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宜静云)
我叫MT2公会养成方法 公会会长管理制度解析7
我叫MT2公会养成方法公会会长管理制度解析
今天为大家介绍公会会长的培养,在我叫MT2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玩家的日常碎片获取、工坊的技能以及跑酷都要依赖公会玩法,一个公会
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一个会长的好坏,只有优秀的会长才能带出优秀的公会!
这篇文章就是为大家带来一些会长培养方面的指引.
首先说一个管理上的误区:一个公会的并不依赖土豪的支持,而是依赖公会
成员的积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土豪就算伤害再高,也只是一个顶两个人
的程度,但是一个庞大的公会人数众多,土豪在其中就显得问不足道了.所以,会
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会员的积极性。
一、如何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1。第一个首要条件就是会长必须积极。如果一个会长三天上一次线,对公
会不管不问,不处理公会的死号,这个公会是注定不起来的!一个合格的会长,
就算不是公会等级最高的、实力最强的,但是至少是对公会上心的,只有你为
公会付出,公会才会给你回报。
2。建立公会的奖励制度.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个土豪会长,会长会为公会中
最优秀的玩家充钱,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奖励制度,能最充分的调动玩家的积极
性。虽然我们不提倡这样一掷千金的奖励制度,但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奖励制度
是一个优秀会长所必须做的事情.下面,我们将重点讨会制度的建立方法。
二、建立最合理的公会制度
在《我叫MT2》中,公会奖励的物品一定是公会副本的奖励(其他途径无法
分配奖励,土豪奖励符石的方法不谈),但是我们都知道,公会副本的奖励一部分
靠申请,一部分靠会长分配,那么如何分配分配给谁这就需要建立一套DKP系
统。
DKP的分配方式在端游中十分的流行,玩家依靠参与游戏中的公会活动积
累DKP,通过DKP 换取奖励。在MT2中,由于没有有效的DKP插件,所以
DKP的统计要完全的依赖会长去手动记录,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建立公会制度的好处
其实游戏中每天都有新的公会出现,也有的公会走向.但是一个公会从微不
足道走向强盛,一定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制度是公会成长的前提.尤其当公会
战版本上线以后,只有的公会才有更多机会获取发丝的碎片,公会的会在日后的
游戏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没有制度的公会就是一盘散沙,有的玩家甚至在几个月的游戏中,都不知
道自己的公会叫什
么名字。如果会长真的对公会十分的上心,那就请务必建立一个优秀的管
理制度吧!
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件
一
暑假期间,一些朋友跟我谈起北大的事情,辞色间颇关心我作为一个学生的
感受。这使我有些为难。我知道,这是因为大学乃国脉所系,巨创方殷,又遭此
震荡,即非北大,也不能不令人关切;再也是因为有北大的“学生”说过,“北大的
学生是世界一流,老师二流”,令人错愕之际,又嗅出一缕似曾相似的铁锋出鞘
的气息。北大学生的狂妄虽是天下闻名,可此种只能出自于“代表”之口,似乎不
需我这样的“局中人"点出也能了解。但那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流”与“二流"
的险峻对立,却非我可以三言两语道尽。
首先,你不能说,那位代表的说法在北大的本科生中没有一定的代表性。6
月12日,张维迎的下列演说,就赢得过北大本科生不少的掌声:“我们北大的本
科生,不说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掌声)我们北大的本科生在世界任何
一流大学中,都是一流的!(掌声)但北大的老师不是一流……只有,才保得住
我们的含金量!(掌声)”(《大学的》)所以,你尽可以说,那位学生代表的话是
世界上能从学生口中说出的最狂妄的话,但这总不过是事情的一部分而已。其次,
你也不能说,北大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一流,或称得上整体一流,有“有保障的前途的
青年”实在并不多见,而张维迎所指出的“繁殖”不仅是事实,而且还不过是个笼
统的说法-—北大能留下自己最好的学生当然没有不好——但按照学生们里的议
论,北大最好的学生要不出国了,要不就被赶走了.这当然有些夸张,可是北大没
有采用内部竞争的方式来维持适当的公正,更不用说“留住”那些最优秀的分
子,恐怕不会全是假话.所以,你得正视北大的本科生和校方在这个“一流”和“二
流”上的一致:这显然不是张教授一个人的看法,是对本科生骄傲心理的“利用”(虽
然这可能确是北大的一个小传统).北大本科生不是小孩儿,拿掉了这些“二流
",确实有利于本科生“保住的含金量"(张维迎)、有利于他们进入“世界一流大
学”,也有利于他们在成为“世界一流人材”以后回到北大。他们明白得很.而且,看
过“北大对话节目”的现场,你也会明白“只有,我们才对得起这些世界一流的本
科生”一类的说辞,实在是有不少张以外的人士支持.
你可以追问,北大自己不是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么,为什么北大不需要培
养自己的“世界一流人材”而必须把他们送给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览北大的方
案,的确看不到他们对北大的研究生培养有何打算,引进人材完全是为了完成
对“世界一流大学”SCI数量的规定,与之不生任何关系。在没有北大博士远渡重
洋到别的“世界一流大学”任教的“计划”的前提下,“北大自己培养的博士生原则
上不再留校",确乎是在原则上承认了自己培养的人材永远不可能是“世界一流".
你也可以追问,为什么北大敢于提出自己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刻表,却不敢
提出把自己的本科生留下来培养成世界一流的人材,然后把他们送到世界一流
大学任教的时刻表呢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是让在国外高校竞教的失败者-
-按照张设计的大学的竞争力,只能如此——来占领的最高学府,让北大培养的
“二流”博士去占领的其他高校大学除了完全成为国外大学的藩属,还会有什么
其他的结果吗这当然是一种内化的自我殖民。但让我解释为难也令我自己索解
为难的是,你能说,这仅仅是某些者的心理逻辑么在这个由“海龟"(海归)主持的背
后,是自汹涌至今的,留学生除了带回一个不完整--容后再叙-—的“现代教育制
度",也许还带回了些别的什么,比如一种类似于对“宗主国”的与忠诚,你能对此视
而不见么你以为有了“大学"的理念,有了“学术自主”,北大就能培养出世界一流
的人材么什么是“学术自主”哪些学科的“学术自主”什么是“学术的自主性”其制度
保障何在这都不是可以绕开的问题。
在现有的讨论中,以不能被SCI量化的人文学科反应最为激烈。但我们
设想,假如校方对这些学科加以“特殊照顾”-—据我所知,这完全可能-—但我们
的人文学科是否就从此自主了呢对校方而言,这不过是在现有的“世界一流大
学”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句“我们还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学科”而已。可我们又该
怎样来面对这个的逻辑: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的人文学科当然的是“世界一流”
我们又该怎样来继续我们的批评或者,这就是我们批评北大的目的假如说,这不
过仅仅是权宜之计。但我们又该如何来促成的科学的自主二战以后,科学在民
族/国家的合法性(legitimacy,我希望还有人用“合宪性”来解释“合法性”)建构
与国家管理、调节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尽管西方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
理论**和研究范式,但其规范性命题既可能完全不符合我们的历史传统和预设,其
经验研究也可以完全与我们的生活无涉,因而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治学、法学、经
济学、管理学、学、人类学,才能应对和处理我们自己的问题.但除了“中西"间
的相互比较、相互参证,进而以求得某种“平衡”,难道还有别的什么出路吗对
我们的人文学科来说,其实同样如此。对人文学科特殊性的过分强调,不仅将丧失
人文学科更新的可能,而且很有可能只是保护了学术现有的某些根深蒂固的劣习.
再说,尽管可以我们说“暂不提理工科”(理工科也可能确是最具普遍性的学科:不
可能有“物理学"、“数学”……)但确有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我们不会自然的
无偿享有人家创造的先进科技!这难道需要什么论证吗因而这次在北大中事实上
面临着最重大冲击的那些理工教师们的沉默,以及在讨论中的“暂且”式悬搁,
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危险的。虽然我对这一问题的展开也为力,但如果我们
一方面将学术的自主性理解为的“特殊”情形,一方面却又将其抽象为与人无关
的普遍性知识的话,我们就仍不过是在那个“者”划出圈子里舞蹈,至多扞卫了本
学科的特权而已——在一大堆买来的皮鞋、西装(理工科、学科)之上,加上一
顶“特殊性”的瓜皮帽(人文学科)而已!如果说就自然科学知识贡献的重要性而言,
存在着什么“世界一流"“二流”的区别的话,那么这个“一流”将不应该只是诺贝尔
奖,解决一个真正与我们的国计民生相关的问题,同样无愧于世界一流!
作为北大的博士生,我承认自己的确在“世界一流大学"任教.但这不完全是
因为素无大志,比如,曾被耶鲁博士薛涌念叨不已的学术成就“比陈寅恪高”的宫
崎市定,以及的其他“有陈寅恪水准"的“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史学家"大约没有都到
了耶鲁或者其他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吧——更没有到大学来认证武功——却仍不
妨被这位世界一流人材崇拜不已,虽然这很有趣。可为什么的一流人材就一定
要得到人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去办理证明:“受教”或者“授教”“学术”的自主性似乎
不应只是“学术”的自主,而且也应当是“”学术的自主.对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
应该有更多的省思
在这次的讨论中,甘阳先生、张旭先生不计个人得失,明确点出大学与民
族的关系,提出“学术”的“自主性”问题,我以为这是这次讨论中最重要的收获。
然而,如上所述,我们看到,这一理念有时却并不十分清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有关这一理念得以实施的制度性条件-—有立法(比如《大学法》)保障的学术
研究者的自主与自由和学术研究的自由与自主-—并未得到审视。表面上,我们
有完整的学位培养系统和研究职称评价体系,但实际上,它承担的不过是一些“为
学位而学位”、“为职称而职称”的工作。学术如何在纯粹的知识工作的进展上,或
者是在那些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里得以作出实质性的推动与贡献的制度性条
件并无保障,甚至经常是处在一种缺失至多是装饰性的地位。如果继续忽略这一
真实状况,不仅我们的讨论无法深入,对北大的陷阱与危机我们也将丧失真正的了
解与思考。
的记忆:许多“北大人"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她/他们当年
[1]
[2]
[3]
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宜静云)
我叫MT2公会养成方法 公会会长管理制度解析7
我叫MT2公会养成方法公会会长管理制度解析
今天为大家介绍公会会长的培养,在我叫MT2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玩家的日常碎片获取、工坊的技能以及跑酷都要依赖公会玩法,一个公会
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一个会长的好坏,只有优秀的会长才能带出优秀的公会!
这篇文章就是为大家带来一些会长培养方面的指引.
首先说一个管理上的误区:一个公会的并不依赖土豪的支持,而是依赖公会
成员的积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土豪就算伤害再高,也只是一个顶两个人
的程度,但是一个庞大的公会人数众多,土豪在其中就显得问不足道了.所以,会
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会员的积极性。
一、如何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1。第一个首要条件就是会长必须积极。如果一个会长三天上一次线,对公
会不管不问,不处理公会的死号,这个公会是注定不起来的!一个合格的会长,
就算不是公会等级最高的、实力最强的,但是至少是对公会上心的,只有你为
公会付出,公会才会给你回报。
2。建立公会的奖励制度.我们有时会见到一个土豪会长,会长会为公会中
最优秀的玩家充钱,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奖励制度,能最充分的调动玩家的积极
性。虽然我们不提倡这样一掷千金的奖励制度,但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奖励制度
是一个优秀会长所必须做的事情.下面,我们将重点讨会制度的建立方法。
二、建立最合理的公会制度
在《我叫MT2》中,公会奖励的物品一定是公会副本的奖励(其他途径无法
分配奖励,土豪奖励符石的方法不谈),但是我们都知道,公会副本的奖励一部分
靠申请,一部分靠会长分配,那么如何分配分配给谁这就需要建立一套DKP系
统。
DKP的分配方式在端游中十分的流行,玩家依靠参与游戏中的公会活动积
累DKP,通过DKP 换取奖励。在MT2中,由于没有有效的DKP插件,所以
DKP的统计要完全的依赖会长去手动记录,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建立公会制度的好处
其实游戏中每天都有新的公会出现,也有的公会走向.但是一个公会从微不
足道走向强盛,一定是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制度是公会成长的前提.尤其当公会
战版本上线以后,只有的公会才有更多机会获取发丝的碎片,公会的会在日后的
游戏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没有制度的公会就是一盘散沙,有的玩家甚至在几个月的游戏中,都不知
道自己的公会叫什
么名字。如果会长真的对公会十分的上心,那就请务必建立一个优秀的管
理制度吧!
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件
一
暑假期间,一些朋友跟我谈起北大的事情,辞色间颇关心我作为一个学生的
感受。这使我有些为难。我知道,这是因为大学乃国脉所系,巨创方殷,又遭此
震荡,即非北大,也不能不令人关切;再也是因为有北大的“学生”说过,“北大的
学生是世界一流,老师二流”,令人错愕之际,又嗅出一缕似曾相似的铁锋出鞘
的气息。北大学生的狂妄虽是天下闻名,可此种只能出自于“代表”之口,似乎不
需我这样的“局中人"点出也能了解。但那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流”与“二流"
的险峻对立,却非我可以三言两语道尽。
首先,你不能说,那位代表的说法在北大的本科生中没有一定的代表性。6
月12日,张维迎的下列演说,就赢得过北大本科生不少的掌声:“我们北大的本
科生,不说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掌声)我们北大的本科生在世界任何
一流大学中,都是一流的!(掌声)但北大的老师不是一流……只有,才保得住
我们的含金量!(掌声)”(《大学的》)所以,你尽可以说,那位学生代表的话是
世界上能从学生口中说出的最狂妄的话,但这总不过是事情的一部分而已。其次,
你也不能说,北大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一流,或称得上整体一流,有“有保障的前途的
青年”实在并不多见,而张维迎所指出的“繁殖”不仅是事实,而且还不过是个笼
统的说法-—北大能留下自己最好的学生当然没有不好——但按照学生们里的议
论,北大最好的学生要不出国了,要不就被赶走了.这当然有些夸张,可是北大没
有采用内部竞争的方式来维持适当的公正,更不用说“留住”那些最优秀的分
子,恐怕不会全是假话.所以,你得正视北大的本科生和校方在这个“一流”和“二
流”上的一致:这显然不是张教授一个人的看法,是对本科生骄傲心理的“利用”(虽
然这可能确是北大的一个小传统).北大本科生不是小孩儿,拿掉了这些“二流
",确实有利于本科生“保住的含金量"(张维迎)、有利于他们进入“世界一流大
学”,也有利于他们在成为“世界一流人材”以后回到北大。他们明白得很.而且,看
过“北大对话节目”的现场,你也会明白“只有,我们才对得起这些世界一流的本
科生”一类的说辞,实在是有不少张以外的人士支持.
你可以追问,北大自己不是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么,为什么北大不需要培
养自己的“世界一流人材”而必须把他们送给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览北大的方
案,的确看不到他们对北大的研究生培养有何打算,引进人材完全是为了完成
对“世界一流大学”SCI数量的规定,与之不生任何关系。在没有北大博士远渡重
洋到别的“世界一流大学”任教的“计划”的前提下,“北大自己培养的博士生原则
上不再留校",确乎是在原则上承认了自己培养的人材永远不可能是“世界一流".
你也可以追问,为什么北大敢于提出自己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刻表,却不敢
提出把自己的本科生留下来培养成世界一流的人材,然后把他们送到世界一流
大学任教的时刻表呢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是让在国外高校竞教的失败者-
-按照张设计的大学的竞争力,只能如此——来占领的最高学府,让北大培养的
“二流”博士去占领的其他高校大学除了完全成为国外大学的藩属,还会有什么
其他的结果吗这当然是一种内化的自我殖民。但让我解释为难也令我自己索解
为难的是,你能说,这仅仅是某些者的心理逻辑么在这个由“海龟"(海归)主持的背
后,是自汹涌至今的,留学生除了带回一个不完整--容后再叙-—的“现代教育制
度",也许还带回了些别的什么,比如一种类似于对“宗主国”的与忠诚,你能对此视
而不见么你以为有了“大学"的理念,有了“学术自主”,北大就能培养出世界一流
的人材么什么是“学术自主”哪些学科的“学术自主”什么是“学术的自主性”其制度
保障何在这都不是可以绕开的问题。
在现有的讨论中,以不能被SCI量化的人文学科反应最为激烈。但我们
设想,假如校方对这些学科加以“特殊照顾”-—据我所知,这完全可能-—但我们
的人文学科是否就从此自主了呢对校方而言,这不过是在现有的“世界一流大
学”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句“我们还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学科”而已。可我们又该
怎样来面对这个的逻辑: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的人文学科当然的是“世界一流”
我们又该怎样来继续我们的批评或者,这就是我们批评北大的目的假如说,这不
过仅仅是权宜之计。但我们又该如何来促成的科学的自主二战以后,科学在民
族/国家的合法性(legitimacy,我希望还有人用“合宪性”来解释“合法性”)建构
与国家管理、调节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尽管西方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必要的
理论**和研究范式,但其规范性命题既可能完全不符合我们的历史传统和预设,其
经验研究也可以完全与我们的生活无涉,因而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治学、法学、经
济学、管理学、学、人类学,才能应对和处理我们自己的问题.但除了“中西"间
的相互比较、相互参证,进而以求得某种“平衡”,难道还有别的什么出路吗对
我们的人文学科来说,其实同样如此。对人文学科特殊性的过分强调,不仅将丧失
人文学科更新的可能,而且很有可能只是保护了学术现有的某些根深蒂固的劣习.
再说,尽管可以我们说“暂不提理工科”(理工科也可能确是最具普遍性的学科:不
可能有“物理学"、“数学”……)但确有的物理学家、数学家……我们不会自然的
无偿享有人家创造的先进科技!这难道需要什么论证吗因而这次在北大中事实上
面临着最重大冲击的那些理工教师们的沉默,以及在讨论中的“暂且”式悬搁,
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危险的。虽然我对这一问题的展开也为力,但如果我们
一方面将学术的自主性理解为的“特殊”情形,一方面却又将其抽象为与人无关
的普遍性知识的话,我们就仍不过是在那个“者”划出圈子里舞蹈,至多扞卫了本
学科的特权而已——在一大堆买来的皮鞋、西装(理工科、学科)之上,加上一
顶“特殊性”的瓜皮帽(人文学科)而已!如果说就自然科学知识贡献的重要性而言,
存在着什么“世界一流"“二流”的区别的话,那么这个“一流”将不应该只是诺贝尔
奖,解决一个真正与我们的国计民生相关的问题,同样无愧于世界一流!
作为北大的博士生,我承认自己的确在“世界一流大学"任教.但这不完全是
因为素无大志,比如,曾被耶鲁博士薛涌念叨不已的学术成就“比陈寅恪高”的宫
崎市定,以及的其他“有陈寅恪水准"的“十几位甚至几十位史学家"大约没有都到
了耶鲁或者其他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吧——更没有到大学来认证武功——却仍不
妨被这位世界一流人材崇拜不已,虽然这很有趣。可为什么的一流人材就一定
要得到人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去办理证明:“受教”或者“授教”“学术”的自主性似乎
不应只是“学术”的自主,而且也应当是“”学术的自主.对此,我们什么时候才能
应该有更多的省思
在这次的讨论中,甘阳先生、张旭先生不计个人得失,明确点出大学与民
族的关系,提出“学术”的“自主性”问题,我以为这是这次讨论中最重要的收获。
然而,如上所述,我们看到,这一理念有时却并不十分清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有关这一理念得以实施的制度性条件-—有立法(比如《大学法》)保障的学术
研究者的自主与自由和学术研究的自由与自主-—并未得到审视。表面上,我们
有完整的学位培养系统和研究职称评价体系,但实际上,它承担的不过是一些“为
学位而学位”、“为职称而职称”的工作。学术如何在纯粹的知识工作的进展上,或
者是在那些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里得以作出实质性的推动与贡献的制度性条
件并无保障,甚至经常是处在一种缺失至多是装饰性的地位。如果继续忽略这一
真实状况,不仅我们的讨论无法深入,对北大的陷阱与危机我们也将丧失真正的了
解与思考。
的记忆:许多“北大人"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她/他们当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