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拜竹韵)
适马AF28-135mmf/3.8-5.6
外观与操作:对于28-135mm变焦范围的镜头来说,这支适马镜头很小巧,
重量也很合理。漂亮的哑黑色镜身,变焦环包裹以带棱纹的橡胶,握持性佳,转
动顺畅,但阻尼略嫌小,当镜头指向上方时会发生很轻微的变焦滑动。手动对焦
环未覆以橡胶但带有棱纹,握持性好,操作顺畅,但有很轻微的刮擦声,阻尼小。
我们测试使用的为美能达卡口,自动对焦有些噪音。焦长刻线大小合理,白色,
很容易辨读。公制,英制距离和景深数字略嫌小,而且我们更希望英制和公制距
离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景深刻线提供了有限的读数,只有28mm,50mm和
135mm的。配套的插刀式遮光罩安装方便,对直射光线提供了很好的遮蔽。 为
转入微距对焦,使用者必须首先将变焦环变焦至135mm处,然后将标记明显但
尺寸过小的转换钮从普通模式转入微距模式,微距模式下可以从1∶2至无穷远
连续对焦,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要脱离微距模式,使用者在将切换钮置于普通
位置前必须首先将镜头对焦于普通距离——有点不方便。
测试情况:SQF值测试情况(括号内分别为20×24英寸SQF得分值和等级):
28mm:
光圈 8x10吋 20x24吋
3.8 94.9 A+ 80.5 B
5.6 95.3 A+ 82.4 B
8.0 95.5 A+ 83.3 B
11.0 95.3 A+ 82.3 B
16.0 94.8 A+ 80.0 B
22.0 93.7 A 75.5 C+
70mm:
光圈 8x10吋 20x24吋
4.5 94.8 A+ 80.3 B
8.0 95.5 A+ 84.0 B
11.0 95.6 A+ 84.7 B+
16.0 95.2 A+ 82.8 B
22.0 94.4 A+ 79.0 B
32.0 93.2 A 72.1 C+
135mm:
光圈 8x10吋 20x24吋
5.6 92.5 A 67.5 C
8.0 93.5 A 72.7 C+
11.0 93.3 A 72.0 C+
16.0 92.7 A 68.6 C
22.0 91.9 A 63.7 C
32.0 89.8 A 52.8 D
SQF值测试结果显示其表现在28mm处极佳,70mm处明显高于普通水平,135mm
处略高于普通水平。28mm处有可察觉的较小像场弯曲,70mm处则几乎没有,
而135mm处高。28mm处有可察觉的桶型畸变(1.25%),70mm和135mm处可
见轻微的枕型畸变(分别为0.40%和0.45%)。胶平面曝光精确度28mm处特别
高,除最大光圈时由于四周光量下降可见1/2挡欠曝外,其余所有光圈下为1/10
挡以内欠曝,135mm处胶平面曝光很精确,最大光圈时由于四周光量下降呈1/3
挡欠曝,f/8至f/22时为1/10挡欠曝,f/32时为1/4挡欠曝。
28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51cm,此时放大率为1∶14.8,中央锐度在所有光
圈下均极佳,而边缘锐度f/3.8至f/5.6时低于普通水平,f/8时可接受,f/11时很
好,f/16至f/22时极佳,最佳光圈为f/16。70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50cm,
此时放大率为1∶6.6,中央锐度在所有光圈下均极佳,边缘锐度f/4.5时可接受,
f/5.6时好,f/8至f/11时极佳,f/16时很好,f/22至f/32时好,最佳光圈为f/8。
135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5cm,此时放大率为1∶2.1,中央锐度f/5.6至f/22
时极佳,f/32时很好,边缘锐度则在所有光圈下低于普通水平,最佳光圈为f/32。
使用情况:反转片实拍测试,除28mm处f/3.8时的边缘和135mm处f/32
时影像略软外,其余所有焦长和光圈下很锐利,有反差。四周光量下降在所有光
圈下自f/8消失。眩光在所有焦长和光圈下均得到很好地控制。
结论:是非常实用的焦长段,外形小巧,不借助任何附件可达到1∶2的近
摄能力,使这支镜头成为全能镜头,除近摄时边缘锐度外,总体上表现好。
焦长:28-135mm(实测30.59-137.69mm)
光圈:标定最大f/3.8-5.6,实测f/3.84-6.16,最小f/22-32
镜片结构:13组12片 视角:对角75-18度
焦长标记:28-,35-,50-,70-,100-,135mm
变焦:顺时针旋转变焦环70度至135mm
对焦:逆时针旋转对焦环60度至最近对焦距离2.4米
镜身规格:最短76mm,最长120mm,直径75mm
重量:436克 滤镜尺寸:62mm 标准附件:遮光罩
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拜竹韵)
适马AF28-135mmf/3.8-5.6
外观与操作:对于28-135mm变焦范围的镜头来说,这支适马镜头很小巧,
重量也很合理。漂亮的哑黑色镜身,变焦环包裹以带棱纹的橡胶,握持性佳,转
动顺畅,但阻尼略嫌小,当镜头指向上方时会发生很轻微的变焦滑动。手动对焦
环未覆以橡胶但带有棱纹,握持性好,操作顺畅,但有很轻微的刮擦声,阻尼小。
我们测试使用的为美能达卡口,自动对焦有些噪音。焦长刻线大小合理,白色,
很容易辨读。公制,英制距离和景深数字略嫌小,而且我们更希望英制和公制距
离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景深刻线提供了有限的读数,只有28mm,50mm和
135mm的。配套的插刀式遮光罩安装方便,对直射光线提供了很好的遮蔽。 为
转入微距对焦,使用者必须首先将变焦环变焦至135mm处,然后将标记明显但
尺寸过小的转换钮从普通模式转入微距模式,微距模式下可以从1∶2至无穷远
连续对焦,自动对焦或手动对焦。要脱离微距模式,使用者在将切换钮置于普通
位置前必须首先将镜头对焦于普通距离——有点不方便。
测试情况:SQF值测试情况(括号内分别为20×24英寸SQF得分值和等级):
28mm:
光圈 8x10吋 20x24吋
3.8 94.9 A+ 80.5 B
5.6 95.3 A+ 82.4 B
8.0 95.5 A+ 83.3 B
11.0 95.3 A+ 82.3 B
16.0 94.8 A+ 80.0 B
22.0 93.7 A 75.5 C+
70mm:
光圈 8x10吋 20x24吋
4.5 94.8 A+ 80.3 B
8.0 95.5 A+ 84.0 B
11.0 95.6 A+ 84.7 B+
16.0 95.2 A+ 82.8 B
22.0 94.4 A+ 79.0 B
32.0 93.2 A 72.1 C+
135mm:
光圈 8x10吋 20x24吋
5.6 92.5 A 67.5 C
8.0 93.5 A 72.7 C+
11.0 93.3 A 72.0 C+
16.0 92.7 A 68.6 C
22.0 91.9 A 63.7 C
32.0 89.8 A 52.8 D
SQF值测试结果显示其表现在28mm处极佳,70mm处明显高于普通水平,135mm
处略高于普通水平。28mm处有可察觉的较小像场弯曲,70mm处则几乎没有,
而135mm处高。28mm处有可察觉的桶型畸变(1.25%),70mm和135mm处可
见轻微的枕型畸变(分别为0.40%和0.45%)。胶平面曝光精确度28mm处特别
高,除最大光圈时由于四周光量下降可见1/2挡欠曝外,其余所有光圈下为1/10
挡以内欠曝,135mm处胶平面曝光很精确,最大光圈时由于四周光量下降呈1/3
挡欠曝,f/8至f/22时为1/10挡欠曝,f/32时为1/4挡欠曝。
28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51cm,此时放大率为1∶14.8,中央锐度在所有光
圈下均极佳,而边缘锐度f/3.8至f/5.6时低于普通水平,f/8时可接受,f/11时很
好,f/16至f/22时极佳,最佳光圈为f/16。70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50cm,
此时放大率为1∶6.6,中央锐度在所有光圈下均极佳,边缘锐度f/4.5时可接受,
f/5.6时好,f/8至f/11时极佳,f/16时很好,f/22至f/32时好,最佳光圈为f/8。
135mm处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5cm,此时放大率为1∶2.1,中央锐度f/5.6至f/22
时极佳,f/32时很好,边缘锐度则在所有光圈下低于普通水平,最佳光圈为f/32。
使用情况:反转片实拍测试,除28mm处f/3.8时的边缘和135mm处f/32
时影像略软外,其余所有焦长和光圈下很锐利,有反差。四周光量下降在所有光
圈下自f/8消失。眩光在所有焦长和光圈下均得到很好地控制。
结论:是非常实用的焦长段,外形小巧,不借助任何附件可达到1∶2的近
摄能力,使这支镜头成为全能镜头,除近摄时边缘锐度外,总体上表现好。
焦长:28-135mm(实测30.59-137.69mm)
光圈:标定最大f/3.8-5.6,实测f/3.84-6.16,最小f/22-32
镜片结构:13组12片 视角:对角75-18度
焦长标记:28-,35-,50-,70-,100-,135mm
变焦:顺时针旋转变焦环70度至135mm
对焦:逆时针旋转对焦环60度至最近对焦距离2.4米
镜身规格:最短76mm,最长120mm,直径75mm
重量:436克 滤镜尺寸:62mm 标准附件:遮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