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鄞思洁)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提名奖种:国家技术发明奖
提名单位意见:
高性能特种材料在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硬度高、脆性大等问题,
难以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制备成复杂形状制品,极大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和有效利用,因此亟需研发特
种材料复杂零件的近终形制造技术。项目突破了近球形微细粉末原料制备、精密成形、组织性能精确
调控、关键工艺装备和自动化生产质量监测等关键技术。首创了近球形微细特种粉体制备和改性新技
术,实现特种粉末原料的自主化;发明了多种粘结剂体系及成形和高效脱脂工艺,解决了坯体两相分
离、变形、增氧、缺陷等控制难题;发明了强化烧结致密化和组织性能精确调控技术,实现高性能近
终形制造;发明和开发了微注射成形模具、侧抽芯模具新结构、专用注射成形机、高效脱脂炉和节能
烧结炉等关键工艺装备,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尺寸、外观质量在线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动态
抓取和分拣软硬件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申请PCT
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108篇,多种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解
决了多项国防装备建设和研发的“卡脖子”问题,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建成世界排名靠前的注射成
形企业,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粉末注射成形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成47条生产线,近三年新增销售
52.96亿元,新增利润6.32亿元。
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学科。高性能特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在
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然而,这类材料往往硬度高、脆性大,难以采用传统加工技
术制备成复杂形状制品,极大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和有效利用,因此亟需研发特种材料复杂零件的近
终形制造技术。
项目针对国防装备、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等领域的需要,研究高性能金属钨、氮化铝等特种材
料粉末注射成形系统理论和方法,突破近球形微细粉末原料制备、精密成形、组织性能精确调控、关
键工艺装备和质量监测软硬件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小型复杂形状制品的近终形制造,并推广应用于
其他材料体系。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申请PCT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
出版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108篇。
1、首创了适合注射成形的近球形微细特种粉体制备和改性新技术。提出了基于酸根离子的化
学推进剂理论,创立了可控溶液燃烧合成难熔金属和氮化物反应体系和工艺,制备出了高分散近球形
微细氮化铝和钨基粉体。创立了“气流分级分散-等离子球化”粉体改性技术,制备出了满足精密多孔
电极需要的细粒径窄分布球形钨粉。
2、发明了适合不同材料的粘结剂体系及成形和高效脱脂工艺。提出了基于聚合物功能基团的
多组元粘结剂设计原理,创立了两相流协调运动模型,阐明了两相分离和缺陷产生的不确定性机理,
1
发明了残碳型、低残留型和高粘性粘结剂体系,有效解决了坯体两相分离、变形、增氧、缺陷等控制
难题。
3、发明了多孔脱脂坯强化烧结致密化和组织性能精确调控技术。提出了金属钨的低温无压活
化烧结致密化理论和钝化处理孔隙结构精确调控技术,突破了高致密度钨的细晶化和多孔钨的孔隙均
匀化技术瓶颈,高致密钨的晶粒尺寸仅570nm,抗电子轰击性能提高2个数量级,多孔钨的活性物质
填充量提高20%;综合利用液相烧结和残碳“脱氧”原理,解决了氮化铝高致密化、晶界相控制和晶
格净化等难题,热导率高达248W·m·K。
4、发明和开发了微注射成形模具、侧抽芯模具新结构、专用注射成形机、高效脱脂炉和节能
烧结炉等关键工艺装备,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尺寸、外观质量在线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动态
抓取和分拣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效率提高6倍以上,产品尺寸精度达
到±0.2%。
依托该成果建成了世界规模排名靠前的粉末注射成形生产线,引领了行业发展,科技成果评
价专家组认为:“复杂形状氮化铝构件注射成形工艺技术”和“高性能金属钨制品精密制备技术”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
奖1项。成果推广应用于20余家企业,建设生产线47条。近三年,新增销售54.09亿元,新增利润
7.05元(其中完成单位新增销售39.99元,新增利润亿4.31元),多种产品解决了国防装备发展“卡
脖子”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客观评价
(一)国内外相关技术比较
该项目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提供了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注射成形金属钨、氮化铝等特种粉体材料制品性能以及近终形制造能力全面优
于国内外公开报道水平。
(二)科技查新报告结论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结果:在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专利中,除本查新项目组成员及
其指导的学生发表的文献和发明的专利外,未见有与本查新项目相同的下述报道:开发出溶液燃烧合
成纳米钨基粉末新技术,并制备出致密度大于95-98%,晶粒尺寸约为570nm,硬度699HV
0.2
,抗弯强度
为568MPa的钨制品;开发出“气流分散+等离子球化”制备细粒度、窄分布球形钨粉的方法,并制备
出孔隙均匀且连通度好的复杂形状多孔钨制品;开发出一种含易残碳疏水性树脂类聚合物组元的粘结
剂和残碳“脱氧”技术,制备出热导率高达248W·m·K的氮化铝制品;开发出微注射成形模具和侧
抽芯模具新结构及其加工工艺、专用注射成形机、高效脱脂炉和节能烧结炉等装备;开发出基于机器
视觉的注射成形产品尺寸、外观质量在线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动态抓取、装配和分拣软硬件系统,
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和高质量稳定性控制,效率提高6倍以上,产品尺寸精度达到±0.2%,最小特
征尺寸0.16mm。
(三)项目验收和成果评价
2018年7月1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高性能金属钨制品精密制备技术及应用”成果评
价:“成果在国防重要型号武器和民品中获得成功应用,为实现武器系统的高性能化和相关产业的发
-1-1
-1-1
2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鄞思洁)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提名奖种:国家技术发明奖
提名单位意见:
高性能特种材料在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硬度高、脆性大等问题,
难以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制备成复杂形状制品,极大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和有效利用,因此亟需研发特
种材料复杂零件的近终形制造技术。项目突破了近球形微细粉末原料制备、精密成形、组织性能精确
调控、关键工艺装备和自动化生产质量监测等关键技术。首创了近球形微细特种粉体制备和改性新技
术,实现特种粉末原料的自主化;发明了多种粘结剂体系及成形和高效脱脂工艺,解决了坯体两相分
离、变形、增氧、缺陷等控制难题;发明了强化烧结致密化和组织性能精确调控技术,实现高性能近
终形制造;发明和开发了微注射成形模具、侧抽芯模具新结构、专用注射成形机、高效脱脂炉和节能
烧结炉等关键工艺装备,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尺寸、外观质量在线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动态
抓取和分拣软硬件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申请PCT
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108篇,多种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解
决了多项国防装备建设和研发的“卡脖子”问题,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建成世界排名靠前的注射成
形企业,引领和推动了我国粉末注射成形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成47条生产线,近三年新增销售
52.96亿元,新增利润6.32亿元。
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学科。高性能特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在
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然而,这类材料往往硬度高、脆性大,难以采用传统加工技
术制备成复杂形状制品,极大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和有效利用,因此亟需研发特种材料复杂零件的近
终形制造技术。
项目针对国防装备、汽车、智能电子产品等领域的需要,研究高性能金属钨、氮化铝等特种材
料粉末注射成形系统理论和方法,突破近球形微细粉末原料制备、精密成形、组织性能精确调控、关
键工艺装备和质量监测软硬件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小型复杂形状制品的近终形制造,并推广应用于
其他材料体系。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申请PCT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
出版著作2部,发表SCI论文108篇。
1、首创了适合注射成形的近球形微细特种粉体制备和改性新技术。提出了基于酸根离子的化
学推进剂理论,创立了可控溶液燃烧合成难熔金属和氮化物反应体系和工艺,制备出了高分散近球形
微细氮化铝和钨基粉体。创立了“气流分级分散-等离子球化”粉体改性技术,制备出了满足精密多孔
电极需要的细粒径窄分布球形钨粉。
2、发明了适合不同材料的粘结剂体系及成形和高效脱脂工艺。提出了基于聚合物功能基团的
多组元粘结剂设计原理,创立了两相流协调运动模型,阐明了两相分离和缺陷产生的不确定性机理,
1
发明了残碳型、低残留型和高粘性粘结剂体系,有效解决了坯体两相分离、变形、增氧、缺陷等控制
难题。
3、发明了多孔脱脂坯强化烧结致密化和组织性能精确调控技术。提出了金属钨的低温无压活
化烧结致密化理论和钝化处理孔隙结构精确调控技术,突破了高致密度钨的细晶化和多孔钨的孔隙均
匀化技术瓶颈,高致密钨的晶粒尺寸仅570nm,抗电子轰击性能提高2个数量级,多孔钨的活性物质
填充量提高20%;综合利用液相烧结和残碳“脱氧”原理,解决了氮化铝高致密化、晶界相控制和晶
格净化等难题,热导率高达248W·m·K。
4、发明和开发了微注射成形模具、侧抽芯模具新结构、专用注射成形机、高效脱脂炉和节能
烧结炉等关键工艺装备,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尺寸、外观质量在线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动态
抓取和分拣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效率提高6倍以上,产品尺寸精度达
到±0.2%。
依托该成果建成了世界规模排名靠前的粉末注射成形生产线,引领了行业发展,科技成果评
价专家组认为:“复杂形状氮化铝构件注射成形工艺技术”和“高性能金属钨制品精密制备技术”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
奖1项。成果推广应用于20余家企业,建设生产线47条。近三年,新增销售54.09亿元,新增利润
7.05元(其中完成单位新增销售39.99元,新增利润亿4.31元),多种产品解决了国防装备发展“卡
脖子”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客观评价
(一)国内外相关技术比较
该项目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提供了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注射成形金属钨、氮化铝等特种粉体材料制品性能以及近终形制造能力全面优
于国内外公开报道水平。
(二)科技查新报告结论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结果:在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专利中,除本查新项目组成员及
其指导的学生发表的文献和发明的专利外,未见有与本查新项目相同的下述报道:开发出溶液燃烧合
成纳米钨基粉末新技术,并制备出致密度大于95-98%,晶粒尺寸约为570nm,硬度699HV
0.2
,抗弯强度
为568MPa的钨制品;开发出“气流分散+等离子球化”制备细粒度、窄分布球形钨粉的方法,并制备
出孔隙均匀且连通度好的复杂形状多孔钨制品;开发出一种含易残碳疏水性树脂类聚合物组元的粘结
剂和残碳“脱氧”技术,制备出热导率高达248W·m·K的氮化铝制品;开发出微注射成形模具和侧
抽芯模具新结构及其加工工艺、专用注射成形机、高效脱脂炉和节能烧结炉等装备;开发出基于机器
视觉的注射成形产品尺寸、外观质量在线自动检测,工业机器人动态抓取、装配和分拣软硬件系统,
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和高质量稳定性控制,效率提高6倍以上,产品尺寸精度达到±0.2%,最小特
征尺寸0.16mm。
(三)项目验收和成果评价
2018年7月1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高性能金属钨制品精密制备技术及应用”成果评
价:“成果在国防重要型号武器和民品中获得成功应用,为实现武器系统的高性能化和相关产业的发
-1-1
-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