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

IT圈 admin 34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隐锐进)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

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

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

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

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

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

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

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

战争

(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

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

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

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

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留下的主力

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

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

央苏区。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

织游击战争。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

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

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

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

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芦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以后,我党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全民族团结成功。合作由西北方

扩大到南方,于是南方红军游击队奉命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编者按:

时间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

甲、是时红色游军在:

1.闽西南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数同志领导下一大部分游击队,月有一千二百余人,

五百余枝枪。

2.湘、鄂、赣傅秋涛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一千一百余人,三百五十余枝枪。

3.闽东叶飞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九百二十人,五百余枝枪。

4.闽、赣、浙黄道同志领导的游击队,约六百余人,三百余枝枪。

5.浙江平阳刘英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六百人,二百余枝枪。

6.中央苏区(瑞金)钟得胜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三百人,一百五十枝枪。

7.皖南关英后、李步新同志领导的一个游击队,一百九十八人,七十五枝枪。

8.湘、鄂谭云宝同志领导的一个游击队,三百三十五人,二百枝枪。

9.赣南陈毅、项英领导的游击队及桂东x世雄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共约三百人左右。

10.鄂、豫、皖高敬亭领导的游击队九百余人,五百余枝枪。

11.鄂、豫边周骏鸣同志领导的约六百余人的一个游击队。

12.湘南李林同志领导的共二部,计约三百人左右的游击队。

总共大小十四个游击队,约八千人左右,三千五百余枝枪,四挺轻机枪,及不能连放

的重机枪三挺。这些参差不齐的游击队,即是新四军的基础。

第二、新四军的组成和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时期:

第一阶段——一九三七年十月至一九四一年一月

军部成立: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成立新四军的命令,叶挺任军

长,队伍开始集中。

三八年一月六日在南昌成立军部,是月底开始办公。斯时,机关没有建立,仅仅是几

个人。

乙、从集中到开入敌后

(一)一九三八午二月廿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我军限于x日集中岩寺,于是军

部分头令促江西、浙江、福建、湘南、广东各省游击部队,兼程前进,向安徽岩寺集中。

江北鄂豫皖及鄂豫边游击队分别向合肥、舒城、无为地区集中。

长途跋涉,远从江西的大庾、福建的龙岩,约二千里路,需一月的行程,最近的亦须

七天行程;且饷额不足,粮秣不济,饱受饥馁;沿途又遭受各省军事当局及不明大义分子,

挟持其十午反共成见,不断无理的阻碍与留难,并恶意造谣破坏中伤,我军战胜一切困难,

于四月初集中岩寺,闽西南延到十八日始达。

(二)军部于三八年四月四日离开南昌迁移岩寺,着手进行部队改编,成立四个支队:

以闽西南游击队一千二百余人,编为第二支队,闽东游击队九百余人,编为五(?)、六两

团,湘鄂赣游击队一千余人编为第一支队第一团,闽浙赣游击队编为第三支队第五(?)团,

浙江平阳游击队编为第二支队第四团,中央苏区游击队编为二支队三团一部队,皖南游击

队编为二团三营,湘赣游击队编为一支队二团一营,赣南及桂东游击队编为一支队二团二

营及三营一部,湘南游击队编为军特务营,鄂豫皖及鄂豫边两游击队编为四支队七、九两

团,集中七里坪。编制就绪,当即开始进行不到廿天的整训:

斯时,又接到命令云:四月廿日派员莅临临点验。十五日复又接命令不能久驻岩寺。

未及点验,我粟裕司令率领先遣部队,遂于是月廿八日出发,挺进江南敌后;军部亦于五

月一日离开岩寺迁至太平。接着又接命令不准久驻太平,于是,复又进移至南陵地带。这

时我一、二支队先遣部队已陆续深入芜湖以东,南京以南,溧水、溧阳以北狭小地区.

(三)鄂豫皖游击队,一九三八年春集中七里坪,改为新四军四支队,下辖七、九两团,

约一千二百余人。又一部,原为河南桐柏山游击队,百余人,三八年在确山、竹沟改编,

加上地方动员来的新兵及改编股匪,共约九百余人,是为八团。四支队及八团均于一九三

八年四、五月间分由七里坪、竹沟开赴皖东前线。四支队七、九团在舒、桐、卢、无一带

活动。八团在卢、无活动一个短时间,即开至淮南路东、合肥、全椒一带活动,进入皖东

前线。

丙、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

江北四支队东进巢无地区及皖东前线,五月十六日首次与敌人在巢湖以南蒋家河口发

生战斗,将敌全部击溃,缴获步枪十余枝,大旗一面,开江北第一次的胜利。

江南方面我先遣队进入镇江以南,六月十八日与敌在卫岗展开战斗,是谓卫岗处女战。

此役摧毁敌汽车四五辆,毙敌土井少佐—名,梅岗武郎大尉一名,缴获步枪十余枝,日币

七千元,这次战斗,与江北遥相辉映,从此展开大江南北的游击战争.

第一个时期:

我军以严明的纪律,新军的姿态,出现在江南,当时群众一方面是赞美我们的军纪,

拥护我们来抗战;另一方面对本军战斗力却表示怀疑,认为装备完好、武器精良的国军,

尚且不能立足,何况这一小支武器窳劣、火力微弱之新四军?经过后来不断的胜利战斗,广

大群众遂逐渐认识我军是真正抗日和无法摧毁的力量,于是我军威信大大提高。

在国军撤退以后,江南地区一部分士绅及民众所组织之游击队,云涌蜂起:但皆独霸

一方,割据称雄,纪律极坏,敲诈勒索,无所不为,不抗敌而扰民,互相渔肉,勾心斗角,

阻碍抗战发动。本军对这些武装进行了艰苦说服工作;在他们互相倾轧之际,从中排难解

纷,争取团结到抗战一致的旗帜下,惟有朱永祥、陈得功等股游击队,一贯不顾民族利益,

甘心附敌,为虎作伥,民众称之为“小日本”,成为敌人伪政权发展的支柱,普遍的从事建

立伪政权,发展维持会,致使群情消沉。当时我们对这些武装则采取坚决手段解除之、摧

毁之,从此广大民众消沉低落情绪,顿形好转,一扫乌烟瘴气,展开江南抗战的新局面。

在江北巢、台、桐、怀相继失守,国民党大军西撤后,局势异常混乱,地方士绅民众

武装,遍地皆是。我军四支队进抵此间活动,虽然是大大展开游击战争局面,取得本身的

部分发展与壮大,但当时在高敬亭错误的领导下,坐失时机,以致大大的限制了部队的发

展壮大。

第二个时期:

(A)一九三八年冬,张云逸同志由军部渡江北来,并成立江北游击纵队,由地方党所组

织的游击队编成,部队迅速发展。

一九三九年五月,叶军长和邓子恢同志相继渡江到皖北。六月三日在青龙厂将高敬亭

处决。从此使四支队转到了党的领导下,大加改进。是时,军部因感地区辽阔,统一指挥

困难,遂于五月五日在卢江东汤池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江北三个部队:

1.四支队,下辖,七、九、十四三个团,共约四千余人。

2.五支队,下辖八、十、十五三个团,共约二千余人。

3.江北游击纵队,下辖一、二两个大队,共约一千余人,其一大队系由江南四团过来

的一个营编成,担任军部与江北指挥部之连络。

枪毙高敬亭后,把部队挺进到皖东定远、凤阳、滁县,全椒等县广大地区。以原来周

骏鸣为基础的八团扩大起来的,开始成立五支队。

(B)我军团留守处,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组织了两个新兵连,由彭雪枫同志领导。当

一九三八年夏季,日寇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开封之后,郑州、洛阳日益吃紧,武汉告

急,地方紊乱。伪匪蜂起,由彭雪枫同志领导的两个新兵连,经过艰难缔造,以游击支队

第二大队名义,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誓师东进,东越平汉,道经西华,接近最前线,这

时仅有一百七十八人。

自豫东沦陷后,国军西撤,政权瓦解,地方糜烂不堪,长期坚持地下工作的吴芝圃同

志,在睢、杞、太边,组成了一支人民自卫武装——三支队,在党的领导下,日益扩大。

八月间,萧望东同志率一先遣大队(七十人枪)赴睢、杞、太协助三支队活动。十月间,三

支队会同萧大队入西华,至杜岗与游支会合,扩大了支队编制,共分三个大队,计九百四

十五人。此即开始向敌后挺进,首次在淮阳西窦楼与敌骑发生遭遇战斗,将敌击溃,于是

通过封锁线,十月卅日经过鹿邑县城到达鹿邑东刘大庄休整,开展统战工作.

是年十一月十九日,出征雎、杞、太;处处获胜。原三支队九中队十二月与原在睢、

杞、鹿邑活动的三支队二团部队合编为第二团第一营,以游支第二大队为第二营,成立了

第二团(团长滕海清,政委谭友林)。

一九三九年一月三日,睢杞地方武装李广南部追随主力与原第一大队(在鹿邑白马驿)

合编为第一团。当时三大队则改为独立营,直接归支队指挥.三九年一月主力东进亳东,

独立营再征睢杞。二月,独立营连同睢杞地武一部归还主力,编为支队第三团.这时人数

已有一七五—人。

一九三九年四月,敌人扫荡豫、皖.苏边。中旬,鹿邑、亳县相继再度陷落。我除留

第一团(太康大队一个连是时已编入)于原地活动外。主力于六月十五日抵怀远西涡河沿岸。

是时永城地方武装鲁雨亭部自动请求编入我军,编为一总队。这时人员已扩充到四八二四

人了。

一九三九年九月六日,回师涡北新兴集。开展永、夏工作.—个月内先后成立了六个

独立大队,成为游击支队发展的全盛时期。部队增加至四十一倍以上(七三六九人)。

一九三九年十—月,游击支队改为本军第六支队。十二月反共浪潮高涨。是时第一战

区自卫军第七路(我西华党所领导的)自动的由向明、王学武率领入豫皖苏边,组织第二总

队;在萧东由耿蕴斋组成三总队(萧县游击支队与宿县大队组成);皖东北由张爰萍组成第

四总队;并将各独立大队补充主力、或扩编为独立团。至4O年三月,全支队除三个主力

团、一个特务团外,其余还有四个总队,三个独立营,计一万七千八百人.此时活动地区:

东抵津浦路,西依黄泛,北达陇海,南跨涡河。四月一日,敌寇二千余扫荡,我—总队在

永城东北山城集进行保卫战,鲁雨亭同志于是役光荣殉国。

随后又组成保安司令部,直辖萧县抗敌总队,萧县、永城、睢杞独立团,及亳北独立

大队。这时全支队共有一万九千五百余人,

(C)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原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之留守人员及八路军残废退

伍人员和地方党员,发动地方武装,由李先念同志领导。原湖北豫南地方党所领导的红色

游击队,是时仍坚持原地活动。党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于一九三九年六月,将鄂中

马家冲、,八字门、白兆山、赵家栅、应城及汉川各地之游击队玫为独立支队,编两个团,

以鄂东之五、六大队及信、应部队(王海山领导的)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另以豫南的游击

队改编为三、五两个团,部队虽经整编,但各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在指挥上不能统一;

且当时日夜忙于应付反磨擦,环境恶劣,致各部独立活动,各自为政,产生浓厚的游击主

义习气。

嗣后,为统一部队指挥,乃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统编为新四军游击挺进纵队,将以

上各部编为九个正规团。其编制情形于下:

原五、六两大队改为第一团,四望山之三团改为第二团,鄂中二游击队改为第三团,

鄂中湖区游击队(四团)改为四团 。鄂中独立支队改编为第五团,第六团历史不详,信罗地

方游击队改编为第七团,六团与X区独立团(地武)改编为第八团,鄂东独立团改编为第九

团,伪军反正部队改编为十团。并成立纵队司令部与随营学校。从此由分散到集中,引起

敌顽注意,于是处在敌顽夹击中,开展了平汉线及武汉近郊的游击战争。

(D)一九三九年七月,皖南部队奉三战区长官命令, 以一个支队(三支队五、六团)接替

青弋江友军防务,未几,敌人于十月底从湾址集中兵力千余,分数路向我红衣铺、清水潭

阵地进攻。敌人凭借强烈火力,向我迫击。我军毅勇果敢,与敌人激战三天,取得延陵大

捷胜利推进,光辉地展开阵地战之先例。

随后,老六团由叶飞同志率领深入上海附近活动,与梅光迪部会合,成立江南抗日义

勇军。旋派老六团一部渡江到江北与管文蔚部(在丹阳发展起来的)会合,改为挺进纵队。

一九四O年,张道庸同志率领二支队四团之两个营渡江至苏北活动于天长、六合地区,

改为苏皖支队。

(E)为了便利指挥部队,加强部队发展,脱离顽军对我指挥机关之威胁,一九三九年十

月间,江北指挥部以巡视为名,大部迁至皖东。

是年十一月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成立,展开了以后江南苏北之巨大胜利。

(F)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偕同徐海东同志安抵皖东,从此江北部

队得到了党中央直接领导。在刘政委领导下,克服了过去许多缺点与错误,使部队蒸蒸日

上,有了空前的发展,整理了部队,稳定了阵地;并着手开始根据地的建设。

是时,五支队挺进路东,在来安、嘉山、盱眙,六合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一度克复来

安城,驱逐敌伪,使广大民众从敌伪奴役下解放出来,掀起了路东民众抗战情绪。

十二月二十日,敌人集中数千兵力大举向我周家岗、古河扫荡。徐副指挥海东同志亲

赴前线指挥,于廿三日反攻,克复周家岗、古河,敌大败。是役,俘敌少佐一名(伤重而死),

炮弹X箱及其他军用品甚多。此为江北反扫荡首次大胜利。

丁、反磨擦斗争的胜利

(一)一九三九年廖磊病故,李品仙继任皖省主席后,密令颜仁毅、李本一进攻津浦路

西我四支队部队,阴谋假借护送点验委员之名,袭击我大桥指挥部。当时被我坚决拒绝通

过。遂于五月七日在界牌集发生战斗,从此磨擦逐渐发展扩大,愈演愈烈;反共空气,日

益嚣张。当时在南路我们击溃了李本一的进攻,将他逐回古河,消灭了顽李三分之二的力

量。南路胜进攻完全被我粉碎了。

继之,李品仙复又发动两个主力师向我皖东再度进攻,在八斗岭、王子城、青龙厂一

线展开主力激战,战斗极其残酷。此后双方进入拉锯式及胶着状态,互有进展,失而复克。

这次胜利后,八路军黄克诚同志率领南下增援部队,九月同在津浦路东与我四、五支队胜

利会合。

(二)一九四O年八月间,黄政委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二纵队三四四旅及新二旅至豫皖

边,与我六支队正式合编。改为八路军第四纵队。随后,黄率新二旅及六八七团进抵皖东

与六支队四总队(张爱萍部)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

于是,我四纵队重新编制为直属队,四旅、五旅、六旅。保安司令部,共 一万七千余

人。

接着,反共高潮到来,汤恩伯率三十万大军向我进犯;形势吃紧。耿蕴斋率保安司令

部之一部,刘子仁率十七团全部,吴信容率十八团二个营,于双十日叛变了。共有八百五

十九人,轻机二十五挺。于是我重整地方武装,撤销保安司令部,组成萧县独立旅(旅长纵

汉民,政委李中道)。至—九四—年元月,在雎、杞、太、淮边,顽敌十二军八十一师配合

两个游击纵队,向睢杞独立团进攻。当时,我乃以一部控制原地进行游击,主力归还淮上,

改为五旅十五团。

(三)苏南与苏北部队的会合。我挺纵及苏皖支队在大桥、江都等地展开游击战争以后,

韩德勤、李长江等不相容让,屡加迫害;我军求全忍让,而顽方迫害有加无已。在江南,

顾冷欣以大军进击,逼我渡江;在苏北,则集中十余团兵力,企图歼灭我军于扬子江畔,

步步逼入,言之无不心寒。一九四O年六月中旬,我江南指挥部率二团、新六团、九团(即

江抗二团)先后过江。六月廿八日,李长江指挥十一团之众,开始围攻我郭村叶飞部队,于

是展开自卫战争,陈指挥闻讯率师渡江赶援,援兵末到,进攻之顽十一个团已被我郭村部

队击溃,退入泰州,我军稍有进展,苏南苏北部队就在这胜利中会合了。

郭村战役后,为统一与便利部队指挥,即以挺纵二、六、九三个团,及地方武装陈玉

生、王澄(郭村战战斗中由李长江部暴动过来)等部改编为一、二、三三个纵队(以挺纵为第

一纵队,二团、新六团、九团——江抗二团——合编为第二纵队,苏皖支队及地方武装为

第三纵队)。

(四)黄桥之战及八路军、新四军白驹大会合。

(1)一九四O年七月廿五日,韩德勤使用十二个团第一次进攻黄桥,再度为我击溃,歼

灭顽何克谦部大部分;接着就是营溪、姜堰战斗,连战皆捷,是为黄桥第一次大胜利。韩

德勤顽心不死,遂于十月初下令对黄桥进行二次总攻击。黄桥决战,我军又获大胜,顽八

九军军长李守雏溺死八字桥河中。顽韩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我军反锋攻击,连克海安、

东台、诸城镇,迫使顽韩退守兴化。与此同时,八路军闻讯从北面驰援,攻克东沟、益林、

盐城,长驱直下,于十月十日与新四军苏北部队在白驹胜利大会师。这次反磨擦空前巨大

胜利,创造廿年来之奇迹:从此我军威震华中,顽军胆落。

(2)先是华中磨擦日趋严重。于是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黄克诚同志率领)及八路军—一

五师苏鲁豫支队全部于—九四0年四月前后,由晋东南及山东等地出发,南下增援新四军,

于九月间到达皖东北及淮海地区后,即与张爱萍(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韦国清(八路军南进

支队)等部合编,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五纵队,以苏鲁豫支队改为一支队,以二纵队主力编为

二支队,以张爱萍、韦国清两部编为三支队,南下增援。

是时,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亦南下至淮海地区。

(五)一九四O年六月。江南指挥部率二团、新六团、江抗二团渡江增援郭村开展苏北

以后,在江南乃另成立江南指挥部,在罗忠毅、廖海涛同志领导下,指挥剩余部队,坚持

原来阵地。黄桥决战,我四团三营复渡江北增援,斯时,在江南仅剩下四团、新三团及同

情我军之独二团,经过了一个时期的发展,培养了一部分地方武装——独立支队(约三百

人),社头游击队(约一百人),长嗝游击队(七十人),长嗝太游击队(二百人)。皖变后改为二

支队。

在东路,苏、常、太等地区,在江抗西撤以后,没有留下武装,仅剩下在洋澄湖养病

之伤员卅余人,和一个常备队廿余人,一九三九年八月,奉陈司令命令重组江南东路司令

部,于是在苏常地区,以夏光、杨浩虚为首,成立了东路司令部,组织了一个特务连,并

争取何家师(何教师)地方武装组第二连。另在常熟地方领袖任天石同志领导下,恢复了民

抗司令部,组成一个连.江南指挥部党委会决定派何克希、吴仲超回东路。经过半年发展,

部队扩大三百余,于是成立一支队(由常熟何部改编)、二支队(我们二个排的基础)。谭震林

同志到东路后,成立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将江抗改为二支队,由何指挥,仍

称东路;民抗改称一支队,称南路,由吴指挥。部队继续发展,培养常备队。另以昆山、

嘉定两地地方党领导之—部分武装,转入苏常地区,改称第三支队。后,二支队开辟澄、

锡、虞地区,解决马x x—个支队,民抗复充实一个营,改为五支队。江抗二团东路与敌寇

苦战十三次,进入无锡地区与当地地方党所领导之一部武装会合,称江抗独立支队,以后

改称四支队。二支队进入澄西协助梅光迪部。迅速发展,改称七支队;同时争取无锡地方

领袖张学增部组第六支队。

在党的领导下,这支新军迅速生长起来。

第二阶段——一九四一年一月至一九四二年

甲、皖变后的新阶段:

皖南军部为顾全大部,团结抗战;委曲求全,遵命北移,叶军长与顾祝同面规路线,

取道皖南渡江.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开拔.一月七日行经茂林地区,反共派顾祝同指挥七

万大军将我重重包围。穷山大壑,血战八昼夜,弹尽粮绝,不能突出,造成皖南奇败,被

俘消灭殆尽;叶挺军长被俘,项、袁、周等下落不明。反共派造此滔天大罪,破坏抗战,

密布陷阱,屏我入圈,司马昭之心,路入皆见。

皖变后,重庆当局,复变本加厉,命令汤恩伯三十万大军向我华中各部全面进攻;反

共气焰,甚嚣尘上。日寇亦不断向本军各地加紧扫荡,以配合反共。在敌顽四面夹击下,

造成我在皖变后的空前危难处境。但是全军在我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政策,坚持

自卫原则,抗抵反共进攻,获得全国人民的同情与援助,胜利的突破危境。渡过难关,击

退反共高潮,使本军发展走向新的阶段。

(一>新四军番号虽被取消,宣布为非法部队,但由于我们四年来光荣伟大的战绩及全

世界一致公认本军为抗战强坚有力的支柱。这种坚持华中抗战的光荣事业,获得广大民众

的拥护与爱戴,这种拥护与爱戴,就是人民对本军合法之公认.公理自在人心。在民众中

所树立的不能磨灭的合法地位,比任何‘法令’皆要巩固与坚强。重庆当局如此措施,其

结果是得到全国人民愤怒的抗议,与对本军给予无限的同情,日益疏彼而亲我。民众就是

最高国法。

(二)新军部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和在华中十余万指战员以及千百万民众热烈拥护下,

于一月廿五日在盐城成立。从他成立时起,就担负了比任何时期更加艰难重大的任务;并

在陈代军长、刘政治委员英明领导下,迅速建立了统一指挥机关。

(三)全军改编为七个师。从此由游击兵团进到正规兵团,活跃在江淮河汉广大地区,

纵横数千里。

(1)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编为第一师第一旅,以挺纵一团(原旅六团)编为一团,挺总

四团(原管文蔚部)编为第二团,三团是黄桥决战后新发展的以田铁夫、陈宗保两部编成。

第二纵队编为第二旅,以二纵队二团(原一支队二团)为二旅四团,二纵六团(丹阳新六

团)为二旅五团,二纵九团(原江抗二团)改为六团。

第三纵队编为第三旅,以三纵三团(原苏皖支队)改为七团,八团系王澄同志由李长江

部暴动出来的(初编一纵五团),九团是原四团三营渡江增援后与四分区地方武装一部合编

而成。

(2)江北部队改编为第二师,辖四,五、六三个旅。

四旅辖十、十一、十二三个团,十团系老七团改编,十一团系老九团改编,十二团系

新十四团改编(原老十四团一个营与路西地武合编的)。

五旅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团。十三团系老八团改编,十四团系十团改编(由八团抽

出一个营与地武合编而成),十五团番号仍旧(原系由路西游击队编成,至路东后,于一九

四O年五月份编为独一、独二团,四一年春复并为十五团)。

六旅下辖十六售十七、十八三个团。十六团系老十四团改编,十七团系以江南四团的

一个营及游击纵队的二大队合编而成(二大队后至无为活动,编为七师部队),十八团系地

方游击队编成。

(3)八路军,第五纵队编为第三师,下辖七、八、九三个旅(一九四一年十月,九旅与十

旅对换建制)。

七旅系五纵一支队改编的(该旅在内战时期是中央红军的一部,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抗

战开始时,是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之一部,随一一五师东征山东,即成苏鲁豫支队;

一九四O年南下,编为第五纵队一支队),下辖十九,廿,廿一三个团。

十九团原脉是南昌暴动时朱德同志所拖出来的国民革命军教导团。到中央苏区后,改

为红四军十师廿九团;后又编为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经过长征到陕甘宁边区后编为第四大

队;陕北直罗镇战役后改为第四团;抗战后改为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八八五团第一营;一九

三八年,一一五师令该团东进山东后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一九四O年,到达皖东北

后正式编为三个营,到五纵队编为一支队第一团,现为十九团。

二十团原脉是红三军九师的一部分和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之一部合编成为红二师六团;

在苏军活整军中又改为第二师第二团;到陕甘宁后仍是第二团;抗战后改三四三旅六八五

团第三营;由山西东进山东后,改为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后南下入江苏地境,改为苏鲁

豫支队三大队;到—九四O年改为五纵一支二团。

廿一团是一九四O年主力在苏鲁豫边活动时,以地方武装合编为湖西人队(三个营);

南下后即改为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后改为五纵队—支三团。

(下略)

自一九四—年一月中旬,顽敌向我进攻,四师便处在频繁残酷的敌顽夹击中,在三个

月中,共损失轻机四十九挺,步马枪一千零八十二枝,战斗伤亡失踪者一千八百人。处此

恶劣环境中,部队逃亡疾病现象极严重。故将萧县独立旅补充到十二旅,将十一旅特务营

补充三十二团(因大小营集战斗损失过大)。

一九四一年四月,师主力进抵皖东北,将十二旅旅部撤销,其三十五团编入三十二团;

三十三团除以一个连归三十一团外,其余编归十旅,并集中骑兵成立骑兵团;三十四团直

属师部指挥.这时部队仅有九四二四人,步马枪四七九四枝。

十旅东进淮海区,九旅编归四师建制。八月间,以师属特务团第一连,师政治部警卫

连,东进宿东地区,与原留宿东活动之三十二团第四连,配合宿东独立团。独立大队,组

成游击支队(以姚运良为支队长,周启邦为政委),开展宿东游击战争,控制颃军东进咽喉。

九月间,十旅东进淮海区归三师建制,以九旅编归四师建制。十月间,成立淮北苏皖

边军区司令部;并以三十四团全部编为地方武装。

四师现除直属队、特务营,抗大四分校外,有九旅之二五团、二六团队,十一旅之三

十一团、三十二团、骑兵团,游击支队及睢杞独立团,共一万三千余人。

(5)鄂豫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下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旅。

十三旅:以原三团改编为三七团。原二团改编为三八团,原五团攻编为三九团。

十四旅:以原—团改编为四十团,原七团改编为四十一团,原九团改编为四十二团。

十五旅:以伪军反正的部队改编为四十三团、四十四团(该团后又编入四十五团),以

原八团改编为四五团。

特务旅:以十四旅之四十团改编为特务第一团(另以折黄广独立团改编为四十团),另

辖第二团(恐系师属特务团)。

随营学校改为抗大十分校,以原四团及x纵队三支队合编为抗大警卫团。

(6)江南部队编为第六师,以二支队改为六师十六旅,江抗、民抗改为十八旅。

十六旅下辖四六、四七、四八团。四六团原为老二支队四团;三九年抽调该团二营五、

六两个连至皖南,编入老三团,另以当涂与独游区之两个连补充二营;三九年十一月张道

庸同志率第—营北上渡江增援路东磨擦改编为苏皖支队,另以地方武装三个连改编为四团

一营;一九四O年十月,第三营又渡江增援黄桥,后改为三旅九团,另复以二游击区地武

改编为四团三营。该团战斗力为六师第一位,虽均由地武改编,但老的作风还保持着。

四七团前身是四团派出的干部到句容,与教育界有名的巫恒通所组织的镇、句、江、

丹人民自卫团(约二百人);一九四O年初,部队开滦阳整训,改编为新三团(约五百人);皖

变后,在二、三游击区遭敌长期性的反复扫荡,部队损失甚大,仅三百人左右;后与地武

—部合编为四十七团,部队战斗力薄弱。

四八团前身是二团二营与地方武装,党所领导的太湖支队合编,五百余人(六个连),

被顽方特务拖去一个连,后又经太湖敌扫荡与塘马被袭战斗。损失甚大,现仅二百余人。

独二团原是宜兴和桥汉奸儿子程维新组织的两面派游击队,在宜兴和桥一带活动;四

O年三月要求我军领导,改番号为武宜锡边区抗日人民自卫团;我主力过江后,改编为新

二团,后又改为独二团。六个连,员额不足。

十八旅原是皖变后江抗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将原江抗一支队、五支队合编为一

纵队,二支队六支队合编为二纵队,三支队四支队改编为三纵队,成立江南保安司令部,

十四个常备队改编为二个警卫团和二个警卫营,四一年三月改编为十八旅。以三支队司令

部改编为旅部.二纵队改编为五二团,一纵队改编为五三团,三纵队改编为五四团,警卫

营改编为五四团三营,西路七支队(改编为五二团三营)改编为五一团。警卫一团。二团和

警卫营均属保安司令部指挥。后因忠救军北上,为统一指挥起见,将五四团在苏常太活动

之二、三营(四个连),与警卫二团合编为东路支队。该部自七月一日敌伪清乡后,部队全

部损失。另五四团之二个连改为二营。后又补充五四团一营,五二团二营(江抗六支队)进

入路南太湖区,与太湖支队合编为四八团,归十六旅指挥。(下略)

(7)以无为部队及皖南突围部队编为第七师,其组成部分如下:

原无为游击纵队(前身系江北游纵,自我军退出无巢地区后,江北游纵即改编为四支队

—部分,即现在六旅;嗣后为保持与皖南交通,又派孙仲德率江北游纵之二四两连恢复无

为地区工作,番号为无为游击纵队,部队发展由二百人至八百余人)。

皖南三支队五团一营及皖南突围部队(皖南部队均系南方湘、鄂、赣、闽红色游击队;

后改编为一支一团, 三十三团,三支五团,发展了特务团及新一团,新三团;军部北上时,

以新老一团改为一支队,新老三团改为二支队,军特务团与五团暂改三支队;军部被歼后,

突围渡江共二百九十余人)。

长江两岸地方武装(由地方党领导的约四百余人)。于一九四一年三月在无为成立师部

(与十九旅合并办公)、以前述各部合编为五五团、五六团、五七团及挺进团(即五八团),独

一营、独二营、特务营。

各团经历:

五五团是皖南新老三团合计一个营,与无为游击纵队二个连合编,计共五百余人(五个

连);后又另调一地方独立营补充,共约六百五十余人。活动于无为西乡及青、繁地区;后

挺进桐东,接替挺进团活动区;三官山桂顽进攻后,又退出三官山,转移无为西乡活动。

五六团是皖南军特务团一个营及一团一部,与无为游击纵队四个连合并,后又补充了

无为二个地方游击队,合计一千一百余人;至九月抽出第一营,另拨入独立营编为第一营,

原三营欠八连,将挺团一个连改编为八连。活动于巢南、无北。

五七团是以五六团第一营为基础,与皖南独立大队及数个地方游击队合编而成的(约五

个连,主要担任恢复皖南敌后工作)。现以梁金华率二个连配合地方游击队在皖南活动,以

陈仁洪率两个连配合地方游击队在含和活动。

挺进团是皖南五团一个营, 由林维先率领过江,与桐西、桐南、桐东地方武装合编(六

个连),向大别山挺进,开展大别山工作;于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在桐西与五师鄂豫挺

进纵队独立团张体学部会合,曾一度与独立团合编为二十一旅,又名为鄂皖挺进支队;至

七月,独立团回鄂东,挺进团坚持宿、望间之湖区,配合赣北地方党领导的独立团行动,

发展了桐西独立团与数个游击队;自一九四二年初被顽围攻后,部队分散突围,遭受一部

损失,现已有一部到达无为,另一部在太、岳地区活动,桐西独立团亦回无为。

独立营即白湖独立营改编的,原系白湖地方游击队。独三营即巢湖独二营,系巢南地

方游击队改编的,另长江游击大队(皖南特委领导的地方武装)及含和独立大队,均是最近

发展。

(下略)

乙、游击区的的扩大与抗日政权的建立:

本军抗战五年。由分散零落的游击队,发展成为今天庞大而有力的正规军,成为抗日

的坚强支柱,而为全国人民及全世界进步人士所拥护和同情。这种伟大的功绩,完全由于

党的正确英明的领导,同时也是成前景成万英勇的同志们用血肉换来的。

在岩寺集中时,国民党给我们的地方,云岭让我们暂住。以后划以天王庙为中心周围

一些地方给我们活动,地图也只有几份,以后挺进到南京上海地区,这一块广大平原遂完

全为我们控制。在江北,四、五支队由无、卢狭小地区,挺进到津浦线两侧,打开这一广

大区域。六支队在皖北,挺进纵队在鄂中于武汉失守后,也都开辟了广大地区。磨擦以后,

我们首先在皖东建立抗日政权,接着又在苏北建立广大地区政权,许多零散的游击区变成

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慢慢连接起来,变成了敌后广大根据地。

今天,从陇海路以南,到皖南青弋江以北,京沪铁路两侧,西至湖北之汉水,东滨浩

瀚主人海,包括湖北,河南(——部).安徽、江苏四省;计辖盐城、东台、泰州、泰兴、

如皋、南通、启东、海门、北都、仪徵、六合、天长、来安、嘉山、盱眙、高邮、淮安、

淮阴、涟水、阜宁、东海……等一百七十余县,我军散布其间,已经建立政权的达九十余县。

在我军影响下之民众达三千余万,在抗日政权下的人民计达二千五百余万。

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隐锐进)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

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

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

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

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

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

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

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

战争

(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

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

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

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

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留下的主力

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

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

央苏区。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

织游击战争。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

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

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

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

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芦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以后,我党统一战线政策胜利,全民族团结成功。合作由西北方

扩大到南方,于是南方红军游击队奉命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编者按:

时间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

甲、是时红色游军在:

1.闽西南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数同志领导下一大部分游击队,月有一千二百余人,

五百余枝枪。

2.湘、鄂、赣傅秋涛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一千一百余人,三百五十余枝枪。

3.闽东叶飞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九百二十人,五百余枝枪。

4.闽、赣、浙黄道同志领导的游击队,约六百余人,三百余枝枪。

5.浙江平阳刘英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六百人,二百余枝枪。

6.中央苏区(瑞金)钟得胜同志领导的游击队,三百人,一百五十枝枪。

7.皖南关英后、李步新同志领导的一个游击队,一百九十八人,七十五枝枪。

8.湘、鄂谭云宝同志领导的一个游击队,三百三十五人,二百枝枪。

9.赣南陈毅、项英领导的游击队及桂东x世雄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共约三百人左右。

10.鄂、豫、皖高敬亭领导的游击队九百余人,五百余枝枪。

11.鄂、豫边周骏鸣同志领导的约六百余人的一个游击队。

12.湘南李林同志领导的共二部,计约三百人左右的游击队。

总共大小十四个游击队,约八千人左右,三千五百余枝枪,四挺轻机枪,及不能连放

的重机枪三挺。这些参差不齐的游击队,即是新四军的基础。

第二、新四军的组成和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时期:

第一阶段——一九三七年十月至一九四一年一月

军部成立: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成立新四军的命令,叶挺任军

长,队伍开始集中。

三八年一月六日在南昌成立军部,是月底开始办公。斯时,机关没有建立,仅仅是几

个人。

乙、从集中到开入敌后

(一)一九三八午二月廿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我军限于x日集中岩寺,于是军

部分头令促江西、浙江、福建、湘南、广东各省游击部队,兼程前进,向安徽岩寺集中。

江北鄂豫皖及鄂豫边游击队分别向合肥、舒城、无为地区集中。

长途跋涉,远从江西的大庾、福建的龙岩,约二千里路,需一月的行程,最近的亦须

七天行程;且饷额不足,粮秣不济,饱受饥馁;沿途又遭受各省军事当局及不明大义分子,

挟持其十午反共成见,不断无理的阻碍与留难,并恶意造谣破坏中伤,我军战胜一切困难,

于四月初集中岩寺,闽西南延到十八日始达。

(二)军部于三八年四月四日离开南昌迁移岩寺,着手进行部队改编,成立四个支队:

以闽西南游击队一千二百余人,编为第二支队,闽东游击队九百余人,编为五(?)、六两

团,湘鄂赣游击队一千余人编为第一支队第一团,闽浙赣游击队编为第三支队第五(?)团,

浙江平阳游击队编为第二支队第四团,中央苏区游击队编为二支队三团一部队,皖南游击

队编为二团三营,湘赣游击队编为一支队二团一营,赣南及桂东游击队编为一支队二团二

营及三营一部,湘南游击队编为军特务营,鄂豫皖及鄂豫边两游击队编为四支队七、九两

团,集中七里坪。编制就绪,当即开始进行不到廿天的整训:

斯时,又接到命令云:四月廿日派员莅临临点验。十五日复又接命令不能久驻岩寺。

未及点验,我粟裕司令率领先遣部队,遂于是月廿八日出发,挺进江南敌后;军部亦于五

月一日离开岩寺迁至太平。接着又接命令不准久驻太平,于是,复又进移至南陵地带。这

时我一、二支队先遣部队已陆续深入芜湖以东,南京以南,溧水、溧阳以北狭小地区.

(三)鄂豫皖游击队,一九三八年春集中七里坪,改为新四军四支队,下辖七、九两团,

约一千二百余人。又一部,原为河南桐柏山游击队,百余人,三八年在确山、竹沟改编,

加上地方动员来的新兵及改编股匪,共约九百余人,是为八团。四支队及八团均于一九三

八年四、五月间分由七里坪、竹沟开赴皖东前线。四支队七、九团在舒、桐、卢、无一带

活动。八团在卢、无活动一个短时间,即开至淮南路东、合肥、全椒一带活动,进入皖东

前线。

丙、敌后游击战争的开展:

江北四支队东进巢无地区及皖东前线,五月十六日首次与敌人在巢湖以南蒋家河口发

生战斗,将敌全部击溃,缴获步枪十余枝,大旗一面,开江北第一次的胜利。

江南方面我先遣队进入镇江以南,六月十八日与敌在卫岗展开战斗,是谓卫岗处女战。

此役摧毁敌汽车四五辆,毙敌土井少佐—名,梅岗武郎大尉一名,缴获步枪十余枝,日币

七千元,这次战斗,与江北遥相辉映,从此展开大江南北的游击战争.

第一个时期:

我军以严明的纪律,新军的姿态,出现在江南,当时群众一方面是赞美我们的军纪,

拥护我们来抗战;另一方面对本军战斗力却表示怀疑,认为装备完好、武器精良的国军,

尚且不能立足,何况这一小支武器窳劣、火力微弱之新四军?经过后来不断的胜利战斗,广

大群众遂逐渐认识我军是真正抗日和无法摧毁的力量,于是我军威信大大提高。

在国军撤退以后,江南地区一部分士绅及民众所组织之游击队,云涌蜂起:但皆独霸

一方,割据称雄,纪律极坏,敲诈勒索,无所不为,不抗敌而扰民,互相渔肉,勾心斗角,

阻碍抗战发动。本军对这些武装进行了艰苦说服工作;在他们互相倾轧之际,从中排难解

纷,争取团结到抗战一致的旗帜下,惟有朱永祥、陈得功等股游击队,一贯不顾民族利益,

甘心附敌,为虎作伥,民众称之为“小日本”,成为敌人伪政权发展的支柱,普遍的从事建

立伪政权,发展维持会,致使群情消沉。当时我们对这些武装则采取坚决手段解除之、摧

毁之,从此广大民众消沉低落情绪,顿形好转,一扫乌烟瘴气,展开江南抗战的新局面。

在江北巢、台、桐、怀相继失守,国民党大军西撤后,局势异常混乱,地方士绅民众

武装,遍地皆是。我军四支队进抵此间活动,虽然是大大展开游击战争局面,取得本身的

部分发展与壮大,但当时在高敬亭错误的领导下,坐失时机,以致大大的限制了部队的发

展壮大。

第二个时期:

(A)一九三八年冬,张云逸同志由军部渡江北来,并成立江北游击纵队,由地方党所组

织的游击队编成,部队迅速发展。

一九三九年五月,叶军长和邓子恢同志相继渡江到皖北。六月三日在青龙厂将高敬亭

处决。从此使四支队转到了党的领导下,大加改进。是时,军部因感地区辽阔,统一指挥

困难,遂于五月五日在卢江东汤池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江北三个部队:

1.四支队,下辖,七、九、十四三个团,共约四千余人。

2.五支队,下辖八、十、十五三个团,共约二千余人。

3.江北游击纵队,下辖一、二两个大队,共约一千余人,其一大队系由江南四团过来

的一个营编成,担任军部与江北指挥部之连络。

枪毙高敬亭后,把部队挺进到皖东定远、凤阳、滁县,全椒等县广大地区。以原来周

骏鸣为基础的八团扩大起来的,开始成立五支队。

(B)我军团留守处,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组织了两个新兵连,由彭雪枫同志领导。当

一九三八年夏季,日寇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开封之后,郑州、洛阳日益吃紧,武汉告

急,地方紊乱。伪匪蜂起,由彭雪枫同志领导的两个新兵连,经过艰难缔造,以游击支队

第二大队名义,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一日誓师东进,东越平汉,道经西华,接近最前线,这

时仅有一百七十八人。

自豫东沦陷后,国军西撤,政权瓦解,地方糜烂不堪,长期坚持地下工作的吴芝圃同

志,在睢、杞、太边,组成了一支人民自卫武装——三支队,在党的领导下,日益扩大。

八月间,萧望东同志率一先遣大队(七十人枪)赴睢、杞、太协助三支队活动。十月间,三

支队会同萧大队入西华,至杜岗与游支会合,扩大了支队编制,共分三个大队,计九百四

十五人。此即开始向敌后挺进,首次在淮阳西窦楼与敌骑发生遭遇战斗,将敌击溃,于是

通过封锁线,十月卅日经过鹿邑县城到达鹿邑东刘大庄休整,开展统战工作.

是年十一月十九日,出征雎、杞、太;处处获胜。原三支队九中队十二月与原在睢、

杞、鹿邑活动的三支队二团部队合编为第二团第一营,以游支第二大队为第二营,成立了

第二团(团长滕海清,政委谭友林)。

一九三九年一月三日,睢杞地方武装李广南部追随主力与原第一大队(在鹿邑白马驿)

合编为第一团。当时三大队则改为独立营,直接归支队指挥.三九年一月主力东进亳东,

独立营再征睢杞。二月,独立营连同睢杞地武一部归还主力,编为支队第三团.这时人数

已有一七五—人。

一九三九年四月,敌人扫荡豫、皖.苏边。中旬,鹿邑、亳县相继再度陷落。我除留

第一团(太康大队一个连是时已编入)于原地活动外。主力于六月十五日抵怀远西涡河沿岸。

是时永城地方武装鲁雨亭部自动请求编入我军,编为一总队。这时人员已扩充到四八二四

人了。

一九三九年九月六日,回师涡北新兴集。开展永、夏工作.—个月内先后成立了六个

独立大队,成为游击支队发展的全盛时期。部队增加至四十一倍以上(七三六九人)。

一九三九年十—月,游击支队改为本军第六支队。十二月反共浪潮高涨。是时第一战

区自卫军第七路(我西华党所领导的)自动的由向明、王学武率领入豫皖苏边,组织第二总

队;在萧东由耿蕴斋组成三总队(萧县游击支队与宿县大队组成);皖东北由张爰萍组成第

四总队;并将各独立大队补充主力、或扩编为独立团。至4O年三月,全支队除三个主力

团、一个特务团外,其余还有四个总队,三个独立营,计一万七千八百人.此时活动地区:

东抵津浦路,西依黄泛,北达陇海,南跨涡河。四月一日,敌寇二千余扫荡,我—总队在

永城东北山城集进行保卫战,鲁雨亭同志于是役光荣殉国。

随后又组成保安司令部,直辖萧县抗敌总队,萧县、永城、睢杞独立团,及亳北独立

大队。这时全支队共有一万九千五百余人,

(C)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原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之留守人员及八路军残废退

伍人员和地方党员,发动地方武装,由李先念同志领导。原湖北豫南地方党所领导的红色

游击队,是时仍坚持原地活动。党为了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于一九三九年六月,将鄂中

马家冲、,八字门、白兆山、赵家栅、应城及汉川各地之游击队玫为独立支队,编两个团,

以鄂东之五、六大队及信、应部队(王海山领导的)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另以豫南的游击

队改编为三、五两个团,部队虽经整编,但各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在指挥上不能统一;

且当时日夜忙于应付反磨擦,环境恶劣,致各部独立活动,各自为政,产生浓厚的游击主

义习气。

嗣后,为统一部队指挥,乃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统编为新四军游击挺进纵队,将以

上各部编为九个正规团。其编制情形于下:

原五、六两大队改为第一团,四望山之三团改为第二团,鄂中二游击队改为第三团,

鄂中湖区游击队(四团)改为四团 。鄂中独立支队改编为第五团,第六团历史不详,信罗地

方游击队改编为第七团,六团与X区独立团(地武)改编为第八团,鄂东独立团改编为第九

团,伪军反正部队改编为十团。并成立纵队司令部与随营学校。从此由分散到集中,引起

敌顽注意,于是处在敌顽夹击中,开展了平汉线及武汉近郊的游击战争。

(D)一九三九年七月,皖南部队奉三战区长官命令, 以一个支队(三支队五、六团)接替

青弋江友军防务,未几,敌人于十月底从湾址集中兵力千余,分数路向我红衣铺、清水潭

阵地进攻。敌人凭借强烈火力,向我迫击。我军毅勇果敢,与敌人激战三天,取得延陵大

捷胜利推进,光辉地展开阵地战之先例。

随后,老六团由叶飞同志率领深入上海附近活动,与梅光迪部会合,成立江南抗日义

勇军。旋派老六团一部渡江到江北与管文蔚部(在丹阳发展起来的)会合,改为挺进纵队。

一九四O年,张道庸同志率领二支队四团之两个营渡江至苏北活动于天长、六合地区,

改为苏皖支队。

(E)为了便利指挥部队,加强部队发展,脱离顽军对我指挥机关之威胁,一九三九年十

月间,江北指挥部以巡视为名,大部迁至皖东。

是年十一月江南指挥部在溧阳水西成立,展开了以后江南苏北之巨大胜利。

(F)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偕同徐海东同志安抵皖东,从此江北部

队得到了党中央直接领导。在刘政委领导下,克服了过去许多缺点与错误,使部队蒸蒸日

上,有了空前的发展,整理了部队,稳定了阵地;并着手开始根据地的建设。

是时,五支队挺进路东,在来安、嘉山、盱眙,六合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一度克复来

安城,驱逐敌伪,使广大民众从敌伪奴役下解放出来,掀起了路东民众抗战情绪。

十二月二十日,敌人集中数千兵力大举向我周家岗、古河扫荡。徐副指挥海东同志亲

赴前线指挥,于廿三日反攻,克复周家岗、古河,敌大败。是役,俘敌少佐一名(伤重而死),

炮弹X箱及其他军用品甚多。此为江北反扫荡首次大胜利。

丁、反磨擦斗争的胜利

(一)一九三九年廖磊病故,李品仙继任皖省主席后,密令颜仁毅、李本一进攻津浦路

西我四支队部队,阴谋假借护送点验委员之名,袭击我大桥指挥部。当时被我坚决拒绝通

过。遂于五月七日在界牌集发生战斗,从此磨擦逐渐发展扩大,愈演愈烈;反共空气,日

益嚣张。当时在南路我们击溃了李本一的进攻,将他逐回古河,消灭了顽李三分之二的力

量。南路胜进攻完全被我粉碎了。

继之,李品仙复又发动两个主力师向我皖东再度进攻,在八斗岭、王子城、青龙厂一

线展开主力激战,战斗极其残酷。此后双方进入拉锯式及胶着状态,互有进展,失而复克。

这次胜利后,八路军黄克诚同志率领南下增援部队,九月同在津浦路东与我四、五支队胜

利会合。

(二)一九四O年八月间,黄政委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二纵队三四四旅及新二旅至豫皖

边,与我六支队正式合编。改为八路军第四纵队。随后,黄率新二旅及六八七团进抵皖东

与六支队四总队(张爱萍部)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

于是,我四纵队重新编制为直属队,四旅、五旅、六旅。保安司令部,共 一万七千余

人。

接着,反共高潮到来,汤恩伯率三十万大军向我进犯;形势吃紧。耿蕴斋率保安司令

部之一部,刘子仁率十七团全部,吴信容率十八团二个营,于双十日叛变了。共有八百五

十九人,轻机二十五挺。于是我重整地方武装,撤销保安司令部,组成萧县独立旅(旅长纵

汉民,政委李中道)。至—九四—年元月,在雎、杞、太、淮边,顽敌十二军八十一师配合

两个游击纵队,向睢杞独立团进攻。当时,我乃以一部控制原地进行游击,主力归还淮上,

改为五旅十五团。

(三)苏南与苏北部队的会合。我挺纵及苏皖支队在大桥、江都等地展开游击战争以后,

韩德勤、李长江等不相容让,屡加迫害;我军求全忍让,而顽方迫害有加无已。在江南,

顾冷欣以大军进击,逼我渡江;在苏北,则集中十余团兵力,企图歼灭我军于扬子江畔,

步步逼入,言之无不心寒。一九四O年六月中旬,我江南指挥部率二团、新六团、九团(即

江抗二团)先后过江。六月廿八日,李长江指挥十一团之众,开始围攻我郭村叶飞部队,于

是展开自卫战争,陈指挥闻讯率师渡江赶援,援兵末到,进攻之顽十一个团已被我郭村部

队击溃,退入泰州,我军稍有进展,苏南苏北部队就在这胜利中会合了。

郭村战役后,为统一与便利部队指挥,即以挺纵二、六、九三个团,及地方武装陈玉

生、王澄(郭村战战斗中由李长江部暴动过来)等部改编为一、二、三三个纵队(以挺纵为第

一纵队,二团、新六团、九团——江抗二团——合编为第二纵队,苏皖支队及地方武装为

第三纵队)。

(四)黄桥之战及八路军、新四军白驹大会合。

(1)一九四O年七月廿五日,韩德勤使用十二个团第一次进攻黄桥,再度为我击溃,歼

灭顽何克谦部大部分;接着就是营溪、姜堰战斗,连战皆捷,是为黄桥第一次大胜利。韩

德勤顽心不死,遂于十月初下令对黄桥进行二次总攻击。黄桥决战,我军又获大胜,顽八

九军军长李守雏溺死八字桥河中。顽韩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我军反锋攻击,连克海安、

东台、诸城镇,迫使顽韩退守兴化。与此同时,八路军闻讯从北面驰援,攻克东沟、益林、

盐城,长驱直下,于十月十日与新四军苏北部队在白驹胜利大会师。这次反磨擦空前巨大

胜利,创造廿年来之奇迹:从此我军威震华中,顽军胆落。

(2)先是华中磨擦日趋严重。于是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黄克诚同志率领)及八路军—一

五师苏鲁豫支队全部于—九四0年四月前后,由晋东南及山东等地出发,南下增援新四军,

于九月间到达皖东北及淮海地区后,即与张爱萍(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韦国清(八路军南进

支队)等部合编,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五纵队,以苏鲁豫支队改为一支队,以二纵队主力编为

二支队,以张爱萍、韦国清两部编为三支队,南下增援。

是时,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亦南下至淮海地区。

(五)一九四O年六月。江南指挥部率二团、新六团、江抗二团渡江增援郭村开展苏北

以后,在江南乃另成立江南指挥部,在罗忠毅、廖海涛同志领导下,指挥剩余部队,坚持

原来阵地。黄桥决战,我四团三营复渡江北增援,斯时,在江南仅剩下四团、新三团及同

情我军之独二团,经过了一个时期的发展,培养了一部分地方武装——独立支队(约三百

人),社头游击队(约一百人),长嗝游击队(七十人),长嗝太游击队(二百人)。皖变后改为二

支队。

在东路,苏、常、太等地区,在江抗西撤以后,没有留下武装,仅剩下在洋澄湖养病

之伤员卅余人,和一个常备队廿余人,一九三九年八月,奉陈司令命令重组江南东路司令

部,于是在苏常地区,以夏光、杨浩虚为首,成立了东路司令部,组织了一个特务连,并

争取何家师(何教师)地方武装组第二连。另在常熟地方领袖任天石同志领导下,恢复了民

抗司令部,组成一个连.江南指挥部党委会决定派何克希、吴仲超回东路。经过半年发展,

部队扩大三百余,于是成立一支队(由常熟何部改编)、二支队(我们二个排的基础)。谭震林

同志到东路后,成立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将江抗改为二支队,由何指挥,仍

称东路;民抗改称一支队,称南路,由吴指挥。部队继续发展,培养常备队。另以昆山、

嘉定两地地方党领导之—部分武装,转入苏常地区,改称第三支队。后,二支队开辟澄、

锡、虞地区,解决马x x—个支队,民抗复充实一个营,改为五支队。江抗二团东路与敌寇

苦战十三次,进入无锡地区与当地地方党所领导之一部武装会合,称江抗独立支队,以后

改称四支队。二支队进入澄西协助梅光迪部。迅速发展,改称七支队;同时争取无锡地方

领袖张学增部组第六支队。

在党的领导下,这支新军迅速生长起来。

第二阶段——一九四一年一月至一九四二年

甲、皖变后的新阶段:

皖南军部为顾全大部,团结抗战;委曲求全,遵命北移,叶军长与顾祝同面规路线,

取道皖南渡江.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开拔.一月七日行经茂林地区,反共派顾祝同指挥七

万大军将我重重包围。穷山大壑,血战八昼夜,弹尽粮绝,不能突出,造成皖南奇败,被

俘消灭殆尽;叶挺军长被俘,项、袁、周等下落不明。反共派造此滔天大罪,破坏抗战,

密布陷阱,屏我入圈,司马昭之心,路入皆见。

皖变后,重庆当局,复变本加厉,命令汤恩伯三十万大军向我华中各部全面进攻;反

共气焰,甚嚣尘上。日寇亦不断向本军各地加紧扫荡,以配合反共。在敌顽四面夹击下,

造成我在皖变后的空前危难处境。但是全军在我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政策,坚持

自卫原则,抗抵反共进攻,获得全国人民的同情与援助,胜利的突破危境。渡过难关,击

退反共高潮,使本军发展走向新的阶段。

(一>新四军番号虽被取消,宣布为非法部队,但由于我们四年来光荣伟大的战绩及全

世界一致公认本军为抗战强坚有力的支柱。这种坚持华中抗战的光荣事业,获得广大民众

的拥护与爱戴,这种拥护与爱戴,就是人民对本军合法之公认.公理自在人心。在民众中

所树立的不能磨灭的合法地位,比任何‘法令’皆要巩固与坚强。重庆当局如此措施,其

结果是得到全国人民愤怒的抗议,与对本军给予无限的同情,日益疏彼而亲我。民众就是

最高国法。

(二)新军部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和在华中十余万指战员以及千百万民众热烈拥护下,

于一月廿五日在盐城成立。从他成立时起,就担负了比任何时期更加艰难重大的任务;并

在陈代军长、刘政治委员英明领导下,迅速建立了统一指挥机关。

(三)全军改编为七个师。从此由游击兵团进到正规兵团,活跃在江淮河汉广大地区,

纵横数千里。

(1)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编为第一师第一旅,以挺纵一团(原旅六团)编为一团,挺总

四团(原管文蔚部)编为第二团,三团是黄桥决战后新发展的以田铁夫、陈宗保两部编成。

第二纵队编为第二旅,以二纵队二团(原一支队二团)为二旅四团,二纵六团(丹阳新六

团)为二旅五团,二纵九团(原江抗二团)改为六团。

第三纵队编为第三旅,以三纵三团(原苏皖支队)改为七团,八团系王澄同志由李长江

部暴动出来的(初编一纵五团),九团是原四团三营渡江增援后与四分区地方武装一部合编

而成。

(2)江北部队改编为第二师,辖四,五、六三个旅。

四旅辖十、十一、十二三个团,十团系老七团改编,十一团系老九团改编,十二团系

新十四团改编(原老十四团一个营与路西地武合编的)。

五旅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团。十三团系老八团改编,十四团系十团改编(由八团抽

出一个营与地武合编而成),十五团番号仍旧(原系由路西游击队编成,至路东后,于一九

四O年五月份编为独一、独二团,四一年春复并为十五团)。

六旅下辖十六售十七、十八三个团。十六团系老十四团改编,十七团系以江南四团的

一个营及游击纵队的二大队合编而成(二大队后至无为活动,编为七师部队),十八团系地

方游击队编成。

(3)八路军,第五纵队编为第三师,下辖七、八、九三个旅(一九四一年十月,九旅与十

旅对换建制)。

七旅系五纵一支队改编的(该旅在内战时期是中央红军的一部,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抗

战开始时,是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之一部,随一一五师东征山东,即成苏鲁豫支队;

一九四O年南下,编为第五纵队一支队),下辖十九,廿,廿一三个团。

十九团原脉是南昌暴动时朱德同志所拖出来的国民革命军教导团。到中央苏区后,改

为红四军十师廿九团;后又编为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经过长征到陕甘宁边区后编为第四大

队;陕北直罗镇战役后改为第四团;抗战后改为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八八五团第一营;一九

三八年,一一五师令该团东进山东后编为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一九四O年,到达皖东北

后正式编为三个营,到五纵队编为一支队第一团,现为十九团。

二十团原脉是红三军九师的一部分和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之一部合编成为红二师六团;

在苏军活整军中又改为第二师第二团;到陕甘宁后仍是第二团;抗战后改三四三旅六八五

团第三营;由山西东进山东后,改为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后南下入江苏地境,改为苏鲁

豫支队三大队;到—九四O年改为五纵一支二团。

廿一团是一九四O年主力在苏鲁豫边活动时,以地方武装合编为湖西人队(三个营);

南下后即改为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后改为五纵队—支三团。

(下略)

自一九四—年一月中旬,顽敌向我进攻,四师便处在频繁残酷的敌顽夹击中,在三个

月中,共损失轻机四十九挺,步马枪一千零八十二枝,战斗伤亡失踪者一千八百人。处此

恶劣环境中,部队逃亡疾病现象极严重。故将萧县独立旅补充到十二旅,将十一旅特务营

补充三十二团(因大小营集战斗损失过大)。

一九四一年四月,师主力进抵皖东北,将十二旅旅部撤销,其三十五团编入三十二团;

三十三团除以一个连归三十一团外,其余编归十旅,并集中骑兵成立骑兵团;三十四团直

属师部指挥.这时部队仅有九四二四人,步马枪四七九四枝。

十旅东进淮海区,九旅编归四师建制。八月间,以师属特务团第一连,师政治部警卫

连,东进宿东地区,与原留宿东活动之三十二团第四连,配合宿东独立团。独立大队,组

成游击支队(以姚运良为支队长,周启邦为政委),开展宿东游击战争,控制颃军东进咽喉。

九月间,十旅东进淮海区归三师建制,以九旅编归四师建制。十月间,成立淮北苏皖

边军区司令部;并以三十四团全部编为地方武装。

四师现除直属队、特务营,抗大四分校外,有九旅之二五团、二六团队,十一旅之三

十一团、三十二团、骑兵团,游击支队及睢杞独立团,共一万三千余人。

(5)鄂豫挺进纵队编为第五师,下辖十三、十四、十五三个旅。

十三旅:以原三团改编为三七团。原二团改编为三八团,原五团攻编为三九团。

十四旅:以原—团改编为四十团,原七团改编为四十一团,原九团改编为四十二团。

十五旅:以伪军反正的部队改编为四十三团、四十四团(该团后又编入四十五团),以

原八团改编为四五团。

特务旅:以十四旅之四十团改编为特务第一团(另以折黄广独立团改编为四十团),另

辖第二团(恐系师属特务团)。

随营学校改为抗大十分校,以原四团及x纵队三支队合编为抗大警卫团。

(6)江南部队编为第六师,以二支队改为六师十六旅,江抗、民抗改为十八旅。

十六旅下辖四六、四七、四八团。四六团原为老二支队四团;三九年抽调该团二营五、

六两个连至皖南,编入老三团,另以当涂与独游区之两个连补充二营;三九年十一月张道

庸同志率第—营北上渡江增援路东磨擦改编为苏皖支队,另以地方武装三个连改编为四团

一营;一九四O年十月,第三营又渡江增援黄桥,后改为三旅九团,另复以二游击区地武

改编为四团三营。该团战斗力为六师第一位,虽均由地武改编,但老的作风还保持着。

四七团前身是四团派出的干部到句容,与教育界有名的巫恒通所组织的镇、句、江、

丹人民自卫团(约二百人);一九四O年初,部队开滦阳整训,改编为新三团(约五百人);皖

变后,在二、三游击区遭敌长期性的反复扫荡,部队损失甚大,仅三百人左右;后与地武

—部合编为四十七团,部队战斗力薄弱。

四八团前身是二团二营与地方武装,党所领导的太湖支队合编,五百余人(六个连),

被顽方特务拖去一个连,后又经太湖敌扫荡与塘马被袭战斗。损失甚大,现仅二百余人。

独二团原是宜兴和桥汉奸儿子程维新组织的两面派游击队,在宜兴和桥一带活动;四

O年三月要求我军领导,改番号为武宜锡边区抗日人民自卫团;我主力过江后,改编为新

二团,后又改为独二团。六个连,员额不足。

十八旅原是皖变后江抗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将原江抗一支队、五支队合编为一

纵队,二支队六支队合编为二纵队,三支队四支队改编为三纵队,成立江南保安司令部,

十四个常备队改编为二个警卫团和二个警卫营,四一年三月改编为十八旅。以三支队司令

部改编为旅部.二纵队改编为五二团,一纵队改编为五三团,三纵队改编为五四团,警卫

营改编为五四团三营,西路七支队(改编为五二团三营)改编为五一团。警卫一团。二团和

警卫营均属保安司令部指挥。后因忠救军北上,为统一指挥起见,将五四团在苏常太活动

之二、三营(四个连),与警卫二团合编为东路支队。该部自七月一日敌伪清乡后,部队全

部损失。另五四团之二个连改为二营。后又补充五四团一营,五二团二营(江抗六支队)进

入路南太湖区,与太湖支队合编为四八团,归十六旅指挥。(下略)

(7)以无为部队及皖南突围部队编为第七师,其组成部分如下:

原无为游击纵队(前身系江北游纵,自我军退出无巢地区后,江北游纵即改编为四支队

—部分,即现在六旅;嗣后为保持与皖南交通,又派孙仲德率江北游纵之二四两连恢复无

为地区工作,番号为无为游击纵队,部队发展由二百人至八百余人)。

皖南三支队五团一营及皖南突围部队(皖南部队均系南方湘、鄂、赣、闽红色游击队;

后改编为一支一团, 三十三团,三支五团,发展了特务团及新一团,新三团;军部北上时,

以新老一团改为一支队,新老三团改为二支队,军特务团与五团暂改三支队;军部被歼后,

突围渡江共二百九十余人)。

长江两岸地方武装(由地方党领导的约四百余人)。于一九四一年三月在无为成立师部

(与十九旅合并办公)、以前述各部合编为五五团、五六团、五七团及挺进团(即五八团),独

一营、独二营、特务营。

各团经历:

五五团是皖南新老三团合计一个营,与无为游击纵队二个连合编,计共五百余人(五个

连);后又另调一地方独立营补充,共约六百五十余人。活动于无为西乡及青、繁地区;后

挺进桐东,接替挺进团活动区;三官山桂顽进攻后,又退出三官山,转移无为西乡活动。

五六团是皖南军特务团一个营及一团一部,与无为游击纵队四个连合并,后又补充了

无为二个地方游击队,合计一千一百余人;至九月抽出第一营,另拨入独立营编为第一营,

原三营欠八连,将挺团一个连改编为八连。活动于巢南、无北。

五七团是以五六团第一营为基础,与皖南独立大队及数个地方游击队合编而成的(约五

个连,主要担任恢复皖南敌后工作)。现以梁金华率二个连配合地方游击队在皖南活动,以

陈仁洪率两个连配合地方游击队在含和活动。

挺进团是皖南五团一个营, 由林维先率领过江,与桐西、桐南、桐东地方武装合编(六

个连),向大别山挺进,开展大别山工作;于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在桐西与五师鄂豫挺

进纵队独立团张体学部会合,曾一度与独立团合编为二十一旅,又名为鄂皖挺进支队;至

七月,独立团回鄂东,挺进团坚持宿、望间之湖区,配合赣北地方党领导的独立团行动,

发展了桐西独立团与数个游击队;自一九四二年初被顽围攻后,部队分散突围,遭受一部

损失,现已有一部到达无为,另一部在太、岳地区活动,桐西独立团亦回无为。

独立营即白湖独立营改编的,原系白湖地方游击队。独三营即巢湖独二营,系巢南地

方游击队改编的,另长江游击大队(皖南特委领导的地方武装)及含和独立大队,均是最近

发展。

(下略)

乙、游击区的的扩大与抗日政权的建立:

本军抗战五年。由分散零落的游击队,发展成为今天庞大而有力的正规军,成为抗日

的坚强支柱,而为全国人民及全世界进步人士所拥护和同情。这种伟大的功绩,完全由于

党的正确英明的领导,同时也是成前景成万英勇的同志们用血肉换来的。

在岩寺集中时,国民党给我们的地方,云岭让我们暂住。以后划以天王庙为中心周围

一些地方给我们活动,地图也只有几份,以后挺进到南京上海地区,这一块广大平原遂完

全为我们控制。在江北,四、五支队由无、卢狭小地区,挺进到津浦线两侧,打开这一广

大区域。六支队在皖北,挺进纵队在鄂中于武汉失守后,也都开辟了广大地区。磨擦以后,

我们首先在皖东建立抗日政权,接着又在苏北建立广大地区政权,许多零散的游击区变成

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慢慢连接起来,变成了敌后广大根据地。

今天,从陇海路以南,到皖南青弋江以北,京沪铁路两侧,西至湖北之汉水,东滨浩

瀚主人海,包括湖北,河南(——部).安徽、江苏四省;计辖盐城、东台、泰州、泰兴、

如皋、南通、启东、海门、北都、仪徵、六合、天长、来安、嘉山、盱眙、高邮、淮安、

淮阴、涟水、阜宁、东海……等一百七十余县,我军散布其间,已经建立政权的达九十余县。

在我军影响下之民众达三千余万,在抗日政权下的人民计达二千五百余万。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