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受妍妍)
从“儿童世界”到“童年消逝”——关于儿童观的认识
儿童观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的儿童观能反映出该时代或
文化的人类自我意识发育的程度。儿童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
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标准的制订。通过论述“儿童世界”的内涵到“童年消逝”的表
征与归因,阐明儿童世界越来越模糊化与童年期的消逝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为探索儿童观
的正确形成与发展及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儿童观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学者与其他群体的关注和研究。所谓儿童观,顾名思
义,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两个重要
要素和特征:儿童世界和童年期。而儿童世界是儿童存在的本体特征,童年期是儿童存在的
显在特征,两者共同构成儿童观的认识的逻辑基础。现实中,社会鼓励让儿童回归本真的
生活,同时也给儿童施加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催促儿童成长。部分成人片面坚持认为
关注儿童、重视早期教育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让儿童赢在人生
的起跑线上,却没有全面地、理性地思考儿童所处年龄段的含义和价值。因此,本文尝试在
通过分析“儿童世界”内涵的基础上,剖析“童年消逝”问题及归因,这是科学儿童观培育、
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对当前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儿童的世界
儿童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享受自由的权利,也很难获得一片
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家园。儿童依附于成人,生活在成人的现实世界中。按照
成人设置的模式努力适应与成长,逐渐模糊了儿童模样和主体意识。
(一)儿童是谁
对儿童属性及其本质的思考是幼儿教育永恒的话题。儿童属性探究的过程实质上是儿
童观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儿童观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的儿童
观大致反映出该时代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自我意识发育的程度。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教
育观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对儿童教育
[文章编号]2095-3712(2020)40-0131-03
最根本的遵循和旨归。儿童观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幼儿教育目标确立、内容选择、教学
方式、手段载体及评价标准等的制订和运行。
现代社会在对待儿童的看法上往往显得更科学化,既看到儿童的自然属性,又看到儿
童的社会属性,将儿童真正作为家庭、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在强调儿童的个性、自由、人
格、尊严的同时,也承认儿童具有的社会性,承认儿童与家庭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
普遍认同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儿童是权力的主体等观念,对儿童的
认识也日趋科学。
关于“儿童是谁”的问题,意大利教育大师、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儿童之
家”的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提出:儿童是创造者,儿童是观察者,儿童是工作者,儿童是探
究者,儿童是受害者O单中惠认为,蒙台梭利对“儿童是谁”的前四个回答是相互联系的,
而儿童之所以是受害者,是成人没有认识到儿童是创造者、观察者、工作者、探究者造成的。
⑴前四个回答是我们对理想状态下“儿童是谁”的描述,但第五个回答才是大部分儿童现
在的状态,儿童没能在自然状态下逐渐形成完整独立的个性和人格。
(二)成人与“儿童世界”
2024年6月15日发(作者:受妍妍)
从“儿童世界”到“童年消逝”——关于儿童观的认识
儿童观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的儿童观能反映出该时代或
文化的人类自我意识发育的程度。儿童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
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标准的制订。通过论述“儿童世界”的内涵到“童年消逝”的表
征与归因,阐明儿童世界越来越模糊化与童年期的消逝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为探索儿童观
的正确形成与发展及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儿童观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学者与其他群体的关注和研究。所谓儿童观,顾名思
义,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两个重要
要素和特征:儿童世界和童年期。而儿童世界是儿童存在的本体特征,童年期是儿童存在的
显在特征,两者共同构成儿童观的认识的逻辑基础。现实中,社会鼓励让儿童回归本真的
生活,同时也给儿童施加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压力,催促儿童成长。部分成人片面坚持认为
关注儿童、重视早期教育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儿童提供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让儿童赢在人生
的起跑线上,却没有全面地、理性地思考儿童所处年龄段的含义和价值。因此,本文尝试在
通过分析“儿童世界”内涵的基础上,剖析“童年消逝”问题及归因,这是科学儿童观培育、
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对当前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儿童的世界
儿童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享受自由的权利,也很难获得一片
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家园。儿童依附于成人,生活在成人的现实世界中。按照
成人设置的模式努力适应与成长,逐渐模糊了儿童模样和主体意识。
(一)儿童是谁
对儿童属性及其本质的思考是幼儿教育永恒的话题。儿童属性探究的过程实质上是儿
童观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儿童观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一个时代或一种文化的儿童
观大致反映出该时代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自我意识发育的程度。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教
育观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对儿童教育
[文章编号]2095-3712(2020)40-0131-03
最根本的遵循和旨归。儿童观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幼儿教育目标确立、内容选择、教学
方式、手段载体及评价标准等的制订和运行。
现代社会在对待儿童的看法上往往显得更科学化,既看到儿童的自然属性,又看到儿
童的社会属性,将儿童真正作为家庭、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在强调儿童的个性、自由、人
格、尊严的同时,也承认儿童具有的社会性,承认儿童与家庭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社会
普遍认同儿童是未来的资源、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儿童是权力的主体等观念,对儿童的
认识也日趋科学。
关于“儿童是谁”的问题,意大利教育大师、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儿童之
家”的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提出:儿童是创造者,儿童是观察者,儿童是工作者,儿童是探
究者,儿童是受害者O单中惠认为,蒙台梭利对“儿童是谁”的前四个回答是相互联系的,
而儿童之所以是受害者,是成人没有认识到儿童是创造者、观察者、工作者、探究者造成的。
⑴前四个回答是我们对理想状态下“儿童是谁”的描述,但第五个回答才是大部分儿童现
在的状态,儿童没能在自然状态下逐渐形成完整独立的个性和人格。
(二)成人与“儿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