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USBMI致力于为网友们分享Windows、安卓、IOS等主流手机系统相关的资讯以及评测、同时提供相关教程、应用、软件下载等服务。

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壳体设计

IT圈 admin 27浏览 0评论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奉建安)

NO. 001

1

2

3

1.概述

变速箱壳体零件是变速箱上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将减速器

中的功能件(如:轴齿、驻车、换挡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

并保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 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动

力。壳体的外形需具有艺术美感,多采用弧筋,在保证整体刚

度、强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设计美感优化。

设计原则:

1.吸收工作时的作用力和力矩;

2.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保证轴和齿轮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

3.保证良好的传热和热辐射;

4.隔离和衰减噪声;

5.装配和拆卸容易;

6.良好的刚性、强度特性,重量轻。

下面就壳体设计的几个典型部位进行探讨。

2.壳体重要结构特征的设计

a.壳体壁厚、加强筋

壳体是电驱系统重量占比最大的,壳体的设计在满足强度

的前提下应尽量轻。现在铝合金的压铸壳体一般可做到3.3~

4mm。轴承是减速器的主要受力部位,所以轴承座的壁厚需要

6~8mm,其他螺栓凸台需要根据输入的螺栓规格确定壁厚。

注:壁厚分析的内容有两项: ①检查厚壁位置,以降低壳体重量,

减少铸造缺陷,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②检查薄壁位置,避免壳体

强度不足。

b.拔模斜度检查

对压铸铝合金件,一般应保证出模方向的拔模斜度大于1.5°,

特殊位置可以设计到0.8°~1°。拔模斜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①出模方向是否正确,②拔模斜度是否足够。

c.加强筋布置

加强筋功能是为了提高刚度和强度,降低辐射噪声;

设计原则:

加强筋的走向应沿着法向主应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加大支

撑面来减少对铸件造成危险的拉应力;支撑

d.圆角设计

由于铝合金变速器壳体毛坯大多是是压铸成型的,壳体毛坯各

个面之间均应采用圆角过渡,圆角过渡不但可以保证压铸时金

属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还可以避免尖角过渡所引起的应力

集中,同时模具的各壁上的加强筋应从轴承孔开始向四周辐射,

呈星形布置,加强筋的尺寸与壁厚有关,高度等于3~4倍的壁

厚;宽度等于1~2倍的壁厚。面过渡处设计为圆角,有利于模

具的使用寿命。圆角的大小视具体部位而定,一般 L 型部位内

圆角半径 r 与外圆角半径 R 的关系为 R=r+t,其中 t 为圆角处

壳体的壁厚。

e.装配间隙检查

考虑壳体及变速器内部零件的制造误差、轴类零件的变形及

润滑油流动的液压阻力等因素,一般应保证壳体内壁与变速器

内部静止件间隙的公称值为3~4 mm,壳体内壁与变速器内部

运动件间隙的公称值为5~8 mm。

f.润滑冷却系统布置

减速器的关键部位应设置专门的润滑和冷却油路或设计导

油结构,避免因润滑不畅,造成的润滑问题。润滑一般分为飞

溅润滑与压力油强制喷油润滑,减速器均采用飞溅润滑。采用

飞溅润滑就需要定义好储油腔、搅油轮与润滑油路,储油腔由

变速器各壳体之间形成的封闭腔构成,一般位于变速器在整车

安装姿态的下方部位的部分腔体油道的设计非常关键,既要防

止铸造缺陷又要加工工艺性好。其他的润滑主要是靠壳体内部

的导油板,合理布置导油筋,轴承座布置油槽等解决。

注:1.轴承位置的油道,需考虑轴承位的受力方向,避免因受力

问题造成早期的轴承失效。

2.润滑油面的高度一般在差速器轴承孔靠下端的三分之一高度处。

中间轴上的齿轮均为搅油轮。油腔的加油口最低端与油面平齐,

放油口位于油腔的最低点。

液面高度

g.螺栓布置及分布

壳体接合面压力不够会导致接合面之间的密封胶不能压平,

会形成一些孔隙,而且在接合面受力时壳体可能产生相对移动,

造成渗油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螺栓的分布有问题和螺栓拧紧力

矩不足,而螺栓分布问题又分为压力线密封线分离和螺栓跨度

太大。

压力线密封线分离是指相邻2颗螺栓之间的连线与壳体接合

面不重合,增加一颗螺栓后则压力线和密封线不分离。螺栓跨

度太大是指2颗相邻螺栓之间的距离较大,一般设计要求其距离

小于10倍螺栓直径。

注:螺栓布置时,需考虑重量对螺栓跨距的分布的影响。重心

的上部分的跨距可小于下部分的跨距。

合理的螺栓布局 不合理的螺栓布局

h.磁铁位置设计

磁铁的安装位置应布置在整箱最低端,位置需可靠、稳定,

同时需减小或消除油液对磁铁的冲击,造成对壳体的噪声激励,

同时需设计润滑通道,切勿造成对油液的堆积,造成油液的搅

动损失。

i.结合面的设计

①结合面密封性——形状

为了避免拧紧螺栓时密封胶外溢,导致挤出的密封胶容易

掉入变速器内部堵塞润滑油路,使变速器内部滚针轴承润滑不

良而产生烧伤,影响变速器寿命。 设计技巧是将壳体接合面设

计成斜坡式或者圆角式。

铝铸件通常采用斜坡式,要求斜坡宽度2~3 mm,角度30°

左右,平法兰宽度大于5 mm,螺栓孔周围法兰宽度大于3 mm。

或采用圆角式,要求 R=4.5±0.8 mm,圆弧处理想间隙0.8

mm,法兰间直接接触宽度大于5 mm,法兰直接接触部分

100%接触。

②结合面密封性——粗糙度-刀纹

壳体接合面的粗糙度值过小,也容易造成变速器的渗油。

因为壳体接合面太光滑,会导致大部分密封胶被挤出去,接合

面不能留住密封胶,就不能形成一定厚度的密封胶垫。设计技

巧是壳体接合面的粗糙度值在0.8~3.2 范围内,对变速器密封比

较有利。

壳体接合面的刀纹也对变速器的密封性能有影响。 刀纹大

致可以分为三种:镜面刀纹,贯穿性的刀纹和渔网状刀纹。

镜面刀纹是指壳体接合面像镜面一样光滑,基本看不出刀纹;

贯穿性刀纹是指接合面上的刀纹呈弧形条纹状,从壳体内部一

侧贯穿到壳体外部一侧;

网状刀纹是指壳体接合面上的刀纹呈弧形交叉网状,像渔网一

样。设计技巧是将壳体接合面加工成渔网状刀纹,对变速器密

封比较有利。

j.通风设计

为避免壳体内部过高压力导致热量的累积,密封唇口磨损

增加,因而导致泄露。一旦出现负压,会因为密封唇口接触压

力的下降,导致从油封处吸入空气,水和泥土。

为了防止油封处出现上述问题,必须设置通风口,通过空

气的进入和排除使内、外压力平衡。考虑到工作可靠性和环境

污染,不允许从通风口排放润滑油、油沫、油蒸气、油雾。必

须防止水、泥土和灰尘进入减速器,通风口必须保持清洁。

1.排气

当存在负压时,箱体内部温度上升,会让壳体内的空气流

经换气系统,进入大气。空气流会带出润滑油、油沫、油雾和

油蒸气。

2.充气

当存在负压时,箱体内部温度下降,会让环境中的空气经

换气系统进入壳体内部。空气进入会带入水、潮气、泥土和灰

尘。

注:1.影响通气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是它在减速器上的安装位

置。当评价和设计换气系统时,必须对变速器系统及其环境作

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2.常开式通气孔和常闭式通气塞各有优缺点。 常开式通气孔的

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变速器内部没有压力,对油封等密

封件不会造成影响;缺点是变速器内部油气容易在通气孔外部

凝结,形成油迹,影响美观,车辆在超过一定深度的水里涉水

行驶时,变速器容易进水,使齿轮润滑油乳化,影响变速器的

使用寿命。 常闭式通气塞的优点是变速器内部油气不会在通气

塞外部形成油迹,车辆在涉水行驶时不会使变速器进水;缺点

是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变速器内部有一定压力,会对油封

等密封件造成影响。

k.防泄漏结构

为避免因油量设计过多、导油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的通

气塞处漏油问题,需对壳体内腔的通气处进行迷宫设计。

l.吊装位置考虑

为保证整箱安装便利性,需在壳体上增加吊装孔,以便吊

装并完成装配。设计吊装孔时,需考虑整箱中心与吊装中心重

合,并保证整箱在吊装时,不发生倾斜、晃动。

m.壳体油封位设计

油封是直接影响变速器密封的零件,很多渗油都发生在油

封部位。 油封设计大致可从油封结构、橡胶材料、骨架和弹簧

材料、唇口回油线等方面着手。 油封的结构可分为:粘结结构、

装配结构、骨架结构和全胶结构等。 用作油封的橡胶材料主要

有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聚氨酯橡胶,特殊情况用硅橡胶、

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橡胶。 骨架材料常用热轧钢板或钢带,弹

簧材料一般用弹簧钢丝或不锈钢丝等。 唇口回油线可分为:无

回油线、双回油线、单回油线、波形回油线等。

油封的设计技巧是在三个油封的唇口处都预涂润滑脂,避

免在下线台位试车时,因最初齿轮润滑油供应不足, 唇口早期

干磨后导致油封渗油。 该变速器的油封在售后市场几乎未发生

过渗油问题。

2.优秀壳体设计

310M

-GE2I12GK

通气原理:

1.轴承具有泵吸功能,它可把外泄易进入通气塞的油吸入腔内,使

通气塞不易漏油;

2.通气塞接头可旋转,因此通气塞可以在此处以任意角度安装而

不因变速器侧转角度不一而使通气塞顶部不垂直向上产生泄漏。

-RE1F61A

导油筋

导油槽

通气孔

-3008H

空气流通路径

_i-mmd

空气流通路径

f.某家壳体

通气孔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奉建安)

NO. 001

1

2

3

1.概述

变速箱壳体零件是变速箱上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它将减速器

中的功能件(如:轴齿、驻车、换挡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

并保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 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地传递动

力。壳体的外形需具有艺术美感,多采用弧筋,在保证整体刚

度、强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设计美感优化。

设计原则:

1.吸收工作时的作用力和力矩;

2.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保证轴和齿轮具有精确的相对位置;

3.保证良好的传热和热辐射;

4.隔离和衰减噪声;

5.装配和拆卸容易;

6.良好的刚性、强度特性,重量轻。

下面就壳体设计的几个典型部位进行探讨。

2.壳体重要结构特征的设计

a.壳体壁厚、加强筋

壳体是电驱系统重量占比最大的,壳体的设计在满足强度

的前提下应尽量轻。现在铝合金的压铸壳体一般可做到3.3~

4mm。轴承是减速器的主要受力部位,所以轴承座的壁厚需要

6~8mm,其他螺栓凸台需要根据输入的螺栓规格确定壁厚。

注:壁厚分析的内容有两项: ①检查厚壁位置,以降低壳体重量,

减少铸造缺陷,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②检查薄壁位置,避免壳体

强度不足。

b.拔模斜度检查

对压铸铝合金件,一般应保证出模方向的拔模斜度大于1.5°,

特殊位置可以设计到0.8°~1°。拔模斜度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①出模方向是否正确,②拔模斜度是否足够。

c.加强筋布置

加强筋功能是为了提高刚度和强度,降低辐射噪声;

设计原则:

加强筋的走向应沿着法向主应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加大支

撑面来减少对铸件造成危险的拉应力;支撑

d.圆角设计

由于铝合金变速器壳体毛坯大多是是压铸成型的,壳体毛坯各

个面之间均应采用圆角过渡,圆角过渡不但可以保证压铸时金

属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还可以避免尖角过渡所引起的应力

集中,同时模具的各壁上的加强筋应从轴承孔开始向四周辐射,

呈星形布置,加强筋的尺寸与壁厚有关,高度等于3~4倍的壁

厚;宽度等于1~2倍的壁厚。面过渡处设计为圆角,有利于模

具的使用寿命。圆角的大小视具体部位而定,一般 L 型部位内

圆角半径 r 与外圆角半径 R 的关系为 R=r+t,其中 t 为圆角处

壳体的壁厚。

e.装配间隙检查

考虑壳体及变速器内部零件的制造误差、轴类零件的变形及

润滑油流动的液压阻力等因素,一般应保证壳体内壁与变速器

内部静止件间隙的公称值为3~4 mm,壳体内壁与变速器内部

运动件间隙的公称值为5~8 mm。

f.润滑冷却系统布置

减速器的关键部位应设置专门的润滑和冷却油路或设计导

油结构,避免因润滑不畅,造成的润滑问题。润滑一般分为飞

溅润滑与压力油强制喷油润滑,减速器均采用飞溅润滑。采用

飞溅润滑就需要定义好储油腔、搅油轮与润滑油路,储油腔由

变速器各壳体之间形成的封闭腔构成,一般位于变速器在整车

安装姿态的下方部位的部分腔体油道的设计非常关键,既要防

止铸造缺陷又要加工工艺性好。其他的润滑主要是靠壳体内部

的导油板,合理布置导油筋,轴承座布置油槽等解决。

注:1.轴承位置的油道,需考虑轴承位的受力方向,避免因受力

问题造成早期的轴承失效。

2.润滑油面的高度一般在差速器轴承孔靠下端的三分之一高度处。

中间轴上的齿轮均为搅油轮。油腔的加油口最低端与油面平齐,

放油口位于油腔的最低点。

液面高度

g.螺栓布置及分布

壳体接合面压力不够会导致接合面之间的密封胶不能压平,

会形成一些孔隙,而且在接合面受力时壳体可能产生相对移动,

造成渗油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螺栓的分布有问题和螺栓拧紧力

矩不足,而螺栓分布问题又分为压力线密封线分离和螺栓跨度

太大。

压力线密封线分离是指相邻2颗螺栓之间的连线与壳体接合

面不重合,增加一颗螺栓后则压力线和密封线不分离。螺栓跨

度太大是指2颗相邻螺栓之间的距离较大,一般设计要求其距离

小于10倍螺栓直径。

注:螺栓布置时,需考虑重量对螺栓跨距的分布的影响。重心

的上部分的跨距可小于下部分的跨距。

合理的螺栓布局 不合理的螺栓布局

h.磁铁位置设计

磁铁的安装位置应布置在整箱最低端,位置需可靠、稳定,

同时需减小或消除油液对磁铁的冲击,造成对壳体的噪声激励,

同时需设计润滑通道,切勿造成对油液的堆积,造成油液的搅

动损失。

i.结合面的设计

①结合面密封性——形状

为了避免拧紧螺栓时密封胶外溢,导致挤出的密封胶容易

掉入变速器内部堵塞润滑油路,使变速器内部滚针轴承润滑不

良而产生烧伤,影响变速器寿命。 设计技巧是将壳体接合面设

计成斜坡式或者圆角式。

铝铸件通常采用斜坡式,要求斜坡宽度2~3 mm,角度30°

左右,平法兰宽度大于5 mm,螺栓孔周围法兰宽度大于3 mm。

或采用圆角式,要求 R=4.5±0.8 mm,圆弧处理想间隙0.8

mm,法兰间直接接触宽度大于5 mm,法兰直接接触部分

100%接触。

②结合面密封性——粗糙度-刀纹

壳体接合面的粗糙度值过小,也容易造成变速器的渗油。

因为壳体接合面太光滑,会导致大部分密封胶被挤出去,接合

面不能留住密封胶,就不能形成一定厚度的密封胶垫。设计技

巧是壳体接合面的粗糙度值在0.8~3.2 范围内,对变速器密封比

较有利。

壳体接合面的刀纹也对变速器的密封性能有影响。 刀纹大

致可以分为三种:镜面刀纹,贯穿性的刀纹和渔网状刀纹。

镜面刀纹是指壳体接合面像镜面一样光滑,基本看不出刀纹;

贯穿性刀纹是指接合面上的刀纹呈弧形条纹状,从壳体内部一

侧贯穿到壳体外部一侧;

网状刀纹是指壳体接合面上的刀纹呈弧形交叉网状,像渔网一

样。设计技巧是将壳体接合面加工成渔网状刀纹,对变速器密

封比较有利。

j.通风设计

为避免壳体内部过高压力导致热量的累积,密封唇口磨损

增加,因而导致泄露。一旦出现负压,会因为密封唇口接触压

力的下降,导致从油封处吸入空气,水和泥土。

为了防止油封处出现上述问题,必须设置通风口,通过空

气的进入和排除使内、外压力平衡。考虑到工作可靠性和环境

污染,不允许从通风口排放润滑油、油沫、油蒸气、油雾。必

须防止水、泥土和灰尘进入减速器,通风口必须保持清洁。

1.排气

当存在负压时,箱体内部温度上升,会让壳体内的空气流

经换气系统,进入大气。空气流会带出润滑油、油沫、油雾和

油蒸气。

2.充气

当存在负压时,箱体内部温度下降,会让环境中的空气经

换气系统进入壳体内部。空气进入会带入水、潮气、泥土和灰

尘。

注:1.影响通气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是它在减速器上的安装位

置。当评价和设计换气系统时,必须对变速器系统及其环境作

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2.常开式通气孔和常闭式通气塞各有优缺点。 常开式通气孔的

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变速器内部没有压力,对油封等密

封件不会造成影响;缺点是变速器内部油气容易在通气孔外部

凝结,形成油迹,影响美观,车辆在超过一定深度的水里涉水

行驶时,变速器容易进水,使齿轮润滑油乳化,影响变速器的

使用寿命。 常闭式通气塞的优点是变速器内部油气不会在通气

塞外部形成油迹,车辆在涉水行驶时不会使变速器进水;缺点

是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变速器内部有一定压力,会对油封

等密封件造成影响。

k.防泄漏结构

为避免因油量设计过多、导油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的通

气塞处漏油问题,需对壳体内腔的通气处进行迷宫设计。

l.吊装位置考虑

为保证整箱安装便利性,需在壳体上增加吊装孔,以便吊

装并完成装配。设计吊装孔时,需考虑整箱中心与吊装中心重

合,并保证整箱在吊装时,不发生倾斜、晃动。

m.壳体油封位设计

油封是直接影响变速器密封的零件,很多渗油都发生在油

封部位。 油封设计大致可从油封结构、橡胶材料、骨架和弹簧

材料、唇口回油线等方面着手。 油封的结构可分为:粘结结构、

装配结构、骨架结构和全胶结构等。 用作油封的橡胶材料主要

有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和聚氨酯橡胶,特殊情况用硅橡胶、

氟橡胶和聚四氟乙烯橡胶。 骨架材料常用热轧钢板或钢带,弹

簧材料一般用弹簧钢丝或不锈钢丝等。 唇口回油线可分为:无

回油线、双回油线、单回油线、波形回油线等。

油封的设计技巧是在三个油封的唇口处都预涂润滑脂,避

免在下线台位试车时,因最初齿轮润滑油供应不足, 唇口早期

干磨后导致油封渗油。 该变速器的油封在售后市场几乎未发生

过渗油问题。

2.优秀壳体设计

310M

-GE2I12GK

通气原理:

1.轴承具有泵吸功能,它可把外泄易进入通气塞的油吸入腔内,使

通气塞不易漏油;

2.通气塞接头可旋转,因此通气塞可以在此处以任意角度安装而

不因变速器侧转角度不一而使通气塞顶部不垂直向上产生泄漏。

-RE1F61A

导油筋

导油槽

通气孔

-3008H

空气流通路径

_i-mmd

空气流通路径

f.某家壳体

通气孔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0)

  1.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