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壤驷心怡)
章末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
物线的定义及其应用,会用定义法求标准方程.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
求法.4.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会利用几何性质解决相关问题.5.掌握简单的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法.
1.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椭圆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定义
F
1
,F
2
的距离的和等
于常数(大于|F
1
F
2
|)的
点的轨迹或集合
x
2
y
2
+=1(a>b>0)
a
2
b
2
a
2
-b
2
=c
2
封闭图形
双曲线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
1
,F
2
的距离的差的
绝对值等于常数(小
于|F
1
F
2
|且不等于零)
的点的轨迹
x
2
y
2
-=1(a>0,b>0)
a
2
b
2
a
2
+b
2
=c
2
y
2
=2px(p>0)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F∉l)的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抛物线
标准方程
关系式
图形
对称性
顶点
离心率
准线方程
决定形状的因素
无限延展,有渐近线 无限延展,没有渐近线
无对称中心
一条对称轴
两个
e>1
e决定开口大小
一个
e=1
p
x=-
2
2p决定开口大小
对称中心为原点
两条对称轴
四个
0 e决定扁平程度 2.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 (1)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求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包括“定位”和“定量”两方面,一般先确定焦点的位置,再确 定参数.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要分情况讨论.也可将椭圆方程设为Ax 2 +By 2 =1(A>0,B>0, 1111 A≠B),其中当>时,焦点在x轴上,当<时,焦点在y轴上;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 2 + ABAB 11 By 2 =1(AB<0),当<0时,焦点在y轴上,当<0时,焦点在x轴上. AB x 2 y 2 x 2 y 2 另外,与已知双曲线 2 - 2 =1(a>0,b>0)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2 - 2 =λ(λ≠0);已 abab 知所求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其方程可设为x 2 -y 2 =λ(λ≠0).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先确定抛物线的方程类型,再由条件求出参数p的大小.当焦点位 置不确定时,要分情况讨论,也可将方程设为y 2 =2px(p≠0)或x 2 =2py(p≠0),然后建立方 程求出参数p的值. 3.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的问题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讨论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 的个数来确定,通常消去方程组中变量y(或x)得到关于变量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考虑 该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则有Δ>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Δ=0⇔直线与圆锥曲 线相切于一点;Δ<0⇔直线与圆锥曲线无交点. (2)直线l截圆锥曲线所得的弦长|AB|=1+k 2 x 1 -x 2 2 或|AB|= 1+ 1 2 y 1 -y 2 2 ,其中k k 是直线l的斜率,(x 1 ,y 1 ),(x 2 ,y 2 )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且(x 1 -x 2 ) 2 =(x 1 +x 2 ) 2 -4x 1 x 2 ,x 1 +x 2 ,x 1 x 2 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整体给出. 4.方法、规律归纳 (1)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 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2)代入(相关点、转移)法求曲线方程时一般有两个动点,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次动的. 当题目中的条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时,一般可以用转移法求轨迹方程: ①一个动点P(x,y)在已知方程的曲线上移动; ②另一个动点随P(x,y)的变化而变化; ③变化过程中P(x,y)满足一定的规律. (3)参数法: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常通过解 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出所求轨迹方程,该法要注意以下问题:参 数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参数方程是动点的轨迹方程,在化简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时候不 能改变方程的解集. (4)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主要利用定义法及待定系数法.
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壤驷心怡)
章末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
物线的定义及其应用,会用定义法求标准方程.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
求法.4.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会利用几何性质解决相关问题.5.掌握简单的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的解决方法.
1.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椭圆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定义
F
1
,F
2
的距离的和等
于常数(大于|F
1
F
2
|)的
点的轨迹或集合
x
2
y
2
+=1(a>b>0)
a
2
b
2
a
2
-b
2
=c
2
封闭图形
双曲线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
1
,F
2
的距离的差的
绝对值等于常数(小
于|F
1
F
2
|且不等于零)
的点的轨迹
x
2
y
2
-=1(a>0,b>0)
a
2
b
2
a
2
+b
2
=c
2
y
2
=2px(p>0)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F∉l)的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抛物线
标准方程
关系式
图形
对称性
顶点
离心率
准线方程
决定形状的因素
无限延展,有渐近线 无限延展,没有渐近线
无对称中心
一条对称轴
两个
e>1
e决定开口大小
一个
e=1
p
x=-
2
2p决定开口大小
对称中心为原点
两条对称轴
四个
0 e决定扁平程度 2.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 (1)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求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包括“定位”和“定量”两方面,一般先确定焦点的位置,再确 定参数.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要分情况讨论.也可将椭圆方程设为Ax 2 +By 2 =1(A>0,B>0, 1111 A≠B),其中当>时,焦点在x轴上,当<时,焦点在y轴上;双曲线方程可设为Ax 2 + ABAB 11 By 2 =1(AB<0),当<0时,焦点在y轴上,当<0时,焦点在x轴上. AB x 2 y 2 x 2 y 2 另外,与已知双曲线 2 - 2 =1(a>0,b>0)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2 - 2 =λ(λ≠0);已 abab 知所求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其方程可设为x 2 -y 2 =λ(λ≠0).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先确定抛物线的方程类型,再由条件求出参数p的大小.当焦点位 置不确定时,要分情况讨论,也可将方程设为y 2 =2px(p≠0)或x 2 =2py(p≠0),然后建立方 程求出参数p的值. 3.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的问题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讨论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 的个数来确定,通常消去方程组中变量y(或x)得到关于变量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考虑 该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则有Δ>0⇔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Δ=0⇔直线与圆锥曲 线相切于一点;Δ<0⇔直线与圆锥曲线无交点. (2)直线l截圆锥曲线所得的弦长|AB|=1+k 2 x 1 -x 2 2 或|AB|= 1+ 1 2 y 1 -y 2 2 ,其中k k 是直线l的斜率,(x 1 ,y 1 ),(x 2 ,y 2 )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A,B的坐标,且(x 1 -x 2 ) 2 =(x 1 +x 2 ) 2 -4x 1 x 2 ,x 1 +x 2 ,x 1 x 2 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整体给出. 4.方法、规律归纳 (1)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 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2)代入(相关点、转移)法求曲线方程时一般有两个动点,一个是主动的,另一个是次动的. 当题目中的条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时,一般可以用转移法求轨迹方程: ①一个动点P(x,y)在已知方程的曲线上移动; ②另一个动点随P(x,y)的变化而变化; ③变化过程中P(x,y)满足一定的规律. (3)参数法: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常通过解 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出所求轨迹方程,该法要注意以下问题:参 数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参数方程是动点的轨迹方程,在化简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时候不 能改变方程的解集. (4)求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主要利用定义法及待定系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