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河南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45)

IT圈 admin 56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史春柔)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1.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

务。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

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

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由材料“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

城邦公共事务”可知,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为保证公民能积

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故选:D。

2.《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

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出现了瓦子,这是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

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是

城市商业的繁荣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成

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

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制定

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

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

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故D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属于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实行征兵制,建

立新式军队属于明治维新军事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发展近代工业,

改革地税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排除C。故选D。

5.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

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莫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可知,题干表明罗马法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

深远影响,B符合题意,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

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

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

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可知,此内容评述的

是洋务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

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ZBZY的发展,

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故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

变法、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7.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古代巴比伦

B.《天方夜谭》——古代印度

C.《查士丁尼法典》——古代希腊

D.《荷马史诗》——古代罗马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漠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

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符合题意;《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

故事集,B项不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的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D项不符合题意。故

选A。

8.宋真宗曾赋《劝学》:“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密前读。”这反映出宋代选拔

人才主要依据

A.科举成绩

B.道德表现

C.门第高低

D.血缘亲疏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男人如果想实现生平最大的志向,就得勤快地抱着六经在窗前读。

由此可知,宋代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是科举成绩。A正确;科举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

才的方式,以才能作为选拔的标准,因此BCD错误。综上故选A。

9.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

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皇帝立国……灭六暴

强……壹家天下”。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

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所以该内容称颂的

皇帝是秦始皇。

10.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近代出现的报纸有《申

报》,近代创办的出版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有京师大学堂。而中

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5年9月2日,袁世凯、

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所以滨州杜氏家族一门

十二进士属于科举制的范畴,不属于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变化,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是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

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

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故A符合

题意。商朝开始出现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最典型,东周分封制解体,故BCD均不符合

题意。故选A。

12.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

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A.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74年,瓦特

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蒸

汽机的直接作用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选项D符合题意;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国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A排除;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

工厂规模的扩大,B排除;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排除。故选

D。

1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

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三司”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

令” ,分割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王国的势力,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A正确;汉

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B排除;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

机处,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C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

“三司”,D排除。故选A。

14.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这是大陆

和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

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

15.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上文记载的毕昇

发明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省

时、省工,降低制书成本,有利于图书普及,加快文化传播,题干所描述的也就是活

字印刷术使用的情况,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

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提高,此后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A

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B

项不符合题意;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欧

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6.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

A.无为而治

B.仁

C.仁政

D.兼爱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仁”

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A项符合

题意;“仁政”是孟子的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史春柔)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1.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

务。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

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

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由材料“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

城邦公共事务”可知,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为保证公民能积

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故选:D。

2.《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

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出现了瓦子,这是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

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是

城市商业的繁荣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成

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

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制定

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

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

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故D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属于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实行征兵制,建

立新式军队属于明治维新军事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发展近代工业,

改革地税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排除C。故选D。

5.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

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莫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可知,题干表明罗马法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

深远影响,B符合题意,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

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

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

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可知,此内容评述的

是洋务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

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ZBZY的发展,

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故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

变法、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7.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汉漠拉比法典》——古代巴比伦

B.《天方夜谭》——古代印度

C.《查士丁尼法典》——古代希腊

D.《荷马史诗》——古代罗马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漠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

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符合题意;《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

故事集,B项不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的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D项不符合题意。故

选A。

8.宋真宗曾赋《劝学》:“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密前读。”这反映出宋代选拔

人才主要依据

A.科举成绩

B.道德表现

C.门第高低

D.血缘亲疏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男人如果想实现生平最大的志向,就得勤快地抱着六经在窗前读。

由此可知,宋代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是科举成绩。A正确;科举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

才的方式,以才能作为选拔的标准,因此BCD错误。综上故选A。

9.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

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皇帝立国……灭六暴

强……壹家天下”。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

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所以该内容称颂的

皇帝是秦始皇。

10.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近代出现的报纸有《申

报》,近代创办的出版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有京师大学堂。而中

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5年9月2日,袁世凯、

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所以滨州杜氏家族一门

十二进士属于科举制的范畴,不属于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变化,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是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

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

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故A符合

题意。商朝开始出现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最典型,东周分封制解体,故BCD均不符合

题意。故选A。

12.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

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A.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C.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74年,瓦特

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蒸

汽机的直接作用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选项D符合题意;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

工业国家,是工业革命的影响,A排除;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使

工厂规模的扩大,B排除;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排除。故选

D。

1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

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三司”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

令” ,分割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王国的势力,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A正确;汉

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B排除;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

机处,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C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

“三司”,D排除。故选A。

14.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

A.曹操——建立魏国

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C.诸葛亮——发明翻车

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这是大陆

和交流的最早记载,因此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相吻合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220

年,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翻车是三国曹魏马钧发明,排除;D项公元280年,西

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

15.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上文记载的毕昇

发明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省

时、省工,降低制书成本,有利于图书普及,加快文化传播,题干所描述的也就是活

字印刷术使用的情况,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

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质量提高,此后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A

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B

项不符合题意;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欧

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6.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

A.无为而治

B.仁

C.仁政

D.兼爱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仁”

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A项符合

题意;“仁政”是孟子的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