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关于摄影中景深的一些总结

IT圈 admin 53浏览 0评论

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公羊茜茜)

关于摄影中景深的一些总结

冯乙桓

通过几年来的摄影工作和研究,发现在摄影中景深问题是除了用光以外非常重要的因素,景深运用得当,会是照片更加清晰通透,增加照片吸引力。在此将以往本人在学习摄影经过中所学习到的关于景深的一些体会和实践做一总结。

我们看一幅画面是否清晰,在于我们眼睛对画面上各部分细节的分辨能力,能分辨的就觉得清晰;不能完全分辨的就感觉不太清晰;完全不能分辨的就感觉模糊,也叫虚糊。

仔细观察照片,尤其是放大较大尺寸的照片,就会发现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响的光点越小,图像的清晰度就越高。这是因为镜头聚焦在某一点上,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的光点。也就是说只有在焦点上的光点才是最小的光点。离开聚焦点向前或向后的其他景物,都不能在胶片上产生焦点,他们的焦点或在焦平面前面(比聚焦点远的景物)或在焦平面的后面(比聚焦点近的景物)。这些景物在焦平面上成像的光点都比焦点上的光点增大了。离开焦点距离越大,在胶片上结像的光点也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光点增大,但在视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当光点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不能构成清晰地影像了,光点越大,影像也就越虚糊。这些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光点叫做“模糊圈”。也就是说光点比模糊圈大时,就产第 1 页 共 7 页

生模糊的影像,光点比模糊圈小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这个点的大小是可以测量出来的,我们用这个点的直径来表示它的大小,称作模糊直径。一般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视力正常者在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对于模糊直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较为清晰的感觉;而模糊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看上去就不清晰了。那些照片中能清晰形成图像的区域,就是我们所说的景深,他其实也是指能被较为清晰记录的景物纵深距离,距离大,就叫做景深大;距离小,就称为景深小。根据模糊圈的原理,在景深范围内的景物影像清晰度以焦点上的影像为最高,其余景物清晰度按它离开焦点距离成正比例下降。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控制景深的范围来表现我们的作品,拍摄时对于景深大小的控制有这么几种:

1用光圈的大小控制景深,这种方法通常是最多采取的方法之一,光圈大光点大,光圈小相应光点缩小,所以收小光圈增加景深,开大光圈限制景深。这就是通常说的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2平时我们拍摄时,镜头的焦距或者变焦设定会影响看上去清晰地距离范围。当焦距延长时由于镜头的光学透视特性,会将远处的景物拉近并放大,景深会随之明显减小;相反,焦距减小,镜头将远处的景物缩小,景深会随之增大。这就是通常说的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3 在不同距离拍摄时,所有镜头对拍摄距离较远的地方与第 2 页 共 7 页

拍摄距离较近的地方相比,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这就是通常说的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

在除了这些,其它的因素也相应影响了景深的范围,在拍摄时也应该作一考虑。

1 除了光圈、焦距和摄距影响景深外,照片的放大倍率也对景深大小有密切关系。照片放大倍率大时模糊圈相应放大倍数较大,放大倍率小时模糊圈相应放大倍数较小,所以照片高倍率放大制作时景深就小些;照片低倍率放大时景深就大些。

2影响景深的光圈、摄距、镜头焦距以及照片制作时的放大倍率对景深的影像规律是相对而言的,就是说这四个因素在三个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另一个因素改变对景深大小的影响成立,否则这些规律就不一定成立。

3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必须得在超焦点以内,如果超出了超焦点距离,那么与原规律相反了。后面所说的超焦距时会说到。

那我们怎么知道所拍摄的景深大概范围是多少呢?其实在拍摄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相机上的景深表来预测大概的景深范围。这个表一般在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在表示摄距的数字两侧,可找出一组相同的光圈值,这就表示在这个摄距上,两个相同光圈值之间就是所标光圈的景深范围。有了这个表,我们就可以迅速读出对于具体光圈和对焦距离景深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

那么一个镜头怎么样用它的景深才能达到最大呢?有一个第 3 页 共 7 页

办法,就是聚焦在超焦距上,这时候是景深最大的时候,它可以达到1/2超焦距至无限远。

可是超焦距不是一个固定的距离,它会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的变化而变化的。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模糊圈要求越小,超焦距就越远。超焦距越近,景深越大;超焦距越远,景深越小。

确定超焦距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镜头上距离可读的“∞”对准你所用光圈的景深远界限,这时镜头所指出的聚焦距离就是针该拍摄条件的超焦距。

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术,它能获取最大的景深拍摄。在拍摄时需要景深范围包括到无穷远并且较近的景物也包括在景深范围内时,才涉及运用超焦距。不包括无穷远时则是运用光圈摄距和镜头焦距影响景深的规律来控制景深。在运用超焦距时所拍较近的景物仍然不能包括在景深范围之内,或是在拍摄时在超焦距所扩大的景深范围内无实际景物,再者是景物不适合包括在景深范围内的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超焦距聚焦了。否则会弄巧成拙失去超焦距的价值。

知道了以上所有这些,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获取最大或最小的景深了,例如用上较长焦距的镜头再打开最大光圈,再尽可能的缩短摄距,这样就能获取最小的景深效果。相反用短焦距的镜头缩小到最小光圈再用上超焦距聚焦,就能获得最大的景深效果。

第 4 页 共 7 页

另外目前的单反数码相机有135全画幅、APS画幅和3/4画幅,非单反的有类单反相机和一般卡片数码相机等,最近又有了机身小巧,携带方便又可以跟换镜头单电的数码相机。除了全画幅数码相机以外,其他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均达不到全画幅画面。那么在不是全画幅的相机上景深怎么运用呢?

我们用佳能50D来说明:在机身上安装50mm的定焦头,将光圈和聚焦点任意设置好不变,那么这款镜头在50D机身上焦距还是50mm但它用在50D上却相当于50*1.6=80mm的的镜头。这其实并不是因为镜头焦距变了,而是因为50D的CMOS的面积比全画幅小,相当于从全画幅画面上截取下来一部分画面,这部分画面相当于全画幅相机在镜头焦距为80mm时镜头像场范围大小。虽然镜头焦距在这款机身上看上去焦距有一定比例的增倍,但是实际的焦距和像场并没有改变。同一款镜头,在光圈和摄距没有改变时图像的景深也没有改变。这就是说在APS画幅相机上的镜头和全画幅上同一款镜头在摄距、光圈相同的情况下,它的景深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在全画幅的相机上使用80mm的镜头和APS画幅上使用50mm的镜头,当它们摄距都一样的话,它们的取景范围是基本一样的。如果两个镜头光圈一样,全画幅所取画面的景深是80mm镜头的景深,而APS画幅所取画面的景深则是50mm镜头的景深,根据景深控制规律,在光圈第 5 页 共 7 页

和摄距相等的情况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如果在全画幅相机也需要得到和APS画幅相机相同的景深,那么只有将光圈缩小。光圈缩小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相应曝光时间就得延长。在弱光光照条件下,要取得相同的景深范围,那么APS画幅相机在速度上就稍占优势了。在拍摄时相同摄距和取景范围的时候,50D这类APS画幅相机所制造的最大景深也是相同条件下全画幅更小光圈才能达到的。同样APS画幅相机和全画幅相机在相同条件下需要更小的景深时,全画幅相机就能达到更好效果了。

现在后期制作的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模仿制作出景深效果,但还是受到前期拍摄时的约束,他能够把大景深改成小景深,但是小景深改成大景深还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在前期拍摄中控制好景深效果,尽量减少后期的加工,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

第 6 页 共 7 页

2024年2月28日发(作者:公羊茜茜)

关于摄影中景深的一些总结

冯乙桓

通过几年来的摄影工作和研究,发现在摄影中景深问题是除了用光以外非常重要的因素,景深运用得当,会是照片更加清晰通透,增加照片吸引力。在此将以往本人在学习摄影经过中所学习到的关于景深的一些体会和实践做一总结。

我们看一幅画面是否清晰,在于我们眼睛对画面上各部分细节的分辨能力,能分辨的就觉得清晰;不能完全分辨的就感觉不太清晰;完全不能分辨的就感觉模糊,也叫虚糊。

仔细观察照片,尤其是放大较大尺寸的照片,就会发现影像是由无数明暗不同的光点组成的,构成影响的光点越小,图像的清晰度就越高。这是因为镜头聚焦在某一点上,该点在胶片上便产生焦点,焦点是构成影像的最小的光点。也就是说只有在焦点上的光点才是最小的光点。离开聚焦点向前或向后的其他景物,都不能在胶片上产生焦点,他们的焦点或在焦平面前面(比聚焦点远的景物)或在焦平面的后面(比聚焦点近的景物)。这些景物在焦平面上成像的光点都比焦点上的光点增大了。离开焦点距离越大,在胶片上结像的光点也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虽然光点增大,但在视觉效果上仍能产生较为清晰的影像,当光点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不能构成清晰地影像了,光点越大,影像也就越虚糊。这些在视觉效果上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光点叫做“模糊圈”。也就是说光点比模糊圈大时,就产第 1 页 共 7 页

生模糊的影像,光点比模糊圈小就能产生清晰或较为清晰的影像。这个点的大小是可以测量出来的,我们用这个点的直径来表示它的大小,称作模糊直径。一般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视力正常者在距照片25厘米观看时,对于模糊直径为0.25mm的影像仍能较为清晰的感觉;而模糊直径大于0.25mm的影像,看上去就不清晰了。那些照片中能清晰形成图像的区域,就是我们所说的景深,他其实也是指能被较为清晰记录的景物纵深距离,距离大,就叫做景深大;距离小,就称为景深小。根据模糊圈的原理,在景深范围内的景物影像清晰度以焦点上的影像为最高,其余景物清晰度按它离开焦点距离成正比例下降。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控制景深的范围来表现我们的作品,拍摄时对于景深大小的控制有这么几种:

1用光圈的大小控制景深,这种方法通常是最多采取的方法之一,光圈大光点大,光圈小相应光点缩小,所以收小光圈增加景深,开大光圈限制景深。这就是通常说的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2平时我们拍摄时,镜头的焦距或者变焦设定会影响看上去清晰地距离范围。当焦距延长时由于镜头的光学透视特性,会将远处的景物拉近并放大,景深会随之明显减小;相反,焦距减小,镜头将远处的景物缩小,景深会随之增大。这就是通常说的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3 在不同距离拍摄时,所有镜头对拍摄距离较远的地方与第 2 页 共 7 页

拍摄距离较近的地方相比,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这就是通常说的摄距与景深成正比,摄距远景深大,摄距近景深小。

在除了这些,其它的因素也相应影响了景深的范围,在拍摄时也应该作一考虑。

1 除了光圈、焦距和摄距影响景深外,照片的放大倍率也对景深大小有密切关系。照片放大倍率大时模糊圈相应放大倍数较大,放大倍率小时模糊圈相应放大倍数较小,所以照片高倍率放大制作时景深就小些;照片低倍率放大时景深就大些。

2影响景深的光圈、摄距、镜头焦距以及照片制作时的放大倍率对景深的影像规律是相对而言的,就是说这四个因素在三个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另一个因素改变对景深大小的影响成立,否则这些规律就不一定成立。

3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必须得在超焦点以内,如果超出了超焦点距离,那么与原规律相反了。后面所说的超焦距时会说到。

那我们怎么知道所拍摄的景深大概范围是多少呢?其实在拍摄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相机上的景深表来预测大概的景深范围。这个表一般在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在表示摄距的数字两侧,可找出一组相同的光圈值,这就表示在这个摄距上,两个相同光圈值之间就是所标光圈的景深范围。有了这个表,我们就可以迅速读出对于具体光圈和对焦距离景深的最近距离和最远距离。

那么一个镜头怎么样用它的景深才能达到最大呢?有一个第 3 页 共 7 页

办法,就是聚焦在超焦距上,这时候是景深最大的时候,它可以达到1/2超焦距至无限远。

可是超焦距不是一个固定的距离,它会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的变化而变化的。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模糊圈要求越小,超焦距就越远。超焦距越近,景深越大;超焦距越远,景深越小。

确定超焦距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镜头上距离可读的“∞”对准你所用光圈的景深远界限,这时镜头所指出的聚焦距离就是针该拍摄条件的超焦距。

超焦距的运用是一种扩大景深的聚焦技术,它能获取最大的景深拍摄。在拍摄时需要景深范围包括到无穷远并且较近的景物也包括在景深范围内时,才涉及运用超焦距。不包括无穷远时则是运用光圈摄距和镜头焦距影响景深的规律来控制景深。在运用超焦距时所拍较近的景物仍然不能包括在景深范围之内,或是在拍摄时在超焦距所扩大的景深范围内无实际景物,再者是景物不适合包括在景深范围内的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超焦距聚焦了。否则会弄巧成拙失去超焦距的价值。

知道了以上所有这些,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获取最大或最小的景深了,例如用上较长焦距的镜头再打开最大光圈,再尽可能的缩短摄距,这样就能获取最小的景深效果。相反用短焦距的镜头缩小到最小光圈再用上超焦距聚焦,就能获得最大的景深效果。

第 4 页 共 7 页

另外目前的单反数码相机有135全画幅、APS画幅和3/4画幅,非单反的有类单反相机和一般卡片数码相机等,最近又有了机身小巧,携带方便又可以跟换镜头单电的数码相机。除了全画幅数码相机以外,其他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均达不到全画幅画面。那么在不是全画幅的相机上景深怎么运用呢?

我们用佳能50D来说明:在机身上安装50mm的定焦头,将光圈和聚焦点任意设置好不变,那么这款镜头在50D机身上焦距还是50mm但它用在50D上却相当于50*1.6=80mm的的镜头。这其实并不是因为镜头焦距变了,而是因为50D的CMOS的面积比全画幅小,相当于从全画幅画面上截取下来一部分画面,这部分画面相当于全画幅相机在镜头焦距为80mm时镜头像场范围大小。虽然镜头焦距在这款机身上看上去焦距有一定比例的增倍,但是实际的焦距和像场并没有改变。同一款镜头,在光圈和摄距没有改变时图像的景深也没有改变。这就是说在APS画幅相机上的镜头和全画幅上同一款镜头在摄距、光圈相同的情况下,它的景深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在全画幅的相机上使用80mm的镜头和APS画幅上使用50mm的镜头,当它们摄距都一样的话,它们的取景范围是基本一样的。如果两个镜头光圈一样,全画幅所取画面的景深是80mm镜头的景深,而APS画幅所取画面的景深则是50mm镜头的景深,根据景深控制规律,在光圈第 5 页 共 7 页

和摄距相等的情况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如果在全画幅相机也需要得到和APS画幅相机相同的景深,那么只有将光圈缩小。光圈缩小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相应曝光时间就得延长。在弱光光照条件下,要取得相同的景深范围,那么APS画幅相机在速度上就稍占优势了。在拍摄时相同摄距和取景范围的时候,50D这类APS画幅相机所制造的最大景深也是相同条件下全画幅更小光圈才能达到的。同样APS画幅相机和全画幅相机在相同条件下需要更小的景深时,全画幅相机就能达到更好效果了。

现在后期制作的水平不断提高,可以模仿制作出景深效果,但还是受到前期拍摄时的约束,他能够把大景深改成小景深,但是小景深改成大景深还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在前期拍摄中控制好景深效果,尽量减少后期的加工,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

第 6 页 共 7 页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