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鲍运菱)
第三章第二次课: 回顾概率基础知识,通过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引出本次
讲授内容。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理论分布
重点:
掌握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定义、特点和概率计算。
难点: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特征,正态分布的特征。
一、二 项 分 布
一)、贝努利试验及其概率公式
将某随机试验重复进行n次,若各次试验结果互不影响, 即每次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
都不依赖于其它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n次试验是独立的。
对于n次独立的试验,如果每次试验结果出现且只出现对立事件A与
A
之一,在每次
试验中出现A的概率是常数p(0
A
的概率是1-p=q,则称这一串重
复的独立试验为n重贝努利试验,简称贝努利试验(Bernoulli trials )。
在生物学研究中,我们经常碰到的一类离散型随机变量,如入孵n枚种蛋的出雏数、n
头病畜治疗后的治愈数、n 尾鱼苗的成活数等,可用贝努利试验来概括。
在n重贝努利试验中,事件A可能发生0,1,2,„,n次,现在我们来求事件A 恰好发
生k(0≤k≤n)次的概率P
n
(k)。
先取n=4,k=2来讨论。在4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2次的方式有以下
C
4
2
种: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其中A
k
(k=1,2,3,4)表示事件A在第k次试验发生;
A
k
(k=1,2,3,4)表示事件A在第k次试验
不发生。由于试验是独立的,按概率的乘法法则,于是有
P(
A
1
A
2
A
3
A
4
)=P(
A
1
A
2
A
3
A
4
)=„= P(
A
1
A
2
A
3
A
4
)
= P(
A
1
)·P(
A
2
)·P(
A
3
)·P(
A
4
)=
pq
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2次的概率为
P
4
(2)
= P(
A
1
A
2
A
3
A
4
)+P(
A
1
A
2
A
3
A
4
)+„+ P(
A
1
A
2
A
3
A
4
)=
C
4
pq
2
242
242
又由于以上各种方式中,任何二种方式都是互不相容的,按概率的加法法则,在4 次
一般,在n重贝努利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0≤k≤n)次的概率为
P
n
(k)
=
C
n
pq
k
knk
k=0,1,2„,n (3-14)
若把(4-14)式与二项展开式
n
(qp)
n
k0
C
n
pq
kknk
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在n重贝努利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恰好等于
(qp)
展开式
中的第k+1项,所以也把(4-14)式称作二项概率公式。
n
二)、二项分布的意义及性质
二项分布定义如下:
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的值为零和正整数:0,1,2,„,n,且有
P
n
(k)
=
C
n
pq
kknk
k=0,1,2„,n
其中p
>
0
,
q
>
0
,
p+q=1,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 (binomial
distribution),记为 x
~
B(n,p)。
显然,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参数n称为离散参数, 只能取正
整数;p是连续参数,它能取0与1之间的任何数值(q由p确定,故不是另一个独立参数)。
二项分布由n和p两个参数决定:
1、当p值较小且n不大时,分布是偏倚的。但随着n的增大 ,分布逐渐趋于对称,如
图4—9 所示;
2、当p值趋于0.5时,分布趋于对称,如图4—10所示;
3、对于固定的n及p,当k增加时,P
n
(k)先随之增加并达到其极大值,以后又下降。
此外,在n较大,np
、
nq较接近时,二项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当n→∞时,二项分布的
极限分布是正态分布。
三)、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及应用条件
例:豌豆红花和白花杂交后, 在F2红花:白花=3:1,若每次观察4株,共观察100次,
问得红花为0、1、2、3、4株的概率各为多少?
表 观察4株出现红花的概率分布表 (p=0.75 q=1-p=0.25)
概率函数 Cnxpxqn-x P(x) F(x) NP(x)
P(0) C40p0q4 0.0039 0.0039 0.39
P(1) C41p1q3 0.0469 0.0508 4.69
P(2) C42p2q2 0.2109 0.2617 21.09
P(3) C43p3q1 0.4219 0.6836 42.19
P(4) C44p4q0 0.3164 1.000 31.64
合计 1.000 100
例2:鸡蛋孵化率为,每次选5个进行孵化,试求孵出小鸡的各种可能概率,若做1000次试
验,其理论次数分别为多少?
图4—9 n值不同的二项分布比较
图4—10 p值不同的二项分布比较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鲍运菱)
第三章第二次课: 回顾概率基础知识,通过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引出本次
讲授内容。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理论分布
重点:
掌握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定义、特点和概率计算。
难点: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特征,正态分布的特征。
一、二 项 分 布
一)、贝努利试验及其概率公式
将某随机试验重复进行n次,若各次试验结果互不影响, 即每次试验结果出现的概率
都不依赖于其它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n次试验是独立的。
对于n次独立的试验,如果每次试验结果出现且只出现对立事件A与
A
之一,在每次
试验中出现A的概率是常数p(0
A
的概率是1-p=q,则称这一串重
复的独立试验为n重贝努利试验,简称贝努利试验(Bernoulli trials )。
在生物学研究中,我们经常碰到的一类离散型随机变量,如入孵n枚种蛋的出雏数、n
头病畜治疗后的治愈数、n 尾鱼苗的成活数等,可用贝努利试验来概括。
在n重贝努利试验中,事件A可能发生0,1,2,„,n次,现在我们来求事件A 恰好发
生k(0≤k≤n)次的概率P
n
(k)。
先取n=4,k=2来讨论。在4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2次的方式有以下
C
4
2
种: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A
1
A
2
A
3
A
4
其中A
k
(k=1,2,3,4)表示事件A在第k次试验发生;
A
k
(k=1,2,3,4)表示事件A在第k次试验
不发生。由于试验是独立的,按概率的乘法法则,于是有
P(
A
1
A
2
A
3
A
4
)=P(
A
1
A
2
A
3
A
4
)=„= P(
A
1
A
2
A
3
A
4
)
= P(
A
1
)·P(
A
2
)·P(
A
3
)·P(
A
4
)=
pq
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2次的概率为
P
4
(2)
= P(
A
1
A
2
A
3
A
4
)+P(
A
1
A
2
A
3
A
4
)+„+ P(
A
1
A
2
A
3
A
4
)=
C
4
pq
2
242
242
又由于以上各种方式中,任何二种方式都是互不相容的,按概率的加法法则,在4 次
一般,在n重贝努利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0≤k≤n)次的概率为
P
n
(k)
=
C
n
pq
k
knk
k=0,1,2„,n (3-14)
若把(4-14)式与二项展开式
n
(qp)
n
k0
C
n
pq
kknk
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在n重贝努利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恰好等于
(qp)
展开式
中的第k+1项,所以也把(4-14)式称作二项概率公式。
n
二)、二项分布的意义及性质
二项分布定义如下:
设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的值为零和正整数:0,1,2,„,n,且有
P
n
(k)
=
C
n
pq
kknk
k=0,1,2„,n
其中p
>
0
,
q
>
0
,
p+q=1,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和p的二项分布 (binomial
distribution),记为 x
~
B(n,p)。
显然,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参数n称为离散参数, 只能取正
整数;p是连续参数,它能取0与1之间的任何数值(q由p确定,故不是另一个独立参数)。
二项分布由n和p两个参数决定:
1、当p值较小且n不大时,分布是偏倚的。但随着n的增大 ,分布逐渐趋于对称,如
图4—9 所示;
2、当p值趋于0.5时,分布趋于对称,如图4—10所示;
3、对于固定的n及p,当k增加时,P
n
(k)先随之增加并达到其极大值,以后又下降。
此外,在n较大,np
、
nq较接近时,二项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当n→∞时,二项分布的
极限分布是正态分布。
三)、二项分布的概率计算及应用条件
例:豌豆红花和白花杂交后, 在F2红花:白花=3:1,若每次观察4株,共观察100次,
问得红花为0、1、2、3、4株的概率各为多少?
表 观察4株出现红花的概率分布表 (p=0.75 q=1-p=0.25)
概率函数 Cnxpxqn-x P(x) F(x) NP(x)
P(0) C40p0q4 0.0039 0.0039 0.39
P(1) C41p1q3 0.0469 0.0508 4.69
P(2) C42p2q2 0.2109 0.2617 21.09
P(3) C43p3q1 0.4219 0.6836 42.19
P(4) C44p4q0 0.3164 1.000 31.64
合计 1.000 100
例2:鸡蛋孵化率为,每次选5个进行孵化,试求孵出小鸡的各种可能概率,若做1000次试
验,其理论次数分别为多少?
图4—9 n值不同的二项分布比较
图4—10 p值不同的二项分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