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庞庸)
《中医伤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X243164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修课方式:选修
总学分数:2.5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简介
中医伤科疗法历史悠久,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特别是近年来,中医伤科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骨
伤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骨科学成果,初步形成了一门理论观点新、技术领域广、临床疗效高的具
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学科,大提高了伤科学在中医临床学科中的地位,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
要内容包括:伤科学绪论、伤科学基础、骨折、脱位、伤筋、损伤内证。
2 .课程性质
中医伤科学就是培养骨伤科学基本技能与训练得一门临床学科,它就是骨伤方向本科学生得必
选课与专业临床课程之一。讲授本课程得目得与任务,就是使学生在中、西医学各门基础课程得基础
上,基本掌握中医骨伤科得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患诊断、治疗得基本方法。通过中医骨伤学得学习使
学生能够对具体病人应用所学得知识进行正确得诊断、熟练得骨伤急救,运用所学得骨伤整复手法、
手术与康复等疗法处理骨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
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4 .课程作用
《中医伤科学》教学所要达到得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常见
内伤疾病、以及骨肿瘤得诊治,了解创伤急救得基本常识;熟悉常见筋伤疾病得诊治及关节脱位得诊
治要点;掌握骨伤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各部位常见骨折得发病机制、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尤其就是常用
正骨手法与固定方法,能够独立诊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以《人体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等
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
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
1 .课程设计理念
适用专业:中医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教学时数:40学时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
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
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
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
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伤科学》课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明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对基层常见病、多
发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本课程为培养学生该能力提供支撑。课程设置
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2 .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
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
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伤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
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常见内伤疾病、以及骨肿
瘤的诊治,了解创伤急救的基本常识;熟悉常见筋伤疾病的诊治及关节脱位的诊治要点;掌握骨伤科
学基础知识以及各部位常见骨折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尤其是常用正骨手法和固定方法,
能够独立诊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刻苦勤奋、认真细致、
严谨要求、不断进取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
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从基
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生理到病理递进式的
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
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
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
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
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伤科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
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庞庸)
《中医伤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X243164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
修课方式:选修
总学分数:2.5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简介
中医伤科疗法历史悠久,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特别是近年来,中医伤科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骨
伤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骨科学成果,初步形成了一门理论观点新、技术领域广、临床疗效高的具
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学科,大提高了伤科学在中医临床学科中的地位,是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
要内容包括:伤科学绪论、伤科学基础、骨折、脱位、伤筋、损伤内证。
2 .课程性质
中医伤科学就是培养骨伤科学基本技能与训练得一门临床学科,它就是骨伤方向本科学生得必
选课与专业临床课程之一。讲授本课程得目得与任务,就是使学生在中、西医学各门基础课程得基础
上,基本掌握中医骨伤科得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患诊断、治疗得基本方法。通过中医骨伤学得学习使
学生能够对具体病人应用所学得知识进行正确得诊断、熟练得骨伤急救,运用所学得骨伤整复手法、
手术与康复等疗法处理骨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40学时。
3 .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4 .课程作用
《中医伤科学》教学所要达到得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常见
内伤疾病、以及骨肿瘤得诊治,了解创伤急救得基本常识;熟悉常见筋伤疾病得诊治及关节脱位得诊
治要点;掌握骨伤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各部位常见骨折得发病机制、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尤其就是常用
正骨手法与固定方法,能够独立诊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以《人体解剖学》、《中医诊断学》等
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
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思路
1 .课程设计理念
适用专业:中医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教学时数:40学时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
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
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
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
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学习兴趣,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医伤科学》课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基层医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基于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而设置,明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对基层常见病、多
发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保健指导的能力,本课程为培养学生该能力提供支撑。课程设置
参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2 .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基层医生岗位工作需求为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
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同时参照医疗行业准入标准即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纲所要求的知识要点进
行整合,简化课程之间重复的部分,增加相关的体现伤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使教学内容更
符合专业特点,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程讲授以常见内伤疾病、以及骨肿
瘤的诊治,了解创伤急救的基本常识;熟悉常见筋伤疾病的诊治及关节脱位的诊治要点;掌握骨伤科
学基础知识以及各部位常见骨折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尤其是常用正骨手法和固定方法,
能够独立诊治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刻苦勤奋、认真细致、
严谨要求、不断进取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做到与学生将来工作岗位接轨,又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
好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从基
本理论知识入手,延伸到相关的疾病,同时参照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构建从生理到病理递进式的
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核心,采取项目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模拟工
作环境中边教边做,在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中边做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学生岗位综合技能培养目标。积
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进
行学习情境设计,采用病例导入、模型示教、模拟操作、角色扮演、床旁教学等方法。课程考核以考
试大纲为依据,采取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中医伤科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操作(含见习、病例讨论)