛的方式方法?毕竟
在目
前电视
网络
此
的
#
在
央视这种“一对一听写”的方式实在是有点
“原始”了,对于真正调动更多的人(不仅是
孩子)学汉字、写汉字的热情恐怕难以奏效。我还想从
典收
“
语的
詈化”问题,这跟字和词都有关系,因为詈语
也就是“脏字眼”。前几年商务印书馆编辑
出版了一本《新华新词语词典》,其中收录了
“二奶、三陪、泡妞”这样的词。姑且不论其
释义是否恰当(比如该词典对“泡妞”的释义
是“找年轻女子消磨鬼混”,就显然不恰当),
引起争论的问题在于这样的一些词语在有
些人看来似不登大雅之堂,词典不应该收录
这些负面词语。有趣的相反现象是,新近出
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据说是考虑可
能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只收了“宅
女”,却不收“剩女”。结果这件事又引起争
议,有人说“剩女”已经是一种普遍社会现
象,是大家都使用的词语(“大龄未婚女青
年”现在反而不说),如果说“必剩客、剩斗
士、齐天大剩”这些带有侮辱性调侃性的词
语词典不收还有情可原,不收“剩女”似乎没
有道理,毕竟同样的词语“光棍”词典大概是
要收的。这些争论其实就涉及在词典中哪
些词语可以“登堂入室”,哪些词语却要“拒
之门外”。我想有一点大概可以肯定,词典
肯定是不会把生活中所有词语“照单全收”
的。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乡下人
没文化,什么都用“妈的”表达,如“今天天气
真妈的。要是再这么妈的,可真要妈的了”,
但“妈的”这个词大概词典就不会收。如果说词典收词要有“规矩”,但现在更
严重的情况是有些人说话时根本不理会这
一套,这就是前面说的“詈语的非詈化”,说
白了就像“黑钱能洗白”,好像“脏字也能变
干净'据我们初步考察(魏晨,2015),现在
确有不少人成天把一些脏字眼挂在嘴边,甚
至成了“喜闻乐见”的流行语。如男男女女
(甚至公众人士)都自称“属丝”,都标榜“逼
格”,还有诸如“碉堡了
(爆了)、S_[傻逼
(戻)4、草泥马('操你妈'的异化)、我去('我
操'的变体)、你妹('操你妹'的减缩)”之类,
居然都说者大言不惭,听者也无动于衷,连
报纸、广告和电视节目都有这么写这么说
的。最近有学者建议在媒体上和公众场合
禁用这些词语,我举双手赞成。但我想或许
更需要从社会方言的角度研究一下为什么
会“脏字变干净”。任何语言中都有涉及性
器官、性活动、排泄物之类的脏字眼儿,但一
般要么不那么明显,例如“他妈的、娘希匹、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你丫的”;要么改换个写法,例如把“尻、會、
入改成谐音“靠、操、日、吊、逼'但
或许久而久之或换来换去,比如从“我會”演
变成“我操、我草、我卄、我屮艸挪隣、卧槽、
我次奥、WC、我擦、我去、哇塞”等,比如从
演化成“什么鸟、吊儿郎当、吊丝”等,这
本的
字
不
视
出
雅避秽特征,意思上也削弱了低俗侮辱功能,
乃至于像“我去、哇塞”居然还出现在央视春
晚小品中,“吊儿郎当、什么鸟都有”也混进
了词典。不过我想,就像“有毒细微颗粒物”
种
不见的
也
#
净的
话也还是“脏话'如果能“揭露”出这些污言秽
语的本来面目,那么不管怎么“洗白”、怎么
“化妆”、怎么“非詈化”,这些脏字脏词是不
应该有也不会有容身之地的,毕竟谁也不愿
意“出口成'脏附
注①《语言与国家》,商务印书馆、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年
版。该书的编写得到国家语委支持,是教育部哲学社
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
略研究"(10JZD0043)的成果之一。该书由赵世举主
编,李宇明、周洪波等14人组成编审委员会,陈章太、
陆俭明审定,主要合作作者有郭2、屈哨兵、苏金智、孙
茂松、王建勤、赵蓉晖、周庆生等31人。参考文献陈原.1980.语言与社会生活.北京:三联书店.
陈章太.2005.语言规划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戴庆厦.1993.社会语言学教程.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戴昭明.198&规范语言学探索.北京:三联书店.郭2.2013.中国社会语言学(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贺阳、沈阳(主编).2014.语言学概论规匕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胡明扬.1988/2004.语言和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北京:语文出版社.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主编).2006
201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规匕京:商务印书馆.李建国.2000.汉语规范史略规匕京:语文出版社.李军.2002.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规土会科学战35
中国语言战略线(6).李宇明.2001.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语言文字
应用(2).李宇明.2010.中国语言规划论关匕京:商务印书馆.李宇明.2010.中国语言规划论续论+匕京:商务印书馆.廖志林.2007.浅论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浙江社会
科学⑶.刘乃仲、马连鹏2003.网络语言: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大
连理工大学学报(社哲版)(3).刘一玲.1993.新词语产生的主要途径.语言文字应用(1).吕冀平、戴昭铭1999.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吕叔湘、朱德熙.1952.语法修辞讲话.上海:开明书店.罗常培.1989.语言与文化.北京:语文出版社.钱乃荣.2005.论语言的多样性和“规范化'语言教学与研
究⑵.牛光夏、谷瑞丽.2005.网络语言 语言作为符号的变异.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2009
2013.中国语言资源动态.北京:商务印书馆.邵敬敏(主编).2001.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沈阳.2006.语言学常识十五讲浅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沈阳、郭锐(主编).2014.现代汉语浅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沈阳、贺阳(主编).2015.语言学概论浅匕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
版社苏金智.2010.语言接触与语言借用
汉语借词消长研究
中
语言学
(14)苏培成.1994.现代汉字学纲要浅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苏培成.2003.关注社会语文生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苏新春.1992.汉语词义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王登峰.2009.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中国
教育报.2009年9月13日.魏晨.2015.新兴詈语的非詈化考察.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
学位论文.36武汉大学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主编).2009
2013.中语邢福义(主编).1990/2000.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
版社姚喜双.2013.做好推广规范工作,提高中文国际地位.中国
2013
年1
月4语文出版社(编).1997.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匕京:语文出版
社袁贵仁.2001.以规范标准建设为中心,开创语言文字应用
研究新局面.语言文字应用(3).张德鑫.1993.第三次浪潮
外来词引进规范刍议.语言文字
用(3)张浩明.2013科学保护语言资源#提升国家语言实力.中国
2013
年1
月4赵世举.2013.语言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国教育报.2013年
12
月13赵世举*(主编
出版社).2015.语言与国家+匕京:商务印书馆;北京:赵元任.1980.语言问题以匕京:商务印书馆.周庆生(主编).2001.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匕京:
语文出版社周有光.1979.汉字改革概论以匕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周有光.2000.现代文化的冲击波以匕京:三联书店.(本文原是为《语言与国家》一书写的书评,文章部分
内容曾发表于2015年《中国教育报》和《中国社会科学
报》,此次发表时有修改和补充)作者简介沈阳,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
教授,语言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兼职教
授,江苏高等学校2011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国
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动
态研究'(项目号:12&ZD173)首席专家。
全社会都应关注语言文字规范问题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ShenYang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of
modern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These
issues
include
how
to
treat
the
common
phenomena
in
social
language
situation,
how
to
protect dialects,
how
to
tre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how
to
view
expressions
using
foreign
words
,
how
to
evaluate
“Chinese
characters
dictation
competition'
,
how
to
discuss
the
phenomenon
8ha8swearing
phrasesremoveswearing
meanings
pragmaicaly.
Those
issues
are
no8only
valuablein
aca
words:
Language
and
Nations
,
social
language
situation
,
problems
concerning
language
and
script
,
thestandardizationofmodernChinese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