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沃骏英)
窄边框:
窄边框手机一般是指液晶显示屏边缘与机身边框间距较窄的手机。一般是通过缩小手机
屏幕的边框和使用更为紧凑的外壳两种方式来使达到手机屏幕的最大化,基本上可概括为更
高要求的屏幕改进,更紧凑的外壳工艺设计。
传感器(Sensor)
是一种常见的却又很重要的器件,它是感受规定的被测量的各种量并按一定
规律将其转换为有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LCD 液晶显示器是
LCD 液晶显示器是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
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
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
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LCM(LCD Module)
即LCD显示模组、液晶模块,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
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
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
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
液晶平板显示器,特别TFT-LCD,是目前唯一在亮度、对比度、功耗、寿命、体
积和重量等综合性能上全面赶上和超过CRT的显示器件,它的性能优良、大规模
生产特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发展空间广阔,将迅速成为新世
纪的主流产品,是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PET薄膜
Polyester Film PET薄膜是一种性能比较全面的包装薄膜。其透明性好,
有光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保香性;防潮性中等,在低温下透湿率下降。
PET
薄膜的机械性能优良,其强韧性是所有热塑性塑料中最好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比一般
薄膜高得多;且挺力好,尺寸稳定,适于印刷、纸袋等二次加工。PET薄膜还具有优良的
耐热、耐寒性和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油性。但其不耐强碱;易带静电,尚没有适当的防
静电的方法,因此在包装粉状物品时应引起注意。
TP行业
touch panel 触摸屏
RTP resistive touch panel 电阻式触摸屏
CT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电容式触摸屏
AG防眩光 AS 防水防污 AF 防指紋 AR 抗反射
ITO:
氧化铟锡 (ITO,或者掺锡氧化铟)是一种铟(III族)氧化物 (In2O3)和 锡
(IV族)氧化物 (SnO2)的混合物,通常质量比为90% In2O3,10% SnO2。
CTP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产品,它的结构主要由机械系统、光路系统、电路系统3
大部分组成。有
CTP激光技术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的特种
粘胶剂。
OCA光学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阻式的,一类是电容式的,OCA光学胶按
照厚度不同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OCA光学胶是重要触摸屏的原材料之一。是将
光学压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是一种无
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它是触控屏之最佳胶粘剂。
其优点是清澈度、高透光性(全光穿透率>99%)、高黏著力、高耐候、耐水性、耐
高温、抗紫外线,受控制的厚度,提供均匀的间距,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 ( 黄
变 )、剥离及变质的问题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固态透明光学胶)
LOCA:Liqu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液态透明光学胶,也称水胶)
OCR:Optically Clear Resin (紫外线硬化树酯;一般来讲也就是水胶)
G+G是说:表面钢化玻璃+玻璃GLASS材质的触摸屏
G+P是说:表面钢化玻璃+PC材质的触摸屏
G+F是说:表面钢化玻璃+薄膜FILM材质的触摸屏
GFF全贴合技术
一种全贴合屏幕结构!(类似于OGS)还有GG和GG2等,特点:最为复杂,透光性
较差,反光性大,但由于良品率最高,所以成本也是最低。
电容屏主要有第一类是外挂式触摸屏
:
一是“玻璃式” (GG),
二是“薄膜式”(GFF), GFF技术进化方向是GF,即将实现触控感应的两层薄
膜减为一层。基于上下感应层的设计位置不同,GF又分为G1F和GF2;
第二类是内嵌式触摸屏,On-cell和In-cell
。
电容式触控面板主要结构包括
GFF (Glass-Film-Film)、G1F (Glass-Film)、GG (Glass-Glass)、
G2 (Glass Only)这几种类型,其中,GFF与G1F均需使用铟锡氧化物
(Indium Tin Oxide;ITO)膜,属薄膜电容式触控面板;而GG与G2则运用在
玻璃基板上溅镀ITO
图样(Pattern)方式取代ITO膜,属玻璃电容式触控面板。
1、屏幕的结构
从屏幕的结构上看,我们可以把屏幕大致分成3个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保护玻
璃,触摸屏、显示屏。而这三部分是需要进行贴合的,一般来说需要两次贴合,
在保护玻璃与触摸屏之间进行一次贴合,而另一次的贴合则是在显示屏与触摸屏
之间。按贴合的方式分可以分为全贴合和框贴两种。
2、框贴
所谓框贴又称为口字胶贴合,即简单的以双面胶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四边固定,
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显示屏所采用的贴合方式,其优点在于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
但因为显示屏与触摸屏间存在着空气层,在光线折射后导致显示效果大打折扣成
为框贴最大的缺憾。
3、全贴合
全贴合即是以水胶或光学胶将面板与触摸屏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相
较于框贴来说,可以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全贴合屏幕主要是
以原有触控屏厂商为主导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厂商主导的On Cell 和In Cell 技
术方案。
全贴合优点:
全贴合技术取消了屏幕间的空气,这有助于减少显示面板和玻璃之间的反光,可
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屏幕的显示效果。目前一些手机像iPhone 4S、
米2、Nexus 7、Ascend D1
四核也都采用了全贴合技术。另外苹果最新推出的iMac也采用了全贴合的技术。
GFF与G1F均需使用铟锡氧化物膜,属薄膜电容式触控面板;而GG与G2则运
用在玻璃基板上溅镀ITO图样(Pattern)方式取代ITO膜,属玻璃电容式触控面
板.. GFF(Glass-Film-Film):具材料成本优势,但GFF的组成架构仍稍显复杂,导致
触控模组的薄化程度有限。
G1F(Glass-Film):採行Metal Mesh的优势在于成本优势,原有GFF的两层薄膜硬
是减少到仅需一层,这代表着贴合成本也将减少一半,而Metal Mesh的特色在
于阻抗极低,一般仅5~10
欧姆。
OGS:
(One glass solution单片玻璃方案/单片式触控面板/一体化触控)结构:
在保护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导电膜及传感器的技术。一块玻璃同时起到保护玻璃
和触摸传感器的双重作用。是把触控屏与保护玻璃集成在一起,在保护玻璃内侧
镀上ITO导电层,直接在保护玻璃上进行镀膜和光刻,由于节省了一片玻璃和一
次贴合,触摸屏能够做的更薄且成本更低。目前国内手机品牌厂商中如天宇大黄
蜂1代、金立风华、小米2已都采用了OGS技术。不过OGS仍面临着强度和加工
成本的问题。由于OGS保护玻璃和触摸屏是集成在一起的,通常需要先强化,然
后镀膜、蚀刻,最后切割。这样在强化玻璃上切割是非常麻烦的,成本高、良率
低,并且造成玻璃边沿形成一些毛细裂缝,这些裂缝降低了玻璃的强度,目前强
度不足成为制约OGS发展的重要因素。
TOL:(Touch On Lens覆盖层触摸)结构:一种触摸技术,能够减少投射式电容
触控面板的结构层,能够让触摸面板更轻更薄更具成本优势。
TOL技术有两种制造工艺,小片制程(Piece Porcess)和大片制程(Sheet Process)
1.小片制程是先根据屏幕大小将玻璃基板切成小片,再强化,最后进行触控线路
的镀刻。小片制程生产难度高,不具规模效益。
2.大片制程则是先加工,再切割。大片制程相比G/G方案和小片制程都更具规模
生产效益,更省成本。大片制程的主要问题在于切割会弱化玻璃边缘的硬度,但
现在新型的强化剂已经可以通过二次强化将玻璃硬度恢复到较高水平,大片制程
在技术难题攻克之后更具性价比。目前出货的 TOL 触控面板大部分使用的是
“大片制程”。
OGS和TOL在制程上的区别主要是在于OGS为玻璃母基板(sheet)进行金属线镀
膜(sputter)和BM/ITO制程,再经过切割(Cutting)和研磨精雕制程(Grinding)
为小基板(chip),接下来用二次化强或是物理抛光研磨修整玻璃边缘的细微裂痕
(chipping);TOL则是玻璃母基板(sheet)先进行切割和研磨精雕制程为小基板,
再进行玻璃二次化强或是物理抛光修整玻璃段面因切割所产生的微小裂痕,修整
完毕后再进行玻璃强化(以化学离子交换方式强化为主),然后进行金属镀膜和
BM制程。
On-cell和In-cell(面板厂商)
在OGS具体技术演进方向上,触控与面板厂商在技术选择上出现了分歧,触控厂
商为保住独立产业链环节,向上游强化玻璃CoverLens融合,提出了
TOL(TouchOnLens覆盖层触摸)的解决方案;而面板厂商则倾向于将触控工序内
置化(in-house),提出了On-cell和In-cell的两种解决方案。
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的一体化包括“In-cell”方法和“On-cell”方法。
On-cell 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方法。
In-Cell 更加彻底,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相对于将触摸面板设置
在液晶面板上使用的原有方法,将触摸面板功能与液晶面板一体化的研究日渐盛
行。
In-cell:
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显示屏内部嵌入触摸传
感器功能,这样能使屏幕变得更加轻薄。同时In-Cell屏幕还要嵌入配套的触控
IC,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触控感测讯号或者过大的噪音。因此,对任一显示面
板厂商而言,切入In-Cell/On-Cell式触控屏技术的门槛的确相当地高,仍需要
过良品率偏低这一难关。目前采用In-Cell 技术除了苹果的iPhone 5,还有诺
基亚的Lumia920。其中iPhone5 屏幕的厚度估计为2.54mm,In-Cell薄化贡献
为0.44mm,约占到厚度下降1.7mm的25%。虽然说目前有苹果这一巨头大力推动
In-Cell 技术,但是在未来几年内仍仅限于高端智能手机领域,主要问题还是良
品率,因为In-Cell一旦损坏损失的不仅仅是触摸屏, 显示屏也将连同一起报
废,因此厂商对In-Cell良率要求更高.
On Cell:
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液
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相比In Cell技术难度降低不少。三星、日立、LG等
厂商在On-Cell结构触摸屏上进展较快,目前,On-Cell多应用于三星Amoled
面板产品上,技术上尚未能克服薄型化、触控时产生的颜色不均等问题。
最新电容触摸屏工艺
触控厂商
OGS TOL
面板厂商
In-cell On-cell
CCD对位系统
CCD对位平台是机器视觉与精密调节平台的结合,自动跟踪坐标、自动修正
偏差、自动补偿。
扭矩(Torque,也称为转矩)
在物理学中就是特殊的力矩,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国际单位是牛米Nm,
1、电机有个共同的公式,P=MN/9550
P为额定功率,M为额定力矩,N为额定转速,所以请确认电机功率和额定转
速就可以得出额定力矩大小。注意P的单位是KW,N的单位是R/MIN(RPM),M的单
位是NM
2、扭矩和力矩完全是一个概念,是力和力臂长度的乘积,单位NM(牛顿米) 比
如一个马达输出扭矩10NM,在离输出轴1M的地方(力臂长度1M),可以得到10N
的力;如果在离输出轴10M的地方(力臂长度10M),只能得到1N的力
含义: 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
顿 。
含义: 9.8N·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
2024年3月26日发(作者:沃骏英)
窄边框:
窄边框手机一般是指液晶显示屏边缘与机身边框间距较窄的手机。一般是通过缩小手机
屏幕的边框和使用更为紧凑的外壳两种方式来使达到手机屏幕的最大化,基本上可概括为更
高要求的屏幕改进,更紧凑的外壳工艺设计。
传感器(Sensor)
是一种常见的却又很重要的器件,它是感受规定的被测量的各种量并按一定
规律将其转换为有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LCD 液晶显示器是
LCD 液晶显示器是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
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TFT(薄膜晶体管),上基
板玻璃上设置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
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出射与否而达到显示目的。
LCM(LCD Module)
即LCD显示模组、液晶模块,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
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
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
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AM-LCD)中的一种。
液晶平板显示器,特别TFT-LCD,是目前唯一在亮度、对比度、功耗、寿命、体
积和重量等综合性能上全面赶上和超过CRT的显示器件,它的性能优良、大规模
生产特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发展空间广阔,将迅速成为新世
纪的主流产品,是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PET薄膜
Polyester Film PET薄膜是一种性能比较全面的包装薄膜。其透明性好,
有光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保香性;防潮性中等,在低温下透湿率下降。
PET
薄膜的机械性能优良,其强韧性是所有热塑性塑料中最好的,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比一般
薄膜高得多;且挺力好,尺寸稳定,适于印刷、纸袋等二次加工。PET薄膜还具有优良的
耐热、耐寒性和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油性。但其不耐强碱;易带静电,尚没有适当的防
静电的方法,因此在包装粉状物品时应引起注意。
TP行业
touch panel 触摸屏
RTP resistive touch panel 电阻式触摸屏
CT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电容式触摸屏
AG防眩光 AS 防水防污 AF 防指紋 AR 抗反射
ITO:
氧化铟锡 (ITO,或者掺锡氧化铟)是一种铟(III族)氧化物 (In2O3)和 锡
(IV族)氧化物 (SnO2)的混合物,通常质量比为90% In2O3,10% SnO2。
CTP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产品,它的结构主要由机械系统、光路系统、电路系统3
大部分组成。有
CTP激光技术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的特种
粘胶剂。
OCA光学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阻式的,一类是电容式的,OCA光学胶按
照厚度不同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OCA光学胶是重要触摸屏的原材料之一。是将
光学压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是一种无
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它是触控屏之最佳胶粘剂。
其优点是清澈度、高透光性(全光穿透率>99%)、高黏著力、高耐候、耐水性、耐
高温、抗紫外线,受控制的厚度,提供均匀的间距,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 ( 黄
变 )、剥离及变质的问题
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固态透明光学胶)
LOCA:Liqui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液态透明光学胶,也称水胶)
OCR:Optically Clear Resin (紫外线硬化树酯;一般来讲也就是水胶)
G+G是说:表面钢化玻璃+玻璃GLASS材质的触摸屏
G+P是说:表面钢化玻璃+PC材质的触摸屏
G+F是说:表面钢化玻璃+薄膜FILM材质的触摸屏
GFF全贴合技术
一种全贴合屏幕结构!(类似于OGS)还有GG和GG2等,特点:最为复杂,透光性
较差,反光性大,但由于良品率最高,所以成本也是最低。
电容屏主要有第一类是外挂式触摸屏
:
一是“玻璃式” (GG),
二是“薄膜式”(GFF), GFF技术进化方向是GF,即将实现触控感应的两层薄
膜减为一层。基于上下感应层的设计位置不同,GF又分为G1F和GF2;
第二类是内嵌式触摸屏,On-cell和In-cell
。
电容式触控面板主要结构包括
GFF (Glass-Film-Film)、G1F (Glass-Film)、GG (Glass-Glass)、
G2 (Glass Only)这几种类型,其中,GFF与G1F均需使用铟锡氧化物
(Indium Tin Oxide;ITO)膜,属薄膜电容式触控面板;而GG与G2则运用在
玻璃基板上溅镀ITO
图样(Pattern)方式取代ITO膜,属玻璃电容式触控面板。
1、屏幕的结构
从屏幕的结构上看,我们可以把屏幕大致分成3个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保护玻
璃,触摸屏、显示屏。而这三部分是需要进行贴合的,一般来说需要两次贴合,
在保护玻璃与触摸屏之间进行一次贴合,而另一次的贴合则是在显示屏与触摸屏
之间。按贴合的方式分可以分为全贴合和框贴两种。
2、框贴
所谓框贴又称为口字胶贴合,即简单的以双面胶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四边固定,
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显示屏所采用的贴合方式,其优点在于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
但因为显示屏与触摸屏间存在着空气层,在光线折射后导致显示效果大打折扣成
为框贴最大的缺憾。
3、全贴合
全贴合即是以水胶或光学胶将面板与触摸屏以无缝隙的方式完全黏贴在一起。相
较于框贴来说,可以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全贴合屏幕主要是
以原有触控屏厂商为主导的OGS方案,以及由面板厂商主导的On Cell 和In Cell 技
术方案。
全贴合优点:
全贴合技术取消了屏幕间的空气,这有助于减少显示面板和玻璃之间的反光,可
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屏幕的显示效果。目前一些手机像iPhone 4S、
米2、Nexus 7、Ascend D1
四核也都采用了全贴合技术。另外苹果最新推出的iMac也采用了全贴合的技术。
GFF与G1F均需使用铟锡氧化物膜,属薄膜电容式触控面板;而GG与G2则运
用在玻璃基板上溅镀ITO图样(Pattern)方式取代ITO膜,属玻璃电容式触控面
板.. GFF(Glass-Film-Film):具材料成本优势,但GFF的组成架构仍稍显复杂,导致
触控模组的薄化程度有限。
G1F(Glass-Film):採行Metal Mesh的优势在于成本优势,原有GFF的两层薄膜硬
是减少到仅需一层,这代表着贴合成本也将减少一半,而Metal Mesh的特色在
于阻抗极低,一般仅5~10
欧姆。
OGS:
(One glass solution单片玻璃方案/单片式触控面板/一体化触控)结构:
在保护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导电膜及传感器的技术。一块玻璃同时起到保护玻璃
和触摸传感器的双重作用。是把触控屏与保护玻璃集成在一起,在保护玻璃内侧
镀上ITO导电层,直接在保护玻璃上进行镀膜和光刻,由于节省了一片玻璃和一
次贴合,触摸屏能够做的更薄且成本更低。目前国内手机品牌厂商中如天宇大黄
蜂1代、金立风华、小米2已都采用了OGS技术。不过OGS仍面临着强度和加工
成本的问题。由于OGS保护玻璃和触摸屏是集成在一起的,通常需要先强化,然
后镀膜、蚀刻,最后切割。这样在强化玻璃上切割是非常麻烦的,成本高、良率
低,并且造成玻璃边沿形成一些毛细裂缝,这些裂缝降低了玻璃的强度,目前强
度不足成为制约OGS发展的重要因素。
TOL:(Touch On Lens覆盖层触摸)结构:一种触摸技术,能够减少投射式电容
触控面板的结构层,能够让触摸面板更轻更薄更具成本优势。
TOL技术有两种制造工艺,小片制程(Piece Porcess)和大片制程(Sheet Process)
1.小片制程是先根据屏幕大小将玻璃基板切成小片,再强化,最后进行触控线路
的镀刻。小片制程生产难度高,不具规模效益。
2.大片制程则是先加工,再切割。大片制程相比G/G方案和小片制程都更具规模
生产效益,更省成本。大片制程的主要问题在于切割会弱化玻璃边缘的硬度,但
现在新型的强化剂已经可以通过二次强化将玻璃硬度恢复到较高水平,大片制程
在技术难题攻克之后更具性价比。目前出货的 TOL 触控面板大部分使用的是
“大片制程”。
OGS和TOL在制程上的区别主要是在于OGS为玻璃母基板(sheet)进行金属线镀
膜(sputter)和BM/ITO制程,再经过切割(Cutting)和研磨精雕制程(Grinding)
为小基板(chip),接下来用二次化强或是物理抛光研磨修整玻璃边缘的细微裂痕
(chipping);TOL则是玻璃母基板(sheet)先进行切割和研磨精雕制程为小基板,
再进行玻璃二次化强或是物理抛光修整玻璃段面因切割所产生的微小裂痕,修整
完毕后再进行玻璃强化(以化学离子交换方式强化为主),然后进行金属镀膜和
BM制程。
On-cell和In-cell(面板厂商)
在OGS具体技术演进方向上,触控与面板厂商在技术选择上出现了分歧,触控厂
商为保住独立产业链环节,向上游强化玻璃CoverLens融合,提出了
TOL(TouchOnLens覆盖层触摸)的解决方案;而面板厂商则倾向于将触控工序内
置化(in-house),提出了On-cell和In-cell的两种解决方案。
触摸面板和液晶面板的一体化包括“In-cell”方法和“On-cell”方法。
On-cell 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间的方法。
In-Cell 更加彻底,将触控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相对于将触摸面板设置
在液晶面板上使用的原有方法,将触摸面板功能与液晶面板一体化的研究日渐盛
行。
In-cell:
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即在显示屏内部嵌入触摸传
感器功能,这样能使屏幕变得更加轻薄。同时In-Cell屏幕还要嵌入配套的触控
IC,否则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触控感测讯号或者过大的噪音。因此,对任一显示面
板厂商而言,切入In-Cell/On-Cell式触控屏技术的门槛的确相当地高,仍需要
过良品率偏低这一难关。目前采用In-Cell 技术除了苹果的iPhone 5,还有诺
基亚的Lumia920。其中iPhone5 屏幕的厚度估计为2.54mm,In-Cell薄化贡献
为0.44mm,约占到厚度下降1.7mm的25%。虽然说目前有苹果这一巨头大力推动
In-Cell 技术,但是在未来几年内仍仅限于高端智能手机领域,主要问题还是良
品率,因为In-Cell一旦损坏损失的不仅仅是触摸屏, 显示屏也将连同一起报
废,因此厂商对In-Cell良率要求更高.
On Cell:
是指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方法,即在液
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相比In Cell技术难度降低不少。三星、日立、LG等
厂商在On-Cell结构触摸屏上进展较快,目前,On-Cell多应用于三星Amoled
面板产品上,技术上尚未能克服薄型化、触控时产生的颜色不均等问题。
最新电容触摸屏工艺
触控厂商
OGS TOL
面板厂商
In-cell On-cell
CCD对位系统
CCD对位平台是机器视觉与精密调节平台的结合,自动跟踪坐标、自动修正
偏差、自动补偿。
扭矩(Torque,也称为转矩)
在物理学中就是特殊的力矩,等于力和力臂的乘积,国际单位是牛米Nm,
1、电机有个共同的公式,P=MN/9550
P为额定功率,M为额定力矩,N为额定转速,所以请确认电机功率和额定转
速就可以得出额定力矩大小。注意P的单位是KW,N的单位是R/MIN(RPM),M的单
位是NM
2、扭矩和力矩完全是一个概念,是力和力臂长度的乘积,单位NM(牛顿米) 比
如一个马达输出扭矩10NM,在离输出轴1M的地方(力臂长度1M),可以得到10N
的力;如果在离输出轴10M的地方(力臂长度10M),只能得到1N的力
含义: 1kg=9.8N 1千克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是9.8牛
顿 。
含义: 9.8N·m 推力点垂直作用在离磨盘中心1米的位置上的力为9.8N。
转速公式:n=60f/P
(n=转速,f=电源频率,P=磁极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